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優秀教學反思(精選9篇)
在不斷進步的社會中,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那么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數學優秀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數學優秀教學反思 篇1
上星期,學校組織我們到濰坊參加山東省小學數學優質課評選的聽課活動。我有幸聽了三天課,感受到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上課的老師都激情洋溢,全身心投入,巧妙處理各個教學環節,使我大開眼界,受益匪淺。以下是自己的體會。
一 、倡導自主探究,提高學習興趣
新課程標準提倡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充分調動學生的手、口、腦等多種感官參與數學學習活動,親身感知,體驗豐富的數學知識。孫英老師在和孩子們一起做平移游戲時,向左平移兩步,其中一生先向左轉,再移動兩步,“為什么不對?”,一個學生回答“應該像螃蟹那樣移動”。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了對平移的認識,感受到了生活中的平移,學生對這個概念有了自身的體驗和認識,這樣的認識是深刻的。蔡曉麗老師上的《折線統計圖>>,學生根據以往的經驗,自己用條形統計圖統計表統計海豚三天內體溫變化情況,沒有畫完,發現速度太慢,于是老師引導啟發學生如何由繁變簡,自己動手,制作更簡單明了的統計圖,學生的創造力得到了開發,他們自己研究創造出了接近完美的折線統計圖,老師完全成了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學生是真正學習的主體,并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了創造的快樂。這也需要老師有足夠的耐心,能沉住氣,絕對不包辦代替,學生動手體驗,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不再只是一個個被添加的容器,而是一支支可點燃的火把。學生由課堂上的旁觀者真正變成了一個參與者。
二、運用現代教學媒體,讓學生真正“動”起來
生動形象是多媒體信息教學特有的優勢,在展示多姿多彩的圖形時,傳統教學中的黑板無論如何也無法突破平面的限制,表現出立體的結構。而多媒體教學可以很容易地通過三維動畫表現空間 的幾何構成,以直觀、形象的特點,生動地顯示各種圖形的變化,使學生眼隨圖動、心隨圖思,積極參與到對每一種圖表的分析與思考上來。高翔老師在教學《三角形面積公式》時,多媒體演示把一個平行四邊形分成兩個完全相等的三角形,通過切割、旋轉,平移,最后完全重合,很直觀地看出他們之間的關系,這也充分體現了現代的教學手段具有不可比擬的優越性。孫英老師的《平移和旋轉》,老師帶學生到游樂園,只見大門拉開,風扇轉動,傳送帶動起來,電梯的升降,汽車的奔跑,起降架自動升降……,在學生面前展開了一個動態的立體的世界,學生自然興奮。對平移和旋轉現象有了直觀的認識和理解。自己在教學這樣的內容時,深感教具學具的缺乏,如果有了動態的演示,效果就會好多了。
三、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上“說”起來
教學中重視師生間、生生間的交流與互動,教學也從重結果轉變為重過程。在這個過程中, “說”顯得尤為重要。陳興遠老師的《2、3、5的倍數》,學生在積極探索發現出了2、3、5倍數的特征后,還不滿足,又啟發學生溯本求源,提出了為什么2和5的倍數只看個位,而3的倍數要看所有位數的和呢?這個問題一出來,很多從教多年的數學老師都說沒有考慮過,學生的探索欲望充分調動起來了,而這么一個看似很深奧的數學推理題,竟然學生自己找到了答案,并且表達非常準確。由此看來,學生的潛力是不可估量的,只要給學生一個機會,他會還老師一個驚喜。
四、數學源于生活,體現于生活
在課堂學習中,學習的材料來源不再是單一的教材,更多的是來自生活。李慶海老師上的《可能性》,就從最常見的名片入手,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顏色,屬相,性別),分成了三個大組,通過統計數字進行可能性的猜測,又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洗牌,摸牌驗證猜測的準確性。老師也完全融入到學生的活動中,在學中玩、玩中學,這些貼近生活的知識中,滲透“猜測,驗證”的數學思想,學生聽起來親近,求知欲就強,要突破的愿望就強,也體現出教學面向學生,面向生活,反映現實生活。
總之,通過聽課,使我接觸到新的數學教學理念,“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蔽覍⒃谝院蟮慕虒W實踐中努力探索,爭取做一名創新型老師。
數學優秀教學反思 篇2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我本學期六年級的數學教學在很多方面進行了創新和改進,較為成功的是抓著要點重點來發揮學生的思維與綜合應用。例如分數乘法與分數除法學完后,給出已知條件:“六(1)班男生23人,女生10人”。提出編題比賽,比一比,誰提出的數學問題最多?
