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蒹葭》教學反思(通用5篇)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九年級語文《蒹葭》教學反思(通用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九年級語文《蒹葭》教學反思1
《蒹葭》是詩經中最優秀的篇章之一,唯美而浪漫。但離孩子們比較遠,尤其是農村孩子更是缺乏基礎。孩子們都是喜歡唱歌的,而音樂又是萬能的溝通工具,所以我在導入就采用了這首詩歌的優美歌曲來引起學生學興趣,也能很好的營造詩歌中描繪的氛圍。孩子們有了學習欲望,自然就沒有了畏難情緒。
在整體感知中我采用自主學習的方式掃清字詞障礙,讓孩子們結合注釋疏通詩歌大意。因為課本注釋很詳細,所以這個也不是很困難。在這一環節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與主導地位。在接來的環節中我依然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一步步引導學生逐步深入的體會詩歌內涵與意境,盡我所能幫助學生體會詩歌中的唯美與浪漫。在這里我非常注重朗讀。詩歌教學就應該是以朗誦為主,在朗讀的基礎上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情感以及意境,只有通過不斷地朗讀,讓學生細細品味,才能逐步走入詩歌的藝術之美。在教學時我努力使學生通過有感情的不同形式的反復朗讀來感受詩歌的情感美,來領略華夏民族的文化美。情景交融是詩歌慣用的手法,在這首詩里景物描寫也很好的營造了唯美浪漫的氛圍,襯托傳達了主人公求而不得的失望悵惘痛苦的心情,情中有景,景中含情。所以在體會詩歌意境時我從景物入手,循循善誘,在不知不覺中達到自己的教學目標。只有把主人公放到既定的情境中,在幫助孩子們重現當時畫面時才能更好的體會詩中主人公的心境,所以我又一次讓孩子們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腦中浮現的畫面,讓他們有身臨其境之感,體會更深,意境自現。這是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覺!
在這節課中,我覺得亮點在于用歌曲來輔助學習詩歌,讓孩子們在自己喜歡的形式的輔助下快樂輕松的學習了畏難的古詩詞。唱詩歌更容易記憶,也更容易理解,優美的旋律更增添了詩歌的美,讓人陶醉。這節課在音樂聲中開始,在音樂聲中結束。孩子們對詩歌有了更大的學習興趣,在不知不覺中背誦了整首詩歌。下課了,他們還不愿離開,繼續跟著音樂哼唱著……
九年級語文《蒹葭》教學反思2
1、《關雎》和《蒹葭》在內容、表現手法等藝術特色上都有相同之處,所以《關雎》擬重點講授,《蒹葭》則教師設問引導,學生自學領悟為主。在學習《關雎》的基礎上進一步熟悉相應文學常識,有利于學生識記古代文言知識。
2、在教學過程中,適時運用多媒體,有利于課堂上創設優美意境,引導學生感受美的氛圍,特別是情景賞析中,對學生理解文章思想感情,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能將學生帶到優美的詩境中。所選的圖畫音樂一定要輕柔歡快,讓人充滿憧憬。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創設的情景尤為重要,有利于啟發學生的思維,撞擊學生情感的火花,陶冶學生的情操。
3、教學本文,應創造性地運用朗讀手段。應引導學生反復朗讀,直至成誦;分析主人公的形象,了解《詩經》重章疊句的表現手法;學習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手法;認識《詩經》在中國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另外還應引導學生多讀多背《詩經》中的名篇,提高詩歌鑒賞的能力。注重自主學習、自我探究,全面領略詩歌的美感,力求在詩歌鑒賞和文化積淀上都有所收獲。
九年級語文《蒹葭》教學反思3
今天講了《詩經》中的《蒹葭》,看著孩子們被吸引了,很是高興。現在大致回憶一下上課的過程:
一、同學讀課文,注意要讀準確。(先個別讀,再齊讀)
二、我把一些重點字詞寫到黑板上,讓學理解記憶(近義詞或反義詞放在一起,以便學生掌握詞義。)
蒼蒼萋萋采采未曦未已水之湄水之涘溯洄從之溯游從之躋右水中坻水中沚。
三、邊讀邊口譯課文,兩人為一組交流。
四、通過讀,我們想到了一副美麗的畫面。用第一人稱或者第三人稱描繪一下,并寫寫自己通過讀感悟到了什么。
學生們在回答時加上了一些想象。緊接著我讓他們談感受到了什么?孩子們說到了主人對愛人追求中的可望而不可及,還談到了他是惆悵的,對愛人感情是濃烈的,他是執著的。
緊接著我又問可望而不可及是喜還是悲?孩子們說是悲,我談自己的觀點這也許是一種喜吧,因為他一直在追求美好的路上。我讓孩子們繼續思考:這里的伊人僅僅是所愛的人嗎?學生們能談出這也許代表理想或者夢想。我說這又何嘗不是很多人一生的寫照呀。()一生都在追求夢想的`路上。
在本詩的重章疊句手法運用上,我以下面的文體形式引導:三小節的內容幾乎是重復的,那能不能去掉兩小節?學生說不行,那樣感情就不強烈了。我說這樣看似重復,實際又不是完全重復的寫法就是“重章疊句”,它的表達效果就是渲染感情,增加詩歌的音樂美。
這時鈴聲響起,沒有給學生們當堂成誦的時間了。本來覺得一節課處理這首詩時間會很寬松,結果時間很緊張。看得出孩子們是在逐步進入文章,沒有當堂成誦實在是有些遺憾。
所有的故事都是一個故事,所有的故事都是我的故事。也許多年之后,他們經歷一些事后,再想起這首詩會會意去微笑吧。
九年級語文《蒹葭》教學反思4
曾經王有才總是教導我們說,課堂要有生成,課才會熠熠生輝。今天上了《蒹葭》,有些東西覺得還不錯,稍作記錄吧!今后重拾這貝殼的時候,或許會有珍珠孕育其中吧!
