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二三里》教學片斷及反思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內涵,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超越教材、豐富學生的課堂資源。那么,如何合理使用教材來滿足新型課堂的需求呢?
〔教學片斷〕
1.看圖,初步了解《一去二三里》這首詩的內容。
(屏幕顯示《一去二三里》圖畫)
師:老師這里有一幅古畫,仔細觀察,想想畫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兩個孩子看到了什么,他們在說些什么。
。▽W生觀察圖畫)
師:好!現在同學們發言,把你看到的講給大家聽。
生1:這是一個村子的景色。因為有幾座房子,山上有亭子,路旁有大樹和花。
生2:這是一座寺院。那幾座房子就是和尚念經的地方。
師:看來大家的意見不一致啊,怎么辦呢?
生齊:看書!
2.讀詩,了解詩的內容。
師:借助拼音自讀這首詩。
(生讀課文,師引導有節奏地多讀幾遍)
。ㄉ磮D,師范讀)
師:這下誰想說說這幅畫的內容?
生1:這是一個村子的景色。兩個孩子看到了小山村里住著幾戶人家,山上有幾座亭臺,路邊有樹、有花。
。◣熞龑Э磮D,要求學生由遠及近的順序說)
生2:遠處山上有座亭臺,近處有樹木,路邊開著花。
3.運用多媒體課件“撞擊”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把學生對教材的學習推向新的高度。
、懦鍪疽唤M煙村的課件
生齊:啊!紛紛舉起了手。
生1:到了快要吃飯的時候了,家家戶戶都在做飯,煙囪里冒出了煙。
生2:這是我媽媽在炒洋芋絲絲。(學生們大笑,課堂氣氛比先前更加活躍)。
、瞥鍪菊n件亭臺
師:古時候人們把這叫“亭臺”,現在人們把這叫“亭子”。你在什么地方見過亭子呢?
生1:我在平涼柳湖公園見過。
生2:我在田家溝見過。
生3:我在王母宮山見過。
師:你見過湖中心的亭子嗎?
生4:我在電視上見過。
師:那叫湖心亭。
⑶課件出示:五顏六色的花
師:仔細觀察,花除了數量多,還有什么多?
生:顏色多
師:對了,用我們今天學的含有數字的成語來形容,那就是五顏六色的花。
師:還可以說五顏六色的什么呢?
生1:五顏六色的蠟筆。
生2:五顏六色的世界。
生3:五顏六色的彩虹。
生4:五顏六色的粉筆。
師:今天,老師和同學們穿的衣服都是
生齊:五顏六色的。
師:亭子是干什么用的`?
生1:乘涼:。
生2:休息。
生3:看風景。
......
〔賞析〕
一、用好教材,尊重教材
1.目前,課堂教學改革已進入縱深階段。為了上好一節公開課,冥思苦想,力求“標新立異”,可整節課從頭至尾對課本內容只字未看、片言未讀。
在上述教學片段中,當學生對圖畫的觀察出現偏差時,“怎么辦呢”?“看書”!當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感知不夠深刻時,“怎么辦呢”?“看書”!這種“手到擒來”的收獲,難道需要費盡周折大搞創意嗎?我們看到當學生表述不夠準確時,教師引導學生自主讀課文,多次讀課文,同一學生獲得了不同層次的感受,不同的學生在各自的基礎上對這首詩有了新的感悟。
從上述片段中,我們可以透視出教者對新課程理念的深入研究與詮釋。用好教材,就是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力求還原教材編寫的本意,深刻感悟教材資源,實現教材自身價值的最大化,唯有這樣才能做到尊重教材。
二、活用教材—超越教材
教材是課堂教學的重要載體,但不是唯一資源。它不能成為師生反復研讀、記誦的不容置疑的圣經,更不能成為啟迪學生智慧的桎梏。在教科書面前,師生不能失去應有的靈活與主動,要用寶貴的時間去感悟豐富多彩的世界。
布魯納說過:“對學生來說,最有效的刺激,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痹谏鲜銎沃校處焺撛O了一個又一個的生活場景,并步步引導與鼓勵學生自己觀察、思考,把學生的學習置身于真實的生活情境中。這樣的情景吸引了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更好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這就是用教材教的最高境界—超越教材、活用教材。
在這節課上我們看到的是一種“尊重教材,超越教材”的教學理念和精神?傊處熞獎撛煨缘氖褂媒滩,遵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把教材與教學環境結合起來,尋求學生認知規律與教材編寫意圖之間的契合點,對教材進行科學合理的整合、重組和超越,充分挖掘教材內涵,培養學生綜合能力,以最大限度地創造優質高效課堂。
【《一去二三里》教學片斷及反思】相關文章:
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02-08
《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06-22
《一去二三里》的教學反思10-04
《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12-17
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04-01
《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05-23
《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07-08
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05-29
《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