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鞋里的陽光教學反思(精選15篇)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那么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棉鞋里的陽光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棉鞋里的陽光教學反思 篇1
《棉鞋里的陽光》這篇短文,用貼近兒童生活的情境,極盡細膩渲染的文筆,栩栩如生地描摹出一幅蘊滿濃濃親情的溫馨畫卷:媽媽給奶奶曬棉被的賢淑之舉,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小峰的行為,不聲不響地給奶奶曬了棉鞋。這是母行子效的魅力,更是純美榜樣的力量!那么如何讓他們母子的榜樣力量,深深扎根學生心間而促其孝行呢?經過反復探究研討,我在教學中特別關注了以下三點:
一、注重朗讀
教學中,我抓住了那些能彰顯人物精神品質的對話、動作、心理描寫,尤其是重點關鍵詞的深入感悟,采用師范讀、領讀,生自由讀、指名讀、齊讀、默讀、分角色讀、表演讀等多種形式,引領學生反復品悟孝心的內涵,萌生孝心之舉的愿望。
二、強化成句
語言組織表達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為此我全力將它貫穿于整節課堂之中。如:讓學生用“因為……所以……”句式回答問題,用“舒服,輕輕地”說話,循序漸進地仿說句子訓練等。
三、鼓勵想象
教學中注重拓展學生思維,鼓勵他們大膽想象。如,讓學生想象省略號后面所省略的內容,和“輕輕地”有關的生活情境,奶奶怎樣夸小峰,自己今后打算怎么做等,都能讓學生把從文中領悟到的思想感情,得到淋漓盡致地發揮,并早日將孝心之舉落實。
但是,就在整堂課結束的剎那間,猛然深感最后一教學環節,我處理得過于死板單調。那就是《孝心到永遠》這首兒童歌曲,沒有在系列的孝行動畫輪換中去播放,從而沒能達到讓學生更加耳目雙新的絕美效果!
棉鞋里的陽光教學反思 篇2
1、識字教學
在識字方面,我采用多種方法識字,加深對識字的記憶,把識字環節搞扎實。通過自由讀、同桌互讀、開火車讀、猜謎語、做動作等方法,學生不僅對字形加深了印象,而且也提高了識字興趣,從識字中體會到了學習的快樂。
2、閱讀教學
為了讓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課上我安排了多種形式的讀。讓孩子們在多種形式的讀中體會情感。有學生自由讀,學生分小節讀,學生分角色朗讀、師生合作讀等。這一課,小峰和媽媽的對話是非常關鍵的部分。我把它拿出來,仔細閱讀,學習他們說話的語氣,還重點指導學生讀好疑問句和感嘆句,讓孩子們自己想象著身臨其境。在讀書的過程中,我還發現,孩子們讀書的時候語氣上已經有了進步,但是還有拖長音的現象,以后,我要在這方面努力,改正他們讀書的不良習慣。
在閱讀教學中老師不要逐段地分析,更不要把自己的理解強加于學生,要讓學生充分讀,學生肯定會有自己的感受。在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上,我做的相當不好,因為在識字寫字上我浪費了很多時間,以至于在朗讀課文上沒有了時間,這點讓我覺得是敗筆之處。
3、板書設計
關于板書設計的問題,在講課之前我想了很多,也有幾種板書設計,但考慮到是第一課時,就把板書設計放到了第二課時里。
我非常感謝學校給我們創造了這么好的學習機會,雖說這次講課有點失敗,但是,在這次失敗的講課中我學到了很多,從導入到識字到課文再到板書設計,在教研活動中陳科長給我們做出了詳細的指導點評,我也積極聽取了其他老師對我這堂課的點評,真是“聽師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在今后的教學中,我還要多學習、多思考、多總結,讓自己的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
棉鞋里的陽光教學反思 篇3
