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的天堂》教學反思(精選6篇)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鳥的天堂》教學反思(精選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1
《鳥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佳作。課文描寫了兩次到鳥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榕枝繁葉茂,眾寫歡樂歌唱。作者巴金以樸實優美的語言贊頌了這自然景觀。首先,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運用網絡這個信息渠獲取資料、運用資料,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時代飛速發展,信息技術沖擊著我們的生活。教學要創新,首先要緊隨時代步伐。在學習課文時,學生不僅渴望了解作者,更想身臨其境去看一看那榕樹、那鳥。網絡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為課堂教學插上了翅膀,學生的實踐能力、想象能力、創造能力得以不斷激發。其次,課文課程不僅要注重基礎知識的傳授,同時也應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及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的影響。
教學過程實際上是師生情感交流和碰撞的過程。教師應尊重學生獨特的體驗。語文課上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課文本身就有語言形式上的美,并從中可以展開想象,感悟作者美好的感情,并結合生活實踐受到沒的感染,培養了審美的情趣。這節課中學生感受到了動物間以及人與自然間的.和諧統一的美,感受了巴金飽滿的情感,培養了發現美、感受美的樂趣。使學生實現了一次人文精神。教學中將學生引入了物我同一的境界。我既是樹,你既是鳥,樹鳥相互欣賞,形成整體。最后,在課堂中倡導學生充分朗讀,自主體會,獨立創作,力求體現主動參與,合作互動的教學境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但由于教學時間調空不當,致使學生在讀文時讀得不夠充分,后面的自主感悟、換位整合沒有充分展開,使學生未能淋漓盡致的表達自己的感受。今后,我應倍加努力鉆研、探索、提高自身素養。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2
《鳥的天堂》是一篇傳統課文,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文章有動有靜,動靜結合;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有聲有色,聲色兼美。
以前也教過這篇課文,主要通過學生的讀、老師的講解以及引導學生想象美景。對于文字這么優美的文章,學生往往是學文,而不進入文章所描寫的意境。
這次教學這篇課文時,借助學生收集的資料進行教學,感覺輕松多了。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我從中心句入手,引導質疑問題,接著細讀課文,體會榕樹上眾鳥紛飛的壯觀情景,認識大榕樹奇特、美麗、大而茂盛的特點。由于學生沒有親臨過鳥的天堂,對大榕樹的大和美缺乏感性認識,了解不多,難以激發學生的情感。那么,依據學生交流收集的資料,把遠的事物拉近,把抽象的事物變實。在教學第三大段鳥多、鳥歡時,我又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開始我播放了群鳥在榕樹上活動的錄音,讓學生用心去傾聽,用心去感受。這群鳥雀躍,嬉戲玩鬧的場面就促使學生情不自禁地產生想親眼看到畫面的情感。情感的投入,使課堂教學效率大增,也喚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它能再現語言文字所表現的紛繁世界,使語言內容變抽象為具體、生動,使文字教學信息傳遞由靜態變為動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參與教學活動的欲望。
遺憾的.是,班級的多媒體不能使用,我們無法在課堂上展示大榕樹的枝繁葉茂,鳥的嬉戲玩鬧及眾鳥翻飛的熱鬧場面。只能讓學生在家看視頻,讓其感受,在課堂上讓其敘述。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3
《鳥的天堂》一直是我印象最深也是最喜歡的一篇課文,巴金先生以優美的語言,記敘了他和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時所見到的不同景象。也為我們展示了一棵百年大樹獨木成林的景象,教學中如何能讓學生感受到這令人嘆為觀止的景觀呢?
我首先抓住“不可計數”這個重點詞,先讓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它的.含義,再用課件幫助學生認識榕樹,通過課前自學,讓學生交流關于榕樹的自然知識,認識氣根 從主觀上感受榕樹枝干的“不可計數”。又抓住“從遠處看就像一株大樹臥在水面上”的“臥”,“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的“堆”等,進行換詞練習,體會作者用詞的精妙。自己保存了一段視頻,展現的就是這棵500年大樹的全貌,還有各種鳥兒嬉鬧、棲息的鏡頭,直觀地體現了“鳥的天堂”這一壯觀景象。為下文體會“這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提供感性認識,也為本課難點的突破提供了幫助。
通過影視圖文對照,學生無不感嘆這偉大的自然奇觀,帶著真實感受朗讀課文,潤物無聲,水到渠成。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4
《鳥的天堂》一文記敘了作者和他的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時所見到的不一樣景象,說明大榕樹的繁茂奇特以及被稱作“鳥的天堂”名副其實,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贊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一、課前的導入,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首先,我透過引導談話,讓學生結合自我的生活經驗,說說“天堂”是什么樣貌的。聽到這個話題,學生們顯得很興奮,都舉起了小手。學生的回答是“天堂是快活的”、“天堂是完美”、“天堂是幸福的”……我進一步引導:“讀了這個課題,你想提出哪些問題?”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稍做思索,又紛紛舉手,爭先恐后地提出了一些問題:“鳥的天堂”指什么?“鳥的天堂”是什么樣貌的?“鳥的天堂”在哪里?“鳥的天堂”里有什么?鳥在鳥的天堂里過很快樂嗎?“鳥的天堂”是怎樣構成的?……學生自我就帶著疑問走進了文本。
二、課中品讀體味,深入感受課文資料
《鳥的天堂》一文資料寫的十分美,語言也十分美,作者的感情全身心的投入,情也美。課文描述了兩次到鳥的天堂看到的美麗:景象榕枝繁葉茂,眾鳥歡樂歌唱。作者以樸實優美的語言、鮮明的動靜比較手法,贊頌了這自然景觀,生動地描繪了這株大榕樹是“鳥的天堂”,從而贊嘆了我國南方水鄉自然環境之美。
在表現榕樹生命力之美時,這樣寫道“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那里如果去掉“似乎”變成寫實,就顯得不真實了;如果換成“我覺得”就把感覺和景物截然分開,語氣平淡。“顫動”如果變成“涌動、跳動、顫抖”,就不能把綠葉富有生命力的特有精神狀態準確地刻畫出來。“似乎、顫動”傳神地把當時作者的感受、聯想融入于景,具有“物我兩忘”的心態,意境深遠,妙不可言。寫榕樹的.葉子亮麗,又反客為主,寫成“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葉子對人的吸引力太大了,讓人不得不看,榕樹的生命力可謂強矣。
第二次去看榕樹,寫群鳥嬉戲,“到處是鳥聲,到處是鳥影”,極言場面之廣大。從聽覺寫“聲”,從視覺寫“影”,寫影比寫鳥本身更能體現當時的熱鬧紛繁。用“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樹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撲翅膀”。充分寫出形態的多種多樣,生動形象,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
三、有感情朗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能夠使學生的思想得到升華,并能更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在朗讀描述大榕樹和鳥多的段落時,讓學生邊讀邊想象榕樹的樣貌以及鳥多的場面。為以后的作文打下基礎。
