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教學反思范文(精選9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么什么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古詩教學反思范文(精選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古詩教學反思1
《山行》這首詩相比較于《楓橋夜泊》來說,意境上面比較容易把握,所以我遵循古詩的教學步奏,給學生進行教學。但在這首詩的教學中,我認為我沒有明確好這首詩具體講了哪幾個景物,所以很多同學在完成作業的時候,都沒有完全寫到寒山、石徑、楓林。這是教學中的一個疏忽。
在講《楓橋夜泊》的時候,我以為前面一首詩意,同學們在學的時候很輕松,那孩子對于詩意的把握一定還不錯,所以我把重心放在了意境的營造上面,利用了歌曲、以及其他一些關于寒山寺鐘聲的詩句。但最后發現,這種意境的營造真的非常男,孩子們對于詩意還是沒有理解透,所以后來利用課余時間我又鞏固了一下,這也是我的一個失誤!同時對于備學生,我還是有很大的欠缺。
古詩教學反思2
《池上》這首詩中,詩人用質樸的語言,白描的手法,細膩傳神地刻畫出一個天真可愛的“偷采白蓮”的鄉村小娃,小娃天真無邪的形象在詩人的筆下顯得栩栩如生。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引導學生自主閱讀,通過小組合作,討論交流,為學生提供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空間,促使學生全面深入地感悟。這首詩對學生來說,理解上沒什么大的困難,所以我在引導學生想象上花了功夫。如:想象荷花池的美景、小娃采蓮的原因、采蓮的過程等,通過讓學生想象,感受池塘的美和小娃的天真可愛。
在談對“偷”的理解時教室象開了鍋的沸水,孩子象小麻雀一樣爭論不休。學生在課堂上盡情地發言,抒發對問題的感悟與質辯:小娃去采白蓮到底是天真還是“偷”?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可以看出學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對教材的不同體驗和感受。最后我們達成共識:如果小娃真的有心想“偷”,那都不會留下那么明顯的蹤跡了,所以這個“偷”字更能體現出小娃的天真可愛。
課程標準強調:在小學各學段要重視學生的朗讀,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讀書,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書要有重點,同時,在充分挖掘想像力的情況下,讓學生根據簡單而生動的畫面,配上音樂,多種形式的朗讀,使其對詩句的理解更透徹。在教學中緊緊抓住“偷采”、“不解”、“藏蹤跡”等學生難以體會的詞句展開閱讀活動,引導學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反復朗讀,悟出作者的情。在評價中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指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互相評價、教師評價,使朗讀層層深入,體會情感,升華情感。在想象中朗讀,讓學生運用形象思維,品味語言文字,啟發想象,在學生想象出現困難時,借助圖片資源,讓學生在心中產生內心視像,感悟課文情感,達到情感的升華,體會出“小娃的天真、可愛、頑皮”。
可惜的是由于時間關系,沒有讓孩子分角色演一演,這項工作可以以作業的形式布置給學生,讓學生對這首詩有更真切的體悟。
古詩教學反思3
出于對于語文教學活動的興趣,我總喜歡在教學的過程中,進行各種大膽的嘗試和改革,這樣的嘗試使我在教學的路上,慢慢開拓出一片新的天地。這次在市評優課上之所以選擇古詩詞復習這種課型,是因為古詩詞復習領域的公開課尚為空白,同時也想大膽的進行一番古詩詞教學的研究和嘗試。
總體來說,兩次古詩詞教學的過程,基本實現了課前對于古詩詞教學的理解和預想。學生通過寫景詩、送別詩、思想詩、詠物詩、愛國詩,這一系列的以內容為專題的古詩詞復習課,有機會嘗試在讀懂詩意的基礎上,鑒賞詩詞的精妙之處所在。通過這一稍微高于學生認知水平的教學設計,以課堂為途徑,讓學生了解了更多與古詩詞有關的文學知識和歷史知識。如:通過《芙蓉樓送辛漸》的鑒賞認識了多位郁郁不得志的文學名家;通過《鳥鳴澗》了解了詩人王維的禪意境界,體會到盛唐時期的政通人和。學生在課堂上所收獲的,遠遠多過傳統的詩詞課堂教學。縱觀兩節古詩詞復習課,我認為自己的課堂呈現出一下幾個亮點:
