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三年級數學《寄書》教學反思

時間:2023-12-20 10:26:43 春鵬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寄書》教學反思(精選12篇)

  在現實社會中,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所謂反思就是能夠迅速從一個場景和事態中抽身出來,看自己在前一個場景和事態中自己的表現。反思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寄書》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寄書》教學反思(精選12篇)

  三年級數學《寄書》教學反思 1

  這節課通過“寄書” 這一活動讓學生學習小數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以及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讓學生以已有的小數加減法(沒有進位或退位)算理和算法的知識、整數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知識為鋪墊,自主學習和探索本課的新知識;學生通過自己獨立思考和與同伴交流各自不同的算法的過程,深刻地體驗到從不同的角度思考會有不同的計算方法,算法的策略是多樣化的。

  本節課教師主要是放手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探索,給予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能夠很順利地完成知識的遷移,掌握新的知識。同時,本節課還要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在這個環節中,我認為教師的`適當引導是這節課成功的關鍵。如,在新課開始時,先讓學生理解題意列出算式,再向學生提出估算的要求:大約一共需要付多少元的郵費?所需郵費一定不會多于多少元,也一定不會少于多少元?但是在第一個問題“大約一共需要付多少元的郵費?”的解決中,學生的實際情況與我的設計構思出現了偏離,大部分學生并沒有估算,而是直接算出結果。從這可以說明,學生的估算意識還有待于提高,仍需加強培養。在最后的采購食品的問題中,我注重啟發學生從新的角度提出新穎的數學問題,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

  三年級數學《寄書》教學反思 2

  這節課是在學生掌握小數以及小數基本加減法計算的基礎上處理小數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運算 。它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與技能出發,讓學生經歷小數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計算過程,體驗小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學生有小數加減法的算理基礎,還學過整數加減法,具有了處理進位或退位問題的經驗,所以,“寄書”一課主要是通過和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活動提醒學生小數加減時要注意進位或退位的問題 。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盡可能地把探索、合作、交流的時間交給學生,從問題提出到問題解決;從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到小數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從估算到列豎式計算,最后到總結 。整個流程都是很流暢的,學生的學得很開心,積極性很高,特別是一些中下生,也很積極地參與 。但是,還存在許多不足如:在新課開始時,先讓學生理解題意列出算式,等我再向學生提出估算的要求時,學生很快地列出算式并計算出結果來了,大部分學生并沒有估算,而是直接算出結果,這就是本節課的一個不足點,因為,在教學中我們要不斷地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估算能力,而我沒真正做到,這點在以后的'教學中有待提高,有待加強培養 。最后的練習題——購買食品,我注重啟發學生從新的角度提出新穎的數學問題,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 。讓每個過程都讓學生親身體驗,感受思想交流碰撞出閃光的火花帶來的成

  這是師生互動最開心、最愉快的一節課,老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開心 。

  三年級數學《寄書》教學反思 3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盡可能地把探索、合作、交流的時間交給學生,從問題提出到問題解決;從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到小數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從提問到列豎式計算,最后到總結。整個流程都是很流暢的,學生的學得很開心,積極性很高,特別是一些中下生,也很積極地參與。

  而且在我搞忘了估算后,在探索多種算法時,沈心怡在計算時用了估算的方法,在班上大部分學生沒聽懂后,我并沒有自己去講解,而是請其他學生來幫忙,這一點做的很好。而且在教學中我主要是放手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探索,給予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

  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算法,獨立完成所列算式的計算。“你還有不同的算法嗎?”學生通過自己獨立思考和與同伴交流各自不同的算法的'過程,深刻地體驗到從不同的角度思考會有不同的計算方法,算法的策略是多樣化的。

