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級上冊《估算》優秀教學反思(通用14篇)
在現在的社會生活中,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所謂反思就是能夠迅速從一個場景和事態中抽身出來,看自己在前一個場景和事態中自己的表現。我們該怎么去寫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年級上冊《估算》優秀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三年級上冊《估算》優秀教學反思 篇1
通過萬以內的加減法學習,同學們三位數加減都掌握得很不錯了,有的同學甚至能達到口算的水平。開心之余,又有諸多擔憂,因為這節課,將接觸“估算”,我就很擔心孩子們看見算式就直接報出計算。,所以我在上估算課堂之前,就想著一定先要引入“估算”的概念,并且讓他們了解到“估算”的意義。讓他們明白因為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離不開估算;而且在《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應重視口算,加強估算”、“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能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養成估算的習慣”。這堂課我的反思如下:
1、由于是學生第一次接觸估算,也由于學生生活經驗和思考角度不同,有部分孩子還是先算后估、不能正確選擇估算方法的現象。例如估算“398+131”他先把398+131計算出來,得到529,然后運用四舍五入法精確到530。這樣實際上是對估算的意義不理解。在解決購物問題時,有的孩子估算后說夠,有的孩子通過計算知道不夠。于是我對學生們適時引導:實際的結果與我們估算出的結果有時可能有一定的差距,像這類購物的估算問題應該往大的方面去估算,這樣我們購物時才不會出現錢不夠的情況。
2、但大部分孩子還是做得不錯,能找到接近的整十數或整百數來進行估算,也讓他們分享了估算方法與技巧。這樣教學既滿足了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要,又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允許學生從不同角度認識問題,鼓勵學生發表與眾不同的見解,讓每個學生能根據自己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認知方式與思維策略進行估算。
總之,學生估算意識和能力是一步一步培養起來的,需要多體驗生活,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我們要不失時機的讓學生進行估算,讓學生養成良好的估算的習慣,明白估算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有用之處,讓他們主動積極的進行估算。
三年級上冊《估算》優秀教學反思 篇2
這節課一開始我用估一估幾個數,讓學生回顧知識,為本節課進行的數學活動作好鋪墊,接著創設日常生活中的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主動參與到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方法“的教學中去,使學生體會到“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我發現在教學中有幾點值得思考:
1、在估算教學中,這是第一次提到在生活中要正確合理的運用估算,而不能盲目套用四舍五入法。例題的解決出現了多種方案:104×49如算成110×50,104×50,100×49,100×50,100×45。怎樣使學生能自己感受到第四種算法的合理性,我讓學生小組討論,在討論中慢慢發現了前兩種方法的優越性。符合實際又方便計算,體會到了估算帶給我們的捷便。
2、通過練習讓學生理解,在進行乘法估算時根據實際情況有時要是把兩個因數都要估小,有時要把兩個因數都估大,有時要把一個因數估大,另一個因數估小……。
3、只有在實際情境中,才能產生多樣化的估算方法。單純地進行機械的估算訓練,是難以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只有結合曰常生活進行訓練,體驗估算的方法,明確估算還應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應用,才能提高學生估算能力。
三年級上冊《估算》優秀教學反思 篇3
1、本節課的設計從學生的認知經驗出發,恰當地確定教學目標。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既讓學生感受到用集合圈來解決問題的價值,又能讓學生掌握使用集合圖解決重疊問題的方法。尤其是最后的鞏固、拓展題的呈現,結合了學生的實際,順其自然,把學生思維的觸角引向深入。
2、在問題的解決過程中,注重圖形、算式和文本的有效結合。本節課的設計意圖在充分發揮集合圖的作用,但同時加強學生對文字信息的理解。通過站一站、畫一畫、說一說、想一想等方式讓學生既溝通了已有的知識經驗間的聯系,又體會到圖形、算式之間的聯系,為建立數學模型搭建了很好的平臺。
3、本節課是在找準了學生的認知起點和困惑點的基礎上,尋找了一條符合學生學習的有效教學途徑。首先從學生喜愛的生活情境出發導入新課,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在探究的過程中,讓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學習新知識服務。教師只有課前知學,然后才能知教。然而怎樣去知學?又怎樣去知教?是需要課前花足時間去思考的事。
