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與滅火》教學反思(精選20篇)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燃燒與滅火》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燃燒與滅火》教學反思 篇1
《燃燒與滅火》是滬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第四章第一節的內容,由于涉及到的內容與我們的生活非常的接近,所以為絕大數上公開課的老師所選中。本學期的校內公開課我也選擇了這個問題,原因有如下三點:
1、五年之前我也選擇過這節課作為公開課展示,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當時的效果并不太好;
2、前年在城北初中舉行的縣級骨干教師展示課上,我也選擇了這節課,并且當時對教材中的“可燃物燃燒的溫度必須達到著火點”探究實驗進行了改進,將一根火柴和一根小木條分別放出銅片(銅片放在三腳架上)的兩端,用酒精燈加熱。其時還為自己的實驗改進而得意過。但現在想來當時的那節自我感覺良好的課還有很多地方值得推敲。
3、由于我校規模相對較小,聽課的領導大多是非化學出身,如果說選擇純化學類的課堂,一來不宜調動課堂氣氛,二來聽課的領導和同事也會感到枯燥和乏味,三是希望自己的課上完之后,聽課的學生和老師都能獲得一些什么。
基于以上的三點想法,本人選擇了《燃燒與滅火》第一課時作為本學期的校內公開課展示。
首先,在課前我將以往用過的課件和別人的課件進行了綜合比較,在此過程中,應該說還是有所收獲的。首先,上次在城北初中的展示課用的課件,在視頻的選擇上,還不是很好。當時選的是“火的發現和利用”這段錄像,這段錄像一是時間稍長一些,二是沒有突出火的兩面性。不能對學生滲透對事物要一分為二看待的辨證唯物主義教育。而這次選擇了兩個視頻,一正一反,中間還放置了一個“神八”升天的圖片(這張圖片是否妥當,還有待探討),學生很容易得出火既能造福人類,又能給人類帶來災難。因此,這就很自然的導出本課的課題!盎鹉芙o人類今天的幸福生活,但使用不當又會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災難和損失,因此,認識火,用好火就顯得尤為重要,這就是我們今天需要研究的課題”。這樣的課堂引入自然貼切,又能對學生滲透辨證唯物主義教育,值得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加以借鑒。
二是對“燃燒條件的探究”。由于學生在課前進行了充分的預習,在進行猜想燃燒條件時,學生毫不考慮的說出了燃燒的三個條件。這時教師應給予充分的表揚和鼓勵。同時要不失時機引導學生如何預習,如何帶著問題走進課堂(這一點在本節課中并未體現)。從科學探究的步驟來看,這屬于猜想,如何來驗證猜想。當然需要通過實驗來加以驗證。
實驗一:分別在酒精燈上點燃酒精和水,此處在課堂上我是讓學生用玻璃棒分別蘸取少許在酒精燈火焰上進行灼燒,進而得出結論(課后有老師提出該實驗無需讓學生來動手實驗,因為這是人所共知的生活事實。我當時也猶豫了一下,但考慮到課堂結構的完整性還是請學生上臺來進行操作)。
實驗二:分別點燃兩支蠟燭,再用燒杯將其中的一支蠟燭罩住,發現蠟燭熄滅了。從而得出結論:燃燒必須要有氧氣參加。
實驗三:分別用坩堝鉗夾持小木條和小煤塊,在酒精燈火焰上灼燒,在做此探究實驗時,我是請一位同學上來和我一起完成這個實驗,其目的是想做對比。從而得出結論。教材中的三個探究實驗其實都非常簡單?紤]到不能將簡單的問題復雜化,所以并沒有對書中的實驗進行改進。當時的想法就是:課堂中能簡單的要簡單,從學生能夠接受的角度出發設計實驗和課堂。這是最明智的做法。不能故弄玄虛、隔靴搔癢,那樣最終的結果是學生云里霧里,不知所云。
在得出燃燒的三個條件后,我不失時機的問學生:老師的書為什么燃燒起來?學生回答:書沒有達到著火點(當然,如果沒有預習這個環節,學生可能會回答是沒有點燃,這時教師要緊跟其后,是不是可燃物只有“點”才能“燃”?這樣就將燃燒的條件進一步的加以理解了。因此在生活中,我們很多的可燃物在燃燒之前,都有“點”這個動作。讓學生通過討論得出:“點”的目的是為了使可燃燒物的溫度達到其著火點。從而得出可燃物只要滿足燃燒的條件就能燃燒。譬如:在太陽下,用放大鏡將太陽光聚焦到火柴頭上,一會兒功夫火柴就能燃燒起來。)
對于教材中的小魔術:“燒不壞的手絹”的處理,我是通過教師自己演示來實現的。對于這個實驗課后我在想個幾個問題:
一是當時我就把手絹(實際上眼鏡布)就放在盛有酒精的燒杯里,學生也看了這個事實(燒杯上貼有標簽),所以在我演示這個實驗時,也就不存在魔術可言,僅僅是一個驗證實驗而已,學生的興趣也就遠遠沒有被激發出來,這一點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需要進行適當的改進),
二是這個實驗在課堂中放在什么位置,也需要進行重新的思考。
三是實驗過程中,我為了防止酒精燃燒完后,繼續燃燒手絹,所以迅速的將其伸入到盛有水的燒杯中,然后問學生手絹有沒有被燒壞。課后有老師提出:能否讓手絹一直燒下去,讓手絹自然熄滅呢?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思路,值得我到實驗室里進一步的加以實驗和探究。也需要去查閱一定的資料,看一看酒精的著火點是多少?手絹的著火點又是多少?進而整理成一篇很好的實驗型的論文,應該說它具有很好的操作性,對自己和同行應該都具有很好的借鑒意義。當然也有老師提出來可以在手絹燃燒過程中,輕輕抖動手絹,火焰即可熄滅。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課題,值得去實踐一下。
在這節課中,我還引入了人教版教材中的經典實驗,紅磷和白磷的燃燒實驗。不過在課堂上我是讓學生自己猜想實驗現象,并讓學生說出為什么?進而進行歸納和整理。我覺得這個地方在今后的教學中是否考慮在反思的后面增加一段錄像,讓學生真切的看到白磷在水中燃燒的事實,從而顛覆“水能滅火”這個事實!八材苌稹,引導學生反思:在什么情況下水就不能滅火?
