《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教學反思(通用22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教學反思 1
本節課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學生熟悉的實際問題中的圖片情境引入,激發學生的興趣,也加強了與實際生活的聯系。讓學生經歷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學概念的過程,發展學生的抽象、概括、歸納的能力。通過拼圖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引導學生探究平行四邊形的性質,解決平行四邊形的有關問題經常連接對角線轉化為前面所學習的三角形。
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把一些圖片形象的`展現給學生,可以為整節課提高效率,可以把一些題目很快的展現給大家,一些很難理解、復雜的東西可以通過視頻讓學生清晰的看到。
課堂中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1、學生在自主探索概念和性質時,學生較容易通過直觀操作得到概念,探索出對邊相等,對角相等的性質,但是在用圖形平移,旋轉驗證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時,部分同學存在困難,所以教學時應通過實物演示或多媒體動畫幫助學生理解圖形的變換,引導學生得出性質。
2、學生在對性質的說理和簡單的推理論證時,一些學生說理的過程缺乏嚴謹,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急于求成,應該注意引導。而且在今后學習中,不斷地訓練學生“能清晰,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筆有據”的意識。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教學反思 2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按照課本上的思路,在實際過程中,學生作圖、觀察這個環節比較順利,多數學生能得出對邊相等,對角相等這兩個結論,在進一步追問下,學生可以理解用全等知識來證明這兩個結論的正確性。板書證明過程這個環節是由教師完成的,因為這個時候學生需要的是規范的證明格式與思路,我的重點放在引導學生將證明思維轉化成具體的證明書寫,課本上用箭頭表示的思路過程非常清晰,但與中考的證明格式要求不同,所以在這個步驟上,花費時間較多。在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定理證明后,再引導學生觀察這兩個全等三角形之間的旋轉變換關系,加深對前一章旋轉變換的理解。課后的習題講解時,我采取先讓學生說,再書寫過程的方式,雖然費時較多,但個人認為對幾何證題思路還是有幫助的,從中也發現了不少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部分學生在說思路的時候跳躍性太大,寫作證明過程的時候有掉條件的情況,比如證全等的條件,題目并未直接給出條件,有學生未經證明就用來證明全等。整節課書寫證明過程花費的時間較長,課后習題未能處理完,留給學生課后完成。
其實無論采取哪種方式進行本節課的教學,最關鍵的.是讓學生理解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并會利用性質進行簡單的應用,這里需要對學生進行嚴格的證明書寫訓練,從幾何整體教學來看,公理化體系有助于學生理解后繼的特殊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判定定理。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教學反思 3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是從邊、角、對角線三個方面研究的,所以,我將判定方法也從這三個方面入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看、想、議、練為主體,教師在學生仔細觀察、類比、想象的基礎上加以引導點撥。判定方法是學生自己探討發現的,因此,應用也就成了學生自發的需要,用起來更加得心應手。在證明命題的過程中,學生自然將判定方法進行對比和篩選,不把思路局限在某一判定方法上。
(1)一題多變
一題多變,有利于學生抓住問題的本質或者說是核心,從變化的題目中抓住不變的'東西———核心問題。本課的核心問題就是,平行四邊形的判定方法的選擇。
(2)一題多解
一題多解,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發散性,對學生提升解題能力頗有幫助,而且能夠讓學生順利建立起知識結構,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課中,典型例題覆蓋了幾乎所有判定方法,使學生各種方法進行了合理分析,既可以牢固記住這些方法,又可以進行對比,理清他們的聯系和區別,同時提升解題能力,避免了“題海戰術”。
(3)多題一法
本課從課前小練到例題再到練習題,雖然題目各不相同,但解法卻都是相通的:即根據條件,選擇一種判定方法進行判定。這有利于學生“悟”出解題的思路,找到數學的樂趣。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教學反思 4
平行四邊形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應用也很廣泛,學生在小學已經學習過平行四邊形,但小學階段學生只認識平行四邊形的概念,沒有涉及平行四邊形的定義、表示、性質和判定等。學習了平行四邊的性質和判定給我很大的啟發和幫助,下面說說我的感受:
1、注重讓學生經歷探索新知的過程。
從學生已有的認識和經驗出發,讓學生通過剪、拼兩個全等的三角形,得到了一個平行四邊形開始動手探究,讓學生親自經歷觀察、操作、想象、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教師必須在備課時充分考慮到并為學生提供了很多很好的素材,給學生思考、探究、交流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順利完成探究活動。讓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愛學習數學的思想理念。
2、注重直觀操作與說理的結合。
在探究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相等、對邊相等、對角線互相平分等性質時,老師必須有意識地讓學生進行有條理的思考,有規范的表達和交流。無形中引導學生在活動中自覺地思考,自覺地用語言說明操作的過程,養成說理有據的習慣。在中學的教學中更注重抽象思維,初中的這部分教學需要對所思考的過程進行整理分析,進行簡單的邏輯推理,這就需要我們初中教師注重從中學的直觀幾何過渡到論證幾何,從簡單圖形的計算過渡到推理證明。
3、注重學生個體差異,滿足學生多樣化的需要。
