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語言教案:小蝌蚪找媽媽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班語言教案:小蝌蚪找媽媽,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班語言教案:小蝌蚪找媽媽1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學說對話。
2、在活動中引導幼兒初步了解青蛙的特征。
3、借助圖文并茂,以圖為主的形式,培養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閱讀興趣。
4、通過教師大聲讀,幼兒動情讀、參與演,讓幼兒感知故事。
活動準備:
《小蝌蚪找媽媽》PPT課件,小青蛙音樂。
活動過程:
中班語言教案《小蝌蚪找媽媽》含PPT課件
二、理解故事內容
1、春天來了,青蛙媽媽在水里生了許多寶寶,寶寶們還會變呢。看,變成了什么?(許多小蝌蚪)
于是小蝌蚪一邊游一邊找媽媽。
——看,那是誰?(鴨媽媽和小鴨)我們一起問問鴨媽媽。
教師問:鴨媽媽,鴨媽媽你看見過我們的媽媽嗎?它長的是什么樣子?
鴨媽媽:你們的媽媽頭上有兩只大眼睛,一張寬寬的大嘴巴。
剛才鴨媽媽說我們的媽媽長的什么樣?
幼兒:謝謝鴨媽媽!鴨媽媽再見!
又有誰來了?(魚媽媽和小魚)
幼兒跟說對話:魚媽媽,魚媽媽你看見過我們的媽媽嗎?它長的是什么樣子?
魚媽媽:你們的媽媽長著四條腿。
魚媽媽說我們的媽媽長著幾條腿?
幼兒:謝謝魚媽媽!魚媽媽再見!
——咦,那是誰的媽媽?
請個別幼兒來問:烏龜媽媽,烏龜媽媽你看見過我們的媽媽嗎?它長的是什么樣子?
烏龜媽媽:你們的媽媽是白肚皮。
我們的媽媽有白白的什么?(肚皮)
幼兒:謝謝烏龜媽媽!烏龜媽媽再見!
——我看到白白的肚皮了,那是我們的媽媽嗎?
幼兒齊問:鵝媽媽,鵝媽媽你看見過我們的媽媽嗎?它長的是什么樣子?
大白鵝媽媽:你們的媽媽穿著綠衣服。
哦,原來我們的媽媽穿著綠衣服呀。
幼兒:謝謝鵝媽媽,鵝媽媽再見!
——剛才幾位媽媽告訴我們了,小蝌蚪的媽媽長得怎么樣啊?(頭上有兩只大眼睛,一張寬寬的大嘴巴,還有四條腿,露著白白的肚皮,穿著綠衣服。)
——我想出個好辦法:我們把小蝌蚪的媽媽畫出來,這樣小蝌蚪就很快能找到媽媽了。該怎么畫小蝌蚪的媽媽呢?(引導幼兒小結青蛙的特征)
三、唱唱、跳跳,學做小青蛙
1、青蛙媽媽帶著小青蛙游走了,它們去干嗎了?青蛙媽媽最大的本領是什么?
2、律動:小青蛙。
教學反思:
小蝌蚪找媽媽是一個篇幅比較大,相對比較復雜的故事。而托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他們對于此類情節復雜、角色較多的故事是不能夠完全理解的。雖然在平時的課間活動中我們有講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但是,要讓托班的幼兒記住故事中的語言,把它表演出來還是具有一定難度的。所以,我們對故事進行了精簡,考慮到托班幼兒對于重復的語言對話比較感興趣,也容易讓他們理解和記憶,我們把小蝌蚪的對話都設計為:你是我們的媽媽嗎?而其他動物我們也同樣遵循這個特點:“不是,你的媽媽是……”,這樣的設計不僅簡單,易理解,也為后面幼兒的角色表演減低了難度打下了基礎!
