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回顧與反思
之所以選擇《少年閏土》這篇經典文章作為三級教研活動的教材,是因為以前也上過這篇課文。當然,專家們也經常在上這篇課文,而且各顯神通。但作為教材,我們無法逃避,每一課都是教學的內容,而我喜歡挑戰自己,所以還是選擇經典課文上。以前每次上都留下很多的遺憾。雖然每次都進行了預設,對教材設計做了較長時間的思考,也參考了不少的教案設計,但到實際上課了,依然會出現這樣那樣預想不到的情況,這次也不例外。
第一課時我按如下的內容進行教學:
1、課前談話,導入新課;
2、出示課題,創設情景(出示文中插圖),讓學生看圖說話;再讓他們找出與圖片相關的內容。朗讀,初步感受閏土形象;
3、再找出文中具體敘述“看瓜刺猹”(圖片)的內容,深入閱讀,感受閏土的機智勇敢,知識豐富,聰明能干。這部分內容的學習,我立足于讓學生會講這個故事,從正確(讀準生字)到流利,從流利到領會作者情感(有感情地講),循序漸進。先是師生合作,再生生合作,激發學生講故事的興趣;
4、由這個故事延伸到其他三個故事。因為講述第一件事落實比較到位,學生的興趣比較濃厚,因此,第二、三、四件事,大部分學生都興致勃勃地講述著,連平時從不舉手的學生(后進學生)都高高地舉起了手。盡管事情比較簡單,但我覺得課堂教學的`成功因素之一應該是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吧?這也是我本節課的意圖所在——學生都會講四件希奇事,為第二課時打下基礎。這部分的學習也是第一課時的重點內容,認識閏土,感受“我”對閏土的佩服之情。
5、由此及彼,閏土的見多識廣反襯“我”的孤陋寡聞。于是我又設下問題:“我”不知道什么?“我”素不知道什么?“我”并不知道什么?
三個問題的設計,對學生來講有點難(問題的提出有點突然)。但我的意圖是讓學生回顧所學的四件希奇事,或者文中講到的相關內容(“我”不知道閏土講的希奇事,“我”并不知道所謂的猹是怎么一件東西……“我”素不知道天下有這許多新鮮事:海邊有如許五色的貝殼……)答案是寬泛的,目的是讓學生感受“我”對閏土的敬佩,對農村豐富多彩生活的向往,為學習“啊!閏土的心里有無窮無盡的希奇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作鋪墊。但因為我在指導上的不明確而讓學生無從回答,盡管有幾位學生講到了上面的內容,但有點底氣不足。所以“啊”字的朗讀,學生還是沒能讀到預想中的效果(“我”這一嘆,嘆出的是什么?羨慕、敬佩、不滿、向往&hell
6、結課:再次回顧“我”印象最深的畫面——文中插圖,朗讀文字、背誦。
總之,回顧一節課的教學,感覺基本目標達成了,但在具體指導學生學習上還是漏洞百出,有點手足無措,特別是各個環節的銜接上,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和把握還是不夠扎實,有時甚至忘記下個環節的內容。原因還是平時疏于對教材的鉆研,對教材認識膚淺,教案設計過于簡單。回想平時每一節課都是匆匆忙忙地應對,僅僅是出于完成教學任務而已。就像媒體的運用也感到陌生無比,雖然只是幾張幻燈片,但因為平時不用,所以難得用一次也是無法與課堂教學進程協調好。如果平時也能經常運用,效果應該還要好許多。一切有待自己再努力了,因為我相信,只要努力總會有進步——這也是我經常對學生講的話,也適合用來鼓勵自己吧!
【教學回顧與反思】相關文章:
《窮人》的教學反思與回顧10-10
《中彩那天》教學反思回顧10-09
《回顧·拓展八》教學反思05-18
《回顧拓展三》教學反思01-21
回顧·拓展六教學反思04-24
回顧·拓展六教學反思05-15
回顧拓展六教學反思02-03
《鄉愁》教學回顧與反思10-27
《鳥的天堂》的教學回顧與反思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