  但是,還存在許多不足如:在進行新課之前,我讓學生先計算幾道昨天的沒有進、退位的小數加減法,并請了幾位學生上臺展示,在學生獨立計算后,講評時應該讓學生來進行;然后又問了全對的有哪些,請舉手,此時除了了解全對的,還應該及時了解有錯誤的孩子,追問錯在哪,進行簡單的詢問,這樣能更多的關注中差生。另外在讓學生提問題時,讓學生提了問題后,應該鼓勵學生“同學們今天提出的問題真多,今天我們重點來解決這兩個問題。”這樣也不打擊學生的積極性。此外,在學生出示了多種算法后,可以讓學生對各種算法之間進行簡單的比較,喜歡哪種算法,找到用豎式計算的簡便性。

  在教學中要注重啟發學生從新的角度提出新穎的數學問題,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讓每個過程都讓學生親身體驗,感受思想交流碰撞出閃光的火花帶來的成功和喜悅,讓學生在探索過程中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這是我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的。

  三年級數學《寄書》教學反思 4

  教學目標:

  1、能獨立分析和解決用小數加減計算可以解決的簡單問題,并能正確處理小數加減計算過程中需要進位或退位的算法問題。

  2、體驗只需估算就能正確解決的那些問題的特征,培養估算意識,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

  教學重點:

  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豎式計算。

  教學難點:

  探索小數加減法的算理和算法。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播放課件:笑笑到書店買了兩本書。一本《童話故事》3.4元,一本〈數學世界〉16.5元。笑笑一共花了多少錢?

  學生獨立解答,師巡視。

  匯報計算結果,師小結。

  師:剛才同學們用學到的`知識幫笑笑解決了一個問題,真棒!她要把這兩本書寄給同學們閱讀,以表示感謝。你們感到高興嗎?

  生:高興。

  二、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1、師播放課件:笑笑到郵局寄書。其中《童話故事》需要郵費1.6元,《數學世界》,需要郵費12.4元。她一共需要多少元?

  (1)師:你能列出算式嗎?

  生獨立列出算式。

  師:你是怎樣列的?

  生1:1.6+12.4=

  生2:12.4+1.6=

  (2)師:一共需要多少元郵費,你能估算一下嗎?所需郵費一定不會多于多少元?也一定不會少于多少元?小組討論一下。

  小組討論問題。

  匯報交流估算結果,解釋估算過程,師小結。

  (3)師:你能試著自己解答1.6+12.4嗎?試試看。做完后在小組內進行交流。

  學生獨立選擇算法計算,師巡視指導。

  小組交流算法。

  (4)匯報交流結果。

  師:你是怎樣計算1.6+12.4的?

  生1:1.6元=16角,12.4元=124角,16角+124角=140角,也就是14元。

  生2:1元+12元=13元,6角+4角=1元,1.6元+12.4元=14元。

  生3:可以用豎式計算。1.6

  +12.4

  14.0

  ……

  師:同學們想出了這么多好的方法,那你比較一下計算與前面估算的差距,然后在小組內說一說。

  學生比較,小組交流。

  師:在進行豎式計算時要注意哪些問題?小組內進行討論。

  小組討論。

  匯報討論結果,師小結:要注意小數點對齊,哪一位相加滿十,即向前一位進一。

  2、師出示課件:這兩本書的郵費相差多少元?

  師:你能試著解答嗎?試試看。

  學生獨立解答。

  小組交流算法。

  匯報計算結果,師小結:哪一位不夠減,要向前一位借一。

  3、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看一看,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有一個什么共同點?

  生回答。

  師:你能給我們學習的內容起個名字嗎?

  師揭示課題,板書:小數的加減法(進位或退位)

  三、鞏固練習,應用新知

  1、森林醫生。

  11.528.610

  +2.7+2.7-3.2

  13.21.67.8

  2、用豎式計算。

  1.8+4.56.1-3.820-3.6

  3、超市購物。

  師播放課件:小明跟媽媽到超市購物。一條餅干3.8元,一包瓜子2.5元,一盒薯片4.6元,一包蝦條0.8元。

  (1)一包餅干和一包瓜子一共多少元?

