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數學《雞兔同籠》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四年級數學《雞兔同籠》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雞兔同籠》教學反思1
《雞兔同籠》一課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數學好玩”板塊中“嘗試與猜測”一課的內容,本節課思維含量大,對學生來說難學。解決這道數學古題、趣題的方法有好多種,但教材只向學生介紹了“列表法”這一種方法。現對本節的教學做以下反思:
一、課前思考
1、緊貼教材,使用教材。
“雞兔同籠”問題的解決方法有好多種,但是教材只向學生介紹了“列表法”這一種。因為“列表法”是解決問題最常用、最一般的方法,針對的是百分之九十的學生能完全掌握,做到了幾乎面向全體,關注差異。而表格中的數據又能讓學生更直觀的進行探索規律,規律的掌握又能促進學生更好地利用列表快速解決問題。同時“列表法”這一解決問題的策略從數學層面上講具有廣泛性,我想這也正是教材采用它的真正目的,做到了“授之以漁”。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緊扣“列表法”進行教學,讓學生熟練掌握“列表法”這一方法。
2、尊重學生,找準起點。
“雞兔同籠”問題對于小學生來說“難”,要突破難點,就要把握學生的認知起點。孩子們的困難在于如何應用“列表法”進行逐一舉例,以及通過表格發現“雞兔同籠”問題中所蘊含的規律,而非合作探究出“跳躍舉例”和“取中舉例”這兩種列舉方法。因此,在教學中我將教學重點設置為引導學生經歷逐一舉例和規律探索,有了這一鋪墊,學習的難點就迎刃而解。
3、方法教學,注重引導。
數學教學就是方法教學,在本節課中我想交給學生的方法有:解決問題嘗試猜測;遇到難題化繁為簡;觀察數據,先分后總;探尋規律,注重合作。學習方法的滲透對學生來說價值更大。
4、關注學生,積極參與。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我要及時參與到他們中來,幫他們解疑釋惑。促進學生更加高效的學習。
二、課后思考
(一)從課標角度去看
1、《課標》理念
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2、體現四基
一節好的數學課應該體現四基:不但要讓學生掌握數學基礎知識,訓練數學基本技能,還要領悟數學基本思想,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
3、培養核心素養
除此之外,我還注重數據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這些核心素養的培養,力求學生全面發展。
(二)從教材的角度去看
1、緊貼教材編寫意圖
在有限的四十分鐘內讓學生學會解決“雞兔同籠”問題,“列表法”是眾多方法的基礎,因此本課教學針對“列表法”展開教學與探索。
2、學會使用教材
作為一個教師,要合理地使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我們要深挖教材,把表象的東西形象化,在本課中借助“雞兔同籠”化簡題向學生滲透“化繁為簡”的數學思想,借助表格讓學生探尋“雞兔同籠”問題中所蘊含的規律,找到精髓,提供給學生解決“雞兔同籠”類型題的方法,學會舉一反三。
3、創新教材
表格對于學生來說并不陌生,但學會列表,表格中的項目怎么填對學生來說較難,因此對于列表法的形成我采用了動態化的活動,先讓學生猜有9個頭,雞和兔會有那些可能,這樣很自然形成了表哥的前兩項,再出示有26條腿,那么剛才的猜想都對嗎?為什么?學生這時就會想到還要看每次猜想的雞和兔的腿數是否是26條才行。這樣就形成了第三列,讓表格形象生動起來,同時也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在課尾,向學生介紹古人用的方法以及其他解決的方法,不但讓學生體會到古人超長的智慧,還拓展了他們的知識面。
(三)教師的角度
1、引導者
始終做一個引導者,把學生引到探究的路上,在恰當的時機進行點撥,幫他們解疑釋惑。
2、組織者
當學生學到本節的重點時,我就及時組織活動,讓他們通過操作活動來探尋知識,掌握方法。
3、參與者
在學生的合作學習中,做一個參與者,和他們一起思考,找準學生的疑惑之處進行點撥指導。讓學生的合作學習更有效。
(四)學生的角度
1、找準起點
學生的學習基礎決定這學生的起點。孩子們學這節課有困難,雖然“取中列舉”和“跳躍列舉”對學生來說是難點,但規律的探尋對學生來說更為重要。只有掌握了規律學生才能情不自禁的使用“跳躍列舉”和“取中列舉”,這樣難點對學生來說就不是難點而是意外的收獲,更讓他們驚喜。
2、學習方法
學生在整個學習中始終是學習的主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也是他們本節課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也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這樣的學習效果更佳!
