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問》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學與問》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與問》是一篇說明事理的文章。課文圍繞“勤學好問”這一中心論點,通過中外兩個具體的事例,告訴我們“問”的重要性,教育學生要從小養成勤學好問的好習慣。
剛拿到這篇文章,通讀一篇。與我們學過的《說勤奮》《滴水穿石的啟示》很相似,在文體和結構方面幾乎都如出一轍。應該說這篇文章脈絡清晰,內容簡單。
第一次備課時,我所做的就是梳理課文。第一個事例是哥白尼的例子,我引導學生抓住“經常”和“纏著”理解哥白尼非常喜歡問。“這對哥白尼后來的成長有什么影響嗎?”與下文的“不懈追求”聯系起來。“這些問題呢?”讀一讀這些問題。抓住省略號讓學生說說哥白尼還可能提哪些問題。并列舉古今中外名人因為勤學好問而成功的例子。讓學生把握這些稀奇古怪的問題與他成就的聯系。
第二個事例是沈括的例子。他就是通過自己的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想結合解開了心中的疑團。最終成為了一個了不起的科學家。(“中國科學史上的坐標”、《夢溪筆談》)
我們現在現在面對的'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我們應該怎么辦?(多問)問誰呢?怎樣問呢?自然過渡到第三自然段的學習中去。(要學會發現問題,隨時隨地提出問題,拜能者為師。還要善于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結合起來。)在由“能者為師”讓學生說說與之相近的名言警句,如“三人行,必有我師”;“不恥下問”等
最后再回到文章的中心觀點上來,讓學生將學與問結合起來,養成勤學好問的好習慣,做學習的主人。自己備完之后,感覺找不到任何的亮點,就是將文章分析了一邊,像我們的常規課堂一樣。
課末,總結升華,拓展延伸,補充有關學與問得名言警句,學生交流然后出示齊讀,最后出示陶行知先生的《問到底》,讓學生課后讀讀并理解。
上課的時候有老師聽課,但是我還是按照自己事先的設計進行教學。上完此課,將這次的課堂實踐感受總結為幾個關鍵字:
一、創新。沒有上過這樣的課。這節課將一個個活動滲透到課文之中,給枯燥的議論文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讓學生和老師都感受到了一種新鮮,在上課的過程我都感受到了學生對其的熱情高漲。這無疑是一次創新的設計。藝術都需要創新,課堂教學作為藝術的一種,也迫切地需要打破常規,進行創新。
二、不安。會不安是因為沒有上過,我們上過太多“循規蹈矩”的課了,對這樣的實踐有些沒有底。我們不清楚學生會怎樣提問,會怎樣回答,這在以前的教學中是很少的,我們對于學生的答案總是能心中有數,但這次的“心中沒數”多少使人有些“提心吊膽”,能不能在課堂中機智地處理突發的情況,或者是學生的反應不及我的想象效果又該怎么辦,這些想法都使我頗感不安。其實教學也像任何一門藝術一樣,總是帶有遺憾的,但遺憾未必不美,完美無缺的課總是很少的。放準心態,平靜一些,或許效果會更好。
這節課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課堂應該做好充分的預設,但無論怎樣生成的過程不可能完全等同于預設,這就需要教師有自己的教學機智。而教學機智是經驗和積累的養成。羅丹說:“在藝術中有風格的作品,才是美的。”其實有風格的課堂教學才是美的。提醒自己要繼續努力,做個機智的老師。
本課已經畫上了句號,但我覺得我對它的思索不止如此,我對語文課堂教學的思索也遠遠不止如此。
【《學與問》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學與問》教學反思12-22
《學與問》公開課教學實錄及反思12-16
六年級上冊《學與問》教學反思2篇12-16
簡簡單單地教,扎扎實實地練 ——《學與問》教學反思12-16
教學設計與反思03-30
口哨與小狗教學反思12-24
《蛇與莊稼》教學反思12-18
地理教學隨筆與反思01-17
《分數與除法》教學反思12-27
《能量與效率》教學反思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