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四邊形教學反思(通用8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認識四邊形教學反思(通用8篇),歡迎大家分享。
認識四邊形教學反思1
今天的教學內容是認識四邊形。有的學生對圖形有一定的認識,但還有個別同學對圖形沒有概念,讓他們觸摸盲文圖形,有的還摸不出來。相對來說,簡單的圖形概念和盲文圖形對全盲同學來講,還是比較容易掌握的。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在生活中找到與學習內容相關聯的物品,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如認識長方形,我讓學生觸摸課桌面、盲文書的封面,盲文紙的'表面,讓學生了解長方形的特點。通過長方形進一步了解四邊形的特點:有四條直的邊、有四個角。同時強調觀察,通過比較,使學生了解到:四邊形不像長方形的要求高,只要有四條直的邊,有四個角的封閉圖形都可以叫四邊形。
在練習中,我讓學生觸摸盲文圖形,比較各種不同形狀的圖形,從中找出四邊形。大部分同學都可以摸出來,只有個別同學有些吃力。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進一步確定直觀教學對盲生的益處。只有工夫下到位,學生才會有所收獲。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只有聯系實際,加強直觀教學,才能提高這個班的學習水平。
認識四邊形教學反思2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就會自覺自愿的參與到學習中去,從而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根據小學低年級學生“好奇心強,喜歡新鮮事物”的特點,教師要重視創設情景、激發學習的興趣,讓他們愉快、主動的探索知識,參與到學習中來。
例如:我在教學《四邊形》時,課件播放同學們在校園活動時的情景,配上《校園的早晨》這首歌,創設情境,這樣的“課前導入”設計,對于學生來說很有趣,有效地吸引學生傾聽,使全體同學都參與其中,真正意義上作到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也就自然愿意傾聽了。課堂中教師始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發,選擇身邊感興趣的事情,提出相關問題,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身邊,激發學習興趣。
二、精心設計教學內容,運用多種手段突破重難點。
新課標中明確提出“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密切聯系,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學習的過程。”認識四邊形的特征是本節課的重點,因此在新課教學時,不斷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認識四邊形的特征,讓學生找一找身邊的四邊形,欣賞生活中四邊形,貫穿整個課堂教學的活動內容都是與學生學習或生活密切相關的。
如何給四邊形分類是本節課的難點,三年級的`學生年齡小,注意力不夠集中,不善于捕捉信息,還不太會傾聽,要他們馬上做到會傾聽,顯然不可能。但在教學中,我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進行分類,分好后再匯報。學生先上黑板擺,再說說你是怎么分類的,最后利用課件動態演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在整個過程中,我對每個學生的發言都很關注,眼睛看向學生,包含著激勵的目光。有些問題學生在齊答時,老師不僅僅聽大多數學生的意見,而且對其中少數學生發出的不同回答也非常關注。
三、精心設計作業,密切與生活聯系
這節課,我設計了這樣一道開放的作業題:
在這節課上,我們和四邊形成了好朋友,那么在今天回家的路上和家中,就請你用上這節課學到的知識,找出我們的好朋友——四邊形,并請家長和我們一起認一認,好嗎?
這樣的作業可以激發學生在生活中學數學的興趣,再次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認識四邊形教學反思3
今天講了第七單元認識圖形的第一課時《認識四邊形》,昨晚讓學生做了預習導讀單。
一上課我就讓學生以組為單位進行批改,我進行了巡視。發現學生在點子圖上畫的四邊形很不好:鋼筆畫;不要尺子畫;不能成線的也瞎連。我就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了白板展示,提出表揚了馬晨瑩同學,一畫的`大,二用鉛筆畫,三用尺子畫。在本節課中,還有一個需要在點子圖中畫長方形和正方形。我提前對學生進行了要求,并要求一組選一個同學上臺展示。學生本次畫的就比較好。我即使給選上的學生加分。
在進行到分層訓練的第二題判斷題時,有這樣一道題:“四邊形一定有4個直角。”學生都說不對。我問為什么?衛勇浩指著黑板說:“那呢!”我扭頭一看,可不是嘛!黑板上我畫的一個四邊形,有兩個鈍角和兩個銳角。哇!反應真快。我也學了他的語氣,學生們都樂了。
通過本節課,我認為讓學生提前預習很有必要,但三年級的學生太小,要教給孩子預習的方法和格式,要相信學生有能力完成預習。在上課時,盡量給學生一種寬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愛上課堂,從而愛上學習。
認識四邊形教學反思4
此外,感受數學思想和利用多媒體教學相當重要。