當然,本節課還有許多需要反思的地方。作為進入新浪的第一篇博文,我還是想多寫一點。走進新浪博客,作為一名教師,我給自己的博客定位是:專注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專業水平。
愿與各位同仁共同分享教育教學中的酸甜苦辣。
《燃燒與滅火》教學反思 篇2
本節課教材的安排是從燃燒現象和實驗入手,通過實驗、觀察現象、分析得出結論的方法來探討燃燒的條件及滅火的原理。
我在備課時考慮,學生在生活中和前期的化學學習中積累了大量的感性認識,也具備一定的對比分析和歸納總結的能力,如果充分利用學生現有的感性認識、知識和能力儲備,拋開課本的教師演示實驗進行探究的做法,做一個思維的探究,幫助學生自主建構起新知識,然后把實驗設計和操作都交給學生,從思維上提高一個層次,幫助學生實現能力的進一步發展。所以,我先讓學生自己整理有關燃燒的化學方程式,從反應物、生成物、反應條件、反應現象等各方面讓學生進行分析、歸納,得到燃燒的共同特點,之后,請學生將這些共同特點整理為一句話,即可得到燃燒的概念。在概念的基礎上,推導出燃燒的三個條件就是水到渠成的了。整個過程,學生通過已有的各種儲備,在回顧舊知識的基礎上建構新知識,整理的過程就是讓知識系統化的過程,滲透科學方法的教育,不僅如此,當學生建構出燃燒概念后,我及時大力肯定學生的知識來源于自己,極大的鼓舞了學生,讓他們從自主獲得知識的過程中收獲自信和對化學學習的興趣。在此過程中,有一個地方處理不合適,如果讓學生總結共同特點的時候,直接告知學生,這樣總結出的共同特點就是燃燒的概念,問題的導向性更明確,學生的思路也清晰。
接下來是學生自主設計實驗驗證燃燒的三個條件和滅火的方法,學生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石子、紙片、木炭、二氧化碳等一些物品,設計對比實驗輕松得到了燃燒的三個條件并演示了多種滅火的方法,在展示的時候也能清晰表達從實驗操作到觀察現象到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由此看出,只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能力,給他們充分的信任,孩子不僅學的快,更能學的好!
學生已經用常見物質探究獲得了燃燒條件,課本原有的用紅磷和白磷探究燃燒條件的實驗我就處理成演示實驗,學生對課本中本實驗設計的討論問題可以脫口而出,由此證明學生對燃燒條件掌握的非常好。我還對此實驗做了實驗改進,把白磷和紅磷裝在試管中,用氣球套住試管口,然后將試管下端浸泡在熱水中,這樣,白磷燃燒的有毒白煙就不會擴散到空氣中,避免空氣污染。
本課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是給學生提供一個安全教育和珍愛生命的教育,我在這里安排了一個動畫視頻,讓學生在看書的基礎上再看視頻,加深印象,有利于學生的終生所需,也有利于讓學生體會化學來源于生活又回歸生活、服務生活。但是,在安全教育上,本節課也有一個疏忽的問題,本節課安排的學生實驗設計許多易燃物,學生的課桌上也有許多書本沒有完全清理,我沒有及時強化學生清理課桌上的紙張等易燃物,留有安全隱患,在今后的課堂中要注意相關問題。
《燃燒與滅火》教學反思 篇3
我認為不足之處:做“活動與探究”演示實驗時因為沒有吸干白磷上面的水使實驗延長了3min,原因是在探究時間控制上把握欠佳,討論問題過細,花費時間較長。說明什么時候探究、什么時候討論,要探究多長時間,討論什么問題、討論多長時間等,需要調整。思考的問題。為此我著重反思了以下幾方面:
1、貼近生活,聯系社會實際,增加動手實踐能力是激發學習興趣的重要方法;貼近生活、聯系社會實際、增加動手實踐能力是學生的強烈希望和要求,也是學生適應現代生活和未來發展、提高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的需要。因此,教學時要充分發揮化學課程對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積極作用,注意從學生熟悉的身邊現象入手,尋找新的視角和切入點,引導他們感受身邊的化學物質和化學變化,增強學習的興趣,發現問題、展開探究以獲得新的知識和經驗,加深對化學知識在生活實際中應用的認識,關注人類面臨的與化學相關的社會問題,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對有關問題作出價值判斷,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參與意識與決策能力。
2、把握已有經驗是激發學生創新潛能、提高實踐能力的重要前提;從教學過程與調查所見,科學探究能力的形成與發展是一個逐步提高、不斷進步的過程。教學時立足于學生的學習基礎、能力發展水平以及興趣愛好和潛能,根據其形象思維、感性思維和經驗型的邏輯思維為主的特點,設計必要的教學環節,讓學生自我發現其原有認識中的不科學和片面的成分,主動構建抽象的概念和結論,理解化學、技術和社會的相互作用,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3、加強學生自我評價、活動表現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是關注學生個性發展、激勵學生走向成功、改進我的教學方式的有利途徑;本節課教學過程中,不僅采用了獨立、小組或團體的形式,通過觀察、記錄和分析、反思,評價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表現和活動成果;更在學習結束后,自我反思探究過程的活動表現,對自己的參與意識、合作精神、實驗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問題的思路、知識的理解和認知水平以及表達交流技能等方面是否在原有基礎上得到了盡可能大的進步與發展,以達到學生自我激勵發展的目的。
《燃燒與滅火》教學反思 篇4
1.教學目標的設置:
“燃燒與滅火”的教學設計中,教學目標設置主要體現在“了解燃燒的三個條件”以及“了解滅火的基本原理”。這兩點充分圍繞了課程標準中對該部分的內容要求。但是在實際的課堂上,需要結合學生的學情再具體地設置教學目標。由于本節課是作為青年教師比武的一堂比賽課,因此,在生源方面選擇了優班,其學生基礎較好,學生的發散思維較強。對于這樣的學情,個人認為需要在“了解燃燒條件”的基礎上再拔高一個臺階,即從實驗設計的角度培養學生的設計實驗的能力。如“銅片上白磷燃燒”的實驗,可以在設置問題“如何在該實驗裝置的基礎上改進,使得實驗的實施更加環保?”。雖然我們不可能通過一個知識、一個實驗以及一堂課來完全提升學生的化學實驗的能力,課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一點一點的向學生灌輸化學實驗中我們應具備的能力以及能掌握的化學實驗知識。
另外,在貼近生活方面,我選擇了“滅火毯”。滅火毯的主要滅火原理是將滅火毯撲在燃燒物上,以隔絕空氣(氧氣)來達到滅火的。但是這個滅火毯的滅火原理與使用方法與我們課的前半部分的“酒精燈灑到桌面上”以及“燃氣管著火用淋濕的被褥蓋住來滅火”的學習效果是相似的。
反思修整意見:建議在這個地方,應選擇另外一種新型產品或滅火設備,本著提高學習內容層次的.目的進行教學,或許會使整堂課顯得有松有馳,有易有難;蛘哌@個地方可以從培養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進行教學,但是教學時間不宜過長。