學生通過編題比賽,發現一個簡單的條件,能提出這么多的數學問題,有的學生提出了50多個問題,從編題中,學生把分數乘法的意義,分數除法的意義都在題中體現,明白了一些在教學中沒有解決的問題,而編的分數應用題改成比的應用題,百分數應用題不但數量上多了兩倍,又把分數應用題,比的應用題,百分數應用題進行對比,加深了對它們聯系的理解。
這種教學思路,我在五年級講長方體與正方體時也用過,每個學生準備一個長方體,自己量出長、寬、高并提出數學問題,在教學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解決了五、六年級數學靈活性和綜合性較強的問題。
在教學中,雖然想了很多的辦法,但發現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有:
1、盡管在后進生身上付出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但從學習成績上看,只是
略有進步或進步的幅度小,和我們的預想有些差距。
2、部分學生不善于動腦思考,不會舉一反三,被動接受知識的現象較普遍,因此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差或方法少。表現為:考試時對老師講過的題目會做,題目稍加靈活變化就無從下手;較復雜的應用題不善于綜合性的運用知識解答或借助畫線段圖幫助理解、分析題意來解答;應用幾何知識解決實際問的
能力差。
3、部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沒有培養起來。
。1)少部分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還沒有養成。
。2)少部分學生良好的審題習慣還沒有養成。這也是讓我們非常頭疼的問題,有些簡單的問題往往由于審題不細導致出錯。
。3)少部分學生良好的檢查習慣還沒有養成。他們做完了題不知道檢查,不會檢查,明明錯誤在眼皮下卻看不出來;有的學生是懶的檢查。
4、我們在教學中還有不夠細致全面的地方。
針對出現的問題,我認真的進行了思考:
1、后進生之所以很難取得大的進步,主要是他們遺忘知識特別快,可能你早上剛教過的內容到下午他就忘記了。有的今天的學會了,可是過幾天他又遺忘了,到最后綜合練習的時候,堆積的知識太多了,補不過來。
2、部分學生不善于動腦思考,被動接受知識的現象,原因除了個別學生缺乏自主學習的意識、思想懶惰以外,和我們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有一定關系。有時擔心學生不理解的知識,往往要講的多一些,這樣留給學生思考、質疑的時間就少了,時間一長,學生自主學習的愿望就不那么強烈了。
3、優秀的學習習慣沒有培養起來不是一兩天的事,有些是家庭教育造成的,有些是學校教育造成的。但是一些審題的方法、計算的技巧等教師還是應該隨時
教給學生的,要強調扎實。
通過反思和查閱相關的書籍,我認為除了繼續沿用以前好的做法外,還應積極地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改善:
1、對于學習落后的學生,一定要讓他堅持達到老師提出的目的,獨立地解答習題。有時候,可以多給一些時間讓他思考,教師細心地指導他的思路。
2、學習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在組織教學中,堅持以學生為中心,認真探索指導學習的方法,多給學生創造一些自主學習和勇于創新的機會,激發學習主體的自覺性,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主動活潑的完成學習任務,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以此改變以往老師講得多,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現象。
3、在改善學生學習習慣方面,需要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培養學生計算能力的同時結合知識點進行方法和技能的教學(如培養學生解題時必有驗算的習慣);培養學生自我檢驗和自我評價能力,指導學生對自己作業中的錯題分析并登記錯因,認真改錯,提高正確率。
4、備課和教研再扎實深入、細致全面些,發揮集體的優勢,盡最大努力作好教學工作。
數學優秀教學反思 篇3
新課標關注學生的進步或發展,關注教學效益,關注可測性或量化,要求教師具備一種反思的意識。在課堂教學中,我采用了“問題情景——建立模型——探究——解釋——應用——拓展”的模式展開教學,盡力做到教材的內容盡量與現實生活中問題相掛鉤,讓學生感覺到數學就在身邊,顯示數學的實用性。并在課后進行認真的反思。
一、抽象的教學內容與直觀化、通俗化、具體化教學之間的關系。
案例一:“集合的含義與表示”
實物情景:①課室里正在上課的學生;
、谌绾斡眠m當的語言,把課室里的同學分成兩部分,你有幾種分法?
