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教學反思:你要教什么
老師教學反思:你要教什么
作為一個教師,你首先要知道,你要教什么,再來確定怎么教?
教學教材第5頁的練習一時,同事教學后發現了幾個問題:
1.教學第7題時,對于問題剩下的平均分給一年級三個班,每班分得多少個,一半的學生無從下筆;
2.教學第8題時,學生不能理解單價、總價與數量之間的關系,因此對每個小足球多少元,很困惑。
這個同事提出這個問題后,得到了辦公室其他幾位數學老師的認同,覺得教材這樣編寫增加了學生學習的難度。想問我,怎樣處理這段教材。
作為教研組長,其實也有必要與老師們共同探討這一的問題,既然大家的話題這么集中,我也就托起老實,與大伙一起分析教材。
一、思維定勢惹的禍
上面第一個問題,其實問題并不難,但是學生卻容易犯錯。這是為什么呢?我覺得是思維定勢惹得禍。這道題的條件中顯性有兩個,全班有48人,分為4組,隱性條件有一個,每張桌子坐2人,從圖上看出來的。這道題的問題也是兩個,第一問是平均每組有多少人?第二問是全班需要多少張課桌?這兩個問題之間沒有因果之間,或者說是沒有關系的兩個問題。可是學生為什么總是出錯呢?原因在于學生習慣于解答一步計算的問題,因此自然將第一問作為第二問的條件。
其實解答本題時教師只要做兩件事,即可避免這樣的問題。同時可以培養學生正確的審題能力。一是讓學生看情境圖,從圖中能獲得哪些數學信息。二是讓學生根據問題說出需要知道哪些相關的條件。學生經過冷靜的`思考,正確的解答問題的難度或許能夠降低。
二、怎么教的前提是教什么
下面的兩個問題,我覺得是教師教學時沒有搞清楚教什么,所以怎么教出現了狀況。翻閱沈重予先生的教材分析,我們會發現這兩個問題是屬于新知識,教材將“解決把總數或剩下的數平均分的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潛伏在練習一第5~8題。 (教學反思 http://) 第5題是圖、表結合呈現的連續兩問,使學生明白求平均每輛車坐多少人應該先算老師和學生一共多少人,是需要兩步計算的問題。第6、7、8題以圖畫、對話形式呈現,讓學生借助圖畫直觀和生活經驗理出解題思路,設計解決問題的步驟與方法,學習有條理地思考并表述。
沈老師語重心長的提醒我們:教學這些題,要給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并相互交流的機會,把發展數學思考落到實處。
上面的老師出現的問題,在于只是將這幾道應用題作為普通的練習題來處理,因此學生學習困難重重。我想對于學生來說,教學上面的兩題,還是有必要復習一下一步計算的問題,特別是關于總價、單價、數量的問題。盡管教材在第3頁的例題上提及這樣的數量關系,但是還是要多鞏固,只有練習,才能產生技能。
而如果教師僅僅在教學中將練習課,作為講解幾個題目,對于教學的價值來說就不夠到位了,更不能將新授課作為普通的練習課,解決問題的教學就這樣的孕伏在計算里,因此教材分析、教師用書對于知識點的介紹就顯得尤為重要。
【老師教學反思:你要教什么】相關文章:
你要教什么的教學反思08-27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教后反思11-17
什么要進行教學反思11-20
老師教《烏鴉喝水》的教學反思07-21
為什么要進行教學反思05-19
《你姓什么》教學反思范文05-09
鄂教版《北京歡迎你》優秀教學反思03-12
教學反思要反思內容08-10
《你的名字叫什么》教學反思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