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算乘法》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筆算乘法》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筆算乘法》教學反思1
一、成功之處:
1.流程清晰:理清楚教學流程背后的目的,收獲頗豐。復習導入環節喚醒已有知識經驗;激趣嘗試環節自主解決問題,呈現不同算法;交流互動環節總結筆算算法,理解算理;總結應用環節運用經驗嘗試解決問題。
2.收獲了“闖關”的思路,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將授課環節連接在一起,環環相扣,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3.鞏固練習環節,出題避免單一化,練習具有層次感。即,模仿性練習、單一練習和綜合性練習。
二、不足之處
1.在展示的過程中,忽略了“估算”的環節。背后體現了在面對計算類的內容教學時,讓孩子們估算的意識弱。這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引起注意。
2.說明算理時,小棒的位置不能完全模仿教材,欠考慮。既然是要向“算法”過渡,那么就一定要把直觀的小棒圖變得更易理解的形式。考慮將3個十放在一起,18根當中的1個十緊挨著剛剛的3捆,自然而然地變成“4個十”,答案能更為顯而易見地展示為48。
《筆算乘法》教學反思2
本課時是在學生已經熟練掌握了表內乘法,能夠正確口算100以內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是一堂計算教學課,在教學過程中,我通過口算進行導入,最后出示一道進位口算,以此設疑。學生通過用以前學過的口算的方法說一說計算過程,再通過擺小棒的方式一起來探究進位的過程,因為之前已經學習過加減法豎式的書寫,所以直接放手讓學生自己嘗試將豎式寫到演草本上。在此環節中,本來預設學生能夠通過口算的方法寫出豎式的基本形式,但是可能是預習的原因,學生都直接寫出了乘法豎式的簡寫格式。于是我順勢請學生將計算過程直接說出,我做適當的引導,讓學生說出簡練的計算過程,然后將板書寫在黑板上,重點講述進位的由來和寫法,再次強調寫豎式要注意的事項和豎式格式的要求。練習部分,我注意到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先由基礎練習開始,完成基本的三道練習,學生和老師共同總結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乘法的計算方法,接下來逐步提升難度,進行改錯練習,更高層次的練習,最后出示拓展練習,做到分層練習。
不足之處:在使用小棒探究進位時,可以讓學生都帶小棒來,增加每個學生的參與度,也加深對進位的認識。計算課比較枯燥,為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可以加入一些游戲性質的環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處理基礎練習時,速度可以加快一些,多加入一些其他類型的練習,計算課練習的多樣化,能更好的幫助學生充分理解。
《筆算乘法》教學反思3
今年星光杯教學評優比賽我的表現比去年有了很大的進步,講完課后我如釋重負,終于可以踏實地睡一覺了。現在我仔細反思從備課、說課到講課的全過程,我的優勢與不足。
一、優點或長處
1、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認真準備。在備課時我認真研讀教材和教參,還研究了蘇版、人教版、北師大版教材和我們所用的京版教材在講該例題時的區別,借鑒其它版本的優點,我還特意把教研員進修時的課件找出來重新溫習一遍。通過兩個多星期的學習與研究,對于教材內容我已了如指掌。課前我還做了一個前測,看看學生的現有達到什么水平,這樣可以更有針對性的講解。我覺得上課就像作戰一樣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老師不光要熟悉自己的授課內容,還要了解學生,了解學生的現有水平才有可能上一堂好課。
2、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向高人請教。荀子在《勸學》中曾說過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所以自己在冥思苦想之后更需要高人的點撥。在上課之前我請教了數學教研組的組長高老師:該怎么利用好點子圖,怎么講能讓學生更明白?我把我的困惑跟高老師交流了,高老師不愧是教研組長,她說的方法我都沒想到。聽了高老師的講解,頓時讓我覺得豁然開朗。她不光告訴我怎么講,還告訴我要做前測,真正摸清學生的現有水平。我還要請她聽了我的試講,高老師給我提出了不少寶貴的意見。對于自己不懂的地方要勤學多問,多向高人請教。
3、關注算理,從根本上理解。本節課我講的是數學第六冊《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去年我也教過,但講完之后學生的錯誤率特別高,誰乘誰,乘的順序總是混淆,只能通過大量的練習幫學生糾正過來。而今年上完課后,我發現學生的錯誤率很低,學生對乘的順序掌握得很清楚。反思我的教學行為,我認為這節課在算理的講解上較去年有的很大進步。例題是計算2412,我在講解第二層用十位上的124時,我沒有說用1乘24得24,而是說十位上1表示1個十,用10乘4得40,所以在十位上寫4,用10乘20得200,在百位上寫2。這樣一來學生對每一位上的數是怎么來的,為什么寫在這一位上理解的很清楚,只有理解了算理,從根本上學懂才能減少錯誤率。