課室里的同學,熟悉的人用不同的詞匯描述。讓學生體會原來數學就發生在身邊。
案例二:“函數單調性”,由 的圖象觀察 隨 變化情況。
函數的單調性,教材編寫的很好,從圖形語言——文字語言——數學語言,一步一個臺階,可在實施過程中,我先讓學生自己探究后,犯錯、徘徊后才提醒,教學過程中發現,文字語言:“當 時, 隨 的增大而增大”,學生在初中里用過,一下就能說出來,而最后一個臺階,學生卻很難跨上,即數學語言:“當 時,有 ”。特別是成績中下的學生,即使上課時用了幾何畫板展示,我自己教學體會,電腦展示得快,學生好象明白得快,忘得更快。這句“當 時,有 ”,數學老師看似簡單,可學生剛剛接觸就感到怎么來的式子,以及后來在遇到有關的單調性問題,例如:若函數 是定義在 上的增函數,求不等式 的解集。我把 和 比喻成戴帽的人與沒戴帽的人,兩個人比高,要相同條件,要么都不戴帽,要么同時戴帽,增函數可理解為一般的普通的帽子,高個子戴著仍然是高個,矮個子戴著仍然是矮個子。
因此,數學教學中問題的設計和選擇,應盡可能地來源于學生們的實際生活經歷,應找出更多的機會讓學生們接觸各種各樣的現實問題,捕捉學生的生活的疑點、興奮點,社會生活和熱點,同時使抽象的教學內容更直觀、更通俗、更具體。
二、課堂上合作探究學習的時間與自主技能訓練的時間之間的關系。
一節課中,如果教師為了讓學生多點的時間進行筆頭練習,自己過早地拋出題設結論和過程,就會使學生失去探究學習和求知的興趣,這與新課標的精神不相符。但數學科有它自己的特點,它強調的是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推理論證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這些能力的形成需要有牢固的知識技能作基礎。我們知道,知識技能主要是靠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自主的筆頭訓練,才能保證有機會發展他們的各種能力。所以每節課要合理分配時間,在兩者之間取平衡,我把全班同學分成每四人就一個學習小組。
案例四:在學對數的性質時,由小組分工合作,分別在同一直角坐標系中畫 ① 與 ;② 與 ;③ 與 的圖象,讓小組的同學一起探究,圖形特征,從而得到對數函數的性質。在探究過程中,學生在列表時不少人自變量 取1,2,3,圖象自然也只畫了第一象限內的一小段;而有的畫了一、四象限內的部分,就想當然,也就把曲線畫穿過 軸……,由于是分工,所以學生每人就不需畫出所有的圖形,有時間指正(或更正)錯誤,欣賞別人的成功,同時加深對圖形的理解,這樣既省了時間,又能達到探究互助的目的。
案例五:在研究幾類不同增長的函數模型時,我講完課本的例1后,就讓學生自己去探究 在 的增長情況進行比較,讓學生找出關鍵點,找出交點,在課內的探究,時間有限,數字運算不可能太復雜。而把課本的例2作為第二節上課時的復習與回顧,讓例2復雜的數字的處理簡化,直接由學生自己第一節課探究的結果來分析,得到題目想要的結論。
新課程提出要賦予學生更多自主活動、實踐活動、親身體驗的機會,以豐富學生的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宗旨在引導學生通過動口、動手與動腦,在親自體驗過程中獲得發展,而一節課的時間很有限,處理好探究學習的時間與自主技能訓練的時間之間的關系,是提高上課效率的關鍵。
三、學生實際水平與新的教學內容之間的關系。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個體差異表現為認知方式與思維策略的不同,以及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的差異。我充分利用教材,同時也大膽地整合教材,使我的課堂教學更適合我的學生。
案例六:“函數”,初中到高中,初中的函數,教材采用“變量說”,高中提出了“對應說”,人教A版采用了從實際例子中抽象概括出用集合與對應的語言,定義函數的方式介紹函數概念,把“映射”作為“函數”的一種推廣,這種安排我在實踐中覺得更有利于學生集中精力理解函數的概念。而具體教學過程,我為學生設計他們熟悉的“行程問題”、“比例問題”、“價格問題”,利用圖表、圖形,讓學生探究用集合與對應的語言來刻畫,從學生熟悉實際背景和定義兩個方面,幫助學生理解函數的本質。要求學生認識、描繪以及概括模式。
到了第三章,函數的應用,盡量挖掘與其它學科的聯系以及實際生活的聯系,如電話費、水電費、出租車費與用時的關系,銀行利息與存款時間的關系,保險、物價、抽獎、股票、債券等等。引導和組織學生以學習小組的形式,進行調查和研究,讓學生經歷豐富的情感體驗和實踐活動,在情境中展開想象的翅膀,充分發揮思維的潛能,在生活中發現數學,提煉數學,應用數學。
案例七:1、讓學生用類比兩個數的關系思考兩個集合之間的基本關系(包含、相等)。
2、讓學生用類比兩個數的運算思考兩個集合之間的運算關系(并、交、補)。
在實際教學中,我讓學生在課外先探究,課內提問完成,讓我感到意外的是,第1個問題答得不好,而第2個問題學生回答的較好,學生把“并”類比為“加法”,“交”類比為“多項式的提取公因式的因式”,而“補”類比為“減法”,第1個問題回答不好,問題出在,學生并不理解“ 且 ,則 ”中的“ ”的意思,它代表了“小于或等于”。通過這個類比,修正了學生對“ ”的理解。
每天我都上兩個班的課,上完一個班,發現有不合理的(包括教學目標的達到度、教學策略是否得當、學生主體地位是否得到足夠的尊重、課程資源是否整合、對未預見言行是否處理得當、問題設置是否有意義、情境創設是否到位等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效果等進行思考),如果時間允許,第二個教學班就調整自己的教學。如果當天不能調整,記錄下來。通過與學生的互動,共同開發、創造課程資源活動的小結、思考,使自己的教學更加完善,感覺自己也在進步,也在收獲。
