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數學老師教學反思(通用5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校數學老師教學反思(通用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校數學老師教學反思1
一、高校教師的教學內容反思
高校教師的教學內容反思必須與科研緊密結合,形成教學與科研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目前高校教師的崗位類型一般分為研究型、教學—研究型和教學型三種。不管哪種崗位類型,高校教師都必須具備科研能力。之所以分成三種崗位類型,不過是工作有所側重。因為我們所面臨的21世紀已進入知識經濟和信息時代,國與國之間的競爭不斷加劇,科學技術創新能力,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高等學校作為知識傳播與知識創新這兩大支柱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了國家大量的科研任務,高校教師已成為我國科技創新的核心力量,對建設創新型經濟、創新型社會、創新型國家起著舉足重輕的作用。就教學型高校來說,同樣需要有科研創新牽動。因為教學型高校肩負著培養有技術專長的能夠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高素質人才使命。知識經濟的日新月異的發展,要求學生學習的知識必須與社會需求無縫接軌,教師如果不能隨時跟蹤知識更新,就無法傳授給學生新的知識以面對社會挑戰。這一點無論是教育主管部門,還是高校領導都有明確的認識。但是,我們卻遺憾地發現,高校教師中存在著科研與教學內容相脫離的現象。至于教學反思與科研緊密結合更是無從談起。其中主要原因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科研功利化。部分教師把科研只作為晉職的敲門磚,不重視科研與教學關系;另有不想參與晉職比拼的教師,科研只是為了完成學校規定任職期間的科研任務,保住職業飯碗,至于是否與教學掛鉤,了無掛懷。第二,科研游離化。許多高校教師研究方向遠離所教學科,盡管取得科研成果,但卻與提高學科教學質量無補,與教學反思無補。第三,科研投機化。部分高校教師科研處于一種投機化狀態,既不考慮自身知識體系的建構,也不考慮研究方向的統一性,只是什么方便寫什么,什么冷門寫什么。東一頭,西一頭,研究方向模糊,研究思維模糊,根本談不上以科研引領教學。教學內容的深度與廣度,是否具有創新性是高校教師教學反思的重要方面,要使這種反思真正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有助于高素質的人才培養,就必須與科研緊密結合。在教學內容反思中遇到問題,通過科研可以發現學術界最新研究成果,直接用于教學;通過撰寫科研文章,進行創新研究,也可以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教學中又可以發現科研某方面的不足,反過來促進對某一專題的深化研究,形成教學科研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促進這種良性循環的措施有如下幾個方面:第一,在政策上規定高校(尤其是教學型高校)教師的科研必須與所教學科內容密切結合,使科研成為教學內容反思的行為延伸,使科研成為更新教學內容、拓展教學內容的先導。第二,科研必須為教學跟蹤學術前沿服務。高校教學內容脫離實際,已經成了高校培養適用型人才的瓶頸。有的教師一本講義講幾年甚至十幾年,如果沒有科研跟蹤學術前沿,必然造成教學與實踐脫節。第三,科研必須為教學內容創新服務。教學內容創新要建立在充分了解學術前沿成果基礎之上,建立在科學鑒定新學術成果基礎之上,建立在教師對新成果的充分內化有效把握基礎之上。只有將科研真正置于教學內容反思延伸位置,才能使教學內容反思與科研形成良性循環。教學內容反思給科研提供研究專題,研究專題解決教學內容反思的問題,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二、高校教師的教學方法反思
