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圖》教學反思范文(通用12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反思過去,是為了以后。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反思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畫圖》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畫圖》教學反思 1
低年級的電腦繪畫,這1部分內容不僅適合低年段的學生,能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我本人也挺喜歡上的,總覺得這個模塊的內容相對于其它幾個模塊而言,課堂的學習氛圍更容易營造得熱烈,有趣。不過,我也覺得有幾點需要注意的:
1、要全面把握教材的編寫意圖,緊緊抓住教學重點,明確教學目的,做到教學手段與教學目的和諧一致。
2、根據信息技術課的特點,注重讓學生們在動手實踐中感悟知識、發現知識、形成技能;在應用中將知識與技能緊密結合并互相轉化。
3、從學生的經驗出發,選用他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完成有趣的'學習任務,采取多種教學手段激發、保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滿足學生的"發現"需要和創造的"成就感",尊重學生學習的獨特體驗,放手讓學生學,實現教學的有效性。
4、教學不能局限于一節課,局限于一時,必須著眼于學生的長遠發展,以更高、更長遠的眼光來處理教材,實現課程的拓展延伸。
《畫圖》教學反思 2
解決問題的策略—畫圖,用畫圖的策略來解決和差問題。和差問題的計算本來就是一個重點,也是學生容易混淆的知識點。
要想讓畫圖在學生心目中真正成為一種解題策略的話,我覺得應體現在以下幾方面:首先,學生要會畫圖,會用圖簡要、完整地呈現題目中的信息。其次,要會用圖,能利用圖對題目中的信息進行分析,找到數量關系,最終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后,對畫圖要有感情,要喜歡畫圖,不能讓畫圖成為一種累贅,一種麻煩,而要讓它成為一種需要,一種解題策略。
這節課,這幾方面完成得都比較好。首先,學生學會了畫圖。由于在這之前學生基本上沒有畫圖的經驗,完全放手讓學生去畫,困難太大,所以老師給出了一小部分的圖,算是一個引路,給了他一根拐棍,因為位置確定也是很重要的,所以老師的指導作用在這里也體現得較好。然后放手讓學生自己設計、動手畫好這幅圖。交流時展示部分學生作品,讓大家來討論,提出改進意見,集大家的智慧于一體,最后師生共同完成一幅完整的線段圖。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既有動手實踐,又有合作交流,在體驗中最終學會了畫線段圖。然后讓學生比較運用哪種策略更好些,體會到在這兒列表不能反映所有信息,不是很直觀,但畫圖能把題目中的信息形象、直觀地反映出來,便于我們分析解答。真正體會到畫圖策略的重要性。其次,學生會用圖分析解決問題。圖畫好后,讓學生說說從圖中你知道了些什么?學生不僅能把題目中的`信息全說出來,甚至還能說出基本的數量關系,很快就能用兩種不同的解法解決了這個問題。說算理時,讓學生上黑板指著圖或表說,同學們都是指著圖說,而且說得很到位,說明學生已基本會用圖幫助自己分析問題,同時也進一步體會到了畫圖策略的優勢。
最后,從一節課的表現來看,學生對畫圖有著濃厚的興趣,試一試的圖畫得都比較好,而且解題方法都對。
《畫圖》教學反思 3
整節課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高,每個階段學生都很投入,他們積極思考問題、主動發表意見,敢于、善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作品有創意、有個性……這節課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的目標,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主導策略,學生能主動探究、樂于創新、積極實踐,學生的基本信息素養、人際交往、團隊協作、創新等能力得到提高。通過這節課的準備和實踐,我進一步體會到信息科技的教學,不是簡單地教會學生幾個操作命令,而是要讓學生學會一種學習方法,用信息技術改變學習的方式,主動對知識進行獲取、整理、運用。上完課,我依然沉浸在上課的快樂中。下面,我從以下幾點來談談我的感受:
