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的計算》教學反思范文(通用7篇)
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新時代,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反思自己,必須要讓自己抽身出來看事件或者場景,看一段歷程當中的自己。那么什么樣的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時間的計算》教學反思范文,歡迎大家分享。
《時間的計算》教學反思 篇1
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后,發現學生對于時間的計算存在幾個問題:
1.對一個時間表示的是時段還是時刻不明確,沒有詳細地思考計算的結果究竟是時段還是時刻,從而造成表示的錯誤,如用電子表的格式表示經過的時段。
2.學生沒有分析計時方法是否一致,沒有考慮是否應該轉換計時方法。
3.學生不會根據題目的條件和問題選擇最優化的方法進行解題,甚至有些學生對各種方法存在混淆的認識。
分析學生的作業與練習,我認為在教學計算時間的方法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理解12時計時法與24時計時法,在讀題的基礎上,要注意題目中時間表示是用了哪一種方法。
2.平時的教學中,應該準確地表示時間,如開始時刻、結束時刻、經過的時段,讓學生對時刻和時段有更清晰的認識。
3.讓生明確幾種方法的優缺點,在讀題分析的基礎上,根據題目條件與要求,選擇相對較好的方法進行計算。如填空題,如果求經過的時段并不是很長,而且開始和結束時刻都是整時且用12時計時法表示時,可以選擇用數手指的方法。
4.利用箭頭的方法求時間時,應該采用三到四個箭頭,這樣有利于將難度降低。
5.如果時段的計算跨越到第二天,可以采用分段的方式,將難度降低,分別先算出第一天經過的時段和第二天的時段,再進行相加。
《時間的計算》教學反思 篇2
本節課是第一單元的第二課時的內容,教學目標是使學生經歷探索時間計算的方法的過程,讓孩子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本節課有兩個知識點,
第一讓學生學會時間單位之間的換算,第二根據數學信息能夠求經歷的時間。
本節課,第一個知識點學生掌握的不錯,我先從故事引入,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同桌之間的交流全班同學都會算了時間單位之間的換算。
第二個知識點,我完全放開學生,讓學生自由發揮,各抒己見。小明從家7::30出發,到校時間是7:45,小明從家到校用了多長時間?有的孩子通過s數格的方法算出一共花了15分鐘,有的列7時45分-7時:30分=15分、還有的同學直接列成45-30=15(分)。孩子們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其中有個孩子舉手說:“老師還可以這樣想,我先把7:45看成750,7:30看成730,再745-530=15”,這時我尊重學生的有個性的回答,贊成可以這樣想。但是通過練習鞏固新知識的時候問題來了,當學生完成“做一做”的時候部分學生還是按剛才的思路求經過的時間,8:40——9:00經過多長時間?孩子用同樣的方法求出60分。這時我才意識到我備這節課的時候我還是沒有深刻去思考各種預設,預設的不夠好,那課上生成問題你處理的不太好。在以后的備課或教學過程中我應該多預設,讀懂教材,多思考,提高自己的課堂應變能力,這樣我才能上好一節課。
《時間的計算》教學反思 篇3
學習《時間的計算》這節課時,我利用學生熟悉的情境,上課的時間引入課題,接著問一節課40分鐘,什么時候下課呢?學生因為是熟悉很快說出來,然后給出兩個時刻,讓學生計算經過的時間,計算經過時間要形成了一定的格式,練習時,讓學生說說自己喜歡的電視節目和電視節目播放的時間,一下子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通過電視節目預報表,讓學生指出喜歡的電視節目以及說出該節目開始播放的時間和結束的時間,按照由易到難的過程分別提出4個關于計算經過時間的問題,讓學生自由討論計算方法,教師根據學生的討論有目地的先解決整時段時間計算,可有利用減法計算,也可以推算,對學生的方法給予肯定。
如何才能在有限的40分鐘里既能讓學生充分感悟,又能很快的掌握一般的計算經過時間的方法,我想學生的學具應該得到進一步改進,讓學生自己動手撥鐘,感悟出經過時間就是分針和時針在鐘面走過的一段時間,然后得出經過時間的計算方法,這樣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但是有些題目,如分減分不夠減要向小時借1小時再減,再用這方法比較麻煩,最后還是決定讓學生改過來,列成幾時幾分-幾時幾分的算式,對此我又用了一節課的時間與學生糾正,學生容易理解,正確率也有所提高。
只是這部分內容對學生來說還是一個難點。教師也只能對這部分內容,特別是生活中的問題進行更多的練習,講解。
《時間的計算》教學反思 篇4
時分秒的認識倒還不難、但時間的計算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一點的難度。在教學經過時間的計算時,課本出現了數格子和列式計算的方法。從整堂課講,基本達到了教學目標,能較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節奏把握適當。現將本節課的教學反思如下:
一、好的方面
1、利用猜謎游戲引入課堂,有效激發了學生的休息興趣。
2、本節課重在探究計算經過時間的方法、教學新課時、我能把題目拋給學生,讓他們通過小組交流活動探究、結果得出不同的計算方法,同時也能體現出數學算法的多樣化。
3、教學中、比較關注對學生的評價、從評價中得到啟發。
二、不足之處
1、組織學生合作學習、探究例2的解題計算方法,學生的參與度不夠,不會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好想法,小組長寫出了算式就直接給組員看,合作學習還是流于形式,沒能達到合作的效果。
2、課后鞏固不到位。如:在完成“小紅去商店”的解決問題中,學生都會列式計算“9時-8時40分=20分”在學生口算的過程,如果能把它轉化為“9時-8時40分=8時60分-8時40分=20分”把這一個過程呈現給學生,這樣學生在今后的計算會更深刻。
總之,本節課我覺得上的比較成功,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較高,你結合教材將練習內容進行了拓寬,教學效果也較好,師生配合和諧,是一節另我滿意的數學課。
《時間的計算》教學反思 篇5
在三年級上冊教材中安排了時分秒的認識及簡單的時間的計算,時分秒的認識倒還不難,對于課本上時間的計算學生有一定的難度,計算經過多少時間?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我感到很疑惑。因為生活經驗有限,而且三年級學生考慮問題還不夠全面,比如練習冊中有這樣的題:
1、如果你晚上8時30分開始睡覺,到第二天早晨6時30分起床,你一共休息了多少小時?爸爸和媽媽工作很辛苦,他們一般到晚上11時睡覺,第二天早晨6時10分起床。他們能保證8小時的睡眠嗎?