不同的學生由于數學的知識和積累的經驗不同,他們的認知方式與思維方法也有差異性。教師必須注意這一點,在教學設計要預先設置好多樣化的`問題,不同層次的問題,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讓他們都有參入到學習當中去,尊重學生解決問題有不同的水平。
教師要做好中學與小學教學的銜接:
(1)教師首先應該有意識的多了解小學的教學,多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思維能力,這樣才能真正做好備教材、備學生。
(2)充分利用素材,通過一些有趣的例子展現數學的真實性,經歷操作的過程,體會推理的必要性。
(3)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做好榜樣作用,注重直觀操作與推理說明相結合,多使用規范化的數學語言,板演規范化,讓學生多接觸規范化的數學語言。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教學反思 5
這周我們學校進行“全員參與課堂技能達標活動”。今天第二節是我講課。講課的題目是第四章《探索四邊形的性質》的第一節《平行四邊形的性質》。
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理解并掌握平行四邊形的定義,掌握平行四邊形對邊相等、對角相等的性質。我課前讓學生剪好兩個全等三角形,我自己也做好了兩個全等三角形教具。
我覺得本節課的成功之處:
1、在課堂上主要是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拼、擺,探索得出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和性質,并結合上一章學習的圖形變換得出兩個全等三角形如何變換成平行四邊形。
2、整個課堂我盡力把主體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操作、探索得出定義和性質,并讓學生說出理由。
3、板書設計條理,能對本節課的知識點進行系統歸納,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
4、在學生分組上黑板做完檢測題,讓組長評價。
下課后和同事交流,他們對我的這節課提出了切實的建議:
1、全等三角形的'教具最好用兩個不同的顏色,而且標清角的符號,便于學生區別。
2、在組長評價完后,教師應作適當點撥,對出現的問題強調,并要求改正。
3、平行四邊形的舉例應在認識了什么是平行四邊形后就進行。
每次聽課前,我都在思考怎么樣上課才能更好的讓學生接受,但自己總是準備不充分,不能對課堂上的環節和細節做預設,希望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夠更細心一些,使自己的課堂更完美。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教學反思 6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但吹盡黃沙始現金。本節課以建模理論為基礎,以問題為載體,以學生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究為主要的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實施開放式教學,創設民主、寬松的教學氛圍,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地思考問題,使他們有足夠的的機會顯示靈性、展示個性,教師成為課堂問題的激發者、有序探究的組織者。使師生成為“數學學習的共同體”。
教學中的成功之處:
成功之一:活動1的設計讓學生自覺地進入到對定義的深入探究中,突出概念本質,深化對定義的理解,可使枯燥的概念學習更加生動。
成功之二:活動2中的兩個問題設計很好,問題1分層次加強學生對平行四邊形性質的感性認識,培養學生敢于猜想的意識。目的是讓學生通過畫一畫、猜一猜、量一量、剪一剪得出平行四邊形的兩組對邊分別相等,兩組對角分別相等的性質。問題2使學生體會幾何論證是探究性活動的自然延續和必然發展,感受到數學結論的確定性和證明的`必要性。同時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找到了將四邊形問題轉化為三角形問題的有效途徑,這樣既滲透了轉化思想,又巧妙的突破了難點。
不足與改進:
遺憾一:如用猜一猜驗證平行四邊形的邊、角關系,這種探究問題的方法固然是數學探究中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從學生的知識基礎來分析,這個探究活動就稍顯簡單了,學生在小學已經學習了平行四邊形的基礎知識,經歷了針對圖形的探究過程,知曉了平行四邊形的邊、角關系的結論,那么在此基礎上的再次“觀察、猜想、實驗驗證”就失去了其真正的意義,也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遺憾二:將四邊形問題轉化為三角形來解決的轉化思想是本課的難點,教學過程中教師在通過邏輯分析的方法引導學生來突破難點,但是通過課堂實際觀察筆者感覺到學生現階段的思維發展狀況與常用思維方法還是稍有差異。學生在此之前的學習中,還是以圖形的直觀認識為主,邏輯推理剛剛起步,還沒有成為多數學生分析問題的首選方法,所以在探究性的問題中,邏輯推理很難成為多數學生的自然聯想,雖然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之下可以理解和接受,但是這個過程的教學難以實現“面向每一個學生”
總之,雖然本節課未能看到學生的精彩表現,但從學生課后回收的作業中,我還是可以看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已經有效達成。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本著重點激發學生學習的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實踐的方向,努力實現學生就是課堂的主人,向課堂四十五分鐘要質量。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教學反思 7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這一節課是本章的第一節,也是本章重點內容之一,它在本章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并為我們接下來研究各種特殊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奠定重要基礎;而平行四邊形性質的探索需要借助我們已學過的平行線、三角形全等和四邊形的內角和等相關知識,并且為證明線段相等和角相等提供重要依據和方法。因此,上好這一節課非常關鍵,既不能讓學生感覺太難,也不能讓他們糊弄過關。
所以,我在設計本節課時就遵循著這個原則,希望讓學生能在親身的動手操作中體會它的性質,并用心感受平行四邊形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下面具體就每個環節進行簡單的闡述:
環節一:感悟生活。