教學中,我堅持一條原則:“應該盡量鼓勵個人的發展過程,應該引導學生進行探討,自己去推論。給他們講的應該盡量少,而引導他們去發現的應該盡多。”讓學生始終成為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如:預習階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由組長統籌安排,大家既分工又合作,協力完成了多項任務,有的小組能主動將小組合作中的問題整理在課上進行交流匯報,學生的交往能力、信息素養能力得到提高。又如:在構思、創作、展示、評價等階段,均能以學生為主體,學生的特長得到發揮,能力得以展示。學生在思考過程中沒有框框,思路開闊,能大膽地闡述自己的觀點,也能耐心傾聽別人的意見,能共享各種資源,一步步解決問題、內化知識,把最初的學習任務觀內化為學習的責任觀。學生在學到新本領的同時,培養了合作能力,也獲得了情感的深刻體驗。
在課中,師生角色定位準確。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始終,教師的角色只是指導者、合作者、調控者。如:小組成員積極動腦筋、主動想辦法進行預習,準備工作做的很充分。我以指導者的身份查看每組的學習情況、學習過程,對個別小組的問題進行單獨交流、指導,對共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小組討論,通過集體探討、交流等共同解決問題。課堂中,體現更多的民主,鼓勵學生好問好說、敢于否定、敢于爭辨,不給學生“是”或“否”的'答案,而是努力營造一種有利于學習的民主、寬松的氛圍,耐心期待學生在“發現~選擇一探究一解決”的過程中內化知識,形成自己的觀點。如:在作品展示、評價過程中,引導學生自己觀察、自己發現,用精練的語言準確的闡述自己的觀點,與別人展開爭辨,我只是充當了一個傾聽者或點撥者。
教學中,我注重為學生創設一個優美的情境,讓學生保持身心愉悅的同時進行學習、探索。課伊始,我先播放一段優美的音樂,在學生集中了注意力再把本課的學習任務開門見山的拋出,學生內心深處的情感被充分激發,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情況下,學生能較快地進入學習情境.又如:學生創作作品階段,由于時間緊湊,操作上的技術要求比較高,學生的情緒是非常緊張的,這時,放上一段優美、輕緩的的音樂,在音樂的流淌聲中,學生漸漸地擁有一份輕松、愉悅的心態,緊張中顯得那么有條不紊、思路清晰、動作熟練。
研究性學習注重研究的過程而不重視研究的成果,但適當的展示研究成果能促進學生的學習。網絡的存在為學生展示研究成果提供了既方便又快捷的平臺,借助網絡,師生共同展示研究與創作成果,共同分享收獲的喜悅。展示與交流是一種無形的評價,它不是評定學生在整體中的位置,而是提供給學生一個表現自己所知所能的機會,學生成為評價活動的主角,他們通過自我評價、相互評價,拓展了思路,促使自己進一步創新、主動投入自我完善,使后繼學習更自覺、更有效。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實踐,我深刻體會到,教師要在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創新教育,必須樹立開放的、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教育教學理念,從現代教育心理學、現代教學論和認識論、方法論中不斷汲取營養,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努力和積極探索。
《畫圖》教學反思 4
畫圖本是WINDOWS自帶的一個小軟件,“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一點也沒錯。這個軟件看似簡單,但如果能巧妙使用,它將呈現你意想不到的功效。在課堂上,我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學生自主性的充分發揮開辟了廣闊的空間。主自學習活動使學生隨時隨地從他們自己的生活中選擇感興趣的問題為研究學習對象,自然地、綜合地學習。這種學習是出于自己的興趣和“個人意義”地學(主動地學),而不是老師要他們學(被動地學),這將還原出他們探索生活的美好的天性。
當然,我的課堂教學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
①學生在回答問題的時候,不一定能完全正確,有時甚至會扯到別的問題上,這時候應該肯定他的回答,為大家解答了某個呆會將要解決的問題。不應該把學生的回答扭過來,感覺學生有點被老師牽著鼻子走的味道,不僅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而且不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