一堂語文課,從問到讀、從讀到想、從想到說,無不顯現出學生強烈的學習愿望。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站在育人的高度審視教學,要對學生的一切發展負責。把課堂還給學生,把課堂作為學生學習自身活動的良好發展環境,在課堂上重情感教育,重習慣培養,重學法指導,重思維訓練,堅持這樣做,就能使學生終身受益,必定有利于他們一生的發展。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5
巴金的《鳥的天堂》是一篇膾炙人口的文章。文中描寫動靜結合,韻味十足,遣詞造句精妙準確,表達感情充沛細膩,的確是一篇培養學生語感的佳作。而這篇文章的重點是作者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時所見到的不同景象,表現了大榕樹的龐大、茂盛,以及鳥的天堂的熱鬧景象。所以在教學中我著重引導學生感悟作者這兩次所看到的景象。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悟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
一、初步設想
這篇文章層次清楚,學生理解起來也非常容易,所以我采用與學生交流以的方式開始。
首先介紹一下作者巴金,然后讓學生自由讀文,談一談你對鳥的天堂的印象。教師介紹鳥的天堂的資料。
第二步讓學生再閱讀課文說一說鳥的天堂的特點,總結出樹很大、很茂盛,鳥多等特點。
第三步讓學生再讀課文,畫出表現這些特點的句子或詞語。然后讓學生帶著這些感情去讀,讀出他的特點。
第四步總結作者的寫作方法,了解這樣寫的好處。
二、課堂成功之處
1、重視朗讀訓練這是本課一個較成功之處,主要采用自主朗讀,談感悟的.方法。同時《鳥的天堂》這篇課文語言質樸,意境優美,感情真摯,很適合學生自己去體會,去領悟。我抓住寫樹和鳥的幾個重點段落的閱讀,從“分”到“合”,讓學生充分感受“樹”和“鳥”互相依存的融洽關系,感悟大自然中無處不在的整體和諧性,使學生實現了一次人文精神的升華,進一步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的理念,尊重學生,發揚民主,張揚個性,把更多的空間和時間讓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揣摩,去感悟。因此,我這樣引導學生學習:
(1)、抓段落,談感悟。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說說鳥的天堂給自己的感受。在領悟作者兩次所看到的景觀時,又讓學生閱讀其中的重點段談感受。在交流中,去再現生機勃勃的大榕樹,去再現鳥兒在枝頭歡唱,去感受美的畫面、美的韻律、美的語言、美的生命、美的情感。
(2)抓品讀,促感悟。這是一篇訓練學生朗讀的好課文。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品讀”。當學生領悟到了景觀的美之后,再讓他們感情朗讀,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對照畫面讀等多種形式,進一步促進學生對美的感悟。
2、《鳥的天堂》一課寫得極有畫面感,因此,這一節課中所運用的多媒體教學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學生感悟到了榕樹的美后,讓他們觀看榕樹的畫面;學生感悟到了鳥的熱鬧場面后,再播放畫面,這些都對學生的情感感悟起到了很好的襯托作用,特別是最后的情景朗讀讓學生對整個鳥的天堂有了更全面和準確的感悟。
3、同時,在教學中我又抓文本空白,引導學生去想象。“為什么這個地方會成為鳥的天堂”,引導學生聯系實際,聯系上下文去理解,想象,這一問題的探討也讓學生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得到了提高。
三、不足之處
《鳥的天堂》一文也是學習寫作方法的好范文,抓特點,對葉子的細膩描寫、動態描寫、靜態描寫等等,我的課堂上缺乏了對領會表達方面的指導,同時有些方面領悟的不夠全面,沒有讓學生深入領會榕樹的遠觀的美,沒有重視好學生對作者表達方法的領悟,最后一句話由于時間原因沒有及時引導學生去領悟它的標點符號的不同用意。
四、幾點反思:
1、備課必須要深挖教材,越細越好,上課時心里越有數。
2、課堂上要滲透對寫作方法的指導,為寫作課打好基礎。
3、重視引導學生對表達方法的領悟。
4、要重視引導學生通過重點語句中的重點詞語去感情朗讀。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6
巴金先生《鳥的天堂》這么美的文章,“讀”就是破文的途徑,巴金深情地向人們展示了自然界的完美,在教學時,我注重了激發學生主動探?學習的意識,讓他們說自我所知,訴自我所悟。第一節課,我沒有運用其他教學手段,直接領讀了三遍。學生讀書的興致很高,學生透過讀被大榕樹的美麗所感染,被眾鳥紛飛的熱鬧場面所吸引,學習效果較為理想,簡單樸實的語文教學方式“不一樣形式的讀”使課堂成了真正的語文課堂——讀書的課堂。透過朗朗的讀書聲,課堂活了,學生思維活了,學習的知識也自然活了,學生在“讀”中獲得知識,這種知識是扎實的,因為本文本身就用語平實,讀來優美動人,從學生作業上看,還是不錯的。
在教學中,本人也著重在閱讀、寫作方法等方面作了些伏筆。
一走進文本背景與主題。“天堂”某些宗教指人死后靈魂居住的極樂世界,常用來比喻幸福完美的生活環境。“鳥的天堂”文中指大榕樹。我國南方的大榕樹適合于鳥兒生活,稱得上是鳥兒的'“樂園”。本文記敘了著名作家巴金和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時所見到的景色。吸引激發孩子們將目光投向鳥的天堂,一齊欣賞美麗的南國風光,感受大自然的生命力,也生動地描述了傍晚靜態的大榕樹和早晨群鳥活動的場景,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任何一篇文章在讀的時候都就應不放一難,鼓勵學生在閱讀文章時,一般要抓住作者的思想感情,但小學生常常又抓不住,這是為什么呢?不是學生閱讀潛力欠缺,主要是作者思想感情不是直白地寫在紙上,而是包含在具體的語言文字當中。比如,“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一句不僅僅僅是在寫葉子的翠綠,明亮,更蘊含著對綠葉偉大生命力的贊美之情。再如“朋友說那里是‘鳥的天堂’有許多鳥在這樹上做巢,農民不許人去捉它們。”在讀該句時,不但要讀出農民對鳥的保護,還要體會到作者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贊美,因此,在讀文章時,必須要透過語言文字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7
《鳥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作者記敘了他和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的所見所聞,具體描寫了傍晚靜態的大榕樹和第二天早晨群鳥活動的景象。寬闊清澈的河流,充滿生機的大榕樹,活潑可愛的小鳥,構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風景畫,展示了一派美麗動人的南國風光,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生命力的熱愛和贊美。
一、教學效果
1、揭示課題,激發興趣。
直接出示課題,組織學生交流課前查閱的有關大榕樹的資料和鳥類棲息的資料,為學習課文內容作好鋪墊。
2、自讀自悟,初讀感知。
在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通課文之后引導學生借助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并引導學生思考:作者和他的朋友幾次去了“鳥的天堂”?每一次見到了什么景象?為什么兩次所見所聞會不一樣?問題拋出后,在自讀自悟解決這些問題的基礎上,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和課文的脈絡層次,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3、品詞析句,領悟內涵。
潛心默讀課文:作者為什么在結尾發出“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的'感嘆呢?引導學生聚焦幾個關鍵句子:(1)我有機會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樹,枝干的數目不可計數。(2)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3)我注意地看著,眼睛應接不暇……從重點句子入手,深刻感悟作者的真實感受。第一句,抓住“不可計數”一詞,從字音入手,感受榕樹的枝干的多,體會榕樹的大。如此大的空間才能容得下那么多的鳥呀!特別是第二句話展開合理的想象,去感受作者筆下的大榕樹的生機勃勃的靜態美,似乎是新的生命在顫動。此時播放相關的圖片,從一抹抹新綠中去感悟生命的存在和活躍。第三句抓住關鍵詞“應接不暇”,引導學生去展開合理的想象,讀出文字含著的意思,即鳥太多了!那么多鳥都愿意棲息在這里,足以看出大榕樹就是它們快樂而安全的家園!
