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的減法》教學反思(通用10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反思指回頭、反過來思考的意思。那么問題來了,反思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6、7的減法》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6、7的減法》教學反思 1
這部分內容學習的是6、7的減法,通過學習,能正確地計算6、7減幾的算式,進一步體會分合的數學思想,滲透減法的基本數量關系。
在教學例1時,讓學生將圖中的三句話連起來說一說。通過觀察讓學生感受:男生和女生一共有6人。6人是總數,從總數中去掉男生的,就是女生的。從總數中去掉女生的,就是男生的。你是怎樣列式?說說這個算式表示的意思?在學生理解算式意義的基礎上組織學生觀察比較這兩個減法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與不同的地方。這部分我覺得孩子說的并不是特別好,只是初步感受了兩部分構成總體,用總數去減。
在教學試一試時,我先呈現蘿卜圖,并數一數共有幾個蘿卜?告訴學生虛線表示去掉。并嘗試讓學生自己看圖說兩種圖意,提問題。列出兩個減法算式,通過有條理的表述來理解減法算式的意義。然后通過觀察這兩個算式異同來揭示出今天的課題——6、7的減法。
在教學例題與試一試的基礎上進行小結當去掉其中一部分,要求剩下的一部分我們可以用減法來計算,初步認識了整體與部分的數量關系。為今后解決實際問題打下基礎。
通過想想做做第1題的練習繼續深入理解6、7的減法的實際意義,學生說圖意、列算式。第2題使學生自然地想到用數的分成去計算,感受相關的兩組算式。
學生在記憶的基礎上組織學生開展計算比賽(想想做做的第4題),通過觀察比較,初步體會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并進一步鞏固了6、7減法的計算方法。也另外增加了讓學生根據規律往下寫算式。突出找規律是為了用規律。
在這節課中應當再注意“6—6=0, 6—0=6”這兩個算式,擴展學生對6、7減法的認識。同時有序的說出6、7的減法算式。學生看圖列算式并不是特別難,關鍵在說圖意,對圖意的理解通過語言來描述,有效的分清條件和問題。
《6、7的減法》教學反思 2
今日教學6和7的減法,發現減法比加法容易出錯,特別是把6、7個食物用虛線分成兩部分,很多學生弄不明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錯誤。見下圖,這一節課下來巡視中發現有5名小糊涂做錯了,主要錯誤見下圖。
反思孩子為什么減法更容易出錯,第一可能是這節課把減法和分的.聯系我強調的少了,第二,這節課我對例題的改變處理,我突出了讓學生用小棒來擺的操作,但是重點被我弱化了,把一個整體分成兩個部分,左邊一部分和右邊一部分。根據整體被分成的兩個部分可以列出兩個算式。例如可以說7個胡蘿卜左邊被分成了兩個好朋友,右邊還有幾個好朋友?第三 6、7的減法所有的算式應該是在55頁習題第6題的`時候再讓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生成所有的減法算式。
在以后的數學課堂上,我不光是要備課本上的例題、習題。而且還要多看看書,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遵循先后順序。
《6、7的減法》教學反思 3
一、導入。
《加法結合律》,是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第二課時,在此之前,學生學習了加法交換律,所以我設計的導入是復習式的導入,目的有兩個:一是讓學生明白數學是服務于生活的,加法的交換律不是為了交換而交換,而是為了簡算,二是讓學生回憶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換律,為今天用字母表示加法結合律做好鋪墊。
二、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我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情景”,讓學生感覺到知識就在我們的身邊,進一步明確數學來源于生活的道理。教學中,讓學生觀察、猜測、舉例、印證,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運算律、領悟加法交換律在計算中的重要性。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雖然學生課上進行的是不完全歸納的方法,但是他們體會的是一種數學方法的滲透。
三、練習題的`設計。
是在學生歸納總結出了交換律的基礎上,解決學生疑問“學習這些運算律有什么作用呢”而設計的。通過通過猜測、嘗試,獲得成功的喜悅,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樂趣,同時培養了學生善于觀察、敢于嘗試的良好習慣。
四、拓展創新。
這一問題的設計,我認為這樣不僅使學生學會借助知識延伸學習新知識,同時還為學生提供了猜想的機會,拓展了學生思考問題的途徑,為下一次課的學習埋下了伏筆。
當然,這節課當中仍然很多不足之處,這些不足有待于今后在工作中再細心琢磨,用心經營,以待能夠更好地詮釋教材,實現課堂學習的最優化!
