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老人與海鷗》的教學反思(精選5篇)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老人與海鷗》的教學反思(精選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老人與海鷗》的教學反思1
《老人與海鷗》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中的第七單元“人與動物”中的一篇文章,講述了一個真實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飛到昆明過冬的紅嘴鷗。從此,老人與海鷗結下了不解之緣。每逢冬季來臨,海鷗便成群結隊地來到翠湖之畔,老人與也像趕赴約會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鷗,風雨無阻。他視海鷗為兒女,給它們起名字,喂餅干,照顧傷病的海鷗。久而久之,海鷗老人結下了深厚的情誼。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鷗們在老人的遺像前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后又肅立不動,像是為老人守靈的“兒女”,不忍離開自己的親人。課文結構清楚,可分為兩大部分,前半部分通過老人喂海鷗、呼喚海鷗的名字、與海鷗親切地說話等事例,表現了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后一部分則通過老人死后,海鷗在老人遺像前翻飛、盤旋、肅立、鳴叫等悲壯畫面,展示了海鷗對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課文語言樸實,平凡中包含深情,一節課上下來,同學們都為人與動物這樣真摯的感情而動容。
在執教這一課時,我緊扣“注意體會課文表達的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情寫真實、寫具體的”這一單元訓練重點,改變了以往閱讀教學面面俱到、串講串問的傳統做法,引導學生感受情感,揣摩寫法,并以學生研讀為主體,培養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在研讀過程中,最大限度地開放課堂,還課堂給學生,在交流中,學生從各個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豐富課文的內容,以較短的時間在整體上感知了教學內容,在重點詞句的研讀中深入文本,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高漲,所以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以讀代講,以讀悟情
語文教學要體現以讀為本。閱讀教學,如果離開了聲情并茂的朗讀,只是理解內容,那樣的閱讀教學是殘缺的。閱讀教學一定要要以讀代講,以讀悟情。課文中描寫海鷗的句子寫得非常生動傳神,也十分感人。在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從朗讀中整體感知情感、從析詞析句中理解情感、從課外拓展中升華情感皆是緊扣文本展開,圍繞情感教學,展開的是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如:“海鷗們急速扇動翅膀,輪流飛到老人遺像前的空中,像是前來瞻仰遺容的親屬。”理解這句話時,我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感受親人離別的悲痛。學生說:“外婆去世的時候,親人們就是海鷗那樣站成兩行為外婆送行。”我立刻追問:“能說說你當時的感受嗎?”她的眼睛里閃爍著淚光,眼前仿佛出現了葬禮的情景。“我外婆對我最好了,她離開了我,再也不會和我玩了。所有人都哭了。”她的聲音哽咽了。一種同情、悲痛之情油然升到在座每個同學的心里。如果我能繼續讓其他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那么情感的升華將到達頂點,體會親人離別的痛苦會更加深刻。我即時讓學生把這種情感融入到課文的朗讀之中。讓他們帶著各自的體驗讀一讀這段話,讓學生用心靈誦讀,用心體驗。