我先讓學生欣賞幾幅生活中的美麗圖片,讓他們從感性認識中體會平行四邊形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無處不用,從而體會數學的自然美,激發學習熱情,然后給出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從定義出發,我設計了一個小練習讓他們判斷,體會平行四邊形的符號語言,并順利得到第一個性質。
環節二:性質的探究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是本節課的重點,而探究性質更是本節課的難點,所以在這個環節里我需要把難點擊破,那就需要學生進行配合,教學相長。實踐出真知!我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結合“想一想、量一量、拼一拼”等過程,尤其是對兩個全等三角形進行拼湊成平行四邊形,使他們實際操作中驗證性質的成立并能從中體會性質的證明思路。通過小組間的合作交流學習,進行有的放矢的探究活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為我們熟知的三角形,由已知探未知,從中形成科學的“猜想——驗證——實驗”的解題思路,養成科學的學習習慣。這是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一個飛躍過程。
環節三:例題精講。
在這里我設計了兩個例題,一個是課本的例題,是已知一條邊和周長,求另外的三條邊。這是比較簡單的一個問題,所以我在講解的時候沒有花費過多的時間,只是點到為止,而把重點放在了第二個例題,因為它是綜合性的,既存在邊的性質方面,也需要求解角的問題。在這個例題上,我通過讓學生自己進行分析,從中找出解題關鍵,結合新舊知識的聯結,讓學生形成知識脈絡,進而口頭描述思維過程,養成參與課堂教學的習慣,也使學生能更充分展現對知識的掌握和學習成果。
環節四:小試牛刀和拓展提高。
首先,我通過設計簡單的練習,讓學生立刻檢測出課堂知識的掌握情況,并讓他們感受性質的實際應用。接著,為了進一步拓展加深學生對性質的理解,拓展學生的思維,形成個體之間獨立的解題思維方式,我設置了拓展提高部分的聯系,有助于開拓學生的視野。
這兩部分的練習,由淺入深,由易進難,具有一定的梯度,使學生的能力逐步加強,并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同時,因為本章課標明確要求學生能夠嚴格遵照說理過程,所以我在得出平行四邊形性質的同時加上幾何語言的描述,在練習中也明確強調規范學生的解題規范。
環節五:感悟收獲與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讓學生體會本節課的知識點及其應用,再一次總結歸納,形成知識脈絡,并通過學生自己講述心得體會,既加深知識的掌握,同時也鍛煉了學生與他人分享學習心得的過程與收獲,并從中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對數學的學習更加有興趣更加有自信。
這一節課的`設計經過了幾次的反復的修改,算是有了一定的成功,也謝謝各位老師一直的指導和支持。下面我具體說說對于這節課的幾點反思。
一、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在引入時通過對生活中的幾幅精美圖片的欣賞,讓學生由最熟悉的生活場景入手,使學生體會數學無處不在,數學無處不用的情景,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2、通過探究式教學法,把課堂的自主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而不再是傳統教學當中學生就是被“填鴨式”的盲目接受教學結論,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尤其在拼接平行四邊形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自己動手,自己歸納結論,突出了重點并突破了難點。通過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互助的學習技能,同時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把枯燥乏味的數學教學活動轉變為生動有趣的小組學習活動,更加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在此過程中,更注重學生數學解題思維的能力培養,充分體現了教師主導下的學生主體地位,符合新課標的要求,更有利于教學相長。
3、通過分組討論學習和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和歸納,加強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實踐活動,也使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更強,與同學交流學習心得的氣氛更濃厚,從而加深了同學之間的友誼和師生之間的教學和諧,使得教學過程更加流暢,促進教學相長。
4、本節課的教學環節方面設計的比較好,從引入到定義,到探究到性質講述,再到例題和練習,最后總結歸納,環環相扣,緊密有度,并且知識的應用比較到位,練習具有較好梯度,學生學習起來比較順暢。
5、本節課的課件,在設計過程中,畫面精美,顏色鮮艷,動畫效果在演示當中流暢自然,背景切合教學實際,頁面切換均讓人耳目一新,既符合課堂的教學內容,更使得上課的學生和聽課的老師把注意力集中在課件上,增加了課件的趣味性和知識性,也贏得了老師們的認可。
6、個人教態方面,通過各種鼓勵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盡量使自己能融入學生當中,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從而使課堂教學順利進行。同時在提問方面,具有啟發性和針對性,能讓學生思維在集中當中發散開來,從而有的放矢,也節省了課堂的時間。
7、上課時間分配上把握得比較恰當,一節課40分鐘,約10分鐘進行定義的引入和講述,5分鐘的學生動手操作,10分鐘的例題講解,15分鐘的練習與總結。
二、本節課在教學實施中還有以下幾個不足之處:
1、在對學生的解題過程中說理能力上強調的不夠。初二學生對平面圖形的認識能力剛剛形成,抽象思維還不夠,學習幾何知識處于現象描述和說理的過渡時期。因此,對這部分內容的學習,要引導學生學會用準確的符號語言進行正確的說理。而我在教學中,由于趕時間,所以這部分知識過的比較快,可能對于基礎比較差的學生有一定的困難。
2、在例題講解中時間的把握不是很到位,顯得有點倉促。在分析例題的時候,由于例一比較簡單(相對于優分班的同學而言),所以我基本上沒有詳細解答,只是簡單分析了一下題意;而在例二中,由于過分在意學生的自學能力,缺乏了較好的引導,所以容易被學生“蒙騙過關”,沒有“顧全大局”,沒有很好的進行板書和照顧基礎稍微弱一點的學生,所以容易使得這部分的同學對于本題有點一知半解,沒有掌握扎實。
3、學生缺乏“表演”的機會。在本節教學過程中,教師比較偏向于跟學生集體回答,使學生個體“表演”的機會計較缺乏,而且經常是帶著學生一起解題,所以失去了個體的作用,也不能很好地體現個體學習的效果,在以后的教學中要注意多一點讓學生自己表達觀點和看法,給充分的時間讓他們準備,從而也給予充足的鼓勵給他們表現,才能使人人均有想學想表達的愿望。