中班語言教案:小蝌蚪找媽媽2
設計意圖:
這一活動來自于中班下冊"青蛙"這一主題里的一個活動。動物主題中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內容。以幼兒感興趣的動物為載體,通過聽聽、說說、游戲等活動,能激起幼兒學習的興趣,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語言是幼兒交往、認識事物、保存知識、發展智力的重要工具。幼兒正處在語言發展的敏感期。因此學習對話貫穿始終。
活動目標:
1、能安靜地傾聽故事,知道故事名稱、理解故事內容;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的能力。
2、根據故事內容,分角色表演。
活動準備:
1、小蝌蚪的頭巾若干,把幼兒打扮成小蝌蚪
2、活動教具一套
3、錄音機、磁帶
活動過程:
1、分段欣賞故事,學講角色對話
(1)幼兒聽音樂跟著老師學小蝌蚪游的動作(雙臂交叉抱住身體、晃著頭),游進池塘(活動室)
老師:噓---(幼兒安靜下來)暖和的春天到了,睡了一個冬天的青蛙媽媽醒來了(老師做動作、幼兒學動作)……產下許多圓圓的卵(老師、幼兒全體蹲下扮成卵)……青蛙媽媽產下卵慢慢地活動起來了(做動作)……非常地快樂。
(2)逐一出示活動教具,幼兒在提問中學講對話
a.有一天,鴨子媽媽……小蝌蚪高高興興地向前游去(邊講邊操作活動教具)
老師:小蝌蚪看到了什么?怎么問?鴨媽媽怎么回答?
b.一條大鯉魚……小蝌蚪再向前游去(邊講邊操作活動教具)
老師:把誰當成了媽媽?大鯉魚怎么說?
c.一只大烏龜在前面游……小蝌蚪又向前游去
老師:又把誰當成了媽媽?烏龜媽媽怎么說?
d.小蝌蚪游呀游……結束
老師:小蝌蚪找到媽媽了嗎?開始時它怎么問青蛙媽媽?青蛙媽媽怎么說?(了解青蛙生長過程)
e.告訴幼兒故事的題目
老師:剛才我們講的故事題目是《小蝌蚪找媽媽》(跟念)
2、安靜地聽錄音,整體欣賞故事。
下面我們完整地聽錄音機阿姨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
老師:聽完后問:小青蛙找到了媽媽心情怎么樣?
那么你們遇到高興的事情會怎么樣?
(深入詞匯,要求幼兒把自己高興的情形表現出來)
3、學習分角色表演,學講對話。
(1)故事里誰是你最喜歡的,為什么?
(2)請喜歡鴨媽媽的小蝌蚪到鴨媽媽身邊來(將活動教具中的鴨媽媽貼在椅子上)
同樣請喜歡鯉魚媽媽、烏龜媽媽、青蛙媽媽分別站好
喜歡做小蝌蚪的和老師一起
(3)教師講敘述內容,幼兒分角色表演并說出對話內容。
(4)聽錄音,自由分配角色表演。
(5)結束:小蝌蚪咱們和鴨媽媽、鯉魚媽媽、烏龜媽媽、青蛙媽媽一起到外面游玩去。(離開活動室)
活動反思:
1、本次活動先分段欣賞故事,利用活動教具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幼兒在活動中獲得了多方面的知識,了解青蛙的生長過程、有禮貌地問答以及開心時你會怎樣表現,挖掘了活動中有價值的、隱在的教育機制,使幼兒得以全面發展。
2、活動第二部分以角色游戲的形式進行,讓孩子自由選擇故事中的角色,符合幼兒的興趣和需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同時體現了孩子的主體性。最后孩子自由組合分角色表演,使活動進入高潮。幼兒在活動中的積極性很高,從頭到結束都保持著濃厚的興趣。
3、活動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聽聽說說玩玩動靜結合,做到"動"、"靜"結合,有張有弛,幼兒學起來有勁,教師上起來省心,教學效果大大提高。
4、但活動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角色游戲活動中孩子們自由選擇角色后,老師在講敘述的過程中,每一角色的出現孩子等待的過程很長,特別是最后出現的青蛙媽媽,導致個別孩子出現注意力分散。
中班語言教案:小蝌蚪找媽媽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理解,熟悉故事內容,并能看圖復述故事。
2、感受媽媽們的熱情和關懷。
3、通過故事,讓幼兒了解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
活動準備:
1、頭飾:青蛙 小蝌蚪 鴨 魚 烏龜的頭飾
2、池塘(提供綠色彩帶)
3、幼兒操作用圖片2幅
4、教學軟件一片、幻燈片、故事錄音磁帶
活動過程:
一、 引導語:小朋友們都見過小蝌蚪吧,現在小蝌蚪長大了,它們要去尋找自己的媽媽。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小蝌蚪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媽媽的。
二、 教師展示幻燈圖,引導幼兒談談小蝌蚪遇到誰?他們會說些什么?
