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加幾》教學反思范文(通用14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9加幾》教學反思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9加幾》教學反思 篇1
《9加幾》的教學,是一年級剛進入進位加的學習,因此,學生學起來肯定有點困難。但是,教師在本節課能根據新教材編寫的意圖和學生的年齡特點,創設情境教學,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快中獲取知識。老師在教學9+4和9+7的例題中運用生動的喜洋洋摘蘋果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望、還通過讓學生動手擺一擺花片,重點歸納出湊十法的計算方法。然后充分讓學生口說算法。這樣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能力和思維能力,既突出重點,又解決了難點。老師在反饋掌握知識面技能中,練習設計充分,練習形式多樣化,能根據小朋友的的口味,設計活躍思維的練習,如:口答、搶答、找規律、筆算、討論、游戲等等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參與性,培養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的能力。使學生在輕松快樂的氣氛中掌握了知識。
從學生的反饋表現來看,學生掌握的知識比較快,比較牢固,反映課堂教學效果比較好。今后更加努力讓數學課堂教學更加精彩。
《9加幾》教學反思 篇2
《9加幾》是小學生在學習和認識20以內不進位的加法和減法的基礎上去進行學習的。學生掌握好了本節的知識,就能夠使學生在下一步學習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時候打下堅實基礎。下面我個人就本節課在教學過程所做的反思: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上課開始,我從同學們經常熟悉的操場場景為題材,吸引他們的注意力,發散孩子們的想象力,大大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使同學看到生活中處處都隱藏著數學知識,有很多問題等待我們去發現和解決,從而激發孩子們主動地發現和提出問題,努力地去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讓他們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始終保持飽滿的精神狀態參與其中。在找出問題的同時我讓同學們講一講如何計算9+5。在說的過程中,有的孩子們說一個一個數的方法,知道9+5=14;有的孩子們說從9往后接著數,10、11、12、13,14,就是14;也有孩子們說先拿1盒和9盒合成10盒,然后再把4盒加上就是14盒。無論孩子們的哪一種方法我都沒有否定。教師應放開思想,多激發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倡導多種多樣的計算方法,只要是孩子們自己發動腦筋想出來的正確的方法,就是最好方法。然后讓孩子們自己去比較哪一種方法更簡便。然后再引出今天學習的主題。當然我也認為在這個教學環節中還存在著問題,雖然操場是他們熟悉和喜歡的地方。但是他們真正對此還比較陌生,因此雖說能激起學習興趣,但還是有點遠離孩子們的生活,如果從生活中的能湊成十的具體例子而且是學生最熟悉的事例引出課題(如拿礦泉水等),這樣更加利于學生的學習。
二、動手操作,自主探索
數學教學和學習中,怎樣能夠學習和掌握知識,其中我個人認為就是把課堂交給學生,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學會“愉快式教學方法”使學生們自己動手實踐、在樂中學習。數學學習的過程是一個積累和構建知識的過程。數學的一些知識和方法,就是要由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去理解、想象,體會,而不是單純依靠老師的課堂講解去獲取。根據我個人對數學理念的理解,我在課堂教學中始終圍繞著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接受知識的實際出發,所以,我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小棒理解和掌握湊十法。引導孩子們思考,還有沒有更好的方法,讓我們一眼就能看出多少根小棒呢?分步引導孩子說出“湊十法”。讓他們繼續用小棒操作計算9加幾的算式,加深對湊十法理解。因此,只要是孩子們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我絕不會代替的,做到讓孩子們多想、多動、多練,提高他們的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拓寬他們的一些想象力,使課堂氛圍始終活躍,孩子們學習興趣濃。接下來讓孩子們舉例生活中能湊成十的事例(礦泉水),如果我把它放在前面一個環節當中可能效果會更好一點的。這個環節當中里有少部分孩子的動手操作的能力還是有一定影響,在今后的教學和學習中要多加強孩子動手操作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對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
三、鞏固應用,加深理解。