另外,在研讀老人愛海鷗的段落時,我讓學生抓住老人喂海鷗動作的詞語“小心地放”“退開一步”“撮起嘴”“順著欄桿邊走邊放”,學生在找出這些表示動作的詞語后,我又引導學生在這些詞語的前面加個“為什么”,以促進學生對詞語所表達情感的深入理解,從語言入手理解文本、理解人物感情、學習文章表達方法,從而激起了學生朗讀的興趣,真正達到以讀代講,以讀悟情的目的。
二,感受情感,升華主題
文章是以“言”表“情”的。課文為學生展現了豐富的情感世界。課文可以分為兩大部分,前半部分通過老人喂海鷗、呼喚海鷗的名字、與海鷗親切地說話等事例表現了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教學時,只有讓學生進入課文所描繪的情境,去體會作者的情感歷程,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才能使他們真正受到熏陶感染,形成內在的精神力量。教學這部分,我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想象老人與海鷗的和諧畫面,然后讓學生來描述畫面,并暢談自己的感受。情感不是一種涂抹在作品表層上的附麗品,而是深深地滲透在構成作品的每一個詞語、每一個標點和每一個句子之中。于是我抓住了老人喂海鷗的重點段落,通過教師范讀,學生有聲有色地齊讀,讓學生展開想象,練習老人與海鷗之間可能會有的對話,使學生真切的感受到老人與海鷗的那份和諧快樂,感受到老人對海鷗的無私的愛。
情感教學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引領學生正確體悟文本情感,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課文的后部分,老人死后,海鷗在老人遺像前翻飛、盤旋、肅立、鳴叫等悲壯畫面,我充分引導學生感悟、體驗和交流,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去意會、感悟、體驗、產生同感,讓學生盡可能的進入海鷗那浩瀚無邊的情感世界,去領略、品味海鷗對老人那份震撼的情感,和文本最大限度地互相融合,達到人文合一的境界。
三、注重讀寫結合,進行超文本閱讀
寫應成為閱讀教學中不該淡出的環節,讀寫應有機結合。在教學中,我趁熱打鐵,順勢遷移,注重讀寫結合,在學生充分品讀感悟的基礎上,安排學生想象海鷗的鳴叫在訴說什么,特別是讓學生假設自己是那群海鷗中的一個(“獨腳”“灰頭”“紅嘴”“老沙”“公主”……),設身處地的想象海鷗在傾訴些什么。想一想,再寫下來。寫話的過程,是練筆的過程,也是對文章感情的體會和升華的過程。
當學生在準確地領會文章中的情感,被人物精神所感染隨著情感蓄積加深情勢加劇,會產生急于噴發的動機,即出現了“情滿而溢發”的現象。我把握了學生急于瀉情的需要,為學生創設表達情意的途徑和佳機,培養學生豐富的移情能力。所以分析完課文后,當學生們深深地進入文本的情感世界時,我設計了一個寫話的環節,讓學生為老人寫一句祝福的話。這時學生的情感找到了宣泄點,完全迸發出來了。“祝老人在天之靈能夠安息,您放心地去吧,還有許多的人會來喂海鷗,會照顧您的兒女們的。”“老人,您雖然走了,但是您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活在海鷗們的心中。祝你在天堂開心快樂!”……創新思維的發展。學生在課文學完后進行創編獻給海鷗老人的碑文。這是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智力發展情況設計的課文練習。特別拓展延伸閱讀,貫穿了“教材無非是個例子”的超文本閱讀,這也是遵循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分層教學的需要而精心設計的。
這節課中,也暴露了我的一些教學中的不足,尤其是課堂上我的評價語言還不夠精準,有時候重復了學生的發言,有時候僅僅對學法上作了指導,沒有圍繞目標做有效的評價。并且在語文課堂上,教師需要對學生即性的、瞬時的評價,這樣才有利于促進學生的語文能力的發展。怎樣才能獲得評價的客觀依據呢?作為語文教師在課堂上要學會傾聽。我在這節課中傾聽學生的發言作的還不夠,學生回答問題,表達自己的見解時,教師唯有用心傾聽,才有發言權,也能進行應時應地的評價。
《老人與海鷗》的教學反思2
《老人與海鷗》是選自人教課標版六年級上冊第七組的第一篇課文。這組課文的主題是講述了發生在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人故事,展示了動物豐富的情感世界。讓學生認識到動物是有靈性的,它們是我們親密的朋友。我們對它們所付出的任何一分感情,都能得到它們加倍的回報。