三年級上冊《估算》優秀教學反思 篇4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兩位數乘一位數估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讓學生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方法,并能快速正確的估算。
本節課始我首先復習了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求一個數的近似數及兩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估算,為新知的教學做好鋪墊。
本節課我首先讓學生觀察情境圖找出圖中的數學信息和問題,讓學生分析此題選擇什么方法比較合適,不僅水到渠成的引入新課的教學,同時還讓學生感受到估算在生活中的應用。
新知的內容對于學生來說并不困難,由于他們之前已經掌握兩位數乘一位數的估算方法,所以學生很快就發現了兩位數乘兩位數“兩個因數都估近似數”的估算方法。在此基礎上,我又引導學生思考:還有不同的估算方法嗎?學生很快就發現還可以“把其中任意一個因素估成近似數”,只要便于口算就行了。
“估算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其估算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估算的意識和體會到估算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因此在課后練習的設計中,我還增加設計了應用估算的解決問題,學生反饋效果還不錯。相信,只要我一直堅持這樣訓練,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一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年級上冊《估算》優秀教學反思 篇5
我在教學本課時,將計算作為解決問題的一個組成部分進行教學,讓學生進一步體會計算是幫助人們解決問題的工具,逐步形成──面對具體問題,先確定是否需要計算,再選擇合適的計算方法(口算、估算、筆算等)使學生認識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由此我覺得教學后反思如下:
1.讓學生尋找適當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實際計算的,有估算的,進而比較這些方法,讓學生能夠復習最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靈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而且也認識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2.打開了思維的閘門。對兩種估算方法的選擇中,孩子們迅速的判斷出兩種方法各自的利弊,并根據實際情況,一致同意采用第二種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3.讓學生做題時養成良好的做題習慣。認真書寫,格式規范,步驟清晰,尤其是估算體先比較后再回答的問題。
在課堂上,孩子們的思維就象插上了一雙翅膀,在充滿快樂的數學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孩子們思維之活躍,想象之豐富,考慮問題之全面,數學知識運用之靈活,真的讓人佩服。
三年級上冊《估算》優秀教學反思 篇6
學習了有關估算教學的有關問題,觸動很大。教學中應尊重每一位學生的特征,允許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采用不同的方法表達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解決問題。促進了每個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進行估算。
1、教師要重視估算,并將估算意識培養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只有我們更加深刻地去感受,去領悟估算在我們生活工作中的價值,我們才能自覺地在教學當中,很好地去培養學生的這種估算的意識。
2、要選好題,提出好問題,讓學生體會估算的必要性。即設計一個體現估算價值的情境。
3、鼓勵學生利用估算來驗證計算結果,養成好的習慣,也是提高計算正確率的一種好方法。計算前進行估算,可以估計出大致結果,為計算的準確性創設條件;計算后進行估算,能判斷計算有無錯誤并找出錯誤的原因,及時糾正。
4、引導孩子在問題情境的對比中,體會估算與精確計算。我們要搜集或者捕捉一些好的素材,在具體的問題情境當中讓學生去感受,哪些問題解決需要近似值,就是需要估算,哪些問題解決一定要算出精確值。
三年級上冊《估算》優秀教學反思 篇7
過去,計算教學只重視計算的速度和準確率,現在計算教學要求把估算、口算、筆算融合在一起進行教學,面對新的要求,新的挑戰,怎樣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呢?
首先,作為教師,自己要深刻領會課標要求,理解估算的意義和價值,正確把握教材的編排意圖。反思我們的課堂教學,從情景中抽象出算式后,老師常常這樣處理,先讓學生進行估算,然后再讓學生進行精確的計算來驗證估算的結果誰的最接近。這樣處理,為了估算而估算,就偏離了教材的編排意圖,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主要是因為老師對估算的理解出現了偏差造成的。
其次,要重視學生的體驗,要讓學生真正體會到估算的價值。象上面老師的處理方法,估算的目的不明確,更談不上對價值的體驗了。
第三,要創造性的使用教材。面對新增加的內容,教材在選材和編排上還需要進一步的完善,教學中要善于選擇好的素材,設計好的問題引導學生在參與中體驗估算的價值,認識估算的作用,只有這樣才能逐步的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
三年級上冊《估算》優秀教學反思 篇8