《6、7的減法》教學反思 4
對于“6、7的加減法”,大部分學生都已能口算,教材編者可能正是出于這樣的考慮而在這一課時的編排中體現上述這些意圖。整節課都是“看圖寫算式”而沒有“算”的感覺。我想,雖然大部分學生已經知道有關6、7的加減法的得數,但他們只是根據家長教的憑記憶或直覺,我覺得這樣是不夠的,我們的數學課上應引導學生從加、減法的意義出發,借助數的組成知識來解釋,要使學生不僅知道得數更能說出算理,在此基礎上再使學生理解“一圖兩式”滲透“一圖四式”。本節課我重點引導學生看圖列式,具體做法如下:
一、由易到難,逐漸深入
為了讓學生順利的理解一圖四式,我首先讓學生做一圖一式,課件出示了動畫的小狗,學生很感興趣,在1-5看圖列式的`基礎上復習了簡單的看圖列式,效果很好。隨后我又給學生出示了一圖兩式,水到聚成,學生很好理解。最后出示了一圖四式,我讓學生自己先寫2道加法算式,學生很容易就寫完了,但是接下來寫2道減法算式,有的學生就寫成了用多的數減少的數,而不是用一共的得數減,在接下來的練習中,有的學生仍然這樣做,這種情況在以前也出現過,我知道學生的理解誤區來了,雖然在之前的練習中有了充分的鋪墊,但是孩子就是孩子,只好第二天再練習。
二、繼續鋪墊,加深理解
第二天數學課,我在黑板上畫了和課本上一樣的6朵花,讓孩子練習,并且給孩子們強調,列減法算式是用一共的數減紅花,就是綠花,減綠花就是紅花,那些好出錯孩子們才有了好轉。
總之,6、7的加減法學生理解很好,唯一的不足就是沒有讓學生動手擺小棒,以后要加強學生的動手操作。
《6、7的減法》教學反思 5
教材編排是兩組面對面的孩子觀察同一幅小棒或圓片圖,由于左右的相對性觀察,觀察到的左右互換寫出了不同的兩個加法、減法算式,由以前的一幅圖表示一個算式過度到一幅圖表示兩個算式。的確,這樣編排可以使學生感知到算式之間的聯系。接下來安排了“擺一擺”的活動,意圖是通過情境圖使學生知道可以通過擺學具去計算6、7的加減法,同時鞏固一幅圖表示兩個算式這一知識。并且,教材還注意用同樣的學具擺加法算式和減法算式,意圖是為了讓學生由“一圖兩式”向“一圖四式”的學習做準備。
1.結合情境,引導學生操作,充分感受“一圖兩式”。
我把課本中小朋友擺小棒的圖,變成學生喜歡的卡通小動物(小雞和小青蛙)。由小動物在草地上蕩秋千的畫面,引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畫面生動活潑,既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又吸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把1只小雞和5只小青蛙放到每個組的草地秋千上,求一共有多少只小動物?通過兩位同學不同角度的觀察,列出兩道不同的加法算式,并讓學生說明是怎樣看圖列式的。這一環節初步感受“一圖兩式”,感知根據一幅圖可以列出兩道不同的算式。
2.獨立操作,形成概念,理解“一圖兩式”。
我設計的第一個環節,是讓學生在情境中感知“一圖兩式”。而接下來的第二個環節,是讓學生在情境中獨立地進行操作,進一步鞏固和理解“一圖兩式”的意思。在秋千數量不變的情況下,讓學生思考,還可以擺幾只小雞和小青蛙,并看著自己的圖列出兩道加法算式。這樣便出現了兩組6的加法算式,加上同位同學進行講解怎樣看圖列式的,又進一步提高了學生合作能力。通過這一環節的教學,使學生從感知中樹立“一圖兩式”的概念。這樣處理,既給學生提供了自由的操作空間和充足的思考余地,又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用數字意識。可能是讓學生合作得多了,加上孩子年齡小自控能力差,有些孩子開始開小差,亂說,今后,還要加強這些學習習慣的培養。
3.建立表象,由具體操作到看圖列式。
第三個環節,便是學生根據教師出示的直觀圖,自己獨立列算式。使學生能夠由具體的實物抽象到看直觀圖列式,由易到難,由具體到抽象,遵守了學生的認知規律。
4.根據學生認知規律,合理安排教材內容。
