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二年級數學下冊《用除法解決問題》教學反思范文(精選8篇)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教學反思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二年級數學下冊《用除法解決問題》教學反思范文(精選8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級數學下冊《用除法解決問題》教學反思1
《用除法解決問題》這節課存在如下問題:
1、在學生展示自己的方法時,應注重擺的過程,如在擺學具的方法時:第一題應強調有15只蠶寶寶,先擺3個盒子,因為是分成3份,求每個盒子里是多少;而第二道題應強調有15只蠶寶寶,先取出5個放到一個盒子里(馬上追問:為什么要拿出5只蠶寶寶。生:因為每個盒子里放5只),求要用幾個盒子。
2、應在學生展示完自己的方法后,放下所有的學具,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敘述一下題的意思,以加深學生對題意的理解。
3、應對學生“放手”!如學生解決問題過程的'處理,應放手讓學生自己試著解決,在學生匯報自己的解題過程時,若出現問題教師再加以引導,以學生為主體,把課堂還給他們,關鍵處糾錯,更能引起他們的注意。
4、在比較兩題的異同時,應對學生的回答靈活處理。
二年級數學下冊《用除法解決問題》教學反思2
《用除法解決問題》這節課因為學生已經具備先前的知識經驗,在熟練利用乘法口訣求商,學習了表內除法(一)中的解決問題等知識,教學本節課相對簡單,學生較易理解。
首先,明確教學設計的各個環節,分為溫故互查、探求新知、鞏固練習、拓展練習、課堂總結幾大部分。其次,教學的重難點應該放在區分兩類問題上(包含和平均分),并且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再次,設計習題時注意層次性,有梯度進行訓練。最后,要強調孩子的學習習慣等細節問題。
在組織教學時,圍繞購物的事情,創設一個現實的生活情境,把學生的學習活動同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體驗到生活是數學的源泉,了解了數學的'價值,增強了應用數學的意識。同時為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究、主動獲取新知識的時間和空間,充分讓學生通過看、想、說、算等實踐活動,感知新知和舊知的內在聯系;從而調動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但是,這節課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的不足,還有以下幾點沒有達到預期目標:
1、總結部分,教師在最后總結時過于寬泛,重點不夠突出,應該重點強調本課有關表內除法解決問題分為兩種類型(包含和平均分),使學生明確本課重難點。
2、教師語言,在本節課中教師的語言還是不夠精煉,各個環節的過渡語用得不是很好。
3、小組合作學習有待提高。
二年級數學下冊《用除法解決問題》教學反思3
《用除法解決問題》這節課主要是學會解答“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個數按照每幾個一份來分,看能分成幾份”的除法應用題,會寫單位名稱。通過提供豐富的、現實的、具有探索性的學習活動,感知生活與數學的緊密聯系,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逐步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新教材著重加了畫圖理解這一環節,加深對除法兩種含義的理解。
學生基本能掌握這兩種類型的題是用除法計算,但在表達方面還是比較弱。所以我在讓學生根據解決問題的三步曲來進行回答。讓學生根據所畫的圖進行比較,突出兩個問題的結構特征,明確條件和問題,直觀感知數量關系。引導學生結合圖,動作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思考過程,將對數量關系的分析與平均分聯系起來,說明選擇除法的`道理。
通過比較異同,認識到平均分雖然不太,但都是平均分,都用除法解答,在比較中突出除法含義的本質。在課堂上我先讓學生個別說,讓表達能力較好的學生帶動,然后同桌說,但發現在說的過程中有部分學生比較懶散,沒有認真說,對于中下生來講說的環節還是挺困難的。以后可能在表達的環節要采取鼓勵的辦法,讓好生帶動差生,加深除法含義的理解。
二年級數學下冊《用除法解決問題》教學反思4