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7課《棉鞋里的陽光》是一篇充滿家庭溫暖、關愛老人、體貼老人的課文。通過對小峰母子給奶奶曬棉被、棉鞋的描寫,贊揚了尊老敬老的好風尚,讓學生懂得應該怎樣關心長輩,學會體貼。奶奶老了,媽媽格外體貼,把老人的棉被曬一曬,讓她睡得更暖和。大人的舉動影響著幼小的心靈,小峰也學著他的樣子,幫奶奶曬棉鞋。陽光鉆進了棉被,也鉆進了棉鞋,溫暖了奶奶的身體,他們的孝心也隨著陽光溫暖著奶奶的心。
這篇課文,篇幅較長。開始,我先讓學生借助拼音自己讀,聽到學生讀不好,我就領讀了三遍,然后我和學生進行接龍對讀,我來讀提示語,讓學生讀小峰、媽媽和奶奶的話,這樣讀了兩遍,我看孩子們讀的不錯了,就讓學生四個人一組分角色朗讀課文,學生分組活動的很好,讀書的氣氛比較濃。我聽著他們朗朗的讀書聲,心里非常高興。我至少花了將近30多分鐘的時間以各種方式引導學生讀準、讀通課文,并著力訓練他們最感興趣的分角色朗讀,讓他們初步體驗讀書的快樂。我也不時用簡短明確的語言激勵他們:“你們讀書的聲音真好聽。”“像說話那樣去讀書,別人聽了會感覺很舒服。”“你的聲音比以前更大了,能讀好問句,真棒!”……在老師的鼓勵,同伴的夸獎中,孩子們讀書熱情比較高,搶著當眾表演朗讀。我在學生們熟練掌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讓孩子們討論:媽媽為什么要給奶奶曬棉被?小峰為什么要給奶奶曬棉鞋?奶奶躺在媽媽曬的棉被里感覺怎么樣?這時,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說了起來,有一個學生說:“奶奶真幸福。”我馬上接過他的話,說:“是呀,小峰的奶奶真幸福,你能說說為什么嗎?”大家一聽,紛紛舉起小手要求發言,有的說因為小峰和媽媽都那么關心奶奶,體貼奶奶;有的說小峰會幫奶奶曬棉鞋,他很愛奶奶。說到這兒,我隊孩子們說:“你在家為奶奶干了些什么呢?”有的說我用小手給奶奶捶背,奶奶也感到很幸福;有的說我幫奶奶倒洗腳水,奶奶挺高興;還有的說,我扶奶奶上床等等。我認為,讀和議這兩大環節很吸引孩子們,能使他們更愛讀書,從而更愛語文。
課后孩子們精彩的回答仍回蕩在我耳邊,仔細想想,一直以來長輩們都疼愛著我,現在參加工作了,生活成了兩點一線,學校里忙完,回家只管躺著休息。我已想不出“為老人做了什么”?想到這兒,我更受益匪淺,學了這課,不僅孩子們懂得應該怎樣關心長輩,學會體貼長輩,我們大人更該好好反思。
棉鞋里的陽光教學反思 篇4
窗外春雨淅淅瀝瀝的下過不停,氣溫降了許多,給人一種春寒料峭之感,可是教室里卻暖意融融,因為孩子們一張張笑臉如春天里陽光般燦爛,花朵般美麗。置身其間,我的內心充盈著快樂。
課堂正按照我的預設一步步和諧地向前推進著。首先自讀課文,接著認識生字詞,然后讀中感悟……課堂行進到鞏固生字詞的環節,我讓孩子們開火車認讀生字卡片,然后組詞識記,最后進行說話運用——每個同學選擇一個生字組成詞語,利用所組成的詞語說一句話。
孩子們自主完成了說話練習,開始進行班級交流了。大家爭先恐后的上臺交流著自己的句子。
“鞋——棉鞋——今天我幫奶奶曬了棉鞋,奶奶夸我是好孩子。”徐浪同學不緊不慢的交流著自己的答案。我帶頭鼓起了掌,開心的說:“這個句子說得真好!”徐浪同學高興地走下了講臺。突然,時偉同學大聲的說:“今天下著大雨,怎么能曬棉鞋呢?他說假話!”一邊說,一邊用手指著坐在位上的徐浪同學。頓時,教室里熱鬧了起來,同學們都贊成時偉的意見。
在備課時,我根本就沒有考慮到這種情況。徐浪同學用“棉鞋”這個詞說話——今天我幫奶奶曬了棉鞋,奶奶夸我是好孩子。這個句子沒有任何錯誤,而且還有一定的感情,可是時偉同學的異議也有道理,因為我經常告訴同學們不能說假話,如果把徐浪同學說的這句話改為“我經常幫奶奶曬了棉鞋,奶奶夸我是好孩子”肯定就沒有任何瑕疵了。
我沒有輕易的下判斷。這時,我發現徐浪同學站起來在說什么,可是被全班同學的聲音淹沒了,他只好紅著臉坐下了。我示意大家安靜下來,讓徐浪同學發表自己的意見。
徐浪同學依然是不緊不慢的說:“今天有陽光呢。”聽他這么一說,全班都哄堂大笑,我也笑了起來,心里想:外面正下著大雨呢,怎會有陽光呢?徐浪同學見大家和我不信,大提高聲音說:“我說有就有啊!”我急切地問:“陽光在哪啊?”他說:“陽光在我的心里!”
