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那盞燈》教學反思范文(通用7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中那盞燈》教學反思范文(通用7篇),歡迎大家分享。
《心中那盞燈》教學反思1
《心中那盞燈》是篇對童年往事回憶的文章。我在教學這篇課文時,針對父親為作者做一個冰燈這過程,把握課文的內涵,通過洞析人物的刻畫,來展現父親對兒子的深愛之情。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重點把握好課文的第二部分,針對文中所刻畫的人物的動作、語言、表情,創設多種教學情境,讓學生在交流與合作學習中,理解字里行間所充滿的濃濃的親情,感悟父愛的溫暖。
我在教學中通過以下幾個環節,創設多種教學情境,來達到教學目的。
1、把握人物的動作刻畫:學生在第二部分內容中,自行對父親做燈過程中,所出現一些動作詞,做出記號,(分別是:“托、打磨、擦、捂、扭、掖”。)讓學生同桌交流、小組討論,揣磨這些動詞,來體會父親做冰燈所忍受的寒冷及把兒子的冷暖掛在心上的言行舉止中。
2、抓住人物的語言描寫:讓學生分角色朗讀父子間的對話,從這些簡單樸素的對話中,父子間的親情躍然紙上,憐愛之情溢于言表。體會父子間濃濃親情。
3、洞析人物的表情變化:課文在人物表情描述中,最突出表現是用“尷尬”這個詞。既反映了父親想做玻璃燈籠而又沒有玻璃的無奈,又流露無法滿足孩子想要玻璃燈那種美好愿望時的歉疚。這種表情描述,達到了極致。通過讓學生查字典體會“尷尬”這個詞,來理解父親這時復雜的心情。
通過以上的教學處理,師生達到了與作者感情間的共鳴,猶如耳聽父親關心之語;目及父親凍紅之手;身感父親冰涼之軀。整個教學過程充滿感動,真摯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從而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心中那盞燈》教學反思2
一、教材說明:
這篇課文是對童年往事的回憶。講的是一位父親忍著寒冷為兒子做燈籠的事,表現了父親對兒子的深愛之情。
課文配有一幅插圖。畫的是父親在為兒子制作冰燈的情景,課文的第二部分對應。課后設置了三道思考練習題。第一題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對課文有感情地朗讀,體會父親的愛子之情。第二題是讓學生通過對課文的主要句段的讀議,感悟體會課文的思想意義。第三道題是讓學生在摘抄和讀句子的過程中,體會句子表達的感情,積累語言。
二、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父親對兒子的憐愛之情。
三、教學分析:
本節課我主要是將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讓學生充分地自讀,在讀中感悟“文中最打動你的鏡頭是哪個?”,交流后提問“誰愿意把讓自己感動的句段讀給大家聽?能說說你感動的理由嗎?”接著出示一幅插圖,畫的是父親在位兒子制作冰燈的情景,讓學生談感受,是什么原因使“我”流淚了呢?最后,讓學生用動情地語言說起了自己的父親。
教學中的優點是:
1、把握人物的動作刻畫:學生在第二部分內容中,自行對父親做燈過程中,所出現一些動作詞,做出記號,(分別是:托、打磨、擦、捂、扭、掖)讓學生互相交流、小組討論,揣磨這些動詞,來體會父親做冰燈所忍受的寒冷及把兒子的冷暖掛在心上的言行舉止中。
2、抓住人物的語言描寫:讓學生分角色朗讀父子間的對話,從這些簡單樸素的對話中,父子間的親情躍然紙上,憐愛之情溢于言表,從而體會父子間濃濃親情。
四、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
1、課堂容量大,節奏快。在品味父親制作冰燈的動詞時,如“捂”、“掖”等,因為學生對有些詞理解不到位,耽誤了學習時間,導致對父親語言的賞析有點倉促,在體味父子深情方面還有待錘煉。
2、語文教學應該成為學生學習,使用語言的過程,成為師生一起享受生命成長的過程,這堂課強化了“人文感悟”,卻淡化了“語文感悟”。