《用除法解決問題》這節課是教學用除法解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實際問題的。是在學習了除法計算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有一定的知識基礎。本節課通過復習引入新課,鞏固舊知,為接下來的新課做了很好的鋪墊。通過老師擺一架飛機用了5根小棒,學生擺兩架、三架、四架飛機,分別用了兩個5根,就是10根……。
老師及時提出問題:你們擺的.飛機架數是老師擺的幾倍?學生直觀看出擺兩架飛機用了兩個5根,用前面所學的“倍”的知識,就容易理解同學用的小棒是老師的兩倍,也就是理解為10里面有2個5也就是10是5的2倍,揭示倍的含義。
通過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表述數量關系,講述倍的含義,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滲透數學里德轉化思想。通過轉化,將“求一個數里有幾個另一個數”的道理遷移到“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從而使問題得到很好的解決。這節課還有很多的不足之處。課堂容量太大。一節課要完成兩個例題和一部分的習題的教學,課堂容量很大,尤其對于低年級的學生。還應注重設計一些拓展題,以提高孩子們的思維。
介紹解題方法時,太繞。比如“要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就是要你求一個數里有幾個另一個數”,本意是在總結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可是忽視了二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其實,只要在課堂上不斷讓學生模仿老師這樣說就可以,比如:“要求15是3的幾倍,就是要你求15里有幾個3。”這樣反復的說,學生自然能明白,并記住。如何讓孩子們更容易理解,板書設計還可以考慮更加的清晰明了。
二年級數學下冊《用除法解決問題》教學反思5
本節課是第23頁例3《用除法解決問題》一課的主要教學是通過學習,使學生初步學會解答“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個數按照每幾個一份來分,看能分成幾份”的除法應用題,會寫單位名稱。通過提供豐富的、現實的、具有探索性的學習圖片,感知生活與數學的緊密聯系,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逐步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使學生掌握解答簡單的除法應用題的.思考方法,即根據除法的兩種意義來解決簡單的除法問題。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兩個問題的內在聯系,受到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在課堂教學中,我覺得在這幾個方面做得比較可以:
1、這節課中我充分利用教材,從教材出發卻又不局限于教材,最大程度地發揮教材的教學作用。教學時,我引導學生一步步理解、解決問題:第一步,由觀察題目使學生發現問題;第二步,讓學生從中找出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第三步,讓學生用除法獨立解決“每個紙盒放幾只?”“要用幾個紙盒?”這兩個問題;第四步,回顧解決問題的方法,并比較兩題之間的關系,發現相同點與不同點,進而使學生明確多留心身邊的數學信息和問題,并解決這些問題。
2、注重學生的說。在課堂中,呈現了不同的說的方式,個別說、跟著同學一起說,全班齊說,給了學生充足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通過說展現思維過程,表達自己的想法。在說的過程中理解“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個數按照每幾個一份來分,看能分成幾份”的除法應用題的數量關系,掌握解決方法。在實現教學目標的同時發展了學生的表達能力、自主能力以及對不同觀點的審視能力。
但也有許多不足之處:如在比較兩題的異同時,應對學生的回答處理不夠靈活。在讓學生找出兩道題之間的不同后,我忘記了通過小結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除法的兩種意義,這里難點不夠突出。還有有的學生說出了意義不同,我沒有及時進行深入提問,錯過了一個讓學生體會的時機。
總之,做為教師,不僅要好好研究教材和教參來輔助教學,還要多和教師交流如何教學,多聽課、上課,多討論,在實踐中積累經驗,讓自己一點一點進步!