高校教師的教學方法反思必須與教學研究緊密結合,搭建起師生共同建構知識的快速通道。教學方法的反思,必須要以課堂教學為核心,通過實踐、反思、再實踐的過程來不斷提高教學能力和理論認識。教學與反思的過程中要關注學生反應,在反思中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學生的課堂反應、接受效果中來反思自己教學方法的得失。目前在校的大學生是伴隨著中國社會的大變革而成長起來的一代新人,中國發軔于20世紀80年代的大眾文化對于當代大學生的影響是根深蒂固的。大眾文化多元化取向,培養了學生個性化的審美需求;大眾文化的娛樂性特征,培養了他們習慣借助于形象化媒介感知世界;大眾文化的功利性引導培養了學生以功利主義眼光判斷知識價值。如此諸多的變化,要求高校教師必須通過教學方法不斷反思,搭起現代師生共同建構知識的橋梁,而這個橋梁的搭建必須與高校教師的教學研究緊密結合起來。但我們同樣遺憾地發現,這個結合并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教研論文選題并不是來自教師自己的教學反思,而是一般意義上就理論談理論,或者生搬硬套教育新理念,或者翻版成功經驗。論文發表了,只是雨過地皮濕,根本解決不了自身教學反思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第二,教研課題多由上級主管部門統一命題,教師自己命題往往很難通過。
統一命題的結果是教師搞教研課題實際上等于在做命題作文,只要按題作答,做好啟承轉合就算完成任務。至于教師在教學方法反思中遇到的個性化問題,要么擱置,要么自行解決。第三,教學方法反思限于膚淺化、瑣碎化,而教學研究往往不能及時使之上升到理論高度,使教學方法反思陷于一事一議的窘境。解決以上問題的對策有如下幾方面:第一,教學方法研究選題必須來自教師的教學方法反思,解決教師教學中遇到的個性化問題,并且在用于教學實踐時,具有實效性。第二,抓住“兩頭”,改變教研課題主管部門的工作。一方面取消教研課題主管部門的具體命題,只劃定范圍,把具體命題權回歸一線教師;另一方面轉變目前官僚式單一紙制材料案頭課題驗收方式,輔以抽樣實地考察驗收。第三,鼓勵教師將教學方法反思上升到理論高度,使教學方法反思問題的解決步入科學化、理論化、規范化的軌道。
三、高校教師的教學反思
高校教師的教學反思必須與內化教育新理念相結合,以便更好地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要堅持終身學習。在知識經濟和信息化時代,教師的專業成長,必須在終身學習、不斷更新知識結構、不斷追求至善的大文化背景下得到實現。所以有人說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大約需要一生的時間,是言之有理的。教育新理念是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推進器,因為教育新理念是滲透于教師觀念形態的思想意識,它一旦在教師的心靈中扎下根,就會直接制約教師的教學動機、教學方法、教學風格、教學行為等等,也會對教師職業化道德人格產生直接影響。所以,高校教師的教學反思必須與內化教育新理念相結合,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高校教師的教學反思必須與內化教育新理念相結合,才能不在紛繁多樣的教學改革中迷失自我。目前指導和影響基礎教育進行的新課改的“三大理論”支柱是建構主義理論、多元智能理論和有效教學論。建構主義理論認為認識不是被動地通過感官接受的,而是通過大腦根據自己的經驗加工建構的;知識不是對本體論意義上的客觀世界的發現,而是人經驗世界的一種建構,一種創造,是人創造的產物,知識是生成性的;認識是主觀的,而不是客觀的;認識不能準確無誤地表征客觀世界,沒有絕對正確的認識,知識的功能是適應世界,并為建構經驗世界服務的。它為我們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正確引導學生進行新的知識建構,提供了理論支撐。而多元智能理論則為我們全面評價學生,發現學生自身所具有的個性智能,并加以準確的肯定、鼓勵和引導,認定學生個個是人才,個個能成才,給予了原則性指導。有效教學論則給我們如何提高教學效率,提供了方法論的支持。這“三大理論”支柱所形成的教育新理念,同樣適用于高校教學改革。教學反思隸屬有效教學論理論范疇,但是必須有“三大理論”的融會貫通才能使教學反思獲得理論支撐,才能使教學反思的問題解決,具有理論縱深。以“三大理論”構成的教育新理念延伸為教育改革的一系列探索:問題式教學、案例式教學、情境式教學、開發非智力因素教學、加強師生互動式教學、學生自主體驗式教學、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教學評價主體由教師走向多維,評價形式由單一轉向多元等等,紛至沓來。教師在教學反思中,如果沒有在宏觀上、深度上內化教育新理念,極容易迷失在一個個具體瑣細的問題之中。高校教師的教學反思必須與內化教育新理念相結合,才能涵養出具有個性化的教育觀與方法論。教學反思根據不同需要可以劃分不同類型,上文是以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劃分教學反思類型。還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把教學反思劃分為單元反思、單項反思、創新反思等等。