4、體驗算法的多樣化,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本節課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在講解新課之前,我讓學生自己想辦法求出2412的積,看看誰的辦法多。學生用到了拆分乘、拆分加的方法,有的同學把24拆成20和4,分別乘12,再加起來,還有的把12拆成2乘6,分別乘24將沒學過的知識轉化成學過的知識。課上我讓有想法的同學都上黑板講解自己的做法,我本想讓其他同學體會的算法的多樣化,培養學生的發生思維,但上完課之后我收到了意向不到的效果。在做思考題時有的學生也用到了拆分乘或拆分加的方法,本來在課上我只是想讓學生體會算法的多樣化,沒想到學生竟記住了這種方法,再遇到問題時能用到。所以講課時不要忽視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不要輕易抹殺他們。
二、缺點或不足
1、教學難、難點制定的不準確。說課時,我定的教學重點是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難點是理解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在說課時,校長幫我糾正對于算理的理解既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而說課之前我對重難點把握的不準確。
2、點子圖的講解不夠透徹。讓學生說完每種解法后,我讓學生觀察兩種口算方法(將24拆成20加4,再和12相乘;將12拆成10加2,再和24相乘)、豎式計算和點子圖之間的聯系。學生在說口算時已經將每部計算的是什么圈在點子圖中了,學生畫的線已經將點子圖分成了四部分,這四部分分別代表豎式計算中對應每位上的乘積。學生觀察出來說的時候已經打下課鈴了,所以我說的比較粗糙,我只說了每部分是誰乘誰得來的,而沒有詳細的說。我應該對著豎式聯系點子圖一起說,每行有多少個點子,有這樣的幾行,也就是求幾個幾,對應豎式中的誰乘誰,如果我能這詳細地講解對學生理解算理來說會很有幫助的。
三、個人體會。
這堂課給了我很多體會,也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這些都將是我專業成長路上的寶貴財富。其中讓我體會最深的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一堂課講的好壞和你課下做了多大的準備息息相關。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句話對于老師來說也同樣適用。這節課最后對點子圖的講解我講得不是很透徹,留下了一個遺憾,回想我為什么沒有講透呢?學生點子圖的畫法有好幾種,學生先畫哪筆都有可能,而課下我沒有把所有的可能都寫出,根據學生出現的可能想出相應的對策。再加上都講點子圖時都打下課鈴了,我一著急就沒說透,留下了遺憾。所以要想上一堂好課課下要下足夠的功夫,名師之所以成為名師,是因為他們花了幾十年的時間在鉆研、在學習、在做準備。
《筆算乘法》教學反思4
《筆算乘法》主要解決筆算過程的書寫格式和豎式中每一步計算的含義問題,這是在學生會做表內乘法,整十、整百的數乘一位數的口算以及多位數乘一位數的估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因為乘法豎式書寫與加法相似,加上筆算方法與口算方法有相通性,對學生來說書寫格式與算理理解并不是特別困難。因此教學時,我將一環節交給了學生自己去嘗試,去探究,最后自己來概括。另外在教學中,我有意識的滲透以下三個方面:
一、讓學生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學生在解決問題時,往往采用正確計算的方法,不會主動的去用估算,甚至要求估算解決的問題,也會忽視而采用正確計算。教參中要求教學筆算前,先讓學生對例題進行估算,我覺得有種為估算而估算的味道,不利于學生自覺得應用估算。讓學生自覺得應用估算,能體會到做算的應用價值。當然例題中教學新知前也進行了口算方法的鞏固,算法交流中進行了口算方法與筆算方法的對比,意在讓學生明白,要計算正確的結果,不僅可以用口算,也可以用筆算,要視數據而定,培養學生靈活計算的能力,
二、培養學生類推遷移的能力。
例題是兩位數乘一位數,練習中最多也只是三位數乘一位數,為了讓學生真正得掌握多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我在鞏固練習中通過做一做三道題的練習后的對比,使學生明白一位數去乘的次數與多位數有關,這樣為學生以后計算更多位數的數乘一位數作了鋪墊。這樣使教學不再局限于教材中的知識點,而是教給了學生學習的方法與能力。
三、通過練習拓展學生的思維。
其實我們在教學數學時要注意把握兩點:
一要充滿智慧挑戰,也就是數學味,發揮數學的思維價值;
