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認識平面圖形》教學反思范文(精選6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一年級《認識平面圖形》教學反思范文(精選6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級《認識平面圖形》教學反思1
《認識平面圖形》對于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來講是一堂比較抽象的課,他們還不能深刻去理解各種圖形的特征。為了讓學生掌握好本節課的知識,我制作了一個較為生動有趣的課件來吸引學生的注意,讓他們深刻感受到平面圖形是由立體圖形的表面抽象出來的,讓他們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許多知識都與我們數學是息息相關的,培養他們多觀察身邊事物的習慣。
在本節課開始,為了引起學生的注意我設計了一個各種立體圖形娃娃去看望小狗探探這一故事來引發學生的興趣,從中復習了上一節課所學的知識,因為立體圖形娃娃們比較調皮,把小狗探探的家弄得滿地都是腳印,希望同學們幫它弄干凈——就是找出各種腳印到底是怎樣的一種圖形。
這樣的設計既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也能培養學生樂于助人的良好品德。讓學生自己去找出立體圖形相應平面圖形,目的是讓學生知道平面圖形是立體圖形的一個面;本節課的第二環節是印圖形,先讓學生思考一下有哪些辦法可以得到立體圖形身上的平面圖形,激發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最后是定下一種方法——畫圖形,把畫好的圖形貼到黑板上,這一環節使整堂課的氣氛活躍起來,本節課最關鍵的一個環節是讓學生區分好正方形與長方形,圓與球;為了讓學生正確區分正方形和長方形,我每個學生都準備了一張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白紙,為了告訴學生長方形的對邊是相等的,我叫學生沿著中線上下,左右對折,學生在自己動手操作過程中感受到長方形的對邊是相等的,對折完長方形后我叫學生思考一個問題,我們按剛才的方法對折正方形也得到同樣的結果,到底怎樣區分它們兩個了,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最后有一個學生發現沿著對角線折時,正方形四條邊都能重合,得出了正方形四條邊是相等的;在教學圓與球的區別時,我告訴學生球可以到處滾,但圓只能沿著一個方向滾,只是這樣跟學生講解過于抽象,于是我找了一個可以切開的球,先讓球到處的滾,接著把它分開兩半,把球的一個面展示給學生看,讓它們深刻感受到圓是球的一個面。最后就是聯系生活讓學生自由發言,想想在哪里曾經見過長方形,正方形,圓和三角形。
本節課設計較為嚴密,能捉住重點,難點,學生易錯的知識點來著重去講解,能根據新課標所提出的要求讓學生感悟平面圖形特點,培養學習興趣,發展空間觀念。但是有些地方仍然做得不太好,讓學生把畫好的平面圖形貼到黑板上,出發點是好的,但在板書設計上不大好,應該先幫學生分好類,老師先在黑板上貼好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然后一組一組輪流上去貼,但是我卻交代不清,而且高估了學生的能力,沒有深入去理解一年級的學生。
本堂課能強調平面圖形是由立體圖形得來的,強調學生在回答問題是一定要強調面,例如:黑板的面是長方形。學生在回答問題是有一個錯誤就是喜歡把圓說成圓形,最主要的原因是受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這種說法的影響。總的來說,本節課內容較為充實,設計較為新穎,既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又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一年級《認識平面圖形》教學反思2
教材把認識平面圖形的內容編排在《認識立體圖形》之后,它通過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關系引入教學。因為在現實生活中學生直接接觸的大多是立體圖形,隨時隨地都能看到物體的面。這樣就可以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一些學習活動幫助其直觀認識常見的平面圖形。
我在教學時讓學生在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三棱柱的基礎上,讓學生用摸一摸、找一找、說一說、畫一畫等環節的學習活動,既注重了讓學生以自己內心的體驗來學習數學,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創新意識,又使學生初步感知這些實物(模型)的表面,體會“面”在“體”上,并初步感知它們的特征。同時培養了學生觀察能力、動手操作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分析、比較、概括的能力。
在“找一找”這一環節上,學生通過找立體圖形、平面圖形,對圖形進行了分類,并且初步滲透了分類的思想,為下一部分內容的學習做了鋪墊。
盡管課前我認真做了一些準備工作,但課后感覺還是有很多不足。
1、課堂上與學生互動過程中,給予學生鼓勵的形式有所欠缺。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的鼓勵形式要多樣化,努力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語速偏快。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盡量讓自己語速放慢,讓自己講得清楚,讓學生聽得懂,學得認真。