總之,在教學反思的行動中,我堅持:
一、保持敏感而好奇的心靈,“好奇心‘喚起關心’,喚起對現在存在或可能存在的東西的關心。正是好奇心使人們擯棄熟悉的思維方式,用一種不同的方式來看待同一事物。
二、要經常、反復地進行反思,通過反思來理解對象、理解自己,讓自己與對象對話、與自己對話。
數學優秀教學反思 篇4
為了能充體現新課程理念,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學過程中我精心安排了觀察、操作、討論交流、應用等教學活動,同時積極營造愉快、民主、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反思整堂課程教學主要圍繞以下幾點展開:
一、打破傳統教學,靈活合理地重組教材
“圓柱的表面積”這部分數學內容包括: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表面積在實際計算中的應用。教材安排了一道生活例題,分步教學。備課時,我打破了傳統的教學程序,將這些內容重新組合,合理把握教材,力爭有效的完成教學任務。首先將側面積計算方法的推導作為教學難點來突破:后將表面積的計算作為了重點來教學;將表面積的實際應用作為重點來練習。三者有機結合、相互聯系、多而不亂。教學設計和安排既源于教材,又不同與教材。例題并沒有專門的教學,但其指導思想和目的要求分別在教學過程中得以體現。整個一節課,增加容量但又學得輕松,極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二、充分發揮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作用的統一。
本節課在教學上采用了引導—合作—引導的方法,通過教師的“導”,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探求新知。
1、直觀演示與實際操作結合
新課開始,教師通過圓柱教具直觀演示,引導學生復習圓柱體的特征,進而理解圓柱體表面積的意義。在教學側面積的計算時,精心設疑:圓柱的側面是個曲面,怎樣計算它的面積呢?想一想,能否將這個曲面轉化為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從中思考和發現它的側面積該怎樣計算呢?在我的啟發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圓柱形紙筒進行實際操作,最終發現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有多種形式,而不是單純的照本宣科,沿高線展開;另外實踐中使所有圖形進而轉化為長方形。實現教材的回歸,最后探究出側面積的計算方法。
2、教師講解與學生練習相結合
教學過程中,我改變了傳統的先講后練的教學模式,做到講練結合慣穿始終。而且使練習隨著講解由易到難,層層深入,一環緊扣一環。具體做法是:在學生理解圓柱的側面積的公式后,安排學生強化訓練:緊接著又復習圓面積公式,訓練計算圓柱的底面積,利用計算所得的數據,合理自然地計算出圓柱的表面積。在練習表面積的實際應用時,又很自然地進行了實際生活問題的引導教學。使學生學得輕松,練得有趣。
三、較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1、培養了學生的合作創新意識。
在教學圓柱側面積計算方法時,我沒有拘泥于教材上把側面積轉化為長方形這一思路,而是放手學生合作探究,鼓勵學生猜想和實驗,最終學生通過動手、觀察和思考,探討出了側面積計算方法。在組織學生合作學習中,較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2、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本節課我大膽給予學生自主探索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動手測量、動手實踐,使學生處于學習主體的地位,充分發揮每一個學生的潛能,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不僅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而且培養了實踐能力。
四、較好地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本節課合理地利用了多媒體教學技術。在講練過程中,動態課件演示,并閃爍所求底面和側面。將直接的告訴條件和問題變成動態的先后展示,不僅做到思路清、方向明,而且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外,多媒體將生活中的罐頭盒、筆桶、圓柱立柱等實物“搬”到課堂,加深了學生對表面積實際計算意義的直觀認識和理解,使學生感受到了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五、課后拓展、知識設計聯系實際。
安排有:只有側面的圓柱形;只有一個底面的圓柱形;兩個底面都有的圓柱形。設計題目的計量單位有所不同。課后習題層次加深,始終以培養學生審題習慣及應用能力的提高為主線。
當然,在這節課的教學中,還存在著一些不足:
一、我整節課的板書安排不夠合理,書寫有些潦草!