4、誦讀積累,感悟寫法。
學生通讀全文,標畫哪些語句是靜態描寫,哪些語句是動態描寫。作者這樣安排材料的作用是什么呢?創設探究的學習氛圍,在小組合作交流中去感受動靜結合寫法的好處。比賽背誦積累,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語感,豐富了語言材料。
二、成功之處
利用了小組合作交流探究課文,思維活躍。能深入的理解課文。
三、不足之處
指導學生關于課文知識點訓練的較少。以后還需努力。
四、改進措施
1、在學生閱讀完課文后,組織學生仿寫課文片段,練習學生的寫作能力。
2、多訓練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讀中領悟課文的思想感情。
3、讓學生學會摘抄課文中的優美語句,運用到寫作中。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8
【得意】
我以為,在課前我已做了充分的的預設,我甚至有點得意。因為,我在教案上不僅將每個環節的時間調控精確到分秒,還將學生可能生成的東西也羅列了下來。比如說,談話導入環節中:“聽了我的敘述,你們有什么問題嗎?”這個問題拋出后,我預設了學生有這么幾個回答:那么大的地方怎么會只有一棵樹呢?那個島在哪兒呢?那個地方叫什么名字?然后針對每個問題,我將采取不同的出示課題的方式。很幸運,預設和生成是吻合的。再比如,備課過程中,我自己對大榕樹的“枝上又生根”很不理解,通過查找資料我了解到了是榕樹的生理功能──氣生根在起作用時,覺得很不可思議,于是,我把這些資料整理成一個補充知識,設計了一個“你知道嗎”教學環節,做在了課件上,打算在學習這個句子時由學生質疑得出。學生在課堂上果然提出了這樣的疑問,我很順理成章地將小知識呈現出來,解決了疑問。
【意外】
到這里為止,課堂生成就如一部手機的廣告語──一切盡在掌握。但是,“課堂是動態的藝術,是極具現場性的,是一個即時性的舞臺”。說得真的一點沒錯,在要求學生說說初讀課文后對課文的印象時,一個學生給了我一個意想不到的答案:和諧。
之前,我預設了好多的答案:“美”,“神奇”,“充滿活力”或是“人間仙境”,但都不如那份“和諧”來得更為貼切。可是,當時的我只是以一句:“說得真好”就搪塞過去了,因為我的腦子來不及對這個詞作出反應。來不及反應那就不不反應了!這是我的一貫伎倆。
其實,那真是一個絕妙的詞語,在我的第二課時中,作為補救,我和學生圍繞“和諧”,挖掘出了榕樹之所以旺盛的秘密:因為榕樹的根和土是和諧的,小島的水和樹是和諧的;我們挖掘出了鳥之所以快樂的原因:因為人與鳥是和諧的,鳥與樹是和諧的。這么多的和諧才是使得那個小島成為了“鳥的天堂”,而如果我們期待更多的“人間天堂”,就要努力去營造和諧,這不也正是現在這個社會所追求的一種境界嗎?這份意外的收獲讓我和學生對這“人間樂園,鳥的天堂”,更添了一份深刻的理解。字串6
【遺憾】
可是當時,我們都錯過了。
對于我,我錯過了一次精彩的生成,錯過了一個可能出現的課堂亮點;對于那位學生,她錯過了一次展示自己的良機,錯過了對自己獨特感悟的肯定,錯過了被所有同學贊賞甚至崇拜的可能;而對所有的學生來說,更是錯過了一次對文本魅力的深刻感受,錯過了對和諧課堂的親身經歷。其實,在課堂上的一瞬間,我是想對這個詞進行追問的,但是,學生可能做出的回答卻讓我忐忑不安。因為在我的預設中,現在還只是初讀課文,我的顧慮是:萬一她把我想講的和盤托出那我這堂課可怎么上?還有,我知道我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本來就很多,我的教學進度本來就很緊,這些都不容許我對這個生成進行再追問、再生成。你看在這短暫的一個念頭中,就有八個“我”字。看來,遺憾并不是偶然!
【思索】
教師,在教學機智上的缺憾。面對預設外的生成,我缺少隨機應變的能力,這是教師必須具備的一種教學才能和素養。當然這一素養的提高不可能是一蹴而蹴的,需要我從各方面去努力。而更重要的是,我看清了在對待學生的態度上,并不如自己一向認為的那樣民主平等。在學生的生成和預設的.教案之間,我選擇了后者。看來,我還是無法從課堂的主宰者這個高高的階梯上走下來,無法將課堂真正還給學生。
有人這么闡述如今教師在課堂上的地位──平等中的首席者!的確,隨著新課程背景下教學開放性的增強,學生在課堂上質疑、反駁、爭論的機會勢必大大增多,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時刻關注著學生不斷變化的學習需要,去尊重他們的即興創造,珍視他們的獨特生成,并能把這些作為推進課堂進程的重要資源,來靈活調整教學重難點。
“平等中的首席者”不僅僅是一句“你喜歡讀哪段就讀哪段”“你想怎么讀就怎么讀”能詮釋的;“平等中的首席者”應該成為教師心中一把恒久的尺,教師要用它來衡量自己的課堂角色,真正用它去把握“學生自主”和“教師主導”之間的平衡。當教學過程不只是忠實地執行課程計劃的過程,而且是成為師生共同開發課程、豐富課程的過程后,課程才可能是動態的、發展的,教學才會真正成為師生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
【尾聲】
如果說,課堂是個藝術的舞臺,那學生就是這舞臺上的舞者。而我們要做的就是讓舞臺上的每一個人都能在最佳的狀態下盡情發揮。如果我們能夠在課堂上敢于直面發生于瞬間的鮮活學情,順應學生的需求,巧妙地轉化為一種難能可貴的教學契機,那么展現在我們眼前的就將是一片更為廣闊的舞臺空間,而我們也就能走出生成的遺憾,去演繹無限的精彩。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9
對學生來說,這世界是新奇的,問題無處不在。給予學生質疑的權力,就等于贊賞了他們的“無知”,賜予了“求知”的自由。他們會在質疑中道出自己認識世界的熱情,對一切事物的關注;在質疑中舒展不羈的個性,馳騁任意的想象;也會在質疑中,學會勇敢,取得自信,養成能力。筆者曾看過《鳥的天堂》一課的兩個教學片段,教師就是在放手讓學生讀、讓學生感悟的同時,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而不是教師設計問題,讓學生跟著教師的思路走。
【案例一】
生:“我仿佛聽見幾只鳥撲翅的聲音,等我注意去看,卻不見一只鳥的影兒。”這一句中,作者為什么用“仿佛”呢?
師:你讀書真仔細!同學們,請想一想,“仿佛”是什么意思?