1.教學過程設計合理:兩節課均按照大連市標準課堂的四十分鐘教學設計,在整堂課上,孩子們經歷了誦讀、理解、體會、鑒賞、仿用等幾個學習環節,全面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生的多方面感官。40分鐘的教學因為學生的主動參與,和互動研討,并不覺得冗長。課堂節奏緊湊,環環相扣,教學效率較高。
2.課堂隨機引導到位:在兩節課實施之前,分別對于學生可能作答做出了預設。但學生畢竟是活著的、思考著的群體,他們的回答,往往與預設有一定的差距。為了能將預設的內容與學生的已有知識基礎融為一體,課堂上的幾處預設,就顯得尤為重要。如:送別詩中關于水的拓展,幫助學生積累了更多的古詩名句;寫景詩中關于“禪”字的解讀,讓學生對王維的詩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及時更改不合適的教學設計:在進行第一次教學的過程中,課前首先進行了古詩詞的分類匯報,這一環節的設計,使課堂可用時間減少很多,知識后邊的教學環節如趕集一般匆匆忙忙。在第二次教學過程中,果斷的刪除此環節,代以直接交流復習主題的詩句,目的性強,教學效果良好。
兩課的教學過程總體來說讓人比較滿意,但是也存在一些遺憾之處。在第二次寫景詩的復習過程中,由于學生第一次面對這么多老師來聽課,孩子們既榮幸又緊張,因此課堂上學生的表現略顯拘謹,沒有完全將平日的積累,與學生的真實水平發揮出來。作為授課老師,只注重對于知識的引導和點評,卻忽視了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幫助學生走出緊張的狀態。
課堂教學容量還是有點大,學生學習的內容本來就已經超過孩子的接受水平,在教學過程中對于設計的教學內容的取舍還不夠靈活。教學設計中有多處提升學生的引導,但并不是所有學生都能夠接受,因此對于難度較大的內容,應當點到為止,或是利用平時的教學時間慢慢滲透給孩子,避免樣樣通而樣樣松。
除此之外,語文的課堂,還是應當換語文以顏色,讀還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課堂上還應當有大量的誦讀過程,此項在課堂上表現的不夠突出。
對于古詩詞的教學,通過這兩次的嘗試,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只有教師自己講古詩詞、讀通、讀懂、讀透,才能引導學生從短短的詩句當中,讀出思想,讀出情感,讀出見解。我會將此次嘗試所得到的經驗,運用于以后的古詩詞教學當中,這樣在六年級的復習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課堂,得到更多的收獲。
古詩教學反思4
傳統教學中學生學習古詩詞一般都是先反反復復地誦讀,再進行語言的品析,進而感受詩歌的意境。學生對這種教學模式已經十分熟悉甚至有些倦怠了。如果古詩詞的教學僅僅停留在咬文嚼字上,把完整的詩句弄得支離破碎,那還有什么美感可言呢?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在這一基本理念指導下備課時設想能否找到一種新的方法喚起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和熱情?能否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來學習古詩詞?
基于以上認識,我們準備把前兩首詩的教學在一節課完成。注重整個學習過程的層次性,由易到難,由初步感知到深入探究。本課兩首《少年行》、《馬》是唐代詩人王維和李賀所作,前者通過贊美少年的力大無窮,沉重勇敢,智勇雙全的英雄形象,表達詩人渴望建功立業的志向。后者通過描寫馬渴望上戰場,表現了詩人渴望建功立業的志向。詩歌風格不同的背后主要是詩人所處的時代背景不同。在學生感知詩意的基礎上讓他們合作探究去探討這種現象,從而獲得詩歌鑒賞的一種重要方法---“知人論詩、知時論時”。這樣可以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學會學習。
在課前,根據教學設計,我有針對性地布置學習預習詩人的經歷、感知詩歌的大意。在上課時學生對詩歌內容已經比較熟悉了。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們對這種新的詩歌教學方法感覺很新鮮,課堂氣氛較好。學生踴躍發言,積極探討,學有所得。一堂課中,學生在兩首詩歌的比較學習中,感受到了兩首詩歌風格的不同,體味到了詩人渴望建功立業的志向,取得了較好的學習效果。
但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也發現了以下一些問題;
