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和園教學反思15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頤和園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頤和園教學反思1
教學《頤和園》第二課時,復習引入時,學生表現活躍,對答如流,很快引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學生都知道這節課要理解長廊、萬壽山、昆明湖這些景物的特點。逐步引入第2自然段的學習,指名學生讀這個自然段后,我提出了第一個問題:“劃出表現長廊的特點的句子讀一讀?”請學生舉手回答時,望向學生,全班60人舉手的學生只有8人,叫了3位同學回答問題,也只有一位同學回答正確。學生這種由熱情到冷淡的學習態度,令我失去了方寸,我暗自思量:后面的學習怎樣進行呢?
沉思片刻,我先對學生做鼓動工作,要求他們積極思考,大膽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同時,再引導、點撥學生學習的方法。很快,學生基本把老師提出的問題解決了。我再進行“列數字”這個知識點的講解,學生都明白了長廊的特點,體會出長廊的美。學生的學習熱情又逐步高漲起來,我也感覺到自己有一種滿足感。
很快,我在半扶半放中,又進行了第3自然段的教學,這時學生的學習熱情已回到復習引入時的樣子,情緒不斷地高漲。于是,我在學生熱烈的氛圍中與學生一起總結了2、3自然段的學習方法:讀──思──說──讀。后面2個自然段的學習由學生分成小組討論解決。一節課就這樣完成了學習的任務,學生的表現總是越來越好,授完這節課,我也不禁長嘆一口氣。我想:課堂教學靈活調控多重要!
頤和園教學反思2
《頤和園》是一篇說明文,整篇文章向我們介紹了頤和園的美麗、宏偉及它的重要的地位。通過學習使學生產生民族自豪感,在這節課中我能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如,我結合課文內容為學生準備了精美的課件,還讓學生結合去頤和園是看到的景物來畫一畫、寫一寫,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回答問題較積極,從他們的發言中我知道大多數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而且有自己的見解。同時,我在課上能采用導、扶、放的教學方法。我知道學生剛剛升入五年級,從課文的長度,到理解的難度都上升了一個檔次,因此我注重對學生的引導,首先我指導學生學習仁壽殿、佛香閣和描寫長廊的段落,在此基礎之上我又引導學生總結出閱讀方法,并讓他們運用閱讀方法自學描寫大戲樓和十七孔橋的段落,從效果上來看還是較好的,只是對后進生還需要多關注。
這篇課文是按照總述——分述——總結的方式連段成篇的。課文后面有一道題是,將這篇文章和剛剛學完的《記金華的雙龍洞》這篇課文進行比較,看看它們有什么不同。剛剛升入五年級的學生,從篇章上進行比較接觸的比較少,對于它們來說還是比較困難,所以在將這道題時,我還是給了一些指導,但學生說出的答案還是讓我想也沒想到,它們好像不知從哪入手,只是憑借自己的理解去說。當時的自己真的有一些無奈。自己只好又對他們再次進行指導,過后我也細細的想了想,也有了一些感悟。
首先,自己剛剛教完六年級,所以自己總是拿六年級的標準去要求他們,總覺得他們能力不行。其實也許自己降低一點標準,多給他們一些指導,也許他們就會達到一個新的層次。所以,我們不要總是埋怨學生,有的時候從自身上找一找問題也許會有更加的效果。
其次,通過這道題讓我知道,學生的閱讀量和閱讀的方法還是很重要的。所以在今后教學中我準備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逐步擴大學生閱讀量,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1、提高課堂效率,爭取每節課能給學生留出十分鐘讓他們再讀一篇與課文內容有關的文章,也就是充分利用好《語文讀本》或是《比較閱讀拓展的冊子》,這樣不僅可以擴大學生的閱讀量還能做到學以致用,從而提高閱讀能力。
2、充分利用學校給我們定的閱讀訓練。今年的閱讀訓練時往年單元檢測或是考試卷中的短文,針對性很強,但我發現只要孩子回家做就瞎寫,沒有真正起到效果,無論你怎么強調,效果也不是很好,所以我以后爭取每天抽出一些時間,讓學生在學校完成,爭取做一篇講一篇,讓每一篇短文都發揮出最大的功效。
五年級第一學期雖然沒有統考的人誤,但只有將這學期的基礎打好了,才能為下學期緊張的學習奠定基礎,我會從點滴做起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讓他們從各方面都盡快適應五年級的學習。
頤和園教學反思3
《頤和園》是一篇游記,課文不但文字優美,而且條理清楚,特別是本課的寫作方法很值得孩子們學習,因此,在教學中始終都以這個目標展開教學引導學生學習文中寫作方法。
這篇課文的教學,由學生當導游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體會文美。生讀課文時,我就設置了“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寫了哪幾處景點?”這一問題。讓生邊讀邊想,初步感知文的寫作順序。然后再引導學生細讀課文。最后再說說從文中體會到什么?感到遺憾的是學生在體會美時讀得很不夠,這個目標完成的不夠好。一個是因為時間的原因,主要還是我在寫作方法的引導上耗費時間較多。我想學生并沒有真正的體會到頤和園的美麗迷人的景物的特點,這是我以后在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頤和園教學反思4
《頤和園》這篇課文按照游覽順序記敘,移步換景的方法分別寫了頤和園的長廊、萬壽山、昆明湖等景點,作者通過優美的文字展現出對頤和園的喜愛和贊美之情,在教學之后,反思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有以下幾點感受:
第一:整體感知課文,把握課文結構。對于游記課文,我認為應讓學生先從整體上感知作者的游覽順序,掌握課文結構,明確作者帶領我們游覽的是頤和園的三個景點,并明確游覽三個景點的先后順序。所以在教學中這一點放在了首要位置,學生們在這一點上是達到了我的預期的。
