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的思維需要攙扶--《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學生的思維需要攙扶--《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前不久,參加了學校的“同川之聲”課堂教學比賽,跟同年級的何老師同時上了一節《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在何老師的課上,學生在探索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方法的時候,總共產生了5種不同的方法,而在我的課上,經過學生的探索只產生了兩種方法。究其原因是對主題圖的處理,何老師是這樣來處理主題圖的:
師:(出示主題圖)你從圖上知道哪些信息?
生:有十箱牛奶,每箱有12瓶。
師:你怎么看出是十箱?
生:左右各5箱。
生:已經搬好了十箱,正在搬最后一箱。
師:你可以提出什么問題?
生:十箱一共有多少瓶?
結果學生在口算12×10時產生了5種方法:①12×5=60,60×2=120。②12×1=12,12×10=120。③12×9=108,108+12=120。④12×1個10=120。⑤2×10=20,10×10=100,20+100=120。
而我是這樣來處理主題圖的:
師:從圖上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有十箱牛奶,每箱12瓶。
師:(出示“三年級共有117人,每人一瓶牛奶,夠不夠?”)怎樣知道夠不夠,怎么想?
生:想十箱共有多少瓶。
學生在口算12×10時只產生了兩種方法:①12×1=12,12×10=120。②10×10=100,10×2=20,100+20=120。第三種方法12×9=108,108+12=120是由我提出來的。
感悟與體會:
面對同樣的教學內容,學生卻有不同的反應,這不得不使我有所想法。是學生之間能力的差異嗎?回答是否定的。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與何老師作比較,究其原因,是因為何老師對主題圖的詮釋更為細道,不放過圖上的每一個細,最終使得學生的思維更為廣闊。可見,教師的引導是何其重要。本節課的重點是要讓學生掌握兩位數乘整十數以及整十數乘整十數的口算方法,而要使學生掌握這節課的重點,對主題圖的.理解很重要。但是我對學生的引導不夠細致,導致學生的思維狹隘。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內容的呈現應采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以滿足多樣化的學習要求。”《課標》又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參與者。”學生的學習需要教師的有效引導。教師的提問要具方向性,教師的引導要具有效性。從案例中不難看出,我對學生的引導是粗略的,而何老師對學生的引導是細致的,最終導致的結果也截然不同。
以,教師首先要對教材進行鉆研,深入淺出地引導學生去探索發現,為學生的思維提供一個可以跳躍的平臺,因為學生的思維需要攙扶。
【學生的思維需要攙扶--《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兩位數加整十數、一位數》教學反思09-26
兩位數加一位數、整十數課后的教學反思范文12-18
《兩位數加整十數、一位數》教學反思15篇03-03
《兩位數乘一位數》教學反思03-03
小學一年級《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教學反思(通用7篇)12-18
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教學設計03-03
《兩位數乘一位數》教學反思9篇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