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集序的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蘭亭集序的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蘭亭集序的教學反思1
對于文言文教學,我曾以教師講解為主,不甚重視學生誦讀,因為文言文中的實詞、虛詞、句式、情感、背景等等,都可以講出很多內容來。這種教學方法并不是不受學生歡迎,而是不少學生坦言愛聽老師“侃”,等老師“知人論世”結束就不甚感興趣了。但這種做法卻不能使學生真正喜歡文言文本身,他們喜歡的只是其中的所謂文化。 于是我參照新課標精神嘗試改變文言文教學思路,從由教師講解變成讓學生誦讀,從重視翻譯到重視感悟。
《蘭亭集序》是一篇文言散文,作者借助富于韻味的文言語言,極富魅力地表達了當時人們的生存體驗。我把這節課的誦讀設計為四步:第一遍誦讀:聽錄音,小聲跟讀,完成以下任務:
(1)邊聽邊校正自己的字音、句讀錯誤;
(2)勾畫出自己有疑問的字詞,讀完后討論。第二遍誦讀:自由誦讀第一自然段,邊讀邊勾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并說說喜歡的理由。第三遍誦讀:齊讀,從每一段中找出一個字概括作者的心情。第四遍誦讀:帶著感情誦讀,在朗讀中分別體現出歡樂、痛苦、悲傷的感情。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第一段中,作者歡樂的因素有哪些?第二段中他為何而痛?第三段中他又為何悲? 這樣,讓學生帶著任務去讀書,每一遍誦讀都有目的,每一遍誦讀都有任務。
通過誦讀,使學生身臨歷史情境,直入文本深處,切身體驗“此景此情”,與作者進行面對面地溝通與交流,產生心靈之間的感染與共鳴,從而在更深的層次上感悟文本、感悟人生。采取誦讀的教學方法后,我發現,許多過去需要講解的知識在誦讀中就解決了。
學生在誦讀中就能夠有所感知,就能夠增加積累,就能夠形成語感。當然,這節課還有很多缺憾,而我感到最大的缺憾,就是因為時間原因沒有展開更充分的誦讀活動,如果學生在這節課中能夠當堂背誦全文,那么,即使沒有分析其中蘊含的人生哲理,也是一節成功的文言課。
蘭亭集序的教學反思2
回想自己講授《蘭亭集序》這篇課文時,只是將“禊事”作為文化常識讓學生識記住,卻并未給學生強調上巳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也沒有引導學生去查閱這個節日的相關資料,而是將翻譯課文,識記文言知識點,以及梳理和理解作者的情感變化作為了教學的重難點。
現在反思當時的教學過程,沒有強調上巳節這個時間節點,不得不說是自己在授課過程中的一個遺憾。蘭亭集會的本來目的就是做禊事,這是上巳節的習俗。人們于這天來到戶外,到水邊沐浴,嬉戲,消災祈福,親近自然,感受自然之美,和永恒的自然相比,人生的變化實在是無常,作者不由得生發出深深地人生感慨。
中國的傳統節日習俗體現的都是人們對美的追求與向往,傳統節日中的美主要是指生命與生活之美,在親近自然的過程中,人們體會到了生活之美,也就更加珍愛生命。這就是《蘭亭集序》這篇文章中,在看似消極的人生感慨中,所蘊涵的作者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如能將上巳節的文化內涵給學生講解透徹,對學生理解文章的主旨,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
古人在親近自然的活動中,體現出的是人與自然,人與人的一種和諧美好的關系。我國的許多傳統節日體現的都是崇和尚美的價值理念。自從我國進入工業文明時代,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就發生了許多變化,人們更多的是想要改造自然,而并非像古人那樣崇敬自然,追求天人合一,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逐漸地隔膜起來。
現在當我們重新對照中國傳統節日中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系時,我們是否得到了一些啟發呢?
中國傳統節日能喚起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對語文課程的要求不謀而和,“高中語文課程應關注學生情感的發展,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培養自覺的審美意識和高尚的審美情趣”。蘭亭集會中,文人雅士們曲水流觴,飲酒賦詩的活動,雖離我們現在已有千年之久,但我們依然可以透過文章想象出永和九年的上巳節,那個“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的日子里,人們修禊后的歡樂而又風雅的場景,真是悠哉,美哉!
我國的傳統節日幾乎每個月都有,尤其是年初和歲末這樣的時段,有時一個月不止一個傳統節日。語文教師除了要引導學生關注課本中的傳統節日外,也可以在傳統節日中搞一些活動,讓學生在參加實踐活動中,更深刻地理解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這對傳揚傳統節日也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途徑。
【蘭亭集序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蘭亭集序教學反思(12篇)11-24
蘭亭集序教學反思12篇11-24
《蘭亭集序》教學反思(13篇)11-23
《蘭亭集序》教學反思13篇11-23
《蘭亭集序》語文教學反思08-31
高中語文蘭亭集序教學反思07-22
《蘭亭集序》教學反思范文(精選5篇)11-26
蘭亭集序教學設計02-25
《蘭亭集序》 教學設計02-22
【熱門】《蘭亭集序》教學設計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