加強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是突出數學本質,提高數學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數形結合的思考方法、變換思想、估測意識以及分析、綜合、轉化、歸納、類比等基本思考方法,這些都是發展學生數學思維能力,提高學生數學素質不可缺少的金鑰匙。在“空間與圖形”教學中,組織學生充分利用學具,去觀察、操作、分析和推理,就猶如為學生的思維架設了一座橋梁,可有助于加強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使學生領會并掌握一些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如:教學“三角形的分類”時,提供若干個不同的三角形,放手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經歷三角形分類的'探索過程,能按三角形內角的不同和邊的不同對三角形進行分類,并掌握各種三角形的特征,滲透分類的數學思想方法。又如通過學生剪、拼等操作活動,把三角形轉化為平行四邊形,從而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就滲透了轉化的數學思想;通過學具的操作,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就滲透了等積變換的思想等等。
多媒體教學的運用給孩子的思維帶來了火花。比如在今天《認識四邊形》時運用多媒體,呈現物長方形對邊相等、正方形四條邊都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的驗證過程,直觀、醒目、是用再多的語言和想象無法取代的。通過多媒體動畫的演示,驗證學生的猜測,學生也從中修正了剛才的驗證行為,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方式。
認識四邊形教學反思5
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有一段經典的論述“假如讓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僅僅歸納為一條原理的話,我將一言以蔽之:影響學習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要探明這一點,并應就此進行教學。”這句話道出了學生認知起點對于教學的重要性。
在原來的教學設想中,我是把學生的認知起點定位在對四邊形一無所知的基礎上,所以對四邊形的學習是由教師的告知“象這些長方形、正方形等都是四邊形”引入的。而在改進后的教學設計,我讓學生畫一畫心目中的四邊形,充分暴露他們原有的認知,為四邊形的學習提供極好的研究材料,并給學生充分的活動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對自己所畫的四邊形進行評價、修改,學生們在討論中逐步清晰、完善對四邊形的認識,充分地經歷了知識的產生和形成過程,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感悟到了學數學的樂趣。可見,后一教學設計在發揮學生主動性以及對四邊形特征認識的深刻性方面優于前一教學設計,而這一教學設計的基礎則源于課前調查,可見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起點是科學預設教案的基礎。從這一節課的前后不同設計中,我感受到把握學生起點應該包括把握兩個起點:
一、把握學生原有的知識起點
把握學生原有的知識起點要求我們明確: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他們對這些知識或技能掌握到何種程度?以前面的課前調查為例,我們可以看到:
1、學生對四邊形的特征認識看似準確“四邊形有四條邊”,但實際上還是不清晰的,從他們在問卷所畫的四邊形中有畫四條曲邊的、也有畫成四條邊的不封閉圖形可看出。
2、對四邊形所包含的外延認識也是不完全的,如較多的學生認為“四邊形是四四方方的,像正方形和長方形”,在判斷“下列圖形是否是四邊形”中29%的錯誤率也說明了這一點。如果教師不明白這一點,認為學生對四邊形一無所知或無所不知都是不科學的,當然這樣的認識必將導致預設教學程序的不科學與教學實施的必然失敗。本節課中,學生是在畫一畫、評一評、改一改中不斷修正對四邊形的認識的,開放式教學路徑的設計,基于學生知識起點,改變了第一個教學預設中教師將學生的思維強行納入預設軌道的弊端,給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探索空間。
二、把握學生原有的心理起點
把握學生原有的心理起點要求我們明確:他們對將要學習的內容有怎樣的心理指向?是處于“悱憤”狀態還是滿足于自己原有的認識?在前面所描述的師生對話中我們不難看出,因為學生容易從字面上理解四邊形的特征是“四條邊”,所以他們對這節課的反應是“那簡單……”,覺得自己會了,沒有學習的必要。在這種心理暗示下,如果我還是按照原先預設的“告知”方法上這節課,學生對這節課一定毫無興趣。所以在后來的教學設計中,一上課教師就讓學生畫一畫自己心目中的四邊形,滿足了學生“愛表現自己”的心理,學生體驗到老師對他們原有認知的.尊重,所以才能以積極的狀態投入到學習中。從上面的實錄中可以看出,這節課中沒有教師的生拉硬扯、學生的唯唯諾諾,有的只是學生的主動學習、教師的積極投入,學生學習主體的地位和教師主導的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孩子是真實的,學習也是真實的,只有尊重每一位學生,才有真正意義上的交流和對話,才有學生的很多精彩:一位學生的委屈投訴:“我覺得我畫的是對的,因為我的這個四邊形有四條直邊,又有四個直角。是這位同學錯了吧!”后面分類教學中另一位學生的直言不諱:“菱形就是菱形,怎么能夠說像平行四邊形呢?”……正是有了學生的投入才使課變得如此精彩。
認識四邊形教學反思6
《認識四邊形》這一教學內容教材安排了兩個例題:例1是借助于涂顏色的活動,讓學生從眾多的圖形中區分出四邊形,并感悟到四邊形有四條直直的邊和四個角。例2讓學生通過觀察、量一量、折一折等數學活動把四邊形進行分類,對不同的四邊形各自的特性有所了解。
一、通過對教材的研讀,我對例1進行了改編:把涂顏色這一環節改成了上臺找四邊形,讓學生找一找“圖上有哪些是你認識的圖形?”并指給同桌看。學生找到了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圓形、菱形等等。學生說出了那么多名稱,有已經認識的,也有似曾相識但并不真正明白的。課堂上學生的積極性也比較高,為整節課開了一個不錯的頭。
二、重視動手操作
通過畫一畫、分一分等數學活動使學生掌握了四邊形的特征而且能夠按照一定的標準對四邊形進行分類。讓學生從學具袋里去找一找,“把你認為是四邊形的撕下來”,然后再次組織交流:你為什么選出了這幾個,其它的圖形為什么不是四邊形?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歸納:四邊形到底有什么特點?教師針對學生的回答引導概括出兩點主要的:有四條直的.邊,有四個角。并把這兩點板書出來。