4、對于某些問題上,數學語言不夠規范化。對于本節課是平行四邊形這一章的第一課時,所以對于平行四邊形的表示方式特別注重強調,要從一開始就給學生進行規范化,那么他們在以后的知識中才能更好地用數學語言進行規范化解題和證明,所以需要多加強調。
課程改革為我們帶來了新的教學觀念,也為學生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使我意識到,凡是學生能自己探究出來的,教師決不能取代,凡是學生能獨立發現的,教師也千萬不能埋沒。讓學生從學習中學會思考,學會交流,盡可能給學生一些空間,給他們表現的機會,使學生成為知識的探索者和發現者,徜徉知識的海洋。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教學反思 8
八年級《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是通過直觀的方法去探索,用說理的方式去得到有關平行四邊形的一些性質。本節課是讓學生體會公理化方法,利用公理及已有的定理來對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加以證明,探索其證明思路,運用了歸納、轉化,類比等數學方法,是八年級《平行四邊形的性質》的自然延續和必要的發展。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覺得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規范書寫的訓練
本課的所有定理的證明,要求學生自己畫出圖形,并寫出已知,求證,然后加以證明。學生在書寫已知求證時,往往出現隨意添加或遺漏條件,表達不規范等問題。
書寫,是學生表達自己思想的主要方法,其規范與否,既關系到他人對自己的思路是否理解,也對自身思考的邏輯有很大的影響。因此,規范書寫的訓練是非常必要的。
2、思想方法的滲透
除了增加適用性外,新教材也注重了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如對“二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的研究到“只有一組對邊平行而另一組對邊不平行的四邊形”的研究;對“平行四邊形的角”的研究到“等腰梯形的角”的研究等等,都充分地運用了類比的.方法。
在證明平行四邊形的有關性質時,是通過添加輔助線,把平行四邊形分成兩個全等的三角形,從而把平行四邊形的問題轉為三角形的問題;而研究等腰梯形的性質與判定時,則是通過輔助線把等腰梯形問題轉化為平行四邊形及等腰三角形問題。
這種例子很多,教學中通過類比、轉化等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不僅使學生掌握了知識,更讓學生掌握了研究數學的方法,無疑對提高學生的素質,推行素質教育有著重要的意義。
通過一題多解的探究,鼓勵學生積極思考,探索不同的思路,不僅可以提高學生思維的嚴密性和多樣性,更重要的是可以培養學生的數學直覺。
課程改革為我們帶來了新的教學觀念,也為學生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使我意識到,凡是學生能探究出來的,教師決不能取代,凡是學生能獨立發現的,教師絕不暗示。讓學生從學習中學會思考,學會交流,盡可能給學生一些空間,給他們表現的機會,使學生成為知識的探索者和發現者。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教學反思 9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承接上一章的內容,課本的設計意圖是利用圖形平移和旋轉的特征來得出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我在設計本節課時就遵循著這個原則,先讓學生看圖片,體會到平行四邊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給出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從定義出發得到第一個性質,再由學生動手操作平移和旋轉得到其他性質。考慮到對角線互相平分這一性質在得出平行四邊形是中心對稱圖形后即可推導出,所以我對教材進行了整合,把下一節的內容提前講了,并在課堂上加上相應的練習。因為本章課標明確要求學生能夠嚴格說理過程,所以我在得出平行四邊形性質的同時加上幾何語言的描述,在練習中也注意規范學生的說理過程。
上完課后,總體感覺還可以,主線清晰,重點突出,尤其課前的情境引入,激起了學生的求知欲和自主探究的意識,課堂氣氛特別活躍,使學生的參與意識與自我表現力增強。在探究平行四邊形性質和推導定理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和自制教具、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很容易發現平行四邊形的不穩定性及邊角關系,效果比較好。例題能夠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問題,能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在練習的過程中及時發現問題,并通過投影指出錯誤,規范說理過程,反饋工作做得較到位。在引導學生用所學知識表述推理過程時,學生的思維特別活躍,方法特別的道,平移、旋轉、全等沒有想不到的,讓我為之振奮。尤其是中下等學生也探究的熱火朝天,并能主動的發布自己的.見解,盡管有時表達的不夠完善,但足以讓我感動。
同時,開放性題型的恰當選用,把本堂課推向了高潮,讓學生結合所學知識探究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把平行四邊行分成的四部分中,有哪些三角形全等,哪些面積相等,平行四邊形是不是軸對稱圖形等,發散了學生思維,拓寬了學生的視野,使學生的靈活應用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靜下心來回顧本堂課的教學環節,就會覺得需要改進的地方的確也很多。如在得出平行四邊形定義的時候花了不少時間讓學生回憶四邊形的定義,其實是沒什么用的,只需把本節課需用到的四邊形內角和等于360°帶過便足夠,直接的引入應該可以更節省時間。在引導自主探究的同時,應把本節課要研究的問題在大屏幕上展示出來,讓學生明確自己的探究目標,做到有的放矢。學生根據學案上的步驟畫圖時是有些麻煩的,困難在于不理解文字想要表達的意思,不知道該怎樣做,這時可以更靈活地利用實物投影給學生做示范,但要注意作圖規范(尤其是線段的平移)。性質的探索所花的時間也較長,有的學生只顧看熱鬧,并沒有入木三分,從三個過程才得出幾個性質。其實由平行四邊形是中心對稱圖形可以一次過把所有的性質都得出,這樣學生還是需要動手做,但可以更快地得到結果。引導學生得出平行四邊形對角線互相平分時,有學生回答對角線相等且互相平分,這時應及時強調一般的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是不相等的,即明確指出。對角線互相平分的幾何語言表示還可以是。另外,因為學生有平行線性質和全等圖形的知識鋪墊,也可以由兩個全等三角形拼出平行四邊形,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特征得出平行四邊形的性質(但這種方法需要嚴格的推理過程,沒有由中心對稱得出性質來得形象)。由于性質探索部分花了較多時間,導致練習的時間不夠多。應該讓學生在練習的時候有更多的時間討論,說得更多。