這是我第二次教學,每次,都是心靈的洗煉,老人樸素卻有著博大的愛,深深震撼著我。在教學環節中,為了更好展示教學重點,解決教學難點,做了很大調整,尤其注重以讀促寫,提高學生讀寫能力。由教學設計理念,到教學實施過程,我做了深刻反思:
1、聽說讀寫貫穿整個教學實施中
這是整個教學設計的整體理念,在這堂課中的每一個環節得到體現。導入,讓學生復習、鞏固已掌握學習的方法,進而落實本單元教學中難點:體會通過重點詞句的理解,感受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深厚感情。透過配樂朗讀,感受單元主題:人與動物,動與動物的美好情感;通過寫話練習來升華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情感,讓學生體會“人”與“動物”的和諧相處的美好,進而深刻的了解到動物有著豐富的情感世界,并讓學生學習把這種情感寫真實,寫具體的方法。說感想,讓學生的用自己語言概括能力得到提高;認真聆聽,鍛煉學生注意力。學生在聆聽中,提高學習效率,進而鞏固已學的學習技巧和方法。
2、每個環節的過渡,細細打磨
教學過程中每個環節的過渡,都是體現知識點的銜接最好平臺,體現單元重難點和精講課文課后練習的教學落實。知識點構架由導學——揣摩——感受——表達,一環緊扣一環,并以螺旋階梯狀教學技巧體現:復習——提升——鞏固;如:
(1)復習導入,渲染情感;
(2)自學感悟、入情入境;
(3)配樂引讀、情感升華;
(4)寫話訓練、體驗情感;
(5)總結延伸、布置作業;
由這五個環節,體現教學重視知識結構,很好落實廣州市各科教學質量評估要求。
3、教學預設與不同班級學生學習生成,反映教師的駕馭能力
這堂課,我深有體會。在六年(3)班進行試講中,發現很多的地方跟預設有著很大距離,對于時間的把握很重要;回到自己班上指導學生學習第一課時,我著重指導學生如何感受,怎樣感受?如何表達?作了一系列的輔導,讓學生在課堂中訓練。如:有關語句的批注,如何體會,抓住“叫聲、動作”等關鍵詞、重點詞語切入,也為下面教學難點寫話練習(教學目標之一),做一個鋪墊:并讓學生學習把這種情感寫真實,寫具體的方法。真正實現讀寫不分的教學理念。
4、教學跟藝術創作過程,同樣有很多的遺憾
這次讓我真正體會到教學過程中,有生命的課堂是靈動的,會因學生的靈動,形成的“態勢”而改變很多預設的東西,有時只有幾秒的時間,你必須作出反應,“痛心”地改變已定的方案。一個完美的課堂設計,也考驗教學老師,注重精講課文文本的課后練習教學沒有?真正落實指導學生學會書面練習。每次跟同學們一起學習老人與海鷗,都是那么感動,都是心靈的洗禮,我們向這位平凡偉大、慈祥博愛的老父親敬禮!
《老人與海鷗》的教學反思3
《老人與海鷗》這篇課文講述了一位普通老人和一群海鷗之間的深厚友誼,文中的老人有情,海鷗有義,讀之令人動容。這篇課文前半部分表現了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后半部分展示了海鷗對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因此,我把教學重點放在引導學生體會老人與海鷗之間深厚的感情上。
1、以愛為主線
課文即兩幅畫面。教學中我以詞串入手,引出兩個畫面,引領學生走進“老人喂鳥圖”,感受人鷗情。透過與學生交流感受深刻的詞句,讓學生體會到“老人愛海鷗,勝過愛自己”的感人情懷。當學生交流“朋友告訴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一天必來,……”抓住“十多年了,每一天必來”體會到老人對海鷗的愛。再小結:愛是十多年的堅持!當學生交流“他背已經駝了,穿一身褪色的過時布衣,背一個褪色的藍布包,連裝鳥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三個“褪色”充分感受到老人十分勤儉。此時小結:愛是節衣縮食給海鷗喂食,愛是愛海鷗勝過愛自己!此外,還有“愛是親昵的取名,愛是親熱的說話,……”如此一步一步把老人對海鷗的愛具體化,讓學生油然而生感嘆:老人確實是把海鷗當成了自己的“兒女”啊!為第二幅“海鷗送別圖”作下鋪墊。
第二幅畫面是全文的高潮部分,尤其是海鷗為老人守靈的場面,我將教學重心放在此。和學生一齊品讀送別段,品悟海鷗情。在初步朗讀交流后,想象:應對著老人的遺像,伴著哀婉的音樂,把自己當成海鷗,回憶與老人生活在一齊的點滴,為老人靜默三十秒。這表面平靜的三十秒,就應是學生們思維和感情澎湃的`三十秒。之后再讓學生互動,扮演海鷗與老人進行對話,傾吐無盡的思念和牽掛……隨后讓學生伴著音樂,讀課文片段,學生入情入境、聲情并茂。再伴著音樂,出示老人喂鳥的形象,和老人的名字,讓孩子們永遠記住這個可敬的老人!
