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數學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數學教學反思1
秋去春來,短短的一學期教學工作又結束了,在這繁忙而充實的一學期中,我感觸較多,現將本學期自己在教學中的點滴得失作一個反思。
本學期我所任教的是三年級,教材用的是北師版的教材。許多使用過這套教材的教師都普遍認為:教材較難,不好把握。但這對于我來說,剛好是一個不錯的挑戰。本學期的教學任務也非常繁重,其中知識點包括兩三位數乘一位數、旋轉與平移、方向與位置、兩位數除以一位數,年、月、日的認識,分數的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以及統計初步與不確定現象。其中兩三位數乘一位數、兩位數除以一位數是本冊的重點,年、月、日的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又是本期的又一難點。
教學之前,我充分的備好課,同時我深知備好課是上好課的關鍵,而備好課重要的一點是要備學生,由于接手本班了解到學生的整體成績較差,而且不平衡,因此,我把基礎知識的傳授作為我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同時,也為優秀的學生作好“能量”的儲備。
教學之中,我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去吸引學生,用多種教學方法去感染學生,促使他們喜愛數學,愿意學習數學,比如,在進行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中,我利用直觀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進行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的教學中,我讓學生動手折,畫等方法,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對待優生,我充分讓他們吸飽、吃夠;對待中等生,我讓他們牢固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逐步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等;特別是對待差生學習積極性不較高,我更加的重視他們,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培養他們學習的信心。
教學之后,我基本做到每課后立即反思,每單元反思,及時總結自己在教學工作中的得失,以便在后面的教學中發揮優點,克服不足,同時,積極學習其他有經驗的教師的優秀經驗,聽他們的課,有什么教學中的困惑去請教他們。經過我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學生的成績有所提高,學生的學習氛圍有所加強,學習興趣有所提高,基本會積極主動的學習。
由于經驗的缺乏,在教學工作中仍會有許多不足,感覺時間“少”、任務重,對待差生的輔導仍有待加深,課堂40分鐘的效率不夠高,小組合作仍有待加強,沒有發揮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個別差生缺乏與他人的合作的意識等。
在下學期的教學工作中,我一定克服我的不足,關心每一位學生,努力讓每一位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讓學生在集體中積極參與,主動學習數學,感受成功的喜悅。
數學教學反思2
[教學案例]
教學內容:省編義務教材小學數學第十二冊《比例尺》
教學目標:
1.在實踐活動中體驗生活中需要的比例尺。
2.在操作、觀察、反思、歸納等學習活動中理解比例尺的意義,了解比例尺在實際生活中的各種用途。
3.使學生能應用比例尺的知識求平面圖的比例尺,以及根據比例尺求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
4整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觀察生活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引入課題
1.拍照。
(1)師:同學們都拍過了照片,比較一下,照片中的你與實際的你什么變了,什么沒變?)
(2)想一想:這么大的一個人怎么會印到一張這么小的照片上的呢?
2.的確,生活中有時要把實際的大小縮小若干倍或擴大若干倍以后再畫到紙上。你還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
3.這是幾天前,我在售房中心看房時,一位售樓先生給我推薦了兩套住房,可是他只給看了一下圖紙,我買房的標準是想要面積大一些,我想請同學們幫幫我這個忙,好嗎?
師:看來同學們的意見不統一了,目前還不能幫老師確定到底購買那一套住房,那么,住房平面圖與實際的房屋之間有什么關系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板書:比例尺)
二、自主探究,理解意義
1.小小設計師規劃操場
(1)師:以前我們在學習測量時同學們已經動手測量出我們教室地面長8米,寬6米。好,同學們,現在老師就請你們當一回小小設計師,將教室占地的平面圖畫在老師發給的白紙上。”有信心當好這個設計師嗎?
(2)師:好!一起來讀一下學習要求。
2.要求:
確定圖上的長和寬;
個人獨立作出平面圖;
寫出圖上的長、寬與實際的長、寬的比,并化簡。
圖上距離實際距離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
長
寬
完成后4人小組交流(重點交流你是怎么確定圖上的長和寬的)。
3、學生小組合作學習。
4、匯報。(投影展示)
師:咱們先請這幾位小設計師說說自己是怎樣設計的。
(學生匯報設計思路)
師:請這幅圖的設計師說一說你是怎們確定圖上的長和寬的?
