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京口北固亭有懷》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要怎么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登京口北固亭有懷》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在梳理《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首詞的備課思路時,考慮到辛棄疾詞作品的一個典型特點是用典,后人爭議最多的是“掉書袋”,學生閱讀最煩的是內容艱澀,趣味索然,因而,我認為處理這首詞的關鍵是熟悉典故,重點是典故的處理,難點是如何進入典故,通過學習這首詞最終要告訴學生的也還是辛棄疾詞善于用典這一特點,以及今后如何學習辛棄疾的作品。鎖定了“典故”這一主體教學內容之后,如何選擇切入點讓我仍然感到困惑,教學板塊的設計與整合依舊顯得茫然。
考慮到迂回入題的方式或許會讓導語顯得雅致雋秀一些,但又怕不慎游離于主題之外,反而加重了辛詞用典累贅的嫌疑。于是最終還是決定開門見山,直入主題,凸顯“典故”的分量,以引起學生的重視。好在典故畢竟還有“故事”的味道,在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上比較容易找到突破口。
如何讓學生把詞中所涉及的這些典故盡量熟悉,是讀懂這首詞的關鍵;如何在40分鐘內讓學生不厭其煩地面對這幾個典故,就成為又一個教學難點。“熟悉”是一個發展的概念,是反復閱讀的結果。熟悉課文以及銜接教學的關鍵則需要依賴課堂問題的設置,而問題的設計則需要遵循認知發展的`規律。從“有幾個典故”的初步搜索,到“陳述故事”的內容整理;從“與題目北固亭相關”的再度思考,到簡潔的提煉概括,分別從幾個不同的審查點讓學生反復閱讀課文及注釋以加深理解。每一次新的閱讀都盡可能地為其提供新的視角。我覺得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減輕學生的厭倦情緒,以利于更好地完成,熟悉課文)這一目的。
辛詞用典突破了史料的簡單堆砌,要體現這種糅合的藝術魅力,就需要捕捉詞中能恰倒好處地發揮銜接功能的字詞。一個“望”字不僅將眼前與隔江之景連接起來,還將歷史的回顧與現實的沉思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既有回首歷史的悲壯,又有面對現實的蒼涼;既有登臨送目的情狀,又有抒發思古幽情的依憑。尋找到這個“望”字,整首詞的內在聯系及教學內容的銜接便豁然開朗了。
回味整堂課的教學,我感到比較滿意的還是對典故這一難點的處理。有了反復熟悉典故的基礎,詞中所隱含的作者悲壯的情志在讀者面前才得以酣暢淋漓地展現;“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痛楚和失落才讓人咀嚼出深層的味道來,才讓每一位進入意境的人為之捧淚,為之扼腕。
當然,這堂課不足的地方還有很多。應該說,在詩歌教學中,誦讀是一項重要的內容。如果在理清思路、展示意境之后能緊接著再進行一次讀的訓練,范讀也好,聽讀也罷,或者干脆讓學生進行試讀,以此來檢測他們對作品的獨立理解,這樣會使整堂課的處理更完美一些,教學高潮也必將更明朗一些,詩歌的韻味也會顯得更濃一些。除此之外,在反思過程中,我也深深感受到課堂語言準確的必要性。比如,課堂上我曾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請用一句簡潔而完整的話概括詞中所涉及的典故。”這一問讓很多學生摸不著頭腦。這個問題無意中丟掉了概括的“數量”,學生對概括的要求也不很清楚。
【《登京口北固亭有懷》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語文課件01-24
登鸛雀樓教學反思02-17
登鸛雀樓教學反思02-17
登鸛雀樓教學反思(15篇)02-17
登鸛雀樓教學反思15篇02-17
春日京中有懷原文翻譯及賞析精選2篇04-07
登鸛雀樓教學反思集合15篇02-17
《湖心亭看雪》教學反思(精選7篇)12-27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原文及譯文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