二要有生活味,發揮數學的應用價值。那么要發揮數學的思維價值,在新授課教學時,教師除了要充分暴露學生的思維過程外,練習的設計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像這節這樣知識點比較簡單的課,適當的設計拓展性的練習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最后的練習題應該還算算得上吧。
不足之處:
這節課學生的表現還算可以,但自己還有一點做得不到位:幻燈片口算小木棒并沒有與黑板呈現的板書做到順暢的過渡,導致新授時間過長。
《筆算乘法》教學反思5
筆算乘法是在學生學習了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多位數乘一位數的估算的基礎上學習,為下面繼續學習筆算乘法打下基礎。在教學筆算乘法的第一課時時,我的教學目標是: 1 、理解筆算乘法的算理。 2 、掌握筆算乘法的方法。 3 、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習慣。上完這節課我覺得以下幾點還是比較成功的。
一、尊重學生的學習起點。
課前在設計這節課時,我是只教學例 1 ,就是不進位的筆算乘法,在試教的過程中發現大多數學生都能馬上找出 12 × 3 的筆算方法和算理,這個學習任務對他們來說非常的簡單,沒有什么學習的難度,為此我把例 2 的內容即個位滿幾十的也放在一起教學,增加這堂課的容量和密度,讓學生的學習具有一定的挑戰性。通過這節課的教學發現學生還是能夠比較輕松地接受的。
二、讓學生自己探索計算的方法和算理。
由于有筆算加減法的鋪墊,還有一些學生可能已經接觸過這樣的豎式,所以我設置學習的過程由學生自主探索為主,整堂課都由學生自己來介紹筆算的方法,即算理。教師主要是把學生說的方法進行小結。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三、體現算法多樣化,并為筆算的計算方法、算理所服務。
計算 12 × 3 時,我先讓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計算,有的學生運用口算的方法: 2 × 3=6 10 × 3=30 30+6=36 ,有的學生用的是連加的方法: 12+12+12=36 (元),還有的是用筆算的方法。組織學生一一介紹前兩種方法后,最后引出筆算的方法,過程自然、流暢。同時在理解算理時讓學生比較三種方法,說出你有什么發現,最終得出第一種口算方法與筆算方法其實是一樣的,這樣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算理,同時感受到了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
《筆算乘法》教學反思6
首先,我想談談對教材的理解。本課的教學內容是不進位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的。它是本單元的重點,學生掌握了不進位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以后,將為進位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為學生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因數是更多位數的乘法問題奠定了基礎。
因此本節課的筆算主要是讓學生1、掌握乘法的順序;2、理解用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數乘第一個因數得多少個“十”,乘得的數的末位要和因數的十位對齊。傳統的計算教學側重于使學生掌握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新課程背景下,計算教學不是孤立的,它與估算、與解決實際問題有機結合起來了。所以本節課把教學目標定位在: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在弄清用兩位數乘兩位數算理的'基礎上,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和書寫格式,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同時培養學生用“舊知”解決“新知”的學習方法及善于思考的學習品質,養成認真計算的學習習慣,其中教學重難點仍是理解乘數是兩位數筆算乘法的算理。用舊知識來解決新問題是很好的學習方法,但如何讓學生能比較好地接受,需要教師運用好的方法引導。
我一開始出示了一位數乘兩位數和兩位數乘整十數原來已學過的舊知識,然后通過比較引出了兩位數乘兩位數這一新的問題,引導學生學習和嘗試運用舊知識來解決新問題的策略,這樣既體現了教師尊重學生,又體現了較好地發揮教師的指導、引導作用。
先讓學生估算,再嘗試用筆算,這樣既復習了上節課上的估算方法,也為筆算(精算)學習打下基礎,使估算、筆算有機結合。為什么“24“的4要與十位對齊,這是這節課的新知,也是這節課的難點。為突破這個難點,我安排學生自己介紹計算方法,讓學生自己說出“24”實際上是240,它是由24乘10得到的,它表示的是24個十,這樣的安排,對于學生明白算理算法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數學課程標準》中,在計算教學中提倡算法多樣化。算法多樣化的目的是能在計算教學中,加強數學思考,尊重學生的個性,體現因村施教,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讓學生在經歷具體算式的過程中,自主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在具體的計算中,體驗到豎式計算的的優越性:簡潔、明白、通用,易檢查,在這個過程中,我始終作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去體會各種算法,但由于對舊知掌握的不扎實導致了后面算法上較單一。