圖上的長和實際長的比是多少?
圖上的寬和實際寬的比是多少?
……
(根據學生的匯報板書)
圖上距離:實際距離
(1)8厘米:8米=8:800=1:100
6厘米:6米=6:600=1:100
……
**師:有沒有化簡后的比是不一樣的?
**師:你能說一說你是怎么設計的嗎?
(我知道自己的畫法錯了,我是隨便畫了一個長方形,這不是教室的平面圖。)
5、揭示比例尺的意義。
師:看了你們的杰作,老師知道大家非常聰明!(指著圖上距離)這些都是在圖上的長度,我們把它叫圖上距離。(指著實際距離)這些都是實際的長度,我們把它叫實際距離。這兩個距離是以什么形式出現的?
(比的形式,圖上距離作為比的前項,實際距離作為比的后項)
師:那么最后算得的就是什么?
師:我們賦予它一個新的名稱,就叫做——比例尺。
提問:比例尺是尺嗎?那它是什么?是誰與誰的比
師:現在你知道比例尺是誰與誰的比?怎么求呢?
板書: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還可以寫成分數的形式。
師:比例尺1:300是什么意思?
數學教學反思3
從2月10號至今,已開展了六周的線上教學,現將我班數學學科的學習總結如下:
一、教學方式
(1)首先由學生進行名師課堂的學習,我陪同大家一同觀看,對一些重難點會以圖片的形式發給學生,幫助他們進行理解;
(2)上午上完課以后,布置相關作業,學生先完成相關作業
(3)批改作業,并于當天晚上8:00進行評講,除了周六周日,幾乎每天都會進行講解,并將當天名校課堂的重點再進行補充說明。
二、學習效果
就線上教學而言,相對來說學生的學習效果比較難于把控,因為學生的學習狀態未知,家長的監督未知,并且由于后期的復工,很多家長已經上班,對學生的監督幾乎沒有,但也不排除有部分孩子的自控力比較強,能很好的完成當天的學習任務及作業。即便如此,我們依然采取了每周一次的檢測,總體來看成績優異的同學幾乎未受到上課方式的影響,而少部分同學的成績下降的較為厲害。
三、網上教學存在的問題
1、課堂效果會打折扣。因為不是面對面教學,所以整個教學過
程缺乏學生的參與、互動,老師對學生的實際掌握情況不能充分了
解,尤其對于學習自覺性較差的、家長督促不到位的學生,老師很
難預測到其學習效果,課堂效果自然會大打折扣;
2、作業完成情況不太理想。剛才提到由于是利用名校課堂上課,結束時間穩定在下午3:50之前。從課程結束到晚上八點開始講解作業,每天收到的作業不超過40份(班級共55人),但在講解完之后每天的作業提交量接近100%,只有一兩個同學不定時的會不交。
3、測試結果不盡人意。
從每次的周清成績來看,較上個學期的期末成績有所下滑。從成績便可看出學生在家的自學效果和自學能力的差別,也能
分辨出哪些同學是認真在學習,哪些同學因為情性只是假裝在學習
面對不斷延遲的假期有些同學從原來的期盼開學,想認真學習轉變成了現在的放縱我想疫情過后,學生就會出現明顯的兩級分化。自律的會越來越優秀,超前一大截,不自律的,各種糊弄假學,就會遙遙落后,而這種落后幾乎可以說是不可逆的。
四、網絡教學心得
時代在進步,作為教師更應該進步,更應從多方面完善自己,無論是教學功底,還是知識的全面性,專業性,還是各種網絡輔助教學工具。教師都應該認真學習,認真實踐。通過教育方式的改變,我深知自己很多不足之處,還有很大的進步空問。希望自己和孩子們一樣堅持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數學教學反思4
教師的真正本領,主要不在于講授知識,而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讓他們興趣盎然地參與到教學全過程中來,經過自己的思維活動和動手操作獲得知識。新一輪課程改革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在教學中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等方面的發展。就學習數學而言,學生一旦“學會”,享受到教學活動的成功喜悅,便會強化學習動機,從而更喜歡數學。因此,教學設計要促使學生的情感和興趣始終處于最佳狀態,從而保證施教活動的有效性和預見性。
例如:在教學“時分的認識”前,教師演示了“龜兔賽跑”的故事:小烏龜在鐘面形跑道上不緊不慢地爬了一大格(1時),小白兔沿著鐘面形跑道馬不停蹄地跑了一整圈(60分),可裁判員卻最后判定:烏龜和兔子跑得一樣快。“啊?”(小朋友們都面面相覷)這個判定可令他們費解了:明明是小白兔跑得快多了,為何比賽結果卻是不分勝負呢?就當學生們疑惑之際,教師適時引入教學:“這是怎么回事呢?通過今天的學習,小朋友一定能解開這個謎。”這下,學生們個個瞪大了小眼睛,專心致志地投入到時分的認識之中。把“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
新課程提倡學生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并能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形成,利息、保險、有獎儲蓄、分期付款等經濟方面的數學問題,已日漸成為人們的常識,因此,數學教學不能視而不見,不管實際應用,這樣恐怕就太不合時宜了。