3、課前準備還不足。一些自制的圖形卡片顏色不夠鮮明,不夠豐富、拼圖樣式太過簡單,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年級《認識平面圖形》教學反思3
《認識平面圖形》這個教學內容是在一年級上冊《認識立體圖形》之后進行學習的,它通過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關系引入教學。因為在現實生活中學生直接接觸的大多是立體圖形,隨時隨地都能看到物體的面。這樣就可以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豐富的學習活動幫助其直觀認識常見的平面圖形。這節課我的安排是這樣的:
1、讓學生準備好學具并看書預習。我先讓學生在家找好長方體、正方體等物體,并看書預習,進行摸一摸、畫一畫平面圖形,把自己的發現與父母分享,然后把準備好的學具帶到學校。
2、課堂上我先讓學生復習立體圖形,通過立體圖形引入到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平面圖形。在學習新課的過程中,我又先讓學生觀察立體圖形,并摸一摸、畫一畫這些立體圖形的的面,讓學生經歷從物體上“分離”出面,研究面的形狀,形成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表象,體會到“面”在“體”上。大部分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勇于探索,感受到了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3、新課標指出:數學來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第三個教學環節就是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各個物體的面。在上面的環節中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的能力都得到了鍛煉。學生通過合作操作,在玩中學、學中玩,樂此不疲,把任務完成得比較理想。
4、動手設計美麗的圖案,并且在小組里面說一說自己的設計。學生興致很濃,個個都參與其中,樂此不疲。
整節課學生都在想學樂學的氛圍中輕松地學習,動手操作、小組合作學習、觀察能力等都得到了鍛煉,但學生在說的時候沒有能夠很清楚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說的能力不強。在設計自己喜歡的圖案時僅僅局限于簡單的房子圖,思維還是沒有得到拓展開放。所以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還需要引導加強。
一年級《認識平面圖形》教學反思4
本節課要求學生人人都要動手參與,比較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因此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樂于思考,勇于探索。而讓學生動手操作,小組交流,給了學生廣泛參與的機會,也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反思一下我的這節課,有著成功的地方,更有不足之處,下面我就以下三方面對我的教學進行一下反思:
一、將游戲活動貫穿其中是低段教學的重點
1、讓孩子對數學學習產生了愉悅的情感體驗。
在教學時,我把復習舊知識融入游戲活動中,利用學生好奇心強的心理特點,通過富有兒童情趣的“變魔術”從口袋中依次變出四種立體圖形(正方體、長方體、圓柱、球)讓學生來猜猜它們都是那些數學朋友,猜對了我就用課件展示它們,再人人動手、動腦,通過摸,初步感受物體的面,一下子就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這樣學生的好奇心、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了,使學生輕松地進入了新課,同時對數學充滿了興趣,達到了復習舊知的目的。
2、在活動中讓孩子學到了知識,培養了能力,發展了思維。
在探索階段(體,到,面的.認識)我設計了找、畫、說、做、拼等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數學。學生通過找、描、分,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認識這幾種平面圖形并體會面在體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描一描,畫一畫這一環節中,通過設計富有童趣而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激發了學生主動思考和創造的欲望。而且,在探究合作的過程中,觀察能力、動手實踐、語言表達、合作交流等能力都得到了鍛煉,體會到了解決問題方法和策略的多樣性。
3、讓孩子體會數學就在生活中,感受數學美。
在學習了新知之后,學生在生活中尋找平面圖形,利用平面圖形組成漂亮的圖畫時,孩子們明顯很興奮,在最后的教學環節中我還安排了讓孩子們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出一個屬于自己的獨一無二的有趣圖形他們都感受到了數學在生活中不僅很有用而且數學還很美!
