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位置與方向》的教學反思

時間:2022-03-11 08:55:58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位置與方向》的教學反思(精選10篇)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么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位置與方向》的教學反思(精選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位置與方向》的教學反思(精選10篇)

  《位置與方向》的教學反思 篇1

  《位置與方向》是學生第二次接觸,前一次是在三年級.當時,學生掌握得特別不好,特別是確定物體的相對位置有許多學生似懂非懂,短短四課時的內容,教學了近八課時,效果還是不夠理想。在復習階段,反復的炒冷飯,在放棄了幾個差生后,情況才有所好轉。

  教學前幾天,我一直都在擔心,原有的知識儲備經過一年的淡忘,很多學生也許已經沒有印象,因此腦中一直在盤算,是不是利用一兩節課的時間復習前面的知識點,為學生重建必要的知識儲備,盡可能降低新知學習的難度。不巧的是,前面的計算教學每節課都是滿滿當當,沒有留下丁點的時間復習,可新課總不能停著,還得按計劃進行。

  懷揣著打持久戰的心情走進了課堂,利用課前短短的五分鐘進行課前預熱,情況出乎意料,不少孩子都還記著知識點,特別是當有學生提出1號點在起點的東北方向時,馬上有學生提出起點在1號點的什么方向?在這些學生的帶動下,過去的各種知識點都被一一整理出來,更為可貴的是,通過復習這一環節,引出了矛盾:同樣是在東北方向,可物體的位置卻不一樣,如何描述呢?我將問題又拋給學生,讓學生自己解決。孩子們的想法也不賴,有的指出:其中有一個點偏東,另一個點偏北,可又有孩子想到,偏北的點有很多,這種表述方法還是不夠完善。這樣,學生在一次一次追問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最后終于想出了可以用一個角度來表示。可問題接著又出現了,如:東偏北30度,又有學生認為是北偏東60度,兩種方法,哪一種表述更準確呢?孩子們的思維是活躍的,有學生馬上就想到:離哪個方向近,就選哪個;又有學生指出,哪個角小就選哪個……

  這是《位置與方向》單元的第一課時,教學的重點是:一、讓學生意識到表達一個物體具體位置的重要性;二、如何引導學生發現表達物體具體位置的方法。通過學生課堂上的表現,這兩個方面的問題解決的還不錯,特別值得讓我高興的是確定物體具體位置方法的得出,主要依靠學生個人和集體的智慧,教師只是為他們學習的引導者。

  不過,這一節課結束后,我沒有走進所有學生,了解他們每個人的學習情況,這是因為我不敢走近他們,我害怕發現問題,因為我知道,雖然今天的課堂教學效果不錯,但并不表示所有的學生都能掌握新知,特別是后面的內容越來越難,學生學習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會越來越多,到那時我只有面對,別無選擇。

  相對于第一學段學習的《位置與方向》,四年級內容的學習難度更大,可通過這堂課的學習后,我發現學生無論是新知學習階段還是復習階段,掌握的情況要好的多,特別是第一學段學生掌握不夠牢固的知識點,現在學生的認識要深刻的多,這是什么原因呢?我的想法是;在第一學段,雖然也有部分學生能熟練掌握有關知識點,但對于大部分孩子來說,他們的認識還沒有達到能接受這一知識的程度,以致于事倍功半,孩子們學得特別吃力,教師教得辛苦。可到了四年級,雖然只相隔一學年,但隨著學生閱歷的增長,接受能力的增強,已經達到可以接受這一知識的,因此可以用事半功倍。

  《位置與方向》的教學反思 篇2

  學生早已積累了有關位置知識的感性經驗,能通過一些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本節課是這個單元的第一課,喜歡并學好這節課知識十分重要。在學生對定向運動有了了解之后,再進行例1的教學就非常輕松了。

  在解決確定物體的位置這個問題的過程中,當出現學生在描述物體位置時只根據方向或距離其中一個條件時,我及時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怎樣說才能更準確呢?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要注意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發現、探索,進行實際操作,才能掌握這方面知識。我認為為學生創設實際活動的情境,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經歷認識方向的過程是非常重要的。

  要讓學生動手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也就是說,在教學中要結合實際給學生創設實踐的機會。三年級的學生,正處在由具體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轉化的關鍵時期,此時的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是直接與感性經驗相聯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體形象性。而東、南、西、北等方位概念又是那樣的抽象。

