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將相和》教師教學反思
我在教學《將相和》一文時,有學生質疑:“這篇課文題目是《將相和》,那么只要寫‘負荊請罪’一個小故事就可以,為什么還要寫‘完璧歸趙’、‘澠池之會’這兩個小故事呢?”問題涉及到這三個故事的相對獨立性和組合的完整性,我便讓學生深入討論,使學生明白,通過三個故事的具體敘述,具體回答了“和”的重要性:
第一個故事“完璧歸趙”,寫藺相如抒璧斗秦王表現出來的機智勇敢,這與后面“負荊請罪”中廉頗、藺相如矛盾發(fā)展到高潮的情景絲絲入扣,正如藺相如所說,“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廉將軍嗎?”文章前后呼應,自然有機聯成一體。前面濃墨重彩大寫智勇,在結構上是為后面直接寫“和”與進一步表現人物埋下伏筆,起鋪墊作用。第二個故事“澠池之會”,故事內容雖是進一步寫藺相如為維護國家尊嚴,大智大勇,置個人生死不顧,敢斗秦王,但是,它明白地表現“和”的重要。“趙王決定動身……作好防御秦兵的準備。”由于有堅強的武力作后盾,所以,“澠池會上,……只好放趙王回去。”廉配合藺,一起與秦國作斗爭,使趙國獲得勝利,這說明“和”的重要,突出了文章中心,也為后面解決矛盾作了鋪墊。第三個故事“負荊請罪”是整個故事矛盾發(fā)展的高潮,也是表現人物性格和說明“和”的重要性的高潮。兩個人物都在故事中出場,藺相如顧全大局的忍讓,使得計較個人得失、居功自傲的廉頗內疚自責──尖銳的個人矛盾,在為了國家利益的前提下,最后得到解決,更進一步說明“和”的重要。
通過討論,學生領會這三個小故事之間的因果聯系,在此基礎上,我和學生一起總結:“《將相和》是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組成的一個完整的故事。‘完璧歸趙’、‘澠池之會’中藺相如機智勇敢、隨機應變,一再為趙國立了功,被趙王封為上卿,職位比老將廉頗高,引起廉頗不滿,后來藺相如的高尚品德感染了廉頗,廉頗知錯就改,負荊請罪,將相和好。”
【《將相和》教師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將相和》教學反思05-24
將相和教學反思05-24
將相和的教學反思04-08
《將相和》教學反思05-24
將相和教學反思05-29
將相和的教學反思04-08
將相和的教學反思07-08
《將相和》教學反思07-08
《將相和》教學反思07-08
關于《將相和》教學反思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