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說》教學反思7則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要怎么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雨說》教學反思7則,歡迎閱讀與收藏。
《雨說》教學反思7則1
這節課用誦讀感悟、聯想討論、談人生啟示、拓展練習等教學環節的設計,讓學生走進文本,感受作者塑造的藝術形象,掌握寫法,達到理解、鑒賞、運用等能力的鍛煉。學生動口、動腦,有感悟、有思維、有表達、有討論交流,在主動中學習,在交流中成長;最后一個環節“拓展練習”的設計,又鍛煉了學生運用語言和掌握寫作手法的能力,讓學生聯系社會生活表達真情實感,讓學生體驗創作的快樂,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雨說》教學反思7則2
教學的切入口非常靈巧。利用“喚醒了什么”和“說了什么”這兩個問題把學生一下子帶進了詩歌的教學氛圍中,直達詩歌主題。
縱觀整節課缺點也是很明顯的。這主要是對詩歌的講解還不夠深入,一些板塊的講解還沒有充分展開。例如:在“品雨”這個環節沒有深入講解“雨為什么要教兒童們‘勇敢’地笑?”“為什么要兒童們‘笑’?”在“賞雨”這個板塊中,對“嘗試背誦最欣賞的一、兩節詩歌,并說說欣賞的理由”這個問題的處理時,對學生所欣賞的詩句沒有加以深入的分析。在“看雨”和“聽雨”的兩個環節中,對“看看這雨,她喚醒了誰?”和“聽聽這雨,她說了什么?”這兩個問題也沒有深入的講解“為什么要喚醒這些事物”、“為什么要說這些話”。
《雨說》教學反思7則3
1、語文課堂的生機和活力絕對不是來自老師的自我展示, 而是學生內在潛力的最大程度的發揮,要把語文課堂真正還 給學生,不能讓學生做老師的應聲蟲和教材的奴隸。教師要尊重學生個性,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重視學生個 性發展的過程;課堂應該體現“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 一切”,“為了一切學生”的教學理念,在自主合作探究之中 張揚學生個性,深刻理解文本。
2、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 文教學要以文本為依托,發掘文本內在的思想道德教育潛力, 既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彰顯人性關懷,使學生逐步形成 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又注重審美情趣的培養和提高。因而,文學作品的教學中重視對優美語言的品讀和賞析,切實感 受祖國語言的魅力,當是處理作品的關鍵。文學作品的教學應 該少一點知識的灌輸,少一點理性的分析,而把教學的重點轉 移到指導并幫助學生“揣摩、品味、理解、吸收”優美語言 上來,這該是語文教學本體的回歸吧。
3、課文是例子,重在一課一得,通過例子得到閱讀的方法, 積累閱讀的經驗,以此指導學生更廣闊范圍的閱讀行為,所謂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就在于此。而課堂教學也 是教無定法,學無定規的。愿沐課程改革之春雨,顯課堂教學之生機。
《雨說》教學反思7則4
課后反思:
1、詩歌教學中,要調動學生的情感和感官,就應讓學生用自己心中的美來印證詩歌的內在美,而不是教師的說教“美”,形象化的手法,更適合初中學生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第一塊環節“組織學生探究朗讀這首詩的語速、語調,讓學生體會詩歌的音律美”的教學方法,在今后的詩歌教學中可繼續使用。
2、進一步明確了主動發現的過程,其實是學生挑戰權威的確立自我的一個過程,也是個性展示的一個過程。(1)學生學習自主的表現不是指導者要求出來的,而是通過指導者精心設計的情景調動出來的,沒有情景就難有學生學習自主的可能,難有個性發現的可能。教師的功能,我以為就是不斷從教材中挖掘能激發學生參與的情趣欲望的情景素材,不斷讓學生去發現感受作品里無限的風光。(2)“教育即是生活”(杜威),讓教育生活化,課堂設計的成功之處在于營造情景,加以適當的指點,讓學生自主走向成功,感悟美的存在。給他們一雙審美的眼睛比給他們這首詩的全部更關鍵。(3)情景的創設,其實就是打破主體內在的認知與外在客觀之間的平衡,從而激發其內在的欲望和需要,使被動的施與成為主動獲取。第二塊環節“發揮想象,體會詩歌的意境美”可以設置一個新的教學情境:如可先讓學生根據詩的內容想象一幅畫面,然后教師通過用畫面與本詩意境反差較大的投影片展示,反彈琵琶,創設一種情景,從而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目的。
《雨說》教學反思7則5
結合自己所上的課,特反思以下幾點:
。、把握詩歌內容,整體領悟詩意是詩歌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一個極具個性的精神活動。整體把握其實是對詩歌的解讀,要認真閱讀,理解詩歌的寫作思路,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讀出自己的感受。與文本對話,理解感受詩歌豐富的意境,通過豐富的聯想和想像,體會詩歌的意境之美。
2、朱光潛先生說:要培養學生的文學趣味,我們最好從讀詩入手。品詞、析句、培養語感,對于詩歌教學而言,尤其重要。在反復吟誦、反復推敲中感受詞語的豐富之美,進而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學生真正體味語言文學的魅力,就從詩歌開始。
