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園測量教學反思(通用15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要怎么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測量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測量教學反思 篇1
本節課教學中我創造性地安排了一些讓學生量一量活動。鼓勵學生在活動中充分開展推理和想象,使他們體會到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長,引導學生總結出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間的關系。首先,我拿出準備好的粉筆、鉛筆,讓學生先估計一下它們的長短,然后實際測量一下,看誰估計得準確。接下來我拿出10厘米長的硬紙條,讓學生先估計,再測量,從而引出“1分米”的概念。認識了“1分米”之后,我組織學生開展了“找一找”的活動,看誰能發現身邊“1分米”長的東西。這個“找一找”的環節是我備課時所沒有想到的。更讓我沒有想到的`是,孩子參與測量活動的熱情特別高,并且在活動中學會了深入地思考問題。這對于我和學生來說,都是一個意外的收獲。
幼兒園測量教學反思 篇2
本堂課通過創設矛盾的情境,讓同學們用直尺測量實物具體有多長、多厚,從解決身邊的問題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興趣:探尋比厘米更小的長度單位的強烈愿望。
教學時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數、畫,學生對1毫米的實際長度有一個初步的直觀印象,并且通過手勢幫助學生形成1毫米的.表象,接著通過看一看、數一數,使學生的直觀的認識到毫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1厘米=10毫米,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體驗學習的輕松和快樂。分米的認識也是通過先估計,再讓學生在實際測量動手操作中得出10厘米就是1分米。再讓學生用手勢表示1分米的長度,然后在生活中找長度是1分米的物體。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通過練習培養和發展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之一就是培養學生實際測量能力。在認識了新的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后,進行小組分工,學生興趣盎然,他們用不同的形式測量自己喜歡的物品,或者是身體的某一部分,精心地做記錄,在測量中體會了不同的長度。對知識有了深入的了解,從模糊到清晰。但是在后面做相關換算方面的習題時,發現很多學生這一塊轉不過彎來,接受并會運用需要一個過程。反復去強調,倒不如慢慢在練習中實踐中領悟。
幼兒園測量教學反思 篇3
第一單元《測量》是孩子們感興趣的學習內容,因為大量知識于孩子們的親生體驗,于他們息息相關的生活。很多孩子都覺得數學很有趣,很好玩。這幾節課看起來學生似乎一直都在玩,量課本、鉛筆盒,用尺量自己身體上的數據如步長,量教室的長度、門高,還有大量的估測、觀察等活動,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
其次為學生準備。如在講測量的.方法時,我先講具體的操作步驟,一對齊,二讀數,三寫單位,并且邊講邊演示,始終有學生不知道該怎么做,該怎么對齊,然后我就把這三步驟制成,用演示,一對齊,指被測量物體邊沿與尺子有刻度邊沿對齊,0刻度與被測量物體邊沿起點對齊,二讀數,指讀出刻度線代表的數,三在數字后寫單位,學生看跟一起做,這個難題得到較好地解決。
最難的是單位換算,因為學生要先記住、理解了才能進行換算,現在學生沒有學習100以上數的乘法和除法運算,我先出示千米1000米10分米10厘米10毫米,讓學生先理解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用進率進行大單位化小單位的換算,后再講中間空一個單位的進率,最后講小單位化成大單位的方法。
雖然我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效果還有待提高,哎!難咦!
幼兒園測量教學反思 篇4
本單元教學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通過實際測量,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的長度觀念;同時認識質量單位噸,建立噸的質量觀念。教學難點是使學生知道常用的長度單位間、質量單位間的關系,會進行長度單位和質量單位簡單的單位換算,培養學生聯系實際選擇恰當的單位。根據課標我設計了動畫導入——實際測量——認真觀察——匯報總結幾個環節。
由于學生在二年級已經對厘米和米有了初步的認識,為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激情,我利用動物動畫——一群小動物去動物園,途中遇到公路路標、動物過橋圖標,從而導入新課,調動了學生想象的空間。學生在動畫的影響下,有了學習的動力。緊接著我讓學生親自體驗,實際操作,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學生在實際操作中,認識到毫米是最小的長度單位,用于書本的厚度、手機的厚度、指甲的'厚度等,通過學生的舉例,可以看出學生真正的建立了毫米長度觀念,并會用于實際生活中。在認識分米的時候就更簡單了。接著通過課件讓學生認知觀察,學生把觀察到的和直尺上的進行比較,然后總結出:1厘米=10毫米的慨念。最后再次回到實際生活,讓學生量一量身邊的物體,如:桌面的厚度、文具盒的厚度、課本的厚度等,讓學生量好以后進行匯報,并讀出來!通過學生們的表現可以看出,他們已經掌握得很好了!
