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千米”的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認識千米”的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3月16日是小學數學中心研究組開展教學實踐活動的日子,上午在靈巖中心小學聽了吳慶瑤老師一節“認識千米”的數學課(教學設計見吳慶瑤老師的博客頁),現將聽課的思考整理如下:
1、怎樣的導入更有效。
吳老師從舊知引入,提問1:我們已經認識了哪些長度單位?學生答:已經認識了米、分米、厘米、毫米(教師板書)。提問2:請學生感受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長度大小。提問3:在日常生活中還見過其他的長度單位嗎?學生答:千米(老師板:千米)從而引入課題。以上導入簡潔實用。無可厚非。可是,如果我們從更深的層次思考,這樣的導入有空泛之嫌,脫離了生活情境,缺少感受數學就在身邊的情境,沒有成功解決問題后的喜悅體驗。學生的參與欲望不高,難以調動學生進一步探究認識千米的積極性。因此,我想是否可以采用以下設計:設計出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場景,引出數學信息,具體內容是根據生活中的實際情況添上合適的長度單位,再結合具體情境感受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長短,讓學生充分體驗成功的`喜悅。緊接著,出示問題情境,(如:靈巖中心小學到南門市民廣場的距離有6(),你知道該添什么長度單位嗎?(此處的設計教師要做充分的預設(如:學生答:米、公里、里、千米等情況該如何處理)。進而導入新課,千米的認識。
2、1千米=1000米如何引入,1千米和1000米的聯系與區別。
吳老師的1千米=1000米的引入很有新意(見吳老師的博客頁),我以為,是否可以讓學生從知識的有效遷移角度出發,讓學生猜一猜1千米可能和哪個長度單位有密切的關系?有什么樣的關系?最后,再幫助學生用吳老師的方法進行驗證。在學生建立了1千米=1000米之后,老師適時的引導學生比較兩者之間的關系,是完全必要的,只是是否可以讓學生在知道兩者相等的同時,還應該讓學生了解兩者之間的區別(長度單位是不同的),由此,進一步幫助學生了解產生“千米”長度單位的原因。
以上一點思考請同行指正。
【“認識千米”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秒的認識》教學反思03-25
《厘米的認識》教學反思03-24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03-16
《認識昆蟲》教學反思12-27
認識負數教學反思03-15
《認識厘米》教學反思08-28
《認識鐘表》教學反思12-12
數學10的認識教學反思08-10
《公頃平方千米》教學反思(精選10篇)12-23
認識水果教學反思范文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