第二:注重培養學生的理解和表達能力!额U和園》這篇課文不僅文章內容美而且在寫法上也很有特點,教學之前,我就設想讓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充分記憶課文內容,練習表達。于是,在教學中,我根據本文內容及學生喜歡旅游的特點,設計了讓學生當小導游這一情境對長廊進行介紹,但由于我對學生的啟發不夠沒有使學生融入到導游這個角色中,沒有真正走到文本中去。
第三:教師與學生的對話場境。在教學中,我一直努力讓自己從課堂的“獨白者”變為學生活動的對話者,從傳遞知識的權威者變為學生與文本進行心靈對話的激活者。但由于自己不夠活躍,且在教學中的提問方式不正確,學生回答問題并不積極,導致課堂對話有些沉悶,沒有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頤和園教學反思5
由于孩子基本上沒有去過大草原,所以在上課開始時,我便播放頤和園的風光的視頻,讓學生看到優美的畫面,聽到美妙的音樂,仿佛走進了頤和園。課程結束后,以歌曲結束,讓學生再次受到美的熏陶。
在教學過程中,在教學時,把課件和課本的配圖結合起來運用,效果很好。既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想象景美,又通過自由朗讀,小組交流概括,班內交流,體會出頤和園的美麗。然后讓學生感受文章的寫作順序和寫作方法,總分總,動靜結合,由點到面的寫作方法,過渡句等等?傮w來說,本課的教學效果還可以。
對學生的引導不夠充分。一些問題的提出,學生不能很好的回答,教師包辦的太多,厄殺了學生的思考。例如,今天讓學生們概括課文寫了哪些場景時,其實學生的回答也是對的,可是自己卻偏要把學生向預設的答案引導,總怕時間不夠,結果自己說出答案,這樣做是不對的。教師充分放手給學生,教師點撥語言、總結語言應該具有感染力,注重教師的示范朗讀。
頤和園教學反思6
《頤和園》是一篇寫景的游記。作者按照游覽的順序,用生動的語言、準確的詞匯描繪了這座古老的皇家園林的美麗景色。字里行間流露出喜愛之情,是一篇培養學生語感,幫助學生積累、運用語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作品。課文移步換景。
一寫長廊的景色。先抓住“長”的特點從總體介紹,接著抓住每一間的橫檻上五彩的畫的特點,從內容介紹,最后抓住長廊兩旁景色宜人的特點,介紹外部環境。
二寫萬壽山的景色。先寫從山腳下抬頭看到的佛香閣和排云殿壯觀的景象,再寫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從山上所看到的美麗景色。
三寫昆明湖的景色,分別介紹了長堤、湖心島、十七孔橋。課文開頭總述頤和園的美麗,結尾和開頭呼應表達了作者贊美之情。選取本課的主要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北京頤和園的美麗景觀,感受到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發民族自豪感。二是了解并學習空間變換的順序記敘、抓住特點寫景狀物的表達方法。
為了讓學生感悟課文中介紹的頤和園的景點的形象美,讓學生在接近仿真情境中學習,在做課前準備時,我搜集了許多頤和園圖片,制作了精美的幻燈片,從而讓學生更直觀形象地感受頤和園的美。制作課件時我考慮到課文介紹的景物較多,如果讓學生圍繞著一個問題“你最想在哪里攝影留念?”來學習的話,課件的出示就不好掌握,經過再三考慮,我最終決定按照作者的游覽順序,一個景點一個景點地來學習。從教學的效果來看,這樣的方法雖然使得教學流程清晰,但學生的主動性,自主性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
教師是活動的積極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以讀為基礎,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在讀中遷移運用。課文語言優美,應引導學生多讀,通過有感情的朗讀使學生感受頤和園的美。文章段落中長廊的美、長;站在萬壽山腳下看到了佛香閣、排云殿的壯觀和美;登上萬壽山頂看到昆明湖的靜、美。我指導學生抓住了重點語句讀,做到了整體感知到局部的重點朗讀。
根據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教學組織要引導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獲取基本的語文素養,并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使語文素養與人文素養的教育融為一體。在教學中我不失時機地,點播這美麗畫卷的創造者,使學生感受到勞動人們的偉大,受到情感教育。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了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熏陶,享受審美樂趣。在教學過程中,我努力改變以往的課堂教學模式,避免平鋪直敘,在理清順序之后,以朗讀為主要手段,充分調動學生,以讀句子、說詞語、談感受來學習頤和園的美,整個教學思路設計得比較清晰,也體現了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
課堂上要引導學生注意傾聽別人的發言,鼓勵學生對不同意見展開爭論,讓學生的思維在碰撞中迸射出火花,從而對課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在教學中,注重滲透對學生的語言訓練,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準備,在學生沒有達到老師的要求時,適時引導學生。
因為全文比較長,知識點比較多,為了使一堂課充實飽滿而又不顯得面面到面面松,所以許多的亮點都舍去了。本課的寫作很有特點,在學生知道本課是按照地點的轉移,長廊——萬壽山腳下——登上萬壽山頂——昆明湖。學習它的寫法,如果能進行一次小練筆會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寫游記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但遺憾的是這次小練筆沒有時間進行。
從這一課的教學中,發現的不足很多,但正是有了這些問題,才能使自己不斷進步。雖然說教學是不完美的藝術,但正因為如此我們更應該不斷的充實自己。使自己的教學少一些缺失,少一些遺憾。
頤和園教學反思7
【摘要】