在進行進率換算的教學時,我首先讓學生充分了解個個單位間的進率,然后然學生觀察老師做的示范題,并進行匯報,通過學生的觀察學生總結出:大化小加零,小化大減零的規律!學生們根據自己的總結,在答題時又快有準,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本單元教學中,本人學到了只有學生自己總結出來的知識,學生才會更好的掌握與運用!
幼兒園測量教學反思 篇5
降水量的測量這一課,我精心做了準備,制作了課件,想好了思路,比起以前的課應該算是準備充分了,可是上完課后還是覺得效果不是很好,我仔細分析了下主要原因如下:
1、課件設計不是很合理,條里不是很清楚,環節與環節的銜接不是很緊湊,以至于課堂上出現了講完了這一部分內容,下一部分內容忘記了,或者是引不出來了。再就是課件內容,沒有很生動的`圖片,以至于讓學生學完內容,沒有引起學生的注意。
2 課堂內容準備的不是很充分,課堂的整個思路還沒有很明確的調理清楚,課堂怎樣導入,課堂內容究竟包括哪些,沒有去環環想清楚,所以導致課堂內容不緊湊。
3、自制簡易雨量器這個環節,很可惜的是沒有讓同學們準備好材料,沒有具體讓同學們動手親自做一做,只是說說就算了。應該說很可惜。
從學生效果方面講,應該算是良好,學生知道了這節課重點與難點,基本內容算是知道了,就是有的地方還不很細致。以后吸取這節課的教訓,努力把課堂完善好。
幼兒園測量教學反思 篇6
本課教學中,我能夠把握住本課的重難點:認識氣溫計和對數據進行繪圖分析上。在引入環節,通過收集提問的方式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完成單元探究目標。在認識氣溫計的過程中,能夠站在學生的立場上,讓學生通過發現式的主動學習,而不是被動聽講,極大的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學生在觀察時的注意力也有明顯提升。在進行數據分析時,因為是三年級學生第一次繪圖,所以花了大量時間,一步步地教學生繪制柱狀圖,踏踏實實地做好基本功,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打好基礎。
本課教學中,教師能夠準確的把握住學生的學情,在充分了解學生已知的部分后,在符合兒童心理特點發現的基礎上,積極尋求新的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培養了學生自我探究的`能力。同時,本課時是小學科學階段第一次出現數據記錄表、數據分析圖,教師極具耐心的為第一次嘗試的學生給足時間,做足功夫,強化了數據記錄、數據處理、數據分析幾個非常重要的學生能力,從多角度鼓勵學生分析、辨別幾種數據處理的方式,極大的為之后的有關數據的處理打下良好基礎。
幼兒園測量教學反思 篇7
本節教學過程中,學生活動豐富,課前游戲活動看似隨意,實際上是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初步了解了彈簧的特性“受力大伸長長”,也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放松了學生的心情。接著讓學生感受物體落地而引出了重力,任何物體都有重力,但學生很容易把物體的質量與重力混淆起來,引出我們學習的內容是為了更好地研究重力的大小,給了學生一個懸念,進而讓學生更加向往進一步學習。觀察測力計的組成是教學過程中必要的組成部分,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有序的觀察習慣,同時知道測力計各部分的作用以及操作使用的注意事項,也巧妙地讓學生明白力的單位以及測力計“受力大,伸長長”的特點。在學生躍躍欲試的時候,給學生嘗試的.機會,讓學生受挫,使學生明白在科學研究中不能急于求成,必須細致地了解實驗器材的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項以后,才能夠保證實驗結果的準確性。
課后,我也反思了自己的課堂。整節課從設計到課堂組織,我較多地考慮了如何落實教學內容中的科學概念,整節的設計,也是圍繞這個主題展開的。在設計的過程中,還是以自己心中的預設為主線的,沒有能夠做到放開來讓學生探究。
幼兒園測量教學反思 篇8