我一聽,心里咯噔一下!是啊,心里有陽光,就能“曬”棉鞋!我再次帶頭鼓起了掌,大聲說:“徐浪同學說的很對,心里有陽光什么事都能干成啊!他這個句子要表達的就是對奶奶的愛啊!”這時,大多數同學都接受了我的評價,當然,也還有少學同學沒有懂得其中的含義。我想以后會懂得。
誰說不是呢,心里有了陽光,就是有了愛;心里有了愛,生活處處就充滿陽光!
棉鞋里的陽光教學反思 篇5
《棉鞋里的陽光》是繼《胖乎乎的小手》之后的又一篇充滿家庭溫暖的短文。通過對小峰母子給老人曬被子、曬棉鞋的過程、動作、對話以及心理活動的描寫,贊揚了尊敬老人的好風尚,教育學生應該怎樣關心長輩,學會體貼。
一、以讀促悟
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目標是:“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因此,教學中,我引導學生理解“媽媽為什么給奶奶曬棉被?”“小峰為什么給奶奶曬棉鞋?”讓學生感悟媽媽對奶奶的愛,以及小峰在媽媽的影響下也關心奶奶的美好品格,讓學生受到感染和熏陶。然后巧妙地引導學生把媽媽和小峰對奶奶的愛通過讀展現出來。特別是有感情地朗讀,加深了學生的理解。
二、拓展想象
在感情朗讀中學生也感悟到小峰母子尊老敬老的優秀品質后,我適時用“因為……所以……”練習說一說“媽媽為什么給奶奶曬棉被?”“小峰為什么給奶奶曬棉鞋?”進行說話訓練。
另外我還注意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學生學習孝順老人的美好品質,如“你注意觀察你的爸爸媽媽是怎樣孝順爺爺奶奶的?你又會怎樣做呢?”學生暢所欲言,只要學生說出了孝順之義,我都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更重要的是,我還要求學生要將語言落實到行動上去,回家為爺爺奶奶做一件或幾件關心的事,注意觀察爺爺奶奶的表情,仔細聽聽他們是怎么說的,你的感受是什么,我們進行交流。
不足之處:
課堂時間把握不夠嚴謹,學生朗讀的時間還應再充分一些。
棉鞋里的陽光教學反思 篇6
《棉鞋里的陽光》是一篇充滿家庭溫暖的短文。通過對小峰母子給老人曬被子、曬棉鞋的過程、動作、對話以及心理活動的描寫,贊揚了尊敬老人的好風尚,教育學生應該怎樣關指導朗讀心長輩,學會體貼。這篇課文較長,教學中,我抓住“媽媽為什么給奶奶曬棉被?”“小峰為什么給奶奶曬棉鞋?”兩個問題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在課堂上,我首先抓住人物的對話、動作及心理活動的描寫,特別是其中的關鍵詞來體會人物的精神品質。如抓住媽媽和小峰的對話,我問學生,媽媽給奶奶曬棉被,你認為媽媽是一個怎樣的人?讓學生體會到媽媽的細心和體貼,為小峰做了一個好榜樣。“小峰為什么給奶奶曬棉鞋?”我讓學生想象小峰想的話中省略號所省略的內容,剛提出這個問題,沒有人舉手,過了一會,最不愛聽課的劉澤群舉手了,他說:“小峰會想,棉鞋里有棉花,陽光照進棉花里,棉鞋也暖和。”“說得真好!看來今天你認真聽課了。”接著,我讓學生理解“輕輕地”,體會小峰怕驚醒奶奶午睡。
課文的最后,我問學生:“學了這一課,你有什么收獲?”王木潤說:“我知道了陽光曬過的棉被、棉衣很暖和。”郭涵聰說“我知道小峰和媽媽對奶奶都很關心、體貼。”孫世軒說:“我要向小峰學習,尊敬長輩,關心愛護老人。”王文騫說:“我也給奶奶曬棉被、曬棉鞋。”
孩子們通過學習課文,心里注進了陽光。
棉鞋里的陽光教學反思 篇7
初讀《棉鞋里的陽光》,首先會被課題所吸引,帶著疑問讀下去,你會覺得文章不像涌動著骨肉親情的抒情散文那樣感人肺腑,不過就是一種生活中極普通的小事:一位母親給婆婆曬棉被,這舉動濡染了小峰幼小的心靈。文章卻也含而不露地給人以啟示,親情的溫馨撲面而來。