新的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就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即從被動的接受性學習轉變為主動的探究性學習,以適應未來社會和個人發展的需要。實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需要廣大教師積極轉變觀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構建充滿生機與活力的課堂。特別是作為“農遠”學校教師,要樹立先進的教育思想,在課堂教學中,重視運用“農遠”教育資源,并掌握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教學方法。以適應新課程的需要,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關鍵詞】
農遠 閱讀教學 自主 合作 探究
【主題與背景】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選擇,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额U和園》這一課是筆者在課改年級上的一節公開課。筆者打算就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作一些有益地探索。因此,我將《頤和園》一課的教學主題定位在: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為主要學習方式,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和課文優美的語言,學習作者按游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依據學生過去積累的學習經驗,以《頤和園》為例,在學習過程中使之具體化,最終達到教學既定目標。課前,我充分利用學校遠程教育資源認真備課,精心制作課件。在教學中,運用媒體輔助教學,努力實現信息技術與新課程的整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整節課采用“確定目標,自由探究,獲取知識,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五個環節構成。
【案例描述及分析】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頤和園》。首先讓我們回憶一下作者是按什么順序游覽頤和園的?
板書課題:
頤和園
生:作者先是游覽了長廊;然后來到萬壽山腳下看到了佛香閣和排云殿;接著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前面向下望,看到了昆明湖的景色;然后下山,觀賞了著名的十七孔橋。
師:看來作者的游覽順序即寫作順序大家都清楚了。那么這節課,老師就想幫助同學們通過組內同學之間和小組與小組之間的協作學習來深刻理解課文,進一步領略頤和園迷人的風光。這是一種全新的富有挑戰性的方法,大家想不想和老師一起嘗試一下?那么,請同學們首先按老師教給大家的方法自己確定一下本課的學習目標。
生:我想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師:這是我們學習每篇課文都應該爭取做到的。
生:我想知道頤和園中長廊是什么樣的?
生:我想讀讀描寫昆明湖的這一部分,看看昆明湖美在哪兒。
生:我想學習作者描寫景物的方法。
生:我想背誦課文。
師:下面老師歸納一下同學們提出的學習目標?纯词遣皇沁@幾個:一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是必選的);二是體會園中景物的特點(各組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景物來學習,不必都選);三是學習作者按游覽順序寫作的方法;四是背誦課文。
(評析:教師引導學生根據自己學習所需確定學習目標,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這里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教師只是學生學習過程的輔導者,體現出對學生學習主體充分的尊重。)
師:如果沒有問題,就請各小組迅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學習目標組織學習。大家可以結合以前的學習,選擇你喜歡的方法,也可以自己創造新方法。一會兒以小組為單位匯報學習成果。
(小組學習)
(評析:課上,教師注意激勵學生,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教師自覺地把自己定位為學生的學習伙伴,學習內容、學習方法的選擇和學習結果的評價等都由學生自己完成,體現“以學習者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主、合作學習。)
師:同學們學習得很認真。接下來就讓我們開始今天的頤和園之行吧!哪個小組先來匯報?
生:我們小組學習了描寫長廊的這一部分,我們采取的是“找特點,談感受”的方法。我們先來讀讀這部分課文。
媒體出示“農遠”資源:長廊畫面和文字片段,學生朗讀。
生:我先來匯報。通過讀課文,我知道長廊的特點是長,走在這樣的長廊里,我會覺得非常自豪。因為我還通過查找資料知道長廊是世界上最長的畫廊,作為中國人,我為祖國有這樣好的建筑而驕傲。
師:是呀!體會得真深刻!誰愿意再來讀讀這部分,把這種感受讀出來。
生讀課文。
生:我接著介紹長廊,我覺得長廊的環境也很美。
讀句子。
師:你讀得真美!有誰愿意向她學習,再來讀讀這兩句話。
生讀課文。
師:同學們請看,這就是長廊。(看投影)走在長廊里,長廊那獨具特色的建筑,長廊上數以千計的彩繪,再加上長廊外昆明湖的美麗景色,真是令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讓我們一起配上音樂再讀一讀這一部分,共同感受長廊美麗的景色。
齊讀。
(評析:充分利用“農遠”教育資源中的媒體資源輔助教學,通過多種形式的閱讀學習,擴展學生的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在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更深的感悟后,指導學生美讀,并注意給全體學生朗讀的機會,調動所有學生朗讀、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師:我們不知不覺走完長廊,來到萬壽山腳下。抬頭一看──(引讀)哪個組接著匯報?