學生學知識是為了用知識。但長期的應試教育使大多數學生不知道為什么學數學,學數學有什么用。因此在教學時,我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征,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精心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切實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教學“圓的認識”后,我有意識地帶領學生到操場上畫一個半徑為5米的圓。有的學生想到兩個人用一根長繩畫圓,有的想到一排人轉一圈畫一個圓,也有的想到全班人圍一個圈,沿這個圈畫出一個圓。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解決“為何現實生活中車輪都做成圓的,而車軸都裝在圓心上?”、“當有人在表演時,觀看的人群自然的圍成一個圓,這是為什么?”“為什么羊吃到草的最大范圍是一個圓形?”這些實際問題。經常這樣訓練,使學生深刻地認識到數學對于我們的生活有多么重要,學數學的價值有多大,從而激發了他們學好數學的強烈欲望,變“學數學”為“用數學”。
數學教學反思5
一、數學教學反思的內涵
反思“通常指精神的自我活動與內省的方法。”經驗來自于兩個方面:一是感覺,二是反思(反省)。反思是心靈以自己的活動作為對象而反觀自照,是人們的思維活動和心理活動。
教學反思,是教師對自己參與的教學活動的回顧、檢驗與認識,本質上是對教學的一種反省認知活動。教師以自己的實踐過程為思考對象,在“回放過程”的基礎上,對其中的成敗得失及其原因進行思考,得到一定的能用以指導自己教學的理性認識,并形成更為合理的實踐方案。
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學是一種學術活動。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實踐+反思=成長。“經驗之中有規律”。教師的反思能力決定著他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和在工作中開展研究的能力。如果教師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缺乏反省,不對自己的教學經驗進行概括,課堂教學實踐后不反思,那么他們就很難成長為專家型教師。通過反思,教師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水平,同時形成對教學現象、教學問題的深層次思考和創造性見解,使自己真正成為“研究型教師”。
二、數學教學反思的內容
明確數學教學反思的內容,這是進行教學反思的前提。理論上,任何與教學實踐相關的問題都可能成為反思的對象和內容。但一般而言,教學設計與實施的比較、教學中的成敗得失、教學機智與靈感、課堂互動情況以及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等,是反思的主要對象。
通常,我們可以從不同角度來確定反思的內容。例如,根據教學活動的順序,分階段確定反思的內容;根據教學活動涉及的各種要素,確定反思的內容。當然,不同的角度之間一定會有交叉。另外,在反思的具體實施過程中,我們可以選擇若干自己感受深刻的內容,有側重地進行思考。
(一)根據教學活動順序確定反思內容
1.對教學設計的反思
教學設計是課堂教學的藍本,是對課堂教學的整體規劃和預設,勾勒出了課堂教學活動的效益取向。設計教學方案時,教師對當前的教學內容及其地位(概念的“解構”、思想方法的“析出”、相關知識的聯系方式等),學生已有知識經驗,教學目的,重點與難點,如何依據學生已有認知水平和知識的邏輯過程設計教學過程,如何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學生在理解概念和思想方法時可能會出現哪些情況以及如何處理這些情況,設計哪些練習以鞏固新知識,如何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等,都已經有一定的思考和預設。教學設計的反思就是對這些思考和預設是否與教學的實際進程具有適切性進行比較和反思,找出成功和不足之處及其原因,從而有效地改進教學。
2.對教學過程的反思