  (2)一盒薯片比一包蝦條貴多少元?

  (3)你還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四、評價小結,全面發展

  師:這一節課你學到了什么?你認為你的表現怎樣?

  師評。

  板書設計

  小數的加減法(進位或退位)

  1.6+12.4=14(元)

  (1)1.6元=16角(2)1元+12元=13元(3)1.6

  12.4元=124角6角+4角=1元+12.4

  三年級數學《寄書》教學反思 5

  〖教學目標〗

  1、能獨立分析和解決用小數加減計算可以解決的簡單問題,并能正確處理計算過程中需要處理的進位或退位的算法問題。

  2、體驗只需要估算就能解決的那些問題的特征,培養估算意識,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

  3、通過“寄書”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提出問題的能力以及多角度解決問題的能力。

  4、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生的合作意識、交流意識。

  〖教材分析〗

  本課是在學生學習、了解了小數的意義及小數的加法、減法算理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與技能出發,讓學生經歷小數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計算過程,體驗小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學生有小數加減法的算理基礎,還學過整數加減法,具有了處理進位或退位問題的經驗,所以,“寄書”一課主要是通過和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活動提醒學生小數加減時要注意進位或退位的問題,教學時應該給學生更大的獨立性和自主性,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學會知識。同時,教材還注重學生估算能力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體驗只需估算就能解決的那些問題的特征,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學生情況我校地處城郊,一部分學生來自農民家庭,由于家庭背景不同,學生的知識基礎也不同,參差不齊。

  學校情況學校的硬件條件還不夠完善,許多學具和教具要靠教師親自制作。值得高興的是,我們學校和其他學校一樣,從2001年秋季就參加了課改實驗,在新理念的指導下,我努力創設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采用生動有趣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每一個學生能夠學到必需的數學,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有不同的發展。

  〖教學設計〗

  (一)活動一:寄書

  1、引導學生觀察第一個情境圖。(教材第8頁)

  師:前幾天,笑笑到郵局寄書給她的好朋友小明。請你們仔細觀察這幅圖,再與同桌說一說從圖中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能提出什么樣的問題,并列出算式。

  (學生獨立觀察,認真審題,先列出算式。教師巡視,再到黑板前列出算式:1、6+12、4=?)

  師:(指著算式)這是我看到的一些同學所列的算式,有沒有列式與這個不同的呢?

  (學生還有可能列出:12、4+1、6=?)

  師:為了幫助笑笑解決寄書的郵費問題,我們列出了正確的加法算式。大家現在能不能估算一下笑笑大約一共要付多少郵費呢?所需郵費一定不會多于多少元,也一定不會少于多少元?你們先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告訴小組里的同學。

  (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交流解釋估算的過程。請小組派代表匯報,并解釋估算的過程。)

  師:剛剛我們對所需郵費進行了估算,我們現在就來看一下誰的估算最接近正確答案。請你選擇你喜歡的算法,獨立完成所列算式的計算。

  (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

  師:看一看教材中三位小朋友是怎么計算的'。其中哪種算法和你的一樣?哪種你沒有想到?你還有不同的算法嗎?

  (讓學生先想一想,然后再回答。)

  師:進行加法計算時,要注意什么問題?

  (先在小組內討論,再在全班交流。主要圍繞“小數點要對齊和滿十要向前一位進一”進行交流,教師歸納總結,進一步明晰小數加法的算理。)

  師:那么,這兩包書的郵費相差多少元?你能列式解答嗎?

  (學生列式解答,并在全班交流。)

  師:在計算小數減法時要注意什么?

  (學生討論交流。)

  2、出示教材第9頁“練一練”第2題。

  師:請你當森林醫生,為這些小樹治病。

  (要求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反饋。)

  (二)活動二:購物

  1、出示教材第9頁“練一練”第3題的情境圖。

  師:今天,小明、小青和他們的媽媽一起去郵局領笑笑寄過來的書,他們非常開心。后來,他們又一起去逛商場購物。他們先來到了書店。小明想買《動物世界》和《童話故事》這兩本書,他帶40元錢,夠嗎?