  因此,在教學時,我創設了大量的活動情境,讓學生在活動中理解、掌握所學知識。例如:例1的教學,我先讓學生根據自己所在的位置說一說自己面對的是哪個方向?(因為我們的教室是南、北向的,又剛好是早上,我讓學生指著太陽所在的方向就是東,讓學生右轉面向東。)“你的后面、左面、右面又是什么方向呢?”我還來不及介紹,孩子們已不由自主地想起兒歌“早晨,太陽從東方升起。前面是東,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此時的我已無需多言……隨后組織孩子們改變面對的方向,確定其余方向。整堂課學生是在的活動中理解、掌握所學知識。同時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位置與方向》的教學反思 篇3

  本周結束了位置與方向的教學,有了前一年的教學經驗,我對自己的教學又有的更深刻的反思。

  我在一開始介紹方向時,主動讓學生自己的尋找以前認識的主方向,復習以前學過的知識。在新授課的教學上,采取游戲的方式引入,利用座位的組、排找主人游戲過渡到利用方向與距離來確定地點,學生們能很快的接受,學習起來很輕松,只要稍加在確定角度的問題給予自然的指導,一節課就很好的能被學生掌握好。

  相對位置的教學,我同樣采取了利用位置做游戲的方式教學,利用“我在你的前面,你在我的后面”的模式套用到教學上,學生們也能很快的切換觀測點的思維,并且能用相對的方向描述兩個地點的相對位置,教學效果也不錯。

  對于以前學生們的難點動手作路線圖,我采用合作的形式教學,小組合作完成一副線路圖,這樣學生們可以互相指導,都參加了思考與動手,再單獨讓他們完成路線圖,這樣對于能力差的學生來說也是一種引導,動手起來也會更好。

  這次的方向與位置教學學的反映不錯,學生們測試的結果也好了很多,看來每次相同的教學,步同的方法,都能帶來新的創新,教學需要創新!

  《位置與方向》的教學反思 篇4

  在設計本課教案時,我從學生已有的生活實踐出發,選擇了校園建筑及學校周邊建筑為素材,并將這些素材加入到了課件中。既起到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同時還將學生的學習與實際相聯系,讓孩子能更好的理解相關的知識。

  在課堂上,我借助課件引發矛盾沖突,充分放手讓學生去探究,將課堂變為學生的學堂,既讓學生們學會了相關知識,同時也培養了孩子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此外我還為學生合理的安排了口頭練習與書面練習,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

  但是,盡管課前進行了精心的準備,但課后仍然感覺有很多不足,梳理之后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1、在復習東南西北,并介紹校園環境的環節。學生說出“校門在教學樓的北面”,這時如果能提問:教學樓又在校門的什么方向呢?則既鞏固了位置具有相對性這一知識點,同時也是為后面的教學進行了鋪墊。

  2、在描述正興德茶莊所在方向時,可以考慮進一步強調東偏南和南偏東的區別,應該會更利于學生理解兩種說法的不同。同時關于南偏東的夾角60°是如何得來的,也應該讓學生簡要做一說明。

  3、在小結描述物體位置的方法時,雖然強調了方向和距離的重要性,但到底是先確定方向,還是先描述距離沒有點透,估計會給個別學生造成一定的疑惑,此外,觀測點作為重要的參照物,應該反復進行強調。

  4、在描述建民里小學位置的練習中,可以考慮引導學生說出“西北45°方向”、“西偏北45°方向”、“北偏西45°方向”及“西北”等4種描述方法,當時我只是引導學生將答案確定為西北方向,至于原因沒有進行深入剖析,事后想想錯過了一個良好的教學契機。

  《位置與方向》的教學反思 篇5

  一年級第一單元中的方向與位置的關系,都是學生生活中常常遇見的問題。對上、下、前、后學生分的較清楚,方向感明確,但在區分左、右時,特別是找對面人的左右是一個難點,學生特別易混淆。課標中指出如果指出了圖中人或參照物的左右,以圖上人或物為標準,如果沒有明確指出時,以觀察者為標準。所以我總結的口訣是:對面的左右交叉分,學生相對分得還較清,在位置中說橫行豎列,學生不易理解,我把它生活化,改為橫排,豎組,橫排學生很快就知道是從前向后數,第幾個從左向右數;豎看第幾組是從左向右數,而第幾個又應從前向后數。位置的教學不在于簡單說教,而應讓學生置身于環境中,找自己在班里的位置。實實在在理解著學、理解著記。本我在上完后根據自己的教學所得編了一個兒歌作為知識總結,學生學得有興趣,也很適合一年級同學。兒歌具體內容如下:

  頭在上,腳在下,面向前,背對后。

  右手寫字最靈巧,左手是我的好幫手。

  上下樓梯靠右行,對面的左右交叉分。

  橫為行(排),從前數。豎為列(行),從左數。

  位置方向分得請,人人夸我最聰明!