二、實踐操作時間安排有些急。在動手探索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時,大部分學生操作慢,展示推導的過程有些短促,導致個別學困生只能聽聽而已。
三、學生對圓周長和面積的計算不夠熟練,所以,在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時顯得費時費力;小組合作的初衷也是好的,但在實際教學中卻沒有達到預期的要求。在以后的教學中,我還應該多吸取教訓,彌補自己的不足,用更好的教學方法進行數學知識的教學。
數學優秀教學反思 篇5
從事高中數學教學工作已有23年的時間了。剛開始教學時,由于不熟悉教材,備課經常查找很多教輔資料、參考教案選,講課只按自己的設想講課、較少關注學生。通過主動請教有經驗的老教師,積極學習,不斷努力,教學能力和水平有較大提高,F在反思一下我的高中數學教學,我認為在常規教學方面做得還是很不錯的:
一、認真學習課程標準,鉆研教材,教學時有明確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分為三大領域,即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動作技能領域。因此,在備課時我都能圍繞這些目標選擇教學的策略、方法和媒體,把內容進行必要的重組。備課時要依據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靈活運用教材。
二、講課時能突出重點、化解難點。
我的每一堂課都有教學重點,而整堂的教學都是圍繞著教學重點來逐步展開的。我經常通過聲音、手勢、板書等的變化或應用模型、投影儀等直觀教具,刺激學生的大腦,使學生能夠興奮起來,對所學內容在大腦中刻下強烈的印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在選擇例題時,例題都是呈階梯式展現,我在準備一堂課時,通常是將一節或一章的題目先做完,再針對本節的知識內容選擇相關題目,往往每節課都涉及好幾種題型。
三、善于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在課堂教學中,對于板演量大的內容,如立體幾何中的一些幾何圖形、一些簡單但數量較多的小問答題、文字量較多應用題,復習課中章節內容的總結、選擇題的訓練等等都可以借助于投影儀來完成。有時,我還自編電腦課件,借助電腦來生動形象地展示所教內容。如講授正弦曲線、余弦曲線的圖形、棱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都可以用電腦來演示。
四、根據具體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
數學教學的方法很多,對于新授課,我往往采用講授法來向學生傳授新知識。而在立體幾何中,我還時常穿插演示法,來向學生展示幾何模型,或者驗證幾何結論。如在教授立體幾何之前,要求學生每人用鉛絲做一個立方體的幾何模型,觀察其各條棱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各條棱與正方體對角線之間、各個側面的對角線之間所形成的角度。這樣在講授空間兩條直線之間的位置關系時,就可以通過這些幾何模型,直觀地加以說明。此外,我還經常結合課堂內容,靈活采用談話、讀書指導、作業、練習等多種教學方法。
五、關愛學生,及時鼓勵
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我能及時加以總結,適當給予鼓勵,并處理好課堂的偶發事件,及時調整課堂教學。在教學過程中,為了了解學生對所講內容的掌握情況,我經常在講完一個概念后,讓學生復述;講完一個例題后,經常給一兩個變式練習,請中等水平學生上臺板演。有時,對于基礎差的`學生,可以對他們多提問,讓他們有較多的鍛煉機會,同時根據學生的表現,及時進行鼓勵,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能熱愛數學,學習數學。
六、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剛從事教學時,每次上課,看到學生一道題目往往要思考很久才能探究出答案,我就有點心急,每次都忍不住在他們即將做出答案的時候將方法告訴他們,F在,在教學過程中,我經常讓學生唱主角,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一堂課中,我盡量少講,讓學生多動手,動腦操作。
七、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教學
教學中我注重揭示概念的內涵與外延,重視公式、定理的推導過程。對于有些數學問題,我引導學生分析、總結解決問題的通法,逐步提高學生對數學問題的解決能力。
八、滲透教學思想方法,培養綜合運用能力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在傳授基礎知識的同時,有意識地、恰當在講解與滲透基本數學思想和方法,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方法,從而達到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目的。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靈活運用和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