課文淺顯,更應放手讓學生自學,旨在培養他們自能讀書的好習慣;學會在讀中思考、圈、點、批、畫;學會質疑,并能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學會合作學習,遇到難以理解的問題與師生共同探究,以促進學生間取長補短,共同進步。我要求學生不齊讀,學生自選適合自己閱讀的讀書方法,或快或慢,再讀課文,提出一兩個認為重要的問題。如,“媽媽為什么要給奶奶曬棉被?小峰為什么要給奶奶曬棉鞋?為什么說棉鞋里有好多陽光呢?”然后利用討論的方式,由學生自己思考、學生之間討論、交流,再向全班進行匯報,由其他人進行補充。用這種方式旨在圍繞課文重點,人人都參與交流和討論,人人都有發表個人想法的機會;可以充分發揮教師在合作學習中的作用,用不著過多的講解和提問,只對學生的匯報給予點撥和鼓勵,再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對“媽媽”的敬仰和對“小峰”贊賞之情得到升華。事實上,學生別看年紀小,大部分是能夠找到課文主要問題的,也能對問題做出思考和回答。特別是抓住媽媽給奶奶曬棉被、小峰給奶奶曬棉鞋這兩件事,孩子們讀、思、論之后都能夠體會到媽媽的孝,小峰的懂事,進而從小峰身上學習到尊敬老人,關心老人的品質。
因此,學習完課文后,我提議,讓學生留心體會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長輩是怎樣關心、照顧自己的,并試著去為自己的長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目的是讓學生由理解進而真正的行動起來。
棉鞋里的陽光教學反思 篇8
《棉鞋里的陽光》是一篇充滿家庭溫暖的短文,文章貼近兒童的生活,是兒童身邊真真切切能感受到的事情。文章語言樸實純真,深受學生喜愛。但文章散發出的濃濃親情,關心長輩與現在獨生子女的行為有一定的差距,學生一下子難以領悟。另外,課文中出現的人物對話較多,且第一次出現了敘述語置后的形式,學生也難以理解。
為讓學生充分感受課文的人文內涵,突破朗讀的難點,我主要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1、注重朗讀指導
在讓學生自讀課文后,我很快發現學生對課文中的對話較生疏,不少學生甚至把小峰又問的話,當作媽媽說的話來讀。于是,我先讓學生自己反復朗讀,通過自由讀,同桌對讀,分清小峰母子的對話。接著,我又通過示范朗讀,和學生對讀,學生當小老師領讀等形式,讓學生體會敘述語置后的形式,從而,對課文有深入的了解。
2、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想象
在讀通課文后,我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如:說說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疑問?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有的說,知道了媽媽給奶奶曬棉被,小峰給奶奶曬棉鞋這件事。當然,也有不少學生提出:“棉鞋里怎么有陽光?”這個問題。在討論、交流、解答了問題后,我讓學生發揮想象,說說奶奶蓋上棉被,穿上棉鞋后的心情、動作、語言。說說小峰的想法……
最后,在朗讀了課文結束語:小峰笑了笑,說:“棉鞋里有好多陽光呢?”這句話后,為使學生理解課文的人文內涵,我又加了一句:
“聰明的小朋友,請你想一想,棉鞋里除了有陽光,還有什么?”
我的本意是想引導學生說出“孩子對奶奶的愛!”可是,事實證明,我的想法太天真了,學生們根本無法理解這么“深奧”的問題。
不少學生說:“棉鞋里還有棉花。”
也有學生說:“棉鞋里還有棉布。”……
面對學生的不同回答,我立刻意識到我的問題對他們來說仍有一定的難度,他們未必理解老師的深意。怎么問呢?我轉換了一個說法,問得更淺顯,形式也變成了填空:“棉鞋里除了這些,還包含著小峰對奶奶的——這下許多學生恍然大悟,脫口而出,“對奶奶的愛!”孩子們多么可愛,多么有孝心!