1、剛上完《測量水的溫度》這課,自我感覺很是不好。最明顯的一點表現在時間的把握上,超時大約七八分鐘。我分析了一下原因,主要是在做兩個測量水溫的實驗時浪費的時間多了些。其實在課堂內容的分配上,也不夠明細,使得課堂上的秩序有點欠佳,似乎有點頭大腳輕的感覺,最終使我的課的最后部分未能圓滿完成。
2、在掌握了方法后,學生測量水的溫度時,學生們都能比較規范,但出現一些小組的學生不能很好的進行小組合作。(桌上的四杯水每人都測一遍,不講求效率。在連續測量水的溫度時,學生測量都很認真,場面很熱鬧,測量記錄交流。但學生們都存在一個問題,明顯是錯誤的,但不去思考,只動手,不動腦。
3、課前預設和上課時學生表現不一樣時,教師如何引導學生,組織學生。這是值得研究的問題。科學課上,動手和動腦是并存的,而學生現在很多往往是分開的,特別是三年級的.學生,看到新奇的、好玩的儀器時往往管不住自己的手,一動手之后,只關注一些現象,哪怕是與生活中相違背的現象,學生們也不去思考,這樣就不利于學生能力的提高。這也是今后值得去思考的問題:怎樣在動手的同時引導學生去思考。
幼兒園測量教學反思 篇9
這是一節實踐活動課,重點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能選擇工具,進行正確測量物體的長度。
活動準備要充分。為了預防活動課學生只是單純活動,而沒有反思。我先讓學生把需要測量的物體記錄在練習本上,不至于測量后完了記錄數據。
活動前要明確活動要求。采取4人小組活動的.形式,組長對組員進行分工合作,比一比哪個小組長組織得最好。
測量中學生的卷尺不夠長該怎么辦?有的學生把好幾個尺子接在一起,有的學生用鉛筆放在地上做記號,但不知道只要把每段長加起來就可以了。說明學生對這樣的問題如何解決還是沒有理解。所以對低年級學生,活動前要具體指導容易出現的問題,教師要一步一步師范,或請會的小朋友來師范,才能保證活動中的高效。
幼兒園測量教學反思 篇10
今天“物質的三態溫度的測量”第一課時的新課上下來,經過專家的點評,自己也做了一點反思。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備課時還不夠細。比如在物質三態特征歸納后未能及時舉例生活中哪些物體屬于“固態”或“液態”或“氣態”,導致課后作業個別題目學生不會做。我想,過去的備課要“備大綱,備教材,備學生”還不夠,還要備相關練習,了解配套練習中涉及到的.知識問題。
第二,課堂的提問不僅要有啟發性,還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里可能存在一個“度”的問題。問題既不能太大,讓學生摸不著邊,也不能太小,小到指向性過于明顯,禁錮了學生的思維。
第三,當教學內容多與課時較短的矛盾出現時,一定要注意一節課中教學內容的取舍,什么內容該留在本節,什么內容可劃到下一節。千萬不能勉強擠到一節課,而加快講課的節奏,那必然導致以后炒夾生飯。
幼兒園測量教學反思 篇11
反思這幾節讓孩子喜歡的課,我覺得首先得益于教材的合理安排。以往的教材往往是直接告訴學生要知道物體的長度可以用尺來量,米、厘米是長度單位,1米等于100厘米等,學生缺乏對知識的來源、形成的認識、缺乏自己的體驗,因此很難建立正確的表象,發展空間觀念。
新教材在呈現長度單位厘米和米時,是讓學生通過充分的活動,讓學生經歷統一長度單位的過程:讓學生了解知識的`來源,感受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同時引出用1厘米的小正方體作為統一的單位長度,但每次都拿正方體不方便,由此引出直尺的認識、厘米和米的認識以及兩者之間的進率教學。教材的安排能按照兒童學習數學的特點,還原數學生動活潑的建構過程,讓學生親身經歷類似的創造過程,用自己的活動建構對人類已有的數學知識的理解。
幼兒園測量教學反思 篇12
因為課時比較寬松,我有意地把這節課分成兩節課來上。今天第一課時,就著重帶量孩子們好好認識彈簧測力計,認識力的單位“牛頓”,通過大量的估計、測量活動,讓孩子們充分建立“牛頓”這個單位的'概念。所以我給每個小組都分別準備了兩種彈簧測力計,以利于比較觀察并認識其原理、結構。然后把課堂的主要精力集中在感受1牛頓,預測、實測各種物體的重力大小上!課堂感覺展開的還是比較充分和到位的,孩子們也感到非常的盡興!