②學生看完老師展示的圖片后,覺得電腦作畫好神奇,想象之門被打開,每一個學生都蠢蠢欲動,這個時候教師只要對各個工具稍作講解,就放手讓學生自己操作。而我的作法是請學生們把每一個工具的用法都說得清清楚楚,在講解上花費了較多的時間,學生有點等得不耐煩了,這些都有待好好改進。
《畫圖》教學反思 5
計算機繪畫具有豐富的表示力和簡易的操作性,使學生情有獨鐘,并成為兒童學電腦的必修技能。其中Windows中和帶的“畫圖”以其簡易清晰的界面深得師生的青睞,然而教師也往往對“畫圖”感到頭痛,因為它對于不規則曲線的表示實在是差強人意,它的表示力實在是無法滿足人們對美的需求。
任務驅動是目前計算機教學中較為廣泛使用的一種教學方法,學生帶著任務學,能在學的過程中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逐步培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在講授畫圖程序的時候,假如簡單役計任務,學會使用畫圖工具。發現學生對于“畫圖”各種基本工具的使用都較易掌握。但如我想讓學生畫畫生活中的物品,可是學生面露難色,覺得用這些工具不夠用,難以畫出真實的物品,其主要原因關鍵在于缺乏發明性的思維。在設計任務時,應盡量從學生的學習、生活動身,讓學生切實體會計算機可以協助其解決實際問題。這個環節的時間還可以增多一些,真正要使學生能比較熟練地操作,恐怕僅用5分鐘是不夠的。因此,在教學設計設計中,我先讓學生看這樣一幅范圖,請同學們考慮一下,誰能用幾秒鐘時間完成。大局部學生從常規思維動身,采用了曲線工具來畫,用兩條曲線圈起來,結果花了不少時間,畫出的“月亮”還不夠理想。可是有些同學卻突發奇想,先畫好兩個大小基本相似的圓,然后移動其中的一個圓,把它覆蓋在另一個圓上面,組成一個新月形,然后用橡皮擦去多余的局部就完成了。我認為這就是一種發明性思維,對于這類同學,我表示了多篇的態度,并希望其他同學也能像他們一樣發明性地看等問題,能發表你獨特的觀點。
通過以上的小練習,學生興趣倍增,紛紛躍躍欲試。看到這里我便趁熱打鐵,出示了第二個小練習,并說:“同學們,你能在5秒內完成嗎?”。在這近乎不可能的目標驅使下,學生興趣大增,課堂氣氛活躍,思維蹦出了火花。有的同學想到了這樣的方法:用紅色畫兩個差不多大小的圓,并相互交換,然后在下邊畫兩條相交的切線,最后用填色工具填上紅色就可以了。也有同學采用了復制翻轉等方法,真是各有千秋。在這個練習中,學生充沛體會到了發明的樂趣和勝利的喜悅。
生活中的物品也正如以上練習一樣,只要你以發明性的眼光來看待它,使“畫圖”工具真正為你所用,那你一定能畫好它的。接下來我出示了一座房子,請同學們來畫。有了以上的經驗,學生很快找到了極具發明性的方法,畫好了房子,有的加上了桌子、窗戶、地毯等各種家具,儼然成了一幅“我愛我家”的命題創作畫。當學生的發明思維萌發以后,我所要做的就是稍加點拔和堅持它的熱情,然后就和同學們一起體驗發明的喜悅與快樂吧!
我想,教師教學的發明性首先應該體現在對教材的處置上。一般來說,教材往往把知識以定論的形式直接出現在學生面前,學生看到的只是思維的結果(即結論),而看不到思維活動的過程。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不太主張上計算機課非得帶書不可,應該讓課本上的'知識“活”起來。打個比如,導演對劇本的處置是一種再發明,同樣,教師并不是教材和參考書的“留聲機”,而應能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已有知識,對教材進行科學、藝術的處置,形成可操作的教學思路,這也是一個再發明的過程,重要的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新課程要求教師必需從知識的傳授者向知識的促進者轉變,其角色行為主要表示為:協助學生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探索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戰略,發展其認知能力。
設計到課堂教學中,對于小學生來說無疑是件快樂的事,將操作步驟用課件有條理地向學生交待清楚,對培養學生良好、規范的操作習慣是相當有用的,同時也體現了課件應有的實用價值。
要想在課堂上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首先要為學生創設一種和諧、民主和寬松的課堂氛圍。假如面對著一位整天板著面孔的老師,學生們哪還能有創新的火花呢?在課堂上,應該多給學生表示的機會,允許小朋友們多想、多問和多說。
對學生作品的評價主要應是學生之間的評價,學生在評價自身的作品時可以與以前的作品作比較,評價他人的作品時可以與自身的作品作比較,評價是一個重要的環節。
《畫圖》教學反思 6