2.對于“吹滅蠟燭”的滅火原理考慮不周:
學生在“熄滅蠟燭”實驗比賽的基礎上,找到了幾種滅火的方法。其中“用嘴吹滅”蠟燭的滅火原理,同學們想到的一點都是“吹出的氣體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但是在我的設計中卻忽略了這一點作用,只是考慮了“吹出的氣體使得燭火周圍的溫度降低了”,破壞了燃燒的第三個條件。因此,在學生答道“二氧化碳”這一作用時,教師應給予極高的評價與認可,再引導他往破壞滅火原理的方面去思考。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忽略了學生,遏制了學生思考的空間,急于將課程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
反思修整意見: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在做教學設計時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但是學生主體性的體現該如何具體地實施出來呢?從這堂課中,我得到了一絲啟發。充分了解學情,不僅僅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還要了解學生的學習風格以及思維方式。以他們的思維方式去想問題,從他們的角度去解釋問題,給予他們充分的討論與思考的空間,允許他們之間或者他們與老師之間進行思維的碰撞。這樣,學生才不會做課堂上的教師鋪好路的走路人,而是自己開拓新的捷徑。學生從他們自己的思維多方面理解會更加加深他們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達到在課堂上高校的學習狀態。
《燃燒與滅火》教學反思 篇5
1、從實際出發,尋找學生學習興奮點,調動學習興趣。
引言部分,我出示了一張火災的圖片,引導學生假如突發這樣的火災,你被困在其中,你知道如何應對嗎?這引起了學生學習這節課的強烈欲望,學生的第一個興奮點出現。緊接著學生交流了什么是火,什么是燃燒,提供學生施展的舞臺,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課題被自然引出?梢哉f所有沒有學生開小差。
2、不斷改進實驗方法和方式,引領學生學會觀察、學會用科學的方式進行化學實驗。
在講燃燒的條件時,我通過三種物質的對比試驗,讓學生自己總結出燃燒需要哪些條件,課本實驗本身沒有粉筆頭這個物質,我通過改進后,粉筆頭無論多高溫度,都不會燃燒,學生一下就總結物質必須有可燃性,這是燃燒的一個重要條件。
3、設計問題,層層深入
問題是思維的起點,任何思維過程總是指向某一具體問題。問題又是創新的前提,創新都是從問題開始的。問題產生于好奇和質疑,在一開始就利用一個對比實驗的不同現象創設了一個問題情景,從而激發了學生探究問題的熱情和主動性,促使學生的注意力專注于情境中開展學習活動,得到了物質燃燒的條件,然后又從燃燒的條件引入滅火的原理;從滅特殊物質的著火到商場賓館突發火災的滅火方案,整個教學過程就是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強化問題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意識地將創新精神的培養滲透于問題之中。特別是在強化問題的教學環節中,不是去解決一個普通的問題,去復現已學知識,而是從油的著火,電器的著火,圖書館的著火這些特殊環境的火災的撲滅的角度激勵學生進行創新,教學中教師就是要引導學生在明了舊疑的基礎上思考新的、更深層次的問題,這樣學生才不會止于問題,才會發現新的問題。
4、消防知識的實際應用,深受歡迎
在滅火知識的傳授過程中,我采用了實驗教學。把火災發生時的正確求救、自救方法展示在學生面前,學生自己進行總結。100%的學生能掌握課堂學到的消防知識,整堂課在輕松和諧的氣氛中結束。
5、存在問題:
課件應再多插入一些火災自救圖片,或錄像這樣會讓學生記憶更深刻,災難隨時可能發生,學習到應對災難的本領至關重要。知識結束后,應進行火災演練,看學生能否利用所學知識逃生,這樣會更好。
總之,經過《燃燒與滅火》的教學,我深刻體會到,學生的求知需要是教師的突破口,生活的實際內容是科學知識的切入口。多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學生的需求,才能使課堂教學真正做到“以學生發展為本”。
《燃燒與滅火》教學反思 篇6
本節課,我將實驗探究作為教學目標的突破口,學生小組學習為教學主渠道,整個過程突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融為一體的化學教學觀。特別是教師的有效引導和學生實驗探究活動,不但使學生能夠較為深刻地理解爆炸的原因和安全知識應用的重要性,也將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和創新能力,以及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等,還讓學生體會和享受到學習的快樂,真正體現學以致用的教學理念。
課前我給學生布置了以下任務:
1、以導學稿為載體先進行課前預習,了解這節課的大概內容和重、難點。
2、把自己預習不會的內容做好記號,以便在課堂上能夠解決。
3、結合已有生活經驗與所學知識,設計探究面粉的爆炸實驗方案和改進方案(說明:很少有同學能把這實驗做成功)。
4、查閱有關廣州某酒樓煤氣泄露爆炸的資料,自己分析爆炸的原因等。
課堂上,學生分組討論交流自己對廣州某酒樓煤氣爆炸的看法和面粉爆炸實驗設計方案,通過聽取其他同學的反駁意見及實驗驗證等方法對爆炸的原因有更深刻的理解。通過學生課前查閱了大量資料,因此獲得了大量相關知識,其中某些知識有的學生不太理解,再通過其他同學的解釋,解決了他們心中的疑惑。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主要起到了引導作用,大部分活動都是由學生完成的,因此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對于相關的知識掌握的比較牢固。所以我認為在今后教學中,凡符合此類型的課應多采用這種方法教學,使課堂上的教學效果更好。
對于這節課我認為還存在以下不足:
1、每個小組同學提出假設后,應提供對應的實驗用品讓學生設計實驗并用實驗來驗證本組的假設,但沒做到。
2、每個小組同學提出假設問題而其他組提出反駁意見后,這組同學可根據反駁意見做對應辯論,互相反駁,最終得出正確結論。但是總擔心浪費時間,給學生討論的時間和空間都不足。
3、爆炸這實驗有一定的危險性,不感大膽放手學生實驗,所以效果不太明顯。
4、面粉爆炸實驗成功率低,只有展示氫氣爆炸實驗,對粉塵爆炸說服力不大。今后再上這節課,針對以上不足之處,應進一步完善教學思路,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得到更大提高。
教學反思:
對于教學中的實驗,應該讓學生先提出個人猜想,再為了驗證猜想去做實驗,讓學生經歷了知識的產生、發展及形成過程,而且讓學生在親自動手做實驗的過程中去發現問題,這樣對他們的認知發展很有幫助。