針對有些比較輕的物體用這樣的測力計無法測量的問題,(這節課上孩子們已經遇到了這個問題,他們在挑選物體測量的時候已經有意在回避比較輕的物體了。)下節課我準備組織孩子們討論、并嘗試解決這個問題!(也就是課文最后一個環節——設計制作測力計)
幼兒園測量教學反思 篇13
《有趣的測量》是北師大版數學第十冊第四單元的內容,是在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對這一部分知識的延伸與發展。不規則的`物體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所以學習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和研究價值。在本節課中,我有以下兩點不足之處:
一、沒有創新
如何測量不規則物體的體積,書本上提供了兩個方案,我覺得這兩個實驗學生在科學課中都有做過,所以上課時省略了實驗過程,而是直接讓學生闡述過程,最后總結出求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方法,過于形式化。
二、沒有深入研究
在教學本節課時,沒有明確不規則的石塊體積必須要轉化成規則物體的體積,水可以充當這一轉化過程中的中介。從而得出“石塊的體積=水槽底面積×水面上升的高度”。
幼兒園測量教學反思 篇14
從課本的編寫體系可以清楚地看出,這一節是靠學生的動手,在自己的動手中獲取知識,教師應該將教學內容融入到活動中,然后進行相應的講解或是測試。
這一節教學思想是通過測試長度和時間,教給學生一種探究物體的`科學方法,培養學生正確科學研究方法和科學態度,通過這一節的學生使學生能夠掌握具體的測試方法。
部分內容可以采取講解的方法,如長度、時間的基本單位,估計物體的長度,求平均值,部分單位換算。
有些內容可以采取換算(特別是出現不規則的),誤差計算,求平均值,處理數據,可以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運算,從而得出數據和相關的結論,并親自體驗相關運算。
但是在補課時,部分學生沒有書,又擠在一起,所以細講是不可能的,只能照著課本簡單的講一下,使學生了解這些內容,自己嘗試一下再現一下,沒有深入探究,學生也是淺嘗輒止的,考試估計一塌糟。
幼兒園測量教學反思 篇15
本節課主要目標是讓學生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來測量,并學會制作雨量器以及用自制雨量器來測量降水量。
上課時首先是以降水的形式有哪些來引入,關于這個問題很多學生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回答也是千奇百怪,所以也讓我反思平時應該多介紹一些關于天氣的專業名詞,拓展知識面。
整節課的主要活動就是制作雨量器和模擬降雨,活動操作比較簡單,學生的活動積極性很高。刻度條由我來提供,學生只需要將刻度條貼在雨量器上面即可,制作完成后小組上講臺展示分享,其余小組評價,最后選出做的最好的.一個作品來進行模擬降雨過程的展示。在這個步驟上,開始想的是每個小組都進行模擬降雨,但是在一個班上完課后發現時間不夠用并且整個過程很亂,有些同學會趁亂玩灑水壺。針對這些問題,最后調整了后改為選一組學生進行展示模擬降雨的活動。
【幼兒園測量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測量教學反思04-07
測量教學反思04-07
《測量》教學反思10-12
《圖形與測量》數學的教學反思圖形認識與測量教學反思03-31
《電流的測量》教學反思03-05
《測量水的溫度》教學反思09-21
《測量降水量》教學反思04-14
《測量水的溫度》科學教學反思03-19
測量降水量教學反思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