如何科學、有效地指導學生使用電腦,使他們興趣盎然、輕松自如地走進電腦世界,讓孩子們通過課程的學習,真正有所啟迪,這是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始終探究的問題。下面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談賽課后的幾點反思:
一、根據學生熟悉的校園導入,創設教學情境,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興趣。
針對五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用荷塘小學的校園進行導入,并由實際生活中的校園引出畫圖中美麗的校園,符合學生的認知習慣。教學設計依據“美麗的校園”展開,從教學樓到環境的美化,到天空的太陽,圍繞教學目標進行展開。并事先將這節課的任務交代清楚,從而為這節課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認知基礎。
二、教學設計結構嚴謹,教學過程流暢。
這節課的重點是四個工具的使用,但是如何把這四個工具串接到一起,體現工具的靈活性,又能激發學生自主創新的意識,從備課開始就一直困擾著我,于是我根據美麗的校園設計了如下幾個環節,以此環環相扣,解決教學重難點問題。
第一環節,解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采用學生先嘗試再由老師一邊講解一邊演示的方法,教師進行小結,并在小結的`過程中引出難點,從而由學生的觀察來發現,類型框的三種不同方式的靈活運用。
第二環節設置了一個練習進行鞏固,及時反饋教學信息,掌握學生學習情況,遇到問題主動問同桌或者老師,任務的設立,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畫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知識的遷移,并提高運用知識的能力。
第三環節將美麗的校園進一步美化,在這一活動中,我對作業進行分層設計,學生有很大的自主學習的空間,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揮及不同知識水平的同學都有進步,培養了學生創新精神及感受動手實踐獲得的成功感。
三、對學生的作品評價更加恰當。
由最初的“你的作品真有特色!”到現在“你的作品特別注重了構圖,主題很明確,顏色搭配合適!”、“啊,你的想象力真豐富,同學們在美麗的校園里一起慶祝節日,還畫出了節日絢麗的煙花。”等等,評價語言更加豐富,不但有贊揚和鼓勵,而且有適當的建議,讓學生知道自己還要努力的方向。
縱觀整個教學過程,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很好,進一步感受到運用計算機的方便、快捷帶來的樂趣和意想不到的收獲,從而使學生能更積極、主動地學習。培養了學生樂于助人的品質和感受動手實踐獲得的成功感。但同時在授課中我在如下幾方面還要加強:如對外校學生的學情把握不夠,語言要更加生動,語速還要慢一點,在言語激勵上還要再加強。
在外校上課的過程中,讓我明白了教師知識的積累,深厚的功底及隨機應變的能力是多么的重要,以后還要在各方面不斷的深化,不斷的加強提升。
《畫圖》教學反思 7
畫圖的綜合運用是小學三年級信息技術課的一節綜合運用課,也是這個單元中的重點內容,是對畫圖軟件的鞏固運用,是畫圖知識的綜合應用和延伸,通過繪圖工具的靈活應用及綜合加工,培養學生基本的操作技能和自主創新能力,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為后續學習奠定基礎。作為太倉市第二屆百節好課,我在城四小為太倉市小學的同行進行了展示,主要有如下幾點體會:
一、課程資源的有效開發。
根據教學具體情況和學生的實際能力,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和興趣出發,我對教材所涉及的信息進行挖掘,對教材內容進行大膽的開發,設計了《我為學校設計明信片》的主題活動,將各種目標融入到具體任務中,以期達到提高學生綜合應用畫圖工具的能力,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信息技術素養的目的。本節課開始,我創設情境:當我們學校的同學知道老師要來,他們特地制作了一份東西,讓我帶給你們看,想看嗎?這是我們學生為學校制作的明信片,如果也讓我們設計一張明信片。你們愿意嗎?(學生回答),那今天我們就來當一回小小設計家設計明信片。