反思整節課的教學,我認為教學成功之處是有的,不足之處也是存在的。如:在四邊形分類這一教學環節中我覺得自己處理得還不夠理想,給學生操作的時間不夠充分。
改進環節:探究四邊形的特征:
1、請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四邊形到底是怎么樣的?也可用你的手來比劃一下。
2、出示:你認為下列哪些圖形是四邊形?(圖略)
3、請學生匯報、交流師。
4、觀察、比較、概括四邊形的特征
認識四邊形教學反思7
本節課從校園場景找圖形,以孩子熟悉的生活場景走進課堂,每位孩子一開課都很投入,并且對本節內容興趣盎然,,聯系孩子的生活經驗,豐富們孩子的感性認識,并從整體感知生活中的幾何圖形,培養了孩子的自學能力,每位孩子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學生通過找圖形學會了觀察的方法——按順序觀察。
孩子找出生活中的四邊形,孩子找到的不是長方形就是四邊形,與同桌說說對四邊形的認識,多數孩子的認識很片面,課件出示不同的四邊形,孩子想不到有那么多不同形狀的四邊形,這就引出了“學是為了需要學”,所以“老師的教是為了需要教”從而引出四邊形的特點,同時通過總結四邊形的特點,培養了孩子們的歸納總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孩子們根據自己的標準把圖形分類,進一步把握四邊形的個性與共性,特別是長方形與正方形根據特征歸為一類,理解了:對邊相等、四個直角,為以后的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的學習打基礎;把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歸為一類,梯形為一類,說明孩子不會說,可是已經觀察到了對邊平行且相等,為下節內容做了很好的鋪墊。
最后讓孩子們再次找生活中的圖形,孩子們對四邊形的理解又多一層,很正確的找出了各種各樣的.四邊形,并體會到數學把生活妝扮的多姿多彩。
本節不足之處:個別孩子理解了四邊形,但畫不出四邊形。
課前測試根據孩子們的學情定教學目標,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高。根據孩子的血清相機誘導孩子的主動性強,提高了孩子們的自學能力。每節課縱向聯系,為孩子的后續學習打基礎。
認識四邊形教學反思8
三年級上冊“四邊形的認識”這個內容看似簡單,其實也挺有意思。我先是引導學生觀察主題圖,創設了學校課外活動的情境,讓學生找一找“圖上有哪些是你認識的圖形?”并指給同桌看。學生找到了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圓形、菱形等等。學生說出了那么多名稱,有已經認識的,也有似曾相識但并不真正明白的。可以看出,學生對接下去要認識的圖形并不是一無所知,而是有一定的認識和了解的。雖然他們并不能正確表述這些圖形的特征,但他們腦海里已經有了這些圖形的大致的形狀,可能并不正確,也不夠清晰。
在觀察了那么多圖形的基礎上,我直接向學生指出:在這些圖形中,有一種叫做四邊形。四邊形到底是怎么樣的,不急于讓學生表述,而是讓學生在紙上畫一個四邊形。然后選幾個上來展示,看是四邊形嗎?說明理由。學生畫了各式各樣的四邊形,有比較特殊的.,也有一般的四邊形。這時,學生對什么樣的圖形是四邊形又有了新的認識。
然后我讓學生從學具袋里去找一找,“把你認為是四邊形的撕下來”,然后再次組織交流:你為什么選出了這幾個,其它的圖形為什么不是四邊形?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歸納:四邊形到底有什么特點?教師針對學生的回答引導概括出兩點主要的:有四條直的邊,有四個角。并把這兩點板書出來。
然后重點引導學生把這些四邊形進行分類。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交流,再全班交流。學生想到了很多辦法:有的按邊的長短分為對邊相等和對邊不等的;有的按一組對邊是否平行把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分為一類;有的按角的大小把長方形、正方形、梯形等有直角的分為一類;還有的按圖形是否對稱把長方形、正方形、菱形分為一類等等。
在學生的眼里,這些圖形各有特點,雖然有些特點還不能正確表述出來,但他們能用手勢比劃,讓大家認同。最讓學生講不清楚的是對邊“平行”的特點。怎么樣的兩條線是平行的?學生還沒聽說過這兩個字,肯定不理解。我就在黑板上畫了好幾組線,有的平行,有的不平行,讓學生觀察它們的特點,再將其中的一組不平行的線延長。學生猛然醒悟:“原來不平行的兩條線延長后會碰到一起,而平行的兩條線延長后是不會碰到一起的!”本來很擔心他們不會理解“平行”是什么意思,但事實上學生的感悟要比我預料的好得多。看到學生對“平行”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我對下節課認識“平行四邊形”更有信心了。
認識四邊形教學反思9
這部分內容是在直觀認識四邊形、五邊形和六邊形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在拼一拼、找一找、圍一圍等活動中直觀認識平行四邊形。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對例題的出示順序作了調整,先出示了樓梯圖,接著再出示籬笆圖,目的是讓學生能先認識到一般的平行四邊形,而不是先認識菱形,讓學生對平行四邊有一個直觀的印象。安排拼平行四邊形的活動,意圖是:一是突出了圖形之間的聯系,可以使學生體會到圖形之間是可以相互轉化的;二是把學生認識圖形的過程設計成“做”圖形的過程,有利于學生初步獲得平行四邊形的概念。一系列的操作活動,目的是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強化對平行四邊形的認識。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發現了許多問題:
一、導入環節,在辨別中找不同
我以給圖形分類導入,讓學生按邊的條數去給圖形分分類,學生能夠很快地根據邊的條數將所給圖形分成三類。學生找到四邊形后,我讓學生找出一個和其他三個不一樣的四邊形,對于學生難度比較大,部分學生沒辦法一眼看出。聽了各位老師的建議后,我覺得應該做如下改進:在學生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后,再讓學生挑出不一樣的可能效果會更好,在辨別,比較中,學生的認識可能會更加的深刻。