在教學設計中,我把6和7的加減法分開處理,先教學加法進行鞏固。再教學減法進行鞏固,這樣,學生能夠在很扎實的理解加法的“一圖兩式”的前提下,進一步學習減法。在最后的練習中,再出現加法和減法的綜合練習,使學生能夠整體、全面地理解鞏固新知識。如:在綜合練習中,出現了四道看圖列式。由于難易程度不同,可以讓學生任意選擇其中一幅圖,進行列式計算。這樣安排提供了充分的學習選擇機會,而且練習題的設計有針對性,能夠照顧到全體學生的學習水平。
5.活動形式多樣化,語言貼近學生生活。
課堂上,我們設計了這樣幾個活動:a.你還想讓幾只小青蛙和幾只小雞來玩秋千,自己擺一擺;b.你們草地上的小動物也累了,你想讓哪種小動物先回去呢?c.綜合練習讓學生在這四幅圖中任意選一幅圖,喜歡哪一幅就做哪一題。留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讓學習靈活地選擇,同時也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孩子們的學習興致較高,只是由于放得太開了,有的孩子說不到點上。
《6、7的減法》教學反思 6
本節課是在學習了1-5的加減法和6和7的組成的基礎上,學習6和7的加減法。在教學設計時以藍貓帶領小朋友去數學樂園的情境引入,在攀登智慧塔的一關關的闖關練習中,學習6和7的加減法。教學時讓學生充分動手操作,在擺一擺,寫一寫,說一說的環節中引導學生用3句話說說圖的意思,為學習應用題做好鋪墊。
本節課還有一些要改進的地方:
1、對于5+1和1+5的同一幅圖,教材的設計意圖是根據一樣的'圖,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得出不同的算式。但是在教學中有些學生還是不能從不同的角度去看,這時候教師應該在學生解決的過程中,讓學生體驗到事實就是一種擺法而已,這樣有利于學生的掌握,清楚的明白一圖兩式的由來。
2、學生是第一次接觸到一圖兩式,為了做好鋪墊,應該在復習6和7的組成時,不僅讓學生復習分成,還要復習組成,并引導學生聯想,看到一組還能想到哪組,這樣有助于學生在看到1+5=6的時候馬上可以想到5+1=6。還可以讓學生舉例你還能想到哪些像這樣得數是6的“好朋友算式”。
3、對于本節課的計算,絕大部分的學生都是會的,那么老師就應該選擇“你的想法、你是怎么算的”,引導學生思考計算的過程,從而導入借助6和7的組成計算加減法,否則學生很容易停留在自己已經會了計算結果上,而不去考慮計算的方法和過程,在學生表述他用實物來算的時候,應及時引導升華為,因為1和5組成6,所以1+5=6。
《6、7的減法》教學反思 7
本節課是在學習了1-5的加減法和6和7的組成的基礎上學習了6、7的加減法。本課教學的重點是會計算得數是6、7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根據情境圖列出相應的加法或減法算式既是本課的重點也是一個難點,所以在教學時我充分利用情境圖,讓學生以情境圖為媒介,提問題、列算式、說算理。
在教學中,我首先復習6、7組成。指導學生自學,合作探究,在教學加法時讓學生合作擺小棒,通過擺的小棒圖來說圖意,并列出算式。引導學生說出因為觀看的順序不同所以能列出的算式就不同,并利用數的`組成來計算出結果。在教學減法時也是讓學生通過擺小棒,分成兩部分,說出這幅小棒圖的圖意,根據圖意列出算式,讓學生多說為什么用減法,加深對減法算式的含義理解。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大部分都能根據一圖從不同的方向觀看就能列出不同的算式。但是還有個別學生對減法算式的含義理解的不是很好,主要原因是我在教學時自己的語言還不夠精煉。在以后的教學中,應該加強學生的組織教學讓課堂有序,更深入的鉆研教材,爭取在課堂上不留問題。
《6、7的減法》教學反思 8
本節課是在學習了1-5的加減法和6和7的組成的基礎上,學習6和7的加減法。教學時讓學生充分動手操作,在擺一擺,寫一寫,說一說的環節中展開學習活動。課堂教學中滲透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以及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
成功之處:
