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數的認識》的教學反思
各數的認識是一年級教材第七單元的內容,具體內容包括:數11至20各數、讀數和寫數、10加幾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下面給大家分享《數的認識》的教學反思,一起來看看吧!
《數的認識》的教學反思1
復習課的本質就是查漏補缺、系統整理和綜合應用。本節課我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靈活整理如識點,學生在我的引領下積極地完成了復習內容。數的認識中有很多知識點都要求學生理解它們的區別和聯系,本節課中,就涉及整數、分數、小數方面的一系知識,比如:數的分類、整數的分類、分數的意義、小數的意義以及這些知識之間一系列的聯系與區別等,如:整教、小數、真分數、假分數、帶分數之間的關系及改寫等,學生非常容易混淆。
在處理知識梳理方面,我先在前一天讓學生自己回家復習本部分知識,并用自己的方式寫下整理圖。在本節課上我提出問題后讓學生展示各自的整理圖,然后讓學生自己匯報梳理知識點,進而老師加以補充、板書,很好地處理“補”與“梳”的關系。使學生對于本節課所要復習的內容一目了然,這一做法同時也起到摸清學生底子的作用。
這是本次復習課比較成功的一方面,但在配套練習中仍存在不足,沒有很好地將練習題與整理復習的內容有效地結合起來,“理”與“練”沒有達到雙豐收的效果。
在以后的復習教學當中,我會提前告訴學生下節課要復習的知識點具體有哪些,還要讓學生自己整理,學生整的過程中也是復習回顧知識的過程。練習時,要有基礎的練習和提高的練習。課堂上首先是對知識點進行回顧后馬上進行獨立自主的練習,最后,對多數學生有問題的地方再進行重點復習。同時,在教學當中,要善于抓住教學機制,要加強對學生思維的拓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的認識》的教學反思2
11—20各數的認識,它既是10以內數的認識和延續,又是100以內乃至更大的數的認識的基礎,同時也為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學習打下算理基礎。課前了解到,學生基本上已經會數數到20,也已經認識11~20的數,因此我設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使學生通過擺小棒的實踐操作,逐步理解“10個1是1個十”,掌握,1個十和幾個一表示十幾。
1、通過數鉛筆的問題,讓學生擺一擺12根小棒,要求:怎樣擺就能讓大家一眼看出是12?學生出現了幾種擺法:2根2根的擺;3根3根的擺;4根4根的擺;擺成兩組,但是每組數量相同;一邊10根,一邊2根……通過學生討論,教師點撥,引導學生認識到一邊10根,一邊2根的擺法更容易看出是12。為了更方便,我們可以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表示1個"十"。從而突破10個一就是1個"十"這個難點。這樣,讓學生動手操作,親身經歷數的概念產生,形成過程,不但可以充分展示才能,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而且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獲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愉悅感。
2、在認識了10個一是1個十后,引導學生用1捆小棒和2根小棒擺成12,并說出1個十和2個一合起來是12的數的組成。再讓學生選擇喜歡的數字用小棒擺一擺,說一說,既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又使學生加深了對11~20各數組成的理解。
3、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學生在活動中逐步形成了“1個十”的概念,教師針對性地進行了小結,并把學生的思維引入生活,以學生日常接觸過的實例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知識“1個十”在生活中的應用與便捷。
《數的認識》的教學反思3
在本節課中,我的教學方面仍存在以下問題:
1、教學習慣過于隨意,給予學生表現的機會較少,很少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說完整的話,對于學生的回答評價不夠及時且評價過于單調,沒有起到示范作用;
2、設計的小組活動(小動物闖關)給予每組的機會不均等,不能真實反映哪一小組的學識水平,且在該環節教師板書不夠簡練;
3、整節課的判斷均由教師說了算,較少體現出學生的探究過程,由教師“包辦”太多;
4、課堂規范做得不夠好,孩子沒有傾聽的習慣,喜歡搶話;
5、課堂語言贅述太多,將重點難點沒有有條理的講述出來,突破得不夠好;
6、課堂節奏太慢,顯得很“散”,導致整節課重難點不突出,內容過多。
我將在以下方面做到改進:
1、適當把握課堂節奏,將課堂活動安排的緊湊一些,添加一些小游戲,使課堂顯得張弛有度;
2、緊抓課堂常規,規范學生聽課習慣,例如學具的擺放,回答問題要舉手,認真傾聽其他同學回答問題等;
3、把握教材,多看教參和課標,掌握每一節課的重難點,能給學生講清楚重難點;
4、在課堂上多給學生一些探索的機會,多涉及一些有學生來“表現”的活動,做好“引導者”的本職;
5、教師除了教授和傾聽,還要學會引導學生回答問題,并能根據學生的回答及時做到評價,給學生回應。
《數的認識》的教學反思4
100以內數的認識不像20以內的數那樣,一眼就看得清楚,它感覺起來有一定的困難。本節課是通過讓學生數糖果、手指頭、紅豆等一系列的活動,這樣以數為核心,以數為主線的思路上去培養、去感悟。教學中,我力求做到:
一、通過各種途徑培養學生的數感。
針對一年級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認知特點,我通過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在充分動手操作的認知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數感。先讓學生猜猜方盤里的糖果有多少個再確認,有利于提高學生對100的感知能力,培養了學生的數感。
二、注重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通過提出問題,誰能數100個糖果,還能數100個什么物品?學生說很多,有的說100個人、100條魚、100頭牛、100間房子等等,這些都是學生在生活中的中的積累,把這種積累經驗釋放一下,交流一下,很有價值,也體現了100這個數的廣泛應用。當然,學生說的這些都是生活中的事物,我們拿來所用,其實我們人身上就能找到100,手指頭人人都有,把它們結合起來,我覺得會很親切、自然,也很有趣味。再通過問學生怎么讓大家看到100個手指頭?這樣用手指頭當學具,使學生非常親切地感受到“數”就在我們身邊,甚至就在我們身上,自然地將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
三、充分讓學生動手操作體會數是數出來的。