在學生初步理解和掌握“湊十法”以后,還要讓學生繼續理解“湊十法”。因此我拿出了一些練習題,讓學生圈一圈,算一算。第二個練習是變式練習,發散的學生的思維能力。算出式子找朋友,在學生找完朋友后,有一個數15沒有朋友,此時讓學生說算式,可能會出現9加6,也可能會出現10加5,還有可能會出現十幾減幾,還有可能會是連加等,這樣不但鞏固了9加幾的知識,而且還培養了學生們的靈活的思維能力。當然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做得不夠好,還有待教師的引導。
四、課堂總結。
讓學生說說自己今天學習的收獲,部分學生概括的不夠詳細和完整,不過這樣也會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時為我們的教學提供了參考性依據,讓我們反思在以后教學中怎樣能夠使學生很好參與教學活動,大大的提高學習興趣和濃厚的課堂氣氛,使學生更喜歡上我的課。
《9加幾》教學反思 篇3
1、使學生在現實的情境中,自主探索9加幾的計算方法,并在不同算法的交流中,初步理解“湊十法”的計算思路,能正確進行口算。
2、使學生經歷計算方法的探索過程,獲得一些數學活動的經驗,培養初步的觀察、操作、分析和比較能力,逐步學會有條理地思考和表達。
3、使學生在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逐步培養獨立思考的習慣,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培養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為了更好地落實以上目標,在本節課上引導學生從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獲取知識,使他們在探究的過程中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分析和表達。下面我就本節課的教學過程做了以下的深刻反思:
一、成功之處:
1、創設富有兒童情趣的活動情境,以激發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與動機。
根據小學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上課伊始,我從學生熟悉的小猴數桃場景為主題圖,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認識到生活中蘊含著大量的數學信息,存在著許多需要解決的數學問題,從而誘發孩子們主動地發現并提出問題,積極地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讓他們在具體的情境中始終精神飽滿地參與教學活動。
在教學例題時,分三個層次組織學生探索9+4的算法。
第一,結合具體情境引導學生列出9+4的算式。
第二,讓學生獨立思考算法,并在充分交流的基礎上,對各種不同的算法進行比較。在交流算法的過程中,有的說一個一個數的方法,知道9+4=13;有的說從9往后接著數,10、11、12、13,知道是13;也有的說先拿1個和9個合成10個,然后再把剩的3個加上就是13個。不管哪一種方法我都沒有反對。教師應尊重學生,開放學生的思維,提倡算法多樣化,只要是學生自己動腦想出來的方法,就是好方法。然后讓學生比較這幾種方法哪一種比較簡便。
第三,給出湊十法的思路,引導學生借助直觀,理解湊十的計算方法。
2、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
本節課的整個教學過程,基本上是以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模式來進行的,這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作為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我不僅讓孩子們在這個自主學習的活動中不斷充分、主動、積極地表現自我,同時也注意用積極的語言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讓他們獲得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以幫助孩子們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二、不足之處:
1、在出示教學情境圖之后直接讓學生列算式不好,應該讓學生根據圖意說一說從圖中知道什么,要求的問題是什么,再讓學生連貫的說說條件和問題。
2、在讓學生思考9加4等于多少的時候,不能讓學生空洞的思考,可以讓學生通過擺小棒或者操作模型來思考。
3、在找規律這一部分點撥不夠到位,這里不僅要學生知道和的十位上都是1,1就是10,還要讓學生明白第二個加數給9一個1變成10,所以和的個位上少1,例如5變成4。
4、在各個教學活動之后,我缺乏概念性的總結,沒有把完整的“湊十法”概念總結成理論性的語言,所以學生雖然從活動中理解了湊十法,會讀算式,會計算。但不大會說為什么要這樣做。
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更加注意課堂的把握和教師的語言規范,在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千萬不能揠苗助長,使每一個環節處理得更加到位。同時,教師在課堂上還要有足夠的應變能力,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這樣才會使學生學會數學,熱愛數學。
《9加幾》教學反思 篇4
本節課的設計以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力求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在教師恰到好處地啟發引導下,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形成、發展的全過程。
