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自己教學行為反思
蘇霍姆林斯基在《教師的建議》里說:“任何時候都不要給孩子不及格分數。”這句話不禁讓我反思自己一年來的教育經歷。
記得有個特別調皮的學生,數學成績也是班級倒數,一天他拿著作業到我辦公室,局促不安的走到我面前,小聲說:“陳老師,我這道題不會做。”我接過本子,掃一眼,見是我剛講過的題型,只是數字變了一下而已,我的火氣一下子就上來了:“你上課干嘛去了,我講的時候你又不注意認真聽,現在只把數字改了一下就不會做了,你就不知道按黑板上講的方法只把數字改一下嗎?去,萬一不會就去問認真聽了課的同學。”
我想這位同學肯定會記得我當時那副兇巴巴的面孔,因為他太傷心了。如果是好同學來問,就算是因為他沒有認真聽課而不會做的題,我也會心平氣和的為他講解。這樣做是不是太偏心了呢?當時,我壓根就沒想想這樣做的后果,難道我這么批評他一通,他下次就能改正缺點,認真聽課了嗎?只怕是物極必反,他會更加不聽課。現在想來,他當時能夠來找我問題目,說明他很想弄懂這個問題,很想有進步,說不定他是鼓起了很大的勇氣才敢走進我的辦公室的,而我卻輕而易舉的扼殺了他的這種上進心。我真的很后悔。
我想,像我這樣有意無意傷害學生的老師可以說也有不少。有些老師見學生上課回答問題錯了,立刻給予評判“不對”,要他坐下;有學生作業本上錯的`多,對的少,就給他30分,50分;考試考得不好就給他不及格的分數。
學生雖然是小孩子,可他們也有自尊,他們也是大寫的“人”,“差學生”雖然成績差,但也有想成為“好學生”的愿望,只是有些老師將其這種愿望之火給撲滅了。再回頭讀讀《教師的建議》中的那段話,其用意不就是要求老師任何時候都要保護孩子的自尊嗎?
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僅要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我想教學方法固然重要,但我們也不能忽略教學中的情感啊!
應試教育的課堂教學僅僅是從傳授知識技能的角度來組織。但實際上,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不僅是通過聽講和思考,而且也是通過經驗和情感來獲得知識,獲得態度和價值的。課堂上如果缺少溫暖和諧的師生關系,缺少多向信息溝通,如果教師不具備移情,積極關注和真誠等,就很難以引導學生真正有效的學習。而任何教學內容和方法,只有能夠激發學生生動活潑的思想,喚起他們真摯而深刻的情感,才能真正起到教育作用。
學困生將自己與其他同學相比往往會有自卑感,對學習沒有信心,教師應鼓勵他們,不能威脅和懲罰他們,同時要教育其他同學不能嘲笑,奚落他們。
教師應從知、情、意、行統一的角度去組織一堂課,挖掘教學內容中的情感因素,以知識活動為主線,并通過這條主線去發展學生的各種心理品質。做一個把愛奉獻給教育的人!
【對自己教學行為反思】相關文章:
在教學中學會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行為11-17
社會行為的教學反思10-09
社會行為教學反思01-28
《動物和行為》教學反思10-22
教育教學行為反思06-05
社會行為的教學反思范本06-11
我們教學的硬傷教學行為反思10-29
關于物理教學行為的反思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