對于使燃料充分燃燒的現實意義,可以組織學生認真討論,切實讓學生體驗到節能環保的重要性。
《燃燒與滅火》教學反思 篇7
燃燒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人類第一次接觸到化學就是無意識的利用了火,學會了燃燒。
本節課的目標是通過教師演示實驗,學生分組實驗,微課視頻等教學手法綜合應用。讓學生學習對獲得事實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從而得出燃燒條件和滅火的原理,這也是本節課的重難點。
燃燒可造福人類,又會給人類帶來很多傷痛的事實,讓學生學會用辯證的觀點看問題,此外通過認識燃燒條件和滅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均有規律,認識規律,掌握規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進展,避開災害,造福人類。
通過適當的練習,理論結合實際,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印象——化學來源于生活。最后通過安全知識的學習,增強安全意識。
學生在學習本課之前已經有了一定的化學知識積累,對燃燒的現象也有一定的了解,對學習,特別是實驗探究有較濃厚的興趣。
本課的重點——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由學生自行通過探究、分析總結得出。
上課時,先以高中教材演示實驗——吹氣生火,提起學生的好奇心,緊接著發問,為什么吹口氣棉花團也燃了,滴幾滴生活中常見的水棉花團也燃了,是為什么就燃燒起來了?引發學生思考,提出所要探究的問題。然后緊接著微視頻實驗,教師演示實驗揭露問題核心,邏輯思維嚴密,通過問題層層遞進,總結知識。然后回過頭讓學生自己根據所學知識來揭秘剛才的趣味實驗,使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增加興趣和信心。緊接著用辯證的思維引出,知道“生火”還得學會“滅火”,學生分組實驗,自主探究滅火的原理。最后科教視頻展示火場自救和逃生,加強學生的安全知識教育,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
在這次教學的優點是:
1、課堂引入的實驗十分震撼,學生興趣濃厚。因是高中教材的演示實驗,危險系數小,完全可以用于初中化學。
2、大量應用微視頻,利用了現代教育技術,大大縮短了演示實驗時間,使課堂容量增強,后排同學也能清晰看到實驗現象。
3、教師演示實驗是基于課本實驗的改進,使知識進一步加深,并減少了實驗污染。
4、課后練習源于生活中的實例分類,和學生息息相關,學生做題興趣濃厚!
在實際教學中發現一些可以改進的地方:
1、演示實驗時,一定提醒學生吹口氣后要稍微等待一下,不要盲目緊接著吹第二口,并且盡量回避讓女生上臺操作;
2、學案方面,在分析A、B、c時,溫度應該加以本節課知識前提,改為:著火點40℃<外界溫度80℃;
3、課件方面,在探究如何滅掉一支蠟燭的時候,可以把蠟燭熄滅的方法改進為:學生提到一點就點一下特定的地方,從而呈現。不要最后一起呈現顯得比較籠統。
從總體上看,我認為這節課達到了預期目標。充分利用各種生活資源,挖掘教材,發展教材,結合學校的資源設備,利用了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結合學生分組實驗,在實踐中促進學生發展。并且從學生的課后練習上反應出來,也有很好的教學效果。
《燃燒與滅火》教學反思 篇8
從總體上看,我認為《燃燒和滅火》這節課基本上達到了新課標要求的預期目標,即:充分利用各種生活資源,挖掘教材,發展教材,根據本地、本校的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在人類文化背景下構建知識體系,在實踐中促進學生發展,課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教師起著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等作用。
講完《燃燒和滅火》這節課,我認為不足之處有:做“活動與探究”演示實驗時因為沒有吸干白磷上面的水使實驗延長了3min,原因是在探究時間控制上把握欠佳,討論問題過細,花費時間較長。說明什么時候探究、什么時候討論,要探究多長時間,討論什么問題、討論多長時間等,需要調整。思考的問題。為此我著重對以下幾方面進行教學反思:
1、加強學生自我評價、活動表現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是關注學生個性發展、激勵學生走向成功、改進我的教學方式的有利途徑;本節課教學過程中,不僅采用了獨立、小組或團體的形式,通過觀察、記錄和分析、反思,評價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表現和活動成果;更在學習結束后,自我反思探究過程的活動表現,對自己的參與意識、合作精神、實驗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問題的思路、知識的理解和認知水平以及表達交流技能等方面是否在原有基礎上得到。
2、把握已有經驗是激發學生創新潛能、提高實踐能力的重要前提;從教學過程與調查所見,科學探究能力的形成與發展是一個逐步提高、不斷進步的過程。教學時立足于學生的學習基礎、能力發展水平以及興趣愛好和潛能,根據其形象思維、感性思維和經驗型的邏輯思維為主的特點,設計必要的教學環節,讓學生自我發現其原有認識中的不科學和片面的成分,主動構建抽象的概念和結論,理解化學、技術和社會的相互作用,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3、貼近生活,聯系社會實際,增加動手實踐能力是激發學習興趣的重要方法;貼近生活、聯系社會實際、增加動手實踐能力是學生的強烈希望和要求,也是學生適應現代生活和未來發展、提高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的需要。因此,教學時要充分發揮化學課程對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積極作用,注意從學生熟悉的身邊現象入手,尋找新的視角和切入點,引導他們感受身邊的化學物質和化學變化,增強學習的興趣,發現問題、展開探究以獲得新的知識和經驗,加深對化學知識在生活實際中應用的認識,關注人類面臨的與化學相關的社會問題,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對有關問題作出價值判斷,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參與意識與決策能力。
《燃燒與滅火》教學反思 篇9
在某位教師在上九年級化學第七單元《燃燒與滅火》這一課題的復習課教學公開課中,當說到滅火的原理時,聽到有學生把第三條說成: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而準確的說法應該是:把溫度降到可燃物的著火點以下。