1.本課的教學設計將詩歌的創作背景放在了探究詩歌風格不同原因的環節之中,這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意識到對詩歌情感的感悟不能離開詩歌創作的背景,但將詩歌背景放在學習詩歌之前介紹是否能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詩歌的內容呢?什么時候介紹詩歌的寫作背景,以什么樣的方式來介紹,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2.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比如在學習《少年行》這首詩歌時,如何啟發學生從詩歌的字里行間自主體會到詩人筆下少年的力大無窮、智勇雙全,而不是教師越俎代庖地告訴學生;如何才能做到巧妙地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品讀課文;這還需要在教學中不斷摸索總結。
3.在本課教學中,還應給學生更多一些的時間讓他們充分地思考感悟,讓他們大膽地說出自己內心的感受,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動手、動嘴的機會,讓學生參與大量的實踐體驗,為學生優化學習,有效學習和健康成長提供必要的空間。
古詩教學反思5
古詩詞是我國歷史長河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泱泱大國的詩風詞韻陶冶了一代一代的華夏兒女。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結合自己多年對古詩詞的教學,談幾點反思。
(一)讓古詩詞回歸“誦讀“之本。
千百年來,美讀呤誦是學語文的根本之法!“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吟”。說明誦讀作用重大。古典詩詞是富有音樂美的文學樣式。它講究韻律、節奏。要體會這種美、必須誦讀。誦讀有理解古詩詞的寫作手法,誦讀有助于觸類旁通。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充分感知語言材料,全身心投入作品,展開文本對話。讓學生自讀,從整體上感知課文。不管秋取哪種形式,都要進行科學的誦讀指導,以便讀準字音,節奏,讀出語氣和語勢。正確的誦讀可使學生較快地進入賞析古詩詞的角色,有利于理解古語詞的含義,感覺它的韻律美、節奏美,調動生活體驗,激起相似的情感。
(二)讓古詩詞回歸人文之本。
我國古代的詩人、詞人中有很多是思想家,他們的詩詞體現了許多我們稱之為“傳統”的東西,它可以內化為“素養”的營養。讓學生學習、背誦古詩詞,不但可以積累典型語文材料,在心田播下民族文化種子,還有助于他們深化對社會、自然、人生的認識,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形成健康的人格。如“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報國激情;“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的傷世感懷。我們要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關注自然、關注自身道德的完善,培育高尚的人文精神。
(三)讓古詩詞教學回歸積累。
古詩詞有著旺盛的生命力,許多精華名句流傳不衰,已經成為融入人們的生活,我們就當引導學生在作文中恰當地運用古詩詞名句,會為文章增色。為了強化這種意識,可以采取“每周一詩”和“名句對對”的辦法。一周出示學生一首古詩詞,要求誦讀,或把名句中的上句寫在黑板上,讓學生對。
(四)讓學生插上想象、聯想的翅膀。
具體可以這樣操作:
1、引導學生運用畫畫的形式,將詩詞中所描繪的景色和包含的意境細致、形象地描繪在畫紙上,讓學生產生創作的沖動,滿足創作的欲望。
2、通過讓學生在課外收集作者的其他古詩詞,收集與課文同類內容的古詩詞,收集有相同意象的詩句、詞句,同樣可以使學生學會聯想,培養發散性思維。例如我教王翰的《涼州詞》時,讓學生聯想其他描寫軍旅生活的詩詞,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盧綸的《塞下曲》、范仲淹的《漁家傲》,王晶齡《從軍行》和《出塞》等。教王昌齡的《出塞》時讓學生聯想其他邊塞詩: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等。
3、要求學生發揮想象、聯想,運用描寫、敘述等表達方式改寫詩詞,也不失為一種好辦法。
(五)讓學生點燃創造的火花。
我們要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讓他們借助工具書、注釋,理解重點字詞的意思。學生在自主理解的過程中可能會理解錯誤,甚至鬧出笑話,這時我們就要保護學生的創新火花。積極地加以肯定,以要適當的引導。此外,用“放電影”方式,同樣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放電影”就是讓學生閉上雙眼,在輕柔的音樂聲中或在老師的誦讀聲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在腦海中呈現一幕幕古詩詞所表現的情景,不同的學生就象不同的電影導演。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有義務讓“古老“的詩詞奏響”創新“的凱歌。