二、操作的'有效性、反饋的針對性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對于學生的操作組織得不夠好,課堂顯得比較亂。操作前,還是要說清要求,將鼓勵措施與學生的操作結合在一起,及時表揚操作好的學生,以達到操作有序的效果。對于反饋,本節課的反饋比較盲目,我覺得應該做以下改進:學生在操作時,教師有意巡視,找到有利于強化學生認識的成果,提高反饋的有效性。
認識四邊形教學反思10
《四邊形的認識》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第一課時,是一節可視性和操作性很強的課。本節課我通過圖形王國主題圖創設情景導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下一環節的探究活動做準備。圖形初步認識中關于圖形的特征、性質,對于小學生來講,比較抽象。因此在感知四邊形時,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抽象出四邊形的共同特點。導孩子尋找教室里四邊形和觀察生活中的四邊形,讓學生憑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直觀認識四邊形,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動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在突破本節課的難點“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時,我選擇了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探索。在學生認真觀察長方形、正方形的基礎上,先大膽猜測它們會有什么特征,再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操作材料,通過小組合作、全班交流、歸納總結出長正方形的特征,經歷了一個完整的學習活動過程,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難點---學生能自主發現、總結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合作意識,交流、展示小組的學習成果,分享他人的經驗,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課堂是一門有遺憾的藝術,無論設計多么精心,但孩子們是靈動的,課堂更是流動的。上完課我自己也不難發現問題的所在,例如在課堂時間的安排與把握方面比較欠缺,在認識四邊形特征環節太繁瑣,浪費了太多時間,導致畫長方形與正方形沒有完成。課堂氛圍不活躍,太沉悶,對學生的評價語太單一,沒有激起學生的學習激情。
認識四邊形教學反思11
數學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各部分之間互相聯系,互相滲透,從而構成一個互相交錯的立體空間。數學思想方法是從數學內容中抽象概括出來的,是數學知識精髓,是知識轉化為能力的橋梁。
例如在導入環節中,教師讓學生看看哪些是四邊形的圖形,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來判斷哪些是四邊形。在判斷過程中,學生解決了一個又一個的矛盾沖突,并在這些矛盾沖突中慢慢的得到了判斷四邊形的特點。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數學思想得到鍛煉,在他掌握數學知識的同時,不斷領會它們在知識形成中的作用,認識它們的本質特征,逐步做到自覺靈活地應用所要解決的問題。
在畫一畫環節中,學生在腦海中不斷地總結四邊形的幾個特點,然后根據自己的數學思想畫出自己心中的四邊形。
在分一分環節中,體現了分類討論思想。分類討論思想是解決問題的一種邏輯思想。教師讓學生把我們今天看到的四邊形分分類,在這個過程中,體現了學生對四邊形特點的邏輯思維能力,同時訓練了學生的思維條理性和概括性。
認識四邊形教學反思12
今天上完公開課,一直還沒回過神來,晚上唱K時、開車時都忍不住還在想這節課的得與失,因為復習課是比較難上的,也聽了我校近期不少復習課,總覺得大多數老師對復習課研究不多,成功的課例屈指可數(不好意思,個人意見,可能得罪了一批人!),下面結合自己這節課,談談復習課(主要指第一輪復習)的一些粗淺認識:
一、注重建立知識結構
復習課不是簡單的知識再現,而應該引導學生梳理知識,形成知識體系,并理清知識的前后聯系,從而使學生對知識有一個知識“框架”,能夠在碰到問題時,聯系起相關知識點,起碼知道題目“考什么”,尤其是第一輪復習,應盡可能覆蓋所有知識點。這一點有不少老師已經注意到,但有的老師給學生的時間太少,忙于做題,使得學生的知識結構未能與題目建立起聯系,其效果則大打折扣。
1、本人的課,同樣也有操之過急之嫌,還可以再慢一點,多給學生一點回憶、記憶、理解和思考的時間。
2、本課采取了讓學生“讀一讀”知識點的辦法(數學課甚至理科的課都比較少見),目的就是要讓學生熟悉知識點,從課堂反應來看,應該是達到了目的。
二、練在講之前---問題驅動,激發學習熱情
本課采用2道較為簡單的(第二題已建立了“腳手架”)題目,先讓學生試一試,一方面可以檢測學生的預習效果,更為重要的是在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可以激活舊知識,再現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的思維。當學生遇到問題后,再進行知識整理,其印象是深刻的,其思維也更深刻。如果,我們一上來就是這個、那個知識點,學生在沒有問題驅動的情況下,被動的'聽老師講,氣氛沉悶是自然的,甚至有學生會“走神”。
三、突出重點,有所側重
這一點,本人自認為本節課是比較成功的。
既突出重點,又覆蓋所有知識點,是第一輪復習比較難處理的一對矛盾體,我也覺得很難把握。不過,我認為要想一節課解決所有本章節的所有問題,那是不現實的。因而,必須考慮教學效益的最大化,必須有所割舍,有所側重,有些非重要重要知識點,帶過即可,不必過多糾纏;而重要知識點則要不斷強化和深化。
1、本節課課前小練主要圍繞平行四邊形的判定開展,淡化了其它知識點,突出本節課的核心問題,平行四邊形的判定。但因ppt的不兼容,導致課件用不了,因此呈現答案不夠自然,未能一個一個呈現答案,給學生直觀的體驗。而教學中為了不一次投影給出所有答案,采取了學生口答,效果有所降低,學生對判定定理熟悉得還不夠。