1、 聯系實際,從生活中切入。
從學生熟悉的校園運動會生活背景導入,容易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然后根據運動場上的比賽項目,提出數學問題,并加以解決,激發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啟發了思維,也培養了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
本節課的整個教學過程,基本上是以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模式來進行的,這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作為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我不僅讓孩子們在這個自主學習的活動中不斷充分、主動、積極地表現自我,同時也注意用積極的語言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讓他們獲得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以幫助孩子們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3、 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
《課程標準》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課教學中,注意把思考貫穿教學的全過程,將操作與思考有機的結合,讓學生在操作、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獲取新知。由于留給學生充分發表想法的時間與空間,學生的思維是生動活潑的,提出了多種9加幾的計算方法,這些算法都是學生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動腦思考獲得,還具有創造性。最大限度地拓寬他們的思維,使課堂充滿了活力。
4、計算課到底該怎么上。
在課改的今天,關于計算教學如何上,仍有很多困惑。在課改初期,教師們認識到原有教學模式的局限,大張旗鼓的開展自主學習,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在計算中過分提倡并強調計算方法的多樣化,整節課都是“你喜歡哪種方法就用哪種方法”,導致學生計算能力不如以前嫻熟,那么,在提倡算法多樣化的今天,計算課如何扎實有效而又不失靈活的進行?怎樣處理算法多樣化與基本算理算法之間的關系?算法多樣化怎樣優化?何時優化?目前使一線教師們深感困惑。
我執教的《9加幾》一課,也算拋磚引玉,供大家研討。
《9加幾》教學反思 篇5
本課開始我設計了闖關游戲,第一關復習了分與和的知識,將8、6、5、9、7等等數分成1和幾,讓學生進行填寫,填寫完成后讓學生說一說都分出了哪個數。第二關則設計了:9+1=9+1+3=9+1+4=9+1+6=這些題目,同樣讓學生說一說都有什么?第三關:10+510+310+610+7第三關小結出:10加幾就是10幾為新課內容的學習做好鋪墊。
學習新課內容時,首先讓學生根據圖片說一說,盒子里有幾個蘋果,盒子外面有幾個蘋果,然后讓學生思考:求一共有多少個蘋果,可以怎么樣計算?這時,課前導入的鋪墊已經做好,不難發現:我們計算10加幾比較方便,將外面的蘋果再拿一個放到盒子里,盒子里就有10個蘋果,外面還剩下了3個,10+3就是13.多叫幾個學生說一說放的過程。最后看著算式,說一說:看到9想到1,把4分成1和3,9+1=10,10+3=13.(在這個過程中,我叫了幾個同學說一說,并要求一起說一起)。試一試讓學生嘗試獨立完成,完成后讓學生說一說計算過程。此時,揭題:我們計算9+幾,可以先計算9+1,湊成10,再算10+幾,這個方法就叫做湊十法。
讓學生獨立完成想想做做的第五題練習,說一說是怎么計算的。根據學生的作業情況來看,本課內容掌握的還不錯,大部分同學也能夠完成的說出計算的過程,個別學生存在困難,但通過多次練習頁有所進步,勉強能夠說一說。本課的不足:練習未體現層次性,學生的主體性體現的還不夠。
《9加幾》教學反思 篇6
學習是一種個體的認知活動。由于每個人的認識水平、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策略和途徑不可能完全相同,所以在面臨一個新的計算問題時,就會出現不同的計算方法。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從情境中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計算9加幾:有的是一個一個數的,有的是接著數的,還有的是用“湊十法”算的。我在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體現了允許學生算法多樣化的新理念。把解決問題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給學生留下了更多展示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策略的機會。學生能不斷地獨立思考,創新意識得到很好的培養。
在提倡算法多樣化的同時,我還重點引導學生對自己和他人的算法進行評價,進而慢慢引導,使學生認識到“湊十法”是一種比較簡便的算法,以達到優化算法的目的。同時,盡量給予學生更多的操作實踐機會,提供豐富的材料,使學生動手操作學具,進一步形成“湊十法”的表象,及時內化計算方法。
《9加幾》教學反思 篇7
