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空氣》教學反思和建議范文
污染是近年來國際社會非常關注的一個重大問題,關系到社會的發展甚至是人類的生存。《保護空氣》這節課結合大量的圖片、事例及學生的親身感受,從空氣污染的來源入手,再講解污染物的種類及來源,接著結合實例分析產生的危害,最后引導大家如何保護環境。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樹立學生的環保的意識。現在我就《保護空氣》這節課,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學反思:
一、在教學前進行反思性設計
在集體備課前,我分析和反思了本課的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了解人類活動對空氣產生的不良影響,意識到保護空氣的重要性。(2)了解不同地方空氣的塵埃污染程度不同,并分析原因。(3)從實驗的結果中總結出保護空氣、減輕空氣污染的好建議。能力培養目標:
(1)通過一系列的討論,提高觀察、收集資料和表達交流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樂于與人合作。(2)培養愛護自然、保護空氣的情操。 在集體備課中,我們幾個老師一直在爭議是著重把設計放在了知識目標的達成上,還是放在能力和情感目標上?后來在一系列的相關知識收集的過程中,我們最終決定本課的目標應該是在能力和情感目標上,讓學生從科學的視角去初步認識大氣污染的問題,提出減輕污染的科學建議,增強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逐步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
教學前還應反思如何考慮自身的教學風格和學生的心理特征、接受能力,選用適宜的學習策略,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以達到教學過程的最優化。教學實踐表明,經過課前的反思與調整,教學內容及方法更適合學生,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從而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二、在教學中進行反思性學習
“合作”在科學學習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學生與他人合作,也就學會了學習的一半;學生的合作能力怎樣,合作水平怎樣,是很重要的一個評價數據。為此教師在課堂中設計了一系列的問題:那時的天空為什么是灰蒙蒙的?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污染空氣的例子?然后以空氣中常見的污染物--塵埃為研究對象,讓學生通過實驗,比較不同地點塵埃的滯留量。在實驗后,通過開展“怎樣才能減少空氣中的塵埃”的討論,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維。在充分認識空氣污染后,教材安排了第二個活動“怎樣保護空氣”,以幾個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并編寫手抄報,發展其表達交流能力。在小組合作交流中教師設定了一定的規則:請各小組選出一名記錄員,一名發言者,其他組的代表可以針對前面的發言提出異議或補充。通過小組合作,進行小組發言和組與組之間的評價,讓學生自己建構知識,取得良好效果。之后再考察學生的觀察力和動手能力,給學生布置任務:
(1)進行學校周邊的實地考察,調查學校周圍的空氣質量。
(2)指導學生進行簡單調查報告的撰寫。
(3)以“保護空氣”為題,編寫一張手抄報。
這堂課快結束時,教師讓學生反思:“你學會了嗎?”并側重引導回憶學生學習的內容和培養保護環境的意識,并反思活動過程中的感受與體驗。真正做到“課雖止而思未停”,把課內延伸到課外。
根據課堂上的具體情況,經過教師適時地調整、創新教學內容和方法,使學生能夠保持高度的學習熱情,通過情境有效的理解科學內容,大大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三、在教學后進行反思性總結
在本節課后,教師對課堂環境的設計、學習策略的安排等進行了再一次反思。發現總體上看,基本達成了教學目的,實現了教學的基本意圖。特別是教學情境的創設,不是在課前直接布置一些任務來完成,而是一開始就從學生的興趣和喜歡獵奇的心理入手,導入:圖中主題人物在山頂鳥瞰城市,發現以前灰蒙蒙的天空,現在變成藍色了。提出問題:那時的天空為什么是灰蒙蒙的?引導學生思考,引出探究話題:空氣污染。讓學生講講:你發現了什么?引導他們心甘情愿地進入角色,引起他們的好奇心,主動開始學習活動。在整個環節的處理上,體現了不同的教學意圖。然后讓學生分組討論既有合作又有競爭與生活接軌。同時通過反思,也發現一些不足之處:如課堂時間的調配還有待加強;內容的空間因為“戰線”太長而拓展不深;課堂學生反應熱烈,但是真正潛心思考的設計和引導還欠火候等。
教學建議:新的課程理念告訴我們,教師不僅是課程的實施者,也是課程的研究者,在實施課程的過程中,教師要有敢于質疑的精神。質疑是人的思維走向深刻的開始,教師要真正看清自己所經歷過的教學過程則需要不斷質疑才會有新的發現。要經常反思:“這樣做對嗎?”“這樣設計合理嗎?”“情境的創設有效嗎?”等,有質疑才會有發現,有發現才會有努力,有努力才會有發展。
【《保護空氣》教學反思和建議】相關文章:
熱空氣和冷空氣教學反思06-10
保護空氣的建議書09-23
空氣教學反思05-27
《空氣》教學反思01-27
《太陽》教學反思和建議01-03
力和機械教學反思和教學建議02-23
《空氣》教學反思范文10-21
空氣的性質的教學反思11-24
《了解空氣》教學反思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