二、本節課的不足之處
1、教學常規管理方面有待提高,特別在學生對于學具的操作上,大部分孩子很聽話的按照老師的話去做了,還有一小部分的孩子總在擺弄自己的學具,等我講到下面的部分時,這部分孩子就沒有聽到,也就達不到好的學習效果,課堂效率也降低了。
2、小組合作和全班交流中的引導不夠明確,使少部分學生在操作時無目地,教學設計時沒有充分的考慮到實際操作時,孩子們卻是截然不同的表現,例如有的孩子在小組活動時僅僅是個旁觀者,而沒有真正的投入到活動交流中去。這也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注意關注每一個孩子,力求讓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和提高。
一年級《認識平面圖形》教學反思5
“認識平面圖形”是在“認識立體圖形”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平面圖形的認識要比立體圖形抽象。因此,我在設計這節課時從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將體和面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再抽象出平面圖形,便于學生較好地理解和把握新知。通過教學,現將反思如下:
一、從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生活情境引入,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由于一年級學生愛玩玩具,抓住學生的這一年齡特征,我將本節課要學的數學知識設計成一輛學生喜歡的動態玩具車,學生看到漂亮的玩具車,馬上對它產生濃厚的興趣。當學生明白這輛車是由一些簡單的圖形組成時,他們覺得這些圖形很神奇,激發學生認識這些圖形的求知欲,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二、從學生的已有知識出發,將新舊知識有機結合起來。
由于立體圖形學生已認識,請學生從立體圖形中找出平面圖形,并將它畫在紙上,然后同立體圖形進行比較。通過這一系列的數學活動,學生從中深刻領悟到面就在體上以及面和體的不同之處,將面和體有機結合起來。既鞏固了舊知,又能為學習新知做好了鋪墊。
三、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自主探索平面圖形的特征。
由于平面圖形的特征比較抽象,而一年級學生又是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因此只有借助直觀、形象的圖形,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數一數、折一折等活動,從中理解平面圖形的特征。這樣組織教學,讓學生親歷新知的形成過程,既能較好地落實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又能使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得到培養。
四、注重數學知識生活化。
學生初步認識了平面圖形的特征之后,組織學生找生活中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在一起。這樣,既能鞏固平面圖形的特征,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新知,又能讓學生從中體會到數學就在生活中,學習數學是為生活服務的,幫助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遺憾之處:
在學生發現了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不同之處時,沒有及時用課件加以演示,幫助學生加深理解體和面的區別,因此學生對于“在五個圖形中,有四個圖形是體或面,有一個圖形是面或體,請圈出不同類的圖形”這類題錯誤率較高。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彌補以上不足,讓學生更好地區別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較好地落實本單元的教學目標。
一年級《認識平面圖形》教學反思6
1、認識平面圖形的內容編排在《認識立體圖形》之后,它通過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關系引入教學。因為在現實生活中學生直接接觸的大多是立體圖形,隨時隨地都能看到物體的面。
這樣就可以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豐富的學習活動幫助其直觀認識常見的平面圖形。所以在教學中我首先問學生“說說生活中在哪兒見過這些平面圖形”這一問題情境,既引導學生回顧前面學習的立體圖形,也自然地過渡到平面圖形的認識;更密切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調動了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使學生覺得數學有用,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
2、本節課是通過大量的動手操作來完成的,利用“摸”面、“找”面、“畫”面、“說”面幾個環節的學習活動,既注重讓學生以自己內心的體驗來學習數學,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運用數學進行交流的意識,又使學生初步感知這些實物(模型)的表面,獲得對平面圖的感性認識,體會“面”由“體”的得和“面”與“體”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同時培養了學生觀察能力、動手操作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分析、比較、概括的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而在畫一畫這一環節上,學生通過合作操作,把任務完成得比較理想,也得到了比較令人滿意的效果。并且在以上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對于合作與交流有了初步的感知,知道小組成員應該互幫互讓。因為在老師讓他們找出自己最喜歡的立體圖形的時候,學生們并沒有因為沒拿到最心儀的物體而有微詞,也是高高興興地拿起其他物體與同組小朋友進行交流,有個別學生與別的同學商量著互換手中的物體。
3、在讓學生操作得到平面圖形之后,我直接要求學生把圖形貼到黑板上各種圖形所在的相應位置。在貼的時候有幾個小孩把位置貼錯了,給其他小孩多了一個重新分類的機會,這樣的既把學生的作品做了展示,又讓學生把各種圖形進行了分類,并且初步滲透了分類的思想,為下一部分內容的學習做了鋪墊。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
1、學生在“摸一摸”的活動中對面的感知不夠,我的引導也不夠到位,如學生說出有的面是有點粗粗的,次次的,而有的面是滑滑的,我沒有及時指出這是材料的質地問題,而是直接把話題引到“面是不是平平的”上來。這樣對平面圖形的“平”字的理解就有點不夠。
2、在設計“面”由“體”得時我沒有為學生準備這么多的材料,如剪刀、印泥等。也沒有引導學生說出得到平面圖形的多種方法,比如用印泥印、用剪刀剪下立體圖形的一個面、用鉛筆沿著立體圖形的邊描等,大部分學生直接用鉛筆沿著物體的面的輪廓畫。這樣的結果體現不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樣性,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來說是打了折扣。
【一年級《認識平面圖形》教學反思范文(精選6篇)】相關文章:
認識立體圖形教學反思04-22
一年級數學下冊《認識圖形》教學反思03-16
《圖形規律》教學反思08-27
認識水果教學反思范文12-23
圖形的相似教學反思04-07
認識立體圖形04-18
認識圖形說課稿11-04
小學課件《認識立體圖形》教學設計02-23
認識固體教學反思04-07
《認識時分》教學反思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