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數據的收集與處理的教學反思(通用13篇)
在現在的社會生活中,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如何把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數據的收集與處理的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數據的收集與處理的教學反思 1
對于本節課,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對數據收集的廣泛性與代表性,學生感受不深,這主要是學生沒有收集的實踐體驗,還有,學生在筆算方差或標準差時,計算的結果差錯率較高,可能是平時教學時使用計算器的結果,這需引起注意。需要讓學生掌握使用計算器,但也需要讓他們了解有關的公式,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掌握知識。再如:一組數據的方差隨數據的變化而變化,這就需要學生對公式的了解,否則就是死記公式,而不是從公式的推導或變形中了解,一種是感性的認識,一種是理性的分析,要讓學生逐步學會更改分析,再做適當的記憶,這才是真正的探索研究,而這方面,在新課改中,教師難以把握,講多了怕超綱,超范圍,不講那就是灌輸,又不行,所以老師們有時真是束手無策。在此本章中,采取的理性分析,看來部分學生掌握了,還有不少沒完全掌握,特別是把標準差一起出現時,學生有點糊涂。這方面還需強化。另外,學生對處理數據的方式還不夠熟練,對劃記法不習慣,不了解其具有簡單、方便的'作用。考試中,學生在記數時往往采取在數據上劃圈圈,劃線條等,不會頻數累計,這是本屆學生中出現的新問題,看來以后教學在注意。
數據的收集與處理的教學反思 2
上本節課之前,在備課環節上本我對新課程標準進行了系統的學習,并且依據新課改的要求對本節課地教學進行了周密的計劃,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花了一定的時間。
根據新大綱的教學要求,我力求使教學結構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注意促進學生的學習遷移,培養創新意識,更注重在實踐活動中,使學生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教學的改革主要體現在課堂及課余時間上,在課堂上我注重加強能力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而課余時間則注重讓學生“學以致用”,讓學生將數學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了學生細節的教育,加強了雙基的'訓練,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加強合作。在課題引入環節,通過設置旅游景點的選擇,采用討論的形式,讓學生通過他們自己喜愛的方式來練習,以此來激發他們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
二.理解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學生學習的一大難點,但對于這個班的情況,更是特別,絕大部分學生對問題的理解能力都差。針對這一情況,我讓學生多練、多想、多問,從量到質,逐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增加實踐活動,培養學生體會數學應用數學的意識。設計一些與學生生活聯系比較緊密又蘊涵著數學問題的活動,比如本節課的問一問這個環節的問題設置。力爭通過這個問題使學生在活動中解決問題,感受、體驗、理解數學,又有利于培養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
四.為了貫徹面向全體學生和因材施教相結合的原則,我還設計了一些帶有一定的難度的練習題,供學有余力的學生選做,以便更好地發揮他們的特長,培養他們數學能力。只可惜本節課各個環節的時間沒有把握好,導致對學生的訓練還不夠,這是本節課很大的不足。
在以后的教學中,希望自己能吸取經驗,改善教學,多向其它老教師學習,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是一門藝術,需要不斷的改進。
數據的收集與處理的教學反思 3
《數據收集整理》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內容,數據的收集整理在生活隨處可見,本單元重視記錄和整理數據的過程,允許學生用多種方式記錄數據,課后的練習題中出現了非正式條形統計圖。