棉鞋里的陽光教學反思 篇9
《棉鞋里的陽光》是一篇充滿家庭溫暖的短文。本課比較淺顯易懂,所以我重點指導學生讀好人物的語言,體會小峰的心里活動,滲透尊長輩教育。
奶奶老了,媽媽格外體貼,把老人的棉被曬一曬,讓她睡得更暖和。賢淑的舉動影響著幼小的心靈,小峰也學著她的樣子,幫奶奶曬棉鞋。陽光鉆進了棉被,也鉆進了棉鞋,溫暖了奶奶的身體,他們的孝心也隨著陽光溫暖著奶奶的心。在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以后,我就圍繞下面兩個問題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懂。“1、媽媽為什么要給奶奶曬棉被?”“2、小峰為什么要給奶奶曬棉鞋?”結合理解課文,指導朗讀,再用“因為……所以……”仿照前一課的方法進行了說話訓練。學生說完后我說:“小峰的奶奶真幸福,你能說說為什么嗎?”大家一聽,紛紛舉起小手要求發言,有的說因為小峰和媽媽都那么關心奶奶,體貼奶奶;有的說小峰會幫奶奶曬棉鞋,他很愛奶奶;有的說我用小手給奶奶捶背,奶奶也感到很幸福;有的說我幫奶奶倒洗腳水,奶奶挺高興……在說話訓練的同時,不知不覺滲透了體貼長輩的思想教育。
通過學習,大部分學生懂得了應該怎樣關心長輩,學會體貼。課后,我想如果我們每位教師都能挖掘課本中內容,把“育人”放到首位,那么我們的課堂就不僅僅只是知識的講授,更是人類優秀品質的傳播,當然,作為老師也應該把知識和情感教育真情流露出來,讓學生們自然而然地接受,并把課堂中學到的知識,悟到的感情運用到生活中去,那么我們的.社會將變得多么和諧,生活將變得更加美好!
棉鞋里的陽光教學反思 篇10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人都有年幼之時,也有年老之日。奶奶老了,媽媽格外特貼,把老人的棉被曬一曬,讓她睡得更暖和。賢淑的2影響著幼小的心靈,小峰也學著媽媽的樣子,幫奶奶曬棉鞋。陽光鉆進了棉被,也鉆進了棉鞋,溫暖了奶奶的身體。這堂課,我主要通過以下幾方面來實現教學目標:
一﹑識字教學
1.讀中識字
在學生自由讀課文時,我要求學生先把生字在文章中圈出來,然后再把文章讀通順,這樣,生字在學生找的時候有了一遍印象,在每次讀的時候又可以有意識的注意生字。使生字能夠經常再讀中呈現,效果更好。
2.猜謎語識字
我先自己編了兩個謎語給孩子們猜,如“一口咬掉牛角”,“家中人一口”。學生馬上猜到是“午”和“合”。之后,我讓學生自己給生字編謎語給同學猜,評選出編謎語能手。同學們興趣一下子來了,有的編“棉:一條白毛巾,掛在木頭上”;有的編“照:一個日本人,拿了一把刀,殺了一口人,流下四滴血”;有的編“曬:太陽西邊照”等等。通過編謎語,學生不僅對字形加深了印象,而且也提高了識字興趣,從識字中體會到了學習的快樂。
二﹑閱讀教學
1.從多種形式的讀中體會情感。
為了能讓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課上我安排了較多讀的時間。有學生自由讀,學生分小節讀,學生分角色朗讀,男女生讀等。在讀中,適時拋磚引玉,比如:“小峰看到媽媽給奶奶曬棉被,奶奶蓋著暖和的被子睡著了,他會怎么想呢?”“小峰為什么(輕輕地)奶奶的棉鞋曬了呢?”等等。從文中的一些細節來體現小峰愛奶奶,孝敬奶奶的拳拳之心。
2.聯系實際,從自己家人之間的互敬互愛中使情感升華。
都是孩子是最真實的讀者,也是最可愛的人。在今天這堂課上,我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家里人是如何互相關心的。我們班同學的回答感動了我,也感動了其他同學。陳嘉輝說:“我天生有一半頭發白了,我的爸爸媽媽為了給我治病,跑了很多醫院,也借了很多錢,媽媽經常為了給我煎藥起早。我很感謝他們,也很愛他們。我要好好孝順他們。”說完時,已經哽咽了,眼眶里滿是淚水。
棉鞋里的陽光教學反思 篇11
最近,我想了很多很多。為什么三、四歲的孩子會問“蘋果為什么有皮”、“天上為什么會下雨”之類的問題,而十一、二歲的孩子卻變得提不出任何問題了呢?究其原因,罪魁禍首就是我們老師。平時,每節課教師都是主人,串講串問,有時學生脫離軌道馬上拉了回來,生怕浪費一點教學時間,完成不了教學任務;有時又害怕學生造成尷尬的場面,自己下不了臺。于是,在課堂上提問便成了老師的專利,回答是學生的義務。長此以往,學生便成了腦中沒有問題的學生了,如此這般,后果將不堪設想。現代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說明,少年兒童天真好奇,對萬事萬物都愛問個為什么,他們常常喜歡根據自己的想象和經驗,針對問題尋找一種獨立的解釋,甚至朝著教師講的和書本上寫的不同方向大膽提出疑問,去探索客觀真理。學生是有思想、有自我意識的主體,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是兒童的天性。作為一年級的老師,在教學中尤其要注意維護和發揚學生的這種天性,要讓學生輕松上陣,暢所欲言,讓他們有機會說,敢于說,甚至人人爭著說,培養他們的獨特個性。那么,怎樣才能放飛學生的天性呢?