計算課可以說比較枯燥乏味的,怎樣讓計算課也活起來,一直是我思考的問題。
最近在《估算與精確計算》的一節數學課上,我嘗試著將信息技術與計算進行結合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在數學計算課上,要想使呆板的計算讓學生學得更靈活有趣些,可以借助信息技術來創設一定的虛擬情境,使學生置身于解決實際問題的環境中進行學習,感受到數學的有用性和生活化,尤其是估算,在生活中更有用武之地。所以,我在教學中創設了超市購物前的準備工作這樣一個虛擬情境,學生在生活中最常見了,所以他們比較能接受,而且表現出很樂意解決問題的情緒,整個教學隨著在逛超市的過程中遇到問題逐步展開,并牽引學生一步步進入教學,整堂課都是由超市這樣一個大環境將教學過程貫穿起來,整個教學過程完整有序,合理化,學生學得也比較主動,并在教學中幫助學生理解了靈活地進行估算,培養他們估算的意識和能力。
同時,由于多媒體的動畫效果,信息量大的優勢,展現的超市比起傳統的圖片更逼真,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而且能及時地進行展現情境,比較節約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果。
三年級上冊《估算》優秀教學反思 篇9
二年級期中測試出現這樣一題:一輛自行車398元,一臺電風扇207元,買一輛自行車和一臺電風扇大約需要幾百元?顯然,出題者的意圖是要學生進行估算,而學生中出現了兩種答案:
(1)398接近400,207接近200,400+200=600(元)答:買一輛自行車和一臺電風扇大約需要600元。
(2)398+207=605(元)605≈600答:買一輛自行車和一臺電風扇大約需要600元。
雖然結果都是大約600元,到底何種思考方法合適呢?答案是肯定的,也是唯一的——它不同于求近似值,即不能“算著估”。但我們在估算教學中,常會冒出“算著估”的現象,估算雖然有估的成分,其計算結果要求沒有精算那么高,可是估算教學帶給我們的思考卻是那么深邃,特別是低年級學生剛剛接觸估算,更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我們要走出“算著估”的誤區,朝著“估著算”的方向努力,要先估后算,而不是先算后估,這樣才能體現估算的內在價值,提高估算教學的實用性。
三年級上冊《估算》優秀教學反思 篇10
《體育場》這節課是如何估算的內容,培養學生對具體的事物用不同的方法進行估算,在估算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在于同學交流的過程中掌握估算方法。讓學生在大量的實踐活動中加強對數學知識的感受和體驗,關注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情感體驗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嘗試。
在教學中,我注意滲透多種估算方法。學生在體育場的情境中意識到根據不同情況采用不同的估算策略,估算能力得到提高。整個學習過程,我主要是借助學生獨立思考和小組合作學習來完成的。在學生掌握估算技能后讓學生估算一張報紙一個版面的字數,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充分體驗到數學來自身邊,感受到數學的價值,增進了估算的意識。在整個的過程中想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同學之間相互交流,從中選擇比較好的估算方法。學生的反饋:
A 、分成若干塊,先數出每一小塊字數,再估算。
B 、先數出每一行字數,再數出共有幾行。
C 、先數出其中一篇文章字數,看看約有這樣的文章幾篇等等。在此基礎上,再估計密鋪的大豆的顆數即可迎刃而解了。 在這個過程中主要引導學生怎樣平均分更加合理簡便,包括在解決估算某報亭 10 月上旬營業額時,學生自己解決問題后與小組交流得到更全面的答案從而鍛煉學生歸納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估算教學不僅僅是單純技能的教學,更重要的是作為一種意識與能力培養的目標,因此在以后的教學中,要時時注意使學生體會估算的必要性,逐步養成自覺檢驗結果合理性的意識與習慣。
三年級上冊《估算》優秀教學反思 篇11
二年級的小學生,缺乏生活經驗,對“估算”一詞不容易理解。在教學加減法估算時,我針對這一實際情況,對學生在理解估算的概念,和了解估算的必要性上下了點功夫。因為前面剛學習了兩位數的加減法筆算,始終強調計算要仔細認真,現在學習估算,與精確計算形成了一個反差,在估算時往往由于不理解題意,忙著精確計算,根據計算的結果再想了估算的結果。這不符合估算教學的要求和目標,也會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思維的展開。因此我在教學時先讓學生看一組現實情境中的問題,如:媽媽去超市購物,出示物品的價格后,幫媽媽估計一下帶的錢夠不夠?這樣為教學估算做好了鋪墊,三種關鍵詞“大約”,“接近”等,從而感受估算的意義:現實中有些問題的解決不需要計算精確的結果,只需要一個接近的數值。
在估算教學方法時,體現方法的多樣
由于學生的知識基礎、生活經驗和思維能力各不相同,不同的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體驗和運用也各不相同,教師要營造一個自由、平等、開放的集體氛圍,充分樹立他們的自信心,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體驗,鼓勵學生的不同見解,只要符合科學性,都應尊重學生的選擇,通過全班交流后,再讓學生選擇自己比較喜歡的一種方法,體現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方法。地理教學反思案例低年級識字教學反思等腰梯形教學反思
三年級上冊《估算》優秀教學反思 篇12