生:“仿佛”就是好像。
生:“仿佛”就是似乎。
師:作者為什么在這一句中用“仿佛”呢(學生沉默)
師:大家可以聯系上下文讀一讀,想一想“仿佛”這個詞語寫出了什么
(學生自由讀課文后,陸續舉手。)
生:我認為當時有鳥兒在撲翅膀,但作者注意去看時,沒看到鳥,不能確定是否真的有鳥,所以在這句話中用了“仿佛”。
生:我認為當時沒有鳥兒在撲翅膀,這是作者想象到的。因為他聽朋友說這里是“鳥的天堂”,急切地想見到鳥,所以他想象到了這里有許多鳥。這是作者的錯覺,因此作者用“仿佛”。(學生掌聲鼓勵。)
生:我想是因為樹葉很茂密,把鳥窩都遮住了,所以“我”不知道鳥在哪里。
生:還有,當時天快黑了,鳥兒要休息了,所以作者見不著一只鳥。用上“仿佛”更準確。
師:同學們的發言都很精彩。一個“仿佛”竟有著這么多不同的解釋,老師相信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中,在平時寫作文時,也會像作者一樣,認真觀察,認真思考,準確地用好每個詞。
【案例二】
師:請同學們再讀讀這段,你還有什么新發現?
生:老師,課文中說“土地是濕的,大概漲潮的時候河水會沖上岸去。”河水怎么會漲潮呢?
師:你讀得很仔細。這個問題老師也沒想到,同學們能解決嗎?
生:河是跟海連在一起的,海上升起波浪,河水當然也會漲潮了。
生:可能下雨后,河水就漲起來了。
師:同學們講了很多,到底誰講得有道理呢?我們課外一起去找一找資料。
【教學感悟】
孔子曰:“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問是思維的火種,思維以疑問為起點,有疑問才有思維,經過思維才能解疑。可見,在今天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發現“不知道什么”,提出“想知道什么”,鼓勵學生以“無知”為學習的資本,以“求知”為學習的動力,鼓勵學生敢于“異想天開”,敢于突破常規,以培養學生的求異求新的能力。
(1)鼓勵大膽質疑。教師組織全體學生對“疑”討論研究,無形中激勵學生認真讀書,積極思維。特別是片段2教師備課時可能沒想到這個問題,所以學生提出來,便承認自己沒想到,請學生幫忙解決這個問題,想不到有孩子能解答,雖然一下子難以確定誰講得更有道理,不過教師這時告訴學生“課外一起去查找資料”,既不浪費課堂的寶貴時間,也促使閱讀教學向課外延伸拓展,激起了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
(2)指導解詞方法。在學生理解詞意的基礎上,教師巧妙引導,讓學生把詞語置于具體語境中,體會其內涵。把詞語教學與對課文的理解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增加了學生對詞語的感知能力,有利于今后遷移運用。
(3)發展學生思維。由于教師延遲評價,學生考慮問題的角度不同,講得都有道理,思維由單一性走向多向性,由常規性走向創造性。
(4)滲透作文教學。通過分析提示學生作文時應注重觀察、思考;用詞應注意準確、生動,從而將作文教學有機地滲透在閱讀教學之中。
【觸類旁通】
如何鼓勵學生質疑,指導解疑,需要講究策略。筆者認為可從以下方面去引導。
(一)“亂”中求“整”,“散沙”中求“真金”。
閱讀教學中,“讀”是學生最重要的能力,更是其它能力形成的基礎。“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一篇文章學生讀得不夠,對內容毫無感知,能問出什么?又從何處問呢?質疑不是課堂上的一種外在的形式。因此在教學新課時,一定要先讓學生充分地讀。通過形式多樣、選擇自由的讀,使學生讀準字音,讀通課文,讀懂意思,形成一定的感知,再讓學生讀出問題,給予思考、提問的時間。學生這時的提問可能會如一盤散沙,有對字音的沒把握,對詞意的不理解,對寫作背景的好奇,對思想內容的疑問,或是對篇章結構的困惑……其中問題的質量也必定參差不齊,為此教師應肯定學生的問題價值,靈活處理問題,保護學生的質疑興趣。對學生所提的內容不一、質量不同的問題,解答方式有:一、該生自己讀書思考解決;二、其他學生立即作出回答;三、學生相互討論,共同研究;四、教師提供答案等。
(二)找準“切入點”,反復品讀
學生對課文有初步感知之后,教師便要從整體目標出發,找準“切入點”抓住重點詞句及段落以點帶面,啟發思維,挖掘文章精髓,指導閱讀,完成目標。熟讀、精讀是閱讀教學中最重要的環節,應充分體現學生文體地位,讓其主動探索,達成目標。教師可根據初讀質疑時的.關鍵性問題,相機引導學生深入課文,或抓關鍵點、或疑難點、模糊點、興趣點等,引導學生在深層次內質疑,提高質疑水平。
眾所周知,如今教師要有“一桶水”的說法已被“長流水”所代替。學生的質疑對教師將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說問題是一張弓,那么思維就是一枝箭,弓拉得越開,箭就射得越遠。有效地進行思維訓練,加強思維力度,就在于問的恰如其分、恰倒好處。課堂是動態的、有生命的……這就要求教師具有敏銳的洞察力、迅速的解決力、巧妙的引導力、穩定的控制力等。學生的表現可以充分加以順水推舟,課堂也會變得更加水到渠成、渾然一體。
當前的閱讀教學中,以問題來牽引教學進程的教學思路非常普遍,但是我們往往忽略,這些問題是學生的問題嗎?我們往往是教師獨自鉆研教材,圍繞教學目標與訓練重難點,設計一系列有助于理解課文內容和語言文字的“問題”,在課堂上以“問題”為教學思路,一步一步或友好或懊惱地“請君入甕”,從而在學生身上求得教師所定的答案,完成教師所定的目標,攻克教師所定的重難點。雖然其中有“思”,也有“疑”,更有“問題”,但是否真正符合認知活動的規律及本質呢?細一思考,其實這種教學是“思非思”,“疑非疑”。學生思考的只是老師提出的問題,他們心中是否有這樣的疑問,又如何產生這樣的疑問,老師并不了解;而教師也不過是無疑而問,問都是自己知道的不是問題的問題,只是想應灌給學生。難怪,我們的課堂,低年級學生問題多,中年級問題少,到高年級就根本不問了,這些現象難道不該我們好好反思嗎?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10
《鳥的天堂》一文記敘了作者和他的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時所見到的不同景象,說明大榕樹的繁茂奇特以及被稱作“鳥的天堂”名副其實,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贊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學前,我深挖課文中的環境教育因素,明確了“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的原因:其一,是因為生態環境好(榕樹很大,很茂盛,周圍是河流,氣候適宜。);其二,是因為這兒的人好(農民不許人捉它們)。在教這篇課文時,我是這樣做的:
一、課前查找資料,初步感知生態美。
課前查找資料有效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變其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學生通過網上查閱,圖書查閱,訪問查閱,了解到巴金先生寫作的《鳥的天堂》原文,鳥的天堂所在地,鳥的天堂是怎樣形成的,形成的原因,形成的時間,老百姓是怎樣保護它的,以及作為保護區和游覽勝地,鳥的天堂的現在的情景。同學們對鳥的天堂了解地越多就越喜歡這鳥的天堂,這就為下一步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知識和情感基礎。同學們所查找的資料不是獨自享用,而是和其他小伙伴交流分享,這樣他們的知識寶庫又有了新的內容,頭腦中初步建立了這樣的概念:鳥的天堂是美的,這美是人為的創造出來,只有人與自然和諧共存,才能創造生態美。
二、課中品讀體味,深入感受生態美。
《鳥的天堂》一文內容寫的非常美,語言也非常美,作者的感情全身心的投入,情也美。然而這一切的美的根源是來自于生態環境的美!為讓這美的生態圖深深地根植于學生的內心深處,引導學生圍繞問題主動地進行探究就成為關鍵。
1、猜疑激趣,提出探究專題。