2、小艷周末的作息時間是12:40午休,到下午2時25分彈琴,午休多長時間后開始彈琴?如:7:30——9:05。學生對于幾時減幾時的經過時間掌握沒有問題,但對于幾時幾分減幾時幾分中分不夠減(如4:20~5:00、 4:45~6:10等)的情況掌握得不夠好,只有少數思維好的同學能夠掌握,其他同學的眼睛里流露出來的都是茫然。
另一個比較困惑的地方是解決問題中的書寫問題。一列火車本應11:20到達,現在要晚點25分鐘,它什么時候到達?應該怎樣列式呢?學生出現幾種答案:有的寫成11時20分+25分=11時45分;有的寫成11:20+25分=11:45到底怎樣的書寫比較合理?
《時間的計算》教學反思 篇6
在三年級上冊教材中安排了時分秒的認識及簡單的時間的計算,時分秒的認識倒還不難,對于時間的計算學生有一定的難度,為了讓學生容易接受,我在這節課上是這樣設計的:
我主要是用了教材上的例1和例2,在情境的設計上有所改動,例1通過去物資交流大會上游玩了兩小時,讓學生感受“經歷時間”和時間段,同時引出1小時等于60分的進率關系,這是計算的基礎。教學例2時,學生出現了數學格子和列式計算的方法。這是課前有所預設的。從整堂課講,基本達到了教學目標,較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節奏把握適當。
但教學完例2,是否應該進一步拓展,展開跨小時段的計算呢,考慮到習題中有個別這樣的題,我只是在課堂上稍加滲透,即由看少兒節目從5:20到6:00,學生得出可把6時看作5:60分進行減法運算的方法后進一步追問,那5:00至6:05分呢?即得出可先算出6時以前的40分鐘,再得出6時后的.5分鐘,最后把兩個部分加起來40+5等于45分鐘,那從學生的反映即掌握情況看,應該可以進一步層層深入,可水到渠成的將這個知識點學懂,即可繼續出題:5:20到6:15呢,5:20到6:20呢,5:20到6:30呢。但我還是按照原有的教學程序繼續教學,從而使一部分學生失去了一個很好的提高的機會,所以我覺得,課堂上應該即時地根據學生的情況作出更有效的教學安排,當然,這需要在課堂對本節課有充分的預設,以及對學生知識基礎的了解。
第二大部分練習部分,設計時,我盡量地想做到習題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雖然達到了一定的教學效果,但從具體情況看,學生的參與面還是不夠,也就是應該讓大部分的同學都有練習的機會,所以,練習的形式出可以更多樣,如出現一些一放題,即與3:10分相差40分鐘,會是什么時刻呢?那學生即可往前算得2:30分,也可往后算得3:50分,這樣,學生就可活學活用了,而且還可有效地訓思維,學會思考問題的方法。同時,還可進行一些小活動,如一個同學說前一個時刻,后一個同學說出與前一同學時刻相隔20分的時刻,這樣,同學們就可能會有更高的參與積極性,在玩中學。同時,教師應該即時抓學生在課堂上的精彩回答和思想上的閃光點,進行一步拓展,或給于肯定和評價,會使課堂更具生命活力。
《時間的計算》教學反思 篇7
因為學生每天都和時間打交道,比如睡眠的時間,飛機飛行的時間,營業的時間等。所以上課多以引導,以生活事例的形式,讓學生了解和計算經過的時間。如:老師上班是7時05分出家門,7時45分到校。問老師從家到學校用了多長時間呢?教材中也安排了簡單的求經過的時間的例題,難度并不大,書上呈現的例題是通過在線段圖,和鐘面上直接數,非常直觀的得出結論。但在后面的練習中,就涉及到用數學方法去解決問題,把所有時間轉化為24時計時法,用結束的時間減去開始的時間。但在計算過程中,學生容易跟多位數加減的退位搞錯。另一類睡覺問題又另很多學生摸不著頭腦。因為這里涉及到跨天的計算,比較復雜。可以用線段圖來表示,這兩個時刻是在兩天中出現的,應當分天計算,這樣的教學學生在后面的練習中就容易理解和掌握。
在教學中我還發現學生在時刻與時間的概念上比較模糊。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如5時指的就是5:00,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5點,這是一個時刻,而平時生活中所說的5小時指的就是經過了5個小時,這是一段時間。
隨著學生認識和理解的深入,加強練習,相信學生對于這樣的問題會更有經驗,讓時間真正深入學生的生活,也讓學生們能真正了解時間。
【《時間的計算》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時間的計算教學反思07-01
《時間的計算》教學反思05-10
時間的計算教學反思04-14
《時間的計算》教學反思04-15
《時間的計算》教學反思01-05
時間的計算教學反思05-10
《時間的計算》教學反思05-10
時間的計算教學反思15篇04-16
時間的計算教學反思(15篇)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