本節課以學生感興趣的事例作為切入口,激起學生統計的欲望,使數學問題生活化。課中我從“我們學校校服的顏色還沒有確定,你覺得從紅、黃、藍、白中選擇哪種顏色合適?”導入新課,從“怎樣才能知道最喜歡哪種顏色的人數最多”來切入主題,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學習中。
讓學生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按照教材上的內容讓學生填一填,那是非常簡單的。為進一步掌握收集和整理數據的方法,提高搜集數據、整理數據的能力,并能根據所統計的.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于是我布置了一個讓學生收集數據與整理數據的過程的活動。記錄一周自己(或爸爸、媽媽)看電視的時間,并介紹給大家,(時間長短、自評、對同學提建議等)。
數據的收集與處理的教學反思 4
這單元兩課時的新課上下來,雖然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較為滿意,但是從個人的角度而言,總覺得要傳遞給學生的統計思想并沒有較好的傳達。
晚上翻看教育雜志,偶然看到雜志中有這一單元第一課時的同課異構板塊,兩位老師對本課時進行了設計,不約而同的在第一板塊都讓學生在觀察主題圖的基礎上進行提問,在進行提問的基礎上發現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需要對圖片上的人物進行分類整理,從而過渡到新課的教學。這也讓我看到了我的不足,他們共同都有的導入部分正是我在新課教學中缺少的。體會分類以及分類標準不同,則分類的結果不同是本節課的重點,但是我一味地強調分類忽視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為什么要分類,進行分類整理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所以,在導入部分首先應該給學生觀察圖并提問的時間,教師有選擇的整理學生的問題,然后在此基礎上揭題,要讓學生置身于一個強大的“問題場”,進而意識到,在遇到實際問題時要能夠想到用統計的策略解決問題。
同時,兩位老師的同課異構也解決了我對選擇記錄數據方式教學的困惑。書上的主題圖中,人物少且特征明顯,所以大部分學生直接用眼睛觀察數,凸顯不出書本上提供的用打鉤或做記號的.方式記錄的優越性。而這里,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呈現更加復雜的情景,并提問:當人數特別多,特別亂的時候,怎樣能知道記錄人已近記錄過了呢?從而用這樣的問題啟發學生要用做記號的方式進行統計,并且按照分類一一對應的記錄還可以直觀進行比較。同時,第一課時的教學還可以在最后有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談談從數據中得到了哪些信息,這也是我的疏忽之處。
其實這一節課的教學的關鍵詞應該是“需要”和“自主”,在解決問題中產生統計的需要,在統計的過程中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探索如何分類,如何有效的記錄。
數據的收集與處理的教學反思 5
在教學上,本節課采用“引導探究”式教學。從學生身邊的問題出發,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自主探究問題,利用以前的知識解決問題。在教學活動中,我關注的是教學過程,以及學生在討論中悟,悟中獲,獲中學,學中創新。自己主動獲取知識,同時也感受到合作的必要性。本節課我創造了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采用創設現實的、有趣的、有思考性的問題情境;然后組織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主動獲取知識;最后拓展應用。體現了數學知識來源于實際,又應用到實際中去。這樣的教學模式,強調學生的自主意識,在參加數學活動的過程中去感受和體驗,體現“以人為本”。
上課一開始我就創設情境,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喚起他們學習新知識的欲望,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出示例題的情境圖,讓學生仔細觀察,說說圖中都有哪些人物,他們分別在做什么?再提出“還想知道什么”,引導學生提出一些問題,如學生比老師多多少人,參加哪種活動的人數最多等。
提出問題后,先告訴學生:要解決這些問題,可以把圖中的人物分類整理。同時組織學生討論分類的方法,并通過交流使學生明確:可以按不同的標準對圖中的人物進行分類整理。如,可以按老師和學生分成兩類;可以按參加的活動分成看書的、下棋的、做游戲的;還可以按老師和性別分成男的和女的兩類。