數學優秀教學反思 篇6
我們隨著走進新課程的腳步, 體驗了新的教學理念,對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反思,過去曾視為經驗的觀點和做法也被進行重新的審視,現就這些年的一點感受與大家共勉。
一、數學教學不能只憑經驗
雖然從經驗中學習是我們每個人天天都在做而且應當做的事情,但是經驗它本身的局限性也是非常明顯的,對數學教學活動來說,只是依賴經驗教學就是將教學當作了一個操作性的活動,是缺乏教學分析的簡單重復活動,它使教師的教學決策是反應的而非反思的、直覺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覺的。這樣的教學活動,即使“經驗型”的,以為自己的教學傳遞的信息與學生領會的含義相同,而事實上不盡然。因為師生之間在數學知識、數學活動經驗、社會閱歷等方面有著很大的差異,這樣教師的感覺通常是錯誤的。
二、“理智型”教學需要反思。
教學中要轉換角色,改變已有的教學行為,教師要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的組織者,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參與者。理智型教學的一個根本特點是“職業化”。它是一種理性的以職業道德、職業知識作為教學活動的基本出發點,努力追求教學實踐的合理性。從經驗型教學走向理智型教學的關鍵步驟就是“教學反思”。對一名數學教師而言教學反思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1、對數學概念的反思 —— 學會數學的思考
教師在教學中要用活教材。學生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目的是要學會數學的思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世界。而教師要從“教”的角度去看數學,他不僅要能“做”,還應當能夠教會別人去“做”,因此教師對教學概念的反思應當從邏輯的、歷史的、關系的等方面去展開。簡言之,教師面對數學概念,應當學會數學的思考——為學生準備數學,即了解數學的產生、發展與形成的過程;在新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方式解釋概念。
2、對學數學的反思
當學生走進數學課堂時,他們的頭腦并不是一張白紙,他們對數學有著自己的認識和感受。教師要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不能把他們看著“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愿往這些“空的容器”里“灌輸數學”,這樣常常會進入誤區。因為師生之間在數學知識、數學活動經驗、興趣愛好、社會生活閱歷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這些差異使得他們對同一個教學活動的感覺通常是不一樣的。
3、對教數學的反思
教得好本質上是為了促進學得好。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是否能夠合乎我們的意愿呢?我們在上課、評卷、答疑解難時,我們自以為講清楚明白了,學生受到了一定的啟發,但反思后發現,自己的講解并沒有很好的針對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只是一味的想要他們按照某個固定的程序去解決某一類問題,學生當時也許明白了,但并沒有理解問題的本質性的東西。
4、對作業的反思
教師與學生每天都通過作業來反饋知識,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續,恰當的作業可以提高課堂效益達到減負增效的目的,我們要思考作業設計是否結合各班實際情況,和學生個性差異,作業設計是否達到精、準,針對性強,作業的批改是否有效,是否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等等。
數學優秀教學反思 篇7
回顧高一年級第一個學期的教學,我有一種沉重的感覺,有些學生逐漸失去學習數學的興趣,問數學問題的同學在逐漸減少。成績拔尖的同學也很少。是什么原因造成呢? 這些讓我想了很久,心里有一點看法:
1、初,高中教材間的跨度過大
初中教材偏重于實數集內的運算,缺少對概念的嚴格定義或對概念的定義不全。而高一教材第一章就是集合、映射等近世代數知識,緊接著就是函數的問題(在函數中,又分二次函數,指數函數,對數函數,它們具有不同的性質和圖像)。函數單調性的證明又是一個難點,還涉及到分類討論等思想,學習有一定難度。教材概念多、符號多、定義嚴格,論證要求又高,高一新生學起來相當困難。此外,內容也多,每節課容量遠大于初中數學。這些都是高一數學成績大面積下降的客觀原因。
。.高一新生普遍不適應高中數學教師的教學方法