我們知道,數學教學過程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有目的、有意識、有計劃地掌握數學雙基、發展數學能力的認識活動,也是學生在掌握數學的雙基、發展數學能力的過程中獲得全面發展的實踐活動.數學教學過程既包含教師的“教”,又包含學生的“學”,是教與學矛盾統一的過程.從“學”的角度看,數學教學過程不僅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習數學知識、形成技能的過程,而且還是學生發展智力、形成數學能力的過程,也是理性精神和個性心理品質發展的過程.教學過程中,學生、教師、數學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媒體、教學環境、校園文化等都是影響教學效果的直接因素,其中,教師、學生和教學中介是數學教學過程中的三個基本要素.教學中介是教學活動中教師作用于學生的全部信息,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組織形式、反饋和教學環境等子要素,其中的主體是教學內容.對數學教學過程的反思就是對教學過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過程及其效果的反思。具體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反思:
各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是否合理(特別要反思是否把時間用在核心概念和思想方法的理解和應用上);教學重點和難點的處理情況;是否啟發了學生提問,學生提問的質量如何;問題是否恰時恰點,學生是否有充分的獨立思考機會;核心概念的“解構”、思想方法的“析出”是否準確、到位;是否關注到學生的個性差異,學生活動是否高質高效,有沒有“奇思妙想”、創新火花,有沒有抓住這種機會;是否滲透和強調了數學能力的培養;教學內容的“價值觀因素”是否得到充分挖掘,并用學生能理解的方式進行展示;教學媒體使用是否得當;教師語言、行為是否符合教育教學規律,學生有什么反應;各種練習是否適當;教學過程是否存在著“內傷”;等。
3.對教學效果的反思
對數學教學效果的反思,是指在教學活動結束后,教師對整個活動所取得的成效的價值判斷,包括學生所獲得的發展和教師自己的價值感受兩個方面。前者主要考查學生的數學雙基的掌握,數學能力發展,數學學習方法的掌握,數學的科學、人文價值的認識,以及理性精神的養成等諸方面;后者主要考察教師自己在教學活動中對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的了解程度的變化,個人教學經驗的變化,實施有效教學能力的提升,教學思想觀念的變化,等。其中,教學是否達到了預期的目標,學生行為是否產生了預期的變化,是教學效果反思的重點。
這是教師對自己教學活動的持續不斷的反思過程,是教師專業化成長的必由之路。對個人經驗的反思有兩個層面,一是反思自己日常教學經歷,使之沉淀成為真正的經驗;二是對經驗進行解釋、歸納和概括,提煉出其中的規律,使之成為有一定普適性的理論。
沒有經過教學反思的經驗,其意義是有限的。如果教師只對個人經驗作描述性的記錄而不進行解釋,那么這些經驗就無法得到深層次解讀,從而也就無法形成具有普遍意義的理論。只有對經驗作出解釋后,對經驗的閱讀才是有意義的。也就是說,形成經驗的過程既是對經驗的解釋過程也是對經驗的理解過程。在教學反思實踐中,可以使用“反思檔案”,其中包括:一是忠實記錄并分析所發生的種種情況,使之成為文本形式的經驗;二是對文本經驗本身不斷加工和再創造,使經驗得到升華,改善教師的理念與操作體系,甚至可以自下而上地形成新的教學理論。
(二)根據教學活動涉及的要素確定反思內容
從教學活動中涉及的要素角度,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確定反思內容。
1.數學方面
主要是在課堂教學活動后反思對數學內容的“解構”是否到位,并提出改進措施。因為本課題主要解決核心概念和思想方法的教學問題,因此主要反思概念的“解構”及其核心的確定是否到位,內容所反映的思想方法的“析出”是否準確,以及內容所反映的價值觀內涵是否得到揭示。另外,還要通過對學生反映的分析,反觀概念的核心、思想方法以及價值觀內涵的呈現是否與學生的理解方式相匹配。
2.教的方面
主要是反思教師在與課堂教學相關的活動中的行為表現及其效果,并提出改進建議。包括教學目標的定位,重點難點的處理,教學階段的劃分與教學處理,教與學的方式,教學組織形式,問題情境的設置(與數學、生活或其它學科聯系的背景),提問質量,師生互動,板書的設計,計算機等教學技術的運用,對教材內容的處理,課題的引進,課堂作業的布置,因材施教,小組活動的設計等。其中特別要注意反思是否圍繞數學概念、思想方法開展教學活動以及落實情況。
3.學的方面
主要是反思學生在課堂中的行為表現,分析其成因,并據此提出教學改進建議,反饋到教學設計的改進中。具體包括對學生當前認知水平的分析和估計是否符合學生現狀,學生對概念的本質、思想方法的理解狀況及其原因,學生對課堂中某些關鍵性問題的反映(包括行為表現、語言表達等)及其原因分析,對課堂中學生思維活動特征的分析,對學生使用的問題解決策略的分析,對學生作業情況及其原因的分析等。
4.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
包括用與學生心理發展相適應的方式呈現內容的價值觀內涵,課堂氛圍的營造,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感情溝通,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對數學學習的認識與態度,學習動機與自信心,學生主動參與的程度等。