三、 提供材料,讓幼兒看圖編故事
1按照圖書順序編故事
2按照幻燈片順序編故事對話
3 提供圖片,讓幼兒在操作板上進行排圖講述
四、 集中幼兒,請1"2名幼兒介紹自己編的故事。
五、 組織幼兒看VCD,與一起傾聽故事。
六、 聽完故事后教師提問教師設
1、蝌蚪為了找媽媽,向誰去打聽?
2、小蝌蚪看到鴨媽媽,是怎么詢問?故事中的小蝌蚪和媽媽們的對話時都使用了哪些禮貌用語?這有什么好處?
3、動物媽媽們的外型特征有哪些不同?
4、鴨媽媽是怎么描述青蛙的樣子的?她說的完整嗎?
5、最后小蝌蚪在哪兒找到了媽媽?你能說說它們的媽媽是什么樣兒的?有什么本領?
七、集體邊看VCD邊學習復述故事,重點讓幼兒掌握故事中人物的對話,幼兒復述時要啟發幼兒通過不同語調速度音色和節奏來表現媽媽們的不同形象。(如烏龜媽媽比較憨厚;大白鵝速度較快,嗓門大,表現出熱情)
八、小蝌蚪找不到媽媽心情是怎么樣的?你如果找不到媽媽會怎么做?
九、小蝌蚪怎么找媽媽的,我們知道了,在找媽媽的一個多月時間里,小蝌蚪是怎么長成青蛙的呢?小蝌蚪是怎么長成青蛙的呢?——組織幼兒看教學課件。
十、分組活動1、邊聽故事錄音磁帶邊表演故事
2、看圖講故事
3、看VCD講故事
課后反思:
在活動中我一開始創設游戲的氛圍,讓孩子模仿小蝌蚪的游動,用身體動作來感知和體驗蝌蚪的不同動態,為后面的繪畫環節做好鋪墊。在課件的運用上,能調動幼兒的情緒,在幫助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中孩子的情感體驗得到了升華,更加深了孩子對親情的感受。在這次借班上課中,我發現這個班的孩子有過手指點畫的基本經驗,我在活動中調整目標,運用不同的提問方式推動幼兒運用已有經驗進行互動,師生共同探索小蝌蚪的外形及游動的不同方向,能關注師生之間和諧的關系,雖然我跟他們只見過兩次,但在活動中他們始終能有愉悅的體驗,獲得成就感。特別讓我感動的是當我準備結束繪畫時,許多孩子還意猶未盡的要求還要畫,讓我感覺到活動雖然結束,但是教育還在延續。
在活動中,我發現有部分幼兒已經具有左右概念,本來在畫紙上的小魚是作為一種指向作用的。繪畫時的一些規范要求我也是讓孩子在教師的潛移默化示范中掌握,如:保持畫面整潔,用小池塘的方法暗示幼兒,讓他們自覺的去維護池塘的干凈。也非常感謝曙光幼兒園有這么好的先進設備展示作品,利用大屏幕展示作品更便于幼兒觀察,滿足孩子的心理需要,感受自己的作品收到重視。在講評活動中也便于全體孩子共同觀察、共同評價。在講評中我尊重孩子,雖然他們年齡小,但是我還是給機會讓他們能進行簡單的自我評價和他評兩種方式,學會去發現自己和別人的優點。在最后結束環節中,因為是借班上課,有部分孩子未能來參加,我讓孩子們當小老師去教其他小朋友,再一次激發他們的成就感,體現孩子之間的生生互動,同時,也滿足幼兒想再一次作畫的'欲望。