本節課在新知的探索過程中,為了突破重點和難點,我分兩個層次進行。第一層次主要是為解決學生對兩位數乘兩位數算理的理解,而理解算理主要是以學生對乘法算式意義的理解為突破口。在對比橫式與列豎式時,學生發現“實際上橫式與列豎式的算法是一樣的。只是呈現的方式不同。列豎式的方法比橫式方法還要簡便,實際上列豎式也是先算24乘2的積;再算24乘10的積;再把24乘2的積和24乘10的積想加。”第二層次主要是為解決十位部分積的對位問題,這也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對于難點我處理的比較粗,沒讓學生理解透徹。特別是對算法的教學,理解力好的學生能明白,但中下的學生不一定能聽懂。教學時,應需要用不同顏色的粉筆和箭頭寫明筆算的方法與順序。在學習活動中,讓每一位學生通過動手、動腦、動口積極參與的學習過程,感受“用舊知識解決新知識”這一數學思維方法。
由于這是一堂計算課,為了提高計算能力,同時培養學生認真計算、書寫工整的良好學習習慣。所以我在設計練習時明確每一道題的練習意義,確保一步一個腳印,步步到位。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加深對法則及算理的認識。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練習的優化。但由于時間的關系練習沒完全呈現出來。
回顧整節課的教學,發現自己身上存在太多的問題:缺少對課堂的調控能力,語言不夠精煉,對學生的引導不到位,制約了學生對新知的探索。今后的教學中,要努力學習。讓每位學生通過動手、動腦、動口積極參與學習,讓學生在教師創造的時間和空間中體現自我的價值。
本節課理念新、設計巧、思路清、特色明。總觀這節課體現了“簡潔而充滿活力,樸實而富有情意”的設計理念。它為公開課返璞歸真,展示原生態的課,提供了成功的案例。
1、明確教學目標,重視算理算法的理解與應用。《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計算教學中,“要通過觀察、操作、解決實際等豐富的活動,感受數的意義,體會數用來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數感”。教師在教學中,不僅使學生會算,還通過學生自己的探究,懂得為什么這樣算的道理。并在多種算法的比較中使算法得到了優化。
2、通過改進教學方法,促進學習方式的改變。著名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認為:“學習數學的唯一正確的方法是讓學生‘再創造’”。即讓學生通過數學活動自己去探究、去尋找正確的方法。這本節課中,教師在學習探究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時,通過交流,讓學生充分展示學習的思路,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讓學生真正自己領悟數學知識掌握數學技能。教師組織學生創新,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介紹不同的計算方法。如“誰愿意與同學們分享你的計算方法?”“在這些算法中,你比較欣賞哪一種算法?”等等,讓學生在交流中學會吸收,學會欣賞,學會評價。
3、教學內容聯系實際,重視學生的體驗與感悟。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教師在引入階段通過現實數學情境的創設,采取憶舊引新的方法,從復習兩位數乘一位數,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再引出兩位數乘兩位的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可以分解為兩位數乘一位數和兩位數乘整十數來計算,這里教師充分依據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復習舊知來為學習新知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4、關注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重視學習方法、學習策略的指導。我國近代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本節課自始至終都滲透著教師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學習策略的指導,讓學生自己能夠運用不同的策略解決實際問題。重點讓學生體驗到了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的方法。但又鼓勵,學生根據各人的實際選用合適的策略。如看書,請教家長老師、同學間相互幫助、獨立思考解決等。