三、數學教學反思的步驟
具體進行教學反思時,要注意“不求全面,但求深刻”。通常可以按照如下步驟進行。
1.截取課堂教學片斷及其相關的教學設計
截取的片斷應該是與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緊密相關的,描述了一個完整的教學事件。因此,為了更加真實地反映實際情況,需要我們事先對教學設計進行深入分析,從中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并在聽課過程中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對課堂中師生之間的'相互作用過程進行仔細觀察,包括活動的形式、內容和結果等,做出“全息紀錄”,并要通過觀看錄像進行仔細核對。
有必要時,應當通過“追問”的方式,如“當時你是怎么想的?”“你為什么這樣說?”等,向學生進一步搜集相關信息。
2.提煉反思的問題(案例問題)
案例問題是案例的靈魂,是反思活動的主要線索。這些問題不僅要圍繞反思的主題,揭示案例中的各種困惑,更重要的是要有啟發性,能夠引發其他人的反思和討論。因此,提煉反思問題時應注意:第一,圍繞當前的課堂教學活動;第二,是被廣大教師普遍關注的;第三,重要但容易被忽視的;第四,課堂教學改革中的疑難問題;第五,不同層次的教師能夠參與討論的;第六,可以與一定的理論相銜接的。
好的反思問題是那些能夠引發大家思考和討論的問題,是大家都“有話可說”的問題,而不是“最后能達成一致意見的問題”。
3.個人撰寫反思材料
撰寫反思材料時,應圍繞自己感興趣的反思問題。可以通過分析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課堂反映,即教師是怎么教的、學生是怎么說—想的,考察其中的利弊、得失,并進行原因分析,分析時應當有一定的理論高度,最后應當給出改進的方案。
4.集體討論
討論時應當有成員之間完全平等交流的氛圍,各種意見應當得到充分表達,不同觀點應當注意相互包容。討論應當由忠實的原始記錄。
5.個人再反思,并撰寫反思論文。
在撰寫論文時,除了對第3步寫出的反思材料進行修改、完善外,還應對自己在整個活動中的“心路歷程”也有所反應。
數學教學反思6
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是混合運算中的同級運算,是學生在已經知道算式中只有加、減法,要按從左到右的計算順序的基礎上學習的。其教學目標是: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含有同級運算的運算順序。2、掌握脫式計算的書寫要求,并學會正確地進行脫式計算。本節課的重點學習用脫式計算的方法計算混合運算,以及乘除同一級的要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所以在新授前我設計了一組,連加連減以及加減混合運算的計算題(16+9+8= 32-10-6=
25+20-10= 48-8+17= )讓學生先說運算順序,再獨立完成,這樣既幫助學生回憶舊知識,掌握了同級運算,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后面的新授起到了知識的遷移的作用,在這里基本上的學生都能說出運算順序。
其次,利用主題圖和例題,讓學生知道,數學來源于生活。讓學生讀題目并找出有關信息,和所求問題,老師根據學生回答適時提示,人走了人數發生了什么變化,又來了又發生什么變化,幫助學生理解題目意思。這樣學生很快能獨立列出算式解答。學生完成后指名學生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因脫式計算是學生沒有接觸過的,所以在這里老師就重點講解脫式計算。過度中師:為了看清運算步驟,檢查運算過程,我們用新的格式脫式計算。老師根據學生列的綜合算式,板書出脫式計算的全過程,邊板書邊講解。特別強調其格式,老師講完再讓學生說。接著再讓學生看幻燈片的演示過程。最后再讓學生將自己列的綜合算式用脫式計算。學生寫完后,再讓學生說脫式計算的格式應注意什么。馬上鞏固一道綜合算式,讓學生用脫式計算。從鞏固練習中,發現學生對格式的掌握情況還是很不錯,只有少數的學生將等于號與算式中的第一個數對齊了。這里我也及時給予指正。接下來,馬上出示只有乘除的同級運算,同時一同出示前面的脫式計算過程,并讓學生明白算式中只有乘除法的也是同級運算,讓學生試著用脫式計算,因為已經有了前面的學習,這一題學生基本上都能寫出脫式計算,接下來再出示幾題同級運算的練習,讓學生觀察總結出: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只有加減或乘除法都要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所以在本節課的新授課中,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體驗和探索過程。在交流匯報中尊重學生的思維方式。學生也學的愉快。