探究專題不能只是對課文語言疑難問題的解決,更應是直入中心,圍繞文章中心提煉出探究專題。學習《鳥的天堂》就是要讓學生領悟“動物、植物、大自然、人”之間的和諧共存。課伊始,先讓學生聯系生活體驗,理解“天堂”的意思,然后讓學生猜一猜:老師會抓住“天堂”一詞,提出一個什么專題供大家探究?學生頓時興趣倍增,紛紛猜測,有的.說鳥的天堂指的是什么?有的說為什么稱為鳥的天堂?還有的說鳥的天堂是怎樣的?教師在充分肯定學生的問題提得好的基礎上,拋出探究性專題——這里為什么能成為鳥的天堂?這樣,不僅調動學生探究的積極性,也為學生指明了探究的方向,真是一舉兩得。
2、品讀體味課文,勾勒生態和諧圖。
為完成這個探究性專題,學生就不能只局限于領悟樹的“大”,還需深刻領悟“人與自然”和諧共存,不提及這點就表明對課文學習的層次是停留在膚淺層次的。因此抓住課文的重點段落,引導學生品讀感悟,通過學文,在大腦中勾勒出一幅生態和諧的圖景,從而感受生態的美,達到以課文為載體滲透“綠色教育”的理念,這樣的滲透才是自然生成的。如文章一開頭幾個自然段就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夏日的傍晚,這兒不僅四周很靜,只聽見船槳激起的流水聲,而且景色迷人,燦爛的紅霞還在天邊。讓生知道這兒氣候溫暖,土地濕潤,河流縱橫,有利于萬物生長,所以大榕樹是那樣蓬勃有生機。抓住“臥”“垂”這些重點詞的品析,讓生感悟這兒的榕樹大。大榕樹生長旺盛,枝繁葉茂,非常適合鳥兒在這里棲息繁衍,是名副其實的鳥的天堂。
當學生都說這兒水分充足,可以為鳥兒提供必要的水分,這時一位學生立即舉手說:“我認為‘水分’、‘榕樹’和‘鳥’這三者是因果關系。因為水分充足,這棵榕樹才長得如此高大茂盛;榕樹高大茂盛了,所以才適合鳥兒在這里生活。”又如當學生都認為農民保護了鳥,鳥兒們才能在這兒棲息繁衍快樂的生活時,教師適時點撥:大家想,由于人們的保護,這里的鳥兒會越來越多,旅游業隨之發展,這地方經濟也會隨之得以發展,人們的生活會怎樣?學生紛紛說:越來越幸福,越來越美好,越來越快樂……教師隨即板書:“鳥因人樂,人依鳥和”。然后告訴學生:寫完后,我又覺得不完整,不深刻,誰能根據所學來幫老師添一添?于是,學生脫口而出:“樹因人樂,人依樹和;動物因人樂,人依動物和;植物因人樂,人依植物和……自然因人美麗,人因自然而幸福。”這里,沒有教師生硬地灌輸環保教育,而是巧妙利用板書引路,讓學生興味盎然添、改,思維火花噴涌而出。這樣的設計既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潛移默化地受到保護大自然的思想教育,語文學科的工具性,人文性,統一和諧,可謂一舉兩得。
3、今昔對比,升華綠色教育的情感。
品讀全文后,我找出收集的圖片,讓生欣賞“鳥的天堂”的美景。正當大家都沉浸在自然美中。一位學生站起來說:“從我搜集的各種資料來看,現在的‘鳥的天堂’并沒有巴金爺爺所描繪得那么美了!”此言如一石擊起了千層浪,同學們不禁交頭接耳起來了。見此情景,我讓那名學生上臺展示自己搜集的資料,引導學生對“鳥的天堂”今昔情景進行對比,讓學生深切感受到:保護環境迫在眉睫。
三、課后練習,延伸綠色教育。
課后練習是課堂學習的延伸,我設計了這樣的練習來延伸綠色教育:畫圖或寫段導游解說詞來表達自己對“鳥的天堂”情感。通過完成練習,資料、課文再一次地在學生的頭腦中再現,“鳥的天堂”優美的環境成了學生贊頌的內容,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印入學生的頭腦。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11
一、抓住特點 研讀體會
探究性學習是現代語文教育的一種新的方式,它要求學生在閱讀中研究,在研究中閱讀,促成對課文內容的深層理解。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能力有差異,掌握的程度有深淺,因此在設計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了選擇學習和合作學習的策略,充分發揮小小組學習討論的作用,讓學生合作討論,合作研究,合作表達,讓每一位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練習進行訓練,體現了學生不同的革新能力,蘊涵著學生發散性思維的火花,盡可能使每一位學生獲得成功的機會。
教師一導入課文,就組織學生觀看錄象,引導學生發現尋找“鳥的天堂”的特點。整體感知,激發興趣。再引導學生研讀課文,抓住關鍵詞句,說說“你是怎樣從這句話中體會出鳥多的特點的?”由于每一句話都能讓人感受到“鳥多”的特點,學生可以不按句子的排列順序交流,學生或多或少、或深或淺談對語句的理解。這樣的安排,自由度大,能兼顧到不同程度的學生,激發學生潛在的學習自主性,同時也活躍了課堂氣氛。在深刻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教師趁熱打鐵,引導學生把自己的體會讀出來。教師不時地加以指導,便有“水到渠成”之感。而有感情地朗讀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達到“不言傳”但能“意會”的效果,初步完成學習的淺層目標。
二、疑讀突破 深入體會
古希臘教育家亞里士多德說:“思維從驚訝和問題開始。”日國沒有問題情景就不會有思維。因此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學習中去發現問題,從而產生思維的動機。這堂課最明顯的,就是在學習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的過程中貫穿著質疑探疑這種學習方式,在學生理解“鳥的天堂”特點的基礎上,讀中生疑,以疑帶讀,以讀求疑的方式突破學習的淺層目標,進入理解文章的高層次,在質疑探疑中完成對課文的理解和美的欣賞。
教學中,教師先讓學生研讀學習的內容,詢問“還有沒有不懂的地方,特別是還沒有學到的句子”,引導學生質疑,教師有導向地把學生的思維焦點集中到描寫畫眉的這句話上。在質疑探疑過程中,著重引導學生在該句上下功夫。因此學生在對句詞標點進行質疑并由同學幫助釋疑后,有一些學生針對畫眉的句子提出問題:寫一只畫眉和鳥多的特點有無矛盾?為什么會興奮地唱著?等。這句話是對鳥的細節描寫,是特寫鏡頭。學生很有可能一下子難以把握,教師適當作鋪墊,既降低了難度,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進一步引導學生明確見聞和聯想的關系。針對學生的問題教師讓學生進行比較朗讀,體會不同處。通過點撥引導,學生發現原句比改句要好,原句既有見聞,又有聯想。在此基礎上,再以“聯想內容寫出了什么”和“寫一只畫眉用意何在?”兩個穿插性問題引導學生想像。“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思維得到激活,體會到“一只畫眉能以小見大,折射出所有的鳥生活快樂,就象生活在天堂”。然后通過朗讀,鞏固這種情感體會。
最后一段內容采用開放式學習,進一步啟發學生進行質疑,學生通過朗讀,特別針對結尾的重點句,提出了不同層次的問題,教師及時啟發學生聯系上文知識釋疑。由于學生對全文已有足夠的理解,因此,此時釋疑水到渠成,既做到了少講多學,又可趁機查漏補缺。用質疑探疑的方式學習文章的尾段,一方面能訓練探究式的學習方法;第二,通過質疑解決了課后練習中的問題,變“問學生”為“學生問”,教學的角色身份發生了轉變;此時尤百川歸海,師生雙方順利完成教學目標。
三、分層訓練 鞏固體會
按照語文思維培育學的理論觀點,語文學科要不斷加強形象直覺思維的培養,豐富表象,加強回想、聯想和想象的訓練,
促成情感的生成。想像力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基礎。教師在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進行理解感悟的同時,更要引導學生透過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大膽進行運用多形式想象,把語言文字、篇章結構所表現的意義形象地表現出來,從課內延伸到課外,由教材聯想到實際,發揮學生自主想象的才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為了切實加強這個單元“分辨見聞和聯想”目標的訓練,教學中,教師設計了兩次想像學習,成為整個教學設計中最有創新性的環節。
第一次是再造想像。文中,我們第二次經過“鳥的.天堂”時,只寫了見聞。因此教師設計了引導學生欣賞鳥鳴音樂啟發學生想象“鳥在唱著贊美的歌,快樂的歌,幸福的歌”這樣的環節。教師引導學生伴著音樂,結合對課文的理解想像畫眉唱歌的“歌詞大意”,學生進入了情境,學生的發言富有創造性和童心、愛心,在想像訓練中讓學生充分感受了大自然的和諧美。