一、創設民主的學習氛圍
許多教育學家都論述過教學中應有良好的學習氛圍,英國教育家洛克指出:你不能在一個戰栗的心理上寫上平正的文字,正如同你不能在一張震動的紙上寫上平正的文字一樣。這說明學習氛圍直接影響著學習效果。
我們面對的每個學生都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感性、有理性、有獨立人格,獨特價值和無限潛能的人。雖然他們將來未必人人都是英雄或明星,但卻都是一個真正的人。我們教師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尊重、關心,理解與信任每一個學生,要學會角色轉換,即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問題。要相信每個學生都有追求成功的心理傾向,而且只要作出一定努力,就可以獲得成功。小班教學的任務就是創設一種有利于學生學習潛能發揮的情境,幫助每一個學生去發現自己的價值,發揮自己的潛能,發展自己的個性。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師生應處于一個平等的地位進行讀書、討論、研究、爭論。教師應是一名與學生平等的參與者,并起著積極的引導作用。不僅教師可以問學生,學生也可以問教師。同時,要鼓勵學生之間互相討論,互相問答。教學活動實際上就是師生交往過程中相互影響,相互交流,從而增強師生情感交融,促進學生學習提高的過程。當學生突然舉手提出第一個疑問“陽光鉆進棉花,棉被為什么會暖和”時,我若孰視無睹,那么學生就無法享受到參與的樂趣,無法享受到發表不同意見的樂趣,更談不上學生創造力的發揮。
除了師生平等,生生之間也是平等的,尤其是“學優生”與“學困生”之間。在進行各種交往活動中,教師給“學困生”和“學優生”的機會應是均等的。尊重是進行一切活動的前提,只有尊重學生,才能理解學生,才能做到平等,學生才會感到安全,才不會出現有的學生被冷落、被諷刺、被恥笑的現象。
二、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我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大多數學生是“疑而不問”,那些不善于質疑的人,一般學習態度懶散,知識面狹窄,而樂于發問的人卻思維活躍,解決問題能力比較強。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現代心理學認為:學生在學習中產生疑問,原有的知識經驗與新接受的信息發生矛盾,在心理上就會出現一種力求統一矛盾,使心理狀態趨于平衡的要求,促進了思維的展開,一旦這種矛盾統一了,便得到了一種心理上的滿足。古今中外無數的事例證明,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人往往閃爍著智慧的火花。牛頓發現萬有引力,瓦特發明蒸汽機,都是起源于質疑。可見,具有發現問題的才智,提出問題的膽略,是一切優秀人才必須具備的素質。質疑就是刺激學生積極思維的誘因,也是促其發奮學習的動力。有了質疑,學生就會產生求知欲,變被動接受為主動追求。“疑而能問,已得知識之半。”學生由疑而問,也是一個主動學習,積極思維的過程。語文界老前輩葉圣陶先生曾諄諄告誡我們,教是為了達到不教,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教會學生自己獨立學習。教師教會了學生質疑問難,就是教會了學生最好的讀書方法,將使他們一生受用無窮。因此,每一位老師都應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質疑應從一年級就開始培養,我們應保護學生質疑的積極性,哪怕是一些幼稚、膚淺的問題。
棉鞋里的陽光教學反思 篇12
本學期的集體備課,是用高效課堂的模式來上的。高效課堂的模式分為四步:激趣定標(3分鐘)、自學互動(20分),適時點撥(8分)、測評訓練(10 分)。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我被按排在順數第二位,感覺責任重大。本人也沒機會去縣城聽課,對于高效課堂的模式,還是不清楚。那次中心校舉行一節高效課堂模式的課。由于上完課才去,開始上的都聽不到。我經過反復研讀高效課堂的模式(九大工程三),加之又再次有機會到中心校聽高效課堂模式的課,和課后評課議課,又加之本人也有用高效課堂上課的意識。