可把練習的1、2、3題放在例題前,先填空,再學著說理,增強練習的梯度性;第4題作為例題的類型題可放在例題后面,鞏固對性質的運用;第5題作為對角線互相平分性質的運用,應更注意提醒學生怎樣思考。還可以多加一道綜合應用各個性質的題,讓學生學會靈活運用性質解決問題。小結部分也做得較匆忙,如果時間充裕的話,應由學生自己歸納本節課的內容,把性質按邊、角、對角線作歸納,配以圖表方便記憶。從作業反饋上看,部分學生的幾何語言表述不夠嚴謹,書寫格式較混亂,在具體題型中,不能根據需要恰當的選擇應用的性質,盲目性較大。這與課堂練的時間較少有一定關系,今后應在規范學生的書寫格式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方面多下功夫。
通過對本節課的梳理和回顧,我覺得下次再設計本堂課時應重點突出以下幾個方面:
一、情境設計力求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歷中搜尋,增強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學習興趣。
二、新課講解過程,要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親身感受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過程。
三、多媒體課件的選用,力求把抽象的數學問題簡單化,達到圖形并茂的效果。
四、開放性試題的選用,增強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應用能力。
五、注重學生推理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的培養。
總體來說,本節課課堂氣氛較為活躍,基本達到了預期教學效果,但引導學生思維的語言不夠精練,時間把握得不夠好,課堂不夠緊湊,這些都是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多加注意和需要不斷改進的。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教學反思 10
平行四邊形學生在小學就學過了,學生對平行四邊形的有關性質還是比較容易理解、接受的。本節課我主要是讓學生利用平行線的性質、三角形全等有關知識等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發現,培養學生多角度地闡述自己觀點的能力,讓學生深入地理解、運用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主要有以下幾點收獲:
1、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認知規律,對教材內容進行了重組加工,由三角形開始引入,過渡到研究任意四邊形,主要從邊、角、對角線出發,自然引出比較“好看”的四邊形——平行四邊形。
2、將教材中平行四邊形性質的探究活動完全開放。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舞臺,營造了思維馳騁的空間,激發了學生思維創新的火花,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探究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從定義入手,強調概念,由文字表達到幾何語言的表達,注重循序漸進,由淺入深。
總體來說,本節課課堂氣氛較為活躍,基本達到了預期教學效果,但引導學生思維的語言不夠精練,時間把握得不夠好,課堂不夠緊湊。由于性質探索部分花了較多時間,導致練習的時間不夠多。應該讓學生在練習的時候有更多的時間討論,說得更多。最后的小結部分也沒有完成,如果時間充裕的話,應由學生自己歸納本節課的.內容,把性質按邊、角作歸納,配以圖表方便記憶。這些都是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多加注意和需要不斷改進的。
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吹盡黃沙始現金。”讓我們以“沒有最好,力求更好”來不斷改進我們的教學,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與時俱進。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教學反思 11
本節課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學生熟悉的實際問題中的圖片情境引入,激發學生的興趣,也加強了與實際生活的聯系。讓學生經歷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學概念的過程,發展學生的抽象、概括、歸納的能力。通過拼圖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引導學生探究平行四邊形的性質,解決平行四邊形的有關問題經常連接對角線轉化為前面所學習的三角形。
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把一些圖片形象的展現給學生,可以為整節課提高效率,可以把一些題目很快的展現給大家,一些很難理解、復雜的'東西可以通過視頻讓學生清晰的看到。
課堂中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1、學生在自主探索概念和性質時,學生較容易通過直觀操作得到概念,探索出對邊相等,對角相等的性質,但是在用圖形平移,旋轉驗證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時,部分同學存在困難,所以教學時應通過實物演示或多媒體動畫幫助學生理解圖形的變換,引導學生得出性質。
2、學生在對性質的說理和簡單的推理論證時,一些學生說理的過程缺乏嚴謹,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急于求成,應該注意引導。而且在今后學習中,不斷地訓練學生“能清晰,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筆有據”的意識。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教學反思 12
認識圖是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載體,如何運用操作,計算,變換,簡單推理等多種手段認識圖形,是教好這門知識的關鍵。讓學生通過量一量,畫一畫,比一比,看一看等數學方法來讓學生發現平行四邊形的特點。
第一、以學生原有的知識內容為基礎構建新的知識。在課的導入方面,是先讓學生回顧舊知識,認識長方形的特點,在長方形圖形的基礎上,平移兩個角的頂點位置,使長方形變成一個平行四邊形,然后讓學生猜測這是什么圖形,并從中觀察這個新的圖形――平行四邊形"邊"有什么特點 "角"有什么特點 邊的特點 你還發現其它什么特點 通過實踐活動的",建構新的知識。讓學生自己去挖掘新知識!
