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次定律教學反思范文
篇一:楞次定律教學反思
一、設計的指導思想
依托網絡媒體的支持,把提高課堂教學的質與量作為最高目標,探索提高教學效率的新途徑;以媒體支持環境為平臺開展教學互動,拓展教師、學生個體之間合作與交流的渠道。
二、與傳統教學設計的差異
1.增加了教學的內容,使教學內容更完整、系統。
一般本節課的重點與難點是:讓學生在理解楞次定律的基礎上,學會如何使用楞次定律判定感應電流的方向。而我的設想是不僅要如此,而且要通過楞次定律的應用進一步讓學生理解電磁感應的本質——利用磁場間的相互作用實現機械能向電能的轉化,或電能的轉移。
2.以學生的活動為主,以教師的引與導為輔,以媒體環境為支撐,以任務單為活動線索,使學生活動活潑、有趣,更有序。
為了貫徹二期課改要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突破口的精神,本次課改的探索目標是如何開展以媒體為支撐環境下的互動教學。在初步的實踐后,我們發現如何處理好教師、學生、媒體三者的關系,將成為此次實踐成敗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因而有了這一設計。
三、教學的得與失
1.在以媒體環境為支撐的互動教學活動中,如何諧調好師、生與媒體三者之間的關系尤為關鍵。
由于媒體的影響,學生的注意力極有可能從教學活動中游離出來,從而影響教學,因此在這類形式的教學中,必須加強的學生活動的引導與控制,做到收放自如,使教學活而不亂。為此這節課我再以下幾方面做了一些變革:(1)強調課前預習,并在課前每人發放一份活動任務單,明確活動的內容與要求,同時將這份任務單帶入課堂作為課堂活動的內容來完成;
。2)對課件的使用做必要的說明——由于有些課件學生課前并沒有接觸過,對其作用和使用方法并不熟悉;
。3)加強對學生活動的監督與指導,使行為偏差的同學及時得到糾正;
(4)利用演示文稿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強化教師的影響力;等等。通過實踐表明,以上的變化還是起到了良好作用。
2.合理選用互動課件,最大限度地發揮課件的功能,是媒體支持下互動開展成敗的關鍵。
當前,每一個相關內容的教學課件在網上都能找到很多,但是,是否適合就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因為教學有法,但無定法,不同的老師有不同的設計。所以,找到一個合適的課件真的不容易。另外,有的課件并不適合互動活動的開展,而有的課件還存在科學性問題也不能使用。一個合適的互動課件至少具有以下特征:
(1)科學性;
。2)可視性,特別是實際實驗中的微小變化與瞬時變化;
。3)變量的可調性;
。4)使用的便捷性;等等。本節課中,我在探究“感應電流磁場與原磁場方向關系”時,所選用的課件是合理且有效的。
3.正確處理好效率與質量的關系,是一份教學設計成功的關鍵。
“方法新一點,形式活一點,容量大一點,效率高一點”是我校對當前教學活動要求的總結性形象化表述,然而,這里卻少了一個最重要的一點,也是應該貫徹始終的一點,那就是質量。沒有質量,“方法新、形式活”就成了花架子,“容量大、效率高”就成了口號。質量是效率的基礎,是效率的最終歸宿。在“楞次定律”這節課的設計上,由于過于追求量,而影響了質的提高是一個教訓。
篇二:楞次定律教學反思
“楞次定律”是高中物理電磁學部分的重要內容,面對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為營造一個讓學生合作互動學習的良好環境,對本節內容采用“探究式”教學,即:“回顧舊知識→創設一個問題情景→學生討論→猜想→設計實驗→探索實驗→分析實驗現象→得出楞次定律→課堂講練→鞏固練習”。這種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引導他們自己獲取知識,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還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這節課,我嘗試的探究課強調的是學生的一種參與和體驗,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真正主人。具體到探究課的設計,我在強調“過程性”的前提下總體上把握好了這樣幾個環節。
1、激發學生進入問題情境
構建情景,引出問題,用復習已有的知識或學生喜聞樂見的事物、事件引出問題進而讓學生去發現問題,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化被動為主動,產生強烈的求知沖動:“我想要學習。”
2、引導學生主動參與
我讓學生在實踐中努力嘗試用各種方法去解決問題,尋求規律。強調動手實踐,在實踐中才能創新,讓學生“參與”,這對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學生有較多的時間,能夠通過各種渠道,運用各種手段去了解、學習許多新的知識,并在課堂上向老師發問。這一來,教師做起來就難多了。但是再難,也要給學生這個機會。今天我們教師確應具有轉換自身角色的緊迫感。教師要與學生一起交流,合作互動,共同學習,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學生的全面參與、全面發展。
3、促使學生用心體驗
在學生探究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努力運用假設猜測、分析比較、歸納推理等科學方法,去獲取知識,更去體驗發現規律過程中的艱辛和快樂,這種體驗的不斷沉積,潛移默化中培養出他們一種能力——學力。當然,僅僅強調第二環節中的參與,一堂課或許也會非常熱鬧,但熱鬧的下面卻可能會沒有任何實質的內容。我想說:參與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更好的體驗,實實在在地體驗過程才是探究課所要達到的更高境界。當然,在這里還要再次強調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在推進素質教育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在學生參與體驗中,將學生動手實驗與先進的多媒體技術相結合,將會給學生一種全新的認識——實驗結果可信,媒體演示直觀,讓學生能夠更熱情地參與,同時更真切地體驗,以此給學生創造一個舒適、愉快的學習氛圍,使之自覺、主動地投入學習,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學會學習。
4、激勵學生在發現規律后不斷探索
我還有意識地去培養學生一種發現新問題的習慣。學生時時獲取,又不斷有所發現: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大概就是“可持續發展”的一種循環狀態吧?
