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下冊《外國詩兩首祖國》教學反思
“教師要成為課堂對話的首席(語文課程標準)。”巴赫金的對話理論告訴我們,理解是對話得以發生的關鍵要素。因此,只有在理解的前提下,才能構建具有真正意義的對話關系平臺,下面以《外國詩兩首》教學片斷為例,加以闡釋。
1.提供對話教學的基礎。
詩歌貴形象思維,且講究含蓄。當詩人描繪事物時,他的目的往往不在于說這事物怎樣,而在于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寫景則是借景抒情,詠物則是借物言志。而這些形象也好,情感也好,無不依賴于詩歌語言的表述。因此,在進行詩歌教學時切不可從“抽象”再次走向“抽象”。教師可以充分運用表情與動作的感染;教師板畫的直觀;錄音配樂、CAI課件的使用……化“抽象”為“形象”。讓學生對審美對象從直接感知開始,并在這過程中不斷地豐富和深化。
2.創設對話教學的氛圍。
我們更要運用一切可行手段,如借助物像、借助畫面、借助音樂、借助美讀、借助移情等,從而豐富學生的審美感知,使學生對詩歌作品的思想內容有深刻的領悟和啟迪,情感產生強烈的'共鳴,染上作者的情緒色調。所以我們進行詩歌教學時,要充分挖掘詩歌本身的美感,讓學生感到,即使是“枯燥的哲理”,也是美的,美就能夠接受。方能使整個詩歌教學過程籠罩在師生所創造的特定的氣氛和情調中,使學生在和諧、熱情、活潑、充滿美感的課堂氛圍中感知美、欣賞美。
3.拓展對話教學的視野。
教師還應當善于引導學生在賞析詩歌語言的基礎上拓展對話教學的視野。如在詩意拓展環節,教師的兩個問“同學們,假如你就是一名黑人,你將還會用什么來見證你的歷史?假如你就是世界的著名河流,你將會對黑人說些什么?”是對詩歌內涵理解基礎上的一個延伸,實踐證明:這個拓展很有必要,也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充分展示的時空,搭建了對話教學的渠道,拓展的效果也是很明顯的。
【九年級語文下冊《外國詩祖國》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外國詩兩首-祖國》教學反思12-30
語文下冊《木蘭詩》教學反思10-03
外國詩兩首教學反思05-19
《外國詩兩首》教學設計及反思12-24
語文《木蘭詩》教學反思11-17
九年級語文下冊《外國詩兩首》教學設計08-08
語文《外國詩兩首》教學設計模板09-02
《木蘭詩》語文教學反思09-01
小學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