第二、以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為輔的地位。讓學生自己在數學實踐活動中,理解和應用數學的知識,思想和方法,去尋求平形四邊形的特點。比如在學生活動中, 學生主動去量平行四邊形的`邊長,去畫邊長,去剪角的大小等通過這些有意義的活動去發現"對邊相等",對角等。但是在讓學生去探討平行四邊形的不穩定性時做的還不夠,沒有讓學生在和三角形對比的情況下得出平行四邊形的不穩定性。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教學反思 13
平行四邊形這個內容是學生在認識了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后又一個對平面圖形的認識。在上本節課之前我讓學生每個同學用木條分別制作一個長方形和三角形本節課就是利用學生自制的長方形拉成一個新的圖形導入的,學生的興趣一下字就被激發起來了。他們對新的圖形“平行四邊形”很有興趣。因此利用這個熱度讓他們對自己手中的新圖形進行觀察,看一看,比一比,哪個小組找到新圖形的特征多。平行四邊形的特征在孩子們激烈的討論中出來了。然后讓他們把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進行對比,進一步認識他們之間的不同之處。對平行四邊形的特點有更加深刻的認識,也對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的用途有了新的認識。本節課的優點就是在于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學習當中,讓他們在與同伴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真正地掌握了數學知識,同時也學會了學習數學的方法。這樣的課堂學生的參與面積很廣,熱情很高,就連我們平時不愛說話的郝立榮同學,在這節課上竟然站了起來,說出了自己的發現,發表了小組的意見。他們在這個過程中體驗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因此課堂的效率也大大的.提高了。
美中不足之處就是:注重了學生的參與度,時間卻也浪費了許多,因此課堂上的內容涉及的不是很多,在練習這個環節上就顯的很倉促,沒有做什么練習,下課的鈴聲就響了。所以只能在下一節課上進行練習了。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教學反思 14
20xx年5月9日在xx市第一小學四年級三班上了我人生中第二次真正意義上的數字課《平行四邊形》這節課我主要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經歷、體驗、感受平行四邊形的基本特征。對這一堂課不是很滿意,因為之前面對的都是自己的同學扮演小學生或者是講微課,腦袋里想讓學生說什么就說什么,而現在面對的是一個個真正的小學生,沒有充分的預設小學生的情況,導致和自己的預想有些出入。我整理了以下不足之處。
1、缺少課堂評價語言,缺乏語言組織能力,課堂也不活躍,沒能水到渠成。
2、不能拖拖拉拉在每一個環節都是平均用力沒有突出重點,時間準備不充分,還導致準備的課堂活動練習題沒講就下課了。
3、組織教學欠缺,不能吸引學生注意力只能靠著提高分貝來吸引學生。
4、在驗證平行四邊形對邊平行時,沒有去規范他們每一步該做什么,而是讓他們照著樣子做,這種教法學生很有可能出錯。
5、學生準備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等學具由于自己經驗不足,控場能力不夠,不能很好的掌控住學生。
6、數學教學的`核心是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能力。這一點我做的完全不夠,在課堂中我只顧講授知識,并沒有關注學生思維能力發展,例如拋出一個問題后沒有去追問。
雖然在課堂中一些地方不夠完善還需要改進,但是其實在一堂課后,都會留下或多或少的遺憾,教學是一門永遠有著遺憾的藝術。希望自己能夠用心思考,不斷提升。讓課堂更加精彩。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教學反思 15
認識“平行四邊形”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的內容。按照新課改的理念,我在教學這一知識時,重點調整了師生之間的課堂角色,當好向導,盡量讓孩子自己去操作、發現、歸納、表達,整堂課學生學習熱情高漲,生動活潑,充滿童趣。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學得積極主動,不僅參與面廣,熱情高,而且培養了學生獨立探討問題的能力和全面觀察問題的思維方式。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教學的精彩之處在于有效地引導了學生在活動中享受到學習的樂趣,體驗到學習的成功,從而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
1、在自主活動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喜歡數學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自己選擇解決問題的方法,并讓他們了解到同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讓每個學生都有觀察、操作、分析、思考的`機會,提供給學生一個廣泛的、自由的活動空間。當學生通過動手動腦,在探索中初步發現平行四邊形的特征,產生一種直覺而又朦朧的感性認識時,我引導學生說一說他們的發現,把自己的發現用語言表達出來。如提問引導“拉一拉、看一看,這個長方形框架發生了什么變化?”。學生發現了長方形框架的形狀、角、名稱都有了變化。這些發現,對于小學生來說則是他們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在獨立操作、獨立觀察、測量、思考以及相互討論的基礎上得出的“新發現”,這就是他們的創造。教學到這里,我接著引導他們去驗證,對“全新發現”作出積極的評價。通過說一說,讓學生不僅深刻理解平行四邊形的特征,使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而且進一步激發學生探索、研究的欲望,通過大膽嘗試、探索,感受數學的樂趣,激起學習的熱情。
2、在探索發現中體驗成功的喜悅,擁有自信
本節課的教學,我力圖通過適當的引導,啟發學生自己去主動探索和發現知識,在此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知識的自信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平行四邊形的特征是學生自己動手、動腦,探索和發現獲得的,而不是我教給他們的。我先讓學生“拉一拉——看一看——說一說”來感知平行四邊形的特征,然后以一句提問“是不是所有的平行四邊形都有這樣的特征呢?”為學生創設了繼續探索的空間,接著,學生通過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去發現平行四邊形邊角的關系,通過“畫一畫、剪一剪”加深對平行四邊形特征的理解。縱觀這堂課,學生的表現力和創造力得以充分發揮,成就感和自信心得到良好的培養。
讓學生快樂地學數學,自信地學數學,是每個小學數學教師的光榮使命!也是一項需要付出創造性勞動的教學任務!我應該為此繼續努力!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教學反思 16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禮記.學記》中的一句話很精辟地說出了老師教學中的處境。通過教學實踐與反饋,不斷完善教學方式,方可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
上了《認識平行四邊形》這一課,我想對自己的教學做以下幾點反思,以求在知困時能自強。
一、有限的時間里如何追求課堂的高效?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只有充分把握了學情、教材,才能設計高效的教學環節。否則哪怕讀透了教材,不根據學情來設計,也只會白白浪費時間。
為了執教四上《認識平行四邊形》這節課,我看了大量的資料,反復分析了教材。覺得教學重點是用格子圖去驗證平行四邊形對邊平行來認識邊的特征,因為操作不方便,花了不少時間,學生還是弄不明白。事實上學生已經通過觀察知道對邊平行,只需要再延長對邊看其是否相交就可以了領悟了。兩次試教的不成功,反映出課前調查的重要性。
根據課前測,學生對于平行四邊形有一定生活經驗,知道對邊平行,也能借助格子圖畫平行四邊形,但對高的認識與畫高則認識不足,對于易變形的特點也很膚淺。因此,完全沒必要把簡單的教得如此復雜,只要花時間在教學難點“畫高”上即可。
每次教之前,問問自己學生已經會了什么,還不會什么,就可以少走冤枉路了。
二、如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俗話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個有趣的導入可以讓學生瞬間進入學習狀態中。原先我設計以長方形的特征導入,看似一脈相承,因為講完長方形的特征又要研究平行四邊形的特征,試教下來,學生興致卻不高。分析原因,他們對于長方形太熟悉了,不能激發思考。怎么辦呢?