第二次是創造想像。教師設計了補充想像的練習,在教學中結合課文內容,進行梯度式、分層次練習。學生通過大膽想像,書面練習,在感受美的過程中深化了對課文的理解,強化了單元教學目標的訓練,還啟發了學生創造性地學習。
四、實踐反思
學生自主學習的潛力很大,關鍵看教師如何去調動和挖掘,如何引導和評價。
從高要求角度看,學生自主的廣度還有欠缺。面向全體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檢測標準,教師在充分發揮小組討論活動功能的同時,突出中間,兼顧兩頭,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學生自主的方式還應多樣一些,供學生自主選擇,也要注意讓學生動靜結合,給學生提供靜下來思考的機會。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12
一、學習方式的轉變為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
新課程的學習觀倡導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改為自主學習的學習方式。正是學習方式的轉變,才有了《鳥的天堂》這一課教學的精彩片斷。如果還是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在課堂上聽老師講,啃教科書,死記硬背,問一答一,我大概永遠教不到“為什么用句號”這個問題,因為我的腦子中就不存在這個問題,學生又如何會知道呢?而正是“自主、合作、探究”新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中的運用,才使課堂活了,學生思維活了,學習的`知識也活了。學生在多元互動中獲得了老師教也教不到的更廣闊的知識。
二、學生學會發現問題,課堂教學更精彩。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的學習活動應該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而學生問題的提出正好是他們主動參與學習、個性需求的表現,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要求,啟發引導學生發現問題。發現一個問題要比解決一個問題更有價值,更能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學生真真正正成為學生的主人,真正實現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增加學習的興趣和樂趣。
三、尊重相信學生,使每一個學生都成為天才。
新課程價值觀的一個重要體現就是什么是好學生,怎么衡量和看待學生。以往,我們把成績優秀、聽老師的話的學生視為好學生。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我們真得靜下心來思考這個問題了:有些同學成績不好,作業經常不完成,這只能是他某一方面的差距和不足。這節課上他們的精彩表現難道能說他不是一個好學生嗎?因此,我們應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給每個學生展示自我、獲得成功的機會。在課堂中發現學生的優點,培植學生的個性,讓學生學會肯定自己、展示自己,使每個學生都成為健康發展的人,成為天才。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13
“鳥的天堂”指的是一株500多年樹齡的古榕樹,位于廣東省新會市南部馬村天河的一座小島上,《鳥的天堂》教學反思。榕樹的樹冠大得出奇,籠罩著18設畝左右的河面,獨樹成林。乘小艇從近處看,枝藤交錯,猶如一座森林,從遠處看,就成了浮在水面的綠洲,景色奇特迷人。大樹上棲息著成千上萬只各種各樣的鳥,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白鶴和灰麻鶴。1933年,巴金到新會訪友路過此處,寫下了膾炙人口的《鳥的天堂》由此而美名傳揚。
在教學中,本人也著重在閱讀、寫作方法等方面作了些伏筆。
一走進文本背景與主題。“天堂”某些宗教指人死后靈魂居住的'極樂世界,常用來比喻幸福美好的生活環境《鳥的天堂》教學反思《鳥的天堂》教學反思。“鳥的天堂”文中指大榕樹。我國南方的大榕樹適合于鳥兒生活,稱得上是鳥兒的“樂園”。本文記敘了著名作家巴金和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時所見到的景色。吸引激發孩子們將目光投向鳥的天堂,一起欣賞美麗的南國風光,感受大自然的生命力,也生動地描寫了傍晚靜態的大榕樹和早晨群鳥活動的場景,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14
課文《鳥的天堂》描寫的是一棵棲息著無數鳥的大榕樹,巴金寫自己兩次去鳥的天堂的不同感受和經歷,本文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想象“鳥的天堂”的畫面,體會作者兩次去“鳥的天堂”的不同感受。難點是體會描寫大榕樹特點的句子。
在體會作者兩次去大榕樹的不同感受時,我提出問題:為什么有的鳥的天堂加了引號,有的卻沒有加?在學生充分朗讀的情況下,引導學生質疑問題,并讓他們進行小組的討論,引導學生通過結合上下文來分析兩個鳥的天堂所帶給作者的不同感受,接著找出文中的相關句子進行對比教學,前后對比作者到達大榕樹的感受,也了解到鳥的天堂有雙引號與否的區別。而在體會作者看見鳥兒后的歡樂心情,我則結合對鳥兒的描寫的分析來取得突破。文中兩個“到處”寫出了鳥兒不可計數,后面一句“大的,小的.……”則寫出鳥的數量多,種類多。13自然段中則寫出了鳥兒的活潑,通過引導學生抓住關鍵的動作描寫來突出鳥兒可愛活躍的形象,而襯托作者的心情。
《鳥的天堂》向學生展現的是大自然的美,沒得語言需要反復的品讀,美的情感需要用心地體會。朗讀是加深學生對課文理解的有效途徑,因此,我讓學生多讀文本,以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15
劉勰說:“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文心雕龍知音》)也就是說創作者由體驗喚起情感,文章是情感激發出來的,閱讀者通過文章體驗感情。如果文章是一個硬幣,那么情感和文采就是這個硬幣的兩面,不可分割。《鳥的天堂》就是這樣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巴金先生為我們描繪了人與自然的美好與和諧,記敘了他和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時所見到的不同景象,說明大榕樹的繁茂奇特以及被稱作“鳥的天堂”名副其實。在準備這堂課時,我用心品讀了大師的文章,決定采用“緊扣字詞析句讀中悟情”的方法突破課文。
在表現榕樹生命力之美時,課文中這樣寫道“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我問孩子們如果把“似乎”去掉行不行?以此讓孩子們感受用詞要準確,一詞之差,表達的'意思就全然不同,沒有“似乎”的句子就變成寫實,顯得不真實了;如果換成“我覺得”就把感覺和景物截然分開,語氣平淡。 “顫動”如果變成“涌動、跳動、顫抖”,就不能把綠葉富有生命力的特有精神狀態準確地刻畫出來。“顫動”一詞說明榕樹的生命力十分旺盛,每個葉片都吐露出明亮的綠色,閃耀著生命的張力和色彩,所以作者說似乎每一片樹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
“似乎、顫動”傳神地把當時作者的感受、聯想融入于景,具有“物我兩忘”的心態,意境深遠,妙不可言。寫榕樹的葉子亮麗,又反客為主,寫成“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葉子對人的吸引力太大了,讓人不得不看,榕樹的生命力可謂強矣!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16