明確分類和方法后,要求學生分別到情境圖中收集數據,并把收集的數據按選定的標準進行分類,同時用合適的方法呈現分類整理的結果。學生活動時,我深入到學生中去,了解學生收集和記錄數據的方法,并對個別有困難的學生給予必要的幫助和指導。同時讓學生在小組里交流分類整理的過程。全班交流時,既要讓學生說清楚是按什么標準進行分類整理的,是怎樣整理的,又要充分展示學生中出現的不同方法。還要讓學生說說分類整理時需要注意的問題。
然后先讓學生說說通過分類整理,知道了什么,并回答教材中提出的問題;然后引導學生比較整理得到的不同結果,說說上面都是對同一批人物進行分類整理,為什么分類的結果卻各不相同。
最后,引導學生回顧分類整理的過程,說說自己有哪些收獲和體會,以幫助學生進一步梳理活動過程中獲得的認識與體驗,使方法得以明確,經驗得以積累。
總之,本節課我力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在參與學習過程中形成統計意識,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發現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服務于生活,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極大興趣。
數據的收集與處理的教學反思 6
用不同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這個教學內容是《數據收集和整理》這個單元的第2課時,學生已對怎樣收集和整理數據有一定了解,教學重難點是讓學生選擇記錄方法作記錄,并體會哪種記錄方法既清楚又方便,并且能根據統計表提出問題并初步進行簡單的預測。
在教學中,我選擇從學生的現實生活出發,選取學生身邊熟悉的`事例,讓孩子們用投票的方式,選舉自己心目中,數學成績優異,也最熱心協助老師工作,幫助同學提高數學成績的數學課代表。這一活動立刻激起了學生收集數據的熱情。課堂上我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收集和整理數據活動的全過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 我先讓學生進行投票,然后讓學生說說自己打算用什么方法進行記錄數據,并請幾名不同方法的學生到黑板上負責統計,學生在合作中完成了記錄數據的統計。這樣做既讓學生學到了知識,同時也體驗了統計過程。最后讓學生討論用什么方法來記錄數據最簡便,通過討論學生明白了用打鉤、畫圈等方法時容易數錯出錯,并且很麻煩,最后明確用“正”字來統計數據是比較合適的。
因為這個環節花費的時間太多,所以練習的時間顯得太少了,特別是沒有充足的時間給學生描述、分析數據,顯得有點偏離了教學目標,這或許就是缺少教學經驗的老師的表現吧。以后的教學中還得多多學習,提升自己的能力。
數據的收集與處理的教學反思 7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應經歷簡單的數據統計過程,對數據的 統計過程要有所體驗,學習一些簡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并能根據統計結果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所以,本節課的教學中,我首先激發學生學習統計的興趣,充分利用情境圖,讓學生樂于參與統計活動。其次,讓學生參與統計的全過程,在自己的體驗過程中了解填寫統計表的格式,掌握收集、整理數據的方法,培養觀察思考、動手操作、猜測推理的能力。
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已經接觸過簡易統計表的基礎上,組織學生認識條形統計圖,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進行分析,并做出一些簡單的預測;學生要參加一些簡單的實踐活動,經歷收集、整理數據的過程,并在方格紙上畫出統計表。注意讓學生經歷統計的全過程,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在組織學生參與統計活動時,我精心創設情境,鼓勵每個學生都親身經歷統計的過程,體驗到統計的必要性,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在活動過程中,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他們展開討論,做出分析,進行交流。
在本堂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沒有把教學目標僅僅局限在掌握簡單的統計方法上,而是著眼于讓學生感受統計問題的產生,體驗統計方法在生活中的應用。首先,通過學生自主提出想知道的問題,引發統計的需要,這種需要很自然地轉化為學生經歷統計過程的'內在動力。