生:我們小組游覽了佛香閣和排云殿,我們選擇的是第二種方法“查資料,深入體會”。我先來匯報。通過讀課文,我們認為佛香閣非常高大宏偉。
師:你從哪兒知道的?
生:從“聳立”一詞能看出來,“聳立”的意思就是高高的直立。
生:從“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可以感受到佛香閣很高。
生:我通過上網查資料知道佛香閣高41米,是頤和園里最宏偉的建筑。園內所有景觀都是以它為中心建造的。通過這個資料我更感到佛香閣非常宏偉,有氣勢。
生:我知道排云殿是慈禧太后過生日時慶祝的地方。這個地方一定是非常華麗、光彩奪目的。
(評析:學生通過拓展閱讀,查閱了關于佛香閣、排云殿的相關資料,豐富并加深了對課堂閱讀內容的理解。開發和利用課外學習資源,拓寬了知識面。)
師:(運用“農遠”資源展示佛香閣圖片)這么宏偉的建筑,讓我們再一次通過朗讀來體會它的壯觀好不好?(生齊讀課文)大家想不想登上萬壽山欣賞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哪個小組學習的是這一部分?誰來匯報?
生:我們小組學習的是這一部分,我們選的是“有感情朗讀”這種方法。下面我們請一位代表來讀讀課文。
師:老師為你配上音樂。好,讓我們閉上眼睛,一邊聽,一邊想象美麗的畫面,看他能不能把我們帶到萬壽山上。請你開始吧。
生朗讀。
師:你們感受到什么了?誰來說說?
生:我感到昆明湖景色非常美。
生:聽了她的朗讀,我感到昆明湖非常的靜,也非常的綠。我也想讀一讀這一句。
生:作者分別用“鏡子”和“碧玉”來比喻昆明湖的靜和綠。
生:我通過“滑”字,體會到昆明湖顯得更靜了,更美了,讓人回味無窮。
師:你的發言太精彩了!你感悟出“滑”字的妙處,把書讀活了!你能把這種體會讀出來嗎?
生朗讀。
師:(請剛才的小組代表)你來評一評,她讀得怎么樣?
生:我覺得她讀得不錯,但聲音再輕一點就更能表現出昆明湖的靜了。
師:你指導得很好。我也想向你學一學,讀讀這句話行嗎?
(評析:學生通過自主學習體會到了昆明湖的意境美。教師尊重學生的感悟及心理感受,學生感到親切,使學生感受到了閱讀成功的樂趣。)
師:(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你來評評,老師讀得怎么樣?
生:我覺得老師比我讀得還好。
師:謝謝你的夸獎。我們都來練一練,看看誰比老師讀得還要好。
練讀。
(評析:教師看似普通的一句話,是對學生能比老師讀得還好的一種心理暗示,極大地調動了學生朗讀的積極性。教師的詼諧以及自身的文化素養也是學生學習、探究的動力。)
師:這么美麗的景色,大家想不想把它留在記憶里呀?好,讓我們試著背一背。
(評析:教師對背誦的意義有深刻的認識。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鼓勵學生背誦精美的課文片段,符合新大綱重視背誦、積累語言的要求。)
師:昆明湖的景色的確很迷人。讓我們移步下山,到昆明湖去看一看吧。接著匯報。
生:我們學習的是十七孔橋這一部分,我們采用的是“當小導游”的方法。下面我們就來為大家介紹。
學生結合畫面介紹長堤、小島、十七孔橋等景物。
(評析:語文的性質之一是“重要的交際工具”。此處學生創設的當小導游的情境,是學生調動以往的語言儲備加以運用和創造,培養了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
師:頤和園中到處都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引讀)其實,園中景物不只作者介紹的這幾處,還有許多,你們知道嗎?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
學生踴躍發言,介紹得繪聲繪色,座位上的同學聽得津津有味。
師出示課件:頤和園風光圖片。
(評析:重視“農遠”教育資源的利用和開發,注重現代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優化了閱讀教學,有效地突破了教學重點。同時,陶冶了學生的審美情趣,使學生對頤和園產生留戀和向往的情感。)
師:(在音樂聲中)同學們,頤和園的湖光山色既有令人陶醉的自然風光,也有夢幻般神奇的`境界。它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心血和智慧的結晶,它不愧是我國園林藝術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希望同學們有機會去北京,親自到頤和園細細游覽。
【教學反思】
新的教學理念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強調主體充分參與、自主學習、自主發展。閱讀教學強調學生是具體的,活生生的、有豐富個性的、不斷發展的主體,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使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逐步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讀書,獨立的創造性的進行學習活動。把教學本位定位在師生交往上,確立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題地位,面向全體學生,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強調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將教學目的轉化為學生作為學習和發展主體的內在需要,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感受和理解,體現學生學習的個性化行為。
本課教學,教師讓學生先自學,自主嘗試,課堂上每個學生都有充分的時間讀書、思考。在個人充分自學、領悟的基礎上開展小組討論。學習過程運用了“確定目標、自主探究、獲取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五步教學法。整個探究學習的過程,完全是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語文實踐活動,教師僅僅是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和引導者,讓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體,真正成為了教學過程中的勞動者,求索者和設計者。
教師能充分運用“農遠”教育資源輔助教學,努力將現代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有機整合,能優化課堂教學,準確地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參與意識,輕輕松松引導學生自己去獲取信息,分析、加工信息,進行交流與創新,使課堂教學變得活潑而高效,有效實現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頤和園教學反思8