這種課程資源的開發,一方面,通過問題解決學習信息技術的本質,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力以及自我反思與監控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促使學生把信息技術應用到日常的學習和生活實際,甚至可以間接或直接地參與到社會生產、信息技術革新等各項活動中去。我們教師的任務主要是對教材進行調整和設計,開發出適合學生、貼近生活實際的課程資源,更適合學生信息技術能力和素養的發展。
二、根據課堂生成,及時調整教學內容。
本節課開始,在教學中我預設了通過小組討論,歸納明信片的各部分組成所需要的畫圖工具和命令,原意是梳理學生畫圖所學的知識,然而學生只回答出部分所需畫圖工具的作用,這與我預設是有出入的,但是,我順勢告訴學生:明信片怎樣在畫圖中制作,老師給你們請來一位小幫手,他可以幫助你們,接著自然引出導學單并指導學生使用導學單自主學習。
三、以生為本,體現新課程的理念。
本課我根據教學的重難點,擯棄了傳統講練結合的方法,采用任務驅動法,大膽設計了導學單,把明信片制作的過程及資源通過導學單和文件夾的形式呈現給學生,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生之間互相協作并鼓勵學生創新。本節課主要通過兩個階段來完成:
1、第一階段:基本知識學習。
①教師提出任務,給出明信片范例。
②學生討論,分析“任務”,發現新問題。
③學生通過學案,自主探究學習。
④學生完成任務(學生之間互相協作,教師提供支援)
2、第二階段:電子作品設計創作。
①學生構思設計自己的電子作品。
②創作作品。(學案提供相關資源,教師隨時解答學生在設計過程中的問題)
③學生完成電子作品,互評電子作品。
④再現修改后的電子作品。
通過教師開發的學案,學生可以可根據自己知識掌握情況,選擇相應內容學習。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由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協作、會話、評價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體現了針對全體同學的開放性和對不同學生的層次性,最終達了使學生有效地實現教育教學的目的。
在課后的研討活動中,同行給予我很多正面的評價,同時也給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議,一是更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如導學單內容安排上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求有更多的選擇,在創作作品階段可以展示更多不同風格的明信片,拓展學生的思路,以期待學生創作出有更個性的作品。二是要更關注學生的`學情,如在明信片的設置上首先應讓學生對畫圖軟件畫布進行大小的設置,為下面學習制作明信片做好鋪墊。三是提高小組合作的效能,雖然小組合作氛圍不錯,但要在效能上做文章,特別是要采取更好的激勵方法。
總之,通過這次百節好課的評比展示活動,讓我對教材進行了進一步的挖掘,對新課程的理解得到了進一步的認識,促進了教學方式的轉變,業務水平也得到了一次很好的鍛煉,這些歸根結底都是指向于我們的課堂,我們的學生,我想這也是太倉市教育局組織“百節好課”評比的初衷和目的。
《畫圖》教學反思 8
計算機繪畫具有豐富的表現力和簡易的操作性,使學生情有獨鐘,并成為兒童學電腦的必修技能。其中Windows中附帶的“畫圖”以其簡易清晰的界面深得師生的青睞,然而教師也往往對“畫圖”感到頭痛,因為它對于不規則曲線的表現實在是差強人意,它的表現力實在是無法滿足人們對美的需求。作為教師卻恰恰可以利用這一點,把它作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典型,讓學生用有限的功能來創造出奇趣的`大自然。
在教學中,我發現學生對于“畫圖”各種基本工具的使用都較易掌握,但不能靈活運用,其主要原因關鍵在于缺乏創造性的思維。因此,當學生已經掌握了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后,就應該培養其綜合運用的能力了。對學生這種創造能力的培養是極其重要的,也是教師工作的重點。
記得在一次電腦繪畫課上,我想讓學生畫畫生活中的物品,可是學生面露難色,覺得用這些工具不夠用,難以畫出真實的物品。于是,在教學中我摸索了一些富有趣味的實例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取得了顯著的效果。下面,我就這些實例來談談如何發掘電腦繪畫教學中的創新因素。