數學教學反思7
班級授課制的課堂教學,以統一化的集體教學為特點,強調教學要求、教學內容、教學進度、教學檢測等方面的一致性。它以假設的全班學生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的一致性為前提,教學中就容易“一刀切”。一堂好課,首先應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最大可能的發展。面向全體學生,就意味著承認差異,因材施教。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制約著學習的結果,由此而產生的差異將導致不同的學生表現出不同的數學學習傾向。承認學生的差異性,并不意味著搞“填平補齊”,而是在致力于絕大多數中等水平學生發展的同時,還要使那些在數學方面學有余力的優生脫穎而出,學有困難的學生學有所得,達到基本要求。
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應依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班級學生的實際,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師與學生個體或教師與學生群體的單一課堂交往模式,形成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多向交流、多邊互動的立體結構;應有效地采用活動化、探索性的學習方式,通過合作、討論、交流,發揮“學習共同體”的作用;應在練習層次上“上不封頂,下要保底”;應對某些特殊學生(特優或學困)給予特殊政策;應使課堂成為每一位學生充分發揮自己能力的舞臺。
數學教學反思8
教師的成長在于不斷地總結教學經驗和進行教學反思,下面是我對這一節課的得失分析:
一、教材選擇
“全等圖形”原為“全等三角形、”的起始課,又是學習平面圖形關系的引言課。內容涉及的知識點不多,知識的切入點比較低。而新書將其建立在已學內容“圖形的變化”基礎上,加強與前面的知識點的聯系。我選擇這一節課,突出全等圖形與圖形基本變換的聯系。
二、學生情況
八年級學生有一定的自學、探索能力,求知欲強。借助于學習卷的優勢,能使腦、手充分動起來,學生間相互探討,積極性也被充分調動起來。
三、教法和法學
讓學生通過作圖,觀察體會全等圖形的定義,自學全等圖形的特征,通過練習總結和強化對應邊、對應角的尋找方法。
四、教學過程設計
首先,本節課我本著學生為主,突出重點的意圖,結合學習卷使之得到充分的詮釋。如在全等圖形的定義總結中,我讓學生自己動手,通過平移、翻折和旋轉的作圖,為體會重合的圖形全等這一定義提供了分析、思考、發現的依據,把抽象問題轉化為具體問題。而全等圖形的特征及對應邊對應角的尋找這一難點,我通過具體練習讓學生總結,并帶領學生尋找快速尋找對應元素的方法,練習的設計采用由易到難的手法,符合學生的思維發展,一氣呵成,突破了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真正做到以生為本,抓住課堂45分鐘,突出效率教學。而在B組練習中,我嘗試讓學生使用數學推理的格式,使學生熟悉這種推理方法。
其次,我在結尾總結全等圖形時讓學生在生活中尋找實例,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滲透美學價值。
再次,從教學流程來說:情境創設---自學概念與特征---練習與小結---變式練習---應用數學,我創造性調整了教學順序:在學生掌握了全等圖形定義和特征后,增添了書上沒有的常見圖形練習,既達到復習圖形的3種變化,也為全等圖形的變換奠定了基礎。再通過探究實踐,將想與做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在想與做中感受和體驗,主動獲取數學知識。像采用這種由易到難的手法,符合學生的思維發展,一氣呵成,突破了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
五、本節課的不足
1、沒有充分利用已有資源調動學生。在平移和旋轉中我們已經總結了兩種變換的特征,全等的特征只要再多提一個問題就可以從學生嘴中得到。我在設計中讓學生自己看書得到全等的特征,沒有調動學生,讓他們自己去發現。
2、要關注學生的差異。學生的層次不同,本卷練習對基礎較好的學生來說有一點吃不飽,應增加C組練習滿足這些學習的需求。
最后我在這里感謝各位領導給予我這樣一個學習、交流、展示和提高的平臺,不足之處,敬請各位領導和同行批評指正。
數學教學反思9
一、小學數學教學不能只憑經驗
從經驗中學習是每一個人天天都在做而且應當做的事情。然而經驗本身的局限性也是明顯的。就數學教學活動而言,單純依賴經驗教學實際上只是將教學實際當作一個操作性活動,即依賴已有經驗或套用學習理論而缺乏教學分析的簡單重復活動。將教學作為一種技術,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練習使之自動化。它使教師的教學決策使反應的而非反思的。這樣從事教學活動,我們可稱之為“經驗型”的,認為自己的教學行為傳遞的信息與學生領會的含義相同,而事實上這樣往往使不準確的,因為師生之間在數學知識、數學活動經驗、社會閱歷等方面的差異使得這樣的感覺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事錯誤的。
