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圣施威降大圣》的教學反思
在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的今天,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反思自己,必須要讓自己抽身出來看事件或者場景,看一段歷程當中的自己。那么什么樣的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圣施威降大圣》的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圣施威降大圣》的教學反思 1
這篇文章是新選進初一教材的,對于我們老師來說可能是新的。但對于學生來說卻是很熟悉的。在沒有學這篇文章時,我覺得這篇學起來一定是比較容易的。我原以為一課時足夠了。但事實并不像我想的那樣。
我們按著以往的教學程序,先學每日名言,然后學習新課,我先是帶著同學掃除字詞障礙。首先是預習提示里的兩個成語,我一抽查竟然沒有一個孩子知道這兩個成語的意思“天馬行空”“如虎添”,看來我這么做是對的,說明孩子預習并沒有那么認真,用心。遇到不會的詞不會主動去查。解決了預習提示的字詞我又帶著學生解決課后的詞。找程度差的學習來讀,竟然有學生不會讀,字音不準,更有收益的是我們還發現兩個多音字。解決了字音之后,我讓學生們選詞造句。學生們積極發言,看來這個環節,檢查學生字詞運用的一塊可以到些為止,然后引導學生依據文章標題可以問哪些問題。有一個學生問的非常得好,作者通過描寫兩者的爭斗,想要表達什么思想,同學們紛紛回答,但是都沒有答到點子上。由于時間關系,我沒有給學生總結,而是讓學生自己回家查閱一下《西游記》。了解一下名著講了什么內容。
第二天上課,我問學生查沒查《西游記》,只有及個別學生回答查了但是查的效果并沒有我想像的那么好。我簡單的進行總結一下,告訴孩子們這部名著講了什么內容,只有對這部名著所講的內容有了解,學生才能更好的理解這篇文章的內容。
這篇課文主要記敘小圣和大圣戰斗的過程,這個戰斗的過程突顯的`一個變字,我就以此為學習的切入點,領著孩子從頭梳理,在斗的過程中,大圣進行了哪些變化。同學們找得很準確。然后我又引導著他們分析,在寫斗的過程中,進行哪些面描寫,經過領導學生得出有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描寫、語言描寫。我又問道:作者進行了這么多的描寫,其目的是為了刻畫誰,展現他什么形象,經過我的引導孩子們終于明白,這篇文章作者要表達什么思想。
以后再學習名著的節選,看來還是先引導學生了解名著,這樣對于學生學習課文就比較輕松多了。
另外老師一定也要多閱讀名著,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的閱讀名著的興趣。
《小圣施威降大圣》的教學反思 2
《小圣施威降大圣》是節選自《西游記》第六回的文言神魔小說,字詞難度有點大,文章很長很亂,為了爭取讓學生能快樂地閱讀,我以填空方式導入(孫悟空是中國明代小說家吳承恩的著作《西游記》中的角色之一。孫悟空,諢名行者,是唐僧的大徒弟,豬八戒、沙悟凈的大師兄。會七十二變、騰云駕霧。有一雙火眼金睛,能看穿妖魔鬼怪的偽裝;一個筋斗能翻十萬八千里;使用兵器如意金箍棒,能大能小,隨心變化。他占花果山為王,自稱齊天大圣,與如來佛祖斗法,被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多年。后經觀世音菩薩點化,保護唐僧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取回真經終成正果,被封為斗戰勝佛。代表了古代中國人善良、正義、不阿的情懷和追求。),以“演讀故事”的方法讓學生課堂閱讀,以此激起學生對文本的閱讀興趣。
《小圣施威降大圣》是篇妙趣橫生的小說,小說的情節曲折生動,本課所描述的打斗經過,緊張中透著詼諧。一開始我讓學生思考:從“小圣施威降大圣”這個題目中,你可以獲得了哪些信息?目的是讓學生明確:小圣施威想要降服大圣;《西游記》中大圣有72變,小圣有73變,本文就抓住一個“變”字,大圣小圣斗變化、顯神通。在大圣和小圣的幾次變化中,人物形象呼之欲出。這其中,小說語言是體會人物心理變化的抓手。
舉例來說,當大圣變為麻雀釘在樹上之時——小圣變做一只餓鷹。“收”“撇”“卸”“搖”四個動詞,可以看出小圣變化有條不紊、從容淡定,與孫悟空斗變化,感覺是小事一樁。當孫悟空居然徑直到灌江口,變做二郎神,并現出本相時——二郎神舉三尖兩刃神鋒,劈臉就砍。之前的從容鎮定都不見了,惱羞成怒,恨不得一下子取了孫悟空的`性命。大圣被眾神擋住,于是,大圣變做個麻雀兒,“捏”、“藏”、“變”、“飛”、“釘”這一系列的動作,展示了大圣的隨機應變和神通廣大。當梅山六兄弟前后尋覓不見大圣,慌慌張張的樣子,恰恰反襯了大圣的沉著、鎮定。當大圣變做二郎神時——竟然坐中間點查香火,多么地從容淡定;見真君撞進門,悟空被迫現出本相道:“郎君不消嚷,廟宇已姓孫了。”此時的悟空還有心戲謔二郎神,可見其大圣風范。透過語言,不難看出人物的心理也在經歷著微妙的變化:小圣臨危受命,降服大圣,越戰越慌;大圣被迫迎戰,戲耍小圣,越戰越勇。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也出現了幾個問題,主要表現在:一、小組合作效果不佳,討論過程看似轟轟烈烈,實則,沒有多大效果,學生討論熱情比較高,但是都不愿意展示討論成果。二、課堂上沒能兼顧到更多的學生,只是部分學生在思考。在這里我還想提出一點,困惑我已久的問題:在課堂上對于那些基礎比較差,語言表達能力弱的學生(就是那種無論什么問題點起來永遠都不開口的學生),作為老師,我們怎么更好的讓他們參與到我們的課堂教學當中,讓他們愿意開口說呢?