學生為什么把“把溫度降到可燃物的著火點以下”說成“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呢?我們大家都知道,一種物質的著火點是固有的,是一成不變的,是不可能降低的?蔀槭裁磿袑W生說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呢?從傳授知識的角度來看,如果不是教師在教學時這么說而學生跟著學的話,學生是不可能懂得這么說的。許多學生都認為老師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老師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正確的,都是真理。學生在這個時期,很難判斷出教師說的話是正確還是錯誤。教師怎么說,學生也就跟著怎么說了。由此看來,我們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一定要非常注意語言的嚴謹性。因為我們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會對學生造成很大的影響。
在上課時,一定要注意自己語言的嚴謹性,不能出現科學性的錯誤。否則的話,一年害一批學生,十年就害一代人了。想到此,心頭戰栗不已。
《燃燒與滅火》教學反思 篇10
在課程標準中,對該部分的內容要求有體現出“探究燃燒的三個條件”,并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因此,本課題中的第一課時內容就緊緊圍繞“燃燒的條件與滅火的原理”而展開的。
在本教學設計中,采取了“水中生火”的化學魔術,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此基礎上,結合教師的指引與實驗分析,學生自主地探究出燃燒的三個條件。并且根據學生實驗,充分發揮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他們在自己動手的基礎上分析滅火的原理是什么,并總結出“滅火的原理即破壞燃燒的條件,三個條件,破壞一個即可。”
本部分——燃燒與滅火的第一課時作為學生了解和認識燃燒的現象,并以此為契機進入接下來的學習的重點內容,其課時分配與其在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目標的作用上是成正比的。在本教學設計中,教師創設了情境,激發了學生學習熱情,并引導學生動手實驗找出自己滅火所采取的原理。從整體上看,雖然教學內容相對容易,時間相對較長,但是能給出學生充足的探究時間進行思考卻是值得的。
《燃燒與滅火》教學反思 篇11
學生學習本課之前已經有了一定的化學知識積累,對燃燒的現象也有一定的了解,對學習,特別是實驗探究有較濃厚的興趣。本課的重點-----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由學生自行通過探究、分析總結得出。
上課時,先以小魔術-----魔棒點燈,提起學生的好奇心,緊接著發問,為什么不用火,而用玻璃棒就能點燃酒精燈呢?引發學生思考,提出所要探究的問題,然后學生分組實驗,進行探究,得出結論,然后回過頭讓學生自己根據所學知識來揭秘剛才的魔術,使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增加興趣和信心。最后展示火場逃生72字口訣,加強學生的安全知識教育,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
在實際教學中發現一些不足:在講滅火的方法和原理時,讓學生自主探究后說出所用的方法及理由,最后將不同的方法按照相同的理由歸類,這個學生自己歸類,得出結論更好,而不是由我去歸類。常用滅火器的滅火原理和適用范圍作為了解性內容,就不花費過多的時間去一一講解,簡單提出,然后布置學生課下去看。還有就是火場逃生72字口訣,改為由學生齊聲朗讀出來,效果更好,印象更深。
從總體上看,我認為這節課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目標,充分利用各種生活資源,挖掘教材,發展教材,結合本校的資源設備,結合學生分組實驗,在實踐中促進學生發展。
《燃燒與滅火》教學反思 篇12
以學生自主探究解決“燃燒和滅火”的課題為中心,從學生熟悉的事物、現象等實際出發,充分利用講臺、實物、圖片及實驗等各種教學手段,精心設計教學方法,,由學生提出探究目的、方案,并用查資料、討論和實驗驗證,得出了燃燒與燃燒的條件,進而遷移到探究滅火的原理和方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學生間的辨論存疑,引發了學生思維的沖突。如:放熱、發光是否是燃燒,物質是否都能燃燒等。而活動與探究、師生間的多向交流與展示達到了實驗解惑的目的,實現了資源共享,且形成了共識,如燃燒是有條件的。拓展研究開闊了學生的眼界,其科學素養也得到了培養和發展。
如燃燒的條件除課本上知識外,還與物質的狀態(木炭與酒精)、形狀大。緣K與刨花)等因素有關。創設的教學情景既生動、真實而又可行,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探究性學習的要求。學生的自主活動較為充分,參與面廣(人人參與),課堂氣氛活躍、學習的積極性高,學生的能動性和聰明才智一次次被激發,又一次次被展示,學生的學習情緒飽滿、課堂效益高。
《燃燒與滅火》教學反思 篇13
燃燒與滅火的情景生活中并不少見,因此本節課的內容學生比較有興趣,接受起來也相對較容易。曲老師首先是以辯論賽的形式引入,以燃燒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為主題,讓同學們展開辯論,由于同學們都有這方面的生活經驗,發言相當積極,就連一些平時默默無聞的同學也都敢于站起來,在唇槍舌戰中又引出當燃燒對人們有利的時候就應該促使燃燒的發生,當對人類不利的時候就要制止。
曲老師問題設置的質量較高,總是能很自然地以問題的形式從一個知識點過渡到另一個知識點,而且在提出問題以后總能給同學以獨立思考的機會,然后再交流討論達成共識。本節課的第二高就是習題設置質量高,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探究如何促進燃燒時曲老師提出了這么一個問題:給你們一塊完全相同的煤塊,看看哪個同學能在最短的時間使其燃燒完。既貼近生活,更是對知識點的提升。第三高就是課件設計的高,把書本與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聯系在一起,擴大了學生的眼界和見聞,打破了課堂學習時空的局限,把繁瑣的實驗簡單化。
總之,曲老師這節課我感覺相當成功,打破了傳統的講授燃燒滅火的方法,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讓學生即掌握了知識又使能力得到提升。
《燃燒與滅火》教學反思 篇14
經過一段時間課堂教學模式的學習和實踐,通過這次教學活動,我的體會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關注學生
學生作為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可以通過設置一些有難度梯度的問題來逐步引導學生獲取知識,而不是老師念,學生寫和記;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來討論和思考,教學中不能為了教學進度而忽視了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殊不知趕進度會使學生的某個知識點掌握不清反而會影響教學的進度。
