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領學生走進文本《水》教學反思范文
人們常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一篇課文,不同的學生通過閱讀,所能產生的感受是不同的,所以在課上我最大限度地尊重學生的主體感受,始終是站在一旁,以引導者的身份,引領學生不斷地研讀文本。“細細品味描寫母親動作的詞語,從中能體會到什么?”“讓我們伴著舒緩的音樂,自由讀讀下面一段,邊讀邊想,那句話讓你感受最深刻,在觸發你感受的字、詞、句旁邊寫上你的感受。”簡單的幾句話,教師只是給予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而并沒有用自己的感受來左右學生的思考。在交流的過程中,我感受到,學生所說的都是他們自己的話,是他們對于文本的真切的、具有個性化的解讀。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教學中,學生的學習始終緊扣文本,緊扣文本中的關鍵字句進行。從“不多不少、剛好、幾乎沒有”體會到人們對水的珍惜;“每個毛孔張開嘴巴在吸吮“這可以看出他們很缺水了,對水十分渴望;從“撫摸”這個詞語中,還感受到這勺水帶給作者很舒服的感覺……學生的體驗與感受完全來源于文本本身。不知不覺中,學生就把握住了文本的內涵:水是最珍貴的東西。
以讀為本,正是在讀的重視中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促進他們的發展。在引導學生感悟文本的`同時,不忘對學生進行讀的訓練。課堂中讓學生進行各種形式的讀:快速讀、自由讀、個別讀、齊讀、引讀……而且指導學生讀時也注意到了層次性:如讓學生在交流你感受最深的一句話時,老師先讓學生讀給大家聽,這時并不作具體的要求,但隨著學生的獨特體驗在交流的過程中互相碰撞,迸發火花時,教師及時地說“請把你們的感受通過朗讀表現出來?”,此時學生有了情感的積淀,在讀時自然會更加地聲情并茂。在讀中品,在品中讀,這才是真正的以讀為本。這樣的訓練,真正了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