其次,我又試著在教學的安排上做了一點嘗試。具體細節:在填統計表的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報數我填寫。我的想法是:這樣做,可以 讓學生更具體更直接的看到圖表的制作過程,讓學生獨自完成學習活動。我的目的是:讓學生感到自己也能行,感到只有“動手又動腦,才能有創造。
數據的收集與處理的教學反思 8
新的學期開始了,鑒于上學期學生做衛生有偷懶現象,所以,本學期我考慮將原來的7個值日小組改為5個值日小組,規定好每個人每天的值日量,堅決杜絕有人偷懶的現象。原打算利用課余時間和學生討論一下分組、確定小組長的事,可是由于時間緊迫沒能如愿,而我又不愿意占用自己的教學時間,這可怎么辦呀?眼看上課時間就要到了,我突然靈機一動,何不把這件事和學習結合起來呢!主意已定,我趕緊調整原來的教學設計。
上課伊始,我簡單介紹了自己將值日組重新分組的想法,讓學生在原來的7個小組長中選出5個新的小組長,學生興趣較高,全班參與。當選票收上來后,我們當場進行整理數據——我指名7個學生在7個候選人名字下面進行唱票。通過觀察,我發現學生對畫“正字”的方法都認識并有使用的習慣,所以我決定不再將這部分的知識作為重點進行講解。當學生將“正”字統計后得出數據,寫在了每個候選人下面,這時我順勢引導:“這樣看起來,有什么感覺?”學生有的說,知道了誰當選了,誰落選了;有的說看起來比較亂……抓住“比較亂”這個回答,我引入了統計表,讓學生把這些數據整理成為一個單式的`統計表。隨后,我讓學生利用例1進行練習,完成統計表的填寫。在完成統計圖的練習時,我發現有一部分學困生,對于每一個小格表示多少不明白,所以我進行了個別輔導,并在訂正時在全班強調。
想到學生在唱票時的積極狀態,我決定不對例2部分進行講解,直接讓學生用畫“正字”的方法完成例2“做一做”。在巡視過程中,沒有發現有不理解例2的學生,只是發現學生在畫“正字”時不是按照原始數據的順序去做,而是將屬于一個范圍的數據一個一個的跳著畫,費時費力。為了讓學生選擇最佳的方法,我不動聲色的選擇兩個學生進行比賽,一個學生按照原始數據的順序,將每個數據畫在屬于自己范圍的下面,另一個則跳著畫“正字”。比賽過后,學生一眼就發現了按照順序畫“正字”比較快。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還有一部分學生提出了用作標記的方法將原始數據統計成表的辦法,也很受大家的贊同!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使我深刻地認識到將枯燥的統計知識與學生身邊的實際結合起來,學生能真正經歷統計知識的形成過程,從畫“正字”到整理成統計表,從原始數據中整理成統計表,認識深刻,掌握牢固。
數據的收集與處理的教學反思 9
一、內容設計反思:
《數據收集與錄入》是第四章第一節的內容,本節課的重點是掌握單元格地址的表示方法、錄入和修改單元格中的數據,難點是工作簿、工作表、單元格等基本概念及三者之間的關系。本節課分為五個小環節,依次為情境導入、初識Excel(與Word比較)、進一步認識Excel、任務實踐(數據錄入與修改并保存)、課堂總結。以最近剛召開的運動會為背景,提出計算團體總分為問題,從而向學生介紹Excel軟件,這為課堂的導入。讓學生兩人一組比較Word與Excel,找出兩者的相似與不同之處,這為學生認識Excel進行鋪墊。工作簿、工作表、單元格等概念的介紹,以及他們間關系的類比,使學生對Excel的認識由抽象變為具體。學生對數據進行錄入與修改,切身體會Excel軟件并熟悉其操作環境。最后再為學生梳理本節課的重點難點,使學生更有針對性地去建構本節課所學知識。
教學下來,對教學內容的反思是,沒有針對學生的層次來設計教學內容。所以在課堂的前部分學生能認真聽講,但在任務完成后,很多學生無所事事,課堂秩序顯得稍亂。平時上課有五分鐘學生需要用來打字,接下來一般的上課流程是對當堂課的操作任務作個簡單分析與提示,然后學生再去操作,然后遇到大家同存在的問題,再做集體講解。一般留給學生操作的時間為十五至二十分鐘,然而學生完成作業的情況不是特別樂觀,因為上章的內容是運動Word制作雜志封面、目錄、正文等,涉及圖片的插入,學生大多是在素材的選擇上浪費了很長時間。而在設計Excel操作任務的時候正是忽略了這點,只是以學生之前完成作業時間長,誤認為其能力水平相近且一般,所以此次的任務設計地過于少且簡單。
再深究其原因,不是自己平時沒有想到這些問題,只是當時腦中這樣一些問題一閃而過,并沒有作總結。支離破碎的東西總是容易被忽略,所以在進行教學內容的設計時就忘記考慮這些因素了。
對于備課的內容,我們只是針對教材第一節的內容來備課。當然,之前寫過《關于教材解讀》,也知道教師對教材的把握不能局限于一個小節,而應該先宏觀在微觀,從多個角度把握好教材,將教材內容內化于心,這時教師才會上課得心應手。在上本節課時,最后因為時間剩余,所以讓學生可自學計算總分的內容,但后來很多學生都自學完成了,本來想讓學生上來演示的,只是后來又考慮到自己對這塊內容還沒有進行備課,怕出錯,所以就沒有提出來講。所以在教材解讀這塊,能理解,但是要真正將其內化,需花功夫!