私下里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習情況,同學們普遍反映數學課能聽懂但作業不會做。不少學生說,平時自認為學得不錯,考試成績就是上不去。究其原因是初中數學教師的課堂教學重視直觀、形象教學,老師每講完一道例題后,都要布置相應的練習,學生到黑板表演的機會相當多。為了提高成績,不少初中教師把題型分類,讓學生死記解題方法和步驟。重點題目反復做多次。而高中教師在授課時強調數學思想和方法,注重舉一反三,在嚴格的論證和推理上下功夫,對教師依賴性強的學生肯定不適應。
3.高一學生的學習方法不適應高中數學學習
高一學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他們上課注意聽講,盡力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但課堂上滿足于聽,沒有做筆記的習慣,缺乏積極思維;遇到難題不是動腦子思考,而是希望老師講解整個解題過程;不會科學地安排時間,缺乏自學、看書的能力,還有些學生考上了高中后,認為可以松口氣了,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上述的學習方法,都影響了高中階段的正常學習。
針對上述問題,我認為要想大面積提高高一數學成績,應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法。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不但是高中階段學習上的需要,還會使學生受益終生。但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一方面需教師的指導,另一方面也靠老師的強求。教師應向學生介紹高中數學特點,幫助學生制訂學習計劃。這里,重點是會聽課和合理安排時間。聽課時要動腦、動筆、動口,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而不是只記結論。教師應有針對性地向學生推薦課外輔導書,以擴大知識面。提倡學生進行章節總結,把知識串成線,做到書由厚讀薄,又由薄變厚。召開學習方法交流會,讓好的學習方法成為全體學生的共同財富。
數學優秀教學反思 篇8
作為一名年輕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我遇到了許多問題,在其他老師的幫忙下,我對我初一下上半學期的數學教學做了如下的反思:
一、對教學目標反思
教學目標是教學設計中的首要環節,是一節課的綱領,對綱領認識不清或制定錯誤必定注定打敗仗。對于我們新教師來說我自認為有以下幾點不足:
1、對教學目標設計思想上不足夠重視,目標設計流于形式。
2、教學目標設計關注的仍然只是認知目標,對“情感目標”、“潛質目標”有所忽視,重視的是知識的灌輸、技巧的傳遞,嚴重忽視了教材的育人功能。
3、教學目標的設計含混,不夠全面、開放。
教學目標的制定要貼合學生的認知程序與認知水平。制定的教學目標過高或過低都不利于學生發展,要讓學生跳一跳摘到桃子!斑@么簡單的題都做不出來”、“這道題都講過幾遍了還不會做”,碰到這樣狀況,我們不應埋怨學生,而要深刻反思出現這樣狀況到底是什么原因,是學生不理解這樣的講解方式,還是認識上有差異;是學生不感興趣,還是教師引導不到位等等;作為教師千萬不能埋怨責怪學生,不反思自己,只會適得其反,以致把簡單的問題都變成學生的難點,因此教學設計要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與興趣,要教給學生需要的數學。
二、對反思
在教學設計中,對教學資料的處理安排還存在以下缺乏:(1)缺乏對已學知識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和整體系統化;(2)缺乏對教學資料的教育功能的挖掘和利用。
三、對教學誤區的反思
以前我認為教師講得清,學生就聽得懂。此刻覺得如果教師講課只顧自己津津有味,不顧來自于學生一方的反饋信息,教師與學生的的思維不能同步,學生只是被動地理解,毫無思考明白的余地,這樣不是聽不懂,便是囫圇吞棗。在課堂的業余時刻段內讓學生透過主動探索后發現知識,領悟所學。同時要及時反饋學生,加強效果回授,對未聽清之處給學生以二次補授之機會,及時掃清障礙,將學習上的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作為沒有經驗的我常常埋怨學生,“這么簡單的題都做不出來”!孰不知,教師與學生的知識水平與理解潛質往往存在很大反差,就學生而言,理解新知識需要一個過程,絕不能用教師的水平衡量學生的潛質。
因此,在教學時,務必全面明白學生的基礎與潛質,低起點、多層次、高要求地施教,讓學生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學好基礎知識,在學知識中提高潛質。
認清了問題,要解決問題并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我堅信只要我繼續發奮,更新觀念,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教學規范,就必須能夠有所發展,有所進步!
