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語文教研組校內公開課的教學反思范文
歷時近七周的校內公開課于11月1日結束,現將此次公開課的反思小結如下。
此次公開課整體上體現出較強的理性,在教學過程中都蘊含著一種思想,即這節課我要講什么,怎么講,怎樣導課,又怎樣拓展等等,教學思路比較清晰。課堂氣氛和諧融洽、輕松溫馨,人文氣息濃郁。板書整潔簡明又不乏新穎,如趙厚老師設計的“心心相印”板書。導課新穎,且能一下子抓住學生的心靈。如王永麗老師的“粽子謎語”導課,冀辯麗老師的節日習俗導課。情景教學讓人身臨其境,如徐艷玲老師的“假如你就是《父母的.心》一文中被送走的孩子,你會怎么想怎么做”。分角色朗讀讀出了人情冷暖,如趙厚老師讓學生分別扮演父親母親長子次子三女兒等角色,很好的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教法靈活,教學形式豐富。多媒體一體機的使用,趙厚老師的課堂辯論會,冀辯麗老師的幾大教學板塊“你會讀嗎”、“你會填嗎”、“你會說嗎”,宋春曉老師的議論文論證方法的作用范式,穆清麗老師的拓展鏈接“成功=()+()+()”并舉例論證等形式,很好的強化了課堂教學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1、幻燈片設計太多,應該控制在15張以內,甚至更少。幻燈片只是輔助教學的一種工具,并不能代替教案,更不能當教案來用。很多教學環節,并不是非得用幻燈片才能很好地展現。內容決定形式,形式只是為內容服務。幻燈片要為教學內容服務,而不要為了“幻燈”而“幻燈”。
2、對教材的整體把握不到位。表現為教學重難點不明確,教學環節混亂,教學板塊之間缺少銜接過渡,有教學目標卻不向學生明確目標也不圍繞目標來組織教學,教學走到哪是哪。
3、貪多。什么都想講,什么都想說,其結果什么都沒有說清楚。顧此失彼,捉襟見肘,手忙腳亂。說到底,是目標定性問題。只考慮教師因素——想講什么、要講什么,而忽略了學生因素。只備教材,不備學生。其實,目標的確定應該堅持“一節課學生能掌握多少,就教多少”的原則。把“大容量、快節奏、教學內容豐富”作為評價一節課的優點,應該是一個誤區。
4、教學思想認識偏差。總以為一節課的教學目標完成了,就是一節成功的課。事實上,一節課的成功與否,關鍵看學生學會了哪些知識掌握了哪些技巧和方法獲得了對人生和社會的哪些體驗等等。
5、閱讀教學的目的不明確,對閱讀教學的認識膚淺。對閱讀教學僅僅停留在“閱讀讀通——閱讀讀透(理解)——閱讀讀悟(體驗)——閱讀質疑(發現)”層面,強調讀者與作者與文本主人公的情感共鳴,而沒有認識到閱讀的目的并不僅僅是為了讀個明白,而是要學會寫——即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閱讀教學,不要僅僅為了閱讀理解感悟而教,要通過閱讀教學來教會學生聽、說、讀、寫的運用語文的能力和方法。閱讀教學的終極目的是教會學生學會寫作。
6、教學語言還不夠簡潔清晰,缺乏親和力。表現為方言與普通話夾雜運用,口頭禪、不完整問句多;一調到底,不注意抑揚頓挫輕重緩急;激勵性評價語言少,或表揚肯定評價語言單一,缺少變化。
7、講多練少,學生活動少,自主合作探究沒保證;字詞處理花時多,——老師只教學生不會的東西嘛。
8、忽略題目作用,缺乏整體感知。標題是文章的眼睛,而眼睛又是心靈的窗戶。文章的“心靈”不就是文章的中心么?
總之,語文閱讀教學要有三問::“是什么?(文本內容)——為什么?(寫作的目的和方法)——怎么樣(有何感悟?如何運用?)
【秋語文教研組校內公開課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公開課教學反思05-05
語文公開課教學反思04-12
語文公開課教學反思09-01
大班美術公開課教案及教學反思《秋樹》09-22
《秋》的教學反思01-07
《秋》教學反思10-12
校內公開課活動總結12-10
小學語文年級公開課《坐井觀天》教學反思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