二、學生課前預習
之前有一種學習方法叫“課前預習,課后復習”,我認為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學習方法。預習主要是讓學生對于本課題的知識點有個大體的認識,并確定自己聽課的重點在哪里,而學生往往是不會課前預習,如果老師給留下預習某一課題的作業,學生經常只是簡單的看看書,起不到預習的作用。教師可以通過印發一些“預習學案”或者在導學案中加入預習部分來幫助學生達到預習的效果。
三、注重知識的落實
有部分學生在課堂之中表現很積極,但是課后習題卻不會做。我分析,主要是這部分學生在聽課中偷懶了,跟著別人的話后音來回答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這部分學生,多多鼓勵學生自己站起來回來,而不是集體回答。
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通過努力和不斷改進,相信自己會進步的地更快!
《燃燒與滅火》教學反思 篇15
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是“以學生發展為本,為了一切學生”作為指導思想,并且在課堂中注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以生活實際和知識應用為背景,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從學生熟悉的化學變化——燃燒入手,用實驗探究的方法引導學生分析、歸納燃燒的條件,從而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通過實踐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探究活動的過程。我也盡量充分的利用了多媒體輔助、探究實驗、交流討論等多種教學手段,來幫助學生直觀的理解重點、突破難點,調動學生的感官與思維,交互式討論等教法也使學生有很高的參與度?偟恼f來,實驗探究課,目標通過探究達到同時得到探究問題的方法。對教材的處理上,與生活體驗相聯系,讓學生感悟知識來源于生活,為生活服務,如:浴室里的資料分析等。
單單就教學過程而言,我的感受還是很深的,把主動權放手給學生,給學習成績中差的學生帶來了機會、點燃了希望、有了用武之地,他們知識面廣,思維活躍提出的問題比較尖銳。比如說:是不是所有的物質都有完全燃燒和不完全燃燒?給我們提供可探究的問題。只要我們能夠充分發掘學生的知識儲備,在特定的問題情境中能將學生零散的知識點連線成網,再給學生一個張揚自己個性的空間,那么,我們的課就不缺乏亮點,不缺乏繼續探究知識的興趣,感謝這些學生也感謝教材編寫者及教研員老師給我們這樣一個機會,使我們的教學相長。這是我這節課最深的感受,也是我今后將要努力的方向。
《燃燒與滅火》教學反思 篇16
本節課充分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將信息技術與化學學科有機整合很好的完成了教學目標,信息技術手段在教學中的應用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直觀形象的視頻、圖片資料有效的完成了情感目標的教學,改變了原有的枯燥單一的教學模式。啟發——探究的教學模式在培養能力的同時完成了知識目標的教學,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也積累了生活常識,掌握了自救知識。 成長記錄卡的設計為教師了解學生在
通過此次學習,讓我認識到了備課中的不足,也從中看到了問題。
如在備課中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對學生缺少具體的了解,不能掌握每名學生真正的知識水平,在課前準備上過分的強調了自我在備課中的主導作用,忽略了備學生,只是一味的在發揮自己的特長,忘記了讓學生在課堂中發揮自己,發展自己、創新自己。
課堂形式過于模式化,在課前準備中應通過問題導讀單,問題生成單等掌握學生存在的真正問題,有目的的設計解決問題的教學內容和練習內容,課堂流程過于單一,沒有考慮到課堂的多變性,多給學生空間注重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
教師在備課中應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在充分了解掌握學生中真正存在的問題后有針對性的設計教學和練習,結合問題設計出有自己特色、充分發揮自我特長的課堂,設計的過程中應多設計合作探究,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和創新,設計多條思路以便應變在課堂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燃燒與滅火》教學反思 篇17
從總體上看,我認為《燃燒和滅火》這節課基本上達到了新課標要求的預期目標,即:充分利用各種生活資源,挖掘教材,發展教材,根據本地、本校的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在人類文化背景下構建知識體系,在實踐中促進學生發展,課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教師起著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等作用。
講完《燃燒和滅火》這節課,我認為不足之處有:做“活動與探究”演示實驗時因為沒有吸干白磷上面的水使實驗延長了3min,原因是在探究時間控制上把握欠佳,討論問題過細,花費時間較長。說明什么時候探究、什么時候討論,要探究多長時間,討論什么問題、討論多長時間等,需要調整。思考的問題。為此我著重對以下幾方面進行教學反思:
1、加強學生自我評價、活動表現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是關注學生個性發展、激勵學生走向成功、改進我的教學方式的有利途徑;本節課教學過程中,不僅采用了獨立、小組或團體的形式,通過觀察、記錄和分析、反思,評價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表現和活動成果;更在學習結束后,自我反思探究過程的活動表現,對自己的參與意識、合作精神、實驗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問題的思路、知識的理解和認知水平以及表達交流技能等方面是否在原有基礎上得到。