。场⑼ㄟ^詩歌的學習,激發學生對于人生的思考。理性的'光輝,通過感性的文字加以表現,從雨的角度來看,學生體會到善良的內心、博大的胸襟,給別人帶來快樂是自己最大的幸福;從“少年兒童”的角度來看,則會看到,人的一生不論遇到何種坎坷,都要勇敢、樂觀的生活。通過多角度的體會,對于學生來說,無疑會是一次愉快的精神之旅。老師要將這種理念貫穿于整個教學之中,做到“潤物細無聲”,避免空洞的說教。在品味詩歌感情的過程中,自然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詩歌的教學,也是訓練朗誦的最佳時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適時地對朗誦加以評點,加以指導,讓學生學會朗讀,喜歡朗讀。書讀百遍,其自見,更何況是有感情地朗讀,品味式地朗讀呢。要多讀詩,讀好詩。
《雨說》教學反思7則6
1、《雨說》的敘述主角是“雨”,它象征著一位為大地帶來春天、為兒童帶來歡笑的愛的使者。作者是使用擬人手法來塑造這一形象的。整首詩的語言活潑親切,意象淺易明白,從頭至尾都是“雨”對孩子們的喃喃細語。要通過反復朗讀,讓學生理解詩意。建議配樂朗讀。
2、指導學生朗讀時,應幫助他們把握語氣和語調,很好地表現“雨”的形象。這首詩長句比較多,有些意思連貫的句子要一氣呵成,但也要選擇恰當的地方斷句、換氣。
《雨說》教學反思7則7
在程標準下的指引下,應該如何組織新課堂,我一直在探索、思考。下面就《雨說》這節課談談我的反思體會。
1、要很好地運用評估,注重學生的情感教育:《雨說》是一首詩歌,對于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是得到同行的肯定,美中不足的是有的教學環節處理的不到位。在朗讀這個環節上我先安排學生自由的小聲朗讀,邊讀邊思考本詩應該運用怎樣的語調來讀,然后指定一名學生朗讀,我有意喊了一名平時上課表現不好的男生起來讀,出乎意料今天讀得聲音較響亮,也注意了語調,之后請同學進行點評,站起來的三位同學都指出了該男生的不足,并示范地讀了一遍,點評的比較到位,朗讀的也比該男生好,但這樣就變成幾名學生都來指出該男生的不足,這樣就有點挫傷該男生的自尊心,以后誰也不愿第一個站起來朗讀,雖然我也適時的表揚了該男生聲音響亮、感情豐富,但經過大家的指點,我意識到這個環節處理得確實不是很好,如果改成自告奮勇地朗讀,或是先揣摩每一節詩的語調,討論明確之后再請同學起來朗讀,效果就會更好一些。同行的點評讓我明白教師不能僅限于傳授知識,還要時刻注重學生的情感教育,尊重學生的人格,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用富有啟發性、趣味性的語言教育學生,用鼓勵性的語言激勵學生,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在教學最后一個環節我設計了“春雨對我們說了這么多,你想對春雨說些什么呢?”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本詩的主旨,要求每一位學生根據自己對詩的理解自由地、創造地發揮,學生都踴躍舉手說出自己想說的話,我對學生的發言都一一進行肯定、贊賞,而大家評課時指出在這里可適時地進行引導,讓學生聯系實際,結合初三的學習生活來談就更好,這個建議讓我茅塞頓開。確實新課程改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形式,不是淡化教師的作用,而是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的引導是至關重要的,每一篇課文,教師應根據課文內容及學生特點設計課堂的教學重點和目標,把學生引導到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上,讓他們有目的的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究問題,從而達到更高層面上的學習。其次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應該在“大語文”環境中進行。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師應緊緊把握語文生活化的特點,在教案的設計過程中充分地關注學生的生活積累、生活體驗,努力激發學生的真情實感;同時靈活地把握教材內容上的彈性度,培育學生思維由課堂向生活延伸的多種觸角。
3、要在備課上下功夫,除了備知識,更要備學生的“可能”,也就是說,教師作為學習的組織者、參與者,應盡可能多的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考慮在內,學生不僅應該成為課堂學習活動的主體,也應該是備課的出發點和歸屬點,把過去備課中只關注具體課文的肢解和知識填塞轉變為關注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
講臺是神圣的,每一個走上講臺的人都肩負著育人的重任,這是一份厚重的責任和使命,在新課程標準下,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將不斷地進行反思,隨時審視自己的角色定位,揚長避短,真正尋找一條“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個維度兼顧的教學方式。學習從反思開始,對我來說,惟有學習、學習,再學習。
【《雨說》教學反思7則】相關文章:
《沁園春·雪》和《雨說》教學反思05-29
《沁園春·雪》和《雨說》的教學反思10-03
雨巷教學反思總結11-13
戴望舒《雨巷》教學反思11-13
雨巷優秀教學反思11-12
秋天的雨課件教學反思09-30
《雨巷》教學反思15篇03-25
關于雨巷的教學反思11-13
雨巷課文教學反思11-13
雨霖鈴柳永教學反思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