單元反思是在進行一個相對獨立的單元教學內容后的教學反思,這種反思的目的是對單元教學中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完成情況、教學方法的運用、教學風格等多方面教學實踐進行綜合性反思,從中總結提煉出成功的經驗,找出不足,為下一單元教學提供良好的思想準備。單項反思,是教學反思實踐中運用較普遍的一種反思方式,即教學中的某一單項內容進行反思,便于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如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貫徹情況,問題式教學實踐情況、師生課堂互動情況等經驗與不足的反思。創新反思,是一種以素質教育為目的深化教學改革的教學反思,這種反思沒有成例,需要教師逐步探索,積累經驗,所以更加彌足珍貴。不管哪一種類型的教學反思,都離不開教育新理念的指導,都必須在教育新理念的關照之下進行。否則教學反思必然陷于膚淺化、碎片化。因為就人的認識規律來說,教師掌握了教育新理念,只能說完成了對教育新理念的初步認識,這個新理念是否管用,是否能達到素質教育目的,還必須到教育實踐中檢驗。每個教師在實踐檢驗中,由于原有的學識水平、情趣愛好、表達習慣、教學風格的不同,必然使教育新理念的落實打上個性化的標簽。這種標簽是獨一無二的,是不可復制的。西方有句名言: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說得正是這個道理。這就需要每一位教師在教學反思中,從肩負的歷史使命出發,從承擔的社會責任出發,從自身專業化成長出發,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升華到理論高度。充滿激情地主動內化教育新理念,使之成為自己個性化的教育觀、方法論組成部分。這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教師正是在這個過程中實現職業生涯的不斷完善,生命價值的不斷提升。
四、結束語
高校教師的教學反思還在路上,不夠完善是難免的,我們只有鐵面無私地進行教學反思的反思,才能使行進中的教學反思避免或者少走彎路,使高校教師在教學反思中不斷提升自我,不斷完善自我,更好地服務于學生,服務于社會。
高校數學老師教學反思2
高校教師教學能力是影響高校教學水平的關鍵因素。如何有效持久地提高教學能力,不僅是高校教師,也是高校管理者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本文從高校教師實際教學工作體會出發,對提升高校教師教學能力提幾點建議。
一、高校教師教學能力構成
(一)教師自身的知識水平和自主學習能力
教師的知識水平包括專業理論知識和綜合素質兩個方面。擁有豐富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是教師向學生傳業解惑的必要前提。如果教師自身的專業理論水平不高,要想提高教學水平無異于空中樓閣。因此,專業理論知識是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因素。除了專業知識外,高校教師還應具備一定的綜合素質,包括探索真理、熱愛工作、尊重學生、不斷學習等。雖然這些方面不像專業理論知識那樣,可以看到直接的教學效果,但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可以一點一滴融匯在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教師的自主學習包括專業前沿理論學習和教學創新理論學習兩個內容。一方面,高校教師要不斷學習專業領域最新的理論,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這樣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另一方面,教師要學習借鑒他人的教學改革成果,并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這樣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水平。這兩個方面都是教師自主學習能力的體現,也是教學能力的重要構成因素。
(二)對教學大綱的把握
教學大綱包括課程特點、該課程在專業培養中的作用、教學目標、重點難點等內容,是一門課程教學的綱領性文件。準確深入理解教學大綱的內容和要求,是高質量完成教學任務的必要條件。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的一個重要構成因素是對教學大綱的準確把握,并在教學中貫徹執行,以實現設定的教學目標,為專業培養目標體系服務。
(三)教學設計能力和教學過程的調控力