正苦于沒有更好的辦法時,高人指點:何不設計一個猜圖形的游戲,既復習了舊知,又順利引入平行四邊形?于是,一個“我說你猜”的游戲就出現在教學設計中。甚至上完課后,學生還意猶未盡:這節課好有趣啊!
我想到一位名師說過的一句話:學生最受不了的就是:“猜猜看?”孩子的好奇心是與生俱來的。教師只要利用得當,好奇心完全可以成為學生學習的助推器!
三、如何讓小組合作學習形式不再形式化?
小班教學,外加這節課操作活動多,小組合作自然成了這節課優先考慮的學習方式。然而,在試教中小組合作也是問題頻出。以第一次合作“平行四邊形邊的特征”為例,其中有一步操作:量出平行四邊形每邊的長度。結果學生只量出了兩個數據。分析原因,要求不夠明確,應改為量出四條邊的長度。一個看似很好的學習方式,如果沒有精心設計,只成為一種熱鬧的形式,讓學生在忙亂中迷失了自己。
四、如何在數學教學中體現出人情味?
數學課如何上得更有數學味、更有趣是大家所追求的.,但少有關注人情味。其實我的想法是老師可以用自己的語言把課堂串起來,讓學生感受到溫暖。比如展示學生的畫高錯例時,我提了一個要求:在你指出作品的不足之處前,先來夸夸別人作品的優點,至少說出一個來。學生心領神會,馬上說出一堆優點,然后說道:我建議這位同學在畫高時要注意標出它的高與底,作品的主人也笑瞇瞇地接受了別人的意見。數學也需要關注說話的藝術,讓這門真正的藝術走進每個人的生活嗎?這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我們不妨效法數學王子張齊華對于數學課堂語言極致追求。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思考并實踐之后或許仍有許多不足,但我覺得遺憾會變得越來越少。作為一名普通的教師,思考維護了我們的尊嚴,我愿繼續探索教學中的點點滴滴,如同小孩在海灘上撿起美麗的貝殼,自得其樂!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教學反思 17
1、本節課在改革教法,優化教法方面作了一些嘗試。在教學中,采用了“觀察——猜想——驗證”的方法,讓定理的教學充分展現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既對定理的產生有探索過程,又對論證方法有發現過程,既教發現,又教證明。
2、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看、想、議、練為主體,教師在學生仔細觀察、類比、想象的基礎上加以引導點撥,給學生留有較充分的時間去探究各個性質定理,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由于定理是學生自己探討發現的`,因此,學生用起來更加得心應手。而后通過對比練習,再次熟悉,使學生的認識不斷深化,提高層次,逐步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能力水平。
3、在以后的.幾課時里,由學生討論課本例、習題,或獨立作業,教師適當點撥。在證明命題的過程中,學生自然將各條性質進行對比和選擇,或對一題進行多解,便于思維發散,不把思路局限在某一性質上的運用上。學生在不同題目的對比中,在一題不同解法的對比中,能力真正得到提高。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教學反思 18
1.靈活處理教材
對于本節課的知識,不能機械地照搬教材內容,而應該對教材內容進行再加工,靈活運用,使教材內容得到升華。在學生已經對矩形相關知識非常了解的情況下,可以加大課程中的教學容量,加深對學生的要求,把關注學生能力的培養提到首位,達到本節課所要完成的真正目標。
2.分層次教學
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課堂上的要求要有所不同,一味的.提高難度滿足有能力的學生和降低難度適應困難學生都不是明智的做法,在教學中選擇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有所得才是課堂教學效果的關鍵。在同一題目中,通過一題多問或者一題多解等形式,可以使優生有所突破,也可以讓學困生受到關注,獲得解題的成就感,這就對我們的備課和選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充分給學生以時間和空間
課堂是學生展示自己的一個舞臺,在課堂教學中,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展示自己,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更有利于教師發現學生的獨到見解和新思維、新想法,同時還能讓教師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這對于課堂教學是非常有利的。
4.應當注意的問題
幾何教學有時對學生想象能力要求比較高,有些學生在這方面很有優勢,而有一些學生可能要差一點,課堂教學不能過急;此外,幾何教學中要合理把握學生的課堂興奮點,合理安排時間,力圖讓學生在注意力最集中時完成最重要的知識內容,還要注意的是,不要讓思維活躍的學生的回答掩蓋了其他學生的疑問,應該爭取關注每一個學生。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教學反思 19
學生的自主探究是小學數學教學研究的一個熱點,有許多問題需要我們深入研究。例如,什么是數學教學中真正的探究活動?如何提高探究過程的有效性?帶著這些問題,我設計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力求體現《數學課程標準》的一些新的數學理念,在教師的適當引導下,讓學生主動參與知識構成的過程,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大膽猜測、合作探究、概括延伸的本事,提高探究活動的效率。
明確的目的性,是科學的探究活動的一個基本特征。所以,把學習引向重、難點,或學生疑惑的`地方,讓學生有效地參與,是培養他們課堂自主探究的前提。在新課伊始,我設計了“玩一玩”的活動,經過“玩”激發學生興趣,將新舊知識緊密結合在一齊,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從而自然引入到面積的探究中。經過長期訓練,學生就逐步掌握了學習的方法,消除了對學習的畏難、厭煩情緒,使他們帶著良好的心態投入學習活動,學生在課堂中充分顯示自我的才華。
本節課中,我異常重視學生直覺思維的培養。因為猜想是直覺思維的一部分,教學中我在兩個環節中均注意設置猜一猜:一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大小跟哪些條件有關;二是猜一猜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跟底和高有什么關系。鼓勵學生對問題的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測,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使他們思維更活躍、更發散。進而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積極參與到知識的構成過程中,讓學生經歷猜想、操作、驗證、發現等環節。經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形式,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來龍去脈,真正體現了主體教育的原則。