《小圣施威降大圣》的教學反思 3
對于一名年輕老師來說,上一節公開課,如同完成一次蛻變,雖然會累掉一層皮,但卻可以換來自己在學科教學的成長與進步。以下便是我對這節公開課的教學反思,希望能與大家分享。
一、些許收獲
1、學習目標的制定要有單元意識。《小圣施威降大圣》是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一課。本單元的第一個學習目標是訓練學生快速閱讀的能力,所以一定要指導學生掌握速讀的方法。第二個學習目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這個單元的課文,都是想象極為豐富的`作品。所以,我把這節課的學習目標定為:
(1)初步了解想象的方法,激活想象力。
(2)能根據文章中的細節描寫,理解并說出人物形象。
2、課堂教學做到高效務實。課堂教學過程中,緊扣目標,層層推進。首先,通過解讀題目,從而幫助學生快速理清文章的脈絡,抓住小圣和大圣的7次變身斗法,既熟悉了文本又落實了學習目標1。接著,還是多次投影7次變身,引導學生回歸文本,在課本中圈點勾畫,理解并分析人物形象,對于7年級的學生來說,這種學習方法的指導,我認為非常有必要。既突破了本節課的重難點又給予學生方法的指導,努力做到“一課一得”。
二、一個遺憾
既然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激活學生想象力”,那么怎樣才能檢測學生的想象力在這節課確實被激發了呢?本來是設計了一個堂上的練習,即“假如你是吳承恩,你會把大圣變作什么?”只是最后由于時間的原因,沒有讓學生當堂展示。
三、兩個不足
1、師生互動顯單一。整節課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主要采用比較傳統而單一的問答式,過分強調了老師在課堂教學的主導性,而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有時,老師對學生的發言評價不到位,急于將學生引導到老師預設的問題中,忽視了如何引導學生主動構建知識體系的能力培養。這節課更多的是老師帶著學生走,而不是學生跟著老師自己走。
2、生生互動不充分。老師沒有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其實很多問題,可以讓學生互相交流,那樣往往可以碰撞出更多更精彩的火花。
《小圣施威降大圣》的教學反思 4
這篇文章是人教版七年級第六單元的第一篇文章,屬于古白話小說。這個單元是一個小說單元,也是一個想象的單元。所以,針對課程標準,本單元的單元目標,及課后研討題,我認為這一課需要兩個課時。我把第一課時緊扣課后的前兩個研討題,把目標確定為:
1、速讀課文,能用簡潔的語言復述孫悟空與二郎神的打斗經過。
2、細讀課文,能結合文中相關語句,說出語言的精妙之處。
默讀是本單元對學生重點提出的一個要求,而用簡潔的語言復述,恰恰檢測出學生的閱讀效果。如果只要求概括,過于簡單,且從題目足以看出。另外,學生在復述的.同時,也是需要想象那個具體的場景畫面的。所以我的第一個目標,重在訓練學生的默讀、復述及想象。而第二個目標,主要是源于課后研討二,但研討題說得過于狹隘,不利于打開學生的思維,但如果我放開讓學生去談語言,面又顯得過于廣闊,所以在提示出,首先出示了課后研討中有意訓練的“情節的緊張趣味性”及“語言的幽默性”。這樣學生在思考時既有了方向可循,也更降低了品讀語言的難度。
這篇文章文白相夾,對于七年級的同學來講,閱讀起來稍有難度。這在之前磨課的時候,足以充分證明學生的吃力。(而且當時學生是有預習的。)但在80中上課前,學生還主動問我,“老師這節課我們上哪一課?”更別談預習了。
基于此學情,再加上一節課只有40分鐘,所以,我在學生默讀環節,給足時間,然后由淺入深,先讓學生說出二郎神和孫悟空在打斗時,二者各有什么變化。這個從文中就能圈點勾畫出來,學生回答得非常出色。但在復述環節,學生明顯力不從心了,所以我臨時加入了小組研討,讓學生再熟悉課文,小組成員共同努力,學生在研討過程中還不忘隨時和我交流,我也從中對學情有了更深的了解。三四分鐘后,學生敢于表達了,我湊巧提問了一個程度相當好的學生,回答簡潔明了,且趣味橫生。所以我沒在擴在提問面,現在想來,關注面是否有點窄了,如果接著讓每個同學或同桌之間在互說一下,學生在這個問題上,復述會更才充分。
【《小圣施威降大圣》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圣施威降大圣》導學案03-08
《小圣施威降大圣》導學案08-29
小圣施威降大圣的教學設計(精選11篇)08-30
《小圣施威降大圣(節選)》閱讀答案03-21
《小圣施威降大圣》優秀說課稿(精選6篇)10-29
《小圣施威降大圣》導學案集錦(3篇)03-08
小圣施威降大圣教案(七年級語文上冊)(精選10篇)08-19
小班降教案及教學反思《良好的睡眠習慣》07-23
小青蛙教學反思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