二、教學片斷反思:
(1)Word與Excel的比較
這部分內容我是讓學生兩人一組討論的,學生還是挺認真地討論的,只是我在巡視的時候只是詢問了一組的情況,她們知道有哪些相似,但是可能不知道一些術語,比如標題欄、菜單欄……這樣的名詞。所以當時我就沒讓學生來匯報他們的結果。課后一反思,其實不管學生的答案如何,我都應該讓他們說出來,這樣才能體現一個環節的整體性,也算是對學生討論的一個反饋。
在內容的講解上,有一個科學性的失誤那就是“格式工具欄和常用工具欄”,我所指的這兩者都是常用工具欄。還有一點就是在講Excel的界面的時候,還應該講下編輯欄,這樣能體現教材的連貫性。
(2)工作簿、工作表之間關系的類比
這時提問了一個學生,他的答案是將兩者關系類比成文件夾,當時也順應著這位同學的.答案,拿起手邊的一個文件夾,讓學生更形象具體地理解兩者之間的關系。然后我又舉了個例子,方格簿。想著用這個例子讓學生再來鞏固下的,但是沒有想到這樣的一個例子可能會讓學生產生混淆。所以,對學生的了解還不夠。在備課和上課的時候還沒有從學生角度出發,只是想著我要把這些都講給學生聽。
(3)單元格地址的表示
我提出一個問題,工作表中有很多單元格,該用什么方法來表示他們以示區分。一位同學給我的答案是參考數學上學過的定位方法,“先定位其橫坐標,再定位其豎坐標”。類似這樣的表述,我當時對其的理解是二維坐標系,所以讓這位同學坐下后,我問大家學過二維坐標系嗎,學生說沒有,然后我也沒再對剛才那位學生的答案作何評價。現在想如果當時讓那位學生在白板上進行演示如何定位一個點,這樣就能“很好地利用學生資源”,同時也是讓學生進行學科知識的遷移。
關于游戲的設置,顯得多余。我覺得出現這樣一個錯誤,是因為之前自己沒有對整堂課演練過。雖然教案是花了一點心思去修改了,但是這畢竟只是一個框架,一個流程。上課的時候,我還是一味地按照教案,沒有考慮到我的學生情況,繼續了這個游戲。其實在游戲的時候,離我最近的學生只給我看,在編輯欄旁邊有個“名稱框”,這里會顯示單元格的地址名稱。不過我當時還是將其自動過濾了,我生怕自己會出錯。不過整節課下來就是因為怕出錯,然后就真的錯了。
如果將游戲安排在介紹單元格地址表示方法之前,這就能使學生有個感性的認識。這讓我意識到教學活動的先后安排得合理。
總結:這節課的準備還沒做到位,對課程的內容把握得不到位以至于在課堂上不能隨機應變,這也就使得出現了很多不恰當的教學之處。
我們班的學生整體能力是不錯的,上課還是挺積極的。上課前我去他們班上帶他們來上課,因為之前語文老師對他們說信息技術課改成語文課,所以當我出現的時候他們異常地興奮。他們當時激動的心情讓我感動,也許他們當時的激動只是因為不要上語文課,但我希望有一天他們會因為我給他們上信息技術而激動。
數據的收集與處理的教學反思 10
學生在一年級下冊已經學習了分類與整理,能夠正確進行記數,所以這一課時的教學內容是讓學生體驗數據收集整理的過程,并對統計的結果進行簡單的分析,發展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首先教師由訂做校服引題,讓學生自己選擇顏色,課件顯示4種顏色紅色、黃色、藍色、白色,同時又以游戲的形式選出4個小隊長舉起自己選的顏色,其他同學喜歡同樣的顏色就排在這個小隊長的后邊。這樣的方式,不僅吸引了顯示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情緒,而且一眼就可以看出誰多誰少,從而確定制定什么顏色的校服合適,解決問題。但是此環節中,雖然站隊前后都有紀律的強調但卻忽視了怎樣的方向站隊,畢竟人數太多,有些同學都喜歡藍色,站不開,影響了整體。從這里可以的看出細小再細小的.環節都要考慮到,這樣的課堂會更精彩,更好。
