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教學反思范文
今天上百分數(二)里的利率內容。
教材上例4的問題是求“到期后可以取回多少錢呢”,也就是求本金和利息一共多少錢。以往這類題無論是教材還是教學用書或是其它輔導材料是都是先算出利息,再加本金的方法來解答題的,而其它方法到昨天為止我都沒看到(也可能是我太孤陋寡聞了)。說實在的,以往的教材也是把利率歸為百分數應用里面,但是我總覺得它與百分數內在的聯系好像不太緊密,只是單從表面看歸屬這一類。而這次的教材給我們呈現了另一種解法:5000*(1+3.75%*2),當時備課時,我只是粗略的掃了一眼,和第一種解法進行了對比,兩者就是乘法分配律的應用。其實這只是一種很淺顯的理解,并沒有關注解決問題的本身。今天在上課的過程中,我并沒有讓他們事先嘗試另外做法(說實在的,我也是拿到這本教材后才知道還可以這么解),直接讓同學們觀察書上這種解法,你能看懂嗎?當時沒有人回應,過了一會兒才有幾個人有點想解釋的意思,我讓他們先在小組里試著講講,我呢四處巡視,觀察哪些同學能說清解法所蘊含的意思。我在教室走了一圈,了解到他們中的少數只能從乘法的分配律上猜度,和我最先的認知情況差不多。
到底怎樣把利率問題與百分數應用題緊密聯系起來呢?
我首先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到期后取回的錢與本金相比,你能得到什么結論?“學生很容易知道取回的錢比本金多。我把這句話寫在黑板上”取回的錢比本金多“;接著問:”多的部分就是誰呢?“利息。我再問”多的部分的分率是多少?“有的說是3.75%,有的.說是7.5%。我追問到:”題目給的利率是3.75%,你們怎么有人說是7.5%呢?“馬上有人舉手說了,3.75%是存一年多的分率,這個王奶奶她存了兩年,就應該多了兩個3.75%。用算式表示就是3.75%*2.”哦是這樣。“我嘆道,”我想把黑板上這個條件再補充完整一些,你們覺得可以補充什么?”“可以補7.5%(3.75%*2)"我把它寫在黑板上。“同學們一起來把這個條件讀一遍,感受一下。”學生大聲齊讀,“你們現在能不能結合這個條件再去想這種解法的理由了?和你同桌說說自己的想法。”最后我小結,這其實就是你們上學期學習的百分數應用題中的一個類型的題“比一個數多百分之幾的數是多少",在解答的過程中仍然還是要找準單位“1”,弄清數量關系。
之后在解決做一做的中問題時,求取回的錢許多同學都用到第二種解法。在做練習二的第12題時,第二種理財方式的收益算法比較復雜,用本金加利息的算法比較麻煩,但是運用例4的第二種解法比較簡潔,三年每一年的計算公式一樣,就是單位“1”的量不同,第二年和第三年都是以前一次取回的錢作為單位"1"的量求下一次要取回的錢。
這一次教材改版,讓我和同學們一樣,又有了新的收獲,真是令人興奮。
【《利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利率教學反思精選08-30
《利率》數學教學反思12-08
稅率和利率教學反思05-29
稅率和利率教學反思07-28
《納稅與利率》教學反思怎么寫06-15
《利率》教學反思(通用6篇)03-02
《利率》教學設計07-01
利率教學課件03-25
《利率》教學設計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