1、在教學6、7加減法時,我首先復習6、7組成,目的是為后續學習6、7的加減法做鋪墊,利用拍手的方式把學生很快引入課堂學習中來。結合情境,引導學生理解圖意,充分感受一圖兩式。感知根據一幅圖可以列出兩道不同的算式。接下來讓學生運用知識的遷移結合情境圖獨立地解決得數是7的加法問題,進一步鞏固和理解一圖兩式的意思。并讓同學進行講解怎樣看圖列式的,又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看圖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這一環節的'教學,使學生進一步從感知中樹立一圖兩式的概念。這樣處理,既給學生提供了觀察的時間又有充足的思考余地,而且還有意識地滲透有序、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數學思想。
2、在教學設計中,我把6 和7的加減法分開處理,先教學加法進行鞏固。再教學減法進行鞏固,這樣,學生能夠在很扎實的理解加法的一圖兩式的前提下,進一步學習減法。在最后的練習中,出現了看一幅圖列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減法算式的練習(3+3=6,6-3=3),使學生能夠整體、全面地理解鞏固新知識。
不足之處:
1、對于4+2和2+4的同一幅圖,設計意圖是根據一樣的圖,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得出不同的算式。但是在教學中有些學生還是不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原因是教師在引導學生看圖的過程中,敘述問題語言表達的不夠精煉、準確,有的學生沒聽清,所以教師又重新開始復述。讓學生從理解到體驗明白一圖兩式的由來。
2、學生是第一次接觸到一圖兩式,本節課學生對加法的理解比較透徹。但對減法的理解,還有個別學生分不清總體和部分的關系,原因是在教學時間分配上,理解減法的時間較少,對減法部分還應該讓學生充分的說說一圖兩式的列式根據,對加法意義的理解時間應該相應減少。
《6、7的減法》教學反思 9
學生們在學習了6、7的加減法后,第一次學習解決問題的內容,并介紹了大括號和問號。教材第一次出現了這種形式的內容,是一種在情境圖中反映的數學問題,有利于學生數學與生活相結合,在生活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會一般性策略所要經歷的步驟:發現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解決問題、檢驗、口答,讓孩子經歷解決問題的全過程。這節課反思如下:
1、體現數學知識本質特征
教材中的解決問題是一幅幅生動活潑的情境圖,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但難免有一些非數學因素的存在,例如例題中小兔子采蘑菇的事件、小兔的顏色等都有可能干擾學生,有孩子很關注這些方面,為了幫助學生順利找到數學信息,理解數學問題,我采用看一看、說一說、比一比相結合的方法,在動態中經歷簡化題目的思維過程,我先讓學生用數學眼光看圖,獲取數學信息,過濾非數學因素,再介紹大括號和問號,并根據情境圖理解其意義,從而提煉出問題,并用手勢邊比邊說,這樣,就使圖中的數學問題完整而深刻,也使學生在學解決問題時有一個良好的開端。
2、重視數學學習經驗的培養
學生數學學習經驗的獲得是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有些學生在以后的解決問題的學習時,會遇到困難,主要原因就是缺少經驗,所以,在這節課中,我注意適時引導,讓學生經歷、積累學習經驗。例如在本課中,學生學習圖意后,讓學生用圖形或符號畫直觀圖的形式將圖意呈現出來,能有效促進學生對問題的深度理解,使學生積累理解題意的好經驗。
3、培養學生學習方法