古詩教學反思6
這首詩的作者以敏銳的眼光和獨特的視角捕捉到秋天那令人心醉的動人景象,描摹出秋野溢彩流芳、生意盎然的美好意境。通篇詩歌采用擬人化的手法來寫,描寫秋天迷人的景色和豐收的景象,語言優美生動,易于朗讀和背誦。在作者的'筆下蘋果姐姐會因為天氣涼了,嚷著要披紅襖;葡萄妹妹要披紫袍……這首詩富有童真童趣,貼近學生情感,學生學起來自然興趣盎然,抒發了作者對秋天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出于對學生認知水平和已有的經驗的考慮,教學開始,我讓學生聽教師范讀詩文,并看所展示的秋天景象圖片,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能讓學生很好地進入到詩歌的意境中來。
在教學時,我將詩歌展開成一幅幅畫面,把圖文對照起來,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并抓住抒情這條線,引導學生朗讀、想象,去感知語言之美。這樣,讓學生能更好地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作者對秋天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當然詩歌重在朗讀,在朗讀中體會意境,所以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穿插朗讀指導,讓學生充分理解并領會詩歌的內涵,由整體到部分,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讓學生參與到學習的每一個環節之中,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學生自評、互評,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古詩教學反思7
一、允許“模糊解讀”
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決定了古詩文閱讀的目的不在于理解內容的深度,而在于積累語言,增強語感,提高文學修養,所以,不必要求每篇都字字疏通,句句領會。只要學生翻譯的文章不扭曲作者當時的愿意,只要把大體意思說明就可以,并沒有在文字、字數、通順及表達方式上吹毛求疵,要求過嚴。詩詞中更深層次的意思,自會隨學生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文學素養的提高而逐步領會。
二、反復吟誦
古詩詞特有的音韻之美,決定了古詩詞特別適合誦讀的特點,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也正說明了吟誦的功效。吟誦可以使鑒賞者感知詩詞的音調美和詩詞中特定的意境,吟誦得多了,還可能引發鑒賞者的想像、聯想、體驗和感受,自有無窮樂趣。對于初學者,這是最有效的審美手段。給學生設計安排一些新奇點,采用各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理解、感悟、體驗、積淀。
三、有分寸地把握詩詞背景介紹
學詩詞僅靠朗讀是不夠的,還要注意結合詩詞的時代背景或作者的經歷遭遇。詩是詩人思想感情的真情流露,而詩人的思想感情與當時的時代背景和詩人的遭遇關系密切,可以說,時代背景和詩人的經歷遭遇決定了詩人的思想感情。這對古詩詞的理解都會有幫助。我在設計這一環節時,常把它放在課堂的最后一個環節上,這樣,在前邊充分了解詞意、感受詞的韻味之后,一個小小的、簡單的介紹反而引發了學生對古詩詞的濃厚興趣。
四、啟發想象,品味意境
意境是詩詞的靈魂,鑒賞詩詞的過程就是品味詩詞意境的過程,所以引導學生品味意境是鑒賞詩詞的關鍵。使學生進入意境之中的最好方法就是要求學生充分調動想像和聯想,將自己設想成作者本人,從作者當時的立場設身處地地考慮感受,使詩中描寫的形象和景象一一浮現于腦海中,再現逼真的情景。
五、比較閱讀,激活思維
“有比較才有鑒別”,利用比較閱讀法設計古詩詞課堂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活躍學生的思維,易于學生舉一反三,學會思考,學會學習,可將學過的詩詞與課內所學詩詞作比較,也可將課內學習和課外自由閱讀聯系起來,讓學生嘗試用課內學到的審美方法去鑒賞新的作品。
總之,“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只要我們教師能夠逐漸培養起學生學詩詞的興趣,就定會將詩詞課上得興趣盎然、有滋有味、搖曳多姿。讓古詩詞教學變得生動活潑,展現古詩詞教學無與倫比的獨特魅力和豐富內涵,值得我們每一位教師去思考,呼喚著我們每一位教師去創新!