教學設計是教師在授課前所做的準備工作,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學情分析、教學預測、教學方法、互動環節、自主學習、教學效果評價等內容。教學設計是綜合教學大綱要求和學生實際情況,提前進行的預期性教學規劃,能為教學進行奠定基礎。教學設計是開展教學之前的估計,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出現與預期不一致的情況,這時,需要教師即時進行調整,控制課堂教學的節奏、氣氛、互動等,以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實現教學目標。教學設計和調控能力,是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的一個重要體現。
(四)教學改革創新能力
與不斷更新知識結構一樣,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也需要不斷改革創新。教學革新一方面得益于教師前沿教學理論的學習,另一方面是教師自身教學實踐的經驗總結。將二者結合起來,不斷改革現有的教學方法,推動教學理論發展,是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的表現。
二、高校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主要途徑及存在的問題
(一)總結教學實踐經驗,但所需周期長
高校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途徑之一,是教師自己對教學實踐經驗的總結,如難點的處理、重點的把握、有效調動學生互動、活躍課堂氣氛等。但由于教學周期長,一門課通常一學年只開設一兩次,因此通過教師經驗的累積來提高教學能力,往往需要較長的時間。對于缺乏教學經驗,急需提高教學能力的青年教師來說,這更是一個瓶頸。
(二)教師自主學習和創新,但缺乏有效的考核和激勵機制
與積累教學經驗相比,教師主動學習前沿的專業知識和教學理論,在提高教學能力方面更為積極有效。但高校教師主觀上并不愿意將太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學研究上,而更傾向于將精力更多放在專業領域的研究上,這主要是高校目前普遍存在的考核激勵機制不完善造成的。
首先,教學考核以量化為主,且量化指標并不能全面反映教學質量。教學考核通常包括常規項、專家督導、學生評價三項內容,主要涉及課時、教學資料、新開課、指導學生、督導組專家打分、學生打分等項目。就常規項而言,例如教學設計,只要有就可以,至于是否反復修改,是認真設計還是敷衍塞責,往往不能夠在得分上有所區別。專家督導組的、意見非常重要,但通常所占比重較小,且很難在每一學期涉及所有任課教師。每學期中期,學生在教務網上給任課教師打分,形成學生評價。一方面,學生評價表并不因為課程的不同而有所區別,評價標準主觀隨意性較強;另一方面,這容易形成為提高學生評分而遷就學生或威嚇學生的趨勢,不利于學風師德建設。
其次,職稱評定側重于科研,對教學的重視不夠。各高校教師職稱評定標準明顯傾向于科研,如發表多少篇核心論文,完成哪個級別的科研課題,這些往往成為晉升的關鍵因素,而教學只是涉及課時、課數等基本情況,且門檻較低。這樣的情況必然導致高校教師將更多的精力放在科研上,對教學重視不夠,尤其是職稱較低但同時教學能力也有待提高的青年教師更是如此。長此以往,大學會越來越像科研機構,教學質量下降,影響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
(三)參加培訓和交流,但系統性和廣泛性有待提高
接受專業知識和教學理論的培訓,是迅速提高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的一個捷徑。而和同行進行交流,則更直接且具有相互性,還可以分享獲得成果的喜悅。但是培訓往往是短期的,缺乏長期性和系統性。綜合性大學的校級培訓,對于非主流專業而言,針對性也不夠好。通過學術會議進行交流需要一定的費用,機會也有限。培訓和交流整體上缺乏系統性、普遍性和持久性,對提升教學能力的促進作用沒有完全發揮出來。
三、提升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的建議
(一)加強教書育人的思想教育
表面看來,教學能力是專業知識、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一系列的綜合反映,但其根源來自教師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和對工作的責任感。十年種樹,百年樹人,教師只有在日常工作中兢兢業業,抱著對學生負責的態度,踏實工作,才能避免急功近利,把教學工作做好。高校應加強對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的職業思想道德教育,培養教師對教育事業的高度忠誠感和使命感,這是提升教學能力的重要基礎和動力源泉。
(二)完善考核激勵機制