3、課文的最后一句話是點睛之筆,是以贊燈來贊人,來贊美父愛。說父親做的冰燈是一盞最美的燈,不是美在外形,而是美在它所體現出來的純潔無暇的父子真情,要引導學生悉心體會,聯系自己的實際,結合爸爸關心自己的實例進行討論。
《心中那盞燈》教學反思3
我明顯感覺到,在講《心中那盞燈》這節課的第一課時與第二課時的時候,自身發揮與課堂氣氛都是不一樣的。
以下是我對這節課教學過程中優缺點的反思:
1.開始設計的是讓孩子說出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燈,這點與預設的差不多,孩子們能夠自由說出身邊的燈,很自然的引出課題“心中那盞燈”。
2.在課題書寫上,我的書寫速度過快,不適合中年段教學,應該再放慢速度。
3.在質疑課題的環節,我提出的問題是“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么?”,這個問題不太恰當,應該對課題進行解讀,提問“課題是什么意思?”或“怎樣理解課題?”這類問題。
4.初步讀文,在這個環節進行時我并沒有強調學生的讀書姿勢,這是我對學生習慣培養的疏忽。初步讀文之后,我直接讓學生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內容,這個環節過于靠前,在學生概括主要內容時沒有對學生加以引導。
5.生字教學部分,會認字讀音指導不到位,讀生字的方法有錯誤導致學生在認讀過程中有跑音現象。生字讀音教學應讀準調值,讀的飽滿。
6.會寫字教學,指導生字書寫的課件應規范,與書中田字格一樣,學生練字時沒有對學生的寫字姿勢進行強調糾正。學習生字環節過多,活動急促而繁多導致學生認寫生字掌握不牢固。
7.會寫字教學環節,對字的結構過于濃墨重彩,而且對左右結構、左中右結構的字沒有明確的區分標準,導致學生理解不明確。
8.生字教學之后學生再讀課文,提出了“父親做燈的原因?”屬于病句,應改為“父親做燈的原因是什么?”
9.最后解決課文1-4自然段時采用了追問的方法不太妥當,應抓住一個問題讓學生思考,給學生機會讓學生自由完成追問的內容。
10.重點段落指導朗讀不到位,提出的朗讀要求不實用,應具體的要求學生讀出什么樣的感情,而不是簡單的要求學生讀到位、準確,這是華麗的廢話。
11.理解“托著”“打磨”時用“洗碗”作比喻,從洗碗要小心翼翼聯想到父親磨冰時的認真、用心是個很好的點。
其實除了對教學環實施的反思,還有對自身素質的反思:
1.教學語言過于拖沓,應該清晰明快。
2.巡視姿勢缺乏自信,可以手拿一本書或者一支筆。
3.口頭語過多、范讀口音明顯,應盡量注意改正。
4.教師體態過于活潑,應活潑而穩重,面態應該富有情感,語態要適時輕柔或嚴厲。
5.應與學生同感請,注意教師入境才能感染學生。
6.黑板字書寫,手要扶住黑板,身體要站穩。
對于我來說,每一堂課都是一次歷練,每一次指導都是一次升華,每一個缺點都是進步的機會,多學習別人的優點,充實自己的教學能力。劉老師認真給我評課的神態至今無法忘記,就像他說的那樣,年輕的我們應該是互相學習不斷努力的時候,我們的終點不知在哪,可是我們的起點確在自己的腳下!講完這節課,給我的感覺就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心中那盞燈》教學反思4
4月7日,蘆笛小學,李海蓮老師給我們展示了一堂精彩的隨堂課。下面是我的一些看法,希望與李老師以及各位老師共同探討。
1、借助問題創設情境。
從廣義上說,問題是科學研究的出發點,是開啟任何一門學科的鑰匙。而對于語文學習來說,問題是學生思維的出發點,能有效地引發學生的思考。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設計了如下典型的問題情境:
在引導學生理解“尷尬”一詞后,李老師又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父親為什么尷尬?學生經過互相討論交流后,不僅弄清了父親尷尬的表面原因:沒有直接回答兒子的第一次問話;也弄清了父親尷尬的內在原因:想為兒子做玻璃燈籠但又找不到玻璃的無奈,為兒子做了燈籠但又不能滿足兒子要求的歉疚的心情。