5、課堂評價語運用恰到好處,時時處處都在關注促進學生的發展,激勵學生學習更好地學習。如:“同學們的估算能力真強!”“仔細嚴謹,體現了我們學習數學的良好品質!”等都體現了教師看到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表現十分滿意和欣喜。
《筆算乘法》教學反思7
《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乘法》這節課是在學生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與兩位數乘兩位數同是乘數是兩位數的乘法,教學中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和算法都可以直接遷移到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中來,因此,學生對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并不會感到困難。但是,由于因數數位的增加,計算的難度也會相應的增加,計算中就會出現各種不同的情況,因此,這一課的學習對學生來說也是非常必要的。
三位數乘兩位數雖然是筆算乘法的關鍵,但學生有了二位數乘兩位數的基礎,如果單是由教師講解,難免會有枯燥無味感。在教學時,我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在課堂創設思考、交流空間幫助學生掌握知識。
對于如何筆算144×15,我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其在獨立思考,讓學生嘗試用自己的計算方法探索。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自主探索。對于學生多種不同的算法,只要他們講得出理由,都應加以肯定。交流時,重點放在討論豎式的計算方法上,并讓學生說一說每一步計算的算理。有了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自己的探究中,學生通過認真的思考與合作交流得出了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乘法的方法。整個教學過程,從學生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探索筆算方法,學生始終處于學習的主體地位,在活動中學生經歷了筆算乘法的計算方法的得出過程,體會了計算的用處,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我只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學生是主體,是探索者,由于學習方式具有開放性和探索性,學生的學習活動積極了、主動了。
在練習的評講,將重點放在學生容易錯的題目或常見錯誤上。讓學生做老師,進行批改糾錯。分析這道題是否正確?如果是錯的,那么錯在哪里?從而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糾正了學生錯誤,加深正確做題的印象。同時對學生的作業提出明確要求,包括相同數位如何對齊以及橫線的畫法等,作業批改時也從嚴要求。
從作業情況來看,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其主要問題是學生的口算能力較弱。其一,部分學生乘法口訣不熟練;其二,一百以內的加法不過關。雖然在上學期期末進行了一段時間的訓練,但效果并不顯著,本學期要繼續加強計算題的練習,每天的題量可以少一些,但要堅持每天練。
《筆算乘法》教學反思8
首先,我想談談對教材的理解。這部分的學習內容是在學習了筆算多位數乘一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單元的筆算乘法分兩個層次編排。先出現不進位的,突出乘的順序及部分積的書寫位置,幫助學生理解筆算的算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因為,學生掌握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不僅可以解決與之有關的實際問題,還為學習多位數四則混合運算打下基礎。而且,為學生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因數是更多位數的乘法問題,奠定了基礎。因此在計算體系中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本節課在新知的探索過程中,為了突破重點和難點,分兩個層次進行。第一層次主要是為解決學生對兩位數乘兩位數算理的理解,而理解算理主要是以學生對乘法算式意義的理解為突破口,從引入部分的口算、學生用不同方法對例題的嘗試及學生對不同方法的理解,包括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的過程都僅僅圍繞乘法的意義來展開;第二層次主要是為解決十位部分積的對位問題,這也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主要是能解決這幾個問題,第二個部分積的末尾“0”能不能省?會不會影響計算結果?省“0”后要注意什么?