數學優秀教學反思 篇9
為了適應21世紀社會與經濟的發展,進一步推進素質,持續的提高教育教學成績,F對自己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反思,用新課程的理念,對過去的觀念和做法進行重新審視,現將在教學中反思得到的一些體會總結出來,以求與同行共勉。
一、教師教學中要轉換主角,改變已有的教學行為
新課程標準從形式到資料上都作了較大變化,對教師的教學手段提出了新的挑戰,在新課程標準下,教師要認識到課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更新舊觀念,樹立新意識,轉變主角,確認自己新的教學身份。教師不僅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要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
(1)教師應由課堂的主宰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教師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為學生帶給學生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刻,這是學生自己學習最重要的學習資源環境。在教學中,教師能夠采用個別學習,同桌交流、小組合作、組際交流、全班交流等多種課堂教學組織形式,這些形式就為學生創造帶給了合作交流的空間,同時教師還務必給學生的自主學習帶給充足的時刻,讓他們有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
(2)教師應變知識的傳播者為學生獲取知識的引導者。傳統教法認為“傳道、授業、解惑”是教師的天職,課堂上教師的任務就是想方設法把知識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完全處于被動地位,思維活動完全受教師的支配,這種不能發掘學生的潛能,阻礙了學生的發展。教師的任務不僅僅是教會學生的知識,更就應成為學生自主探索并獲取知識的引導者,引導的資料不僅僅包括方法和思維,同時也包括做人的價值,引導能夠表現為一種啟迪,一種激勵,在學生迷路時,引導他辨明方向,在遇到困難時,激勵他們勇于戰勝困難。
(3)教師應從“師道尊嚴”的架子中走出來,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作用是不能忽視的,在以往的教學中,師生之間的距離無法縮短,師生之間無法進行感情交流,良好的師生關聯,民主的課堂氣氛無法構成。要改變這種形式,教師就應主動由“站在講臺上”,變為“走到學生中去”,使自己成為學生中的一員,與學生共同探討學習中的問題,以交流、合作、商討的口氣與學生交流心得、體會,這樣學生會親其師,信其道。遇到什么問題都愿意與老師講,互相交流。
二、教學中要“活用”教材
新課程倡導教師“用教材”,而不是簡單的“教教材”。教師要創造性的使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學精神和智慧,要對教材知識進行教學重組和整合,選取更好的資料;對教材深加工,設計出活生生的,豐富多彩的課來;充分有效地將教材的知識激活,構成具有教師教學個性的教材知識。既要有潛質把問題簡明地闡述出來,同時也要有潛質引導學生去探索,自主學習。
(1)教材不等于教學資料,教學資料大于教材。教學資料的范圍是靈活的,是廣泛的,能夠是課內的,也能夠是課外的,只要適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從學生實際出發的材料都可作為。教師“教教科書”是傳統的“教書匠”的表現,“用教科書教”才是現代教師應有的姿態。在課前,我在教材的基礎知識上,設計了幾個實際生活中碰到的問題,讓學生去詢問和調查,讓他們帶著問題,透過自己的發奮,解決問題,體驗了“做數學”的過程,加強他們實踐探索潛質。在課上,同學們都踴躍地展開了自己的調查結果,引出了學生學習欲望,激發了他們的學習。
(2)充分利用教材開創自主空間。過去的教和學都以掌握知識為主,教師很難創造性地明白、開發教材、此刻則能夠自己“改”教材了,教材中編入了一些讓學生猜測和想像的資料。以發展學生的和各種不一樣的思維取向。教材中帶給了超多供學生自由閱讀的欄目以及課題學習。我們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去詢問、調查、閱讀,豐富他們的課外知識;另外,一方面,也要透過學生的動手操作培養他們去解決問題的潛質。
三、教學中要尊重學生已有知識與
教學活動務必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體現學生學習的過程是在教師的引導下自我建構,自我生成的過程。學生不是簡單、被動解信息,而是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地選取、加工和處理,從而獲得知識的好處。學習的過程是自我生成的過程,這種生成是他人無法代替的,是由內到外的生成,而不是由外到內的灌輸,其基礎是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有一段經典的論述:“假如讓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家僅僅歸納為一條原理的話,我將一言弊之:影響學習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生以往知道了什么,要探明這一點,并應就此進行教學!边@段話道出了“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是教學活動的起點!闭莆樟诉@個標準以后,我在教學中始終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了解他們已知的,分析他們未知了,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目的、教學法。
四、教學中注意學生的全面發展,科學評價每一個學生
重視教學評價是新課標的一大特點,評價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評價也是教師教學反思和改善教學的有效手段。只有透過對學生的評價,才能培養出適合時代發展需要的身心,有知識、有潛質、有紀律的創新型人才。評價要全面,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激勵是評價的最終目的,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始終要堅持有利于學生進一步學好數學,不是為了證明,而是為了發展,要淡化考試的功能,淡化分數的概念。
(2)數學學習評價不僅僅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明白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構成和發展,要關注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所做的發奮,要看到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所取得的進步,全面公正地評價一個學生。
(3)要注意評價手段的多樣性,評價形式的靈活性,關注學生在數學學習上的個性差異;教師要盡量鼓勵每一個學生,使其建立的信念,認真學習,健康成長。
【數學優秀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數學優秀教學反思01-20
數學教學的優秀反思03-15
小學數學優秀教學反思03-14
《數學思考》優秀教學反思03-13
《數學廣角》的優秀教學反思01-26
數學教學反思優秀范文02-07
高中的數學優秀教學反思08-31
數學教學反思優秀例文01-03
數學優秀教學反思(精選6篇)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