這篇課文看似平淡,但內涵豐富:人與樹相處和諧、人與鳥相處也和諧……這樣,才有了鳥的天堂。作者巴金和朋友前后去“鳥的天堂”兩次,第一次去由于是傍晚,所以他只看到榕樹。作者對這能獨木成林的大榕樹進行了飽含深情的描寫:“榕樹正在茂盛的時期……這美麗的南國的樹。”這一段文字中,把榕樹的美描寫的淋漓盡致。我在教學時也曾試著讓學生反復品讀,對“翠綠”、“照耀”、“顫動”等詞語進行推敲想象,從品讀中感悟榕樹之美在于它的勃勃生氣,但效果不甚理想。因為,小朋友課前預習不充分,文章讀得結結巴巴。
上過課以后,我總有一種挫敗感,經過反思我覺得這節課失敗之處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學生課前準備不足。影響了課堂效果。所以學生感悟不深,體會不透文章的主旨;在課堂教學中,我被教案牽著鼻子走。沒有結合、聯系生活經驗中的美感加以拓展延伸,學生很難意會到榕樹的美,從而也體會不到榕樹生命力的偉大。
在教學過程中,我缺乏取舍,犯了面面俱到的毛病,重點、難點把握不夠。這樣,既浪費了時間,又影響教學效果,學生未能充分感悟到“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境界美。”
所以,對于高年級的語文學習,必須:
1、課前引導學生做好充分的.預習工作,以此來保證教學效果。
2、啟發學生談感悟。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說說喜歡榕樹還是鳥兒,并陳述自己喜歡的原因。
3、學會取舍。抓重點段落、句子,談感悟。在學生暢談喜歡段落的基礎上,先引導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反復閱讀,細細品味,從文章的字里行間去尋找美。再組織學生討論,來談感受,談見解,在交流中,去再現生機勃勃的大榕樹,去再現鳥兒在枝頭歡唱,去感受美的畫面、美的韻律、美的語言、美的生命、美的情感……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17
《鳥的天堂》一課,脈絡清晰,記敘了作者兩次去“鳥的天堂”看到的不同景象,分別描述了傍晚靜態的大榕樹和第二天早晨群鳥活動的情景。寬闊清澈的河流,充滿生機的大榕樹,活潑可愛的小鳥,構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風景畫。教學這樣的課文,就是要通過朗讀進入文字所描繪的意境,邊讀邊想象,在頭腦中形成畫面。教學中我就重點引導學生想象“鳥的天堂”的美麗景象,沒想到想象不僅產生了豐富的畫面,還產生了我所沒想到的。
一、在想象中豐富畫面
學習課文時,我以作者的心情為線索組織教學。在第一部分,學生不難體會作者驚訝、贊嘆的心情。我先讓孩子們找到形容樹的詞句體會,想想作者為什么會如此驚訝,重點放在課文的第八自然段──描寫樹的部分。這一段話語句非常生動:榕樹正在茂盛的`時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給我們看。那么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縫隙。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美麗的南國的樹。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我讓學生說說自己的體會,也許是文字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還是很遠,除了感受到一些美麗與生機之外,似乎沒有深深地打動他們。或許是心還沒有沉靜下來,所以很難感受到作者這份在寧靜中的美吧。
一直以為看景讀景,是非要帶著這顆善感寧靜的心才能品味到其中的美麗的。為了能給學生營造氣氛,我讓學生閉上眼睛,然后,我開始動情地朗讀這一段話,慢慢地,孩子們的臉上有了一絲沉醉的氣息,好像已漸入佳境。當我讀完課文,他們開始踴躍地描述自己眼前出現的畫面:
生1:我看到一棵很大很大的榕樹,像一片森林,樹葉碧綠碧綠的,把河水都映綠了。
生2:我看到大榕樹的葉子非常光滑,像涂了蠟一樣,反射著那翠綠的顏色,刺得我們眼睛都有睜不開。
生3:我看到一樹碧綠的葉子,樹葉微微地顫動著,好像榕樹正在悄悄長大。
生4……
聽著孩子們的描述,我心中竊喜,看來這一招還真管用。記得以前學習這種畫面感很強的文章,也常用這種方法,而且屢試不爽。當孩子們全身心地投入到作者所描繪的文字時,才能讓想象插上翅膀,調動已有的經驗與積累,與作者的文字銜接起來,填充認知上的一些空白,讓畫面變得豐富生動。
二、我所沒想到的
第一部分的教學取得成功,于是教學第二部分時我又故伎重演,引導學生想象榕樹周圍千鳥競飛、百鳥齊鳴的景象。我先用優美的語言描繪晨光中的大榕樹,“……那翠綠的顏色,更加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突然,靜寂的樹林中起了一聲鳥叫……”這一次學生更加踴躍,他們迫不及待地向我述說出現在自己眼前的畫面:
生1:我看到許多鳥在我周圍飛,它們擋住了我的視線,我的眼睛里除了鳥再也看不到別的。
生2:鳥太多了有的甚至停在我的頭上、落在我的肩上。
生3:我仿佛看到了一場精彩的聯歡會,最先飛出來的是報幕的主持人,然后鳥兒們依次出場,紛紛登臺表演節目。
我忍不住為學生豐富的想象叫好,這時一個學生站起來說:“我看到鳥飛出來拉屎。”哄的一下,教室里炸開了鍋,剛才還沉浸在聯歡會中的同學們一齊哄堂大笑起來。聯歡會上出現了不和諧音符,我不由得火冒三丈,正準備發火忽然想到《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于是待學生稍稍安靜我便問他們:“還記得《富饒的西沙群島》這一課嗎?可別小看這些鳥糞,這可是寶貴的肥料,正是靠這些肥料提供養分,榕樹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才能長這么大,長么茂盛。大榕樹為鳥提供舒適、快樂的生活環境,大榕樹成了鳥的天堂;鳥在榕樹上生活,也為榕樹提供肥料。鳥離不開樹,樹也離不開鳥,大自然的和諧美好使巴金爺爺不由得贊嘆“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聽了這番話剛才還嘻嘻哈哈的同學們一下子安靜下來,我也輕輕地吁了口氣。
課后,回顧這節課,有一點值得肯定那就是:讓學生沉靜下來,潛心閱讀,全身心地投入到作者所描繪的文字中,展開想象的翅膀,形成豐富的畫面,這樣才算讀出真味。但是同樣的想象卻產生不同的結果,那是因為課堂是動態的隨時有新的內容生成,教師對課堂中的生成預設不夠。不過就算是這樣,學生出現了意想不到,甚至奇怪荒謬的答案,教師也不能發火,而要多站在學生的角度想一想,只有師生和諧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18
語文具有重要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學習了巴金老先生的《鳥的天堂》,禁不住對全文描寫美麗的景色所吸引,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這節課的學習重在讓學生預習,提出疑難問題,帶著問題來讀課文,學生們通過自讀自悟,能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出作者兩次來到鳥的天堂所看到的不同景色,能找出描寫靜態和動態的句子。從課堂效果來看,學生們真正地進行預習了,并且把預習中發現的`問題提出來共同交流,但這節課也有許多不足之處:
一是學生們沒有帶著感情來讀課文,如第一次作者來到鳥的天堂沒有看到一只鳥,當時心情怎樣呢?第二次作者來到鳥的天堂時,他的心情又怎樣呢?學生們只說出由失望到高興,但在讀時語氣中還欠缺了許多,如果學生們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對理解課文會有很大的幫助。
二是學生缺少對重點字詞的理解。如應接不暇這個詞學生們只根據自己的理解,而忽視了回到課文中來理解這個詞。
三是回答問題時不能用自己的語言來總結。學生們只照搬書上的內容來讀,缺少總結性的語言,如在敘過描寫鳥多的熱鬧場面大多數學生只是在書上找到答案,沒有用自己的語言總結。
針對以上這節課的不足,我在以后教學語文時,應做到以下兩點:
一是給學生創造出充足的讀書時間,做到邊讀邊畫邊理解。