我幫學生把統計的數據記錄到黑板上,之后把表格補充完整,小結:像這樣分一分,數一數的過程就是數據收集與整理,引出了課題且板書,學生齊讀,加深印象,又可以把走神的同學精力帶回課堂中。分析統計表:提問生:看著統計表你還知道哪些問題?①利用統計表可以求總數;②可以知道誰多誰少;③還可以提出更多數學問題并解答……我們統計之后發現喜歡藍色人數較多,接著反問學生全校選這種顏色做校服合適嗎?大多數學生說出答案和為什么:不知道3.1喜歡什么顏色,不知道6年級喜歡那個顏色,不能代替別人的思想……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學生是在思考,在課堂上,積極動腦了。總結要想知道全校的我們需要再去調查每一個班。在這里缺少了很多具體性的評價,對那些回答問題語言很標準的學生,表現很好的學生有時只是一句請坐代替了評價,我想會給學生帶來負面影響,可能下次他就不再回答問題了。給學生充分的表揚,給他一次表現機會,獲取學生的配合,使學生感覺到課堂中自己是很重要的,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的熱情。
收集數據,整理會分析統計表中,還需要學生親身實踐多種不同方法統計從而優化出“正”字法統計的優點。我的過渡語是:同學們第一課大家表現太棒了了,老師決定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你,學校過幾周要舉辦故事大賽,我們班只能去一個人,所以要在喬喆楊茜茜二人中投票來選擇一位參加最后的比賽,考慮時間問題,課前已經投票了,因此,只需要統計人數即可,這個統計的機會給了學生,可是馬心雨的聲音太小了,一次結束后學生都沒有記錄下來,而且把楊茜茜,喬喆的票給分類了,導致我又讀了一遍,但是我失誤了,完全按照被分類后的票來讀的,結果也導致一些小問題出現。學生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錄:√⊿○☆﹡正。引導出正字法方便簡潔。但是我沒有硬性規定學生以后必須用正字法來記錄。要求生交流根據統計表可以知道什么信息,自己學會分析表格,更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熟悉。
綜合整堂課,學生表現很好,感受到學生的學習熱情,我內心充滿了喜悅,帶著這樣的感覺完成了這堂課的教學,雖然做了一些失誤的行為,但是吃一塹長一智,我深深記住了下次不會給自己機會犯同樣的錯誤。我的課堂新目標是不僅教學知識,還培養學生初步建立傾聽的習慣,生生評價的語言,師生評價的語言,改變以前評價的方式,以抽獎的方式滿足學生的小愿望。做到我和學生一起成長。
數據的收集與處理的教學反思 11
本單元課是小學生第一次系統地接觸有關“數據收集整理”的知識,所以教材先安排學習比較簡單的“統計校服顏色”,通過預習和實際操作的情境,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接受起來比較容易。
生活中二年級的小學生可能已經有部分有關“調查在收集數據”的體念,但是可能還不會科學地表述出來。在收集數據方法方面,考慮到學生年齡特征,要求學生了解測量、調查等的簡單方法,不要求學生從報刊、雜志、電視等媒體中獲取數據信息。學習的時候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針對性學習。
在教學中從學生身邊的實際問題入手,體會利用統計解決問題的`完整過程。這里重點放在記錄數據的方法――畫正字。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良好學習情感的培養。兒童有兒童的數學,在他的眼中統計方法可以是舉手、畫圈……并不全是畫“正”字,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自我建構,對于合理的認識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對于錯誤的認識也應當通過其自我“反思”達到修正的目的。在精心設計的練習中更體現了統計的必要性和作用:為我們在現實中的決策作參考。預測未來的可能結果。
在尊重學生個性的基礎上,使學生認識到用“正”字記錄數據的優點,適當對學生進行方法的優化,起到促進學生發展的目的。通過這樣的富有現實意義的討論,學生初步體會數據中蘊含著的信息和數據分析的意義,逐步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觀念。