3、學會知識與方法
孩子們在本節課中不但學會了用列表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同時還收獲了解決問題的策略嘗試與猜想;解決難題的方法化繁為簡;觀察的順序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先分后總的有序有效觀察。
三、不足
1、本節課由于要讓學生充分的探索與體驗因此在時間上有所拖延。但是對于學生掌握知識來說,只有充分體驗了才不會忘記。我想多給學生一些等待,靜待花開的聲音!
2、本節課的氛圍不夠濃厚。
本節課的思維含量比較大,學生隨著學習內容會不斷地去思考,理性大于感性,因此本節課不是熱熱鬧鬧的課堂。
我想,“雞兔同籠”問題不只是知識的傳授,它更想傳播一種思維的方式和思考的方法。
問題的策略,這樣一節課的時間就顯得不夠用了,導致最后沒有時間來解決生活中更多類型的'實際問題。
《雞兔同籠》教學反思2
《雞兔同籠》問題教學有一定的難度,課前我對我班的學生進行了了解。一小部分學生接觸過雞兔同籠問題,但對于多數的學生來說,學習《雞兔同籠》可能會有必須的難度。所以在這節課當中,我決定主要借助教師引導探究這個手段,讓學生弄懂雞兔同籠問題的基本解題思路。
本節課,在整個課堂中,在問題得到解決的同時學生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價值和數學學習的樂趣。但在教學時間的控制上還略顯緊張,一些環節的處理還就應在從主次的角度更好地進行設計。
對于本節課我個人認為在設計上還是有必須優勢的,主要體此刻以下幾點:
一、在課始,導課部分,我出了一些由易到難的問題,實質是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智力熱身活動,為雞兔同籠問題的揭示做好了巧妙的鋪墊。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雞兔同籠趣題,明白了雞、兔的頭數與雞、兔腳的只數之間的復雜關系。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抓住知識上的聯系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然后以一個數據比較小的雞兔同籠問題,來引導學生,經歷列表法,探討假設法和方程法等多種解題策略和方法,并用教具和多媒體課件的展示,幫忙學生比較直觀形象的理解解題方法,從而更好的突出本節課的重點。
二、由于“雞兔同籠”問題在小學五年級學稍復雜的方程時出現過,也有小部分學生可能在數奧書上見過,會做。大部分學生不是很會做,因此在備課時我充分思考到這個狀況,所以在教學本課的重難點用假設法解答“雞兔同籠”問題的第一部分假設全是雞時以老師引導對學生進行分析,加以教具演示,幫忙學生理解這種方法。然后學習假設全是兔時,以學生根據剛才的學習和理解自己獨立完成并說明對每步理解,再用課件展示分析過程。透過這兩步的學習,大部分學生就應基本能利用假設法來解答“雞兔同籠”問題。、
三、在這節課上我沒有講古人用的“抬腳法”的方法。這主要是依據學生的理解潛力和時間上的思考,本來這節課講的方法就很多,個性是假設法學生理解就有困難,再將“抬腳法”講了,可能學生消化不了,以其都沒弄清楚,還不如分成兩節課來講,別外就是時間問題,如果把“抬腳法”講了,可能學生練習的時間就少了,沒辦法有效的進行課堂鞏固。因此,這節課我沒有講古人用的“抬腳法”。
四、我認為本節課的重難點都就應是在用假設法來解決“雞兔同籠”問題上,在這部分的設計上,我看了很多資料和課例。都說得較為簡單,并有不同的說法。在假設全部都是雞那里,用26—16=10條腿,那里就應說是“多10條腿”還是“少10條腿”呢,教材上只是簡單的說“這樣就多出了10只腳”,透過我的分析,我覺得以假設后的腿與實際比學生較容易理解,當說到這個問題時能夠直接說“比實際少了10條腿,為什么少呢?是把兔當成雞算了,”那里是把兔假設成了雞,肯定就應是少算10條腿。如果說成“多10條腿,為什么多呢?”就不好給學生解釋了。這樣也便于同前面的把一只兔當成一只雞算就少2條腿聯系起來。
不足之處:
本節課在時間的安排上不夠合理,導致本節課我并沒有完成我預設的資料。本節課重在方法的滲透,學生務必經歷多種方法解決該類問題的一個過程,而這個過程是絕對不能走過場的,務必實實在在的引導,這樣學生務必有足夠的時間,不斷調整解題策略,逐步探討出不同的方法,找到合理解決問題的策略,這樣一節課的時間就顯得不夠用了,導致最后沒有時間來解決生活中更多類型的實際問題。
《雞兔同籠》教學反思3