  《位置與方向》的教學反思 篇6

  本周作為開學的第一周,學生的狀態還不算很好,上課效率偏低,回答問題不夠積極,大部分學生還沉浸在寒假的余溫里,因此第一單元的內容我進行的比較慢,第一課在教學時主要是教學生能辨別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就行,在接下來的練習中發現學生坐在教室里對方向辨別的并不好,反復練習后還是需要時間反應,我想也許和孩子們所處的環境有關,面對墻壁和教室本來就不正的方向,這些反倒成了學生認識方向的羈絆,這個實際存在的環境沒有起到任何好的`作用,所以我把教室換成了整座教學樓,以校園為中心,這是學生比較熟悉的,也比較好判斷方向,北面是什么,南面是什么……學生們討論的熱火朝天,非常感興趣,因為他們真正體會到了經驗帶來的好處,生活的已有知識成了課堂的主角,學習也變的容易起來。

  本單元的例三是認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學生已經知道了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四個方向,我想這個內容可以直接進行教學,在不是正北正東的那個方向怎么描述呢?它是東北,相同的其他三個方向也是一樣,但需要強調的是東北、東南、西北、西南每個都指向無數個方向,而其他南北西東都是只一個方向,除此以外,東北和西南相對,東南和西北相對也都是比較好理解的,我想本課如果就這樣結束學生所學到的只是知識性的位置與方向,我想繼續深入的探討,如果說我們的教學樓在東南方向對不對呢?大部分學生認為是對的,看我沒有響應,部分學生改口說錯了,但原因呢,只有少數幾個學生想起來,因為我沒有說明中心,也就是說以校園為中心,教學樓確實是在東南方向,但以曲師大為中心的話教學樓在西南方,而已整個曲阜為中心的話,教學樓又在西北方,所以同一個位置的方向是變化的,這要看方向的中心是哪里,學生好像恍然大悟的樣子,學習數學不正是要有這種辯證的靈活的思想嗎!

  《位置與方向》的教學反思 篇7

  通過第一單元位置與方向的教學,從作業和學生的課堂表現來看,不少學生在認識和理解上還存在著不少問題。

  一、方向感沒有形成

  這部分學生不是很多,但是他們確實存在著。比如:生活中的方向的界定他們一清二楚,他們知道早晨太陽從東邊升起,面向太陽,前面是東,后面是西……,但是如果讓他們利用這一點辨別身邊的方向,可能一時還弄不清,但又不是完全不清楚,只要你稍稍提醒,他們能慢慢說出來。圖上的方向也是出現了相同的問題,會說不會辨別,完成作業只能胡亂猜測。從以上問題不難發現,他們雖然能說出一些相關的規定,但是不能完全理解,也不能靈活運用,總之一句話他們還沒有形成一定的方向感。如果要想讓這部分學生基本掌握這部分知識,只能是一個一個手把手的教。仔細分析這其中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他們自身的接受能力就比較差,抽象的知識不易被他們掌握(位置與方向是一個比較抽象的內容)。另一方面,教師設計課堂教學時,考慮比較多的還是大部分學生的利益,即符合大部分認知水平,不能面向全體學生。雖然我們的教育一直都在強調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其實在多少的教學實踐上,至少我發現這一點我做不到,如果面向全體學生,就得浪費其他學生的學習時間。表面上看是尊重了學生,其實這是以犧牲大部分學生的利益為前提的,這是不值得的。通常遇到這種情況,在課堂上我只能放棄一部分學生,但并不是完全放棄,而是將這部分學生留到課外,以個別輔導的形式完成。

  二、理解不到位

  教學中,我發現不少學生都有這方面的問題。比如:小明的家在學校的東南方向,學生卻認為小明的家在學校的西北方向;從圖上可以明確看出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的西邊,學生卻說成是東邊。學生的答案與正確的答案正好相反,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仔細觀察學生的結果,不難發現造成錯誤的原因就是學生沒有正確理解題目的意思。如果要深入一步理解的話:出錯的原因是學生沒有弄清楚到底誰是參照物。如何讓學生明白這一點,教學中我確實沒有考慮到這一點,學生只能靠自己的悟性去發現,這確實難為學生了,這可是教學中的一個不小的失誤。不過,現在能及時發現這一點,還是有辦法補救的。可惜的是,今天的練習課上我沒有很好的利用學生的錯誤資源,讓他們通過觀察、分析、比較發現準確找到“參照物”的辦法。