工作考核方面。首先,應扭轉考核指標千篇一律的局面,合理設置考核指標,注意對考核內容的覆蓋性,尤其要考慮到不同專業、不同院系之間的差異,真實反映教學水平。其次,增加督導專家人數和專家評價成績的比重,并按教師專業分類,避免不同學科之間的不可比性。再次,適當降低學生評教權重,對教師承擔課程進行學科分類,編制適合學科特點的評教問卷。
職稱評定方面。加強研究型教學考核比重,引導鼓勵教師將科研方法和學科發展的先進理念引入教學,形成以教學帶動科研、以科研促進教學的良性循環。
激勵機制方面。以精神激勵為主,通過建立教學示范、課程改革、評優評獎等活動,激發教師的創造力和工作熱情。在教師評獎評優活動中,適當優先考慮教學表現突出的教師,提高教師參與教學研究、提高教學能力的積極性。
(三)提供多方面的培訓交流機會
高校應以教研室、學院、學校為單位,提供三個層次的培訓,其中教研室培訓主要集中于專業領域和具體的課程教學,學院和學校的培訓則應更宏觀和高端一些,以此為橫軸,以培訓時間為縱軸,形成一個立體的三層培訓體系,并輔助其他外部培訓課程,如國家級精品課培訓。對于非本校舉辦的學術交流會,高校應大力支持教師參會,尤其是沒有科研課題經費作支持的青年教師。教師可根據自身的發展規劃積極參與各級培訓和學術交流活動,以快速有效地提高教學能力。
高校教師的教學能力對于提高高校教學水平具有決定性作用,教學能力的提升,既需要教師自身的努力,也需要高校提供相應的支持和外部條件。只有教師的教學能力不斷提高,才能培養優秀的人才,才能為科教興國戰略的實現提供保證。
高校數學老師教學反思3
段時間我們一直沉浸在對《圓》這一節課的研究中,通過不斷地琢磨、仔細地推敲,反復地修改,對這節課的認識越來越深,教學設計的思路也越來越清晰,形成了以下的反思:
一、關于導入的設計
本節課的導入分四個層次進行,首先通過老師用線繩工具在空中旋轉,讓學生清晰地看到形成的軌跡是一個圓。接著介紹含有圓的圖片,讓學生找出圓;再讓學生舉例生活中見到的圓;最后通過摸一摸的游戲,讓學生體會圓與其他平面圖形的區別,從而認識圓是平面上的一種曲線圖形。圓在日常生活中到處可見,學生對它也比較熟悉,在課的一開始我們就讓學生在老師的演示和圖片的觀察中清晰地看到這是圓,借助這樣的表象,讓學生在頭腦中搜索自己曾經見到過的圓,從而初步地感知圓。最后通過摸一摸的游戲活動,讓學生感受圓與其他圖形的不同,在比較中,進一步感知圓。通過這樣有層次的感知活動,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激發了學生學習圓的興趣。
二、關于對圓的認識和特征的處理
在研究圓的認識與特征這一知識點時,我們比較了兩種不同的設計思路:第一種,把介紹圓的各部分名稱和它的特征結合起來,即認識半徑以后,馬上研究同一圓中有無數條半徑并且長度相等等特征;另一種:是先介紹圓的各部分名稱再研究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我們覺得第一種方法比較傳統,由于這一環節的知識點比較多,而且研究幾個知識點的方法雷同,這樣老師的講解就比較繁瑣,學生缺乏研究的興趣。所以我們就選擇第二種方法,先讓學生通過自學書本,找到圓各部分的名稱,并認識它們,能在自己畫的圓中標出。接著通過小組合作討論的形式,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他們通過有目的的探究活動,討論交流半徑的特征、直徑的特征、半徑和直徑的關系以及圓是軸對稱圖形等相關知識。這樣的設計避免了教師冗長的講解,學生學習方式的單調,而且通過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促使學生有興趣的,主動的進行探索。
三、關于數學史料的運用
本節課中我們兩處引用到數學史料。這些凝聚著智慧的數學研究史料,我們不僅僅把它們作為引語或欣賞,而且還力求讓史料成為學生發現問題、研究問題的素材、發揮其數學的文化價值。
首先在學生對圓有了一些初步的感知以后,聯系古希臘的一位數學家曾說過:在所有的平面圖形中,圓是最美的。以此引發學生研究圓與其他平面圖形的不同。在探究圓的特征結束之后,借助多媒體呈現墨子的一句話:圓,一中同長。讓學生用掌握的一些知識解釋這句話的含義。這樣不僅讓學生了解了古代關于圓的`史料記載,還可以鞏固對圓的特征的認識。引用《周髀算經》中關于圓的記載,圓出于方,方出于矩,拓展對圓的認識。在播放錄象,理解意思以后,進一步引導思考:如正方形的邊長是16厘米,你能從中獲得關于圓的哪些信息?讓學生進一步關注圓與正方形之間的關系,為后繼學習埋下伏筆。
四、關于媒體的處理
隨著以計算機和網絡為核心的現代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越來越多的運用于小學數學課堂。這節課我們把多媒體和其他傳統手段有效結合,力求找準最佳作用點進行有的放矢,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在導入新課時,為了讓學生初步感知圓,先借助多媒體呈現生活中一些常見的帶有圓形的實物圖片,利用這些學生熟悉的,色彩鮮艷的圖片,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激發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事物的興趣。接著運用動態演示,從實物中勾勒出圓,使學生清晰看到圓是有曲線圍成的。