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看這樣一幅圖,請同學們思考一下,誰能用幾秒鐘時間完成。大部分學生從常規思維出發,采用了曲線工具來畫,用兩條曲線圈起來,結果花了不少時間,畫出的“月亮”還不夠理想。可是有些同學卻突發奇想,先畫好兩個大小基本相似的圓,然后移動其中的一個圓,把它覆蓋在另一個圓上面,組成一個新月形,然后用橡皮擦去多余的部分就成了。這便是一種創造性思維,對于這類同學,我表示了欣賞的態度,并希望其他同學也能像他們一樣創造性地看等問題,能發表你獨特的觀點。
通過以上的小練習,學生興趣倍增,紛紛躍躍欲試。我出示了第二個小練習,并說:“同學們,你能在5秒內完成嗎?”。在這近乎不可能的目標驅使下,學生興趣大增,課堂氣氛活躍,思維蹦出了火花。有的同學想到了這樣的方法:用紅色畫兩個差不多大小的圓,并相互交,然后在下邊畫兩條相交的切線,最后用填色工具填上紅色就可以了。也有同學采用了復制翻轉等方法,真是各有千秋。在這個練習中,學生充分體會到了創造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生活中的物品也正如以上練習一樣,只要你以創造性的眼光來看待它,使“畫圖”工具真正為你所用,那你一定能畫好它的。接下來我出示了一個古式的花瓶和一個碗,請同學們來畫。有了以上的經驗,學生很快找到了極具創造性的方法,畫好了花瓶和碗,有的加上了桌子、窗戶、地毯等各種家具,儼然成了一幅“我愛我家”的命題創作畫。當學生的創造思維萌發以后,我所要做的就是稍加點拔和保持它的熱情,然后就和同學們一起體驗創造的喜悅與快樂吧!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主要通過實例,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點燃了學生創造性的火花,克服了學生電腦繪畫中的畏難情緒,使學生真正成為了電腦的主人。
《畫圖》教學反思 9
【情景】
我在教二年級《巧用畫圖工具》這一課時,請學生分別在畫圖上畫:水果、動物、人物,進行簡單的評價后,我用涂涂繞繞的方法把學生畫的這三樣東西重新詮釋,請學生觀察我的畫法,學生覺得很新奇,他們形容:“像龍卷風一樣的!”但我發現,學生只是掌握了這種繪畫的方法,卻沒有得到實際、廣泛的運用,畫出的'東西都比較單調。
【措施】
當時,我以最后的這個人物為畫面的核心,請學生說說想給這個小朋友加什么,進行添畫,成為一副完整的繪畫作品。
有的學生說:“我想給她加頂帽子。”有的說:“我想給她加個小挎包。”還有學生說:“給她加塊草地再加個太陽吧!”……學生說出來的我都用涂涂繞繞的方法畫了出來,當學生看到原來可以這樣畫畫時頓時情緒高漲,更來勁兒了,什么蝴蝶、蜻蜓、小花、冰淇淋、蝴蝶結……等等,都要我加到畫面上。整個課堂頓時沸騰了起來。我趁機問:“誰想上來試試?”學生們個個都把手舉得老高嚷著:“我來我來。”……整堂課出現了我沒有預料到的高潮。
之后,學生就將他們剛才畫的東西豐富了起來,整個畫面豐滿了、更美了。
【分析與思考】
課后,我在想:二年級的學生模仿能力較強,但缺乏創造力,我應該通過更多的實例來輔助他們發揮他們的想象力。作為老師應該時刻關注學生的情緒與狀態,應盡自己所能,調動他們的情緒,讓他們發揮到及至。
每一堂課或許也都能讓我受益匪淺,在師生間的交流中,教學相長。
教學也許就是這樣,老師能教給孩子知識,孩子也能給老師靈感!
《畫圖》教學反思 10
低年級的電腦繪畫,這部分內容不僅適合低年段的學生,能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我本人也挺喜歡上的,總覺得這個模塊的內容相對于其它幾個模塊而言,課堂的學習氛圍更容易營造得熱烈,有趣。不過,我也覺得有幾點需要注意的:
1、要全面把握教材的編寫意圖,緊緊抓住教學重點,明確教學目的`,做到教學手段與教學目的和諧一致。
2、根據信息技術課的特點,注重讓學生們在動手實踐中感悟知識、發現知識、形成技能;在應用中將知識與技能緊密結合并互相轉化。
3、從學生的經驗出發,選用他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完成有趣的學習任務,采取多種教學手段激發、保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滿足學生的"發現"需要和創造的"成就感",尊重學生學習的獨特體驗,放手讓學生學,實現教學的有效性。
4、教學不能局限于一節課,局限于一時,必須著眼于學生的長遠發展,以更高、更長遠的眼光來處理教材,實現課程的拓展延伸。
《畫圖》教學反思 11
上段時間,我在四年1班實行了一段時間的通過畫圖來解決問題的教學嘗試。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學生的畫圖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所上升。鑒于往后還需要在另一個班進行推廣這個能力練習,故反思如下:
1. 教會學生畫圖的基本策略