2、把握已有經驗是激發學生創新潛能、提高實踐能力的重要前提;從教學過程與調查所見,科學探究能力的形成與發展是一個逐步提高、不斷進步的過程。教學時立足于學生的`學習基礎、能力發展水平以及興趣愛好和潛能,根據其形象思維、感性思維和經驗型的邏輯思維為主的特點,設計必要的教學環節,讓學生自我發現其原有認識中的不科學和片面的成分,主動構建抽象的概念和結論,理解化學、技術和社會的相互作用,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3、貼近生活,聯系社會實際,增加動手實踐能力是激發學習興趣的重要方法;貼近生活、聯系社會實際、增加動手實踐能力是學生的強烈希望和要求,也是學生適應現代生活和未來發展、提高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的需要。因此,教學時要充分發揮化學課程對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積極作用,注意從學生熟悉的身邊現象入手,尋找新的視角和切入點,引導他們感受身邊的化學物質和化學變化,增強學習的興趣,發現問題、展開探究以獲得新的知識和經驗,加深對化學知識在生活實際中應用的認識,關注人類面臨的與化學相關的社會問題,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對有關問題作出價值判斷,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參與意識與決策能力。
《燃燒與滅火》教學反思 篇18
通過“第七單元課題1燃燒和滅火”的教學,讓我體會到聯系生活實際,利用課件等手段的確可以幫助學生加深理解;通過活動與探究,初步學習對獲得的事實進行分析,使學生掌握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從總體上看,我認為本節課基本上達到了新課程標準要求的預期目標,即:充分利用各種生活資源,挖掘教材,根據本地、本校的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在實踐中促進學生發展,課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教師起著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等作用,而學生主體作用也有所體現。在講授《燃燒和滅火》這節課時,我將燃燒條件和滅火原理這兩部分內容做為一課時來學習,其余內容放在課下學習。并設想了改進措施。
本課主要有以下幾個優點:
(一)以學生為主體,以活動為主線。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主要起到了引導作用,大部分活動都是由學生完成,注重學生的動手操作、觀察體驗、合作交流的過程。通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相互交流,相互取長補短,達成共識。因此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對于相關的知識掌握的比較牢固。
。ǘ┩ㄟ^實驗的方式突破重點與難點。我設置了一組學生探究實驗——燃燒的條件,一個演示實驗——磷的燃燒,一個學生演示實驗——滅火演習。讓學生在實驗中去體驗、去感受,使學生能通過身邊常見的物質,簡單的化學實驗探究燃燒的條件,降低了難度,使學生較輕松的得出燃燒的條件,并分析出滅火的方法。教師的演示實驗,使學生對燃燒的條件有更準確、深刻的認識。滅火的實戰演習更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望和學習熱情。
。ㄈ┻\用現代教育媒體創設情景。影片的引入,直觀、形象、生動,有效地刺激了學生的多種感官,吸引了學生注意力,提高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消防隊員滅火片段的放映,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對滅火的方法有更深刻地了解,學生表現強烈的極大的興趣。
(四)充分體現了化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根據燃燒的條件,分析生活中的燃燒現象,利用燃燒為人類服務。根據燃燒條件得出滅火方法,分析生活中常用的滅火方法及所用原理。實戰演習環節,培養學生的學以致用能力,生活能力;鹬刑由椒ê蜕鐣䦟嵺`活動的設計,增長了學生生存本領,使其受用終生,使化學知識更有效的應用于生活。
不足:一是課堂上教師的語言有的時候不夠簡潔,提出的系列問題有的還有待進一步著商,使問題點撥恰到好處;二是學生的參與度盡管較以前的課堂有所提到,但力度還不夠,要想方設法地調動學生參與意識,增強自主性。三、對學生的第一個實驗即猜想影響燃燒的要素時,實驗是我都給設計好的了,學生只需做實驗即可輕易得出,限制了他們的思維的發展,課后我想完全可以只提供藥品和儀器,讓學生小組去設計實驗,得出相應的結論,這樣做的具體好處我認為是:讓學生從從燃燒現象探究燃燒需要什么條件,使新知識建立在對生活的直觀感受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產生求知欲,對提出的問題作出合理的猜想。四、針對以上出現的問題,如果重上這節課,我會一開始就把學生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我認為我再課堂教學中沒有更合理適度的掌握好放與收,也就是說駕馭課堂能力還要進一步增強。
《燃燒與滅火》教學反思 篇19
我認為不足之處:做“活動與探究”演示實驗時因為沒有吸干白磷上面的水使實驗延長了3min,原因是在探究時間控制上把握欠佳,討論問題過細,花費時間較長。說明什么時候探究、什么時候討論,要探究多長時間,討論什么問題、討論多長時間等,需要調整。思考的問題。為此我著重反思了以下幾方面:
1、貼近生活,聯系社會實際,增加動手實踐能力是激發學習興趣的重要方法;貼近生活、聯系社會實際、增加動手實踐能力是學生的強烈希望和要求,也是學生適應現代生活和未來發展、提高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的需要。因此,教學時要充分發揮化學課程對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積極作用,注意從學生熟悉的身邊現象入手,尋找新的視角和切入點,引導他們感受身邊的化學物質和化學變化,增強學習的興趣,發現問題、展開探究以獲得新的知識和經驗,加深對化學知識在生活實際中應用的認識,關注人類面臨的與化學相關的社會問題,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對有關問題作出價值判斷,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參與意識與決策能力。
2、把握已有經驗是激發學生創新潛能、提高實踐能力的重要前提;從教學過程與調查所見,科學探究能力的形成與發展是一個逐步提高、不斷進步的過程。教學時立足于學生的學習基礎、能力發展水平以及興趣愛好和潛能,根據其形象思維、感性思維和經驗型的邏輯思維為主的特點,設計必要的教學環節,讓學生自我發現其原有認識中的不科學和片面的成分,主動構建抽象的概念和結論,理解化學、技術和社會的相互作用,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3、加強學生自我評價、活動表現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是關注學生個性發展、激勵學生走向成功、改進我的教學方式的有利途徑;本節課教學過程中,不僅采用了獨立、小組或團體的形式,通過觀察、記錄和分析、反思,評價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表現和活動成果;更在學習結束后,自我反思探究過程的活動表現,對自己的參與意識、合作精神、實驗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問題的思路、知識的理解和認知水平以及表達交流技能等方面是否在原有基礎上得到了盡可能大的進步與發展,以達到學生自我激勵發展的目的。