二年級數學下冊《用除法解決問題》教學反思6
這《用除法解決問題》節課的教學內容是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或“把一個數每幾個一份,看能分成幾份”,這節課是整冊教材的重點,也是本冊教材的難點,目的是幫助學生認識除法的意義,在理解除法意義的基礎上,解決實際問題。反思本節課的教學如下:
成功的地方:首先對教材的充分理解與把握。新課程標準對教師提出更大的挑戰,它要求教師對教材有深刻的理解,理解編者的意圖,充分挖掘教材所提供的有用性,要求教師恰如其分的把握教材,選擇教材,利用教材,最大限度的發揮教材的教學作用。所以在教學時首先讓學生發現問題,從中找出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再讓學生獨立解決每組有幾人?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效果良好。
其次:本節課在教學時,注重學習方法的優化,讓學生說,并呈現出不同的說的'方式,比如:個別說、小組討論說、和同學一起說等,給了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通過說展現思維過程,表達自己的想法在說的過程中理解“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個數每幾個一份,看能分成幾份”的除法應用題的數量關系,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實現教學目標的同時,發展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自主能力以及對不同觀點的審視能力。
不足的地方及對策:由于學生年齡小,對應用題的理解能力有限,有些學生遇到問題感到無從入手,這需要給學生一定的時間,慢慢消化吸收。
二年級數學下冊《用除法解決問題》教學反思7
《用除法解決問題》是在小數除法計算教學之后的應用問題類型課。縱觀教材,以連除問題為切入口展開編排,意圖是讓學生在眾多紛亂的實際問題中,體驗解決問題的策略,學會收集、分析信息、處理信息并選擇合適的解決策略,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基于這樣的`理解,我在設計本堂課時,選擇自學為主的教學策略。
1、凸顯自學為主、先學后教的教學理念。
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要有具體的要求引導學生進行自學,讓學生根據要求,先學能自學的內容,引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課堂學習,以提高學習效率。
2、以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策略的學習為線索,鼓勵學生形成一些基本的策略。
解決問題活動的價值不只是獲得具體問題的解,更重要的是學生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過程中獲得的發展。其中重要的一點在于使學生學習一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體驗策略的多樣化,并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的解決問題的策略。
課堂上也反映出了一些問題,因為條件較多,分析起來的中間問題較多,且例題、做一做及課后練習的數量關系各不相同,只有學生在正確分析數量關系后才能列式解答,所以教師還要尤其關注學困生,加強個別輔導。
二年級數學下冊《用除法解決問題》教學反思8
《用除法解決問題》是二年級下學期的重點也是一個難點,所以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困難,在本冊的第二單元和第四單元都涉及到了這方面的內容,我認為解決這一類型的應用題,首先要讓學生通過認真讀題后明白里面告了一些什么條件,緊接著學生根據已有的信息和問題理清所告條件之間的關系,這一步做好學生解決起來就容易多了,然后學生確定第一步先計算什么,這時必須讓學生說清楚第一步求的是什么,只有這樣在寫單位的時候就不會出錯了,最后第二步就解決了人家的問題了。這些對于我大人來說看起來很容易,可是對于一個二年級的學生就不是那么簡單了,下面就是我在教了這部分內容后出現的一些問題:
一、學生存在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不能認真的審題,所以往往導致解題錯誤,針對這一情況我就利用課堂的時間,放慢講解的速度,每道題都要求學生讀兩次,再找到相關的問題,根據問題想想需要那些信息,看看人家告了些什么條件,還缺什么條件,缺來的那個條件就是自己要求的第一步,這樣一段時間下來學生有所改觀,對于一些極個別的學生做到稍稍一懲罰就做得很好,所以對于二年級的學生教師要把握好尺寸,才能更好的.駕馭學生。
二、其次學生存在的問題就是第一步算出來不明白寫什么單位,比如王老師買7元一枝的鋼筆花了63元,那么買5枝要花多少錢?學生知道第一步是63÷7=9(枝),而一部分學生卻只看問題里的單位所以經常寫成了“元”,針對這一問題我要求學生說出自己第一步所求的問題,這樣學生就明白什么單位了,就如上例學生只要說出第一步是求:每支鋼筆需要多少錢?就知道應該寫“元”了。
三、最后就是大部分只能列分步算式,在列綜合算式的時候就不是那么得心應手了,尤其是有了()的就往往丟了(),比如媽媽用100元買一件46元的上衣,和一條29元的褲子,應找回多少?學生分步是45+29=74元,100—74=26元,在寫綜合算式時就寫成了100—45+29=26元,這是他忘了應該先算加法要加()了,不過這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不必做硬性要求,所以我只是隨時提醒學生應注意,或者就用分步。
總之這部分的內容很廣泛,但只要讓學生掌握了其中的道理,舉一反三就容易多了,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比什么都重要。
【《用除法解決問題》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除法解決問題教學反思03-17
《用除法解決問題》教學設計04-10
用乘法和除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數學教學反思03-09
用連乘解決問題教學反思04-22
用比例解決問題的教學反思03-14
用比例解決問題教學反思04-08
《用比例解決問題》教學反思04-03
用比例解決問題教學反思04-08
《用比例解決問題》教學反思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