數學不僅僅要讓學生學會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等,還要通過這些知識的學習讓學生的思維得到鍛煉。雞兔同籠問題就是這樣一種問題,在生活中,雞兔同籠的現象是很少碰到,沒見過有人把雞和兔放在一個籠子里,即使放在一個籠子里又有誰會去數他們的腳呢?直接數頭不就行了?那么是不是說“雞兔同籠”是一個完全沒有價值的數學問題呢?顯然不是,雞兔同籠問題,是讓我們通過雞兔腿數的變化,在這種變化中尋找不變的規律,并采用有效的手段來理解數學問題的過程。以下是我上完課的幾點體會:
一、大敢轉換情境,提高情境“知名度”。
生動有趣的數學問題情境,能讓學生愉快的探索數學,享受數學帶來的樂趣。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良好的愉悅的氛圍中,從而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討論、思考發現并掌握知識,時刻把學生推到學習的主體地位,在一個恰當的主題中學習數學,發展能力。基于這一點,本節課的內容安排在“數學與生活”當中,用在生活中經常遇到的一些問題,來引入(幻燈出示:)
1、小明的儲蓄罐里有1角和5角的硬幣共27枚,價值5.1元,1角和5角的硬幣各有多少枚?
2、12張乒乓球臺上同時有34人正進行乒乓球比賽,正在進行單打和雙打比賽的球臺各有幾張?
類似于這樣的問題,我們的祖先早在1500多年前就已經開始研究了,再課件出示《孫子算經》及雞兔同籠問題,但同時又聰明地把數改小了:今有雞兔同籠,上有八頭,下有二十二足,問雞兔各幾何?一石激起千層浪,雞兔怎能同籠?學生的探究欲望馬上調動起來,這時,又讓學生了解“經典”,感受“經典”。
二、鼓勵參與,在合作中提高學習效率。
根據《新課程標準》在課程設置中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學習過程中盡可能多的為學生提供探索和交流的空間,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本節課中,我主要通過創設現實情境,讓學生投入到解決問題的實踐活動中去,自己去研究、探索、經歷數學學習的全過程,從而體會到假設的數學思想的應用與解決數學問題的關系。學生能夠積極地思考,積極地合作,積極地探討,充分地發揮了小組的作用,兵教兵,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數形結合的重要性,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大部分學生學會了,這是很讓我感到激動的,因為畢竟雞兔同籠問題比較難。
三、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提高課堂教學的生成性。
由于學生原有認知背景的不同,他們對解答本課時的題目存在較大的差異,所以,在同一問題中,學生的認知水平也有不同。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提出統一的要求,要允許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解題方法。本節課,師生共同經歷了六種不同的方法:逐一列表法、取中列表法、假設法、列方程、畫圖法及古人的砍足法,最后比較哪種算法比較好。這樣教學既培養了學生探究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又體現了算法多樣化與優化,也讓不同的學生在同一節課中都有不同程度地提高。
總的來說,本節課從學的角度呈現學習內容,合理安排教學過程,提供操作材料,撥動學生心弦,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合作學習的活動中主動完成知識的建構過程。因此,在整堂課中,學生學得興趣盎然,在問題得到解決的同時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價值和數學學習的樂趣。但在教學時間的控制上還略顯緊張,一些環節的處理還應該在從主次的角度更好地進行設計。
【四年級數學《雞兔同籠》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雞兔同籠》教學反思15篇03-08
雞兔同籠數學課件05-04
小學數學《雞兔同籠》教案04-08
大學數學教學反思02-22
淺談數學教學反思03-07
大學數學教學反思04-11
初中數學教學反思10-09
數學教學反思15篇12-23
數學課后教學反思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