《燃燒與滅火》教學反思 篇20
華東師大葉瀾教授指出: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教學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和再學習活動,也是回顧教學、分析成敗、查找原因、尋求對策以利后行的過程。教學反思一方面,通過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進一步改進教學;另一方面,通過反思發現新問題,分析問題的原因與解決的辦法,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林崇德提出了“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的成長模式。反思的目的也不僅僅是為了回顧過去,更重要的是指向未來。那么,在平常的教學中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反思呢?現以《燃燒和滅火》的教學為例談談有效教學反思的開展。我先是通過多媒體展示日常生活中有關燃燒的新聞資料和圖片,使學生了解燃燒的功與過,激發學生對燃燒的學習興趣,然后通過一組探究燃燒條件的實驗,引發學生思考,探究滅火的方法,親身體會知識的獲取過程,培養學生實驗探究的能力。
一、本課的主要優點
1.以學生為主體,以活動為主線
開始導課時,我出示了浙江衢州一棟樓房發生火災的圖片,引起學生學習這節課的強烈欲望。然后引導學生思考:假如突發這樣的火災,該如何迅速逃生?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緊接著學生交流討論了什么是燃燒,怎樣迅速滅火,等等。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主要起到了引導作用,大部分活動都是讓學生合作交流,最終達成共識。
2.通過實驗的方式突破重點與難點
在講解燃燒的條件時,我設置了一組學生探究實驗。如“粉筆的燃燒”:把講臺上的粉筆拿去燃燒,觀察到無論多高溫度,粉筆都不會燃燒,學生一下子就總結出物質必須要有可燃性;“燒不壞的手帕”:手帕是可燃物,容易著火,可在該實驗中酒精燒完了,手帕卻安然無恙,原因是酒精燃燒釋放的熱量被手帕上的水吸收,從而降低了手帕的溫度,低于手帕燃燒的最低溫度“;水中生火”即開水中白磷的燃燒實驗:水可以滅火,那么開水中的白磷為什么可以燃燒呢?白磷是可燃物,剛開始水中的白磷無法燃燒是因為缺少氧氣,后來往水中通入空氣后,白磷就燃燒起來,這是因為滿足了燃燒的三個條件。通過使用身邊常見的物質進行簡單而有趣的化學實驗來探究燃燒的條件,讓學生在實驗中去體驗、去感受,降低了學習難度,使學生輕松地得出燃燒必備的三個條件。
3.運用現代教育媒體創設情境
通過多媒體展示“火場逃生自救七十二字口訣:熟悉環境,出口易找;發現火情,報警要早;保持鎮定,有序外逃;簡易防護,匍匐彎腰;慎入電梯,該走樓道;緩降逃生,不等不靠;火已及身,切勿驚跑;被困室內,固守為妙;逃離險地,不貪不鬧。影片的引入,直觀、形象、生動,有效地刺激了學生的多種感官,
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其對逃生的方法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4.充分體現化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
通過展示古代鉆木取火、奧運會火炬的燃燒及“神九”發射圖片,分析生活中的燃燒現象,利用燃燒為人類服務;消防隊員滅火片段的放映,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加深學生對滅火的方法的了解和掌握。
二、不足之處及改進設想
1.未能充分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探究燃燒的實驗,學生只要按照老師設計的思路進行操作,就可輕易得出燃燒的必備條件,限制了他們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如果只提供藥品和儀器,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和討論,自行去設計實驗,從燃燒現象探究燃燒需要的條件,讓新知識建立在對實驗的直觀感受上,效果可能會更好。
2.實驗設計的改進
做熱水中白磷燃燒的實驗時,向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氣,操作較困難,如果先用集氣瓶收集好氧氣,然后用盛氧氣的集氣瓶將其扣住,既可以滿足白磷與氧氣接觸,又能防止白磷燃燒的產物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氣中污染空氣;或者把白磷和紅磷裝在試管中,用氣球套住試管口,然后將試管下端浸泡在熱水中,這樣,白磷燃燒的有毒白煙就不會擴散到空氣中,避免空氣污染。改進實驗既可以增強實驗的直觀性和可操作性,又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環保意識。
3.課件多插入一些火災自救圖片或錄像
課堂上通過視頻演示滅火器的使用方法,課后,及時組織學生進行滅火演練及發生火災時的逃生演練,可以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從總體上看,我認為《燃燒與滅火》的教學基本上達到了新課程標準要求
的預期目標: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充分利用學生身邊熟悉的生活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新教材,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學生的需求,使課堂教學真正做到“以學生發展為本”,讓學生感受到化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
【《燃燒與滅火》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燃燒與滅火》教學反思07-17
《燃燒與滅火》的教學反思11-25
《燃燒與滅火》教學反思09-01
《燃燒與滅火》的教學反思范文06-23
燃燒和滅火教學反思04-13
《燃燒與滅火》教學反思范文01-07
《燃燒與滅火》教學反思范文07-05
《燃燒和滅火》教學反思09-03
燃燒和滅火教學反思04-13
燃燒和滅火教學反思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