  《位置與方向》的教學反思 篇8

  本單元要使學生學習辨認東、南、西、北、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八個方向。并認識簡單的踐線圖。認識八個方向和敘述路線知識學生掌握輕松、準確,但方向相對性知識出現困難,這與我的備課密不可分。

  1、從生活入手。在認識方向教學中,利用太陽初升入手,先認識東,再認識其他方向,在鞏固這一知識時,讓學生到操場上實際走找一找四個方向和都有哪些建筑物。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為生活所用。

  2、敘述路線。在描述路線教學中,采用語言描述和圖示兩種方法,但在做題中學生更傾向于圖示。我便問學生為什么?學生理由圖示更快,更準。從中我體會到學習方法的優化是學生自己在實際學習中總結出來的。教學中很多知識要放手讓學生去思考發現。

  3、相對性。這一知識是這一單元知識教學中失敗的教學。備課與上課時對相對性進行口述訓練,感覺學生接受很好。但教學中發現不會找參照物。反思一下,上課時應重點落在我參照物上,最后經過課后說一說參照物,又做一做練習,才將其知識掌握,這讓我深深感受到備課不備準難點。教學效果一定會不好,在難點突破上下功夫。

  《位置與方向》的教學反思 篇9

  這學期的教學時間很緊張,16周就得結束功課,沒有時間做練習,那就不能靠練習來實現扎實掌握知識。這對我倒是不小的考驗。這就意味著你必須提高教學的效率,教學生更好的方法。教學如期進行到第二單元《位置與方向》,到了空間想象和動手的單元。一到空間和動手操作,就到了重點中的難點。

  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將方法運用于手上,這本身就是重點訓練項目,其次知識點的瑣碎,地圖與實際生活的轉化更是學生要突破的地方,更是能力培養的難點。不僅是我有肯骨頭的教學感受,很多老師也覺得這部分的教學是事倍功半的。就拿“哪偏哪”來說,讓孩子很有效的區分“東偏北”,還是“北偏東”就不容易。很多老師給我介紹了好方法,最常用的是運動法,就是要動態的想象角是如何移動形成的。我是很喜歡拿來主義的,隨即就運用到教學中,但是實踐出真知,真正在教學中運用起這個方法卻發現差強人意,利用這種方法學生倒是很容易理解“哪偏哪”的意義,但是做起題來,卻頻頻出錯,并沒有收到期望的效果。為什么這樣的方法我覺得已經很科學了,可學生就是老出錯呢?我覺得這和學生做題的意志品質有關系,他們不愿意每道題都要想象一邊。也和學生對角的認識是有關系。小學階段認識的角是一個靜態認識,就是兩條邊一個頂點,而不是由一條線段繞段點旋轉形成的,學生對于角的認識本身就沒有和移動掛鉤,那么用這種東移動到希,來解釋東偏北,是否有認知上的障礙呢?理解到學生可能出現的障礙,我改變了一下方法。

  既然學生認識的角是靜態的,那么我就試著給這兩條邊配上不同的名稱,用來區分不同的“角色”,判斷好每條邊不同的角色再來描述。在兩物體間形成的角度,無非就是兩物體間的連線和正方向形成的夾角的角度。形成這個角的兩條邊我給它固定上不同的名稱,那條正方向的邊叫做“主邊”,而另一條邊就叫“次邊”。描述角度時就要從這個角的主邊偏向另一邊,另一邊偏向哪就是哪,這樣“哪偏哪”就是主邊偏向次邊。方法就是在名稱上做了細化。這個孩子叫小紅,那個孩子叫小明,無非就是給兩條邊起了名字而已。學生反而接受了這樣的方法,這樣的規定,做題時不容易出錯。因為這樣的特征很明顯,文字上以“偏”字為標志,主邊在前,次邊再后,在圖上,以十字坐標為標志,主邊永遠在十字坐標上,這樣建立起的一一對應學生好接受,也好操作。出錯就少了。教學時我越來越發現,有時候的概念和名稱是該給學生細化的,這樣的細化不會使知識難理解,反而使知識更明確更規范。數學不就是一個很規范的科學嗎?日后的教學中我一定會在細化概念上繼續走下去。