在教學畫圓時,運用多媒體播放兩段錄像。第一段在學習用圓規畫圓時播放,通過展示一個完整的畫圓過程,為學生提供清晰地、正確的畫圓方法,為學生獨立用圓規正確畫圓奠定基礎;第二段在介紹用線繩畫圓時播放,通過體育老師在操場上畫圓的過程,重現生活場景,讓學生體會到用線繩畫圓的實用價值。
在研究圓的半徑、直徑的特征時,當學生通過畫一畫、折一折、量一量,知道在同一圓中半徑可以有許多條,在此基礎上運用多媒體動態演示:同一圓中,從圓心到圓上可以發散出無數條線段。通過強烈的視覺刺激,讓學生體會到同一圓中半徑有無數條,感受初步的極限思想。
在研究車輪為什么是圓的?車軸應裝在哪里?這兩個實際問題時,根據學生的交流情況,結合媒體的動態演示,讓學生隨著畫面和聲音效果的逐步展示,體會當車輪不是圓時或者車軸不在圓心位置時,車子行駛的感覺是不穩當的。從而體會到車輪要做成圓的,車軸要裝在圓心位置的原理和實際應用價值。
五、關于細節的處理
1、在導入環節的摸一摸游戲中,為了使全體學生參與這個游戲。我們考慮裝的器皿應該是透明的,而摸的同學蒙住眼睛。其他同學通過觀察摸的過程,共同感受圓與其他平面圖形的不同。另外為了讓學生的探索活動不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擾,我們在器皿中裝的就是用硬紙板剪成的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和圓。
2、整節課的知識點比較多,而且知識的呈現是逐步完成的。為了完整地展示這一節課的重點,我們準備跟隨課堂流程,在黑板上板演各個知識點,一步一步地完成板書。這樣的設計避免了多媒體展示的不足,使得學生在全課小結之時,能根據板書,迅速在頭腦中形成知識網絡。
3、在探究圓的基本特征時,組織學生借助圓規畫出任意大小的圓進行探索。在認識半徑以后,學生通過量一量,量出半徑的長度。在學生的交流反饋中,引導學生發現自己量出的所有的半徑都是一樣長的,但自己量出的半徑和別人量出的半徑長度是不一樣的,從而體悟出只有在同一圓中,所有的半徑長度才相等。
高校數學老師教學反思4
課堂提問是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師開啟學生心智、促進學生思維、增強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的基本控制手段,準確、恰當、有效的課堂提問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
目前的數學課堂教學中,多數數學教師的課堂提問存在著一些問題:隨意性大,一節課多的可提幾十個甚至上百個問題,少的只提幾個問題;記憶型問題和理解型問題比例較高;讓學生闡述觀點、答案開放的能力型問題比較少;而且幾乎沒有為學生留出提問的時間,以至于也很少有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得不到落實。
一樣的教學內容,不一樣的提問方法,產生了不一樣的教學效果,那么怎樣進行有效的課堂提問呢?我認為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精心設計數學課堂,抓住每個有價值的提問
1、激趣性提問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集中學生注意力。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在教學中可設計一個學生不易回答的懸念或者一個有趣的故事,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起到啟示誘導的作用。例如:科學計數法的教學引入。上課后,教師走上講臺,拿起口杯,隨意喝一口開水,然后說:“同學們,你們知道老師剛才喝下的一口水,約有多少個水分子嗎?約有6023后還有20個零個水分子”(一口開水約重18克,18克水中含有6、023×10個水分子)。學生意識到這么大的數字寫起來很不方便
2、疑難點提問。
學生學習的疑難點也是教學的重難點,抓住疑難點提問,就是要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特別要對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設疑。差錯人皆有之,作為教師要讓學生充分"暴露問題",然后順其錯誤認真剖析,不斷引導,使學生恍然大悟,留下深刻印象。例如:在教學等腰三角形時有這樣一題:一個等腰三角形的兩邊的長為5cm、7cm則它的周長是多少cm?