此詩亦與《關雎》有著相同的地方,那便是一個男子對一個女子的追求。只是這女子在這首詩中稱之為“伊人”。那么,這位伊人又有著怎樣的特點呢?自然她是美好的。但學生的回答讓我更讓我為之動容,“飄渺的”“神秘的”“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如神仙姐姐般”。那么如此的一些感覺又是通過哪些地方看出呢?老教師經常教導我們說,一定要細讀細讀,而今我亦是深深地感觸從表面滑過與走進文本帶來的質的區別,進入文本再走出來,帶給你的將是全身心的愉悅,將是內心的釋然,將是專注后的超脫。我想,此處學生定也在“伊人”“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不停變換的位置的文字中感受到了那一份神秘、飄渺和神仙姐姐般的美好。
那么,詩歌又是通過什么來引入伊人的呢?自然是蒹葭、白露、霜等等景物的描繪。那么,詩人描繪的又是怎樣的一番景致呢?這些景色又有著怎樣的特點,帶給你怎樣的感覺呢?一個學生說,蒹葭即是蘆葦,大片地生長著,帶給人一種朦朧的感覺。一個學生說,清晨的露珠格外的晶瑩剔透,象征著這美好的愛情。一個學生說,霜乃是深秋之物,帶給人一種涼涼的感覺。故曰,集體的智慧是無窮的。如是或許便是課堂的生成。雖然未必是你想要的點,但是或許這對文本獨特的理解就會帶給人無窮的快樂。那么,霜帶給你涼涼的感覺,露何嘗不是嗎?大片大片的蘆葦在深秋長在水邊,不亦是帶給人一種凄清之感嗎?故一切的景語即是一切的情語。為何詩人不將情景設置在溫暖的春日,而是有點涼涼的,有點凄清的秋日呢?或許這正昭示了詩中的男子他追求伊人而不得的那份落寞的心境吧!
九年級語文《蒹葭》教學反思5
這堂課,我首先是注重了朗誦。詩歌教學就應該是以朗誦為主,不能作煩瑣的分析,不能上成練習課。詩歌所表達的情感以及意境,只有通過不斷地朗誦,讓學生細細品味,才能逐步走入詩歌的藝術之美。在教學時我努力使學生通過美讀來感受先人的情感美,來領略華夏民族文化,又用優美的《在水一方》設置情境,課堂氣氛好,在課堂上努力做到了師生互動,營造了良好的教學氛圍,使學生能體會到詩的雋永淳厚的意味。 學生深入地理解詩人表達的情感,感受詩歌的結構美(重章疊句的作用)。重章疊句和反復詠嘆的手法學生教容易理解和接受了。另外,在教學方法上采用自讀法、朗讀法、探究法、提問法、練習法等綜合方式,效果不錯。
存在的問題:由于《蒹葭》詩歌文字較為古奧,教學中準備還不夠充分,功底又淺,所以對詩歌意境挖掘不深,同時課堂也略顯散亂。
【九年級語文《蒹葭》教學反思(通用5篇)】相關文章:
關于蒹葭的教學反思范文(通用5篇)12-23
詩經蒹葭教學實錄11-19
蒹葭初中散文04-23
蒹葭_900字01-21
詩經:蒹葭介紹12-06
詩經·蒹葭注音01-20
蒹葭詩經讀音11-22
蒹葭詩經翻譯11-20
詩經蒹葭作品11-20
詩經《蒹葭》詳解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