教學反思:
在本課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充分感受頤和園的美麗景色以及課文優美的語言,在深入學習課文時,我讓學生先讀課文,畫出自己認為寫得美的地方,并說說美在哪,然后再讀,深入感受美。
第二,為了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我設計了讓學生發揮想象說說石獅子有什么姿態,并說說游完頤和園后的感受。
第三,為了突破難點,讓學生學以致用,我設計了小練筆,讓學生按游覽順序并抓住景物特點介紹校園。
不足之處:
在引導學生通過感悟“滑”字來體會昆明湖的靜時,所用的方法不是很好。
頤和園教學反思9
一、教材分析
這篇精讀課文描繪了北京頤和園的湖光山色、亭臺樓閣、長廊石橋等景物,表達了作者對頤和園的贊美之情。
課文移步換景,按照游覽的順序記敘。一寫長廊的景色。先抓住“長”的特點從總體介紹,接著抓住每一間的橫檻上五彩的畫的特點從內容介紹,最后抓住長廊兩旁風景宜人的特點介紹外部環境。二寫萬壽山的景色,再寫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從山上向下、向前、向東遠眺所看到的美麗的景觀。三寫昆明湖的景色。分別介紹了長堤、湖心島、十七孔橋。課文開頭總述頤和園的美麗,開頭呼應,表達了作者贊美之情。
選取本課的主要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北京頤和園的美麗景觀,感受到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發民族自豪感。二是了解并學習本空間變換的順序記敘、抓住特點寫景狀物的表達方法。
二、設計意圖
根據本文的特點及學生的年齡特點,對新奇的事物有著極強的好奇心,對自己不了解的職業有著極大的興趣這一特點,我設計了選拔小導游這一情境貫穿全課的始終。并遵循閱讀教學的特點,為課堂教學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
。、談話引趣,導入新課:
新課伊始,教師問:“同學們知道導游這個職業嗎?這是干什么的?”在總結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接著說:“今天這節課,老師要選拔非常聰明的小朋友來當小導游,領著大家游覽北京美麗的皇家公園──頤和園,大家愿意參加這個選拔賽嗎?”在學生興致高漲紛紛要求參加時,老師及時引入課題:“哇,這么多同學要參加選拔賽,很好,可是,要當一個稱職的小導游并不容易,要求大家認真學習第十八課《頤和園》,只有學懂了,才能做個好導游,現在我們就開始學習,老師看哪些同學能做個合格的好導游! 字串7
。、初識課文,理清順序:
、 配樂范讀,創設情境。
、 指名答題。
、 分清段落。
。场⒃僮x課文,研讀詞句:
通過“導游──介紹景點──研讀本段重點詞句,特點──導游再次介紹景點──配樂朗誦,升華情感”。這一學習方法來完成課文二、
三、四自然段的學習,而且學習的過程中二段詳細學習,其它幾段自由學習。
4、熟讀課文,總結全文:
在這一環節完成本節課的升華,認識到頤和園的美麗,從而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本設計運用了看、聽、讀、比劃、說的方法。采用了聽錄音、看影碟、燈片等教學手段與朗讀教學巧妙結合,融為一體,再現了頤和園的美麗景色,把學生帶入了一幅山水畫卷的優美情境之中。同時,還精心設計了比較訓練,指導劃重點詞句,引導復述課文,不僅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而且鍛煉了學生的理解、閱讀、說話等多種能力,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質。特別是所設計的小導游選拔賽更為全堂課增色不少,競賽的激烈,情境的優美,激發了學生極大的興趣,他們在游覽的愉悅中輕松完成了教學任務,鍛煉了學生的膽量、競爭意識。整個教學中還運用了變敘教學手法,突出了教學的重點。
三、不足之外
因為全文比較長,知識點比較多,為了使一堂課充實飽滿而又不顯得面面到面面松,所以許多的亮點都舍去了。比如說文中的三大景點僅以長廊為例進行了細致全面的講解和剖析。讓學生充分完整的掌握了長廊的特點,領悟到了長廊的美麗。但同時也忽略了萬壽山和昆明湖的教學,讓學生采用小組全黨學習的方法,感覺學生有一些知識理解的不夠深刻,時間的匆促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總之,這是本人關于閱讀教學的一點粗淺的認識和實踐,其中還存在著許多的不足和問題,有待各位領導的批評指正。雖然說教學是不完美的藝術,但正因為如此我們更應該不斷的充實自己使自己的教學少一些缺失,少一些遺憾,為學生多留一些問號、省略號,而不是句號、感嘆號。
頤和園教學反思10
《頤和園》全文共有八個自然段,它是一篇說明文,不同于一般的游記文章,記敘了頤和園的美麗景色。課文層次清楚,語言生動優美,全文如一幅展開的山水畫卷,再現了頤和園的美麗景色,蘊含著對建造頤和園的古代勞動人民的贊美,字里行間流露出一種民族自豪感。
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使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學生能理清文章的順序,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點寫景的方法。
根據語文教學及教材的特點,本著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宗旨,在教學頤和園這一課時,采用了大量與頤和園景點相關的圖片,配以優美的音樂,運用文中的重點詞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提高了學生的朗讀水平。并結合開放式、討論式、競賽式等教學方法加強學生語言文字的訓練,使課堂呈現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場面。
有幾點做的不錯:
一.在上課之前我大量的查閱了頤和園的有關知識、圖片,并且認真閱讀教材,力求走進文本,感受美,理解美,課上更能游刃有余的傳遞美、感染學生體會美。
二.課前,帶領學生實踐去量一量20米,41米,15 0米有多長,使學生頭腦里建立起數的概念,在教堂中更好的理解課文。
三.在吃透教材上下功夫,所謂站的高看的遠,才能更后的引領學生理解課文。在講授課文第3自然段時我抓住重點詞、句讓學生體會佛香閣的高,挖掘的較深,使學生發自內心的感受到佛香閣真高!