在二年級下冊的數學計算教學中,三位數的加法是較大數的計算,列豎式求得結果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和精力。日常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往往不一定要精確的結果,只要知道得數大約是多少就可以了,這就需要估算。教材認真落實《標準》“不失時機地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和初步的估計技能”的要求,在教學筆算的同時也教學估算。教學估算并不是把估算方法告訴學生,而是在現實情境中激活學生已有的估計經驗,自己探索估算方法。教材第45頁例題通過“買一臺電話機和一臺取暖器大約需要幾百元?”這個實際問題,向學生提出估算要求,啟示估算方法。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把兩個加數分別看成與它接近的整百數,通過整百數加法完成估算。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基礎和已有生活經驗上。”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學內容,選取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景,創設了當“小營業員”的活動,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并在學習加法估算的基礎上,讓學生運用該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感到學有所用,學生在做數學中親身經歷“數學化的過程”,較快地掌握了本課內容。但此時的估算畢竟是學生在低年級接觸到的解決生活問題的數學新技能,真切的體現了“數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在實際的解決問題操作過程中,還是應多指導學生注意具體的情況具體對待,不能一概論之。
三年級上冊《估算》優秀教學反思 篇13
本節課主要教學加法估算的基本方法,課初我首先出示電話機、電飯煲、自行車、電風扇等日常生活用品的直觀圖及其價格,并由此提出“買一部電話機和一個電飯煲大約需要幾百元”這一問題引導學生學習加法的估算。由于圖中每件物品的價格都接近整百元,因而學生根據所求問題不難想到:可以先把電話機和電飯煲的價格分別看作與其接近的整百元,再口算出結果。
學生在小組內嘗試進行估算后,我利用卡通掛圖進行交流,呈現了表達估算過程和結果的一般形式,使學生更加透徹地理解估算的思考過程,并學會正確地表達結果。
隨后的“試一試”主要讓學生進一步鞏固例題所學習的估算方法。教學中我先利用例題中的已知信息提出新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用估算的方法加以解決;再鼓勵學生利用例題中的已知信息“任意選購兩件商品,并估算大約需要幾百元”。體現了由扶到放的設計意圖,有利于吸引學生主動參與估算活動。在練習中發現大部分學生都能夠正確的表達中估算過程。
隨堂練習主要幫助學生鞏固加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如第1題把一個數看作與其接近的整百數的專項練習,有利于幫助學生突破加法估算的難點,為正確進行加法估算打好基礎。第2題是用加法估算解決簡單實際問題,有利于學生進一步體會加法估算的現實意義,增強根據問題特點合理選擇估算的意識。
在教學中,發現仍有部分學生不會正確進行估算,課后將繼續輔導學困生,跟蹤指導。
三年級上冊《估算》優秀教學反思 篇14
本課時的教學內容是第98頁上的例5(收集礦泉水瓶),這個例5是關于三位數加減法的估算內容,讓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進行估算,是書上的小朋友(明明)提出的要求進行解答。這一課的教學,我是這樣按排的。
首先是創設情境,激活思維。這節課是通過學生熟悉的身邊的生活事例-----收集礦泉水瓶入手,引導學生從統計表里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并提出數學問題,從而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學習數學,解決問題。
第二是重視估算意識的培養,探索估算策略的多樣化。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充分自主地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探索估算方法的多樣化。例如:在估算(192+219)時,策略一:192接近200,219接近200,第三、四周大約收集了400個。策略二:192接近190,219接近220,大約收集了410個。使學生體驗估算的全過程,從而培養了學生的估算意識,并掌握一些基本估算方法和估算策略,表現在學生對要解決的實際問題能選擇恰當的算法,還能根據估計運算的結果,并對結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釋。
第三是培養估算的應用意識,注意實際問題的解決。在學生掌握了基本的估算方法和策略后,引導學生解決了第100練習二十中的第6題“乘火車比乘飛機大約便宜多少錢”從而密切了解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使學生體會到估算在生活中的普遍應用,平常應該用數學的眼光去看生活,用數學的思維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三年級上冊《估算》優秀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乘法的估算》優秀教學反思06-18
《估算》教學反思09-16
估算教學反思精選06-26
《估算》教學反思05-23
《乘法的估算》教學反思06-18
《乘法估算》的教學反思06-18
估算的認識教學反思05-22
《乘法的估算》的教學反思07-06
除法估算教學反思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