在學生找出我被父親感動的句子之后,李老師問學生:如果你就是作者,你能告訴我“你為什么流淚了嗎?”通過這一問題來引起學生的深思,從而讓學生更加深刻地感悟出文章要表達的父子親情。讓學生真正的從自己的內心深處感受這種父愛之情。
2、聲情并茂的朗讀能把學生帶到作品的藝術境界之中,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
《心中那盞燈》這篇課文是贊頌父愛的,字里行間充滿著濃濃的親情,這也是本課感悟的重點。課文中父親的愛子深情如果單憑老師的講解是不足以讓學生深刻的感受到的,因此李老師在讓學生初步體會到這種父愛之后,再讓他們有感情地朗讀。如父親打磨冰燈的語句、父子間的對話,尤其是父親的話,通過讓學生指名讀、分角色讀、齊讀、教師的范讀等各種方式,讓孩子們從自己內心深處產生與作者的共鳴,引導孩子們讀出父親的愛子深情,讀出文章的濃濃親情。
3、出示馬德的博客,介紹馬德的作品,李老師真是學生課外閱讀的引路人呀!
4、我還有一點小小的建議:在引導學生理解“尷尬”一詞時,李老師讓學生說說什么意思,學生說是“不好意思”,我覺得學生的理解還是有些模糊的,如果李老師又接著問學生“你在生活遇到過什么尷尬的事嗎?”這樣,讓學生說出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尷尬的事,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相聯系,一定能使學生具體地了解“尷尬”一詞的意思。
《心中那盞燈》教學反思5
這篇課文是對童年往事的回憶。講的是一位父親忍著寒冷為兒子做燈籠的事,表現了父親對兒子的深愛之情。
教學這篇課文時,我重點把握好課文的第二部分,針對文中所刻畫的人物的動作、語言、表情,創設多種教學情境,讓學生在交流與合作學習中,理解字里行間所充滿的.濃濃的親情,感悟父愛的溫暖。
1、讓學生把描寫父親做冰燈的語句找出來,讀一讀,通過父親精心制作冰燈的情景,體會制作冰燈的不易,從中感悟父親的良苦用心。
2、引導學生讀父子的對話,特別是父親說的話,體會其中的感情。如“醒了?天還早呢,再睡一會兒吧。”“我不冷,我不冷,小心別凍著你……”體會父親時刻把兒子的冷暖記掛在心頭,感悟父愛的溫暖。
3、引導學生體會用詞的準確生動。如“托”“捂”“撩”“掖”“洗碗似的打磨”等,讓學生通過模仿動作,加以理解。體會父親做冰燈所忍受的寒冷及把兒子的冷暖掛在心上的言行舉止。
《心中那盞燈》教學反思6
這次我執教的是小學語文S版第六冊第五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心中那盞燈》。這篇課文是對童年往事的回憶,講的是一位父親忍著寒冷為兒子做燈籠的事,表現了父親對兒子的深愛之情。課文以贊燈來贊美父愛。通過課前充分的準備和幾次嘗試,我覺得這節課還是有一些亮點的:
1、能夠抓住重點詞來理解課文,同時詞語的理解能夠結合上下文和學生的生活實踐。無形中教給了學生理解詞義的方法,這也是這節課的教學重點。
2.音樂的插入,渲染了氣氛。在教學感悟環節中,我插入了富有感染力的音樂《神秘園之歌》,大大提升了感染力。
3、課文中的補白練習。我再讓學生通過我與父親的對話,從父親那暖人心的話語中感受到父親對兒子的愛后,我有怎樣的表現?學生找到句子,并體會我當時的心情,此時我出示補白練習:聽了父親的話,看著他那凍得發紅的雙手,我的心里十分(感激感動自責幸福),豆大的淚珠從我的眼里滾了出來。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選擇詞語,表達自己此時此刻的感受,從而使學生走進文本,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彰顯出父子情深,和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4、情感升華。讓學生欣賞一組父與子各種情景圖片,讓文章思想內容得到升華,學生真正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由衷地激起學生對父親的感激之情,實現了課堂教學的延伸。