  (引導學生弄清題意。)

  師:要想解決這個問題,你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學生交流:可以直接計算,也可以估算。)

  師:如果我將題目改為“小明帶40元買這兩本書,還剩多少錢?”這兩道題還一樣嗎?有什么不同?

  (問題不一樣。課本上的題目只是問40元夠不夠買這兩本書,而改后的題目則問具體還剩多少錢。)

  師:那么,這兩道題都能用估算的方法解決嗎?

  (不能。)

  師:那么,哪一道題能用估算來解決,而哪一道題必須要進行具體的計算才能解決呢?為什么?

  (學生討論交流,體會解決什么樣的問題必須計算,解決什么樣的問題只需估算。)

  2、出示教材第9頁“練一練”第4題。

  師: 媽媽買筆花了158元,還剩342元,媽媽帶了多少錢?說說你是怎樣想的,怎樣列式的。

  3、出示教材第9頁“練一練”第5題。

  師:小明、小青和媽媽逛完書店,來到了超市準備采購一些食品。誰愿意當這家超市的服務員,向大家介紹這些食品呢?

  (學生獨立完成第(1)~(3)小題,并在全班交流反饋。)

  (三)活動三: 小結

  三年級數學《寄書》教學反思 6

  知識與技能:

  1.推敲文中詞義,積累重點文言實詞,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一書 優秀教案。 過程與方法:

  2.初步掌握舉例論證、比喻論證、正反論證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3.感受作者對讀書的真知灼見,并且能夠指導自己的學習。

  重點 明確作者主張的讀書方法;感受作者對讀書的真知灼見。

  難點 初步掌握舉例論證、比喻論證、正反論證的方法。 教學練習設計分層 教具 Ppt 德育融透點、滲透點、結合點 綠色教育結合點

  教學過程:

  一、朗讀課文

  二、串講課文

  原文: 讀書以過目成誦為能,最是不濟事。

  翻譯: 讀書把過目成誦作為本領是最不能解決問題的。

  原文: 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無多,往來應接不暇,如看場中美色,一眼即過,與我何與也?

  翻譯: 眼睛看清楚了,心中匆忙,無法細想,眼睛應接不暇,如同在劇場看到美女,看一眼就過,對我有什么用呢?

  原文:千古過目成誦,孰有如孔子者乎?

  翻譯:從古到今一千多年過目成誦的人,誰有像孔子一樣的(成就)?

  原文:讀《易》至韋編三絕,不知翻閱過幾千百遍來,微言精義,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窮。

  翻譯:孔子讀《易》達到韋編三絕的程度,不知道翻來覆去閱讀了幾千遍,細微精粹的含義,越探索越明了,越鉆研越深入,越讀越沒有窮盡。

  原文:雖生知安行之圣,不廢困勉下學之功也。

  翻譯:即使生知安行的圣人,也是不拋棄艱苦努力學習的工夫。

  原文:東坡讀書不用兩遍,然其在翰林讀《阿房宮賦》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灑然不倦。

  翻譯:蘇軾讀書不需要讀兩遍,然而他在翰林閱讀《阿房宮賦》到四鼓,老年的吏史困倦不堪,蘇軾仍然瀟灑的樣子一點也不疲倦。

  原文:豈以一過即記,遂了其事乎!

  翻譯:怎么能夠看一遍就記住,就結束學習呢!