開始時,我準備了一節以畫圖解決問題的主題課,通過一步計算、兩步計算、三步計算的.題目,結合如何畫圖進行教學,重點解決學生的數據的提煉、畫圖步驟、需要解決問題的標示等簡單畫圖技巧。如“商店買回140個杯子,裝了5箱后還剩20個,每箱裝多少個?”,首先讓學生讀題,簡單快速的找到題意“140個杯子,裝了5箱后,剩20個,每箱?個”,接著畫線段圖或者用其它圖形來表達,要讓學生明確,把140個杯子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已經裝箱了,一部分是剩下來的;裝箱的那部分要分成5個箱。最后在圖形上,把各個數據標在合適的位置,并用問號將所求部分標示出來。
2. 通過典型例題來提升畫圖解決問題的能力
多次測驗反饋中,學生在有關“倍”的問題上,經常出錯,學生習慣用乘法來解決問題,但沒有具體分析什么是什么的幾倍,沒有分析等量關系式。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我讓學生在運用線段圖解決這類問題時,首先找標準量,用一個格表示標準量,在用另一條線段表示什么是標準量的幾倍,最后是標數據和問號,在觀察線段圖的基礎上,分析1個格與幾個格的關系,從而分析它們的數量關系,進而選用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3. 一天一練,培養學生運用畫圖解決問題的習慣
為了培養學生通過畫圖解決問題的習慣,我讓學生一天進行一題練習,然后第二天進行批改和講解,在學生養成習慣的同時,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所提高。
《畫圖》教學反思 12
本課是在學生學習了用列表的策略收集和整理信息,用從條件或問題想起的方法分析數量關系的基礎上教學的,本課系統研究用畫圖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并在畫圖的過程中,分析數量關系,用“畫圖”的策略解決相關實際問題,幫助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感悟直觀化的數學思想方法,發展幾何直觀,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例1前我先出示2題“看圖解答”,引導學生看圖說出問題、條件和數量關系,再列式計算,此環節的意義是通過從圖中整理條件引導學生體會“圖”的好處,同時也勾起了學生腦海中關于“畫圖”的回憶,也為例1的教學做好鋪墊。例題1是用純文字的形式出示的,由于題中的條件比較多,使學生在對文字的閱讀理解中遇到了困難,對題中數量關系的理解也有些模糊,不過借助課一開始的'“前置性練習”,很多學生能夠想到用畫線段圖的方法來解決,但如何準確的在線段圖上表示題意卻有一定的困難,這時老師給出一條線段表示小寧,給學生一個“支點”,再讓學生畫另一條線段表示小春,并說說為什么要這樣畫,在畫好了主體部分后讓學生把題中的條件和問題在圖上表示出來,從而完成一幅完整的線段圖。在畫好圖以后,教師就要誘發學生“看圖”進行推理,找出數量關系并進行分析,確定基本的解題思路,化圖形為算式。本課中的例題不同與一般的簡單的實際問題,由于其條件、數量關系的復雜性和抽象性,適合用畫圖的策略來解決,例題1呈現的是兩個數量的和和差,通過假設讓兩個數量相同,期間通過演示使學生看到總數的變化,形象的展示了解題思路,加快了學生的理解速度,之后學生自主解題,板演并進行講解,如此在觀察中推理,在計算中比較,在比較中發現。最后的回顧環節,意在幫助學生已經積累起來的畫圖述問題、分析問題的經驗上升到策略的層面,進而獲得對策略的深刻的體驗。
值得一提的是學生對策略的掌握要經歷從模仿到逐步內化的過程,“試一試”是對畫圖策略的強化,教師要進一步放手,“想想做做”重在引導學生內化策略,“畫圖”作為解決問題的一種常用策略,是學生通過畫圖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感悟獲得的,本課學習,畫圖不是最終目的,不可能僅憑一兩堂課就能使學生掌握,畫圖是一種中介,是為了學生更好的學會思考,隨著學習的深人,學生所遇到問題的類型在不斷變換,而解決這些不同類型問題的策略卻始終如一,學生對畫圖策略的運用越來越嫻熟,對策略的理解也越來越深刻,從而幫助積累更多的解決問題的經驗,感受策略的價值,提升數學思想方法。
【《畫圖》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畫圖》教學反思10-16
畫圖教學反思04-05
《畫圖》教學反思10-16
畫圖教學反思04-05
《畫圖》的教學反思09-05
畫圖程序的教學反思11-25
《畫圖》課教學反思08-18
《巧用畫圖工具》教學反思11-25
《靈巧的畫圖工具》科學教學與反思06-18
解決問題的策略——畫圖教學反思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