2、注意抓聯系
在教學中,我從整體把握教材,注意文本段落間的聯系。如第12小節“朋友告訴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一天必來,和海鷗就像親人一樣。”“十多年了”證明時間之久,“每一天必來”說明了任何困難阻攔不住老人。這句話在前面“老人喂鳥”、“親昵取名”、“親密交談”等幾個鏡頭基礎上,更深層次地說明了老人愛海鷗之深。可把這句話反復出示,并讓學生反復讀,如此層層深入,使老人的形象以及他愛海鷗的感情,在孩子們的腦海中越來越高大,已越來越受感動。在文中第14小節“聽到這個消息,我們仿佛又看見老人和海鷗在翠湖邊相依相隨……”此處的省略號,省略掉了十多年來老人與海鷗相伴的場面。為了讓老人的形象深深地印入孩子們的心靈,也為讓孩子們更能理解海鷗們的行為,出示老人喂海鷗的句子。最后“在為老人舉行的葬禮上,我們抬著那幅遺像緩緩向靈堂走去。老人背著那個藍布包,撮著嘴,好像還在呼喚著海鷗們。”出示老人喂鳥的圖片和老人外貌描述、喂鳥的句子,讓孩子們看圖片,讀句子。透過勾劃,老人與海鷗親密相處的情形,已深深地刻在孩子們的心里。
兩幅畫面中,讓學生理解海鷗飛行姿勢和叫聲是不同的。平日里,“老人順著欄桿邊走邊放,海鷗依著他的節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飛的白色,飛成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見到遺像“一群海鷗突然飛來,圍著老人的遺像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叫聲和姿勢與平時大不一樣,像是發生了什么大事。”在老人的遺像前,“海鷗們急速扇動翅膀,輪流飛到老人遺像前的空中,像是前來瞻仰遺容的親屬。”當我們收起遺像時,“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朝遺像撲過來。它們大聲鳴叫著,翅膀撲得那樣近,我們好不容易才從這片飛動的白色旋渦中脫出身來。”采取比較的方法,讓學生透過比較海鷗不同的表現,體會句子表達的不同,所表現出的情境的不同。
教學過程中我曾問:“課文中哪些地方,你個性感動?”學生的回答讓我大吃一驚,大部分學生都說的是海鷗對老人的深厚感情這部分。聽后我靈機一動,把課文從后往前講,因為此刻學生與動物接觸越來越少,對動物充滿了恐懼,當讀了課文結尾讓他們意想不到,動物與人的感情是能夠培養的。于是我就問,海鷗對老人的深厚感情這么深,為什么?學生一下子就找到了原因,老人喂海鷗、呼喚海鷗的名字、與海鷗親切地說話等,把海鷗當作自己的孩子,所以海鷗回報以愛。
我們愛護動物,動物會以愛回報我們;但假如人類欺騙了動物,就得不到動物的信任了,你以后打算怎樣做呢?學生暢所欲言,我想今后他們會真心對待動物的。更讓我感到教學的靈活性,一切從學生的需要出發是十分必要的。
《老人與海鷗》的教學反思4
《老人與海鷗》講述了昆明一位叫吳慶恒的老人十幾年如一日,如親人般照顧喂養翠湖邊的海鷗。當老人去世后,海鷗自發為老人守靈,不忍離開自己的親人。這是一篇體現人與動物和諧共處,感人肺腑的故事。全文以愛為主線,課文前半部分表現了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后半部分展示了海鷗對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因此,我把教學重點放在引導學生體會老人與海鷗之間深厚的感情上。 根據文章的特點與六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定下了這樣的教學目標:
1、能正確讀寫并理解“撮、應聲而來、親昵“等詞語。
2、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感悟、想象等方法體會老人與海鷗之間親人般的深厚感情。