  原文:惟虞世南、張睢陽、張平,平生書不再讀,迄無佳文。

  翻譯:虞世南、張睢陽、張方平,一生讀書不讀第二遍,始終沒有好文章。

  原文: 且過輒成誦,又有無所不誦之陋。

  翻譯: 而且讀一遍就能背誦,還會所有的東西全都記誦的'弊病。

  原文:即如《史記》百三十篇中,以《項羽本紀》為最,而《項羽本紀》中,又以鉅鹿之戰、鴻門之宴、垓下之會為最。

  翻譯:就如《史記》一百三十篇中,以《項羽本紀》為最精彩,而《項羽本紀》中,又以鉅鹿之戰、鴻門之宴、垓下之會為最精彩。

  原文:反覆誦觀,可欣可泣,在此數段耳。

  翻譯:反復閱讀,值得欣賞值得感嘆的,就在這幾段了。

  翻譯:如果一部《史記》,篇篇都讀,字字都記,豈不成了沒有分辨能力的笨人!

  原文:更有小說家言,各種傳奇惡曲,及打油詩詞,亦復寓目不忘,如破爛廚柜,臭油壞醬悉貯其中,其齷齪亦耐不得!

  翻譯:還有小說家的作品,各種低俗的傳奇惡俗的戲曲,以及打油詩詞,也都過目不忘,就像一個破爛的廚柜,臭油壞醬全都儲藏在里面,這種齷齪也是不能忍受的!

  三、朗讀課文

  四、課外作業

  1,整理課堂筆記。

  2,根據自己情況,選做六個“思維訓練”題。

  三年級數學《寄書》教學反思 7

  《最大的“書”》一課以人物的對話為主要敘述方式,涉及了自然科學的知識,講述了在地質勘探員的眼里,巖石就是一本耐人尋味的“書”。那上面有雨點留下的腳印,有波浪奔騰的足跡,有豐富的礦藏,還有由樹葉、貝殼、小魚組成的圖畫歷史的變遷,大陸的沉浮,都寫在這本最大的書里。同時也塑造了一個愛刨根問底的孩子川川。

  教學前,我認為學生對本文的內容可能興趣不大,沒想到,課堂上,我剛出示課題《最大的“書”》,同學們就產生了許許多多的問題。當讓大家說一說你想知道什么或者你想到了什么時,小朋友們爭先恐后地舉起了手,有的說:“我想知道最大的書是什么書。”

  有的說“書,為什么要加引號呢?”還有的說:“最大的書到底有多大?”有一個小朋友說:“我知道書加上引號是因為它跟我們平時看的書不同。”學生學會了提出自己的見解,還能幫助其他小朋友解答問題,我禁不住鼓起掌來。教師要讓學生學習的知識融會貫通,活學活用,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尋找答案,或者學生自己學會了學習的方法,那我們的教育才算成功。

  在學習課文時,我說:“課文中最大的書是指什么?快讀課文找一找。”孩子們馬上行動起來,很快,小手舉起來了,孩子在念書上的句子,“巖石就是書呀!你看這巖石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那么書上的字是什么?”我說。孩子們馬上找到了書上的句子“你看,這是雨點留下的痕跡,叫雨痕。這是波浪的足跡,叫波痕。還有些透明閃光的,是礦物。它們都是字呀!”

  “那么書上的畫又是什么?”我說。“這兒有樹葉,有貝殼,那兒還有一條小魚呢!”孩子們說著,我引導他們讀著,交流著,孩子們明白了最大的`書就是指巖石,書上的字和畫都是大自然創造的,接著,我請孩子們和同桌一起把課文再讀一遍,這回讀,讓他們自己選擇人物,或者當川川,或者當叔叔,兩個人就這么對讀,還分角色讀。孩子練習讀后,又請我們的男孩女孩分開讀,還分角色讀。在不同形式的朗讀中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同時,也喚起了對大自然探究的興趣。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感情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要診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在教學中,盡管老師沒有過多的講解,但是,學生們對“巖石”這本最大的書已經有了相當的了解,而且對自然科學知識產生了強烈的探究欲望。