今天聽了梁老師這節《9加幾》的數學課,感到梁老師是一個非常有經驗的老師,態度親切自然,很有親和力,學生學的開心,而且課堂氣氛活躍,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開課伊始創設了一個學生喜歡的問題情境,喜洋洋與灰太狼,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開始這節課。“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學習方式。”“湊十法”是學生新接觸的'一種方法,掌握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這部分的教學,梁老師設計了“擺小棒”的活動,讓學生親身經歷,初步理解“湊十法”的思維過程。,使學生對“把9湊成10”有個清晰的印象。再讓學生從動手擺一擺,邊實際操作,邊對照算式進行計算,具體形象的操作過程與抽象的計算過程一一對應,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算法。并且,學生在活動中合作交流,加深認識。
現在也談一談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第一:算法多樣化是課堂標準中的一個重要思想,是指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鼓勵學生探索不同的方法,并不是指讓學生掌握多種方法。學生有著不同的知識背景和思考角度“湊十法”并不是對每個學生來說都是絕對的好方法,所以,教師應開放自己的思想,開放學生的思維,提倡算法多樣化,只要是學生自己動腦想出來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第二:在做練習:
9+1=10 9+2=11 9+3=12 9+4=13 +5=14 9+6=15 9+7=16 9+8=17 9+9=18
從而總結出規律:“一個加數不變,令一個加數比和的個位多1.”一年級的學生理解這個規律有點困難。而且也不會應用這個規律解決下面的
《9加幾》教學反思 篇8
上完了《9加幾》的練習課,感觸很多,我及時進行了反思,當初在設計《9加幾》練習課的時候,考慮到學生對9加幾的知識已經有了初步的理解。學生已經知道運用數一數的方法和湊十法來解決數學問題,因此設計該課程時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運用情景教學法,主要特點如下:
1、聯系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充分延伸本單元的主題,繼續運用情景羊村運動會,喜洋洋用氣球布置羊村的情景,讓學生充分觀察列示解決問題,把學生通過闖關的形式贏得羊村運動會的門票,進到羊村,參觀吃美食等一個完整的故事,使學生對本節練習課充滿興趣。通過羊村運動會的小故事,把9加幾的教學知識運用到其中,讓學生通過實踐來解決問題,各個教學環節沒有打破教學情境,讓學生學習的興趣高漲,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減少了教師組織課堂的時間與精力,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2、列舉出9+1到9+9的算式,讓學生直觀來觀察這些算式之間的規律的關系,簡單滲透函數的思想,學生通過觀察,能發現一個加數變大,和也會隨之增大。以及熟練運用湊十法。通過村長出題,學生回答的寓教于樂的方式,讓一年級的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課堂環境中進行學習。
3、在進行了一些基礎練習和鞏固之后,開始出示一些提高性的題目和口算,讓學生通過本課所得的規律等來熟練運算9加幾。
《9加幾》教學反思 篇9
《9加幾》是“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一單元的起始課。在此之前,學生已經認識了11-20各數,能夠準確的計算10加幾何相應的減法。這些知識都對本節課的學習起到了鋪墊作用。本節課的內容也為以后學習其他數的進位加法打下了基礎。本節課重點學習“湊十法”。
上課時用課本上的運動會情景圖導入。你看到了哪些信息?箱子里有9盒牛奶,箱子外有4盒牛奶。
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呢?一共有幾盒牛奶?
看到這個問題你是怎么想的呢?你想怎么列式呢?學生迅速給出答案:9+4=13。你怎么算的呢?
生1:幼兒園學的。
生2:10+4=14,14-1=13
生3:把4分成1和3,9+1=10,10+3=13。
我一聽,第三個孩子把我這節課要學的內容一下子說出來了。順勢直接把“湊十法”說了出來。然后讓學生們一遍一遍重復把4分成1和3,9+1=10,10+3=13這個計算過程。說完以后,我認為必須使用學具來直觀感知,就問“怎么用手中的學具來表示剛才湊十法的過程呢?”因為師父在聽隨堂課,我怕孩子們答不上來,又說“你有小棒、還有計數器,想一想。”但此時犯了三個錯誤:第一學生在課本上找完信息后,我沒有及時讓課本歸位,所以大部分孩子擺放小棒時沒有足夠的空間,所以并沒有充分的感知小棒擺“湊十法”的過程;第二學生剛擺上我就急著讓學生們展示,只有幾個孩子能跟上節奏,然而我又沒有觀察到,所以課后發現這個環節的效率并不高;第三,計數器的使用也是很匆忙的結束,并沒有關注到全班。
課后,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發現兩個問題:第一,大部分學生可以解決9加幾的問題,但是對“湊十法”掌握得不牢固。我認為原因是課堂上對“湊十法”的講解重點不夠突出,在擺小棒和撥計數器的環節耗時太多。第二,因為課堂上的方法多但是沒有更深的講解,“學困生”一種方法都沒有掌握好。在下節課又讓學生把自己的方法和“湊十法”對比發現“湊十法”的優點,再次加深學生對“湊十法”的理解。
