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的萌發》教學反思范文
反思一:在《種子的萌發》這節課中,我重點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在課前,學生自己就在家做了這個探究實驗,上課時采取小組討論交流的方式進行學習,各小組都能較好地分析和總結實驗結果,并得出初步的結論。課堂上學習氣氛寬松,學生參與度高。
除了探究課文中給定的幾個環境條件外,我還讓學生增加了一個項目,即探究種子萌發過程中,是否需要陽光。從而與植物生長的必需條件相比較,能加深記憶。并且這個項目只須通過生活經驗就能驗證的。
進行實驗時,驗證是否需要空氣這一過程中,不能完全地使實驗瓶呈真空狀態,只能盡量地減少瓶子里面的空氣。我認為這是實驗不足的地方。若能達到真空,則能得到較明顯的實驗結果。
選取種子也是很關鍵的,經過對比挑選,綠豆種子比較容易萌發,而且萌發需時短,建議采用。
反思二:本節教材內容中知識方面的要求,基本上與舊教材相同,有些知識點還有所刪減,如對種子萌發需要外界條件的原因未作要求。教材突出表現在對學生能力方面的要求,安排了四個學生活動,培養和訓練學生的實踐能力、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生物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是一門科學課,而科學課不能是教師“講科學”,學生“學科學”,而應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去“做科學”。教學中應設置問題串,激發學生探究的熱情,講清讓學生在實驗中觀察什么,研究什么,明確每步實驗操作的目的。
教學中如何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抓住每個學生的“眼球”和思想,組織課堂教學,讓每個學生學有所得,是本節教學中最難駕馭的。
教學點評
1.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中,教師引導學生在解剖、觀察兩種類型的種子結構后,讓學生運用已獲得的種子結構的知識,再觀察、識別自己帶來的種子的結構,有效地指導了學生運用知識、推理、判斷的能力。在此過程中,通過討論、比較,最后填寫比較表,并相互交流,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有所提高。
2.第二課時的導入是利用學生課下實驗的現象,引出種子萌發的內在條件和種子的成分,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邏輯性也強。探究種子成分的實驗活動,都是在教師指導下,一步步推進,一步步得出結論,條理性強。最后再探究其他種子的成分,使教學設計意圖得以實現,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發展。
3.第三課時,教學中將教材中的圖6??5的`實驗方案,分解為單一因素讓學生設計方案,并進行討論、交流,同時對設計方案進行評獎,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也是教學評價的重要方法。
反思三:經過學生設計、實驗、匯報后得出結論種子的萌發需要水、合適的溫度和空氣。有一個學生站起來說:“老師,我的實驗結果不是這樣。我把種子也浸在水里就是說沒有空氣,但我的種子卻發芽了,說明種子的萌發不需要空氣。”這下子可熱鬧了,有一部分同學立即附和,一部分同學竭力反對、還有一部分同學發表自己的意見,讓你目瞪口呆。片段:
生:水里有氧氣,所以在水里的種子也能發芽。
生:氧氣不能溶解在水里,說明水里沒有氧氣,所以收集氧氣時用的是排水集氣法。
生:水里沒有氧氣的話魚、蝦就會死光,為什么還有魚和蝦呢?
生:水里有氧氣的話,為什么把燃燒的火柴放進去會滅掉呢?
生:水里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所以火不能在水里燃燒。
生:既然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又是不能呼吸的,為什么種子沒有悶死。。。。。。
有時候學生的想法很有趣,但卻可以真正的說明學生的思維已被很好的激發,我沒有參與,讓他們自由發表自己的意見,等學生爭論的差不多了,我說話了:“同學們說的都非常有道理,但不管怎么樣確實那個同學的種子發芽了。我們應該怎樣做?”“如何設計實驗呢?”學生開始討論。
生:把水燒開,涼了、就沒有空氣了,再把種子浸在水里這樣就可以了。
生:可以找一個比較長的瓶子,水裝的很深,一些種子埋在水底,一些種子放在靠近水平面的地方。
學生的實驗設計突出了學生思維的深度,不能不說學生對一些爭論的問題已經可以想到用不同的科學實驗來解決,說明學生會用科學的方法來學習科學的知識。所以說不要低估了我們學生,學生的認知水平雖然有差異,但可以互相彌補、有交*,整體來講學生是有潛能的,把他激發出來就需要老師的策略,所以老師的教育任務是艱巨的。
有時候真的怪我們的實驗條件太差(已經夠好了,只是相對于科學家的實驗條件來說的。哈哈!)不能讓學生用奇怪的方法來證明奇怪的想法。當然也有好處,可以激發學生從現實條件出發設計更為合理的實驗方法。
【《種子的萌發》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種子的萌發》的教學反思范文11-25
種子的萌發科學教學反思07-11
《種子的萌發》教學后的反思12-08
種子的萌發教學反思(通用5篇)11-20
《種子的萌發》教學反思(通用5篇)05-26
《種子的萌發》教學設計04-08
《萌發的種子》教學設計10-13
《種子的萌發》教學設計01-23
種子的萌發教學設計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