新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是學習方式的轉變,本節課我力求經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求知識的構成過程,教師只是一個合作者、引導者、促進者。例如,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是學生利用手中的平行四邊形紙片,利用手中的工具,采用喜歡的方式去探究,驗證自我的猜想。并經過生生、師生的交流互動,逐步歸納、總結出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
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我覺得要提高數學探究活動的有效性,就要做到:1.讓學生的探究有明確的目的性;2.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3.教師的有效指導;4.生生、師生的互動生成。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教學反思 20
平行四邊形這個內容是學生在認識了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后又一個對平面圖形的認識。在上本節課之前我讓學生每個同學用木條分別制作一個長方形和三角形本節課就是利用學生自制的長方形拉成一個新的圖形導入的,學生的興趣一下字就被激發起來了。他們對新的圖形“平行四邊形”很有興趣。因此利用這個熱度讓他們對自己手中的新圖形進行觀察,看一看,比一比,哪個小組找到新圖形的.特征多。平行四邊形的`特征在孩子們激烈的討論中出來了。然后讓他們把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進行對比,進一步認識他們之間的不同之處。對平行四邊形的特點有更加深刻的認識,也對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的用途有了新的認識。本節課的優點就是在于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學習當中,讓他們在與同伴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真正地掌握了數學知識,同時也學會了學習數學的方法。這樣的課堂學生的參與面積很廣,熱情很高,就連我們平時不愛說話的郝立榮同學,在這節課上竟然站了起來,說出了自己的發現,發表了小組的意見。他們在這個過程中體驗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因此課堂的效率也大大的提高了。
美中不足之處就是:注重了學生的參與度,時間卻也浪費了許多,因此課堂上的內容涉及的不是很多,在練習這個環節上就顯的很倉促,沒有做什么練習,下課的鈴聲就響了。所以只能在下一節課上進行練習了。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教學反思 21
本課的教學成功之處是讓學生動手操作,總結出平行四邊形的特點,對其特點有一定的理性認識,并會以此為依據判斷一個四邊形是不是平行四邊形。由于本節課是圖形課,為了讓學生能直觀地認識平行四邊形,我讓學生在預習時就能自己用各種方法做一做平行四邊形,如剪一剪、折一折、做一做。上課時,我們就在邊動手邊學習的過程中首先讓學生直觀感知認識平行四邊形,在小組合作、集體討論中發現平行四邊形邊的.特點。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在自主操作中量出平行四邊形上下兩條邊之間的距離。由于學生已經會畫從一點到一條線段之間的距離、三角形的`高,因此學生不僅能畫出平行四邊形的高,還知道量出高度。由于平行四邊形的高有無數條,因此我就問學生什么是平行四邊形的高,從而引出平行四邊形高的概念。并讓學生說一說為什么平行四邊形的高有無數條,讓學生自己能發現并解釋出高有無數條的原因,加深學生學習的印象,提高其知識掌握的深度。與此同時,在練習中把新授知識與學生的已有概念聯系起來,達到融會貫通。
不足之處:在教學中,讓學生比較長方形與平行四邊形的相同點與不同點時,有些學生心中明白,但語言的組織能力還有限,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針對以上不足,為了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可讓學生拼一拼,發現可以利用兩塊、四塊完全一樣的三角尺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聯接三角形與平行四邊行之間的關系,并在其中發現其實正方形、長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教學反思 22
承接上一章的內容,課本的設計意圖是利用圖形平移和旋轉的特征來得出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我在設計本節課時就遵循著這個原則,先讓學生看圖片,體會到平行四邊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給出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從定義出發得到第一個性質,再由學生動手操作和教師演示旋轉得到其他性質。因為本章課標明確要求學生能夠嚴格說理過程,所以我在得出平行四邊形性質的同時加上幾何語言的描述,在練習中也注意規范學生的說理過程。
由于時間的關系,再加上,總認為學生已經有了小學知識的鋪墊,就舍去了讓學生動手實驗操作探究的.部分,而教師的演示又遲了一步,這就忽略了學生知識形成的`過程!使得這堂課總覺得缺少些東西。
小結部分也做得較匆忙,應由學生自己歸納本節課的內容,把性質按邊、角歸納,再加上幾何符號的敘述那就更完整了。從練習看,部分學生的幾何語言表述不夠嚴謹,書寫格式較混亂。
通過對本節課的回顧,我覺得下次上本課內容時應重點突出以下幾個方面:
一、新課講解過程,要讓學生通過觀察、拼一拼、折一折、量一量等方法去探究、去親身感受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過程。
二、在練習的過程中注意方法指導,“轉化”思想的滲透。比如:當學生利用連結對角線來解決實際問題后,老師應該強調,我們在解決四邊形問題時常用的方法是:“轉化”成三角形問題。
三、對于學生的練習情況要多用多媒體來展示,使說和寫有利地結合起來,培養學生論證推理的能力!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教學反思03-14
比的性質教學反思01-15
比的性質教學反思01-15
等式的性質的教學反思03-07
《等式的性質》教學反思10-08
等式的性質教學反思11-06
《矩形的性質》的教學反思04-19
《小數的性質》教學反思02-25
小數的性質教學反思03-27
《氧氣的性質》教學反思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