數據的收集與處理的教學反思 12
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是數據收集和整理的第2課時,學生已對怎樣收集和整理數據有一定了解,教學重難點是讓學生選擇記錄方法作記錄,并體會哪種記錄方法既清楚又方便,并且能根據統計表提出問題并初步進行簡單的預測。于是,我選擇從學生的現實生活出發,選取學生身邊熟悉的事例,讓孩子們用投票的方式,選舉自己心目中,數學成績優異,也最熱心協助老師工作,幫助同學提高數學成績的數學課代表。這一活動貫激起學生收集數據的熱情。課堂上我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收集和整理數據活動的全過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高。
本節課的教學突出了以下幾點:
1、加強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教師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放手讓預備課代表上臺,為自己的票數記錄,再交流匯報統計數據的`方法,這樣既復習了舊知又為新知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2、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時間。出示表格,讓學生獨立嘗試填寫,最后找代表匯報,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數據整理的工作之中。
3、注重讓學生體驗收集和整理數據的過程。在整理本班學生參加課外小組活動的情況時,老師先讓讓學生說說自己喜歡用的記錄數據的方法,然后采用了記錄數據最常用的方法——舉手查人數,并且放手請一名學生負責統計,教師適時指導,學生在合作中完成了記錄數據的統計。這樣做既讓學生學到了知識,同時也體驗了統計過程。
4、拓展延伸感受收集和整理數據的價值。引導學生重點看表頭,孩子們不單單看懂了表格,對表格中的數據進行了分析,
5、滲透生活基本常識很自然,根據天氣情況,判斷是冬天還是夏天。
6、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每當孩子們完成一項數據整理時,都會讓學生用自己方法證明自己收集和整理數據的結果正確。
數據的收集與處理的教學反思 13
數據的收集與整理主要是讓學生掌握不同的事件選擇不同的調查方法,例如在選舉某某同學擔任某某職務,類似這樣的事情,為不傷害同學朋友之間的`感情時,就可以采用不記名投票的方法,例如在幾種物品中選擇你最喜歡的一種的時候就可以采用舉手投票的方法。在這放面上孩子們表現的不錯,都能選擇適當的方法。
在記錄的方法這一塊內容上由于我叫了兩名同學去黑板上記錄選票,一個人記錄一個候選人,在做數上的例2的時候發現,有一少部分孩子,就發現了,三個孩子用的三種不同的方法,最后把三個孩子的所有的票數都加在了一起。
這就是在設計的時候沒有考慮到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在以后的教學中,作為老師的我們應該多站在學生的角度上,為學生考慮,多了解這個年齡段啊的孩子的思維。
【數據的收集與處理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數據的收集與處理》教案06-26
數據的收集與整理教學反思10-17
數據的收集與整理教學反思01-01
數據的收集與整理教學反思07-25
《收集數據并處理數據》教案07-17
《數據收集整理》教學反思06-28
《數據的收集和整理》教學反思04-18
《數據的收集和整理》教學反思05-27
數據的收集與整理教學反思15篇09-27
《數據收集與整理》教學反思(精選14篇)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