2、梳理知識時,重點強調平行四邊形的判定方法,達到了突出的目的。但因未使用ppt,黑板不太夠用,所以板書設計有所欠缺,導致了知識點呈現不全,對學生熟悉知識點,有一點影響。好在,我們班學生已基本養成了預習習慣,影響不大。
3、例題練習緊緊圍繞判定展開,并注重引導學生分析問題,尋找方法,強化了判定定理的運用。在后面的練習中其它幾道與平行四邊形性質有關的問題,學生基本可以解決,故沒有講評,而重點講評判定平行四邊形的11題,再次突出了本課重點。學生的思維得到再次訓練,知識和技能得到了了再次鞏固。
四、請選例題,注重綜合
如果復習課中,僅僅是把學生做過的題或基本相同的題再做一次,可以達到一定的復習效果。但其復習效果主要停留在知識再現上,對學生的能力發展起不到多大作用。同樣,復習課中(尤其是第一輪),知識點復習與能力發展又是一對矛盾體,尤其是面對我們學校這樣相對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一方面,我們很多老師擔心:題目難一點,可能會浪費很多時間,可能學生會基礎知識都不夠熟練。于是,大量的、重復的、機械的基礎知識點練習“壓在”學生身上,學生變成了做題機器,體會不到學習的樂趣,產生一種“做題倦怠感”,因此,我們的初三課堂,大多數感覺死氣沉沉。另一方面,我們有些老師,例題沒有緊扣重點,不注重方法提煉,尤其是通性同法的提煉,有些例題過難,學生無從下手,從而例題不像例題,講解啰嗦,起不到能力訓練的目的。
五、將在點子上
另外,講一點所有課相通的地方,提幾個問題供大家思考:
一、一節課是否以講完為目標?講完了的課才是好課?
公開課中,我看到了一種現象:為了追求課堂的所謂完整,為了最求所謂的解決所有問題,我們有些老師總是很急于把所有題目講完,而忽視學生的主體認知。有些問題沒有挖掘深入,草草了事,有些方法沒有提煉,急于進入下一個問題。
回顧本節課,在例題處理上我也犯了類似的錯誤。方法提煉的還不夠到位,學生的思維沒有得到充分的深化。我們大家都不同程度的犯著同樣的錯誤,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幾點:
(1)課標要求把握不準,要么偏離了重點,要么題目太難;(2)對學生的學情認識不足,設計不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以我的課為例,例題中,本想給一點“腳手架”,提示學生利用點的坐標的橫坐標和縱坐標做一些提示,但后來還是沒給,想讓學生自己試一下,結果學生做起來沒有頭緒,很多同學無從下手。其主要原因是,對學生能否將坐標和四邊形的邊、角的特征聯系起來估計不足。好在,我巡視中發現了問題,組
織了學生討論,給學生打開了思路,但也耗去了不少時間。
不過,從學生活躍的思維來看,本節課的目的達到了:(1)所有判定方法都得到了強化;(2)解決了平行四邊形的判定和坐標的整合問題,能力得到了一定發展;(3)課堂預設和“動態生成”的關系。
課堂預設即課前做的教學設計,它是“靜態”的,即使老師在課前準備做得再充分,都不可能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的學習障礙全部預測清楚。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學習“動態”,及時調整策略,甚至“砍掉”某些已有的設計,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有針對性的解決學生中的學習障礙。這樣學生才會有所得,學習興趣才能激發,學生才會有強烈的學習愿望,這種學習的動機才會更持久。
二、題目是越多越好嗎?
本節課題量不算太大,但做到了幾點:
(1)一題多變
一題多變,有利于學生抓住問題的本質或者說是核心,從變化的題目中抓住不變的東西---核心問題。本課的核心問題就是,平行四邊形的判定方法的選擇。自認為從課前小練變到典型例題,還是比較合理的。因為,前面的練習其實就是為例題做了一定鋪墊,學生可以建立起知識聯系,尋求解題突破口。但,從典型例題變到能力訓練題,并不理想,沒有緊扣“平行四邊形的判定”而變,這也是因時間倉促,下的功夫不夠所致。
(2)一題多解
一題多解,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發散性,對學生提升解題能力頗有幫助,而且能夠讓學生順利建立起知識結構,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課中,典型例題覆蓋了幾乎所有判定方法,使學生各種方法進行了合理分析,既可以牢固記住這些方法,又可以進行對比,理清他們的聯系和區別,同時提升解題能力,避免了“題海戰術”。
(3)多題一法
本課從課前小練到例題再到練習題,雖然題目各不相同,但解法卻都是相通的:即根據條件,選擇一種判定方法進行判定。這有利于學生“悟”出解題的思路,找到數學的樂趣。
遺憾的是,在“多題一邊”上不夠,如果能夠編出一道例題,就是前面小題的整合,那就最理想了。雖然典型例題有一點“多題一變”的思想在里面,但還是不夠經典,課堂效益的最大化還有很大距離。
認識四邊形教學反思13
批改了前一章的測試卷,由于課標的要求反證法要求不高,所以在教學中也沒有花很多時間去突破這個難點,要求只是對于反證法的作用,目的是為了證出平行線的傳遞性而學,反證法只局限于證明平行線的傳遞性。但是考試的卷子里出現了,用反證法證明在一個三角形中,如果兩條邊不相等,那么這兩條邊所對的角也不相等。結果有很多學生錯誤,與另外的數學老師交流,她說她班上的學生掌握的比較好,只有10幾位學生做錯,試卷是她出的,她也許認為這個內容既然出現了學生就必須掌握,所以講的很透徹。而我的想法既然是標準里不要求學生掌握的,那應該嚴格按照標準來執行。這件小事情也就引出了新課程改革中的一個困惑,我們該怎么把握教學中的度。教學中有這樣的要求,分成幾個層次,對于學習有能力的同學可以完成B、C的內容。應該說是選學的,但是考試的時候,又把這些內容出來考,這樣造成的后果就是所有的學生都必須掌握這些內容。表面上要求是降低了,但是學生的負擔反而變的更重。對于考試中的錯誤,我只好再利用什么時間進行補充。
