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怎樣傳播的》的教學反思
(1)
這節課讓我很為難!實驗如何開展?是利用工具箱里的材料讓孩子們在課堂上觀測,還是讓孩子們用自己的材料課后去開展?我一直在思考。最終,今天上課我還是采用了第一套方案。因為我覺得讓孩子們課后去開展實際效果并不會好!如果要在課堂上完成這個實驗,時間是最大的問題,如果每隔10分鐘測量一次,一節課最多測量兩次,那是很不科學的。于是決定每隔五分鐘記錄一次,這樣可以得到四到五個數據,可以尋找一定的規律。下午3點45分到4點15分,在五(3)班上了,測得了四個數據,在課堂上完成了交流,并得出了規律,大約每過五分鐘,太陽角度會有1度左右的變化,長度會變化0.5CM左右。接下來是第二天上午10點50分到11點30分,在五(2)班進行同樣的教學,最終在處理數據的'時候卻發現了問題,基本上得不出規律。(2)班的課堂習慣向來是最好的,實驗探究能力也很強,難道是在(2)班我沒上好?應該也不是!最大的問題應該出在時間上。由于10點50分到11點30分接近正午,影子的變化正處在由長變短向由短變長過渡的交接處,在這個時間關口,時間間隔又這么短,本身現象就極其不明顯,加上學生操作的一些誤差,最后得到的數據五花八門也不足為怪了!本以為這節課有太陽就成了,沒想到要考慮的問題還有這么多,以后應該引起更高的注意才行啊!
(2)
學生的室外測量活動開展的很充分,分組實驗自己管理的很好。關鍵是要讓每個參與的學生明確自己的任務。活動的目的達到了。但學生的分析和科學家的看法并不完全一致。教師要注意課堂生成和引導,但是更要注意要求推理的時候要尊重事實證據。
(3)
這節課讓我很為難!實驗如何開展?是利用工具箱里的材料讓孩子們在課堂上觀測,還是讓孩子們用自己的材料課后去開展?我一直在思考。最終,今天上課我還是采用了第一套方案。因為我覺得讓孩子們課后去開展實際效果并不會好!如果要在課堂上完成這個實驗,時間是最大的問題,如果每隔10分鐘測量一次,一節課最多測量兩次,那是很不科學的。于是決定每隔五分鐘記錄一次,這樣可以得到四到五個數據,可以尋找一定的規律。早上10點10分到10點45分,在五(1)班上了,測得了四個數據,在課堂上完成了交流,并得出了規律,大約每過五分鐘,太陽角度會有1度左右的變化,長度會變化0.1CM左右。接下來10點55分到11點30分,同樣在五(2)班進行教學,最終在處理數據的時候卻發現了問題,基本上得不出規律。(2)班的課堂習慣向來是最好的,實驗探究能力也很強,難道是在(2)班我沒上好?應該也不是!最大的問題應該出在時間上。由于10點55分到11點30分接近正午,影子的變化正處在由長變短向由短變長過渡的交接處,在這個時間關口,時間間隔又這么短,本身現象就極其不明顯,又配合上學生操作的一些誤差,最后得到的數據五花八門也不足為怪了!本以為這節課有太陽就成了,沒想到要考慮的問題還有這么多,以后應該引起更高的注意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