六年級的學生,閱讀教學已不是字詞句段的單純教學,重要的是抓住重點詞句領會文章的主題、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布局謀篇以及通過語言文字具體表達情感的寫作方法,落實到本篇課文則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寫具體,而這又恰恰是本班學生們在學習語文中感到困惑地方,因為本班學生在理解能力上是弱項,因此,訓練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始終就是我在教學中特別注重的一種教學目的,希望能夠在盡快的時間內,使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得以提高。
為了突破這一教學重難點,我從以下幾方面設計引導:
一、中心句貫穿全文,反復出現
在學生閱讀全文后,教師立刻請學生找出文中描寫老人與海鷗之間關系的一句話,也就是文章的第13節:“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來,和海鷗就像親人一樣”。然后,從1—13節中找出體現老人與海鷗這種親人般關系的語句。這樣,整篇文章的線索就很清晰了。另外,教師在小結處以及提到老人部分的時候也適時出現該中心名,隨著閱讀感受的不斷增加,對該句的朗讀處理自然也一次好于一次。
二、落實到具體的語言文字去感受這親人般的深情
課文的1—13節,字里行間洋溢著老人對海鷗那份濃濃的愛,深深的牽掛。我把這些內容分成四大塊,也就是課件上出現的四段話,這四段的教學基本以學生感悟、朗讀為主。個人覺得處理得較有特色的第3小節的教學,引導學生找出描寫老人與海鷗動作的字詞。并采用師生對讀,另女生對讀的方式感受到老人與海鷗之間的默契、和諧。此外,第10節中“生動”一詞的教學也較有特色,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說說在什么時候,你的眼睛會立刻生動起來。學生討論得出在談及自已心頭最受的時候會有如此表現。如此一來,老人對海鷗的愛護自然不言而喻了。
在教學第四段文字的時候,我先讓學生明確“抑揚頓挫”是指聲音高低起伏和停頓轉折,然后再請學生親昵地、抑揚頓挫地喊一喊老人給海鷗起的名字,這樣學生念出“獨腳”、“灰頭”、“紅嘴”、“老沙”、“公主”的名兒時,就有那么份親切,又有聲音高低、長短、停頓的感覺。
但是在教學10—13節的時候,我給學生的思考時間太少,在幾個學生談到點的時候,并沒有再讓學生深入品讀下去,如老人企盼能和海鷗去滇池一處就挖掘得不夠。
三、拓展資料的補充以及抓住“褪色”一詞更體現出老人對海鷗的深情圖片。音樂、感性的介紹,抓“褪色”這個關鍵詞,都能把學生引入情境中,似乎親眼目睹那位可敬的老人。教師又適時出現說話練習,請學生想象十我年來,無論發生什么樣的情況,老人每天都怎么樣,這么一來,老人的形象就非常鮮明了。
縱觀整節課的教學,我緊扣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這條線索,從兩幅畫面入手,讓學生從文中畫出海鷗表現的語句,并試著分析、領悟,體會其中的思想感情。因為故事生動感人,海鷗也具有像人一樣的情感,所以,學生被故事深深地打動了。另外,結合他們的生活實際,深刻理解海鷗的種種表現,更利于學生認知的提升,感情的升華。
當然,這節課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比如:
(一)教學時,我既想竭力追求完美,又想有所創新,突出亮點,可課文的容量很大,短短的四十分鐘是難以達成的,為把握時間而去進行的教學,多少有些意猶未盡的感覺,有些詞句學生體會的不夠到位,理解的不夠深刻,沒有給一些中等偏下的學生留下很充裕的時間去思考,給課堂留下了些許的遺憾。
(二)對文章的整體把握還不夠,課堂中引導學生讀的時間比較少,學生的情感沒有全部被激發起來。學生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對老人的敬仰之中。
(三)有以教師思考代替學生思考的現象,過于強求教學的完整性而忽略了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應該以學定教!
