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奇松》課堂教學反思
設計這課,我真的是用了心的。備課時,我首先想到的是學生會怎樣學,學生會提哪些問題,提到這些問題我該怎樣引導,學生在自主性學習時會遇到哪些困難,合作學習中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等。說實話,因為考慮、預設得較多,在上課前,我自己還是對這節(jié)課的教學充滿信心的。
可課堂實施下來,并沒有如人所愿,我只能說感到很遺憾。
1、步子邁得太小
這節(jié)課,我們著重學習的是課文的第二自然段。這段主要介紹了黃山的三大名松——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為了避免課堂上將這三大名松的特點分解得支離破碎,我設計了這樣的學習環(huán)節(jié):你最欣賞其中哪一大名松,它名在哪、奇在哪呢?自學后介紹。可以讀課文,抓重點詞句體會黃山松的奇特;可以用書上的句子或結合課外的資料介紹。然后在充分自學、小組交流的基礎上,全班匯報。盡管這樣,上下來后,我還是覺得這段的教學顯得很碎,仍是一個松、一個松的學習。雖然課堂的學習氣氛活躍、學生也讀得熱熱鬧鬧,很有感情,作為教者的我卻沒有真正把學習的自主權交給他們。其實這段的學習,完全可以把學生分為三大組進行,喜歡迎客松的就學習迎客松的有關句子,喜歡陪客松的就學習陪客松的句子,這樣讓學生在大組內(nèi)學習,互通有無,既可以加強對課文語言文字的理解,又可以補充資料搜集上的信息交流。這樣的大組學習比起自己設計的自學、小組學來得更活躍、更自主、更靈活、更開放。
2、教材吃得不透
三大名松,各有各的特點、各有各的風格。可學完課文,如果讓學生用幾個詞來概括每大名松的特點的話,估計學生還是一知半解。課堂上,雖然,我也將每大名松的奇特、與眾不同處在小結語中概括了,但學生可能并沒留意。至于它們的獨特之處,還須明確概括。而且在學習送客松時,我也只是讓學生抓住課文中的“姿態(tài)獨特”“枝干蟠曲”“天然盆景”作了相應的理解處理,卻忽視了看圖,比較它與形態(tài)相似的迎客松的區(qū)別。迎客松是剛毅挺拔,紳士一般地伸出手臂作歡迎狀,而送客松是向山下伸出長長的手臂,仿佛在與人們揮手告別。對教材,我沒有能夠很好地進行開發(fā)和利用。
3、板書不夠合理
這節(jié)課,我還用到了教學掛圖。但在掛圖的'位置擺放上,我處理得也不夠合理。圖片可以和相應的名松對應起來,使學生看得更清楚。特別是在看圖引導學生背誦時,學生可以把圖與課文的內(nèi)容聯(lián)系起來,或許背的時候,困難會小些。
4、時間把握差錯
時間上的把握偏差,是這節(jié)課最敗筆的地方。在學習迎客松的有關語句時,將近花了25分鐘的時間。為什么?因為迎客松最負盛名,它是美麗黃山的象征、友好中國的象征,所以大部分的學生基本上都喜歡迎客松,而且我自己在設計這一部分的時候也確實安排了好多讀、說的環(huán)節(jié),又是讀出它頑強的生命力了,又是讀出它的姿態(tài)優(yōu)美了,還要補充介紹課外搜集的資料,還要背誦,所以在這一處浪費了近10分鐘的時間。導致接下來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師生、生生互動的“小導游”介紹沒有實施。原本準備好的導游帽、導游旗根本沒能在課上派上用場。如果能處理好時間的安排,課堂是很容易出彩的。
除了這些,我想自己的課堂上還有其他很多的缺憾,有待今后努力并改善,真正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教學質(zhì)量。
【《黃山奇松》課堂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黃山奇松課堂教學反思06-27
《黃山奇松》課堂教學反思(精選6篇)01-25
《黃山奇松》教學反思11-20
《黃山奇松》的教學反思06-12
黃山奇松教學反思05-24
黃山奇松的教學反思12-24
《黃山奇松》教學反思01-22
《黃山奇松》的教學反思01-04
《黃山奇松》教學反思01-03