二、智慧型的教學需要反思
智慧型教學的一個根本特點事“職業化”。它是一種理性的以職業道德、專業知識作為教學活動的基本出發點,努力追求教學實踐的合理性,從經驗型的教學走向理智型的教學的關鍵步驟就是“教學反思”。
對一名數學教師而言,教學反思可以從一下幾個方面開展,對數學概念的反思、對學數學的反思、對教數學的反思。
1、對數學概念的反思——學會數學的反思。
對于學生來說,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目的是要學會數學的思考,用數學的眼光區看世界,而對于教師來說,她還要從“教”的角度去看數學,她不僅能“做”,還應當教會別人去“做”。因此,教師對教學概念的反思當從邏輯的、歷史的關系等方面去開展。簡單地說,教師面對數學概念,應當學會數學思考——為學生準備數學,即了解數學的產生、發展與形成的過程;在新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方式解釋概念。
2、對學數學的反思
當學生走進數蘇俄課堂時,他們的頭腦并不是一張白紙——對數學有著自己的認識和感受,教師不能把他們看成“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這些“空的容器”,“中灌輸數學”這樣常常會進入誤區,因為師生之間在數學知識、數學活動經驗、興趣愛好、社會閱歷等方面有著很大的差異,這些差異使得他們對同一個教學活動的感受通常不一樣。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課后方式的數學學習素材,一個不叫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多的把學生頭腦中問題“擠”出來,使他們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暴露出來。
3、對教數學的反思。
教得好本質上是為了促進學得好,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往往使很難按照我們的意愿去完成教學。比如平時我們在上課的評卷、答疑解難時,我們自以為講的很清楚明白了,但反饋后卻發現很多學生還是糊里糊涂的。說明了我們的講解并沒有很好的針對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的問題,學生沒有理解問題的本質性的東西。
三、教學反思的四個視角
1、自我經驗。
在教學中,我們常常把自己學習數學的經驗作為選擇教學方法的一個重要參照,我們每一個人都做過學生,都學過數學,在學習過程中所品嘗過的喜、怒、哀、樂緊張等經理對于我們今天仍有一定的啟迪。當然,我們已有的數學學習經歷還不夠給自己提供更多有價值、可用反思的素材,那么我們可以重新以學生的身份參與一些探索性的活動,并有意識的對活動過程的有關行為作出反思。
2、學生的角度。
教學行為的本質在于使學生受益,教得好是為了促進學生學得好。在新課標中,有些習題,如最優化方案,讓學生去選擇租車、買票等方案,當我們向學生介紹一些精巧奇妙的接法時,學生表面上聽懂了,但當他們自己解題時卻茫然失措。所以貝爾納說“構成我們學習上最大障礙的時一致的東西,而不是未知的東西”。
3、與同事交流
同事之間長期相處,彼此之間形成了可以討論教學問題的共同語言,溝通方式和寬松氛圍,便于開展有意義的討論。交流的形式有很多,比如:共同設計教學活動、互相聽課、做課后分析等。
4、專業學習
多學習相關的數學教育教學資料,能幫助我們對許多實踐中感到疑惑的現象作出解釋。可以開闊我們教學反思的思路,使我們的教學和反思不再局限在經驗的小天地里,我們能夠看到自己的教學實踐行為有那些與特定的教學情境有關,那些更帶有普片的意義,從而對這些行為有較為可觀的評價,能夠使我們更加理性的從事教學反思后東并對反思得到的結論更加有信心。
教師的職業需要專業化,教師的專業發展最為便利而又十分有效的途徑使教學反思。沒有反思,專業能力就很難有實質性的提高,而教學反思對象和機會就在每一個教師的身邊。
數學教學反思10