3、發散性提問。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新時期對人才的要求。創新能力的培養要在求同思維培養的基礎上,強調并重視求異思維、發散思維的訓練,例如:進行一題多解的訓練,豐富學生的數學體驗,對學生的數學建構無疑是有著積極意義的。
二、精心創設問題情境,促進主動發展
數學問題情境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能力、發展心理品質的環境,是溝通現實生活與數學學習、具體問題與抽象概念之間的橋梁。因為只有在各種有益的環境中,才能誘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調動起學生形成知識、經驗、策略、模式、感受等。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與系數的關系”一節課的引入時,先讓學生解五、六個一元二次方程,并引導學生列表:各個方程的二次項系數、一次項系數、常數項、X1、X2、X1+X2、X1?X2,并探索發現關系。
三、精心研究學生,使問必有答
課堂提問,不能出現"遺忘的角落",要讓所有學生都感受到教師的關注、期待,培養所有學生的積極參與意識和強烈競爭意識,從而營造出一個主動積極的、集體思維氛圍,轉而推動每個學生更主觀能動地進行思維活動。例如:在教學負數的引入時,提問學生:“1、你有5元錢,還了2元錢,還有多少錢?列式算出。2、你有5元餞,還了8元錢,還有多少錢,列式后能算出結果嗎?”
四、精心引導學生,學會提出問題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中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和研究者。”,而在中學生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由此我們知道學生都有提問的欲望,關鍵在于我們怎么引導?引導學生學會提出問題的一般方式歸納為如下策略:
①引導學生對問題的理性思考。如:“為什么?”“怎樣想的?”“為什么要這樣做?”“理由是什么?”
②引導學生求異思維和發散思維。如:“還有別的方法嗎?還有更好的方法嗎?還有更多的方法嗎?”
③引導學生創造性思維。如:“有更快捷或更新穎、獨特的方法嗎?”
④引導學生自我評判、自我反思的能力。“你自己認為好在哪里,哪里還有不足嗎?”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遠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學會解決問題,掌握方法,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敢問”、“會問”。
一個經過精心設計,恰當而富有吸引力的問題,往往能撥動全班學生的思維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尋味,甚至波瀾起伏的動人之曲。課堂環境的隨時變化,使實際的課堂提問活動表現出更多的獨特性和靈敏性,教師只有從根本上形成對課堂提問的正確觀念,才能在實踐中發揮課堂提問的靈活性與有效性,讓課堂風生水起!