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解決部分學生對于不理解的問題不愿意問的狀況,在班上組織了10位學生幫助部分有困難的學生。開始的時候兩位數學課代表都沒有積極參與,結果另外的這10位學生有點意見,開始還是比較積極,可是過了幾天積極性就不高了,比較難堅持。早上兩位課代表來交作業的時候,向他們了解班級中同學學習數學的情況,叫他們對于班中學習情況提一些建議。在交流中讓他們明確課代表不僅僅是交作業,在班級中除了自己的學習起示范作用外,還要對班級學習有促進作用,要求他們想辦法。跟他們談了幫助同學的重要性,可以提高自己在班級中的威信,提高自己的能力,對于今后工作中也可以得到很好的鍛煉。每個人如果能幫助別人,使他們在自己的幫助下取得進步,這樣人生價值就可以得到體現,生活會感覺到更加幸福。思想工作做通后,要求他們在課前對班級中的學習提一些建議。在課前,我表揚了他們兩對于班級數學學習中的擔心,并向我提建議。并決定到講臺上來向大家提幾點建議,同時宣布自己愿意幫助別的同學。學生給予熱烈的掌聲,這樣的做法得到了全體同學的支持。
合作學習的內容本來是利用課件來展示,但是教室里的播放軟件版本太舊,不能顯示動畫過程。改成讓學生在草稿紙上畫一個三角形,然后按住一邊的中點旋轉180度,再畫出圖形,這樣處理也許比動化展示更有效果。在講解平行四邊形的.定義的時候,著重分析了定義的條件,必須滿足兩個條件。1、兩組對邊分別平行;2、四邊形。只有同時具備這兩個條件的時候,才能得到平行四邊形。在上次考試中有的學生就是因為想當然,覺的就是正確的,忽略了條件結果就錯了。垂直于同一條直線的兩條直線互相平行,這個命題是錯了。因為缺少前提條件,在同一個平面內。還有一個錯誤,“在一個三角形中,等邊對等角”好幾位同學為了省事,把前面的前提條件,“在一個三角形中”省去,結果就是另外的意思,只要有邊相等就有所對角相等。進一步強調了數學這們學科的嚴密性,所有的定理多一個字不行,少一個字也不行。
整體感覺學生證明的思路還不是很清晰,證明步驟的書寫還有待規范。
認識四邊形教學反思14
平行四邊形在二年級時學生已有了初步的認識,這部分內容又是在學生認識了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后認識的又一個平面圖形。這里著重是要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平行四邊形的特征以及認識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學生雖然有了認識平面圖形的經驗,但深入、全面的了解平行四邊形的相關知識,對于學生來說還是比較抽象的。這里我著重發揮了信息技術形象、直觀、便于操作的特點,很好的幫助學生完成了本節課的學習任務。
1、利用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本節課內容較抽象,教學之前利用學生喜歡動手制作的特點,引導學生進行了有趣的拼圖活動,鼓勵學生用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來拼一個新的圖形。學生在積極的參與中分別拼出了長方形,銳角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使新課很自然的過渡到了本節課主要內容,導入了新課。這一活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了學生探究平行四邊形特征的欲望,使學生對平行四邊形有了初步的認識
2、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新知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在獲得知識技能的過程中,只有親身參與教師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才能在數學思考,問題解決和情感態度方面得到發展。在教學中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更多的讓學生參與知識的探究過程。首先,我讓學生用手中的學具分別制作一個平行四邊形并讓學生展示和闡述制作的過程,學生能夠更進一步的認識平行四邊形。其次,學生根據自己的制作分別猜測平行四邊形的特點,然后再引導學生用各種方法驗證、交流自己的猜想,使學生在碰撞和交流中最后得出結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思維過程,在交流與傾聽中把自己的方法與別人的想法進行了比較。從而得出了更好更準確的結論。再次,認識平行四邊形的高和底以及畫高是本節課的難點。教學中,我用在平行四邊形上下兩條邊之間架一座橋怎樣最省材料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再通過學生的'思考和動手畫,很好的認識了平行四邊形的高,也學會的畫高。可以說學生的自主探究貫穿了整節課。
3、發揮信息技術的優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新課教學中,讓學生從生活中找有關平行四邊形的實例后,我運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圖片便捷的特點呈現出學生熟悉和感興趣的素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就在生活中,就在我們身邊,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讓學生初步感知了平行四邊形。
正確畫高和知道平行四邊形高的數量是本節課的重點,教學中,一邊讓學生自主探索,一邊應用多媒體課件能夠直觀演示的特點,展現了畫高的過程以及演示了從平行四邊形的一邊向另一邊可以畫無數條高的過程,讓全體學生都能了解平行四邊形高的畫法以及知道了平行四邊形高有無數條的特征。
本節課有成功的地方,也有美中不足之處:注重了學生的參與度,時間卻也浪費了許多,因此課堂上新課教學時間很緊,導致在練習這個環節上就顯的很倉促,練習沒能很完整的完成,強化時間的分配是以后教學中應該注重考慮的問題。
認識四邊形教學反思15