由于這是一堂計算課,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加深對法則及算理的認識,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計算能力,并培養學生認真計算、書寫工整的良好學習習慣。練習是一種有目的、有步驟、有指導的教學活動。有目的性的練習就是要教師在設計安排練習題時,要悉心鉆研教材,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精心安排。也就是說教師在設計練習時必須明確每一道題的練習意義,確保一步一個腳印,步步到位。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練習的優化。
因此在探索檢驗過程中我一共安排了4道題:31×1223×1341×2134×12前兩題主要是為理解算理服務的,后兩題是為了鞏固部分積的對位問題。計算是枯燥的,但也是有用的,引導學生能應用知識解決生活里相關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的作用,逐步樹立應用數學的意識,從而從“有用性”的外在角度刺激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更積極主動更有興趣的來學習今后的計算課。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滲透一種數學策略,掌握一種數學方法,使今后學生面對沒出現過的題目、類型或其他生活中的問題,不再驚慌不已、束手無措也是我本節課要傳達給學生的。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也發現了自己的許多不足,特別是作為一名教師課堂智慧的缺少,如課堂提問的策略問題,面對學生的突發問題,不知道怎樣去引導。在今天部分積“0”問題的處理上就花費了大量時間,并且出現了很多重復教學的情況。我想了有了失敗,才會去找原因,才會去思索,才會不斷去實踐,這樣在實踐反思中不段磨練自己,鍛煉自己。
《筆算乘法》教學反思9
小長假之后,學生第一節課的狀態很不好。學習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上周每位同學都熟練地掌握了不進位的筆算方法。今天在不進位的基礎上學習進位乘法,應該是水到渠成的事。
實際上卻并非如此。有的學生遺忘了筆算乘法的格式,將第二步乘得的結果與個位對齊,這屬于不明算理的錯誤。有的學生計算到進位乘法時,忘記剛才乘得的積是幾十,直接往下進行,這屬于口算乘法尚不過關。有的學生出現莫名其妙的錯誤,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這屬于不明白進位乘法的算理,胡寫一通。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
1、上周我病假一天,本應在學習過不進位筆算乘法的第二天,繼續練習,鞏固不進位筆算乘法。但是停了一天,再進行練習,效果就會打折扣。之后連續四天沒有上課,部分學生遺忘筆算方法,也是很正常的事。
2、我在課堂中對關鍵點強調不夠。十位上的數與第一個因數相乘之后,結果應該是幾個十,這一點還要讓學困生更加明確才是。
3、知識與技能之間還有一定距離。學生剛剛學習過筆算兩位數進位乘法,初次使用這種計算方法,由于不熟練,計算能力不夠,難免出現各種問題,這是正常現象。
如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1、講解計算過程可以加深對算理的理解。
2、關注學困生以及易溜號生的掌握情況,可以促進學生整體的提高。這幾天的課堂上,學習過新知識之后,請這些學生上黑板前板演,共同糾正他們做題中出現的問題,課堂效率提高很多。一是這些孩子的注意力明顯集中,二是促使其余學生學習更加專心。
3、將學生做題中的錯例作為課堂練習題。
4、請學生找出自己計算中的錯誤,并說明錯誤原因。
《筆算乘法》教學反思10
本節課中以書本中的情景為學習材料,簡單呈現,直接入題,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曾一度迷失在熱鬧的情景教學中。輕易拋棄教材目的就在于讓學生掌握學習的 主動權,節省時間以投入到有效學習中。傳統教學重結論,輕過程。其實知識的內化必須是學生個體根據已有知識和經驗針對問題主動加以分析和思考,然后產生遷移的過程。但由于學生存在個體差異,所以學生掌握的情況也不盡相同。在本章內容中知識點并不需要教師過多地指導,教師只要提供一個讓學生暢所欲言的平臺,認真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建議,然后適時小結,其他的都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解決。