古詩教學反思8
杜甫的《絕句》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寫景小詩。整首詩雖只有28個字,但字里行間卻洋溢著韻味無窮的美。
古詩不僅色彩美——黃鸝、白鷺、翠柳、青天,四種景物四種顏色,將眼前的景物描繪成一幅絢麗多彩的畫面,令人心曠神怡。而且結構美——第一句“兩個”黃鸝,寫“點”,是近寫;第二句“一行”白鷺,寫“線”,是遠寫;第三句“千秋”雪,寫“面”,表明了時間;第四句“萬里”船,展現了空間。對仗運用得恰到好處,耐人尋味。
理解詩句的意思,按照傳統的方式,先理解字詞意思,再理解句子意思。如果學生理解上有問題,我先創設了一個情境,引導理解。比如教學第三句時我是這樣設計情境的:時詩人杜甫往遠處一看,又被什么景色吸引住了?
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說話訓練,結合《補充》上的練習,通過出示掛圖激發靈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親”,古詩教學必須具有鮮明的形象,使學生可見可聞,產生真切感,才能入情入境。學生表達的比較到位,基本沒有偏離古詩的意思。
古詩教學反思9
《山行》這首由晚唐詩人杜牧所寫清新俊逸的小詩描繪了由寒山、石徑、白云、楓林構成的一幅濃郁動人的山林秋色圖。字里行間流露出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熱愛之情。深秋在詩人筆下并不蕭條冷落,而是嫣紅滿目,生意盎然,給讀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在這首詩中,作者以豐富的想象,生動的描寫,凝煉的語言使這首詩的意境之美躍然紙上。讓我們在觀賞勝于二月春花的火紅楓葉的同時,感受到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機。這是一首秋的贊歌,能夠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進大自然的愿望。
教學中,我以尊重學生獨特的心靈體驗,尊重學生自身的知識構建以及多元認識為出發點。利用學生已有的古詩學習經驗,再加上詩畫相通的特點,大膽讓學生想象畫面,說畫面,將片段的意象展現出來,再讓學生加以綜合,展示媒體圖片給學生以直觀的感受,讓他們在情境中發揮想像,引導孩子登寒山,仰望白云,欣賞火紅的楓林,走進夕陽西下,雞犬相聞,炊煙裊裊的溫暖人家,真切感受自然之美,激發熱愛生活之情,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水到渠成的完成了全詩的理解和意境的體會。
在拓展方面,既有基于內容的寫景詩,又有基于作者的寫景詩,達到了由課內到課外的延伸,有效增加了學生的積累,豐富了自身的文化積淀。
另外,時時注意調動學生的興趣和主動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課堂氣氛活躍,達到了快樂學習的目的,這是值得我欣慰的地方。
其實,還有一點是我想探索的地方,那就是基于詩畫相通的特點,讓繪畫成為理解古詩,體會意境的方法。現在看來,這種方法可行,但還需完善。
反思本節課,我認為自己有以下幾點不足:
其一,課堂上描繪畫境,有些耽誤時間,影響了誦讀,導致讀得不夠。
其二,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課堂雖活躍,也使教師在時間調控上不好把握。
其三,課堂內容的取舍,容量的把握都需教師做到心中有數,才能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具體修改意見為:
其一,縮短描繪畫境的時間,那背誦和默寫的環節就都可以完成。
其二,質疑處也可以壓縮時間,隨機加進閱讀的環節,會增強讀的效果。
其三,拓展積累環節讓學生調動已有的積淀,再多背一背寫景的古詩就更好了。
其四,板書的設計,可以圖文并茂,突出本節課的特點。
總之,此次參加賽課,讓我成長,讓我收獲,讓我思索,也讓我遺憾。因為,參加英特爾未來教育講師培訓,讓我錯過了最精彩的兩節課,學習的愿望沒有完全實現。好在,前三節課我聽到了,楊老師的沉穩教風;林老師字斟句酌的到位推敲;牛老師的適度引導,都是我學習的地方。而我在異地異生的挑戰下,能夠做到順利的完成一節課,不能不說是一種成功,我很滿足。我將以此次賽課為基點,繼續努力,修煉自己的語文素養,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做一名風格獨特,務實創新的語文教師。
【古詩教學反思范文(精選9篇)】相關文章:
古詩《題西林壁》教學反思范文精選12-05
古詩教學教學反思04-27
古詩《題西林壁》教學反思范文12-05
古詩教學反思簡短精選10篇04-18
杜甫古詩《絕句》教學反思11-13
古詩《飲湖上初晴后雨》教學反思范文09-02
《古詩兩首》教學反思05-08
《古詩兩首》教學反思05-08
《贈汪倫》古詩教學反思12-20
古詩贈汪倫教學反思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