解決問題是一系列的數學活動,不僅僅是獲得問題的具體答案,在學習過程中,還要關注學生學習方法的掌握,幫助學生建構數學模型。在這節課中,一年級的學生是第一次解決問題,教材中給了三個基本步驟:圖里有什么?怎樣解答?解答正確嗎?,讓學生感受解決問題的一般策略,并借助做動作、畫圖理解題意,檢驗引導學生有序,練習體驗策略的多樣性,逐步建立用加法解決問題的模型。
4、使學生的獲得積極情感體驗
創設快樂的森林情境,提供孩子感興趣的動物素材,讓孩子在游戲中練習,在做小老師的過程中甄別錯誤,在運用中拓展延伸,幫助學生快樂的加入學習,最后,發現生活中這樣的解決問題,讓學生感覺數學在自己的身邊,還體會到解決問題的`價值所在。學生們是第一次接觸到一圖兩式,本節課學生對加法的理解比較透徹。但對減法的理解,還有個別學生分不清總體和部分的關系,應和學生加強應用,練習。一節課下來,我發現大部分小朋友還是聽明白了會做題了,還是有一部分小朋友還會想當然,將應該用減法的題寫成加法,或者不用總數減,而用大數減小數。他們并不會特意的去看問號所在的位置,做題容易跟著感覺走,第一印象對他們來說尤其深刻。若要讓一年級的他們學會初步的辨別和分析,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只有通過不斷地練習、改正,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從而來克服這個定勢。
《6、7的減法》教學反思 10
本節是在學生學習了6、7的認識和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的,是對前幾節課的一次應用。通過這一課的學習,將有利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同生活的實際情況相聯系,并讓學生學會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在教學中,重點是讓學生理解圖意,知道要解決的問題。
教材從易到難,先進行加法的應用。我先讓同學們仔細觀察書上的圖,問學生看到了什么,能獲得哪些數學信息?學生會說有兩組兔。左邊有4只,右邊有2只。接著我又補充誰能根據上面同學的回答,用三句話完整的`說說圖意。
學生會回答草地上左邊有4只小兔子,右邊有2只小兔子,一共有幾只兔子?與此同時出示大括號和問號,讓學生理解它們的意思,如此一來,同學們很輕松的列出了算式。
接著,進行減法應用的學習,這是一個教學難點,需要學生一定的逆向思維。也是一樣的,我先讓學生進行觀察,自己嘗試說出圖意,然后再列出符合圖意的算式。
最后我讓學生自己去總結什么時候用加法,什么時候用減法,最后我再來總結,求整體用加法,求部分用減法,這樣在孩子遇到同種類型的數學問題時會很輕松的去解決。
一節課下來,我發現大部分同學還是做對了,還是有一部分同學還會想當然,將應該用減法的題寫成加法,或者不用總數減,而用大數減小數。他們并不會特意的去看問號所在的位置,做題容易跟著感覺走,第一印象對他們來說尤其深刻。若要讓一年級的他們學會初步的辨別和分析,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只有通過不斷地練習、改正,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從而來克服這個定勢。
另外在本節課中孩子們由于第一次遇到這么多教師在課堂上,所以不敢發言,課堂氣氛不十分活躍,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回慢慢來引導孩子。
【《6、7的減法》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6和7的減法》教學反思07-09
6加減法教學反思01-11
《減法》教學反思01-17
不退位減法教學反思7篇12-13
減法的驗算教學反思范文(精選6篇)11-24
《減法二》教學反思12-29
減法的認識教學反思01-19
9的減法的教學反思01-20
《退位減法》的教學反思03-15
《小鹿的減法》教學反思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