唉!課堂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但我會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思考,不斷的超越自我,努力引導學生的個體生命在現實或特定環境中的感悟,體驗和交流,尤其是關注孩子的思維展示。
《老人與海鷗》的教學反思5
執教完《老人與海鷗》一課后,我的內心幾分歡喜幾分憂愁,歡喜的是課已終、心已靜,憂的是學生,孩子畢竟是孩子,真的是世事難料,他們的心理到底還是揣摩不透!但俗話說的好:“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課堂更是如此,有瑕疵的課堂才是完美的,因為瑕疵才能成全下一次的更好!所以,上完課后,我的收獲依然是滿滿的!
一、清晰的主線,指引方向
本節課,我設計的主線是課文的第13自然段“朋友告訴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來,和海鷗就像是親人一樣。”圍繞這一主線,我在處理第一部分“老人關愛海鷗”時,分別抓住了老人的外貌、動作、語言、神情等幾部分進行品味,處理每一部分的落腳點都在“老人與海鷗就像是親人!”這句話上;在處理第二部分“海鷗送別老人”時,又抓住了海鷗的動作描寫讓學生進行揣摩,落腳點仍然是“老人與海鷗就像是親人”。這樣的主線每篇課文都有,我覺得根據主線來設計教學、實踐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其他文本上我將繼續踐行。
二、朗朗的書聲,以情動人
在語文課堂上,朗朗的書聲是必不可少的,在本節課上,我們展示了個人讀、男生讀、女生讀、齊讀、教師的范讀、師生的承接讀。在讀中讓學生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了老人與海鷗就像是親人。我特別想提到的是我們師生的承接讀,這是在處理“海鷗送別老人”這一部分時我們采用的讀書方式,在當時的場景中,我的情把學生帶到了當時的情景,學生通過他們的朗讀打動了我,就這樣,你用情,我用情,我們最終還是被海鷗的那些化作語言的動作深深地感動。
三、主題的滲透,自始至終
本單元的主題是《人與動物和諧相處》,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共與主題呼應了四次。第一次是在單元導入時,第二次是在學生體會完“老人關愛海鷗”時,第三次是在體會完“海鷗送別老人”時,最后一次是在穿插本單元后面的口語交際時。每一次落腳點我都精心設計了過渡語,讓單元主題“潤物細無聲”地滲透到課堂,牢記在學生的心里。
四、語言的訓練,注重時機 本節課的語言訓練點有三處,第一處是在處理第四自然段的時候,讓學生想象獨腳、公主、老沙等海鷗和老人的對話;第二處是在處理第二部分“海鷗送別老人”時,讓學生根據116頁的插圖進行想象,面對老人的遺像,海鷗們都會說些什么呢?第三處是在課堂最后安排的“口語交際”里,讓學生從課內走向課外,體會動物的情感。三處語言的訓練我設計得比較精心,但學生由于受限制,思路狹隘,展開得不太順利。我想可能是自己引到得不到位吧,比如說,在處理第二處語言訓練的時候,我若是提醒學生關注海鷗的動作,從動詞入手讓學生想象海鷗的語言,學生或許能打開思路。
總之,本節課我的收獲還是很多的,但最大的收獲應該是學生所給我的教訓吧!
在這節課上,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是我幾年都不曾感受到過的,寥寥幾個人頻繁地舉手,其他同學卻無動于衷,讓我在課堂上差點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但課后想了又想,其實真的全怪自己,怪自己課前過于自信,相信學生的能力!怪自己在課上缺少激勵的語言,沒能把學生的興趣激發出來!而這一切終歸怪自己教學能力有限,所以,學無止境,我需要做的還有很多!很多!
【關于《老人與海鷗》的教學反思(精選5篇)】相關文章:
老人與海鷗教學反思【精篇】01-13
老人與海教學反思(15篇)11-23
老人與海教學反思15篇11-23
辛棄疾——《水調歌頭·盟鷗》07-21
范仲淹《馴鷗詠》09-04
水調歌頭盟鷗辛棄疾賞析11-04
關于初中地理教學反思的范文【精選】03-25
關于教學反思03-31
關于教案的教學反思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