當然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還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在創設情境問題上,要放在能激發學生感興趣的東西上;在知識模塊的時間安排上還要更合理些;在課堂上,還需要進一步加強與學生的互動,讓學生能更積極主動地去摸索。而且我覺得在探究過程中,關鍵還在于體現其“重過程”的核心要求。還要應針對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和認知水平,大膽地放開,讓學生用心去體驗獲取知識過程中的快樂與艱辛,讓學生真正學會學習,擁有可持續發展的潛力。
總之,我覺得探究課中的環節,環環相扣,互為依存。同時各環節又都有其追尋的目標,有新意;學生參與講究“全”:要讓全體學生參與,更要讓每一位學生全方位的參與;用心體驗強調“細”:要慢,要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和時間,要引導學生仔細,成功和失敗的體驗同樣重要;獲取規律后力求“變”:既要讓學生能夠靈活運用規律,更要培養學生發現新問題的能力。這四個字“新、全、細、變”或許就是探究課眾多模式當中的'一種了。
篇三:楞次定律教學反思
一、教學設計思路反思
本節課是探究式學習的課堂教學,旨在讓學生學會“在學習中探究”,“在探究中學習”。教學中應以學生自主建構知識體系為主線,抓住探究式學習的本質和核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通過教師引導,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通過自主設計實驗,分析問題、實驗探究、收集證據;教師啟發,尋求“中介”歸納規律,圖表記錄、實驗檢驗、評估結論。最后,通過對現象的再分析總結楞次定律應用的步驟,并從能量守恒的角度理解“阻礙”的含義……
二、教學過程反思
本節課最初,利用電磁爐點亮電燈的實驗引入課題,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熟悉的家用電器發生并不熟悉的現象,引起學生強烈的認知沖突,最大限度激起學生迫切探究的欲望,教師適時引導分析,即復習了前節內容,為本節探究實驗打下基礎,又為下節《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的教學埋下了伏筆。
本節課的重點是如何引導學生通過探究實驗,分析實驗數據,發現以感應電流的磁場作為“中介”來確定感應電流的方向,教學中,可以從分析感應電流產生的條件入手,構建各相關量關系的流程圖,引出“中介”—感應電流的磁場,從而引導學生歸納出楞次定律的簡潔表達,達到突出重點的目的。
本節課的難點在于如何將探究實驗中所觀察到的現象進行分析、歸納、概括,利用圖表這種直觀生動的方法總結出楞次定律,實驗中不乏盲目、不知所措的學生。對于線圈繞向,電流方向與磁場方向關系,磁鐵運動與磁通量變化關系等問題,仍有多數學生缺乏直接經驗,針對上述問題,為順利突破難點,學生的自主探究實驗可分三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結合前節《探究感應定律的方向》自主設計實驗,原則簡單、直觀,便于發現感應電流方向規律及磁通量變化清楚。
第二階段,執行探究實驗,將兩個小組研究的過程、現象記錄的圖表通過展示臺展示(可能什么都沒有,或不著邊際),各小組討論;如何體現探究的相關因素,如何記錄現象、怎樣歸納、整理(通過圖表、對比、控制變量法等),得出規律。
第三階段,改進方案,再次進行探究,充分發揮圖表優勢,利用多媒體體現現代化教學手段、動態展示,整理,總結出感應電流方向的規律。
實驗進行中對于出現的關于靈敏電流表偏轉方向、線圈繞向和電流方向的問題及其它突出問題可采取統一講授解決,三個階段逐步推進,讓學生體會到“探究式學習”,“我也可以”的感覺,從而突破難點,提高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
三、習題教學的反思
本節課難點中還有對于“楞次定律”中“阻礙”一詞的理解。這時,不妨將課堂上的探究實驗示意圖,作為第一個例題以多媒體展示出來,將楞次定律中幾個重要因素逐個對照,得出感應電流方向,再與實驗現象對比;第二個例題可將法拉第感應圈作為例題,潛移默化地將楞次定律的應用過程整理為四步,讓學生規范記憶、應用;其余練習引入感應電流效果阻礙導體與磁鐵間相對運動,及結合能量守恒理解“阻礙”的含義。
四、教學中應注意的兩個問題:
1.本節課探究的目的在于掌握探究的步驟,領悟探究的方法,讓學生自主的構建知識體系,切不可盲目追求探究的形式而致“學習”不顧,探究過程中,教師必須及時進行必要的指導,充分估計學情,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對于基礎性問題,可在前節探究基礎上提前解決,否則本節課的探究實驗很有可能流于形式,變成教師與個別學生的“獨角戲”而失去意義。
2.時間安排要充分估計,引入課題的實驗約5分鐘,學生的自主探究實驗(三個階段)約15分鐘,利用圖表、對比、分析、歸納約10分鐘,練習10分鐘左右,各環節很可能會出現突發性問題,均要考慮在時間安排內,避免本節課最終虎頭蛇尾。
【楞次定律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楞次定律》教學反思01-20
楞次定律教學反思05-24
楞次定律教案教學反思03-31
楞次定律教學設計01-24
《楞次定律》教學設計模板12-06
楞次定律教學設計模板05-26
楞次定律教學設計(精選5篇)05-20
楞次定律的教學設計方案07-13
楞次定律說課稿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