總之,提問是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常用的一種相互交流的教學技能,是通過師生相互作用、檢查學習、促進思維、鞏固知識、運用知識、實現教學目標的教學行為方式。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研究學生的實際需要,緊緊抓住學生的求知心理進行設疑、導疑和釋疑,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提問的教學功能,才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高校數學老師教學反思5
一學期的工作又結束了,能夠說緊張忙碌而收獲多多。回顧這學期的工作,我執教701、702班的數學學科,工作中有收獲和快樂,也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為了更好地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使以后的工作能夠有效、有序地進行,現將一學期的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熱愛教師工作,思想進步,團結同志
每一天來的不算早但走得很遲,無私奉獻,嚴格要求自我,認真完成學校交給的任務和工作,嚴格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做到不遲到,不早退,不請病、事假,腳踏實地地執行學校的各項要求。
二、用心參加各類學習培訓,努力提高自我的教育教學水平
結合自身特點制定了業務學習計劃,本學期我嚴格按照學習計劃,有序有效地進行了學習,我覺得自我的業務水平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個性是我又認真學習了幾本教育教學叢書,我覺得自我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平時我閱讀了《蔡林深與洋思教育》等書,領悟其中的教學藝術,努力提高自我的教育教學水平,并能在日常教學工作中很好的應用。
三、教學工作和科研工作
在教學工作方面,在備課過程中認真鉆研教材,深刻理解教材,靈活運用教材,根據教材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狀況設計教案,認真地上好每一節課。備課深入細致。平時認真研究教材,多方參閱各種資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準確把握難重點。在制定教學目的時,十分注意學生的實際狀況。教案編寫認真,并不斷歸納總結經驗教訓。教學中,我重視學生的思維潛力、自學潛力的培養,一面自覺學習先進教育思想方法、優秀教學方法等,一面繼續進行“課堂教學”的分層教學研究,著力點放在激發興趣———教給方法———養成習慣———培養潛力———構成品格上,改革教學方法、手段,增大課堂容量,提高學習興趣,實現“后進生轉化,中等生優化,優秀生提高,各類學生都得到應有發展”的目標。對于班級的學困生,給予特殊的關照,課堂上多提問,多巡視,多輔導,在課堂上對他們的點滴進步給予適當的表揚,課后多找他們談心,使他們樹立起他們的信心和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并發動班上的優等生做學困生們的輔導老師,組成"一幫二"小組,根據各自的狀況給學困生定出目標,讓他們雙方都朝著那個目標前進。常思考,常研究,常總結,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打好基礎,培養學生創新潛力”,以“自主——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與運用為重點,努力實現教學高質量,課堂高效率。繼續探索數學知識之間的數學思想的運用和數學問題的思路方法、分析規律等;作完初中數學各章的知識樹和初中數學的分類知識樹;撰寫多篇教學經驗類等論文。
四、認真參與班級管理,努力構成良好班風
透過班會、晨會對學生進行的思想教育。培養班干部,主動與家長溝通,虛心理解家長的見意,并從家長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爭取與家長的教育思想達成一致。我不但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而且更注重學習態度、方法和習慣;不但重視學生的品德養成,而且更重視學生的思維潛力、自學潛力的培養,我虛心學習、大膽創新,跟班緊、認真負責、指導到位,并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管理作用,使班級真正構成“團結向上,紀律嚴明,環境整潔,學習刻苦”的良好班氣。
五、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教材挖掘不深入。
2、教法不靈活,不能吸引學生學習,對學生的引導、啟發不足。
3、新課標下新的教學思想學習不深入。對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缺乏理論指導。
4、差生末抓在手。由于對學生的了解不夠,對學生的學習態度、思維潛力不太清楚。上課和復習時該講的都講了,學生掌握的狀況怎樣,教師心中無數。導致了教學中的盲目性。
5、教學反思不夠。
六、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強學習,學習新課標下新的教學思想。
2、學習新課標,挖掘教材,進一步把握知識點和考點。
3、多聽課,學習同科目教師先進的教學方法的教學理念。
4、加強轉差培優力度。
5、加強教學反思,加大教學投入。
教師的工作周而復始,我將好好反思一學期來我工作中的經驗和不足,立足本職崗位把以后的工作做好,請各位領導和老師給予我幫忙和批評,讓我的工作更加有聲有色。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教學工作苦樂相伴。我們將本著“勤學、善思、實干”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把工作搞得更好。
【高校數學老師教學反思(通用5篇)】相關文章:
數學老師教學反思(通用7篇)12-25
小學數學老師教學反思15篇02-22
高一數學老師教學反思范文01-15
優秀小學數學老師教學反思最新5篇01-28
小學數學老師教學反思范文最新5篇01-28
學前班數學老師最新教學反思模板12-27
幼兒園數學老師的質量教學反思范文12-27
學前班數學老師的規范經驗教學反思五篇12-29
老師教學反思(通用29篇)01-21
琥珀教學反思(通用18篇)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