“秒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認識時、分和會讀、會寫幾時幾分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課的知識性目標相對簡單,但單位時間比較抽象,不象長度單位、重量單位那樣可以借助具體的物體表現出來。本節課的重點是通過一系列的體驗活動,幫助學生逐步建立起1秒、幾秒及1分的時間觀念。首先,我認為這節課的成功之處有以下幾個方面: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小學數學教學大綱》明確了小學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使他們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運用數學。因此,數學教師要善于溝通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聯系,創設出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問題情境,把生活中的問題逐步抽象為數學問題。我在教學生“秒的認識”時,學生熟悉的新年聯歡晚會鐘聲即將敲響倒計時的場景,使學生直觀認識了生活中“秒”的存在,幫助學生認識抽象的時間概念。通過讓學生參與倒計時的活動,使學生初步感受了“1秒”的長短,同時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2、聯系實際,感受數學
數學來自生活,又為生活所用。所以,我讓學生從身邊找一找在哪里見過或用過“秒”,使學生對各種鐘表有了一個初步的感知。實踐表明,如果所學的新知識可以從生活實際中找到原型的話,那么從現實生活中學習新知識更容易使學生接受和理解。將“秒的認識”放置在生活情境中,學生就會倍感親切。本節課開始由“欣賞鐘表店的一角”的引入,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借用“紅綠燈”等用秒計時的場合,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更能激起他們探索新知的欲望。
秒的體驗:體會1秒是一段時間而不是時刻,是教學的難點。于是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我提供給了孩子們不同的計時工具,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讓學生在觀察、操作和體驗中認識時間單位秒,建立起“秒”這一時間觀念。而且在活動中還發現了分與秒的關系,感受了秒的長短。另外,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我為同學們收集了在科技發達的今天,各種交通工具1秒鐘行駛的路程為同學們播放,這一切使學生切身體會到了1秒鐘蘊藏著的巨大的價值,同時也培養了學生關注生活,養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實踐活動:體驗1分鐘。在這個環節的教學中,我利用孩子們的特長,讓他們在1分鐘的時間里寫數字、畫畫、跳繩、踢口袋等。在緊張的學習中渡過了短暫的一分鐘,孩子們在濃厚的興趣中體驗到了1分鐘的價值,在學習數學的同時感受到了時間的重要性,而且明白了:要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
3、給學生足夠的探究時間和探究空間
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需要認真地觀察,反復地比較、猜測,獨立地思考、歸納、分析和整理。由于學生已經認識了“時、分”,因而在教學時,我放手讓學生自主進行探究,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討論、交流等形式來解決“怎樣計量用‘秒’做單位的時間”及“分與秒之間的關系”等問題。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例如,我設計了同桌互相觀察分針和秒針有什么變化這一環節,讓學生充分地去觀察、猜測,進一步認識秒表、電子表、有秒針的鐘表都是怎樣計量“秒”的。并通過小組交流的方式探究有秒針的鐘表有哪些“小秘密”知道:1分=60秒。在整個探究過程中,問題是開放的,目標是明確的,思維是發散的,操作是自由的,學生始終是主動的。這樣,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數學知識、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在這一過程中所獲得的數學活動經驗有助于學生的進一步學習。
在有以上成功之處的同時,我也明顯地感覺到了自己這節課中存在著的不足:我的數學語言不精練,提問時不嚴密,導致學生回答不精。這也是本課的缺憾之一。
【數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淺談數學教學反思03-07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05-09
《通分》數學教學反思05-05
大學數學教學反思04-11
初中數學教學反思10-09
數學復習課教學反思03-04
高三數學教學反思04-07
數學教學反思集合15篇04-03
《位置與方向》數學教學反思03-30
高中數學教學反思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