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級語文《詩兩首(我愛這土地)》教學反思
經常在網上看名師的講課實錄,體會他們如何一步步引導學生,如何提出一個個問題,如何信手拈來引用資料。感覺名師準備的就是細致,瀏覽者的回帖也是好評不斷。可到了課堂上,我仍然覺得不知如何給學生講,尤其是現代文和詩歌部分。
前幾天學生自學了《蒲柳人家》,我先讓他們讀了兩遍課文,要求他們體會人物的描寫方法,分析出人物性格。學生讀完后,我又回答了他們提出的幾個問題,完成了幾個鞏固練習題就結束了。有學生問我:“老師,這就結束了?”我說嗯。其實我是真的不知道再講點什么。我只是覺得該小說人物形象描寫的這么栩栩如生,故事情節也這么通俗生動,自己細心默讀品味,該是多么愜意的事情,假如這時有個人在你耳邊絮絮叨叨,那又是如何地大煞風景。
但學生說的話畢竟起了點作用,讓我覺得不講點什么似乎對不起學生,于是在準備艾青的《我愛這土地》時,我這樣設計了教學流程:
一學生預習課文,教師范讀
二學生熟讀
三合作探究,讓學生思考這樣幾個問題:
1土地的象征意義。
2詩中出現了哪些意象,他們各象征什么?
3詩中的鳥是個什么形象?為什么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4這首詩的`第一節和第二節有什么聯系?
5整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我本來想讓學生在熟讀課文后就讓他們討論回答這些問題,可心中又有些擔心:他們能答對嗎?要是答不出來,冷了場,還不得我來說?
可一讓學生預習課文,他們就剎不住了,不知是因為詩寫的動人,還是現代詩比文言文好懂,一個個都讀的那么專注,那么動情,以至于我都不忍心打斷他們。
我忽然想,為什么不讓他們先背過這首詩,然后再回答這些問題呢?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也許讀熟了,就更容易理解詩中意象的含義了。
于是我改變了計劃,范讀一遍后讓他們背誦這首詩,果然效果很好,半節課下來,連平時背的最慢的也背過了,背的稍快的一些同學已開始看文下的注釋及課后題了。
后面再進行這些問題就容易多了,學生都能答個八九不離十,我也感覺很輕松。
由此看來,學生熟悉文本是最關鍵的一步,他們通過閱讀體會了解課文內容并能提出相關問題,這比老師挖空心思給學生提問題并滔滔不絕地講解要好得多。學生如果能真正進入文本,即使老師不講,效果也一定不錯。
【九年級語文《詩我愛這土地》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我愛這土地》語文教學反思09-16
《我愛這土地》的教學反思06-15
《我愛這土地》教學反思02-12
我愛這土地教學反思01-30
《詩兩首——我愛這土地》教學反思12-30
《詩兩首我愛這土地》教學反思12-30
《詩兩首(我愛這土地)》的教學反思05-14
《我愛這土地》聽課教學反思06-29
語文《我愛這土地》教學設計12-13
《我愛這土地》教學過程及教學反思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