  《位置與方向》的教學反思 篇10

  剛剛接觸到這一單元的內容時,感覺很抽象。因為平時我自己就不太會辨別方向,給別人指方向也只知道說向左或者向右,向左拐、向右拐,但在新課程培訓中聽了一節示范課之后,我又感覺這一單元的內容很有意思,不再那么深奧。在查閱了教學參考和教案輔導之后,我確定了教學思路:

  1、設問引入,引起學生興趣

  “你知道什么是定向運動嗎”然后講述最近電視中經常播放的一個有關定向運動的節目:兩個小組要一起出發到達指定目的地,但沿途必須經過某些站點,而且要從前一站點取得到下一站點的指示,直到終點,看那個小組的行動快,最先到達目的地,就是勝利者!從這個講述中引出定向運動的概念:定向運動是一種借助地圖和指北針按規定方向行進的體育活動。這項體育活動和我軍官兵非常熟悉的軍事訓練科目“利用地圖按方位角行進”非常相似。

  (1)了解定向運動的產生。定向運動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了,誕生于北歐。早年在北歐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廣闊而崎嶇不平的土地上覆蓋著一望無際的森林,其中還散布著無數的湖泊,城鎮和村莊稀疏地點綴在其中,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常常需要穿越人跡罕到的森林,行走在時隱時現彎彎曲曲的小道上,地圖和指南針就成了他們的“生活必需品”。沒有地圖和指南針,稍不留神,就可能迷失在茫茫的林海中。

  (2)定向運動的發展不少國家的軍隊發現,如果他們不具備在山林中辨別方向、選擇道路和越野行進的能力,就不能很好地完成軍事任務,因此,軍人不知不覺中成為開展定向運動的先驅。定向運動能迅速普及和發展起來,與定向運動自身的特點有關。它不僅對提高野外判定方向的能力及學習使用地圖有好處,還能培養和鍛煉人的勇敢、頑強的精神,提高人的智力和體能水平。平民百姓也發現,這項運動不像其他體育項目那樣需要在經費、器材等方面進行很大的投入有一個指南針和一張地圖就可以開展此項運動。

  2、觀察主題圖,結合定向運動的知識,描述這個圖中的場景,并想象自己在參加這場公園定向越野賽。小組內描述一下比賽路線,從而感受到這項運動中確定位置的重要性,并且思考如何確定個檢查點的位置?

  投影出示例1,確定八個方向,讓學生學習根據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首先用自己的語言描敘1號檢查站的位置,經過討論,使學生明確:想確定一個物體的準確位置,只知道方向或距離是不行的,必須同時知道這兩個條件才行。小組經過討論,得出兩個答案:

  ①東偏北30。

  ②被偏東60。那么哪一種說法更合適呢?最后明確:兩種結果都正確,在生活中一般先說物體所在方向離得較近(夾角較小)的方位。這樣,1號檢查點的方向說成“東偏北30。”比較合適。接著我一起講解了例2,處理了課后的練習,在練習中使學生發現還要用到量角器,來量腳的度數。

  經過講解和聯系后,我感覺對于學生來說還是比較抽象,如果只是把學習位置與方向限制在課堂上,還是缺乏實踐,不利于加深記憶。所以經過考慮,我決定把這個綜合練習放到操場上進行,同學們一聽到操場上做練習,立刻高興得跳了起來。開始之前先要強調紀律,把學生帶到操場上后,拿出準備好的兩個小紅燈籠,我把學生分成兩大組,講解游戲規則:一組負責藏燈籠,并在起始位置說出燈籠的方向與距離,二組按一組說出的方向和距離去尋找,找到之后一組再說出下一處隱藏點的位置,二組全部找到以后,還要說出回到起始點的方向與距離;然后輪換再做,其中我認為也比較重要的是,每組的組長要安排組員輪流說一次。經過這一次的練習,我發現在以后的學習里,只要是有“位置與方向”一類的題目,學生都特別有興趣,而且掌握得很牢固。

  經過這一單元內容的學習,我感覺學習不能只局限于書本和課堂,數學來源于生活,最終還是要實踐于生活,學生是生動的個體,在合作活動中更能體現和發揮自己的潛力,通過互相補充,最后達到共同提高!

【《位置與方向》的教學反思(精選10篇)】相關文章:

位置與方向11-16

用方向和距離確定位置教學反思范文12-23

用方向和距離確定位置的課后教學反思范文12-28

《確定位置》教學反思02-10

辨認方向教學反思10-06

《確定位置》教學反思15篇02-21

《確定位置》教學反思15篇02-10

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02-09

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方向與位置》說課稿11-04

鄉愁的教學設計與反思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