四.把學文與學習寫文有機結合。這是一篇非常好的寫景的文章,文章抓住景物的特點、詳略得當,這正是學習寫作的好教材。
當然也有些地方處理的不是很巧妙,因此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
頤和園教學反思11
《頤和園》這篇課文作者按照游覽的順序,用生動的語言、準確的詞匯、恰當的比喻,再現了頤和園這座古老的皇家園林的秀麗景色,字里行間流露出喜愛之情,是一篇培養學生語感,幫助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好文章,也是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
教學中,我們圍繞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來展開討論。學生能夠抓住課文的2345段,從中提取描寫長廊、佛香閣、萬壽山、昆明湖、十七孔橋等美景的好詞句交流,朗讀,好幾個同學讀到“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痕跡!边@一句,我根據課文中的泡泡問大家:“滑”字用的好在哪里?學生們在思考,課前學生只是根據老師設計的前置性作業去讀課文,認生字,圍繞一個主線問題,找相關的答案,沒有注意課文中的關鍵詞或者提示語(小泡泡)。有的學生說:因為昆明湖靜的像一面鏡子,所以,在作者看來,游船從湖面上是滑過,而不是“劃”過。這是范玉涵同學站起來,說:“我認為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這一句我認為是通過打比方的方式來說明昆明湖的美,而“滑”字則是通過夸張的手法描寫昆明湖的靜。多么準確的描述,精煉!這個小姑娘平時總是默默地一言不發,但是文章總是充滿詩情畫意,一發言就博得同學們熱烈掌聲。
我趕緊跟上一句:“幾乎不留一點痕跡”中的“幾乎”可以省略嗎?學生略一思考,就回答說不能省略,因為不可能不留一點痕跡。從而懂得作者的用詞準確了。
頤和園教學反思12
一、讀說離散,培育學死的語文學習能力。
《頤和園》那篇課文按旅游的逆序刻畫了北京頤和園的綺麗景色,文中處處彌漫著作者對頤和園的贊譽之情。課文文字摩登,條理清楚,其移步換景、首尾照應的寫作方式,很是值得學死學習。
《頤和園》講授深思
閱讀講授,“讀”是感悟能力組成的魂靈,也是概括能力組成的捷徑,讓學死捉住一句話中的要點用精粹的語言對其特點進行概括,是我那節課所運用的方式。
正在講授“少廊”“萬壽山”、“昆明湖”等景點時,讓學死品讀有閉的語句,如:看到那么多各具情態的繪里,您有甚么感受?游船、繪舫正在湖里緩緩天滑過,險些沒有留一點兒痕跡。將“滑”與“劃”進行對照。那么多的獅子會有哪些姿態呢?學死皆能較為公道的展開念象并進行了必然的語言操練,那樣沒有僅協助學死更晴天文解課文內容,并且磨煉了學死的理解、閱讀、語言等多種能力,提下了學死的語文素量。
二、學習寫作方式,提下寫作技能。
正在閱讀講授中,教師引導學死學習和體味作者遣辭制句、表情達意的方式,讓學死從范文的寫作技能中汲與寫作經歷,引導學死將閱讀與寫作離散起去,正在習作中運用閱讀中學到的常識,刪強學死正在各類場所學語文、用語文的熟習,學語文,用語文,多方里提下學死的語文能力!额U和園》是一篇典范的游記文,它開頭點明文章的中間:“北京的頤和園是一個綺麗的大年夜公園”。接著圍繞那一中間,運用了移步換景背我們引見了少廊、萬壽山、昆明湖的綺麗景色,最后再進行總結。所以,我講授那篇文章時,啟發學死從文章的構念、寫作方式等多方里天背《頤和園》學習。
明白中間句是最能默示文章意思的句子,是文章寫作內容的散中閃現。了解中間句有概括和總述浸染,陳訴學死寫文章的時辰必然要有一個中間,那樣文章就沒有會隱得混治無章。接著請學死快速欣賞課文看看作者圍繞“綺麗”二字背我們引見了哪些景點?并把相閉的句子繪出去。讓學死明白那幾個句子就是本文的綱目。把游玩的過程記下去的文章叫做游記文。若是要念把游記文寫得井井有理必須要先列綱目,寫清文章念要表達的中間,再遴選幾個具有代表性的景色去凸起中間內容。
由于學死閉于移步換景那種寫法對照陌死,所以正在“移步換景,學寫法”那一環節,我直截了本天陳訴學死作者運用了移步換景法,正在屏幕出示移步換景的定義,讓學死朗讀減深印象,接著學死朗讀上一環節找出去的句子,師進行點評。正在讀與教員的評中發略移步換景就是邊走邊把看到的景物寫出去。逆勢引出最后一段,讓學死體味作者運用了總分總和首尾照應的寫作方式。
哄騙閱讀課背學死無熟習天供應作文寫作材料和方式,提下了學死堅忍天掌控常識和矯捷天運用常識的能力,開拓了學死的智力,激起了學死學習語文和寫作文的快樂喜愛,讀寫離散,提下了語文講授的水仄。
頤和園教學反思13
《頤和園》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寫景的游記。作者移步換景,按照游覽的順序,用生動的語言、準確的詞匯、恰當的比喻,再現了頤和園這座古老的皇家園林的秀麗景色,字里行間流露出喜愛之情,是一篇培養學生語感,幫助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好文章。也是讀寫結合,是學習寫作方法,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好教材。
在反復朗讀《頤和園》這篇課文以后,我首先想到的是如何組織教學才能讓學生將感悟課文優美的語言與領悟文章寫法有機結合起來。為此,我設定的課時目標是讓學生通過有感情地自讀課文,感受頤和園的美麗,體會作者依照游覽順序,移步換景的寫作手法并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讓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感悟,激發學生的愛美情趣,同時對學生寫景類習作給予啟迪。