我上高效課堂的模式的時間是2012年3月21日下午第三節課。上的是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棉鞋里的陽光》。聽課的老師是全校的老師。我準備的教具是生字卡,和生字組成的詞的詞卡,小黑板。
開始上課時,我檢查學生紙和筆是否準備好,發現同學們表現得很好。講了激趣定標后,讓學生小組合作,借助拼音讀課文,找出生字,讀幾遍。會的學生可以教不會的學生。接著,我發了生字卡和這些生字的音節,生字和音節是分開的,讓學生找朋友,找出生字和它的音節。只發了兩個小組。我讓拿到生字和它的音節的同學,到講臺讀給全班同學聽。有一個學生,找到生字和它的音節,卻不懂讀。我說:你不懂讀,怎么找到生字和它的音節呢?課后反思,這樣處理方法是不對的,我當時應該表揚這位同學,說他認真地按老師布置的去做,才找到這些生字和它的音節。不會讀的可以讓全班學生教他,或 哪位當小老師的來教。這樣可以激發學困生學習的積極性。還有另一組也出這種情況,我當時是這樣處理的:叫學習好些的學生代替那位學困生。那位學習好些的學生不肯上講臺,那位學困生只好到講臺,我讓全班學生教他讀,就讓這位同學回到自己的座位。當時也應該表揚這位學生,然后叫會的學生教他讀。
這節課反思最深刻就在這兩位學生身上,因為在課前根本沒有想到會出現這樣的事。
這節課的重點是識字寫字,我都基本做好。當教完生字時,我讓學生小組合作讀書,但下課的時間到了,學生只讀到一半就下課,本來按排學生讀完課文,再來寫生字詞。這樣是不是定標太多了,或不用讀課文,直接寫生字詞呢?課后反思,我認為應該讓學生做作業,寫好這幾個生字就可以了。免得量多,使學生懼怕學習。
棉鞋里的陽光教學反思 篇13
在上課之前,我先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全家福”,讓他們互相說一說家里的趣事,學生就顯得相當感興趣,這種方式比較貼近生活的實際,所以學生說起來也相當熱烈,爭先恐后地向全班學生講述,內容自然而然地也圍繞著家里面誰最疼愛自己,怎樣疼愛的。
之后出示課文中的插圖,讓他們來說一說在文中看到的人物,想一想他們之間又發生了什么樣的事情,學生因為說過了自己的照片,所以說起課文的插圖也就事半功倍了。在這篇文章的教學中所不足的便是在問:讀了他們的話后,你想說些什么的時候,我沒有去引導學生,以致于學生的回答與我設計此環節所想象的有些出入。
教學反思:
在課文開始之前,先復習上節課所學的生字詞,但是在這個環節中,我稍稍做了些改動,就是女生讀字,男生組詞,這種形式在以前沒有出現過,所以學生特別的感興趣,這使我意識到在將來的教學中應該多去探索些新鮮的方式,讓我們的學生不要一味的只在一種方式上運行,這樣會使學生的積極性大大削弱,反之,則能達到一個熱烈的情緒。在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時,我先讓學生先揣摩在家中爸爸、媽媽和奶奶說話時的語氣,再引導他們讀一讀文中的話,學生在聯系生活的同時對于課文中的話語也就更能理解了。在教學生字的階段,我讓學生先觀察,講一講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開始書寫。
棉鞋里的陽光教學反思 篇14
在自己班上完《棉鞋里的陽光》第二課時后,我的情緒是很沮喪的。在排除了各種客觀因素外,我從自己身上、教學設計上進行了一下的反思:
首先是學生預設、準備上。有人說過這樣的話:“只有當人充分是人的時候,他才游戲;只有當人游戲的時候,他才是完全的人。”“人在游戲時,充分調動聽覺、視覺、味覺、嗅覺和觸覺,大腦又處于興奮狀態,這種狀態下的學習,才是真正好處上的學習,才還了學習以廬山真面目,這樣的教育才更富有人性,才意味著人的解放。”對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說,連續上了兩節主課,身心都已經出現疲乏的狀況,在這樣的狀況下,如果沒有辦法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那課堂效果可想而知。而我最大的問題是在沒有預想到學生會出現這樣的狀況,所以在上課前進行課堂組織時,并沒有給學生一種正面的肯定,在引入時采取了用字卡開火車復習詞語的方式,但沒有用上多媒體中復習生字的游戲,所以學生的興趣并沒有被激發出來。而學生只有在快樂的課堂氛圍中,才能讓身心放松,才會對老師提出的問題主動地進行思考。會出現這樣的錯誤,也跟我自己的準備不足、思考不周有關。總覺得在長上過一次后,又花了很多心機修改教案,學生方面自己也十分熟悉,不會有問題,所以忽略了對學生的預設,也沒有重視換課室后多媒體的使用等方面的細節問題。