總的來說,就是自己對本節課的重難點沒有把握好,對課堂學生的監控也不到位,希望以后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9加幾》教學反思 篇10
《9加幾》是學生掌握了11~20各數的認識及10加幾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也是進一步學習其他20以內進位加法的基礎。一年級孩子只有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湊十法”計算9加幾的進位加法,印象才深刻,才能運用自如,遷移到8加幾、7加幾、6加幾等20以內的進位加法。所以,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滲透轉化思想,應用“湊十法”,正確計算9加幾的進位加法,教學關鍵在于啟發學生將9加幾轉化為10加幾。
本節課有不足的地方:在學習中材料的提供可以在放開,不要過度的強調湊十法,該放手時就放手,該點撥時要及時重點點撥,不能一帶而過。在根據學生列的各種算式,找規律這一部分我的點撥不夠到位,這里不僅要讓學生知道和的十位上都是1,十位上的1就是10。還要讓學生明白第二個加數給9一個變成10,和的個位上少1,這里可以先讓孩子觀察,再總結。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更加注意課堂的把握,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使每一個環節處理得更加到位。
《9加幾》教學反思 篇11
《9加幾》是人教版小學一年級數學第8單元《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第一課時,主要是通過對問題情境的探索,使學生在已有的經驗和知識的基礎上自己得出計算“9加幾”的方法,并初步理解“湊十法”的思維過程;讓學生經歷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這一過程,初步感受到數學源于生活,獲得成功解決數學問題的喜悅。
我在新課之前給學生設置了3個闖關題目,與主題圖連接起來,闖關成功即可看運動會。闖關題目與本課內容息息相關,起到鋪墊的作用。我設置了:9+1=?,4的分成,9+1+2……在新授時,我讓學生觀察主題圖,看一看發現了什么?培養學生提問題的能力。之后讓學生把焦點放在“數牛奶”的圖上。由學生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然后組織學生拿出小棒代替牛奶進行擺放,想一想“為什么是13盒?”。同桌交流自己的答案與解決問題的方法。根據學生提出的“湊十法”重點講解。讓學生演示湊十的過程,并說出拿出來的1根小棒是從哪里來的。帶領學生重復湊十的過程,加深印象。讓學生結合板書完整的說出過程。
本節課我設置了兩道題,一個是“圈一圈、填一填”,一個是“碰碰車”。“圈一圈、填一填”是課本上做一做的題。主要讓學生圈出10個,再現湊十的過程。第二題我利用碰碰車前面的數字相撞,讓學生看到兩輛碰碰車相撞時發出“砰!”的聲音,之后將這兩個數相加,使學生在玩的過程中回顧計算中湊十的方便,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
最后,我將本節課用到的算式貼到黑板上,讓學生觀察算式的規律。并引導學生說出:和的個位總是比第二個加數小1。
本節課我需要改進的地方:
1、在湊十過程講解完畢后,應該讓學生閉上雙眼去感受湊十法。
2、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鼓勵學生發現9加幾的算法多樣化。在說的過程中,學生容易被其他孩子思想所左右,說出來的都是湊十法。在備課的時候應該想一想更好的導語使學生能夠開放思維,提倡算法多樣化,只要是學生自己動腦想出來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引導孩子再動動腦筋,能不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讓老師和同學一眼就能看出有多少根小棒呢?逐步引導孩子說出“湊十法”。
3、教學語言不夠豐富,應該時刻調動學生積極性。這是我第一次上公開課,難免會很緊張,教學時的面部表情也有些不自然,這都是鍛煉太少的表現。
《9加幾》教學反思 篇12
《9加幾》是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第10單元《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第一課時,我設計了9加幾這節課,目的在于通過對問題情境的探索,使學生在已有經驗和知識的基礎上自己得出計算9加幾的方法,并初步理解湊十法的思維過程;讓學生經歷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這一過程,初步感受到數學源于生活,獲得成功解決數學問題的喜悅,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用數學的意識。上完課后,我對教學環節進行了深刻的反思。
成功之處:
1、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根據小學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上課伊始,我從學生熟悉運動會導入主題圖,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認識到生活中蘊含著大量的數學信息,存在著許多需要解決的數學問題,從而誘發孩子們主動地發現并提出問題,積極地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讓他們在具體的情境中始終精神飽滿地參與教學活動。