圍繞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我在設計的教學過程最主要的是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即我們經常所說的“授之以漁”。在進行這篇課文備課的時候,我預先有一個設想,將高效課堂的理念貫穿其中,教學時先扶著學生走一程,即由教師引導學生體會長廊的長和美,了解作者的寫作方法。然后讓學生總結學法,并根據學法分組進行協作學習第三、四、五自然段。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景物的特點,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這樣,學生在和諧民主的氛圍中,討論交流,自由發揮,自由想象,多種不同觀點的碰撞與交流,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在組內老師的幫助與指導下,經過數次打磨,多次修改后的設計流程還是可取的。
但是,預想與現實往往有很大的差距。教學后,我感到很受挫,課堂上沒有好好地帶動學生,教學目標的完成也顯得很生硬,尤其是在放手讓學生自學的之后的匯報過程中,我沒能好好駕馭課堂,學生的參與程度還很不夠。課后,砂子塘天華的伍老師,我們的語文大組長葉老師,還有我的師傅馬老師都給了我很多寶貴的意見,我也仔細反思了整堂課,發現這堂課最主要的失敗處有以下幾點:
一、教案設計不夠詳細。作為剛上講臺的新老師來說,我應該預設課堂上學生的任何可能的回答,并且把過渡語、評價語都要設計詳盡,這樣在教學中才不會出現冷場的狀態。而我只是準備了簡案,這也是導致我的課堂與學生距離疏遠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將備課工作做得更加細致,慢慢提升自己。
二、語用設計比較生硬。像這種寫景作文,應該是讀和悟結合得非常好的,可是在真正教學過程中,我卻為了上完內容而上課,追著時間跑,沒有好好地處理好讀與悟,再悟再讀的關系。這樣所導致的一個最大的后果就是,學生對文本的感受不到位,感受不到位,那么后面的語用拓展也就脫節了,變成了畫蛇添足。
三、對高效課堂理念的理解有偏差。這節課我預設的小組合作環節本來是想帶動全班同學,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墒怯捎谖业脑O計偏差,反而讓一部分同學在匯報環節里無事可做,游離于課堂之外。高效課堂并不是追求簡單地小組合作的形式,而是要把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
四、教學評價語言生硬,語調缺乏抑揚頓挫之感。這樣導致師生之間的距離很遙遠,也沒能將學生帶入到課文情境中。在以后的教學中,我還要更加注重這一方面的積累。
發現問題并不可怕,而是要積極改進,提升自己。一節課下來,留給我的是太多的思考,我愿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在師傅們的幫助下,不斷探索,不斷改進。
頤和園教學反思14
《頤和園》這篇課文,按照游覽的順序記敘,移步換景,寫得很有特色。課文先寫長廊的景色。作者先抓住“長”的特點從總體介紹,接著抓住每一間橫檻上五彩的畫的特點從內容介紹,最后抓住長廊兩旁風景宜人的特點介紹外部環境。接著寫的是萬壽山的景色。分別介紹了從腳向上,和從山上向下、向前、向東遠眺所看到的美麗的景觀。最后寫昆明湖的景色。主要介紹了十七孔橋。課文開頭總述頤和園的美麗,最后寫頤和園處處有美景,看也看不完,開頭與結尾呼應,表達了作者贊美之情。教學后,有以下幾點感受:
1、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課程主張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在《頤和園》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尊重學生,始終讓學生處于主體的地位,教師則更多的成了引導者、組織者,成為學生學習的好伙伴,整個教學的過程,教師和學生始終是平等對話的過程。
2、創建了和諧的對話場境
教師角色的轉換,使我從課堂的“獨白者”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對話者”,從傳遞知識的“權威者”變為學生與文本進行心靈對話的“激活者”。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在教學《頤和園》這篇課文的時候,我充分利于我們學校多媒體教學設備的優勢,在導入新課時,展現了學生在頤和園的照片,教學過程中,好幾次播放了頤和園的實景錄像,三番四次地把學生帶入“情境場”,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激發了學生視美、愛美的情感,實現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與欣賞,達到了和諧對話。
3、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