在這次活動中,我在作畫前要求應該更明確一些,讓孩子知道先多點幾只蝌蚪的腦袋,再添畫尾巴。這樣既能保持手的干凈,又讓孩子知道要有順序的進行繪畫。在最后評價過程中還是有些單一,我應該在評價中給孩子一個評價的定義,比如這個孩子的畫干凈,蝌蚪游動方向等。這個班的孩子語言發展比較好,我可以讓她們根據自己的畫來豐富自己的語言。
中班語言教案:小蝌蚪找媽媽4
活動目標:
1、 理解故事內容,學說對話。
2、 在活動中引導幼兒初步了解青蛙的特征。
環境創設:
自制《小蝌蚪找媽媽》多媒體課件,小青蛙音樂
觀察與指導:
一、寶寶在哪里
1、春天到了,媽媽們帶著寶寶在水里開心地玩耍,看,它們是誰呢?(顯示畫面,引導幼兒看看、聽聽、說說有誰。)
2、你能分出哪些是媽媽哪些是寶寶嗎?你是怎么知道的?(個子的大小來區分)誰愿意來幫助媽媽們找到自己的寶寶?(引導幼兒根據體型特征,一一對應)
3、小蝌蚪是誰的寶寶嗎?它媽媽長的是什么樣子呢?
4.小蝌蚪的媽媽到底長的是什么樣子,我們一起幫小蝌蚪去找一找它的媽媽。
二、理解故事內容
1、春天來了,青蛙媽媽在水里生了許多寶寶,寶寶們還會變呢。看,變成了什么?(許多小蝌蚪)
于是小蝌蚪一邊游一邊找媽媽。
——看,那是誰?(鴨媽媽和小鴨)我們一起問問鴨媽媽。
教師問:鴨媽媽,鴨媽媽你看見過我們的媽媽嗎?它長的是什么樣子?
鴨媽媽:你們的媽媽頭上有兩只大眼睛,一張寬寬的大嘴巴。
剛才鴨媽媽說我們的媽媽長的什么樣?
幼兒:謝謝鴨媽媽!鴨媽媽再見!
又有誰來了?(魚媽媽和小魚)
幼兒跟說對話:魚媽媽,魚媽媽你看見過我們的媽媽嗎?它長的是什么樣子?
魚媽媽:你們的媽媽長著四條腿。
魚媽媽說我們的媽媽長著幾條腿?
幼兒:謝謝魚媽媽!魚媽媽再見!
——咦,那是誰的媽媽?
請個別幼兒來問:烏龜媽媽,烏龜媽媽你看見過我們的媽媽嗎?它長的是什么樣子?
烏龜媽媽:你們的媽媽是白肚皮。
我們的媽媽有白白的什么?(肚皮)
幼兒:謝謝烏龜媽媽!烏龜媽媽再見!
——我看到白白的肚皮了,那是我們的媽媽嗎?
幼兒齊問:鵝媽媽,鵝媽媽你看見過我們的媽媽嗎?它長的是什么樣子?
大白鵝媽媽:你們的媽媽穿著綠衣服。
哦,原來我們的媽媽穿著綠衣服呀。
幼兒:謝謝鵝媽媽,鵝媽媽再見!)
——剛才幾位媽媽告訴我們了,小蝌蚪的媽媽長得怎么樣啊?(頭上有兩只大眼睛,一張寬寬的大嘴巴,還有四條腿,露著白白的肚皮,穿著綠衣服。)
——我想出個好辦法:我們把小蝌蚪的媽媽畫出來,這樣小蝌蚪就很快能找到媽媽了。該怎么畫小蝌蚪的媽媽呢?(引導幼兒小結青蛙的特征)
老師操作多媒體畫出青蛙
三、唱唱、跳跳,學做小青蛙
1、青蛙媽媽帶著小青蛙游走了,它們去干嗎了?青蛙媽媽最大的本領是什么?