2、讓學生經歷自主探索的過程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建構主義學說也認為,數學學習的過程是一個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數學知識、方法、思想等必須由學生在完成活動中自己去理解、感悟、發展,而不能單純依靠教師的講解去獲得。根據上述理念,我在教學中緊緊圍繞學生的心理,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知識結構的實際出發,讓他們通過開運動會的主題圖,通過觀察、交流、討論,主動建構自己的認知結構。在講湊十法這個環節,我設計了先讓同學們動手擺小棒,來算9+4等于多少?讓學生上黑板來擺一擺,說一說。在說的過程中,有的說一根一根數的方法,知道 9+4=13。有的說:從9往后接著數,不管哪一種方法我們都不要反對。教師應開放自己的思想,開放學生的思維,提倡算法多樣化,只要是學生自己動腦想出來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引導孩子再動動腦筋,能不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讓老師和同學一眼就能看出有多少根小棒呢?逐步引導孩子說出湊十法,因此,凡是孩子們能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我決不包辦代替,做到讓孩子們多思考、多動手、多實踐,提高他們的參與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寬他們的思維,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與活力。
3、不足之處:
讓學生說的環節過少,沒有做一定量的練習題。但我堅信,通過不懈的努力,在指導老師和其他同事的幫助下,我一定會盡快的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
《9加幾》教學反思 篇13
1、注意讓學生通過多種活動學習計算方法,培養計算意識。
(1)借助教材設計的運動會場景圖提供的資源,讓學生提出9加幾的計算問題,組織學生討論、交流,探討計算方法。把9加幾的計算置入有事事物情境、有活動情節的探索中,使計算含有豐富的具體內容。讓學生唉學習計算中體驗事物之間的數量關系,逐步養成從數量上觀察、思考問題的習慣和意識。
(2)注意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動口說-動腦想等學習活動掌握計算方法。
(3)用“湊十法”算9加幾的內容,先用“放進一個盒湊成10”的活動揭示湊10的過程,再讓學生人人動手擺一擺或畫一畫,邊實際操作,邊對照算式進行計算,具體形象的操作過程與抽象的計算過程一一對應,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算法。
2、加強練習,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1)根據教學實際盡量選擇效果好的練習形式,如開火車、接力賽、對口令等很好的練習形式。
(2)練習講究實效。比較容易的題少練習些,比較難的題要多練些,練習有針對性。
《9加幾》教學反思 篇14
最近似乎有了一個習慣,每次講一節新課前要翻看教參、自己把習題做一遍,因為想讓自己的授課過程更加的高效,所以要一再斟酌,力求新課講完孩子做習題就不再有問題。每次講完新課,又習慣性的再看一遍教參,看看本課的目標達成自己是否有遺漏,并且在講過一遍后再回過頭去看教參上的講授建議似乎又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更加系統的認識。
關于“9加幾”和”幾加9“的進位加法講完了,感覺課上的還算流暢,畢竟上完后自己感覺很舒服,學生的參與度也還可以。課后的練習,孩子們做的也不錯,出錯率很低。可是再細想想總覺得哪里還有不太對勁的地方。再次翻看教參,又回想著省優質課的觀摩體會,覺得我是錯過了一點,就是對孩子們算法多樣化的鼓勵和啟發,而是過去強調湊十法的教授。想想我講這一課時的課堂,學生因為有了太多的已有知識鋪墊,很多在學前班都已經學過湊十法,當”9+6“的算式一出來,有不少孩子很快就口算出了答案,我就勢問: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孩子較為清晰的講了他所知道的湊十法,我接下來的處理是直接引入湊十法,我說”對今天我們就學習湊十法“,然后是帶著孩子系統的理解湊十法的算理方法。
現在想想,我雖很好的達成了教學目標,可是對于孩子們的思維訓練,對孩子們的長遠發展真的是有益的嗎?要求孩子們用標準的方法解決問題再加之大量的習題練習是快速提高成績的好辦法,可畢竟在我的內心深處,真正想培養我的孩子們的不是他們的高分數,是他們良好的數學思維。
因此就這一課來說,在詳細講解湊十法之前,我應給學生一個自由探索算法的時間和空間,如果孩子們的思維早已被外界的壓力所限制和固著,我還應給予恰當的引導,讓孩子們的思維活躍起來。努力吧,接下來”8加幾和幾加8“的新課教授我需要改進,雖然在孩子們已經熟悉湊十法之后,讓孩子們再去探討其他的解法有些困難,但是我得嘗試讓孩子們的思維活躍起來。
【《9加幾》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9加幾教學反思12-20
9加幾教學的反思01-09
《9加幾》的教學反思06-14
《9加幾》教學反思03-04
《9加幾》教學反思08-29
《9加幾》教學反思12-05
9加幾教學設計反思01-30
9加幾的教學反思范文12-03
《9加幾》的教學反思范文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