語文教學,引導學生理解一篇篇課文的內容固然重要,但其并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即我們經常所說的“授之以漁”。在進行這篇課文備課的時候,我預先有一個設想,教學時先扶著學生走一程,即由教師引導學生體會長廊的長和美,了解作者的寫作方法。而在學習萬壽山這部分時,我再放一放手,讓學生分組進行協作學習。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文章的美;這樣,學生在和諧民主的氛圍中,討論交流,自由發揮,自由想象,多種不同觀點的碰撞與交流,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最后在學習昆明湖上的十七孔橋時,讓學生自學,更充分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這種又開始的扶著走,到后來的學生之間學著走,到最后的學生個體獨立走,充分體現了教學重在授人以漁,我覺得這是我們教師在教學時,所應該著重體現的。
4、注重培養學生的理解和表達能力
《頤和園》這篇課文是一篇游覽性的課文,不僅文章內容美,而且在寫法上也很有特點。教學之前,我就設想讓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充分記憶課文的內容,練習表達。于是,講課時,我根據本文的特點及學生喜歡旅游的特點,學習設計了讓學生當小導游這一情境。但是由于時間的原因,沒有使全部學生融入到導游這個角色中,沒有真正走到文本中去。
5、重視課文表現形式的教學
自實施新課程以來,很多教師重視了教學方法和教學方式的轉變,課堂花樣增多了,教學過程變得熱鬧了,但是一些成功的語文教學經驗也被丟棄了。如,讀寫結合的經驗。閱讀教學只重內容理解,忽視寫法指導的現象還較為嚴重。針對這種現象,在教學時,我確定的教學目標之一,就是引導學生學習本課的寫作特點,學習它的寫法。如全文的先總述后分述最后總結的寫法,以及第二段抓住特點寫長廊的寫法。我現在的體會是:如果能進行一次小練筆會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寫游記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但遺憾的是這次小練筆沒有時間進行。
頤和園教學反思15
一、對教學內容的反思
這篇課文描繪了北京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全文層次清楚,首尾呼應,語言生動優美、具體形象,處處洋溢著作者對頤和園的贊美之情。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字的學習,欣賞頤和園的美,感受頤和園的美,培養審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激發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與此同時學會默讀課文,學習遣詞造句的準確,體會語句的具體形象,領悟課文的寫作順序,學習并體會課文抓住特點寫景狀物的方法。同時我又抓住“仰望——俯視——東眺”這一寫作順序,使學生對于這一部分的寫作順序思路清晰。
二.對教學過程的反思
根據合作教學整體構建的教學模式,這節課分為五個教學環節:
1、音樂冥想,導入新課;
2、初讀課文,整體掃描;
3、自學合作,層層推進;
4、總結全文,激發情感;
5、交流資料,拓展延伸。
在這一課時中我首先安排了出示本單元知識樹,讓學生明確本單元的學習目標。再展示本課的知識樹,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然后由復習導入,讓學生回顧課文內容。出示自學提綱一,在學生通讀全文,整體感知的基礎上,理清課文的寫作順序,感受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再出示自學提綱二,指導學生用讀一讀、議一議的方法分組進行自主、合作學習。在分組自學過程中,分別出示相應的自學提綱引領學習。細讀課文時,注重引導學生領悟語句,品味語言美。本文用詞準確,語句優美,從重點詞句內容和表達方式上引導學生探究,使學生體會到,長廊、佛香閣、昆明湖等景物的特點不同,作者描寫的方法也不同。教學過程中安排的兩個拓展練習,旨在幫助學生理解作者的描寫順序,激發學生無盡的想象力,積累優美詞語。在教師總結全文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再次感知文章的優美語言與寫作順序時,運用配樂朗讀的形式,讀出欣賞、贊美、陶醉的情調,形成情感共鳴。整堂課的教學過程比較符合整體構建所提倡的整體性原則。
不足之處是對于本節課知識樹的展示僅限于初讀課文后的整體感知,而不是課上根據學生對文本的層層理解動態生成的。
三、對教學效果的反思
在本課教學中,我注重讓每一位學生都學有所獲,通過小組自學、探究、合作學習,學生在和諧民主的氛圍中交流討論,自由發揮,自由想象,在多種觀點的碰撞與交流的體驗中,獲得了閱讀的樂趣,使語文課做到人文性與工具性的有機統一。課堂上,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不僅引導學生讀懂文本內容,還使學生領悟文本的語言藝術和表達方法,同時還讓學生懂得怎樣運用這些方法去寫作,來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
一節課下來,留給自己的是太多的思考,我愿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在專家的引領下,在同行的幫助下,不斷探索,不斷改進,不斷創新。
【頤和園教學反思15篇】相關文章:
《頤和園》教學設計(合集15篇)01-04
祁黃羊教學反思教學反思范文03-08
《春曉》教學反思03-08
教學反思模板02-18
陶藝教學反思02-14
拼音教學反思01-26
《祝福》教學反思01-20
尊嚴教學反思01-06
琥珀教學反思12-28
《成功》教學反思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