第二是由于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狀態不夠用心,我的情緒也被感染了,變得焦急。雖然自己也盡力的調整,而且花了十分大的力氣去調動學生的用心性,但只在課堂的下半段,學生才進入狀態,可謂為時已晚。
教案的設計雖然已經修改過好幾次,但在細節上依然存在不少問題。比如在修改過程中,自己預設到的學生會分不清媽媽和小鋒說的話是因為文章第一次出現了說話人在后這樣的方式,但認為用不同線段明示給學生后就能解決。但在教學過程中并沒有明確指示學生用什么樣的線段畫出誰的話,只是說不同線段,比如波浪線和直線等。所以學生也是不統一,導致分主角朗讀過程中還有不少學生分不清那句是媽媽說的,那句是小鋒說的。一年級的小朋友必須要指令明確、統一。再就是自己的板書,很隨意。自己在設計教案時,也設計過板書,只要求自己寫字規范,資料簡潔、突出,并沒有思考過美觀性。但在看了梁老師幫我設計的板書后,才明白低年級的板書除了要規范外,還要注重協調性與美觀性。
最后,關于一年級的閱讀教學,也就是第二課時的教學模式,自己感覺是要按照感情讀文、語言表達和知識點的訓練、寫字這三個方面去設計,但總覺得很難把握。要體現學生為主,要體現以知識點為中心,自己在一年級第二課時怎樣設計方面還是比較模糊的,期望能得到老師們的指點。
棉鞋里的陽光教學反思 篇15
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7課《棉鞋里的陽光》有8個小節,相比前面的課文,不但篇幅較長,不容易讀好,而且對我班學生來說,理解資料也有難度。在吸取了學習《看電視》一文的教訓后,我謹記“多讀方能自悟”的原則,幫忙學生學好這篇課文,為學習下一課《月亮的心愿》打好基礎。
我至少花了將近20多分鐘的時間以各種方式引導學生讀準、讀通課文,并著力訓練他們最感興趣的分主角朗讀,讓他們初步體驗讀書的快樂。我也時不時用簡短明確的語言激勵他們:“你們讀書的聲音真好聽。”“像說話那樣去讀書,別人聽了會感覺很舒服。”“你的聲音比以前更大了,能讀好問句,真棒!”……在老師的鼓勵,同伴的夸獎中,孩子們讀書熱情比較高,搶著當眾表演朗讀。
在他們了解課文資料后,我就以“你喜歡誰?為什么?”引導學生用文中語句說明小峰是個好孩子,我相機板書“擺棉鞋在陽光曬到的地方、把棉鞋放回床前”,讓學生體會到小峰做事細心,再指導觀察插圖,練習說話“幫”,注意讓學生留意畫面人物的表情,指導他們把意思說清楚。同時聯系課文前一部分資料,讓學生明白小峰的媽媽是個孝順老人的好媽媽。
以上學習環節進行得比較順利,有水到渠成之感,原因很簡單:教師給予的讀書時間充足,讓學生真正進入故事情境,和老師一齊與文本對話,這真是驗證了“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道理。
再想一想,覺得自己組織讀書的方式也有待改善。雖然大多數孩子開始喜歡朗讀,學會了和同桌合作讀書,互相正音,但是除了采用激勵性的評價語言外,得多運用競賽的方式,激發起孩子們你追我趕的上進心,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不斷提高朗讀水平。
的確,一年級學生學習語文,關鍵是要學好字詞,對于閱讀教學,就就應在寬松的環境下,有充裕的時間盡情朗讀,不為別的,只為培養讀書興趣,提高朗讀的用心性,那么,所有他們該理解的問題,能感悟的資料,也都透過朗讀解決了。只要自己今后能繼續強化這方面的認識,在課堂上和孩子們一齊學習語文,就應是很簡單愉快的事情。
【棉鞋里的陽光教學反思(精選15篇)】相關文章:
棉鞋里的陽光教學反思12-25
棉鞋里的陽光課文教學片斷賞析08-20
棉鞋里的陽光練習題05-25
《棉鞋里的陽光》課文片斷賞析08-20
棉鞋里的陽光課后練習題05-25
鞋里的細沙哲理故事10-23
哲理故事:皮鞋里的靈魂04-25
一年級《陽光》教學反思12-22
《離騷》教學反思精選01-08
一年級《陽光》教學反思9篇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