2、律動:小青蛙
中班語言教案:小蝌蚪找媽媽5
活動目標:
1.安靜地傾聽故事,知道故事名稱,理解故事內容,發展觀察、比較的能力。
2.根據故事內容,學習表演。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言,并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5.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理解故事內容。
活動難點: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學習表演故事。
活動準備:
1.《樂園》圖譜,《小蝌蚪找媽媽》課件.
2.小蝌蚪頭飾若干(鴨媽媽、鯉魚媽媽、烏龜媽媽、青蛙媽媽、一群蝌蚪等貼絨教具一套,頭飾一套)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激發幼兒興趣
1.今天,樂園里來了許多朋友,小朋友看看是誰呀?
(熊媽媽、小熊;鴨媽媽、小鴨;雞媽媽、小雞……)
2.“小動物們在樂園里玩得可高興了。天漸漸地黑了,小動物們也陸續回家,小雞、小鴨玩累了,也想回家了,可怎么也找不到媽媽了,急得要哭了。”小朋友愿意幫小雞、小鴨找到媽媽嗎?
3.小動物們都有了自己的媽媽,你們想知道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呀?聽了故事就明白了。
二、教師有表情地完整講述故事。
故事里有誰?
三、教師出示池塘背景圖,按故事內容,引導幼兒講述故事。
1.小蝌蚪在池塘里游樂的時候,先遇到了誰?(鴨媽媽)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邊在背景圖上貼上相應的教具)
2.鴨媽媽怎么對小蝌蚪說的?
(這里可以叫小朋友一起來說鴨媽媽的話。)
3.謝過了鴨媽媽,小蝌蚪把誰當成了媽媽?(鯉魚媽媽)(出示貼絨教具)
4.鯉魚媽媽怎么說?(幼兒重復鯉魚媽媽說的話)
5.小蝌蚪又把誰當成了媽媽?(烏龜媽媽,出示教具)
6.烏龜媽媽怎么說?小蝌蚪找到媽媽了嗎?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小蝌蚪和媽媽那些地方不一樣?(請幼兒說說小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征)
四、師幼一起完整講述故事
1.按圖片內容和幼兒一起復述“小蝌蚪怎樣找到媽媽”中的一些情節。
2.個別幼兒講述(鴨媽媽、鯉魚媽媽、烏龜媽媽說的話)
課后反思:
事先準備好五幅畫,分別為小蝌蚪、長了兩條前腿的蝌蚪、長了前腿和后腿 的蝌蚪、尾巴變短的青蛙、小青蛙。通過幼兒看圖引導孩子說出小蝌蚪的變化過程,教師相機貼出對應的圖片。要求要求用上先、再、接著、最后,說小蝌蚪的生長過程。這樣孩子掌握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時就輕松自如,毫不吃力。活動中,我盡量讓孩子自己說,自己問,進一步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最后還請孩子分角色表演了一次,孩子都很開心。
中班語言教案:小蝌蚪找媽媽6
教學目標:
·喜歡聽故事,了解故事內容。
·知道小蝌蚪的媽媽是青蛙。
教學準備:
(認知準備)看過小蝌蚪;
(材料準備)圖片、故事錄音。
活動重難點:知道青蛙是小蝌蚪的媽媽。 活動過程:
一.寶寶和媽媽
1、提問:小雞的媽媽是誰?那小鴨的媽媽又是誰呢??
小結:每個寶寶都有一位喜歡自己的媽媽。他們長得真想象。那小蝌蚪的媽媽又是誰呢?
2、師:我們都快樂地和媽媽生活在一起,可是小蝌蚪卻從來沒見過自己的媽媽,不知道媽媽長什么樣子。這一天,他們決定去找媽媽。
二、故事:小蝌蚪找媽媽(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并講述故事)
1、插問:小蝌蚪長得什么樣子?
小蝌蚪遇到了誰?是怎么問的?
青蛙媽媽到底長的怎么樣?
2、玩表演游戲
幼兒扮演小蝌蚪,教師依次扮演其他角色,玩小蝌蚪找媽媽的游戲。
表演中鼓勵幼兒發問:媽媽在哪里?你是我們的媽媽嗎?
三、活動延伸:
區角活動中,鼓勵幼兒進行故事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