  三年級數學《寄書》教學反思 8

  小學科學課程的教學,必須著眼于學科自身獨特的文化知識背景、能力素質要求、價值觀念指向,學生的學習心理、認知特點、興趣偏好,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和操作。本文以一堂四年級科學課程的授課過程為反思對象,意在摸索與總結一些有益的教學經驗,呼應小學科學課程改革的要求,促進自身的專業成長。

  一、本課的課堂呈現方式

  在教授科教版小學四年級《巖石書》這一章節時,筆者做了充分的備課,自以為在講課時能夠收獲較好的效果。首先,考慮到巖石是最常見的一種自然物質,因此就以描述、激趣的方式點出本課的主題:因為巖石隨處可見,地上、河邊、海底等分布著各種各樣的.巖石,大家如何把這些巖石分成不同的類別?隨即,少數學生積極發言,但更多人卻陷入沉默,似乎對這一問題難以作答。而學生的回答大多是根據書中介紹援引得到的。這就使我意識到,這節課的導入環節是存在不足的。

  接下來,在肯定部分學生善于預習的好習慣后,我就正式講解常見巖石的類別。通過讓學生比較不同巖石標本的差異,提示他們可以從顏色、形狀、光澤、顆粒大小等方面進行粗分。如果“看不出”,就接著“動手辨”,可以通過聽聲音、比硬度、滴稀鹽酸的方法來辨別。最后引導學生閱讀資料,讓他們了解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是按成因劃分的三類巖石。

  二、本課的得失探討

  這節課的成功之處包括:

  第一,關鍵概念引導得突出,基本知識講解得較為全面。如認識巖石,就是引導學生了解不同巖石的基本特性,從多方面描述,使學生掌握相關的基本知識。

  第二,教學過程體現了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認識規律,反映了科學學科的基本能力、方法要求,便于學生從感性到理性,從課內到課外,逐漸深化認識。

  第三,本節課較好地滲透了熱愛科學、發現自然之美、用科學為人類造福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為目標。

  第四,這堂課由于深入把握了學科知識背景,使授課思路比較清晰,課堂氣氛較為活躍,師生互動也十分密切。

  當然這節課也并非完美無缺,其不足之處包括:

  第一,課程導入環節存在情景設置不當問題。

  第二,在課堂探究過程中,學生的自主性不足,主體性偏弱。雖然一系列的觀察、實驗都由學生親身經歷,但最初的定義和最終的結論卻是教師提出的,忽視了學生的歸納討論。

  第三,現代教學設備使用不足,一些教學內容難以較好呈現。

  三、本課引出的科學教學方式的思考

  教學反思的根本目的是為今后的教學活動提供參考和依據,因此,針對一堂課的課后反思,可以推動一門學科教學方式的改進。

  三年級數學《寄書》教學反思 9

  本節課我不僅讓學生掌握了書本知識,還讓他們了解了貴州特產的巖石:馬場石、鐘乳石、貴州龍化石、海百合化石。

  一、創設情境,走進學生,調動學生原有知識。

  一開課我給學生介紹自己的家鄉以及家鄉的奇石,達到走進學生的同時,也激起學生對巖石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原有的知識,體現了科學知識的學習,是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學生活動主動建構的。

  二、引導學生運用正確的、科學的方法進行科學探究。

  在科學教學中,我不僅僅要讓學生進行科學探究,還要教會學生如何運用正確的、科學的方法進行科學探究,因此,在觀察前,還出示的觀察要求,在學生實驗的過程中,給學生提供工具、材料,大量的時間進行認識巖石的特征,并隨時作好記錄,我參與到了整個學生探究過程中,引導學生去發現、去探究,幫助他們解決碰到的困難,體現了科學教學中,教師的指導作用。

  三、重視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與評價。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以分工合作的形式進行探究活動,體現了新課程提倡的的合作學習方法。在交流討論巖石的特征時,引導學生對相互之間實驗情況、記錄進行交流、相互補充、評價、完善對巖石的基本特征的認識。并且讓學生及時參與評價,從而使學生學會更加細致、準確的進行觀察。學生通過這樣的實驗,不僅僅認識了巖石,而且最重要的是掌握了認識事物的方法,經歷了研究問題的全過程,培養了學生的認識能力、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五、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讓學生學法、懂法、用法。