平行四邊形這個內容是學生在認識了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后又一個對平面圖形的認識。在上本節課之前我讓學生每個同學用木條分別制作一個長方形和三角形本節課就是利用學生自制的長方形拉成一個新的圖形導入的,學生的興趣一下字就被激發起來了。他們對新的圖形“平行四邊形”很有興趣。因此利用這個熱度讓他們對自己手中的新圖形進行觀察,看一看,比一比,哪個小組找到新圖形的特征多。平行四邊形的特征在孩子們激烈的討論中出來了。然后讓他們把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進行對比,進一步認識他們之間的不同之處。對平行四邊形的特點有更加深刻的認識,也對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的用途有了新的認識。本節課的優點就是在于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學習當中,讓他們在與同伴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真正地掌握了數學知識,同時也學會了學習數學的方法。這樣的課堂學生的參與面積很廣,熱情很高,就連我們平時不愛說話的'郝立榮同學,在這節課上竟然站了起來,說出了自己的發現,發表了小組的意見。他們在這個過程中體驗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因此課堂的效率也大大的提高了。
美中不足之處就是:注重了學生的參與度,時間卻也浪費了許多,因此課堂上的內容涉及的不是很多,在練習這個環節上就顯的很倉促,沒有做什么練習,下課的鈴聲就響了。所以只能在下一節課上進行練習了。
認識四邊形教學反思16
課后反思:
通過親授本節課,對本節課的設計及授課過程中的一些問題進行了深入反思,下面,我分別從成功之處、不足之處及再教設計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成功之處:
1.本節課環節之間過渡清晰。且注重了環節的小結與環節之間的知識銜接。
2.在授課過程中注重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通過讓學生完全經歷]觀察——獨立思考——明確目標,小組合作探究——反饋總結這一過程,自主構建知識體系。學生經歷了知識形成的全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來突破了本節課的難點。
3.在授課過程中注重了知識與生活的密節聯系,如找身邊的平形四邊形,體會平形四邊形及其特性在生活中的應用,增強了數學學習的興趣。也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這一道理。
4.對教材內容進行了適當的深挖掘。如四邊形、平形四邊形、正方形、長方形的關系,學生能夠進行辨別,但不能系統的理清其關系,我通過以集合圈的方式,幫助學生正確建立這四者之間的關系。
不足之處及再教設計。
1.本節課的目標內容較多。在上課時,不能全部完成設計目標任務。高的教學可以放在第二課時進行學習。
2.學生在第一次探究時,對探究哪些內容、用什么樣的方法浪費了較多的.時間。老師要在探究之前,把可能的問題進行預設,并進行方法的適當指導,這樣學生在探究時能明確方向,減少不必要的時間浪費,提高課堂的實效性。
3.老師對知識的細節處理不夠。沒有較全面的預設到課堂上生成的問題。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加強對學生的課前分析,深入思考可能生成的問題,在備課上多下功夫。
認識四邊形教學反思17
《四邊形》這一課是操作性很強的課,我根據教材和教參分析設計了幾個學生動手操作的實踐活動,圍一圍,想一想,找一找,摸一摸,畫一畫等來認識四邊形,感受四邊形,從而獲得新知。
反思整節課,我認為做得好的地方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要體現在:注重了學生動手操作這個方面,創建了比較活躍的.學習氛圍。學生是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進一步認識四邊形的,學生對分、畫、找四邊形都非常有興趣,學習的興趣非常濃厚。
同樣在整節課中也出現了許多問題:
1 面對學生的生成問題,課堂的應對能力還不強。如學生在判斷四邊形時提出梯形因為對稱所以邊都相等,我只抓住邊相等而沒有注意對稱問題,還有學生提出的正方體問題沒有及時講解而是推后講,過于注重自己設計的教學序。
2 重難點時間把握不當。重點時間花太多。“四邊形的分類”這一教學環節的處理還不夠理想,學生能直觀的進行分類,但語言表達分類的標準比較困難。前面幾個環節的教學是教師引導學生去獲取知識,但是在分類這一環節中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和發表自己看法的空間,過多地牽制了學生的思維,使得有幾種不錯的分類方法沒能在課堂上得到展示。
認識四邊形教學反思18
在學習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這節課的過程中,我感覺到上圖形課與計算課有很大的不同,計算要求學生細心,而圖形不僅有這樣的要求,更多的是要讓學生親身經歷、體驗和感受各種圖形,例如練習中提到的平行四邊形的特性—伸縮性,即容易變形,可以讓學生準備四邊形的`小木棒支架,拉著兩個頂點,顯示出了四邊形容易變形的特性,學生經歷親自體驗四邊形伸縮性的過程后很容易從生活中找到原型。動手實踐、自主探索是學生學習圖形的重要學習方式之一。在教學中,老師可以針對相應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以操作并思考討論等形式來完成。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進一步體會了多邊形的基本特征,比如折一折、剪一剪等,通過這樣的操作活動,不僅使學生進一步明確了多邊形的特征,鞏固了新知,體驗到獲取知識的樂趣,體驗到經歷合作探索、交流傾聽的過程,更激活了思維、增長了見識、積累了經驗。所以教學中只有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才能促進學生更有效的學習。
在學習多邊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過程中,我感覺部分學生在畫多邊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過程中,不喜歡用直尺作圖,作圖很隨意,一點不規范。這些可能是在教學中作圖的時候,對學生數學作圖科學性和規范性要求不夠,在以后的學習中應該注意這些,讓學生改掉這種不好的習慣。
認識四邊形教學反思19
好的開課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源頭,對學生的學習起著至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在東山小學聽到的平行四邊形認識的三節數學課的開課。
A老師:
師:昨天我們參觀了某某校園,今天我們繼續到13號樓去看看。(出示課件)
問: 你發現了什么?