這主要體現在:
1.豎式計算時允許從高位算起和從低位算起并存,等學生碰到實際問題時(進為),自己領悟哪一種計算順序更簡便。
2.學習豎式計算的目的。解決問題是一個探索的過程,不是 簡單的用現成的模式解決問題的過程,多位數乘以一位數的計算數據簡單,學生的結局是多樣化的,而豎式使學生學習的一種新的計算方式。為了后續的學習除了要求書寫規范,還要溝通他們與其他算法的相通處,這也是主題中彰顯的重要教學思路。
3.本課主要是解決筆算過程中從哪一位乘起、怎么進位和豎式書寫格式問題。現代教育更加重視人的發展,即讓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通過教育活動,獲得最大限度的發展。本本節課我通過制作課件的展示,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抽象的問題形象化、具體化。對完成教學目標奠定了好的基礎。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作有效遷移,獲得解決新問題的多種方法。在此基礎上又引導學生對多種方法進行評價,然后選擇合理的方法解決問題。教師力圖通過教學活動向學生展現活生生的數學知識,而不是死的數學知識。
4.新課標提出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加強估算,鼓勵算法多樣化。在探索筆算乘法的過程中,我先同學估一估,培養了學生的估算的能力。接著放手讓學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去計算想,學生積極地投入到交流討論中,不少同學的口算能力很強,用口算的方法算出了機構,在交流中學生充分體驗了成功的喜悅。在此基礎上,又引導學生試著用豎式解決這一問題,有了口算的基礎,像大學生通過認真的思考與合作交流得出了筆算乘法的方法。從學生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到相互交流探索筆算方法,學生始終處于學習的主體地位,在活動中學生經歷了筆算乘法的計算方法得出的過程,體會了計算的用處,真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筆算乘法》教學反思11
課堂上,我通過有趣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研究算理與計算方法,反復向孩子們強調在乘的時候要記得“從個位起,用一位數依次乘多位數的每一位數;哪一位上乘得得數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的計算要求,但是在練習中部分學生仍然出現了下面的情況:
1.漏進位。在計算時孩子們常會出現貪快不進位的情況,一旦漏掉進位,在下一個數位的計算上就容易遺忘出錯。
2.忘記了要“依次乘多位數的每一位數”在計算乘加混合式題的口算時,加法也“依次加多位數的每一位數”了。
在計算一位數乘多位數時,必須嚴格按照計算順序一步一步去乘,碰到有進位時,要先對準前一位下面進幾,千萬不要漏掉把進位的數與乘積相加。為了減少計算上的錯誤,需要多練習乘加混合式題的口算(如:68+7等),這類口算的熟練可以大大提高一位數乘多位數的正確率。在教學中還要通過各種形式適時地多補充些相關練習,以強化學生計算技能,提高計算的正確性。
以上這些如果只是講給是不行的,我通過操作學具讓學生加深對算式算理的理解,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能對問題做出正確分析,對同一類題目做出總結和概括,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操作學習過程中,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口頭語言表達能力,課堂上我注重張揚學生的個性,鼓勵學生以自己的思考方式和習慣解決問題。個別學生的學習情緒往往是外熱而內冷。我想今后的教學要注意課堂上讓所有的學生都活躍起來。
【《筆算乘法》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筆算乘法》教學反思15篇04-15
《筆算乘法》教學反思(15篇)04-15
筆算乘法教學反思(15篇)04-06
筆算乘法教學反思(通用27篇)04-14
筆算乘法教案04-06
筆算除法教學反思04-06
筆算乘法教案15篇04-06
小數乘法教學反思04-15
《乘法公式》教學反思01-26
分數乘法教學反思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