  四、不足之處:

  1、時間安排不夠合理。由于這節課的容量比較大,如果把“給巖石分類”的活動放到第二課時,讓學生在本節課中有更多的時間去探究巖石的基本特征,這樣也許會讓學生更有收獲。

  2、沒有及時抓住課堂的閃光點。在讓學生觀察完巖石的特征,并請學生匯報觀察結果時,有學生很快舉起了手,但是我由于擔心后面的活動時間不夠,沒有給機會讓其他的學生說說自己的`新發現,而是匆匆把這一環節過了。課后想想,這是多么遺憾的一件事情,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無形被我打擊了,課堂上最閃光的地方沒有讓我抓住。

  3、在調控課堂和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方面做得不到位。

  4、觀察材料準備得不充分,使學生分類時類型少。

  五、再教設計:

  如果有機會再教,我會注意學生交流觀察記錄時語言的表達能力。我會讓每個學生都準備一個筆記本,記錄每節課學習探究科學的收獲,以此來規范語言,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還會準備有特色的有代表性的巖石分發給學生,比如頁巖、板巖、砂巖、石灰巖、花崗巖、大理巖等讓學生觀察,相信學生的分類會更多一些,學生的視野也得到了開闊。

  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我在教學中一定存在著我看不到的一些不足之處,請各位老師給我提出寶貴的意見或建議,讓我得到提高和進步,謝謝!

  三年級數學《寄書》教學反思 10

  1、語文就是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沈大安指出語文要體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面對《最大的"書"》這一常識性課文,如何把握好語文的特質和特點,堅守語文的課程本位?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充分抓住本文對話較多的特點,讓學生親密地與文本接觸,"潛心會文本",在教師的引領下自主地誦讀、感悟、發現、體驗和創造,初步認識化石,感知地殼運動,再利用句式創設口語交際的情境介紹化石,利用給動畫配音賞析文本。在師生、生生分角色對話朗讀,情景表演、語言積累中又進一步認識這本最大的"書",在科學知識傳授的同時注重對學生進行語文素養的培養。

  2、挖掘想象資源--使文本活力充溢。讓文本活力充溢,就要讓學生多元地解讀文本,學會想象。"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尤其是面對低年級學生,更應讓我們的語文課堂成為培養他們想象力的舞臺。這節課我讓學生由雨點的腳印去想象雨痕,由波浪的足跡去想象波痕,再在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讀中想象地殼運動的場景……既展示了學生理解的多元,又提供了無限的想象空間;既避免了講解科學常識的枯燥乏味,又為學生的智慧學習搭建了一個個平臺。整堂課呈現出生氣勃勃的精神狀態,思維活躍,情理交融,師生互動,興趣盎然。

  3、適時運用多媒體技術,解決科學知識。多媒體計算機進入課堂教學,以其便捷、直觀、豐富等特點開啟了課堂教學的'新天地,給課堂教學注入了生機與活力。但由于有時在教學中往往出現被多媒體牽著鼻子走的現象,導致這個輔助工具"想說愛你也不容易"。在這節課中,我努力采用后置的方式呈現課件,既不使語文過于直白,失去了應有的語文味,變成了課件展示課;又比較準確地解決了常識性知識,使語文教學與科學知識的落實相得益彰、相互促進。當然在最后一個環節引導學生探究大自然中更廣的"書"時,我則采用前置的方式展示課件,利用精美的課件激發學生探究的愿望。

  4、準確把握"書"的內涵,引領學生走向生活。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準確把握三個難度的"書",即平常的書,文中最大的"書",大自然中更廣的"書"。我以平常的書引入,以大自然中更寬泛的"書"結尾,既激發了學生探究的欲望,又引領學生走向生活,走向大自然,使學生的視野不再被禁錮在本教室,使語文教學不再局限于本課堂。