生1:上面有許多的圖形。
生2:窗戶是長方形的
生3:推拉門是平行四邊形
生4:那個燈是球形的。
生5:正方形的
生6:扶手是平行四邊形
師:演示課件(紅色出示平行四邊形)
問:誰知道這是什么圖形?
生:平行四邊形
老師在黑板上貼出各種平行四邊形,讓學生欣賞。
……
B老師:
師:你們喜歡變魔術嗎?
生:喜歡
老師操作由平行四邊形拉成長方形,又由長方形拉成平行四邊形的過程。
問:這是什么圖形?誰知道?
生1:正方形
生2:平行四邊形
生3:扁扁的了
……
C老師:
師:說說你學過的平面圖形?
生1:長方形、正方形、圓形
生2:三角形、
師:(出示課件)圖中你能找到哪些平面圖形?
生1:長方形、正方形、
生2:平行四邊形
師:(演示課件)利用紅色閃動突出平行四邊形。再應用課件突出推拉門的伸縮,給學生直觀感受。
師:你在哪里還見過平行四邊形?
生1:蘭子的圖案、衣服上的圖案上面有平行四邊形。
生2:吃的'糖果形狀有平行四邊形的。
生3:有的花壇形狀是平行四邊形的。
生4:教學樓的樓梯扶手下邊形狀也是平行四邊形的。
……
反思:
從三位教師不同的開課形式反映了三位教師的不同的教學風格,A老師充分的利用了主題圖的情景,創設了連貫的教學環節,在上節課的基礎上進行延伸,緊密的聯系生活實際,情景的創設恰到好處,體現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情感的積累。B老師抓住看了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采取了變魔術的形式引入新課,通過一個小魔術引起學生的興趣,在由長方形到平行四邊形的變化中,讓學生去觀察、體驗、交流,借助已有的長方形的有關知識自己去發現平行四邊形的特點,用他們自己的思維方式主動地去探索,盡管學生在探索中會有失敗,但在學生的反復操作和爭辯中,加深了對平行四邊形的認識,并發現了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聯系和區別,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增強了數學的趣味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學生在比較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快樂的學習。C老師與前兩個老師相比,開課比較平鋪直敘,通過回顧學過的平面圖形引入的學習,充分體現了數學學科的特點,并揭示了學生的認知規律,在課件的制作上有獨到之處,雖然與A老師用的是同一個主題圖,但在平行四邊形的出現利用了閃動突出了重點,利用推拉門的伸縮突破了難點,為后面探討平行四邊形的特性作好了鋪墊。
認識四邊形教學反思20
內容:認識平行四邊形、梯形
課時:2
教學準備: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框架
教學目標:1、通過觀察和比較,了解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了解長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2、通過實際操作,體會到平行四邊形的不穩定性及三角形穩定性,認識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基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走進鄉村
我們在都市生活習慣了,有的人可能非常希望能去鄉村看一看田園風光,今天我們就一起跟著這幅圖來感受一下鄉村的風景吧。
看,這幅圖上有些什么?
二、自主探究,形成數學模型
1、這幅圖上還有許多數學圖形呢?從圖上找出你認識的圖形,并與同學進行交流。
你能大概地畫出你找到的圖形嗎?試試看。
2、把你找到的圖形進行分類,采用標號的方式進行。說一說你是怎樣分的。
可以根據邊來分,看,這些圖形都是四邊形,你能把這些四邊形再分類嗎?你認為這里什么圖形很特殊?
3、板書: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叫做梯形。老師這準備了幾根小棒,你能選幾根拼出一個平行四邊形嗎?你認為應該選擇什么樣的四條邊?
4、在第21頁的點陣圖上畫出平行四邊形、梯形和三角形。
5、第21頁填一填,找一找,下面圖形中哪些是平行四邊形?為什么?
在這些平行四邊形中,你覺得哪個比較特殊?特殊在哪兒?
如果用一個圈把平行四邊形都放在里面的話,請你也畫一個圈來表示長方形、正方形。如果平行四邊形的外面再畫一個圈,你覺得這應該是什么?再用一個圈畫出梯形的地盤,應該怎么畫?試試看。
三、總結。現在再試著畫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梯形,再把它旋轉。
教學反思:
先從圖中找出認識的.圖形。分類——為什么這樣分類——找出這類圖形的共同點——探索出平行四邊形、梯形的定義。這樣課的結構好,讓學生在理解與接受知識的過程中學會思考的方法,學會學習。
【認識四邊形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認識四邊形》教學反思04-18
認識四邊形教學反思10-01
《認識四邊形》教學反思06-12
《四邊形的認識》教學反思07-01
《四邊形的認識》的教學反思范文07-17
《認識四邊形》教學設計及反思06-25
《認識四邊形》教學反思15篇05-26
人教版《四邊形的認識》教學反思范文06-15
《認識四邊形》教學反思15篇10-20
《四邊形的認識》教學反思(精選6篇)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