二是給學生們搭建課堂上展示自我的平臺,進一步提高自己的中頭表達能力。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19
《鳥的天堂》一課記敘了作者和他的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時所見到的不同景象,說明大榕樹的繁茂奇特以及被稱作“鳥的天堂”名副其實,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贊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前,我深挖課文中的環境教育因素,明確了“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的原因:
其一,是因為生態環境好(榕樹很大,很茂盛,周圍是河流,氣候適宜。);
其二,是因為這兒的人好(農民不許人捉它們。)同時生態環境好又有人為的因素。在教這篇課文時,我是這樣做的:
一、自主選擇閱讀內容,學生樂學、樂思。
在教學“大榕樹”和“眾鳥紛飛”的部分時,我都請學生們自主閱讀,說感受到了什么,喜歡那些句子和詞語。學生們先是自己用筆勾畫,接著又自由朗讀起來,有時又聽下來思考。我驚喜地發現在他們自由閱讀中表現出來的樂學、樂思,表明他們已經不再是單純喜好熱鬧的小朋友了,他們已經擁有自己的閱讀經歷,有了一定的閱讀欣賞水平。
二、自由交流,相互促進。
在學生自主閱讀后,我請學生交流自己的看法了。學生很快就找到了文中的關鍵詞句。例如: “似乎每一片樹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一句是本文的'難點之一。在學生讀書思考、小組交流,傾聽學生富有創意的發言之后,進一步用課件展示圖片加以突破,同時發揮教師自身語言的優勢進行范讀加深學生的體驗:“這株老榕樹已經有500歲了,但她還洋溢著蓬勃的生機和活力,似乎每一片樹葉上都跳動著綠色的精靈,閃動著生命的光輝。這是一株大樹,這更是一首蓬勃、寧靜、壯美的生命贊歌。”陽光照耀著滿樹翠綠的葉子,每個葉片都閃爍著熠熠光輝。充滿動感的畫面配以精當優美的描述,大榕樹涌動的生命活力人目入耳人心,難點亦隨之突破。學生在朗讀后談出了自己的感受,看法。是每位同學讀有所感,讀有所思,讀有所獲。達到了很好的閱讀效果。
課后,我有如下幾點反思:
一、挖掘教材,培養問題意識
課文一開始,我以天堂為美點,請學生們質疑課題,初步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但是,當這些問題解決后,我緊接著又提出了問題,請學生們思考。如果此時能設計一個開放性的問題“你們還想知道什么?”。這樣學生會更有興趣去閱讀文本,并且積極思考,促使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切實把學生放在了學習的主體位置。再繼續引導,“這么的多問題,你認為先解決哪個問題比較合適呢?”這個問題幫助學生理清閱讀的思路,給予學習方法的指導,把學生從被動的“學答”地位提升到了主動“學問”的地位,為學生走向主體性、走向自主探究作了潛移默化的誘導。這樣,既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了教師對他們的尊重和信任,同時也增強了學習的主人翁意識,促進了學生探究學習的自主性,學習起來也就自然會興趣濃厚,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
二、在教學方法上,形式多樣,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1.把質疑問難貫穿于教學的始終。上課之初引導學生質疑,在析疑、解疑過程中,仍不忘讓學生質疑問難。培養學生帶著問題學,針對問題學,同時掌握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在語言文字訓練及朗讀訓練中,讓學生讀、思、勾畫,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如詞語訓練中,用解釋、比較、聯系上下文等方法;又如指導讀,有默讀、齊讀、自由讀、有感情地朗讀等形式,并注意啟發學生讀的欲望,提高學生讀的能力。我抓住寫樹和鳥的幾個重點段落的閱讀,從“分”到“合”,讓學生充分感受“樹”和“鳥”互相依存的融洽關系,感悟大自然中無處不在的整體和諧性,在讀描寫榕樹葉子的段落時,學生特別投入,讀出了真正的南國的美。
3.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手段,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在研讀課文的過程中,我運用了多媒體手段,體現了文字與形象的結合。例如,研讀“群鳥紛飛”“枝葉茂盛”這一部分時,教師動情的介紹群鳥紛飛的情景,然后是播放課件,給學生直觀的感受,接著讓學生談感受,在回到文章中去感悟語言,最后為畫面配解說詞,在這樣的活動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培養學生的語感。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20
1.在教學過程中,我根據這篇文章的寫作特點,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重點句子,從而明確鳥的天堂的特點。同時,我通過引導學生們感受作者兩次到鳥的天堂的情感變化,突出鳥的天堂的獨特的美,從中感受作者對大自然生命力的贊美。
2.在教學過程中,我在基礎知識方面讓學生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方法學習,這樣能提高學生的自學水平。同時,我通過“初步感知、深入分析”的方法,讓學生層層深入地了解文章,從而明白作者的寫作意圖。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美中不足的是對這篇文章課后拓展的部分不太多,希望在今后的教學中,加深、加寬對文章的《鳥的天堂》一直是我印象最深也是最喜歡的一篇課文,巴金先生以優美的語言,記敘了他和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時所見到的不同景象。也為我們展示了一棵百年大樹獨木成林的景象,教學中如何能讓學生感受到這令人嘆為觀止的景觀呢? 我首先抓住“不可計數”這個重點詞,先讓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它的含義,再用課件幫助學生認識榕樹,通過課前自學,讓學生交流關于榕樹的自然知識,認識氣根從主觀上感受榕樹枝干的“不可計數”。又抓住“從遠處看就像一株大樹臥在水面上”的“臥”,“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的“堆”等,進行換詞練習,體會作者用詞的精妙。自己保存了一段視頻,展現的就是這棵500年大樹的全貌,還有各種鳥兒嬉鬧、棲息的鏡頭,直觀地體現了“鳥的天堂”這一壯觀景象。為下文體會“這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提供感性認識,也為本課難點的突破提供了幫助。
通過影視圖文對照,學生無不感嘆這偉大的自然奇觀,帶著真實感受朗讀課文,潤物無聲,水到渠成。拓展,拓寬學生的眼界。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鳥的天堂》的教學反思06-14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05-07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02-20
鳥的天堂的教學反思02-07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12-21
《鳥的天堂》教學的反思07-04
《鳥的天堂》的教學及反思06-24
《鳥的天堂》的教學與反思06-26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01-07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