在教學中,我力求讓學生多次經歷數數的過程,看老師數糖果,數100個手指頭等,數數是一個過程,也是一個體驗,是別人不能代替的,學生必須要親自去數,所以這一過程很重要。我為學生每桌準備一袋紅豆,讓他們共同合作,親自經歷這一過程。這樣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數出物體的個數,體現數是數出來的。
整堂課氣氛活躍,我與學生融為一體,較好地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迫使我今后應繼續學習新課程、新理念,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數的認識》的教學反思5
11~20各數絕大多數學生都已經認識,他們會數、會寫這些數,也知道這些數的順序和大小。但對于數的概念和數的組成未必都清楚。讓學生理解10個一是1個十,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以及數感的培養,是這節課的重點。
教學目標確定為:學生能夠正確地數出數量在11~20之間物體的個數,知道這些數的組成,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通過數一數、說一說、擺一擺,使學生理解11~20各數的意義,培養學生的數感、動手操作能力、思維能力以及應用意識。通過創設生動的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根據教材的特點和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安排了許多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使學生在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中,加深對1120各數意義的理解及組成,同時培養學生的數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課堂洋溢著愉快的學習氛圍。學生不僅獲得了知識,更為重要的是獲得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有如下的體會。
1.以學定教,培養學生的數感。
建立數感可以理解為會數學地思考,這對每個人來說都是重要的。我們沒有必要讓人人成為數學家,但應當使每個學生都在一定程度上會數學地思考,數感是人的一種基本素養。培養學生的數感,不是靠教師講解獲得的,而是要結合具體情境,通過數學活動得到感受和體驗。學生,特別是一年級的學生,都有強烈的表現欲,因此,在課堂上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給他們一個舞臺,讓他們用語言表達和交流數的信息。新課引入時,帶領學生復習前面學過的`數,接著讓學生用我們學過的這些數來數一數我們今天來上課的有多少小朋友。這不僅僅是激發學生學習情趣的一種策略,更是讓學生通過數一數的活動,發展數學意識,培養學生的數感。又如在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時,讓學生通過同桌討論有什么辦法能讓別人一眼就能看出有11根小棒,再通過比較得出以十為計數單位,以及在出示主題圖時讓學生數一數圖上的事物各有多少。引導學生學會應用數去觀察事物,表達和交流生活中有關數量的信息,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領會學習數學的意義。
2.抓住重點,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本課的重點是認識計數單位十和數位個位、十位。在學生用小棒擺出11后,我提出了一個問題:你能不能想一個好辦法,讓別人一眼就看出你擺的是11根小棒?此問題為計數單位十的認識作了鋪墊。在學生認識了11、會寫11后,我又提出了一個問題:11里面的兩個數字1表示的意義一樣嗎?學生都回答不一樣,說第一個表示十,一個表示一。總結:右邊的1所對的位置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叫個位,個位上的數表示幾個一,左邊的1所對的位置我們也給它起個名字叫十位,十位上的數表示幾個十。借助此問題,學生很自然地認識了計數單位個位和十位。
3.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學習中體驗。
一年級學生年齡小,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本節課的內容都是抽象的數字,單憑老師講學生一點興趣也沒有。這節課,我給學生提供了直觀、形象的學習材料,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讓學生自己親身體驗。這樣,通過擺一擺、數一數、撥一撥、說一說,把操作、觀察、語言表達緊密結合,突破了教學難點,使學生很好地建立了數位的概念,充分體現了數學學習的過程性和體驗性。
《數的認識》的教學反思6
1.教學設計創造性、開放性地使用教材,充分發揮了信息技術不可替代的優勢,有效運用了課前收集資料、課中交流匯報和課后運用知識的多種學習方式,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廣闊空間。課堂匯報氣氛活躍,學生學到了許多與編碼有關的知識,感受到知識的趣味性和無限性。
2.教學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學生通過上網、咨詢、調查等方式收集到了許多編碼的知識,知道了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了編碼。這些編碼都是廣泛存在于生活、為學生所熟悉而常被忽略的“數學”,它們一下子展現在學生的眼前,使“數字編碼”這一看似很抽象的問題變得直觀、有趣。
3.本節課注重理解與運用。在學生了解、掌握了生活中一些編碼的知識后,進一步引導他們歸納編碼的好處以及編碼時要注意的問題,讓學生理解本課的重點和難點。編學號是讓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字編碼知識給全校學生編學號,學生得出了內容一致、形式多樣的學號。這讓學生親身感受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造能力,也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協作中互補,感受到合作交流學習的重要性,使學生用積極的情感來學習數學。
【小學數學《數的認識》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數的認識》的教學反思6篇10-09
數學《1000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01-01
數學《認識整萬數》的教學反思10-20
《億以內數的認識》數學教學反思11-25
《100以內數的認識》數學教學反思03-25
數學《100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11-02
數學《萬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06-19
數學萬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