  三年級數學《寄書》教學反思 11

  課前我布置學生收集各種各樣的巖石,同時,在實驗室的四周窗臺放置了很多各類的巖石,當學生一走進實驗室便感覺來到了一個巖石的天地里,探究巖石的欲望便自然形成。通過簡要的一番課前談話讓學生明確了巖石和非巖石的區別,學生的探究就聚焦到巖石上。當學生對巖石充滿了好感和好奇,探究的沖動便自然形成。通過教師一句“我們可以怎樣來研究巖石?”很輕松地把學生帶入到另一個情景之中,學生也自覺地進入探究的主體角色,放開手腳去觀察、實驗和討論交流,從而對巖石構建了新的認識。課后,讓學生按不同的分類標準去收集更多的巖石標本研究。如根據巖石的顏色去收集,把不同顏色的巖石收集整理,探究巖石顏色不同的奧秘;根據軟硬的不同,去收集軟硬不同的巖石進行排序,尋找導致軟硬不同的原因等等。

  學生運用語言解釋問題的能力,直接反映出他的思維能力。在《巖石書》一課中,主要采取以下策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一是觀察巖石時,通過教師的'引導使學生意識到按一定的順序觀察可以發現更多的內容,培養學生思維的有序性。二是觀察巖石時,通過研究表格的記錄,把發現條理化,培養學生思維的條理性和完整程。三是匯報觀察結果時,教師適時指導,及時鼓勵和表揚,客觀描述觀察現象,將觀察結果與想像和已有經驗區分,培養學生思維的流暢性。四是當學生對研究的巖石進行全面的匯報時,引導學生思考,“通過剛才的研究,你們發現了什么?”使學生不僅關注到自己小組的研究成果,同時也關注到其他小組的研究。認識到各種各樣的巖石各不相同,但同時又具有相似的地方,從而引導學生對巖石進行分類,培養學生思維的縝密性。

  三年級數學《寄書》教學反思 12

  《最大的“書”》一課以人物的對話為主要敘述方式,涉及了自然科學的知識,講述了在地質勘探員的眼里,巖石就是一本耐人尋味的“書”。那上面有雨點留下的腳印

  有波浪奔騰的足跡,有豐富的礦藏,還有由樹葉、貝殼、小魚組成的圖畫……歷史的變遷,大陸的沉浮,都寫在這本最大的書里。同時也塑造了一個愛刨根問底的孩子川川。

  課堂上,我以學生的自主發展為主要目標設計了讓學生自己提問題自己解決問題這一主要路線。當我出示課題時,為了引起學生對課題中引號的注意,我故意將其漏寫,然后就讓學生順著這條思路去提出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有的說:“我想知道最大的書是什么書。” 有的說“書,為什么要加引號呢?”還有的說:“最大的書到底有多大?”

  學生學會了提出自己的見解。接下來就要讓學生學習的知識融會貫通,活學活用,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尋找答案。地質的變遷這一部分,地質的演變對孩子來說很陌生,理解會比較困難。我就用簡筆畫的形式,把這一地質的演變過程展現在學生面前,寥寥數筆就理清了學生的思路,這樣一來,學生對文本就有了更深的理解。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感情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

  要診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在教學中,盡管我沒有過多的講解,但是,學生們對“巖石”這本最大的書已經有了相當的了解,而且對自然科學知識產生了強烈的探究欲望。

【三年級數學《寄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寄書》教學反思05-06

數學教學總結反思數學教學的反思12-05

三年級數學下冊《寄書》教學設計(通用10篇)12-13

小學數學書教學反思模板12-22

教學數學教學反思06-02

初中數學教學反思教學反思數學初三12-05

初中數學教學反思 初三數學教學反思12-22

數學的教學反思12-27

數學的教學反思10-25

數學教學反思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