5、借助課外資源創設情境。在這節課的結尾我出示了這樣一段話:對于您,我的父親,我有太多的感激,那如山的父愛將是我此生都無以回報的。有太多的話、太多的愛我想對父親傾訴,然而此時此刻,我只想說:“父親,您是我永遠的驕傲!”這是作者馬德在他多年后的另一篇文章中寫的一段話。我在朗誦這段話時還配上了音樂。在我朗誦時我就發現:孩子們一個個坐在那兒,靜靜地凝神聽著。我覺得他們真的是被作者與父親之間的那種濃濃的親情所吸引了。這個情境設置我覺得不但有利于深化學生的情感,而且還拓展了學生的閱讀空間,豐富了學生的閱讀積累。
雖然課前做了充分準備,但真正的錄制時期,卻沒能達到理想效果,甚至還產生了一定差距,不足主要體現在:
1、首先我的初衷是讓學生來談感悟、理解、提問,盡量讓老師少講,學生多說,可課堂上學生說的還是少了些。
2、在引導學生讀“那你能試著讀出父親但是那種尷尬的語氣嗎?”這個地方時,學生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我也沒有進行示范,
3、有些地方處理得還不夠細致,有些詞理解還不到位,如“捂”“掖”。
要使效果更加顯著,要使設計更趨完美,更顯新意,要使課堂更加精彩,我覺得自己還有太多太多要學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努力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的課堂!
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心中那盞燈》教學反思7
教完本課,我感觸很深。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角色都發生了變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提高。本節課,教師能努力為學生創設情境,搭建了學生與作者共鳴的平臺,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還給學生學習主動權,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使學生都感悟濃濃的父子情。教學輔助圖片的引入,幫助學生回憶父親和自己快樂相處的日子,為理解父愛的偉大、無私奠定堅實的基礎,從而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聲情并茂的朗讀能把學生帶到作品的情景中,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在學習父親做冰燈這部分內容時,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受父親的愛子深情,大部分學生能讀出濃濃親情感。并能通過重點句子品味父親的良苦用心,體會出父親的愛子之情。
本節課取得了預期效果,但有些地方處理得還是過于倉促,想的不夠周全。在品味父親制作冰燈的動詞時,如“捂”“掖”等,因為學生對有些詞理解不到位,耽誤了學習時間,導致對父親語言的賞析有點倉促,在體味父子深情方面還有待錘煉。
本課教學中,雖然注重了情感態度和知識能力之間的聯系,讓學生在朗讀、感悟和填空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但在學生思維、能力拓展方面還是局限性過大,沒能為學生營造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課堂。
【《心中那盞燈》教學反思范文(通用7篇)】相關文章:
心中那盞燈教學課件01-28
我心中的那盞燈作文01-04
《斐波那契數列》教學反思12-23
心中那朵“菊花”最美01-21
心中的那盞燈散文600字作文01-27
我心中的那朵芬芳作文通用15篇04-12
我心中的那朵芬芳作文(通用15篇)04-12
我心中的那縷陽光作文(通用5篇)03-01
我心中的一盞燈作文通用11篇01-11
我心中的一盞燈作文(通用11篇)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